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户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据县统计局对我县城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我县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为66.542分,根据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每个指数值的范围界于0到100之间,以2001年为基期,从数据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城镇综合发展向好,总体发展趋势向好。2003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66.542分,比2001年上升了3.475分,上升了5.22个百分点。
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一、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每个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0到100之间,在单项指数中,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镇在该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的最好水平。在综合发展指数值中,每个指数值代表一个镇在该年度综合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指数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城镇发展的综合水平的高低,在年度和年度之间,该指数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进行纵向比较,既可以反映它的相对变化程度,又可以反映它的绝对变化程度。二、指数的计算过程:在确定测评指标体系以后,我们将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评,计算过程如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同趋化和无量纲化;其次,计算相关系数。对标准化后的每两个指标变量间计算相关系数,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关系数矩阵。第三,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四,选择综合反映该经济现象的主分量;第五,确定该主分量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元素值为各变量的权数;第六,计算指数值。以以上确定的权数对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加权合成,从而得到反映各因素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最后,以各因素的指数值进行加权合成,计算出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0.5*发展水平指数+0.2*发展活力指数+0.3*发展潜力指数。
表(一)
乡镇名
分值(2003)
分值(2001)
仙槎桥镇
77.4
74.3
两市镇
87.5
85.5
廉桥镇
81.3
79.8
九龙岭镇
66.3
62.4
灵官殿镇
54.8
49.5
流光岭镇
60.7
56.7
佘田桥镇
64.2
60.7
团山镇
67.4
61.7
砂石镇
48.9
46.1
火厂坪镇
70.1
66.8
牛马司镇
64.4
61.4
范家山镇
55.5
52.3
表(二)
分值
镇个数
百分比
镇个数
百分比
2003年%
2001年%
80分以上
2
16.67
1
8.33
70-80分
2
16.67
2
16.67
60-70分
5
41.67
5
41.67
50-60分
2
16.67
2
16.67
50分以下
1
8.33
2
16.67
合计
12
100.00
12
100.00
下面前谈一下如何提高乡镇统计素质确保数据高质量的方法:
乡镇统计是最基层的一级综合性统计单位,是确保数据源头的关键单位。乡镇统计人员担负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重任。因此,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但是,目前乡镇统计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统计的质量,本文就素质方面对数据的影响作粗浅的探讨。
一、乡镇统计素质状况对统计数据的影响1、法制意识薄弱,抗干扰能力差。从《统计法》诞生,地方统计法规、条例和处罚办法相继颁布,已近二十年。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实行目标管理体制,政府和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要完成,乡镇领导和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法规意识较为淡薄,造成乡镇统计在正常的统计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为的因素干扰,不得不按照某些人的意识更改统计数据,形成虚报、瞒报的现象。由此一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带来极大的危害性。2、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统计数据准确性较差。由于乡镇统计的人事权在当地政府,统计员待遇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上级统计部门把统计任务布置下去,乡镇统计员往往不是考虑怎样做才能搞准统计数据,而且首先考虑怎样的统计数据才能迎合满足领导的意图。工作起来,缺乏工作热情,马虎应付,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必然会造成统计数据准确性较差。3、乡镇统计人员业务不熟识,出现统计数据差错率高,可能会造成统计失实。这主要是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乡镇领导对统计认识不足,统计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而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使乡镇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须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数据不时会出现某些差错。
二、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大部分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都不会超过三年,并且刚换上来的统计人员往往是临时变换,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糊寻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从惠阳在去年各镇上报工业年报看,问题还是较为严重。有3个镇年报期间是新换上来的统计员,当中有1个连那些单位属于工业都分不清,报表内的指标及平衡关系也不懂,工业总产值是按计划数上报,根本就没有进行统计,统计变成数字的游戏。4、文化素质不高,乡镇统计分析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发挥统计的服务职能。作为一名合格的统计员,不能满足于对统计制度的了解,掌握统计数据的搜集、加工、整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还要对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作出恰当的分析。但是,目前乡镇统计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只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在数据评估和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基本不能对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估以及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统计资料,为领导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翔实、细致的分析材料提供参考,发挥统计的服务职能。
三、提高乡镇统计素质以确保数据高质量的几点看法1、加强对乡镇统计员的管理,保持相对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是确保数据高质量的根本。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统计员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同时要熟悉该地区的基本情况。任何一个乡镇统计人员,没有经过一段时期的锤炼,是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胜任统计工作。如果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会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因此,要确保数据的高质量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
2、加强对乡镇统计员的管理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对乡镇统计员的管理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提高乡镇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之重视统计工作。目前仍有些领导认为统计是“闭门造车”,不了解统计的有关法制法规及制度,使统计员辛勤劳动得不到承认,这必然会挫伤统计员的积极性,统计数据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统,保证统计的权威性,不断提升统计地位和作用,使领导体会统计的真实性和作用。②、注重乡镇统计员的培养。作为上级统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对乡镇统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不断提升统计员的工作能力,引导他们在统计岗位上做出好成绩。③、坚决制止随意调离乡镇统计人员。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制定调离和调入乡镇统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原则及相关手续。对于一些无视《统计法》随意调离统计人员的,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确保乡镇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此外提高乡镇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是确保数据高质量的保障。任何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操作水准,统计也是如此。如果统计人员不是按其职业道德工作,随意报数,就会出现虚报、瞒报的现象,统计数据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要提高乡镇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核心是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依法统计,是每一位乡镇统计人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积极结合统计工作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广大乡镇统计工作者热爱统计事业,献身统计事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确保统计数据高质量的关键。乡镇统计是属于基层统计单位,是主要的源头数据之一,县级统计部门有很多数据都是由乡镇统计上报,其上报数据质量极为重要,只有把握好统计的真实性,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就要有一批精通业务知识的乡镇统计人员来完成才能确保。在提高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有:一是花大力气,采用多种形式培训的方法,以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在统计工作中,针对乡镇存在的问题,互相交流,互相沟通,认真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掌握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乡镇统计人员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方面的洞察能力,开发利用统计资料,提高统计的社会效益;四是创造条件,鼓励统计人员继续进修,同时,在更换乡镇人员时,要把好关,尽量让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充实到统计队伍中,逐步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整体文化修养。
2012年5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历时3年,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入户调查,最终获得8438份有效样本。结果发现,高达95.63%的农业户籍受访者家庭未持有任何形式的商业保险,而非农业户籍受访者家庭中这一比例达到90.72%。在持有商业保险的家庭中,平均保费支出4300元以上,其中非农村户籍占据更高的比例,而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的人又是购买商业保险的人群中占比最高的。
保险覆盖率极低
报告显示,我国90%以上家庭未购买商业保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吴卫星在接受《投资与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保险产品不是特别丰富,比如城市居民保险、农村一些基本保险,一般来说功能比较单一,而且覆盖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开发一些比较好的产品,可能会更容易让投资者进入。”
此外,中国的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且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保险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在理赔、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方面,消费者的满意度最低。
初高中学历人群成主力
不少人以为,学历越高的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意识就越强。
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就保险消费者的教育特征而言,初高中学历的群体是商业保险消费的主力,占比47.58%;博士学历和没上过学的人群占比较低,分别为2.3%和1.9%;本科学历人群占比则为14.2%。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历最低和最高的人群,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很小,而学历中等的人,总体来说更愿意持有商业保险。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持有商业保险
看看和商业保险相关的其他数据,记者发现很有趣的一点: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持有商业保险,其
转贴于
中女性占比50.78%,男性占比为49.22%。
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政策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在“富民”和“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考核、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县委、县政府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分析人民生活、收入分配、货币流通以及劳动就业等情况的重要信息途径,对研究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重大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范围和对象
调查范围为我县*镇内所有社区,对象为各社区的所有符合调查条件的城镇住户。包括:户口在本地区的常住非农业户,户口在外地、居住在本地区半年以上的非农业户。调查包括单身户,但不包括集体户中的单身者。
调查分别以住户家庭及个人作为统计单位。
三、调查内容
1、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2、居民家庭住户基本情况;
3、居民家庭就业情况;
4、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5、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情况(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
6、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
7、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情况;
8、居民家庭非现金(实物及服务)收入情况。
四、抽样方法及样本确定
样本抽选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一次性的大样本调查;第二步从大样本调查中抽出一个小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记账工作(也就是第一阶段抽取社区;第二阶段抽取调查户)。抽样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和2007年的调查方案进行,根据各社区的常住人口来确定大样本,再根据大样本按比例分配样本数,调查员直接进入社区,从社区的常住人口登记册上直接抽选调查户。
五、样本数量
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城市建设对未来常规记账户换户的影响,要将一相样本(大样本)的数量做到常规记帐样本的6倍(在*镇内5个社区内抽取300户作为大样本),即抽选300户一相样本,对该300户一相样本开展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调查报告期为2008年上半年。在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后,根据第一相样本取得调查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收入等辅助资料进行分组,从中按比例抽出二相样本(从300户大样本中抽选出长期记帐的50户居民家庭作为小样本),作为经常性调查户,开展日记账。
六、样本轮换及换户
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缩短记账周期,减轻调查户负担,根据抽样方法制度规定,一相样本抽样调查每隔三年开展一次,为二相样本提供抽样框,二相样本每年轮换三分之一。
七、数据收集和整理
调查数据由县调查员及社区辅助调查员入户收集、整理、录入、进行县级审核、汇总。
八、数据处理程序
为了达到和国家队数据指标的统一,县级住户调查数据处理程序也将采用国家队现使用的程序。
九、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县城镇住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等项工作。
2、搞好宣传发动。住户调查是一项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富民”工程,调查内容涉及到居民家庭收支等方面的诸多“秘密”,居民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调查数据的质量。因此,对抽取中的经常性记账户所在地政府、社区、派出所和所在单位等,要协同配合做好记账户的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宣传住户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承担统计调查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统计调查中涉及的个人秘密受法律的严格保护,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做到主动配合、如实填报。
3、加强业务培训。住户调查涉及诸多部门、家庭和个人,技术性强、难度大、任务繁重,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至关重要。相关部门要按照住户调查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统一时间步骤、统一规范标准、统一审核程序的要求,高质量地做好住户调查工作。
4、加强质量控制。住户调查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年**月份,对所在地的农村农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52户,其中,纯农业户38户;亦工亦农户7户;以农为主,农闲时兼营服务等三产业的4户;纯经商办企业的3户。其中,2009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3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8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21户;3万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17户;5万元(含)以上3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调查前,笔者曾到当地政府统计部门进行了相关情况的了解,2009年该镇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调查的52户中,总人口213人,其中,劳力13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106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716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2187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182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2%、46.3%和38.5%。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而一产收入中,退耕还林收入占70%以上,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家乡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收入,从调查出的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81%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其次是经商办企业的收入,单靠农业生产生活将十分困难。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据我了解,我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国农村所处位次还较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内陆地区农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蔬菜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实现我国“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尤为关键。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2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经活动组委会评审确定,获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是,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杭州、成都、宁波、南京、天津、长春、无锡、长沙、西安、南通;十个县级城市——江苏张家港、江苏太仓、浙江余姚、重庆永川、浙江慈溪、浙江富阳、辽宁海城、湖南长沙县、四川双流县、河南巩义。
22项指标剖析中国城市幸福感现状
2012年,伴随着十的召开,“幸福感”一词持续升温。而对于城市幸福感来说,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活等多个方面。
2012年的调查推选活动继续使用由《瞭望东方周刊》首创的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包括以下22个具体指标:物价(含房价)、人情味、生活节奏、文化底蕴、旅游度假、医疗便利程度和质量、环境和污染程度、养老、教育、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购物便利性、治安、餐饮娱乐和文化体育设施、赚钱机会、市民个人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质量与速度、文明程度、执法规范程度、公共服务水平、对外来人的包容度。
本次活动自2012年9月启动,在全国综合竞争力前百名的地级以上城市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中,遴选出5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50个县级城市,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入户进行公共调查。截至2012年12月,共采集2万多个独立入户调查样本,全国共3000多万人次参与了报纸、网络问卷调查。
本次活动,组织者通过对评选指标的优化,不仅强调了市民对幸福的主观感受,还增加了民生建设与保障内容,突出了民生幸福、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与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全方位观察和分析中国城市的幸福感现状。
幸福五层次:生活、保障、宜居、发展、和谐
本次调查推选活动的研究体系在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多年来城市幸福调查研究的经验,以及十对城市建设的新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对城市幸福感体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并进行了分层分析。这是对以往历届调查指标系统的更新。
其中,“生活需求”包括物价(含房价)、人情味、生活节奏、文化底蕴;“保障需求”涵盖了医疗便利程度和质量、环境和污染程度、养老和教育;“宜居需求”包含了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购物便利性等;“发展需求”包括城市治安、餐饮娱乐和文化体育设施、赚钱机会、市民个人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质量与速度等方面;而“和谐需求”包含当地居民文明程度、城市执法规范程度、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对外来人的包容度等。
本次活动中,成都和杭州的居民在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和购物便利性方面的幸福感最高,在入户调查和公共调查中均表现优异,在宜居篇章中拔得头筹;南京与宁波、长春紧随其后。一线城市中,上海榜上有名。
谈及城市生活和保障建设,宁波则更加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的民生建设成果,让市民在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上都没有后顾之忧,幸福感受更加直接,更加全面。
天津市在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兼顾百姓生活改善,城市和谐融洽、兼容并蓄。
同样在城市发展质量和速度上,新兴港口城市江苏张家港在多项指标评分中均显出优势,成为市民幸福感最高的县级城市,江苏太仓和浙江余姚紧随其后。
有民生保障才有幸福
住房现状幸福感往往与房价挂钩。根据本次调查报告,入围前10位的城市主要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住房价格相对较低,住房拥有率较高;而一线城市则相对排名靠后。成都因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初步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而摘得桂冠,宁波、南京紧随其后。
在物价幸福感排名中,杭州、成都和宁波位居前三;南京、长春、天津和无锡居民在物价方面的幸福感相差无几,排名第三至七位。
县级城市中,江苏太仓、浙江余姚和辽宁海城分列前三位,浙江富阳和江苏张家港分列第四、第五位。入围前五位的城市均邻近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通常会将本地房价与邻近大城市较高的房价相比较,从中获得了较高的幸福感。
县级城市在医疗保障方面入围前十的城市中,6个城市属于长三角经济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的江苏张家港夺得冠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的江苏太仓排名第二,浙江余姚紧随其后,辽宁海城和浙江富阳分列第四、第五位。
在城市环境和污染治理问题上,成都、宁波、南京、杭州和长春居民的幸福感较高,占据了前五强。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南方城市居民的环境幸福感明显高于北方城市。
城市治安稳定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一个城市的治安水平与其经济发达水平成正比,而与人口流动性成反比。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宁波、南京排名较为靠前,拔得头筹的则是天津。这些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其中,杭州市政府在过去几年中着力打造“平安杭州”的城市形象,努力建设浙江“首善之区”,在城市治安工作中投入巨大。
县级城市中,慈溪和张家港本项指标获得前两名。
在养老问题上,逃离超级大都市,去二线城市、中小城市生活,在许多中产家庭和白领阶层中成为时尚。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小城气候宜人、物价低廉,养老舒适度感觉更高。
“慢生活”之城长春在公共调查中备受推崇,成为市民向往的养老城市之一。宁波、南京等城市也同样凭借服务对象公众化、主体多元化、优待普惠化、内容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名列前茅。张家港则凭借着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与城乡老人各类社会养老保障享受率达99%以上的太仓一起,成为受追捧的养老之地。
教育幸福感,既与当地知名高校的数量正相关,更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分布着最为密集的中国名校的一些城市,并未在幸福感受上取胜。县级城市的教育幸福感排名中,重庆永川区和湖南长沙县分别在公共调查和入户调查中优势明显,特别是永川近几年大力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就业势头良好。
大小城市排名差别蕴含“幸福学理论”
从数据分析可见,在地级以上城市中,杭州、成都、宁波和南京在生活需求、保障需求、宜居需求、发展需求和和谐需求方面均表现良好。上述4座城市均属于二线城市,且在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购物便利性、个人发展空间方面表现最佳。而一线城市一般无缘上述各项榜单前十名,甚至跌出前20位。
在县级市中,江苏张家港、太仓、浙江余姚、辽宁海城在各层需求幸福感上均表现较好,他们多是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几位的长三角城市或沿海城市,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快,不断涌现出新兴产业。
对比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市两张幸福感榜单,可以发现,地级市的幸福感排名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性较弱,而县级市恰恰相反。这与幸福学理论一致,即在经济还没发展成熟,或者比较落后的时候,经济的发展往往决定着一个城市能够给予该城市民的幸福感,经济增长和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达程度不再是城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更加关注一个城市的人情味、市民文明程度、教育质量和环境等因素。同时,随着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一个城市的娱乐文体设施建设、城市发展和居民自身的发展空间等,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活总体幸福感。
海纳百川,城市让人们分享幸福
一个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城市,无疑能给人最直接的幸福感受,而人情味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全体市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和行为。
从入户调查结果看,无锡、杭州、成都等成为人情味最浓的城市。上榜的城市大都是一些休闲特征较明显的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而生活节奏高度紧张的一些大城市,人情味幸福感排名虽然进入前20的榜单,但相对比较靠后。
海纳百川、容聚各种资源并让所有人分享,是幸福城市共同的追求。正如此次活动的《幸福城市北京宣言》所言:让城市更加和谐,让人民更加幸福,愿更多城市与我们一起,用勤劳和智慧创造魅力中国、幸福明天。城市,必须让人们分享幸福。
杭州 中国最美幸福城市最高荣誉大奖
成都 中国最美幸福城市最高荣誉大奖
宁波 中国民生幸福城市大奖
南京 中国幸福宜居城市大奖
长春 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市民满意大奖
天津 中国幸福城市金奖
长沙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高荣誉大奖
无锡 中国幸福城市特别荣誉大奖
西安 中国幸福城市特别荣誉大奖
江苏太仓 中国幸福城市最高荣誉大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关于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的调查报告
我省将增产百亿斤粮食作为##农业的“天字”号工程,符合省情,又顺民意。确保此项工程顺利实施,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不失为一个好路子,但“科学建仓”、“颗粒归仓”又绝不能忽视。政府为农民“建粮仓”,也是这项工程的辅助和延伸,至关重要。
一、农民的“天下粮仓”
目前,农村的仓储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农村仓储的主要载体----农村俗称“苞米楼子”(由于笔者走访地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以下列举均指玉米仓储),虽然“安得广厦千万间”,但质量的良莠不一,却不能让人“尽欢颜”。有的玉米仓直接依地而建,用秸秆围上,成了老鼠觅食的天堂;有的干脆置于露天之下,任鸟啄鸡刨;有的虽然建的有模有样,但根本无法解决通风等问题,粮食霉变腐烂在所难免。农民这些“天下粮仓”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令人揪心的粮食浪费。为了客观反映因为粮仓不“良”产生的浪费现象,笔者对当地北、南、中三个村进行粮仓入户调查,每村均选择一个组(入户调查发现,这三个组在每个村都是仓储较好的组),对玉米的存储情况及玉米仓的结构、材质、建设地点,以及因仓储不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
不难看出,损失的粮食让人瞠目结舌。损失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价格损失。秋粮(秋收后即出售)的价格要比仓储越冬的粮食每公斤便宜0.3元左右,每亩地按600公斤平均产量计算,每亩地农民就要损失180元左右。二是霉变腐烂造成的损失。平常的年份,因仓储不利造成粮食霉变的户数占接受调查户数的84%,仓储最好的农户霉变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0%,仓储最差的霉变损失占粮食总产量高达50%,一般的也要占总产量的20%。一户农民按10亩土地、霉变占10%最小值来计算,一户直接经济损失180元(10亩土地产粮6000公斤,霉变粮食比正常粮食每公斤价格低0.3元)。三是鼠害的损失。鼠害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2%左右,一户损失在150元左右。如此算来,平均每家农户按仓储最好的情况都要把到手的330元的收入白白浪费掉,如果再加上早卖秋粮的价格损失,每户损失就会高达20__元以上。当然,全省各地区的情况不一,还需调研各地实际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按此估算,全镇有8137个不规范的粮仓,按一个浪费(霉变损失)1972斤粮食计算,共浪费粮食1600万斤,相当于新整合土地1.3万亩的产量。如果全省平均算来,这个浪费粮食的数量更会触目惊心!为此,规范建设农民的“天下”粮仓势在必行。
二、政府要为农民“建粮仓”
通过走访了解到,农民的粮仓质量之所以参差不齐、良莠有之,一方面是观念决定的:认为把粮收到家了,老鼠盗点儿、霉变点儿,属于正常现象,懒塌塌、大咧咧的惰性把到手的收入浪费掉了;另一方面是经济状况决定的: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农户因为经济拮据,尤其年终岁尾,急等钱用,不仅没有余钱来建规范粮仓,而且早早地把秋收的粮食卖掉了。以至出现了越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户,玉米仓建的越是合理美观;越是条件差的农户,玉米仓建的越是简陋、不科学。继而导致恶性循环,舍得投入建粮仓的农民收入越来越多,不舍得投入建粮仓的农民收入越来越少。怎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看政府能否大张旗鼓地引导、号召农民建规范粮仓,政府能否为农民“建粮仓”买单。政府为农民“建粮仓”也体现了四种需要。
一是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为农民建粮仓,目的是尽量减少仓储中不必要的浪费,间接避免过多向土地要产量而造成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同时,科学合理规范的粮仓,还可以最大限度自然降水,从而节省国家仓储采用机器烘干消耗的大量能源和资金。二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村容整洁”是一项目标要求,统一规范农村的粮仓,既是“保增收”的需要,也是改变农村面貌、农民观念的需要。此外,粮仓规范了,也会大大降低因为粮仓的滥建可能引发的火灾隐患。三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的需要。国家四万亿拉动内需的资金,我省争取的份额中,可以拿出一笔资金作为农民建粮仓的补贴。随之带动了部分制造业,这样既拉动了内需,又出台了一项最惠农的政策。四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建科学粮仓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帮助农民建起一座科学的粮仓,一定程度为农民每年发了一个“绿色”的存款折。
三、如何建“科学粮仓”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农村现在仓储主要有三种方法:玉米摆垛放、秸秆围栈放、自制楼子放。无一例外,这些方法都会造成粮食在储存的环节上大量浪费。如何为农民建“科学粮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我知道他担心什么,现在的市场调研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消费者调查一些看法。
一、误导性:消费者调研没有说谎,但他骗了你
有一个失败的案例,我想他会给我们许多人启示的。
1、消费者调研的结果:口味最重要
好几年前我们公司准备在台湾推出一个果汁品牌。品牌小组进行的消费者调查告诉他们:消费者想要口味重的果汁饮料。品牌小组为赢得口味测试,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成功了,消费者认为我们产品的口味是最好的,超过了我们的竞争对手-----统一、托普卡纳。新产品上市后,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工作。大家都以为成功是必然的了。但是结果是销售量很惨。品牌小组的第一反应是:加大投入。在广告播放加大的基础上,还加强了促销的力度。但是结果一样,几年后黯然退出了市场。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也还和我们犯过同样的错误。他试图改变口味来赢得新一代的消费者,口味是更加柔和了,但是结果同样是惨败。
2、消费者没有说谎,但是他们骗了你
在这个案例中,尽管“口味好”很重要,但是我们的消费者并不认为他们现在喝的其他品牌的果汁的“口味不好”,或是需要我们提供更好口味的果汁。
重要的是:消费者没有说谎,味道对他们来讲是最重要的,但是,消费者并不是更具这个来作出是否购买决定的标准。
3、问题:消费者调查,如何才能了解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二、 滞后性:结果很准确,但是我们已经不卖这种产品
1、 结果很全面,也很准确
我们每个月、季度、年度都会受到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报告,他们都喜欢强调调查报告的技术说明,如:“置信度95%,……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一般来说他们的数据是比较的全面和准确的。
但是,在这些背后,有其致命的缺陷——滞后性。
2、 这个产品我们已经不卖了
市场调研,我个人认为就像是汽车的后视镜一样,可以用它来帮我们在某些方面做些调整,但是前进的方向,不是由他决定的。
很多的时候,当报告提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许多产品已经从货架上撤下来了。
许多的民营企业的老板,说市场调研是“事后诸葛亮”,他们靠自己的感觉做市场,还是有道理的。
这些是事后的统计工作,对我们的决策意义不大。
3、问题:消费者调查,如何才能了解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三、 实用性:你真的比你的对手更了解市场?
1、 你知道的市场调研方法,你的对手也知道
营销人员知道了解消费者是各种销售决策的前提,他们知道只有很好的准确地了解他们的目标客户的需求之后,才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他们发明并运用了各种的消费者调查方法:
焦点访谈
电话访谈
邮寄问卷
入户调查
街头拦截
终端拦截
网络调查
消费者座谈会
采购日记调查
2、 你真的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加地了解消费者?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不是很好的利用了上面的这些方法,同时我也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效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你、你的竞争对手都在做同样的消费者调查,还有很多是通过同一家的市场调研公司来得到的数据。
这样的情况下,你真的就能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地了解了你的消费者了吗?
很多人用同样的信息,同样的销售工具,同样的营销理念,在做同样的事情,你怎么保证成功的那个是你?是市场是残酷的,他只有一个胜利者。
大多数的人是注定失败的,为了获得成功,你必须跟他们不一样!
3、 问题:消费者调查,如何才能了解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四、 超逾你的竞争对手
1、从现实中学习的原则
那些成功的快速消费品公司是怎么获得战略性的消费者需求的:
逛商店
看电视
与朋友聊天
……
不相信?最出色的营销公司知道现实生活是获得现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种职业习惯和生活的态度。
在企业的时候,我会要求我的行销人员在外出差或是旅游的时候,至少要看三家商场,分析状况,回来交份报告。主要是让他们学会从现实中学习的原则。
我会要求我们的行销人员和销售业务人员要时刻的关注身边的事情。我们许多的销售人员,他们会观察马路上的行人,看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产品,看垃圾桶里,是什么产品,这样做,他们说是能很直观的知道我们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购买率,以及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
2、环境刺激法
我们也有AC尼尔森的报告,但是我们只是参考,因为我们知道我的对手也正在看他们了。你需要真正的有突破的东西。那些有真正有效的创新的想法从哪里来?到消费者终端去。
办公室里面不会激发新的想法,就算也是那种所谓的“创造新的消费者需求”的想法。
记住:不要指望你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也不要以为你真的可以发现“消费者潜意识中的需求”。
但是商场里会有大量的帮助你开发好的想法的环境,我称之为“环境刺激法”。一切答单案都在市场当中,我们到商场里,看消费者购买的是什么,看看有多少的超市有我们的产品,陈列的怎么样,铺货率、销售量、竞争状态就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什么比这个跟快速、更直接的?
3、曲线灵感法
我们以前在康师傅的时候,经常地会带着我们的行销人员逛市场,我们不光是看饮料类产品,还看其他的快速消费品,甚至是耐用消费品。
如果你想真正的全面地了解你的消费者,了解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消费习惯,想要为自己的业务开发突破性的创意的时候,我建议你用其他行业的信息和营销策略来刺激你的大脑。
这样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消费者,他们到底是怎么思考的,是什么东西来指导他们的购买行为的。这样系统的思考问题,会帮助你开阔你的思路,产生更多的灵感。
五、消费者利益分析开采法
这是前可口可乐的营销总监埃里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用以深度理解某个产品类中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因素。
通过这种方法,能勾勒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状态:他们购买这种产品看重的利益是什么?为什么对其他的同类的产品视而不见?
下面是我所总结的开采法的练习方法:
1、 到商店里看一下不同产品包装上营销商对产品的介绍。
2、 找30各不同的产品,为每个产品做个清单,记录下他们所给消费者的利益点和产品的特性。
3、 按照他们的销售量,从最畅销的产品到最不畅销的产品把他们进行排序。并按这个顺序,在每张清单右上方打上30到1不等的分数。(最畅销的30分,最滞销的1分)。
4、 拿一张空白的调查表,挨个检查30张已经填写过的调查表。在空白标的每种特性旁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5、 为每个产品特性和利益的数字汇总。
6、 汇总的结果表明产品的哪种特性和产品的销售最相关。从而揭示哪些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哪些相对来讲是次要的。
六、总结
1、 不要轻易相信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往往是错误的开始。
2、 当你的竞争对手和你使用同样的手段的时候,你需要创新了。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世界人民不禁惊叹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近几年自然灾害越发频繁,有的土地长期干旱,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灾。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天灾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带来巨大灾难的缘由,因而生态环境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我利用暑假时间农村诸多家不同工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走访本村有较大经济收入的工厂进行查看,同时结合居民调查,是以入户调查方式为主展开调查。并通过记录厂房旁的周边环境的变化及工厂的排污情况,并结合老一辈描述的以前的环境进行比较。农村面临的主要污染为水污染、烟尘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造成农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厂的排污、数目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中国于**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发展起来。当然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和强大,农村也相对的进入了新的发展路径。虽仍以农业为主体,但农村同样也兴起了其他不同的行业,慢慢的向城市的发展模式前进。工厂慢慢的建起来了,然而农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发展相当的慢。当城市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工业的时候,经济也与相应的速度发展着,农村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的相对的落后,而且近几年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落后导致工厂无法向前发展,无法进一步完善,更没有可能考虑到环境。也其他资金用来处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后更加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现今,农村工厂虽少,产生的污染物却有增无减。
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发展都不成熟,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为了奔小康,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主,一切服从经济发展需求。由于早期对环境的不够重视,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城市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环境污染的扩大蔓延。查中我发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需求,且农民还未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任其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不加以控制,导致污染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农民由于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更何况环境这种虚的东西,也无人还在平时聊天中提及环境。观念上根本就没想过,更由于人的本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部分农民对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报以漠视。
人类是自私的,在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当面临环境与经济利益时,人们很难抵制金钱的诱惑,更不愿损失自身利益投资到环境中。对于保护环境这个问题,调查中我了解到,保护环境需要个人要拥有较强自觉性。农村欠缺环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时候垃圾一般都是随便乱扔,即使前面不远处有垃圾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多走几步。面对小利益,很多人都不愿错过,更何况工厂面临的是一笔金钱。走访中我发现,工厂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我应该当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完美。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二)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三)
实践报告主题:浙江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年7月10日至7月24日
调查地点: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棠村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一 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非常 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现在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路过池塘边的人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建议: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 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建议: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 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 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起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1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价指标体系
1.1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估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设定
在2008年的全球电子政务调查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从网站测评指标(WebMeasureIndex)、通信基础设施指标(Tele-communicationInfrastructureIndex)和人力资本指标(HumanCapitalIndex)三个方面考察了192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准备度,且三个指标被分配以相同的权重。其中政府网站准备度指标是建立在“五阶段模型”之上的,即以数字1、2、3、4、5分别表示起步阶段、加强阶段、交互阶段、在线办事阶段以及无缝链接阶段。通信基础设施指标反映电子政务服务交付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主要包括5个方面:每百人Internet用户数;每百人拥有个人计算机数;每百人拥有电话线路数;每百人移动电话数;每百人宽带接入数,各项指标权重相同。人力资本指标包括成人识字率和总体入学率,前者权重为2/3,后者权重为1/3。
1.2本文中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设定
农村电子政务的本质仍是电子政务,农村电子政务只是相对于城市电子政务而言。因此,本文总体上拟借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有关电子政务准备度的评价指标和权重设定方法,从政府网站、通信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考察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
1.2.1评价指标的选择。
a.政府网站准备度。目前,我国农村电子政务主要是基于县———镇(乡)———村三级体系展开的,县级政府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县、镇(乡)、村在同一个政务平台上采用不同的级别和权限,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共享[5]。另外,目前我国建立政府网站的镇、村级政府数量极少,即使建立了政府网站也缺乏实质性内容,在网站数量上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本文用区县级政府网站准备度作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的第一个测评指标。
b.通信基础设施准备度。2010年的《中国农村互联网使用调查》表明,2010年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达70.7%,且与农村网民电脑上网的使用率相近[6]。可以认为,手机和电脑是广大农民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工具。鉴于一方面缺少关于我国各省农村“每百人Internet用户数”、“每百人宽带接入数”方面的历年官方数据,另一方面,从历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一直不高(截至2005年底普及率仅为2.6%;截至2010年12月底,普及率仅为18.5%),本文在测评通信基础设施准备度时用“每百户拥有的计算机数”、“每百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以及“每百人拥有的固定电话数”共三个指标来表示。
c.人力资本。农村电子政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因此,农村电子政务工作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首先要下大力气培育电子农民[7]。所谓“电子农民”,是指要培养信息化的农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能拿起鼠标,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信息资源素质较高和具有信息资源使用能力的现代网络农民[7]。可以看出,电子农民除了要具有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外,还要有一定的受教育程度。本文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百分比”指标来代表农村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本状况。本文之所以没有采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力资本指标(包括成人识字率和总体入学率)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本文的研究针对的是我国农村地区,一般来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应是农村电子政务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此,本文在考察人力资本状况时将焦点放在了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上;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能,高中文化程度能够很好地保证广大农民电子政务的使用,为此,本文没有沿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识字率”和“入学率”指标而是选择“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百分比人数”。本文提出的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2权重的设定。政府网站作为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平台,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作为电子政务的主要需求者和服务对象,其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通信基础设施起到连接政府网站和人力资本的桥梁作用,是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网站、人力资本和通信基础设施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在已有的研究中并未有统一的结论,为此,本文借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有关政府网站、人力资本和通信基础设施之间权重设定方法,即将政府网站、人力资本和通信基础设施之间设为相同的权重。另外,出于同样的考虑对通信基础设施准备度的三个指标也设为同等权重。
2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价结果
2.1数据来源与处理
鉴于缺少2004-2007年的关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的区县级政府网站数据,本文选择我国除了四个直辖市之外的27个省、自治区作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定为2004-2009年。赛迪网(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对我国政府网站进行了连续的测评,每年评估指标虽有一些小的调整,但测评内容都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方面为主,基本上保持了指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受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委托进行的评估,评估结果具有权威性。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用2004-2009年的区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得分[8-13](每个省的区县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得分用该省内所有样本区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得分的平均值来表示)来衡量农村政府网站准备度的状况。本文人力资本准备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2010年,历年);通信基础设施准备度2004-2006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5-2007年,历年),2007-200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8-2010年,历年)。不同性质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加总,为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评价结果
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权重,测算2004-2009年全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各省(自治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以及三大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分别如表2、表3和表4所示。图1揭示了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的发展趋势。
3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分析
3.1全国的总体趋势
由表2可以看出,2004-2009年期间,全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变化区间为0.455-0.556,年均增长率为1.68%,说明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由表2可以看出,本文的测算结果与联合国对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的测评结果(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2004年[14]为0.436,2005年[15]为0.508,2008年[1]为0.502)大致相当。实际上,近几年,我国农村互联网入户率一直不高,由于数据获得的限制,本文所选指标没有考虑农村互联网入户率方面,本文上述计算结果存在偏大问题,如果考虑农村互联网入户率方面的测评指标,历年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应当更小。
3.2各省(自治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变化趋势
从样本省(自治区)的数据看,2004-2009年期间,每年基本上都有9-10个省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6省的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每年基本上都有十几个省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这12个省份的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各年均有变化和波动。由此可见,中国各个省份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考察期内浙江省一直名列第一,且每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都高于0.800,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平均高出84.79个百分点;第二,贵州、云南、3省(自治区)几乎一直摆脱不了最后三位的排名,特别是,连续五年倒数第一,相比2004年期各年的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都有所降低,可见其农村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仅相当低,而且并没有逐年改进的趋势;第三,从各省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的变化趋势来看,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广东、广西、青海、新疆9省(自治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基本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见表3),而海南省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见表3)。这表明,上述9省在推进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而海南省的农村电子政务进程缓慢。另外,表3还显示,河北、山西、湖南、福建、宁夏5省(自治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起伏较大,呈现出不稳定发展趋势;而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甘肃12省(自治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波动较小,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
3.3东中西部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变化趋势
我国不仅各省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不同步,而且还具有区域间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域间的农村电子政务水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由表4可见,相比较而言,东部地区属于农村电子政务准备最充分的区域,其历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高出31.62个百分点左右;中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稳步提高且发展趋势基本和全国水平持平,但绝对水平仍低于东部地区,历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都几乎处于0.4-0.5之间,最低的2005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为0.426,低于东部地区31.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历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都在0.350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2005年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仅为0.278,低于全国38.22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55.31个百分点(见表4)。由图1可以看出,在考察期内,中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发展趋势与全国基本保持同步水平,总体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中;东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虽然远高于中部、西部乃至全国水平,但其波动水平较小,上升和下降趋势不明显,处于稳定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电子政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4研究结论
本文以电子政务准备度为切入点,设计了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7省(区)2004-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评价了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各省(区)的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对2004-2009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准备度水平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2008年达到了0.556,这表明,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