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望庐山瀑布范文

望庐山瀑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望庐山瀑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望庐山瀑布》是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望庐山瀑布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望庐山瀑布》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1、望庐山瀑布全诗意思是: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全诗内容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3分)

1.

(8分)多音字组词。

要:yào

________   yāo

________   鲜:xiān________  xiǎn________

落:luò________    là________      乐:lè________  yuè________

2.

(5分)填空。

“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笔。字典中“闻”的解释如下:①听见;②有名的;③用鼻子嗅;④名声。课文中“举世闻名”的“闻”应取解释________,因此,“举世闻名”的意思就是________。

3.

(18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4分)请为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A.知晓、明白

B.照射

C.对着,向着

②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A.衰败

B.停留,留下

C.下降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

A.发出声音

B.表达

C.鸟或兽的叫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

A.行业

B.排行

C.行列

5.

(3分)写出反义词

生—________   遥—________  落

—________

6.

(4分)组一组。

开: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

7.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8.

(5分)用划线的词语说句话

①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

②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9.

(2分)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________

①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②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③从上到下的④挺直,使笔直

⑤公正的,正义的

⑥直爽,直截

⑦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________①怀疑、仿佛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12.

(6分)按拼音写汉字

liú

________布

________烟

飞________

lǐng

yín

香________

西________

________河

13.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4.

(4分)写出下面诗句的上句或下句,并写出它们出自哪首诗。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__》

15.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

16.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7.

(8分)我会填。

________的心情

________的浪

________地升起

________的风

________的队伍

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歌唱

________的屏

18.

(9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珍惜自然资源,________。

(2)诚者________诚之者________。

(3)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对人民无私奉献,对敌人恨之入骨,正如他在《自嘲》中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

(4)走进综合性学习,就如走进了诗歌的海洋。瞧,听着唧唧的虫鸣,我们不禁会吟诵“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闻着清凉的南风送来的稻花芳馨,我们吟诵“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走进秋天的山林,我们既可以感受“________,天气晚来秋”的恬美之美,又可以体味“青山绿水,________的绚烂之美。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第5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望庐山瀑布》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第6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2、庐山秀峰

(1)瀑美:向北仰望,双瀑高挂。一称“开光瀑布”,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素有上庐山不游秀峰,登上峰顶也枉然。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一称“马尾水”,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风,故名。

(2)在古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便是秀峰,这是因为其历代交通不便利,庐山上面到清朝末期才有人到达。庐山最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写的秀峰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

第7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山路弯弯,高高低低,我们走在去三叠泉的路上,望不到头的石阶似乎一直延伸到天际走也走不尽.我们弯着腰,低着头吃力地往下走.走到半山腰,突然,一道白光从眼前掠过,只见一条瀑布象长长的白链,从山顶上垂下来."瀑布"我惊地叫喊着,加快脚步往下跑.

不过一会儿,我们爬到了山脚.放眼一看,庐山峰峦雄伟,怪石嶙峋,在风的吹拂下,像一条银色的光带挂在半山腰."哗哗"几声巨响,让大家回味无穷,庐山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看不见它在流动;庐山的水真甜啊,甜得像吃了西瓜一样;庐山的水真蓝啊,仿佛是天空的白云.它那么鲜明,只有自然才能有这样伟大的力量,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诗中的佳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真是像走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虽然庐山上人山人海,但是使许多游客留连忘返,好像转100次都不烦一样!

壮丽的庐山瀑布像一首动听的歌,又像一幅壮丽的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永久的回荡!

第8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今天,我去郊外旅游了,我和我同学一起去的,我同学说我们旅游去几天,我说几天都行,好了。我们就去一星期吧。好,就这样吧。

中午了,我们也不知道吃些什么,我就去山上采了些果子,到了庐山看到了瀑布那么美丽,那么壮观,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完了瀑布,又去黄山了,黄山的风景真美,难怪人们都说黄山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我要体现一下,黄山好好美。

好了我不说这些了,再见。

六年级:苑宏哲

第9篇:望庐山瀑布范文

1.细细品读,感悟神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情感。”要想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就要大量阅读,细细品读。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将诵读与品读相结合,让学生从解读诗人入手,了解不同的古诗有不同的读法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教育学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诵读、想象和体会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体会,进入意境,感悟情感,充分体会出诗中所表现的优美画面和意境,感悟诗中的神韵。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接连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谁能在加一个词的基础上,把题目变成一句完整的话?”“朗读也有讲究,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好呢?在读的过程中能看出礼拜到庐山瀑布去干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中,教师要重点突出“望”字。“这首诗要怎么读,能看出李白望的是什么吗?”语文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感性的。教师将解读诗人放在课堂的开端,可以引导学生明白读题的讲究,同一句诗词,不同的读法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再比如,让学生品读第一、二行诗,并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图片(没有“日照”、“紫烟”的香炉峰图片),让学生边读边看,看图中缺少什么?或者让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有“日照”、“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欣赏香炉峰美景的同时,用词汇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2.丰富情感,想象意境

古诗词意境深远,语言精练,为后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没有想象就是去了其中的韵味,有了想象古诗词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生动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语文课本,为学生创造意境,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从“生紫烟”到“挂前川”,从“飞流直下”到“落九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诗词想象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立体的场景,让学生感悟诗中情。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第三、四行诗,并在课件中展示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一起领略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当堂提问,如“你们通过观看录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领会水流很快,教师示范阅读,并配乐朗读,在读“飞流直下”时语速要快一些,读到“三千尺”时语速要慢,语调微扬,给人一种水流很缓的感觉。教师通过课件,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为学生朗读领悟诗中情感奠定了基础。

3.拓展阅读,综合学习

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这样对于理解诗词很有帮助。教师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根据诗人李白的诗词特点,紧紧抓住“三千尺”、“疑”做适当的课堂拓展,这样不仅紧扣教学内容,而且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前留好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拓展学习,这样就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有效结合,让学生综合学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古诗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课外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比如,喜欢背诵诗词的学生可以选择将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喜欢积累的学生可以再背诵几首类似的古诗词,等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