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孩子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教育问题

第1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在《先知》中,纪伯伦很喜欢用一种“定义式”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他说“工作是眼能看见的爱”;朋友是“有回答的需求”“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美是永生揽镜自照”;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等等。所有这些“定义”,都很新颖,且能触到事物的本质。

特别是纪伯伦《先知》中的孩子篇,对于孩子和父母间关系的阐述,可以说是精辟和独到的。

孩子实际上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只是经你们而生,并非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中国的家长往往容易认为,孩子是他们自己的,是属于他们的。这样的观念导致他们总想摆布和支配孩子的现在及将来。由此,长辈的那些缺失和遗憾容易转嫁到下一代孩子们的身上,再加上现代社会中竞争的日益加剧……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家长们总是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总觉得那是“他们的”宝贝,他们如何才能让他成为最闪亮的星?他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其说是为了孩子,不如说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面子,为自己没有做到的事,而希望孩子去做到。于是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顾及孩子心灵的成长;他们更关注孩子是否成功,而不管他是否幸福。其实,中国的家长们应该清醒地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你们的孩子,他只是他自己,你们不能霸道地要求他按照你们的意志成为你们“雕塑”的“理想”的人,他只要成为身心健康、正直、有责任心的他自己,就是最为丰满和欣慰的人生。

你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们的爱而不是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所能荫庇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世界,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探访的地方。

你们可以努力地去模仿他们,但是,不要企图要他们像你。

因为岁月无法倒流,生命也不会停滞于昨日。

很遗憾,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给予孩子爱,他们都坚定不移地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在中国,家长好像是不可违背的绝对权威。也正是中国这一千百年来“顺乃孝也”的思想,不知道束缚了多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家长在为孩子的身心加上沉重的镣铐之后,却又天真地以为只要给孩子赚更多的钱就对得起他们了。所以,他们离开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甚至是陌生的保姆。他们一边束缚他们的思想,一方面用满足孩子的物质愿望作为交换条件。这样的教育根本不配称之为教育,这样的爱则更不配被称之为爱。其实,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们应该把孩子视为这个世界上一个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他们是属于自我的,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你们是弓,而孩子就像弦上向前射出的、有生命的箭。

射箭者看见了苍茫路途中的目标便用力将你弯曲一拉满弓,以使手中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应为射箭者所成就的一切而欢欣喜悦;

因为他不仅爱那射出的飞箭,也爱手中握着的、稳固的弓。

那是不是说家长要给孩子自由,还要向孩子学习,所以家长对孩子就没有作用了?当然不是,射得又远又准的箭离不开弓,父母就是弓,是给箭助力的。就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起的是辅导、帮助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举例来说,孩子喜好绘画,就全力支持他,并与他一起分享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如果孩子不喜欢的话,也不要拔苗助长,而是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到底在什么方面,再加以引导。该放手时,请放开你们充满爱的手,放飞孩子们,让他们的灵魂自由地成长。这样他们才能展开柔软的翅膀,学会在天空中翱翔。

21世纪的中国孩子,往往出生不久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在家里,家长要求他们乐器、舞蹈、绘画样样精通;到了学校,教师又变本加厉地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喋喋不休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却很少去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我们拿考试那把唯一的尺子去衡量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生命个体,于是我们内心深处把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而自以为是因材施教。我们把孩子圈到叫做“学校”的加工厂里,准备等我们的合格产品出世,我们常常忘了他们是孩子。其实,孩子的世界,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永远不能包办替代。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已经存在太久了,孩子们的头脑已经被这种教育方式束缚得麻木了,呆板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将完全失去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变成只会学习的“废物”。如果,当他们学有所成,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丰富的,但是他们应对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却是欠缺的,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为了防患于未然,教育者应该开始反思,并行动起来。素质教育已经喊了许多年,但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根深蒂固,这固然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但也与每一位教师守旧的教育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要做到“素质教育”,谈何容易? 首先,每一位教育者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倡导一种教学民主的精神,要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友爱与互相依靠和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气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人际关系,是滋养学生主体个性的最必须的营养。应该将教学中“猫”和“老鼠”的关系转变为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另外,还应该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要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现在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很大,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占据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孩子的阅读量却越发少得可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来,他们除了课本、外语词汇和各种各样的作文大全、习题集,就再无时间和精力去看其他东西了,甚至有些学生还因为课余时间看“闲书”被父母和老师责骂。由此,他们的知识荒芜就可以理解了。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改变这种现状,帮助学生走出这片知识的荒漠。好的方法不是列书单写读后感,而是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给他们讲一些作品,让他们产生兴趣,从知其然到乐于知其所以然。然后再推荐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中外名著给他们阅读,并开展一些评论讨论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地进行交流和反馈。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观看电影,将电影与文学联系起来,开阔他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要多鼓励学生写一些成长中的经历和领悟,写他们眼中的新鲜事物;同时我们俯下身,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而我们也不会仅仅用应试作文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离异家庭;孩子;教育疏导

对于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心灵来说,当一个完整的家庭遭遇破坏时,孩子的心灵便会遭到巨大的伤痛。如何能够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离异家庭孩子的主要表现

(1)离异家庭的孩子经常担心会受到同学嘲笑,不愿主动与人交往。(2)有的家长在离婚之后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3)有的孩子脾气暴躁;有的孩子则过于孤僻、怯懦。(4)对于重组家庭,孩子大多产生抵触情绪或无视。

二、造成以上结果的几点原因

1.家庭环境的改变是主要原因

当和睦的家庭组织形式遭到破坏时,亲子关系的实质变了,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

2.学习环境的改变是必然因素

经历了家庭分裂之后,面对一个新的人际交往范围,经常会让孩子手足无措,产生自闭、暴躁等问题心理。

3.孩子日渐成熟是催化剂

孩子日渐长大,对于父母离异的事实使他们越来越难接受。容易将他人无心的话语当作刻意的讽刺,造成僵化的人际关系。

三、针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1.父母的配合

(1)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2)对孩子疼爱有加,注意适度,避免两个极端。(3)多陪孩子谈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仍然很爱自己。

2.学校的教育

(1)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关爱他们,主动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发挥集体的力量去呵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调动全班学生一同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3)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确保孩子的心理变化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

3.社会的支持

(1)对离异家庭的儿童要多给予关注。(2)以孩子的口吻开展一些普法栏目,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总之,对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有更深刻的认识,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第3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1,帮孩子端正态度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每天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是他必须要做到的,是他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职责,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时都要尽心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还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掌握好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但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自觉性较差,于是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对于这类孩子出现的作业问题,父母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办法改变孩子对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状态,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3,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

4,安排合理作业

父母应当教会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处理每天的作业,比如,学校里的作业要抓紧,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带回家里;放学后不要先去玩个够,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时才去做作业;做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胶带、水彩笔、白纸、书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再临时去找;在做作业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后再动笔,不要做了之后才发现题目搞错了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去做;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绕过去,先做其它会做的题,不要就停在那里无谓地消耗时间。

5,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一般来说,小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1小时。

6,加强能力训练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灵活、手和眼的协调一致等,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课余活动如篮球投篮、打乒乓球、剪纸、走迷宫、跳绳、滑冰等。

第4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

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二)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因此,教育孩子的方法各异,可谓,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每种教育方式难分高下,难说对错。作为一个XX岁小女孩的家长,XX年的经历不能说有经验可言,感想却是很多的。

感想一,以平等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很多家长眼里,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不然。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说起容易做起难。做家长的很难跟自己的小孩做朋友,平等相待。有的家长容易走极端,要么把小孩子作为宝贝供起,要么把小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不给他独立的空间,其实做家长的也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板着脸,不能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她身上。

孩子的事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家长绝不插手,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只是在方法和思路上进行指导。同时也注意发掘和培养她的兴趣和爱好,她愿意学的、愿意做的我们是全力的支持。

感想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对她的起码要求,除独立完成学业和老师交办的事外,我们从以前开始教她洗自己的袜子,到自己买早饭等力所能及的事。三年级开始让她洗自己的内衣……现在又让她学会做饭、炒菜等。同时也教她一些生活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5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一、留守孩子失管的原因

1、作为家庭来说留守孩子父母都已外出务工,远在千里之外,很难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更谈不上如何教育管理。而在家的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有的甚至就一个人在家。因而很容易形成散漫自由的不良生活习性。即使有爷爷奶奶的,由于思想和年龄上的差异,他们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很难有好的效果。

2、就学校来说,留守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的前期教育以及父母在一定程度上的束缚,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叛逆心理,在学习期间很难有这种自觉的心态,一旦有不良的外因影响就很容易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成为差生而走上其他的道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和学校忽视,甚至于放任自流,最后就由不想管变成管不了的尴尬境地。因而缺乏家长的有力配合和学校自身的教育体制问题是导致农村留守孩子出现失管最根本的原因。

3、作为整个社会来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价值的改变,高消费的诱惑以及享乐主义的盛行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冲击,很容易受到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孩子违法犯罪的特点

1、留守孩子违法犯罪轨迹的鲜明化。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就必然会在其他地方予以表现,出现如学习成绩下降,整日无所事事,讲究吃喝,惯于大手大脚的花钱。由于经济有限的原因,他们往往先在学校撬门扭锁、小偷小摸,而后,不满足于一般的偷窃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从此可以看出留守孩子在学校的违纪违规到社会上违法犯罪的鲜明犯罪轨迹。

2、留守孩子犯罪的团伙化和犯罪性质的恶劣化。作为留守孩子来讲,其最初的活动往往表现为在学校拉帮结派、称兄道弟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在其违法犯罪的过程往往是分工合作有组织有计划,具有成人化特点。再者由于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不容易被发觉,即使发现了,由于其被教育者的身份也很难被处理,往往是学校内部消化。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加助长了其违法犯罪活动发展成为抢劫一类的恶性刑事犯罪。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管理的几点建议

1、做好对留守孩子的摸排工作。掌握好底数,把握住第一手的资料,加强监管。特别是在邻里之间要做好留守孩子的监管工作,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

2、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作为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是启蒙教育的地方,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关键的,长年在外的父母更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多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家长,更不可取的是认为孩子不在身边,觉得愧对孩子,而在金钱上予以补偿。这种错误的做法,很容易给孩子以误导,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父母更多的应从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紧紧把握住亲情这根主线。

3、加强学校的管理。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该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平等和关爱,不能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特别是留守孩子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平,让他们同样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留守孩子特别容易在思想上出现问题,老师在这方面更加要予以关注,对出现不好的思想苗头要及时的发现和耐心的予以解决。

第6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慧;尊重;宽容;关心;耐心

我做了近十年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接触过许多家长及问题学生,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成长不是单靠学校能完成的任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校的联合教育、家长育子水平的提高更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诸多认识偏差:有的认为把孩子生下来,养大了,就算完成了任务,成才是孩子自己的事,坚信“树大自然直”,或是认为学生的成人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推卸责任,从而思想上放弃了教育孩子成人的责任;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小就给孩子稚嫩的双肩挂上沉重的行囊,揠苗助长,他们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学生的年龄需求,造成学生过早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乃至对家长的抵触;更有言语粗鲁,行为暴躁,对子女的说教与自己的言行反差较大,从小就污染了孩子纯洁的心灵,他们意识中没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育子责任。诸如此类认识的偏差,表象上就产生了:不负责任的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造成学校教育的被动和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然有些家长把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成终身的事业,从孩子呱呱坠地,就以美好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细心呵护,用百倍的细心和智慧撑起孩子人生的天空,在携子成龙,教女成凤的传统育子目标的引导下,把子女逐步培养成了既成人又成才的美好人生旅途,在家庭教育这块沃土上绽放奇葩。

听听我可爱的孩子们成长心路的故事或许对家长有所帮助。

一、让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学会感恩

故事1:

每当假期,我都会在家玩,上网,躺在床上看电视。但从去年我改变了,变得截然不同。我会上辅导班好好学习,会在家里給父母做饭,也知道体谅心疼父母了。是什么让我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和母亲一起打工的日子让我明白父母的辛苦,让我懂事,让我长大。

火热的七月天,不动浑身都是汗。我就坐在椅子上看着我的妈妈那么辛苦的工作,汗如雨下。眼里的泪已经装不下了,我咬着牙强忍着,起来帮妈妈。

自那以后,我长大了。

二、尊重孩子的感情、他们不会无动于衷

故事2:

我坐在公交车上忐忑不安,心想:回家挨骂吧,玩到这么晚。正想着,手机响了。是爸爸,接吧。“你去哪儿了,都几点了,还知道回家啊”,爸爸急躁的声音传来。

我挂了电话,看着车窗外,窗户上突然出现老爸生气的脸,揉揉眼,什么都没有。

今天的公交车特别慢,走走停停。

老爸的电话又来了,我手一哆嗦,挂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手机又响了。“你到哪了,用不用我去接你”“快回来,等你吃饭。”电话那头语气平和。

下车,看见老爸站在车站,我跟着他慢吞吞的回了家。

“爸,我错了,你骂我吧。”

“别说了,快吃饭吧,包子都热好了。

我低头吃着包子,不知是热的还是烫的,眼泪掉在了碗里。

“唉,没事,知道回家就好。”

爸爸对我的尊重和理解,让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爱的沉重。教会了我要怎样回报这样的爱。

故事3:

从小,每次出门,母亲总是会嘱咐我“要小心啊”,然后目送我远去。回家,母亲总是会问我:“饿不?冷不?想吃啥?”然后进厨房,桌子上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母亲对我无微不至,我感谢母亲。

一句呵护,一声关怀,总能抓住我的心,是感动让我顺从。温柔之后,我也变得哑口无言。

母亲的温柔是我幸福的源泉,在爱中长得的我更懂得爱和关心。

三、智慧的父母成就健康的的孩子

故事4:

七月的天,很炎热,树上的知了也哑了嗓子。

我在客厅吹风扇,看电视,妈妈在厨房做饭。

一会,妈妈端出两碗面条,放在茶几上。说:“你选一碗。”我看了看眼前的两碗面条,一碗有一个荷包,一碗没有,我选择了有荷包的那碗。

吃着吃着,我看到妈妈的碗里竟然有两个荷包。

妈妈看了我一眼对我说:“看人看物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在。”

这位母亲用她的智慧教育了她的孩子该怎样看世界。

故事5:

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很和婉,也很聪明。

记得高二的时候,每两周回家一次。到家后,时间都用在电视上,家务都抛在了脑后。

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我还在电视机前,什么都没说,下厨房做饭。

一会母亲说:“闺女,和你商量个事行不?你能去买袋盐回来不?”

看着妈妈在炒菜,我想:噢,没盐了。我说:“行。”

可当我把盐买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烧好了菜。

我不再说什么,赶紧钻进厨房。

第7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一、汉滨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他们性格成长、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较差。再加上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学校缺少相应的经费和硬件设施,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辍学、厌学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汉滨区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在 1.3‰左右 ,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有厌学和家长观念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义务。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的好坏至关重要。但在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学校承担教育责任,父母承担生活责任。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些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二)隔代教育问题多

由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年龄大、身体机能老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问题,基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三)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缺乏父母约束,长期处于管理真空,没有人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之后,往往容易走向歧途。另外,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都不负责任,没有是非、善恶等基本观念。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场所。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比如待人接物、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表达能力。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学校就应该对这些弱势群体多加注意,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单是学习成绩,多和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沟通。

(五)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虽然《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做了一些规定,各级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来说关注度还不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完善立法,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解决我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要使其得到根本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家庭教育占首要地位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以工作忙、要赚钱为借口,忽视了儿童的教育,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联系,积极引导教育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应该对孩子的家长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积极和孩子、老师交流,不定期的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学校要建立奖助学金奖励和补助机制,经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多和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另外,教师也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及学习情况,多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及时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经常辅导、组织老师经常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积极知道孩子和家长通电话和父母联系感情。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使得父母不得不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既可以解决家庭生存和发展问题,也能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得到更多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塑造更健康完整的性格,也让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在学校学习。

(四)政府要尽到责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责任,但是法律的实施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政府要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教材内容、改革教育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寄宿制学校,对那些父母不在家,没有合适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提供既能学习又能住宿的场所,也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当然,也要相应的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农业论文DylW. net

参考文献:

[1]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6(05):52.

第8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流动人口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形成于我国城市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与之相应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流动人口子女失学现象严重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超过1.2亿的流动人口,他们占中国总人口的10%,有近2000多万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这些孩子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正常入学。这些失学儿童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上不能上学;一种是主观上不愿上学。但无论如何,他们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只能从事一些低级劳动,如,男孩多从事体力劳动,女孩则从事保姆、打工妹、服务员等低级职业。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孩子推向了社会的最底层,使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受到影响。

2.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质量无法保证

在公立学校上学的农民工子女却往往不能得到和城里孩子同样的重视。他们的成绩大多未被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之中,许多教师把他们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农民工子女并不受重视。因此,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上的客观优势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被人为地削减了一部分,加上多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时的基础较差,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3.就学后环境的适应问题

流动人口的子女能否入学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即使他们能够入学,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作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孩子,他们与原本就在城市出生和成长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会遭遇许多新问题。无论是进入城市正规小学学习的农村孩子还是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的农村孩子,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看似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先要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1.户籍制度是流动人口子女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域生活和工作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目前,农民工子女上学遇到很大的障碍,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于是流入地政府往往把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推到他们户口所在地。如果户籍制度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些孩子即使能够暂时在城市公立学校上学,但是在升学时还会遇到障碍,无法彻底摆脱“边缘人”的尴尬境地。

2.教育经费短缺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又一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政府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但是仍然无法兑现在教育投入方面做出的承诺。在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教育系统之所以能够继续维持,在于从民间获得了一定的资源补偿。

3.接受教育的不公平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句话说起来显得很平等,但具体到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际遇可能却大不相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强,每年数亿流动人口大军身后就是成千上万流动的学龄儿童,他们随着父母成了流动大军殊的群体。由于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义务教育阶段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儿童少年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而且流入地政府也没有落实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资金及任务。因此,对于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流入地政府总是以此为理由而拒不负担主要责任,造成流动子女入学难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必须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扫清制度障碍

从根本上说,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上学问题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机制,为千千万万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2.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加大政府教育拨款,提高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借读费”“赞助费”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费一直是农民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大批外地农民工进城农劳动,不仅为当地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有权享受当地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农民工在现实社会中仍然是城市的低收入阶层,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扶助,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应向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歧视性收费。因此,流入地政府必须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3.流入地政府应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9篇:孩子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 儿童 教育 问题 分析

前言

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家庭教育在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情商能给其发展奠定稳固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兴群体逐渐的凸显在社会的眼球中,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缺少管教,这就导致儿童各方面发展受到影响,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政府与社会共同出力,通过关注未来帮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1、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1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导致教育功能弱化

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是新生群体,而缺少家庭关爱是该群体主要特点。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时刻的陪伴自己孩子,这就导致儿童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找不到家庭气氛。而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父母之间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儿童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变化就得不到有效的呵护,那么想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更加难以实现,这些问题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儿童的身心、教育受到影响,就会导致儿童发展容易误入歧途。

1.2缺失亲情导致儿童情感饥渴

在留守儿童问题中,家庭亲情缺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儿童都会处于渴望亲情的极限状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很多时间由于缺少父母的照料,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氛围,在遇到问题或是困难时不能像自己的父母表述,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儿童的心理归属感就会变淡,就会导致隔阂问题产生,这就导致他们的性格、脾气、态度等收到影响,就会出现自暴自弃。不喜欢与人交流等现状出现,很容易走到极端。

1.3缺少父母照料导致儿童的智育发展受到影响

当前,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为了能够生存他们长期的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天都想着如何赚钱养家,在儿童的成长、教育上很少有时间过问,并且,多数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比低,这就导致对儿童成长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因此,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的照料。而留守儿童的照料主要由监护人进行照料,但是,在监护人照料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当学生犯错时采取的做法比较极端,因此,就导致留守儿童的智育发展受到影响。

2、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2.1 引导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多方面途径,在实践过程中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让他们能够通过电话或是网络方式,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想法,同时也要做好与学校、家长沟通,要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此外,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关注,尤其是一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要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

2.2改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需要做好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通过交流沟通,促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但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能够得到解决的,这些“隔代教育”模式严重的影响的孩子们的学习,在“隔代教育”模式中,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是老一辈的前辈带大,而老一辈的眼光比较短浅,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教育模式上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部门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对策,让儿童的监护人改变教育理念,通过各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2.3通过鼓励家长就近务工,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在家乡寻找一份工作是不错的选择,在家乡打工不仅能增加家庭的收入,而且还能留在孩子身边。并且,在就近工作还能有时间去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的与学校进行沟通,从而能掌握孩子在效的学习情况,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这一问题,想要对其进行弥补少不了学校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而在该过程中,通过强化留守儿童教育以及管理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学校方面重视了该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应对。例如,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针对性的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监护人见面会活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通过多方面努力,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2.5合理调整政策,帮助外来务工解决就学问题

当前,很多父母在务工的过程中,都将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分级制度限制,导致很多外来务工孩子不能在城市读书。因此,相关的部门需要重视该问题,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在满足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安排好外来务工孩子读书问题。通常,社会人士还需要呼吁相关部门能够修改户籍限制,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正常入学,减少异地教育问题。

2.6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留守问题

当前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属于一个社会性问题,仅仅依靠一方面的单纯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父母、家庭、学校努力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各个部门配合解决该问题。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与社会的各界人士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好早期的教育问题,并且在关系关怀的过程中,做好孩子心理、生理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缺失出现的缺陷,从而通过各界努力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

3、 结语

总而言之, 孩子是祖国的后代,而如何处理好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想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做好家庭方面的管控工作,并且在促进父母解决家庭成因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贵. 协同育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11)

[2] 张仁林.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新教师. 2016(10)

[3] 胡晓刚. 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存在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1)

[4] 张兆凯.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吉林教育.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