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自然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教学论文

第1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数字地球通过三维球体模型,采用并将本地搜索功能和卫星图像综合管理起来。用户可以调整视角、随意地翻转这个球体,通过放大、缩小、漫游操作,学生从任意角度去观察地球。可以是太空60000多公里的高度,也可以身临其境的三维街景图,从山脉河流到街道建筑物,这种无极缩放,真正实现了从太空漫游到邻家一瞥。通过“飞越”到地球上任意地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很多难以描述的自然现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树立地理思维,可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形成地理核心技能。这些是数字地球在地理教育过程的独特而普世的价值。

2数字地球辅助构建三维球体

跟地球球体有关的概念之所以抽象和难以理解,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心中没有这个三维球体,也不明白到底如何运动。所以球体加运动,一看到就类似的知识点就觉得难,不可理解。因此,通过改进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心中的地球模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数字地球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帮助学生建立心中球体模型的重要途径。启动GoogleEarth,添加经纬网,回归线,北极圈,子午线等三位球体上抽象而虚拟的格网,在三维数字球体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纵横交错的弧线。转动球体,让学生去观察这些线条,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每位学生构建自己心中的三维地球体(意象地图)。转动虚拟地球,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其转动规律。打开GoogleEarth,将地球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并且将赤道置于中间位置,使GoogleEarth大致以地轴为中心转动起来,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来控制转动,其中右方向键控制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对于经常遇到的问题俯视北极或者仰视南极地球的转动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调整地球观看角度,将数字地球的北极或者南极调整为中心,然后通过GoogleEarth的左右方向控制按钮,演示地球从北极或者南极上空观察的自转状况。这个效果远比去告诉学生,从北极看地球呈现顺时针旋转,从南极看地球呈现逆时针旋转效果好得多。

3应用案例分析

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航程是X小时,请问到达B地的地方时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实本质上这就是一个地方时问题。要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将地球自转,晨昏线和地方时一起联系起来思考。虚拟地球(Googleearth)通过晨昏线的动态模拟,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展示了这一抽象的自然现象。点击工具栏中显示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功能。通过设置时间滑块,可以显示不同日期内不同时间点阳光在地面的移动轨迹,也就是可以看到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拖动地球使之自转,则可以看到同一时刻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状况,增加学生对昼夜之分和昼夜交替的认识。同时,使用时间滑块,设置向左自动播放,可以看到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动态模拟)。显示了12月22日晨昏线在地面的移动轨迹。图3a为早晨北京时间6:52晨昏线的位置,图3b北京时间7:52晨昏线的位置,图3c北京时间8:52晨昏线的位置,图3d北京时间9:52晨昏线的位置,图3e北京时间10:52晨昏线的位置,图3f北京时间11:52晨昏线的位置。通过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演示,学生对晨昏线必然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有了对晨昏线的清楚认识,理解地方时以及对地方时的推算,将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时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将连续两个正午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所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这样,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每隔15度,相差1h。通过数字地球的光照系统,同样可以将太阳上中天情形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4结论

第2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自然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一位老师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自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自然事物。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自然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

如教《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有的老师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

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时,不少老师都让学生留心观察图中的昆虫,并引导学生根据昆虫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对昆虫进行分类。有的老师还常常将一些不同的昆虫带进教室,逐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益虫和害虫。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自行探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三、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3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自然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可以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自然教学是“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它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研究的是低层次的入门的科学知识。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讲授小学自然科学中,除了学习教科书,讲课之外,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要生动具体,注意它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和多样形,多让学生动手。

鉴于小学自然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学校为了提高自然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自然实验室建设,配齐自然教学所必须的仪器和教具,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指导教师运用挂图、模型、电化教学、实验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学校的自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有的教师成为自然学科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举办了“苏州市小学自然电化教学现场会”。

学校根据小学自然学科的独特性,进一步发展小学自然教学的所取得的成果,把自然教学搞得更好,以自然教学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突破口,带动学校其他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当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正在教学领域中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自然教学在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孙苹老师的带领下,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功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改革传统教法,不懈地探索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与传统教法、手段的最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学校力求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教学《眼睛的科学》(小学自然第五册)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眼球的构造,了解瞳孔的作用,知道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物体。教师通过挂图、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眼球构造,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眼睛的奥秘》的录像,结合学生利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的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瞳孔遇光线强时收缩,遇光线弱时放大的变化规律。在教授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时,教师再次出示眼球模型,取出模型中的晶状体和睫状肌,让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思考讨论晶状体和睫状肌的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睫状肌能收缩、舒张,从而带动晶状体,使晶状体的凸度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像能清楚地落在视网膜上。这个原理单靠教师口头抽象的讲述及观看模型,学生还表示不够理解,于是教师利用了电脑设计辅助教学软件来演示这一过程,电脑动画画面显示:睫状肌收缩、舒张,晶状体也随之凸度由小变大,物体的像随晶状体凸度的改变,清晰地落在了视网膜上。学生通过电脑软件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示,对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远处、近处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眼睛的科学》这一难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从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的情况就可明确地看到:

班级人数实 验 内 容能说出眼睛看物原理的能说出眼球构造的六⑴50只使用传统教学 15人占30%24人占48%六⑶52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45人占86.5%52人占100% 

这堂课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很浓厚,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大气压力》(小学自然第五册)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方面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青蛙》(小学自然第二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实验桌上的青蛙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了数分钟后,教师就可运用电脑这个先进的科技设备,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电脑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突出重点、难点,通过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一点从《青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证实:

班级 人数 实 验 内 容  能说清青蛙跳跃、游泳时 的腿部动作的 一⑴ 46只使用传统教学方法10人 (占21%)  一⑶ 48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39人 (占81%)

从上述可见,在当今的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相当重要的,它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使教师的讲述更精辟、生动、形象,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实物、黑板、学具等,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多媒体电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产物等。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中实物、标本、模型可以展示事物的现象或外表,具有立体感、真实感。学生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通过触觉而感知实物的软硬、冷暖、轻重。而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鲜明、再现迅速、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教学手段中采用了各种先进设备,具有效率高、效果好、范围大、规模大、生动形象的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新体系,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经过计算机辅助自然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自然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提高了自然教师的素质,不少教师在全国和省市会课中获奖,撰写的论文在市、区发表和获奖。

我们感到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 它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其教学效果更佳, 将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接受和运用。

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中,我们认为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关键,这就对自然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工具软件的使用和制作,同时,要具备较好的绘画能力。这样,必须加强对自然教师的培训,还需创设一定制作软件的条件并给予制作的时间。

第4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下文是教学论文的三种类型及其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法型教学论文

这是一种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摸索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应该说,任何一个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会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当这种方法和经验相对成熟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它写成教学论文。这种论文的标题,通常是用《……的尝试》(做法、应用、实践、探索),或者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励学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尝试》《“自学——质疑——释疑”的阅读教学的应用》《用经典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阐述运用方法的依据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方法?依据是什么?任何一种新颖方法的运用,不可能凭空捏造,总会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两种: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现实背景是指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理论背景是指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方法介绍之前,应该把它扼要地写清楚。写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有助于增强方法的实用性。如果这种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冷僻,还有必要对概念作些诠释,

以便让读者一读开头就能明白。

2.介绍方法的实施过程

这是教学论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对方法作详细的叙述。介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方法是渐进式的,有逻辑顺序,这就应该按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介绍;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可以根据先主后次的顺序来介绍。在介绍时,小标题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词语,也不要用表示结果的话来代替操作,要尽量用操作性的语言,直接写明怎么做。比“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三篇时文美文”,如果换成“用时文美文陶冶学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绍过程时,最好用小标题,分条列项。如果操作步骤较多,在小标题下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说。总之,方法的介绍要有层次性,力求让读者读起来方便。

3.陈述方法实施的效果

一种科学而新颖的方法实施后,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方法型的教学论文,有必要把效果陈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效果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对显性的效果,能够用数据说明的,尽量用数据;对有些无法用数据说明的,可举例说明,选择一两个典型事例。陈述效果时,最忌讳的是光说些大而空的话,比如“提高了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用事实说话,让人心服口服,是这一部分的关键。当然,陈述的效果必须与实施的方法相关,不要把与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统统扯上去。

4.陈述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某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比如本来以为某个环节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或者本来以为学生很感兴趣,可实际上兴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实施时,必须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而这些,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注意。总之,某种方法在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读者走弯路。这部分可简单些。

对于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师教学论文,因为它最实用,学了马上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最容易写的也是方法型教学论文,因为它来自自己的实践,都是自己曾经做过的和想过的,写起来比较顺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学论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如何使介绍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导性,这是写作方法型教学论文的关键所在。

 

二、观点型教学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观点和想法,又觉得它会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就总想把它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观点型教学论文。观点型教学论文是直接阐明作者观点的,常常用这样的句子形式作为标题《要……》《……是……》《应该(必须)……》等。例如《低年级学生要特别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应该简单扼要》。观点型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程式一般为——

1.根据现状提出观点

观点总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罗列一些现象,陈述一二个具体事实,然后从现象和事实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来。这里的现象和事实必须具有典型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观点必须是旗帜鲜明的,不要含糊其辞,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或极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师最近通过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将要使用的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后,写了篇教学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建立于两种教材的比较,由于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用耸人听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是不可取的。

2.摆出依据分析观点

光有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论证,才会使观点站立起来,才能为读者接受。这一部分就是论证观点。论证通常有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理论依据就是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演绎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观点作为佐证;事实依据就是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一般而言,依据越充分,就越有说服力。例如上文说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观点,作者就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证的:

A.课内分量明显增加;B.课外阅读要求提高;C.课文理解难度加大;文本内涵丰富多元;E.知识分布松散无序。对这些依据,作者自然都作了详细分析,或举例说明,或用统计数字,或运用对比等。这一部分是此类文章的重点,它的篇幅应该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结论指出对策

第5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对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论文的编写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按照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来写作。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6,17:154-155.

[3]易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学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辅助小学英语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7-48.

[6]顾诗月.也谈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60.

第6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是个认知过程,语篇的意义不仅需要从句子中发现,还需要从读者的背景知识中导出。【1】背景知识也叫图式。图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加速理解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另一种解释是情景框。说不同语言的人的情景框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语言知识和情景框或背景知识都存在于人们的长时记忆中。阅读第二语言写成的语篇时,如果读者头脑里情景框与语篇中情景框不一致时,即使他的语言知识没有问题,阅读理解也会遇到困难。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问题,教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教语言,还要教学生背景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示”(schema),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建立并发展了图式理论。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即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摘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笔者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实效性作以下探索。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语言图式

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是一个选择的过程”。【3】在这个心理语言学的过程中,读者根据语言符号不断地进行猜测,随时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类、归纳、预测,并不断地进行判断,然后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读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而影响这种交流的常常是词汇障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语篇中的词汇障碍而频频查验词典,一则影响阅读速度,二则中短信息及逻辑思维的连续性,必然会严重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词根log(言、说)可与不同的前缀或后缀组合产生出几十个不同的词来,如:dialogue, eulogy, prologue,monlogue, antilogy......。如果学生熟悉这些英语单词的前缀: dia-相对 ,eu-美好, pro-前, mono-单独, anti-相反,经过分析, 即猜出它们分别为:“对话”,“赞颂”, “序言”, “独白”, “自相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词汇分析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构词法,牢记常见词汇,扩展词缀范围。久而久之,学生即可运用词汇的部分线索判断词义,克服词汇障碍。此外,还帮助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类辞典, 推断、预测、猜测词义练习, 掠读及略读技能的综合运用。词汇和语法的导入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促进作用, 如熟词新义, 固定短语, 表达方式以及种类繁多的俗语、俚语、术语、委婉语, 俏皮语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都会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适当的导入会使学生举一反三, 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建立内容图式

阅读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人种,对于自然环境、气候、宗教、服饰、饮食等等,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认识和观点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民族间的差异性,可以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此外,文化禁忌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阅读中值得注意,例如,大多数西方人都非常注意保护个人的“privacy”。 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不能以母语文化的习惯来衡量西方人的社会习俗,应见怪不怪,理解原文的真正意义及文化内涵。高中英语阅读材料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等许多领域,内容涵盖日常生活、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技、政治、环保、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范围极广。这些文化知识,学生十分缺乏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教学中应根据每课课文的体裁、内容、难易度、对背景熟悉程度的不同,不断变换讲授方法,将背景知识传授巧妙地融合于课文讲解中。例如:在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文中,让学生知道Kwanzaa(宽扎文化节)的起源及其庆祝方式,并了解了theSeven Principles of Kwanzaa,即人们对新世纪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此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有组织地订阅“英语沙龙”,“二十一世纪报”等一些语言浅近的英文报刊,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图式就会越来越丰富,阅读时就会激活相关图式,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3)建立形式图式,

语言学家Harris 指出“语言并不存在于一连串的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中。”阅读的根本目的是领会语篇的整体意义,获取所需信息,与读者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熟悉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语篇的逻辑结构、谋篇布局和关键词要特别讲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思想连贯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因此,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去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种文章结构及其特点,训练学生运用标题,语篇标记和关键句去识别文章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写作特征及修辞手段,通过分析修辞语言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结构,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提高了阅读效果。通常,一份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部分通常会包括人物经历或事件描述类的记叙文、介绍社会现象或现代高科技类的说明文、提供各种信息的应用文、话题谈论类的议论文等。教师应加强这几种文章体裁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这些文章后,就能应付试卷中出现的各种题材的文章,而不至于感到陌生,增强他们在考试中的信心,使他们在应试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三、结束语

德国教育学家芭斯多惠曾经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特别是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贯彻与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作为重要的阅读理论之一,图式理论无疑对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激活有关图示,帮助他们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阅读中运用图示的能力,使学生从以往那种被动的、单纯接受信息的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主动的、积极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2-33.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of cognition,In Rand J. S., B. C. Bruce & W. E. Brewer (Eds.), Theoretical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3]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6:126-135.

[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6.

第7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安塞腰鼓》说课稿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语文教学论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情感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二、说教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从声像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的主要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品味美句、主旨探究、课外拓展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

三、说学法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情达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⑴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站。(可以是视频、音乐、文本等等。) ⑵教具准备:扫描仪、多媒体课件(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了解中激发阅读的激情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绝活——安塞腰鼓表演短片,用一个词说说短片带给你的感受?。

(屏显介绍安塞腰的鼓配文图片)请同学们细看图片齐读文字,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又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语文教学论文,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笔描绘这惊心动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整体感知:听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之劲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安塞腰鼓表演带给我们的画面和鼓声。

2、听完老师的朗读,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屏显)对安塞腰鼓进行概括评价,可以填词、短语或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语言。

3、课文中有一句话略有变化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它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这四句“好一个对安塞腰鼓”的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有新意,是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来,让我们一起饱含赞美之情的来读它们!(屏显:“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4、请同学们仔细跳读课文,看看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学生回答,屏显“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三)、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2、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评点并加强朗读指导)

文中还有很多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节奏鲜明的反复句,从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击鼓的后生等角度来描绘安塞腰鼓,我们不一一举例了,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去体会。

(四)、主旨探究: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

1、好一个刘成章!若不是你“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着地方”哪能写出如此激扬文字!让我们从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语文教学论文,那你们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一种“________之美”(屏显)。

(学生回答,师在空白处板书“生命力量”)

2、齐读课文25至27小节,把这种生命力量之美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五)、课外拓展:借鉴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安塞腰鼓就是这样,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听着同学们的朗读,使我想起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放之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旷达之美;想到人世间各有千秋的美。同学们,你们上了这一课,会联想到身边哪些壮观场面之美,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说一段话吧!(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从《安塞腰鼓》中老师读出:人,活的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愿同学们每天都如那激情燃烧的鼓点,学习上,永远有那么一股猛劲!

第8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绝对空间 相对论

1 引言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讲完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后,即进入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内容的讲述。而在质点动力学里重点讲述牛顿三大定律及其应用[1-2]。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应用部分,因为涉及矢量分析及其计算、微分及积分运算等高中物理基本不涉及的内容,故该部分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好讲,课堂效果也比较好。但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阐述部分,因为在高中物理里就对此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故大部分学生感觉这一部分内容和高中物理一样,甚至有些老调重弹的感觉。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如果不对牛顿三大定律作一些拓展的话,那课堂效果将比较差。本教学论文将从绝对空间、相对论等近代物理知识点出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作些相关研讨。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这种简要的拓展对课堂效果是会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简单了解了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的异同。特别是,通过这种简要的拓展,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及探索自然界规律的兴趣。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

在高中物理里,物理教材一般会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作如下描述: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1-2]。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上个世纪无数物理学家的努力,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已建立起来。而近代物理表明,牛顿力学体系,即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在低速、宏观、弱引力条件下成立的[1-2]。因此,考虑到大学物理里后面也会讲述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故在大学物理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时将其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拓展是可行的。下面我们将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作一些拓展性的探讨。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一般可以先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在历史上,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对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做出结论的人。他从一些简单的事实如手推车现象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人推车后即给车力的时候,车就可运动起来即可具有运动状态;而人放手不推车后即不给车力的时候,车将静止下来即将不具有运动状态。因此,在车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人给车的力是至关重要。简单来说,没力就没有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于该论点,在接下来的将近两千年时间里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正确的。从严格意义来说,伽利略的出现才是科学的真正诞生,因为是伽利略将科学实验带入了哲学思辨里。从而使得科学变成一门实验的科学,进而将科学从哲学里分离出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里,伽利略发现:当小球在很光滑的毛皮滑行时,抬起毛皮的两边,并固定小球在其中一边下滑时的初始高度而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时,小球在毛皮滑行的距离虽然变长,但在另一边毛皮小球能滑到的最高高度却和该边固定的初始高度一致。由这一实验现象启发,如果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至零,则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明显,一直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小球能一直维持运动但却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具有维持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惯性,也即惯性定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与伽利略的惯性定律一致,故牛顿定律也常被称为惯性定律。

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的讨论,有些高中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也做了相关阐述。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做上面这些阐述有可能是不够的。实际上,在牛顿第一定律里,还可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简单的拓展。因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是相对的。比如,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运动的汽车而言就是运动的。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描述里,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实际上隐含着参考系。而我们通常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称为惯性参考系。而惯性参考系背后实际上又隐含着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本人对此非常清楚,因为他清楚知道他的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因此,牛顿为了很好的定义惯性参考系,他在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绝对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绝对空间是存在的,而且和绝对时间一样是均匀分布的。而惯性参考系则是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至此,牛顿第一定律从逻辑来看似乎是完美无缺的。但绝对空间是否存在呢?牛顿本人对此也作了简单的理性思考,如牛顿水桶实验等来验证绝对空间的存在。但是,在近代物理里随着相对论的提出,我们知道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都是不存在的,即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在享受创建狭义相对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爱因斯坦很清醒的认识到在他的狭义相对论里存在一个严重的困难,即:因为抛弃了绝对空间,惯性系将无法定义[3]。而狭义相对论里的两条基本原理,即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也都是在惯性系里定义的。

3 结语

在本教学研究论文里,我们对大学物理课堂里如何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做了相关的拓展性研讨。本研讨主要基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惯性定律、惯性参考系、绝对空间及相对论等脉络来进行展开。因此,本拓展不仅可展示牛顿第一定律背后丰富的哲学、人文历史、逻辑等内涵,也可展示其背后丰富的物理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相对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类的思考与探索还依然前行。此外,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对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作相关性拓展讲述也是值得教学研讨的课题。本教学论文的研讨也算是对此课题的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从而对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起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士贤,文喜星,吴平.工科物理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第9篇:自然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语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

 

英语语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突出了环境对人的心智活动的正迁移作用。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

1、课堂英语环境

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培养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如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

课堂内模拟表演,游戏情境创设。如老师一上讲台就不停的咳嗽并走路一蹶一拐,学生问:“What’s wrong with you,my teacher?’’老师;“I’ve got a bad and my leg hurts”并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英语动画片和英语歌曲,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开心一刻”。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学做一名天气预报员、购物、现场表演打电话以及向别人借东西等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极佳。既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又能练习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准备跟本节内容有关的道具。比如我在上“Internet’’这一课时,准备了mouse、keyboard,让同学们边学单词边认识shift、enter、capslock等跟电脑有关的单词,体现了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英文书信、贺卡的写法时,学生可以自制两份信封、贺卡,一份用英语,一份用汉语,以作业的形式交给老师。他们既可以认识到中英文书信格式尤其是地址的不同,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简单的日常用语、谚语和格言是英语教学的剂。每节课利用三分钟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念一起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照顾到一些英语学困生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的热身过程中设置歌曲、游戏、韵律操等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这样不但消除了疲惫之感,而且又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课外英语环境

英语是需要学生大量实践的课程,只有全面地活动才能更有利于形成运用能力,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提供真实的语义、语言环境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

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墙报、黑板报、时间表、课程表、班级门牌、花园警示牌设成英汉对照形式;开辟英语园地、英语角;校园广播定期播放英语小笑话、小短文、小知识等,都是很好的语境载体;有的还可以用英语喊操。学生自编晚会:英文歌曲,英文小品,编排话剧,朗诵诗歌……此外还可举行故事比赛,口语比赛,英语手抄报等活动,组织到位,学生乐于参加,从而使学生的真实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英文经典大片,使学生更广泛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获得生动形象的语感和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真实的素材。定期开展辩论比赛。话题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如、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抽烟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上网的利与弊等等。 举办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如用餐(中国人喜欢用chopsticks,西方人用knife and fork)、收到别人的礼物、得到别人称赞、收到别人的祝愿时的应答(thanks)的差异及禁忌语(西方人忌问女性的年龄)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语言习惯。3、家庭英语环境

学校只是课外活动的其中一个场所,家庭也是学生实践英语的一个重要场所。

看英语节目,可提高听力水平;做英语游戏,可提升应对能力;将自己的房间布置成英语天地;日常用品贴上标签;贴上英语挂图,有衣服、蔬菜、水果等;一日三餐怎么表达;学用英语称呼自己的亲人和家里饲养的小动物,或让学生将学校里学会的英语小诗,英文歌曲等朗诵给家长听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表演给家长看;比如我在上“body”这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准备画一张自画像,在人体各个器官上注上英文单词,贴在床头,每天看着自己,学习单词。还可以引导学生打电话时用英语对话。将学校“英语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堂”,推进了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实践和巩固。4、社会英语环境 学校、家庭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小课堂,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日常交际。怎么样让学生走出去敢说、会说、乐于说,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

每隔几周上一次郊游课,利用周末带学生到郊外放风筝,野炊等等。蓝天、白云、绿草、庄稼、树木、花朵、泉水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的素材。

建议学生到寒、暑假时,去游览名胜古迹。鼓励学生把打招呼、问候、抱歉、感谢、问路、看医生、购物、介绍、建议、命令、警告等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如遇到外国人,可以试着用英语对话;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 do! 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 进别人房间要说“ May I come in ?” 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了英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增强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收集商品说明书、包装盒;留心街道两旁的交通标志;超市的出口和入口;服装上的英文标签;食品和家用电器,

也可以买一些中英文对照的书虫或世界名著等等。

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英语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的狭小天地,融入到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中,融入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从多方面培养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发展他们的多种能力,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