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层次分析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第一,突发性。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遭受的破坏,没有任何的预示,具有突发性,而且这种破坏有较强的传播和扩散性。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影响后,会对计算机群体、个体等进行攻击,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出现连环性破坏。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共享性,以及互联性,所以其在计算机网络受到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的破坏。第二,破坏性。计算机网络受到恶意的攻击,会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瘫痪、破坏等,使得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的运行和工作。当计算机网络受到病毒攻击后,一旦这些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激活,就会迅速的将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感染,造成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等丢失、泄露等,产生较大的破坏,严重的影响到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第三,隐蔽性。计算机网络受到的攻击、破坏具有潜伏性,其很隐蔽的潜伏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是因为计算机使用者在日常的使用中,对于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疏于防范,造成网络病毒潜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一旦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的条件满足后,就会对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当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①口令入侵。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口令入侵安全隐患,主要是一些非法入侵者,使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合法的用户口令、账号等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登陆,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破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口令入侵安全隐患,在非法入侵者将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用户口令、密码破解之后,就会利用合法用户的账号进行登录,然后进入网络中进行攻击。②网址欺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其通过方位网页、Web站点等,在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各个网站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正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合法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安全问题,为黑客留下了破坏的机会。黑客利用用户访问的网站、网页等,将其信息篡改,将计算机网络使用者访问的URL篡改为黑客所使用的计算机的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用户再次登陆这些网站、网页的同时,就会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而黑客就会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对合法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③电邮攻击。在计算机网络实际运行中,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计算机网络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不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配置建立不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都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产生危害,为此需要加强计算网络安全的防范。
2.1模糊层次分析法特征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把传统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各方面优势考虑其中的综合型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重视人的思想判断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把人的主观判断数字化,从而有助于人们对复杂的、难以精确定量的问题实施量化分析。首先我们采用模糊数构造判断矩阵替代单纯的1-9标度法解决相对应的量化问题,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糊数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实施准确的定位于判断。
2.2模糊层次分析法步骤
网络安全是一门设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科技化的重要信息平台,网络安全评价是在保障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实施的相关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并把操作环境、人员心理等各个方面考虑其中,满足安全上网的环境氛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已经牵涉多个领域,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也日益加深,网络安全成为重要的问题。采用模拟层次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价,模拟层次分析法实际使用步骤如下:2.2.1创建层次结构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法首先要从问题的性质及达到的总目标进行分析,把问题划分为多个组成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创建多层次结构模型。2.2.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因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组各个专家根据1-9标度说明,采用两两比较法,逐层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上个层次某因素的重要性展开判断,随之把判断时间采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出现,从而创建模糊判断矩阵。2.2.3层次单排序去模糊化是为把模糊判断矩阵转换为非模糊化判断矩阵,随之在非模糊状态下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去模糊化之后对矩阵对应的最大根λmax的特征向量进行判断,对同一层次相对应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权值。2.2.4一致性检验为确保评价思维判断的一致性,必须对(Aa)λ实施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及比率CR采用以下公式算出:CI=(λmax-n)(/n-1);CR=CI/RI,在上述公式中,n表示判断矩阵阶数,RI表示一致性指标。2.2.5层次总排序进行层次总排序是对最底层各个方案的目标层进行权重。经过权重计算,使用自上而下的办法,把层次单排序的结果逐层进行合成。
3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论文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阵,权向量,主观影响
1.引言
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4]。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五一”长假期间你准备去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杭二州,还是去迷人的海南三亚,或者是去长春净月旅游村就近一游?假期不过七天,三地均游不可能,因此你必须对此作出选择与决策。不妨设上面三个旅游方案为P1,P2和P3,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那三个侯选方案。
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层次分析法,便会特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三个方案进行对比,例如,P2景色最好,P1次之;P3费用最低,P1次之;P1居住条件较好,P2次之等等。最后期刊网。你要将这几个层次的比较进行综合,在P1、P2、P3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上面的思维过程可以加工整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总目标层,即选择旅游地;最下层为方案层,分P1、P2、P3三个供选择方案;中间层为准则层,有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五个准则。各层间的联系用相连的直线段表示(如图1)
图1
2.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各方案对于每个准则的权重。注意,这些权重在通常人的思维过程中一般是定性的,但在层次分析中则要给出权重的定量描述方法。
3.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给出最终的结果。层次分析法将给出进行综合的计算方法。
3.多个成对比较阵确定权向量的思想及步骤
设我们有个相关领域专家,为了达到效果,我们希望,另外为了减少运算量层次分析法,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不要太大,太大效果不一定很好。
基本思想: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少误差,我们在此也采用同样的想法,只是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在处理上会稍有不同。
下面我们给出从若干个成对比较阵得到权向量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设是由个专家对同一目标给出的个成对比较阵,这个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如果其中有不满足一致性检验的成对比较阵,则要求该专家重新构造,直到满足为止。
第二步,设为设的矩阵,设。由于通常考虑的成对比较矩阵里的为两个整数的比,我们不妨设为互素的两个正整数。由于为成对比较阵,显然,即,对于不是有理数的情形,我们将在注记中用另外一种方法处理,我们现在来构造我们需要的成对比较阵期刊网。为矩阵,其中
显然是成对比较阵。
第三步,计算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由它所对应的权向量,即为所求。
说明:从我们的构造可以看出的元素介于对应元素值得极大与极小之间,故由特征值对矩阵元素的连续依赖性,以及一致性指标层次分析法,可知满足一致性检验,因为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注记:虽然现实中我们不会碰到成对比较阵的元素是无理数的情形,但为了追求理论上的完善性,对的元素为任意正实数时,我们这样来构造当时,
当时,
显然为成对比较阵,再按前面的步骤得到所需要权向量。类似于前面的说明,它是合理的。
4.结论
层次分析法具有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优点,它能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为决策层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不仅能为决策者面对繁复杂的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将其运用在职业危害监管工作中也有着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北京: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3]李展,周世国,王克.层次分析法的改进(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40(01):41-46
[4]周艳美,李伟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及其对任务方案的评价.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5):212-214
[5]崔国生,翟春.利用成对比较矩阵解决一类教育评价问题.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252-253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数标度;价值工程;权重
1994年我国常大勇教授著《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一书,并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f Fuzzy AHP”的论文,提出了利用模糊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排序。自此,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理论引入我国,主要用于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排序,故本文选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1 FAHP基本原理
1.1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是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的,是对层次分析法的完善与改进。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照目标――手段的关系组成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同层次因素的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各层次判断结果,确定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1.2三角模糊数及相关运算法则
记F(R)为R上的全体模糊集,设 ,如果:
a ,使得 ;
b 是一个凸集。
c M的隶属函数 , 表示为
(1),式中 , 和 分别为M所支撑 的上界和下界,而 为M的中值,称M为三角模糊数,记为 。
设 则
(1).
(2).
(3).
(4).
1.3 指数标度
指标体系建立后,我们会邀请专家对体系中每层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排序。FAHP要求决策者对各个元素的比较给出评分,以建立判断矩阵。传统的AHP方法多用1-9标度。这里,我们引用一种新的标度方法――指数标度。指数标度把人们对事物比较概念的大体的量值作为建立标度的基础,即标度值大体反映了人们心目中的估计数。由指数标度建立的判断矩阵,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I=0。所以,指数标度一致性好,应用于权重计算有较大意义。指数标度的标尺为 为标度参数。
2 FAHP的主要步骤
(1)根据问题的总目标,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
(2)由专家对各层评价指标相对其目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判,并根据专家评判结果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其中元素 是一个以 作为中值的闭区间,有
,
当有T位专家进行判断时, 为综合三角模糊数,是T为专家判断的综合,其表达式如下: (2)
其中 为第t个专家给出的三角模糊数。
模糊判断矩阵中三角模糊数的取值根据指数标度法确定。令 ,实践结果表明, 比较适宜。
(3)构造模糊评判因子矩阵E:
(3)
其中, 是标准离差率,它反映了专家评判的模糊程度。 越大,该评价结果的模糊程度越大,可信度越小。
(4)计算调整判断矩阵Q:
(4)
(5)层次单排序。把调整判断矩阵 按列转换为对角线为1的判断矩阵 ,然后用方根法计算各层指标相对于其上层指标的权重。
(6)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由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的:将各上层指标单排序权重值分别和与其相关的下层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向量相乘,如此逐层进行,最后得到最底层指标相对于最高层指标(评价的总目标)的权重排序。
3 利用FAHP确定方案指标权重
应用FAHP,首先要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于建设项目方案评选问题,就是要建立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图1是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某建设项目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步骤,得层次总排序权重:
4 结论
模糊层次分析法(FANP) 既继承了层次分析法(AHP)中权重确定中的客观性,又考虑了人类思维判断的模糊性,能够科学客观地确定项目建设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一种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权重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常大勇,张丽丽. 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5
[2] 诸克军,张新兰,肖荔瑾.Fuzzy AHP方法及应用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2):64-69.
[3] 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 Gtaw Hill, 1980
[4] 隋明刚,魏嶷.Fuzzy AHP中权重确定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23(3):218-220
论文关键词:人才招聘,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1.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任教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对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做出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3】。我们引入模糊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招聘人员每项与待聘岗位的有关属性加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聘者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将招聘人员对应聘人员的评价结果以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给我们最终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直观的依据,大大减少主观因素所带来的缺憾。
2. 企业人才招聘评价体系的设计
不同岗位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不同,指标权重也不一样,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招聘者能够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要而复杂的指标评价,也能使招聘者更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职位说明书以及专家咨询模糊评价,设计了企业招聘该职位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评估指标的权重。
1).构造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利用AHP法对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根据其职位特征内容,可建立三个层次的结构模型。即评估内容层、评估目标层、评估指标层。
评估内容层是指评估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和范围,它具有相对性。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招聘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资历、能力、个性与价值观。
评估项目层是根据评估内容的要求给出的,是对评估内容的具体规定。一般采用德尔菲咨询、问卷调查与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进行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评估指标层是评估项目层的可操作化的表现形式。对于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给与清楚、准确的表述,是评估各方均能明确评估指标的内涵,不会因对评估指标的不同理解而导致标准掌握不一产生评估结果误差。
表1 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评估指标体系
人才招聘评估模型
内容层
资历
能力
个性
价值观
项目层
学历水平
社会阅历
工作年限
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调控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灵活应变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责任心
自信心
亲和力
影响力
求职动机
企业文化认同感
事业成就欲
工作态度
指标层
量化可操作指标
量化可操作指标
量化可操作指标
量化可操作指标
2).分别构造各指标判断矩阵[4]
通过多方讨论和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构造出判断矩阵。两两比较法的具体方法是:如当以上一层次某元素作为比较准则时,可用一个比较标度 来表达下一层次中第个因素与第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或偏好优劣)的认识。的取值一般取正整数1—9(称为标度)及其倒数。由构成的矩阵称为比较判断矩阵。关于的取值的规则参照表2。
表2T.L.Saaty教授的1—9标度法
标度
定义
含义
1
同样重要
两方案对某属性同样重要
3
稍微重要
两方案对某属性,一方案比另一方案稍微重要
5
明显重要
两方案对某属性,一方案比另一方案明显重要
7
强烈重要
两方案对某属性,一方案比另一方案强烈重要
9
极端重要
两方案对某属性,一方案比另一方案极端重要
2,4,6,8
相邻标度中值
表示相邻两标度之间折衷时的标度
上列标度导数
两方案反过来比较
即得出判断矩阵的形式为:
3).确定各指标权重
①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其元素的一般项为:
②将各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③再将向量归一化,得到:
,
得到的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式中为的第个分量素。
5).进行一致性检验。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
②由下表3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58
0.94
1.12
1.24
1.32
1.41
1.45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指标
当时,表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应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
3.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在判断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能把其它方法难以量化的评价因素,通过两两比较加以量化,把复杂的评价因素构造为一目了然的层次性结构能有效地确定多因素评价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而进行评价。但层次分析法在判断目标的整体时,缺乏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指标量化方法,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应该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企业人才招聘评估。即先有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再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考评。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确定评价因素、因子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重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因素及因子的模糊界线,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复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5]。
模糊综合评价是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某事物做出综合评价[6]。设为刻画被评价对象的种因素模糊评价,为刻画每一因素所处状态的种决断。
确定评价对象的指标由个因素决定,其因素为,,每个因素对确定批判对象的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即他们的权重是不同的,权重的分配是因素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为因素集中的权重值,,且。然后通过各单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其中为第个因素的单因素评价,所以表示第个因素在第个评语上的频率分布,一般将其归一化使之满足。
然后通过复合运算求出综合评价结果,其中均表示被评对象具有评语的程度,即对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再从最大隶属度原则出发,在中取其最大值作为被考评对象所获得的等级,也可按照模糊向量单值化公式或加权平均原则,将各等级赋以一定分值,并归一化[7]。
4. 应用实例
以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为例,采用文中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企业人才招聘评估,以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用AHP求解招聘评估指标的权重
将某一层次的指标相对上一层次指标按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得模糊判断矩阵,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按表2的标度法来确定。然后用和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满足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其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个指标对上层指标的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前文已经阐述。得出相关数据为(表4表9)所示。
表4 “资历”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1
1/2
4
1/3
0.19
2
1
4
1/3
0.25
1/4
1/4
1
1/5
0.06
3
3
5
1
0.50
表5 “能力”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1
2
3
4
7
0.43
/2
1
3
2
5
0.27
1/3
1/3
1
1/2
1
0.09
1/4
1/2
2
1
3
0.15
1/7
1/5
1
1/3
1
0.06
表6 “个性”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1
4
5
7
0.58
/4
1
3
5
0.24
1/5
1/3
1
4
0.13
1/7
1/5
1/4
1
0.05
表7 “价值观”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1
1/7
1/3
1/5
0.06
7
1
1/5
1/3
0.56
3
5
1
3
0.12
5
3
1/3
1
0.26
表8 “人才招聘评估”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1
1/2
3
5
0.35
2
1
3
3
0.42
1/3
1/3
1
1
0.12
1/5
1/3
1
1
0.11
表9 各个判断矩阵和各层次的一致性检验
指标
4.14
4.18
5.18
4.24
4.12
0.05
0.06
0.04
0.08
0.04
0.89
0.89
1.12
0.89
0.89
0.05
0.07
0.04
0.09
0.04
2).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人才招聘进行评估
①设计评估指标集,分别表示某企业招聘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层的{资历、能力、个性、价值观}四个方面。确定评估指标子集(,为第个子集中指标的个数),例如:(指标含义见表1)论文开题报告。
②确定评价等级及其相应标准,给出评语集={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其中:90--100分为优秀,60--90分为合格模糊评价,0--59分为不合格。将评语集的等级归一化,得到评价等级向量。
③确定权重系数矩阵。前面应用AHP法得到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即:
④进行单因素评价
首先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由于指标的模糊性,可以通过德尔菲法得到隶属于第个评语的程度,据此构造评判矩阵。为了统计上的方便,隶属度用招聘小组赞同该因素的比例为某个评估等级的方法来表示。将招聘小组填写的评语进行数学处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
由该职位的直接上级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干部以及相关专家共同组成的招聘组,对招聘对象各指标进行具体评定,得出模糊评价矩阵。在此以为例。假设;; ;。其中的含义是(以)为例:在这个招聘评估组中有60%的人认为该应聘者社会阅历非常高即为优秀,有40%的人认为具有该职位应用的社会阅历即为合格,没有人认为该指标每达标即不合格。得出的模糊判断矩阵如下:
其次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
即
⑤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最后计算综合评价值
因此,该应聘者的应聘评估综合评价得分为0.905,评估等级为优秀,拟录用。
5. 结束语
针对企业人才招聘的评估问题,本文综合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既重视定性分析又关注定量落实,从而提出这样一个招聘评估模型。这种评估模型规避了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指标选择与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应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仲崇利,仵云锐.浅谈企业人才招聘的模型设计[J].人力资源开发,2007,170.
[2]蔡翾.层次分析法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6.
[3]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
[4]李柏年.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1.
[5]谢季坚,邓小炎.现代数学方法选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社科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论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说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研究问题进行层层梳理,提出明确的论点,并逐一予以阐释、 论证的研究方式。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属于论证型论文。论证型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因果法、反证法、引申法等。
(二)评述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评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其研究领域的某一成果或具体观点进行褒贬不一的综合性评述的研究方法。根据评述对象的不同,评述通常分为文献评述和会议评述两种不同类别。运用评述研究方法所撰写的。论文通常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并钚- -味对已有观点或成果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面驳斥,而是综合各方面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评述。评述型论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题和总结三个部分,与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论证型论文相比有明显区别。在评述型论文的撰写中应特别注意对评述对象资料的搜集要尽完整,使用的文献资源也应忠于事实,最大程度保证评述的客观性。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论文研究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调研方法撰写的论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撰写的论文就是"调研型论文".调研方法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调研,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开展客观分析的一种综合性学术研究方法。调研方法最常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性方法。调研型论文通常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通过调查去研究某些社会现象,得出有关数据,归纳相关规律,为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或参考。
(四)考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考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的某- -问题 ,以直接或间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义上的"考证"多指对古籍、古证的考察或修订。现在的考证含义已有所延伸,不再仅局限于对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对事实的考核和例证。
考证方法常用于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考证型论文-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与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证型论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证观点,否则只是延续前人的考证结论,考证的意义就大大削弱了。
二、适用社科论文的研究方法介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问卷调查法 ,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 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纲或观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 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 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 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 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种方法技术, 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3、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从而全面地、 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自然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 根据观察、 记录、 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理清关系,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 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 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 揭示内在规律。
5、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 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6、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 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 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 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 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8、模拟法 (模型方法 )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 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 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11、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 它将已有的现象、 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 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 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 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 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1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 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 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 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 ,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 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 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 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
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 模糊数学 分析方法。
14、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5、 系统科学方法
关键词:数控机床设计;模糊评价;层次分析法
对产品的形态进行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产品档次的提高、产品精神功能的满足、产品市场份额的增加等。因此,在产品工业设计的内容中,形态设计是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形态对于功能的依附不断弱化,而更加注重客户的精神需求、个性表现等内容。随着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不断提高,为数控机床外形的个性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数控机床的造型设计概述
针对数控机床造型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其中桑书林主要研究的对象为数控机床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蔡鸿明以专家系统原理为骨架实现了设计评价体系的构造,谭振宇研究了数控机床造型风格一向认知,赵道致在数据机床造型在设计中应用了质量功能展开模型与优化决策模型,朱上针对人机工程意向制度评价进行了方法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赵江洪依据意向评价构建了数控机床造型形象信息模型,张军依据认知实验研究方法实现了机床设计知识的应用与转化模型的构建。这些研究中,数控机床造型的特点及设计方面的研究视角主要为意象感知、网络协同、人机工程等,评价策略方面的研究视角主要为语义差异法、质量功能屋等。在这些研究中,缺乏数控机床综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二、模糊评价模型
(一)模糊层次分析法
美国LAZADEH在1965年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在论文中对模糊性现象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并提出了模糊性现象的分析与运算的方法[1]。在模糊评价法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对评价参数进行选择与明确,不同的评价参数在评价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对参数的权重因子进行分别的确定。在评价参数及其权重因子确定之后,依据参数的特点进行拟合隶属函数的确定,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按照模糊变换的方式得到隶属度值,最终实现模糊综合评价。
美国ALSAATY教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属于系统分析方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在层次分析法中,要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终实现上层要素对下层元素的权重判断矩阵,从矩阵中明确元素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序列。
在参差分析法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即“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通过五个步骤的计算之后得到各层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依据组合权重得到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从而依据评价值选择最佳方案[2]。AHP在判断矩阵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元素的两两比较,因此其在一致性的检验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元素的两两比较,再依据模糊一致矩阵对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确定。
(二)模糊评价模型
在对数控机床工艺设计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三、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一)分解评价指标
在数控机床的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包括人机因素、形态因素、色彩因素、装饰因素等,此外还包括社会评价因素、经济评价因素等,实现了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之间的统一[3]。因此,在对数据机床设计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选择多层次、多目标的分类评价模型。通过对通用造型评价标准的参照,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确定为三层,通过AHP法对评价目标进行细分与分解,从而得到数据机床造型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二)评价指标权重
专家对N1,N2,……,Nn进行两两对比从而确定重要性,得到模糊一致矩阵:R=(rij)m×n,有s个方案需要进行评价指标的确定,从而确定s个方案关于决策准则的决策权重。
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通过两两比较实现判断矩阵的构成,利用模糊三角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模糊判断矩阵的构建。
2.模糊权重向量确定
通过列向量几何评价法确定R=(rij)m×n的模糊权重向量:
总结:
实现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之间的相互结合,通过评价指标的体系分解与权重计算实现评价矩阵的建立,从而对数控机床工业设计进行评价,实现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对企业设计方案的评价及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桂萍,贾亚洲,周广文. 基于模糊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数控机床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应用[J]. 机械工程学报,2010,03(32):141-147.
[2]王佑军,余剑峰,何卫平,杨海成. NC 机床评价系统中机床人机工程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06(76):42-44.
【关键词】数字城市;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DC)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狭义上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网络等关键技术,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1]。数字城市的提出成为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亮点,随着数字城市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 研究方法、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1.1.1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特定主题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剖析,提示该主题内容的实质,系统、客观地把握其研究动态和趋势[2]。
1.1.2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来描述或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一定研究目的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它是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在长期文献信息统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
1.2 统计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数字城市”为检索词,时间跨度选取2006-2011年共6年的数据,即检索条件:关键词=数字城市*全部期刊*年=2006-2011。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论文共计1704篇,剔除通知、会议、纪要、讲话等,共获得有效论文1117篇。
2 数字城市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1数字城市研究发文量分析
在cnki学术趋势搜索中以数字城市为主题检索,数据整合分析后得到该领域论文数量在1997-2011年的变化趋势,经分析得:
1998-2003年我国数字城市领域的研究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2000年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将信息化列为专项之后,论文数量明显增长,2003年达到顶峰;2004-2006年间研究呈现下降趋势且发文量相对平稳,该阶段论文对数字城市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进行了分析;2006年之后该领域的研究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1年达到历史高峰。
2.2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2006-2011年间数字城市领域论文作者进行统计,获得有效论文作者1771位,其中,李琦发表文献9篇,排在第2、3位的分别是邹逸江、黎林峰,这些作者均为数字城市研究领域的积极型研究者,丰富和发展了数字城市理论。
2.3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揭示了文献信息集中离散分布规律,该规律有助于选择和确定核心期刊。所谓核心期刊,实质刊载与某一学科领域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4]。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中国建设信息》、《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载文量最多,载文数量189篇,占论文总量的16.92%,《中国建设信息》刊载量连续3年处于领先地位,为研究者快速查找数字城市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
2.4关键词分析
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近6年数字城市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共计1380个,列举出现次数较多词并对相近的词进行归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关键词统计结果表
序号 关键词 出现次数 所占比例 序号 关键词出现次数 出现频率
1 数字城市 48234.93% 6数据库503.62%
2 地理信息系统 17512.68% 7应用302.17%
3 虚拟现实 977.02% 8 地理空间框架 221.59%
4 城市规划 63 4.57% 9 数字化 211.52%
5 信息化 594.28% 10电子政务 201.44%
3 数字城市未来研究热点
3.1智慧城市的研究是数字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数字城市领域中核心作者李琦认为:数字城市是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城市也将向智能城市发展。通过一些核心作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作为数字城市发展高级阶段的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3.2地理空间框架的研究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持仍是研究热点
通过对数字城市刊载量较多的期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数字城市的一部分,为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搭建了一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可以有效的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应用,数字城市领域的地理空间框架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热点。
3.3数字城市的应用研究将日益增多。
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截止2012年5月23日,全国已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政府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决策,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因此,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方面,建成后如何依托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如何使数字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民生方面的研究将日益增多。
4 结语
回顾国内近六年来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数字城市研究文献的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研究主题涉及数字城市的理论、支撑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未来也将逐步向较高层次的智慧城市领域研究,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数字城市信息共享的几个问题[J].《北京测绘》,2007(4):1-5
[2]王知津,闫永君.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6):2-5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88-03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过程, 以及产出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如果要科学地评价特定的学校或地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就应该基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涵、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构建和规划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整体项目和宏观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宏观方面, 即一级指标上必须要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便评价主体对其有一个总体的判断, 从而更好地划分次级指标和揭示质量的客观水平[1]。指标体系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本文在已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遵循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以常用的五个一级指标为基础,选取了一系列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三级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某综合性大学为例,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另外,本文也对各个三级指标给出了详细的打分方法。
一、统计方法概述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研究如何用少数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较好地解释众多原始变量的相关性, 从而达到降低维数的目的。其模型通常可表示成 ,
式中aij, i=1,…,p;j=1,…,k为第i个原始变量对第j个因子变量的荷载值, Fj为原始变量X =(X1,…,Xp)的公共因子, 表示公共因子Fj对Xi,i=1,…,p 所提供的方差贡献率的总和, 常用以度量公共因子的相对重要性。εi称为特殊因子, 常假定εi∽N(0,σ2)。由因子综合得分函数Sl=w1fl1+w2fl2+…+wkflk,可得第l观测个体在多个因素作用下的综合得分,其中wj为第j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所选的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2]。
(二)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是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根据系统所涉及的因素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对系统内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给出能够刻画各个因素重要性的权重。通过请有关专家对每一层次中的各因素进行较客观的逐对比较和判断后,给出A―V判断矩阵,其中,A表示目标,vi,vj(i,j=1,2,…,k)表示评价指标因素,vij表示vi对v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根据判断矩阵给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即为各因素的权重,分别记为w1,w2,…,wk[3]。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文献中使用的五个一级指标:管理教育因素、研究生因素、导师因素、物质条件和外部评价为基础[4],进一步选取一系列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构建了一个三级评价体系(见图1)。
三、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统计分析
基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某综合性大学的34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分。首先, 通过整理原始数据给出各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其次, 基于已获得的三级指标的得分, 应用因子分析或层次分析得到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得分;最后,根据文献中赋予的五个一级指标的权重[5], 计算出各个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综合得分(U)。
若综合得分7≤U<9, 则某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优;若5≤U<7, 则其培养质量为良;若3≤U<5, 则其培养质量一般;若1≤U<3, 则其培养质量为差;若U≤1, 则其培养质量很差[6]。
(一)数据资料
本文的原始数据为某大学34个专业的学生和导师的相关数据:学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 学生、申请专利和参与项目情况及就业情况;导师职称结构, 导师的规模及导师、科研项目情况。
(二)统计分析
1.管理教育因素分析。本文利用针对该大学的调查问卷数据来计算一级指标“管理教育因素”的得分。该问卷中有17个问题与管理教育因素有关,每个问题均分为五个等级: “很好”,“较好”,“一般”, “较差”, “差”, 对应的得分依次为9, 7, 5, 3, 1。针对每个专业, 令
为第i个问题对应的得分。其中n为该专业总的参评人数,ni,i=1,…,5为第i
个等级对应的人数。
由于一些三级指标间可能包含公共信息, 并且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不一致。因此使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来确定二级指标的得分。对二级指标“专业课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和“课外学术氛围”所包含的三级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的因子得分视为这三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由于二级指标“专业课开设情况”仅包含一个三级指标, 故该三级指标得分即为“专业课开设情况”。
通过咨询确定“专业课课程设置”比“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重要, “专业课课程设置”与“专业课开设情况”同等重要, “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和“课外学术氛围”同等重要。用三标度法建立比较矩阵P[7], 得到四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45,0.05,0.45,0.05, 从而得到“管理教育因素”得分。
2.研究生因素分析。本文利用该大学研究生的专业课成绩、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和项目参与情况来确定研究生因素中三级指标的得分。对于二级指标“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 用研究生专业课的平均成绩来衡量, 将平均成绩分为以下五个等级:“92-100”,“85-92”,“80-85”,“75-80”,“小于75”,对应的得分依次为9, 7, 5, 3, 1。对于每个专业, 以每个等级对应人数占该专业总人数的比值为权重, 计算该专业加权得分, 并将其视为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得分。
二级指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用三级指标“”和“申请专利”来衡量。由于专业性质不同, 其和专利申请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 有必要消除非创造能力因素对评分结果的影响。该指标的具体打分步骤如下:
(1)统计各专业的最大论文数和专利数,并计算各个专业的人均论文数和人均项目数,分别记为nimax,pmax,mi和pi(i=1,…,34)。
(2)按专业难易程度进行调整。记 ,
,分别为第i个专业和申请专利难易程度的修正因子。则令mi(1)=mi×wi,pi(1)=pi×wi1分别表示修正后的人均论文数和人均专利数。若wi≤1, 说明第i个专业相对容易;若wi>1,说明相对较难。
(3)基数调整。为了使指标间具有可比性,需要使指标具有相同的取值范围。令 ,
为三级指标“”和“申请专利”的得分。
(4)计算二级指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分。通过权衡三级指标“”和“申请专利”对创新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赋予两者的权重分别为0.75, 0.25 , 从而得到创新能力得分。
利用研究生参与的项目情况来刻画其实践能力。计算出各专业的人均项目数,并对其取值水平进行调整, 将调整后的人均项目数作为“研究生的实践能”的得分。
基于以上得到的三个二级指标得分, 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获得一级指标“研究生因素”得分。给定三个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比“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稍微重要,“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比“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稍微重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比“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明显重要, 得到对应的权重依次为0.258, 0.637, 0.1065。从而得到“研究生因素”的得分。
3.导师因素分析。“导师因素”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科研情况”。“导师队伍建设”利用三级指标“导师职称结构”和“导师规模”来衡量。计算各个专业导师中教授占比, 并按前面基数调整方式对该比例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比例视为该专业导师职称结构的得分。将导师的总人数分为五个等级:“大于10人”,“7-10人”,“4-6人”,“2-3人”,“1人”,对应的得分为9, 7, 5, 3, 1,并将其视为各专业的导师规模的得分。由于“导师职称结构”和“导师规模”的重要性相当, 我们将其平均视为“导师队伍建设”的得分。
二级指标“导师的科研情况”用三级指标“导师情况”和“导师科研项目情况”来衡量。本文在评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的难易程度及论文的级别的高低。对于理工科类,将专业期刊分为五个等级:SCI,EI,ISTP,核心期刊,公开期刊及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期刊的五个等级为:国家级重要期刊, 国家级一般期刊, 省级重要期刊, 省级一般期刊, 其他期刊。赋予每个等级相应的权重为0.30, 0.25, 0.20, 0.15, 0.10。并按此权重计算加权的人均论文数,同上对各个专业按难易程度和基数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加权人均论文数视为“导师情况”。同理, 将导师的科研项目按其来源分为国家级, 省部级, 厅局级。并以此赋予权重0.5, 0.33, 0.17计算加权人均项目数, 并按申请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基数进行调整, 将调整后的值视为“导师科研项目情况” 的得分。
一般认为,对于二级指标“导师科研项目情况”, 上述两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相当, 故将两者的均值视为“导师科研项目情况”得分。
4.外部评价分析。社会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受用对象,对研究生教育产品的质量最有发言权。选取二级评价指标“社会评价”来衡量一级评价指标“外部评价”, 而二级评价指标“社会评价”则由三级评价指标“研究生就业率” 来衡量。本文将按基数调整后的研究生就业率视为一级指标“外部评价”的得分。
5.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得分。
表1文科类的综合得分排名
由于本文所分析的所有专业来源同一所大学,为简便起见认为各专业的物质条件是相当的。基于四个一级指标:标管理教育因素, 研究生因素,导师因素和外部评价的得分,分别为U1,U2,U3和U4,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得分(U)。这四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文献[2]中专家评定给出,即认为管理教育因素比导师因素重要,导师因素比研究生因素重要,研究生因素比外部评价因素重要。四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5486,0.1268,0.2637和0.0609,故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得分U=0.5486*U1+0.1268*U2+ 0.263*U3+0.0609*U4。将34个专业按文科、理科和工科分开, 并按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综合得分分别进行排名, 排名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从分析结果来看, 本文得到的各专业综合得分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即3<U<7。但部分专业与优等水平相差较远,如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俄语语言文学。具体到各个评价指标的结果上,会发现有些专业存在问题,例如新闻学对管理教育工作重视不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不强等。还会发现有些专业的得分结果与事实不符,说明本文构建的体系可能缺少一些因素, 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廖湘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演变与发展战略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04,(9).
[2]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7]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9,(23).
[4][5]王晓梅,张桂花.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6]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13-10-13
关键词:安防行业;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一、前言
1979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安全技术防范”概念,这标志着我国安防行业的诞生。当前,城市、国家乃至世界的安全防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及个人的安全越来越离不开安防。“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提出,国内安防建设需求达到空前旺盛。在《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末期,安防行业规模翻一番,年增长率将达到20%,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因此,当前探究江西省安防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江西省安防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实证分析结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层次分析法的简述
层次分析方是通过分析复杂问题所包含的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联的因素从高到低排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然后建立判断模型,最后确定出单层排序向量和总排序向量。层次分析法使得一些不容易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它有机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其基本步骤 如下: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一般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
(二)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一元素而言的,这个同一层次中的各个有关元素之间会有一个相对重要性的评定情况,可取1、3、5、7、9等量化值,它的含义如下表。
(三)计算权向量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依据权向量,确定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确定各层次中因素对相邻上一层次各因素的优先次序,另外还要计算组合权向量确定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即同一层次上不同因素对总目标的优先次序。使用的方法有和积法和根法,本文使用的是和积法。
(四)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都需通过检验
三、江西省安防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一)江西省安防行业的影响因素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江西省安防行业也是如此,因此本文罗列了七个大的主要因素来研究,分别为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要素、制度环境、产业政策、市场需求、企业组织和其他因素。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产品技术更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资本和人力资本;制度环境包括政府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补助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市场需求包括政府公共安全购买、居民需求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企业组织包括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其他因素包括行业相关配套及服务、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
(二)设计和取得问卷
本文的目的是探究江西省安防行业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究竟哪一个影响因素权重更大更为重要,因此,问卷的设计是为了获得有关江西省安防行业发展影响因素相互比较中各因素对该行业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统计数据。作者在江西省三家安防企业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共发送问卷 240 份,收回 128 份,收回率为 53.3%。
(三)构造判断矩阵
分析回收的问卷,然后归纳总结各种因素两两比较后的数据,最后,构造判断矩阵 A―D。
四、结论
针对第三章层次分析得出的结果,本文可以总结出:影响江西省安防行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产品技术更新能力、产业优惠政策和居民需求因素影响非常大;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环境、产业结构政策、行业相关配套及服务、政府公共安全购买和资金资本因素影响比较大;另外影响较大的有企业规模、产业布局政策、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水平 、产业补助政策 、人力资本和政府政策法规;最后影响较小的有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数量。本文的目的:希望这个实证分析结论能给江西省安防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导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