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工程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第1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1.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较差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学生的扩招和学校的扩建,通信专业的人数也会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在扩建过程中会存在资金问题,导致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是几年前的,已经过时。同时在扩招过程中该专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场地紧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

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实践学习,在这个时间段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往往就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料,选择一些没有创新意义的主题,抄袭问题不可避免。学生专业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把很多时间用在写毕业论文上面,集中实践的效果从而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集中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合理地构造该专业的课程模体系和专业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老师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模块,让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与学生能力密切联系。

(1)通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在对这些理论基础学习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信技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等等,主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通信技术进行其中的理论学习,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通信行业,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3)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传输和光交换、电信业务开发等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视野更加开阔,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体系的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设计性、科学性、创新性要全面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重点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全面构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实验室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地点,学校应当关注实验室的设备的更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实验室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应当赔偿一定的费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后要打扫卫生,保障实验室的良好环境。实验室应当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企协作,在校外投资实习基地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经验,只有将学生带到通信工程的企业,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因此,学校就必须与校外通信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设计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毕业后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保持与该企业的良好联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在校外投入资金建设校企,这样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实习。

三、结束语

第2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该突出专业和英语的结合,英语作为工具为专业服务。通过前几年的教学实践,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重点不突出:研究生英语过度强调专业词汇的掌握、英语长句的翻译,具体表现在采用陈旧范文式的教学。2)教学方式单一化: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以教师为主、研究生为辅,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最终导致研究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较低,普遍反映收获不大。3)教材内容的固定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固定的教材内容完全不能反映出这种变化的趋势,也不利用拓展其专业知识面。4)师资队伍薄弱:考虑该课程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安排一位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来授课,但每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的多样化需求。5)僵化的考核形式:研究生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口语和英语交流能力,也有违将英语作为工具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宗旨。

二突出服务专业教育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上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训练研究生的朗读与准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通过大量的科技论文分析来让研究生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达到提高准确理解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参考文献的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料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规范化和时间性,相关教学资料直接取自国际知名大学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科技论文,参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内容节选)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内容节选)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现有6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所有成员均从事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科研与教学),课堂教学分为6讲(每讲含4学时),研究生专题讲座(6学时),共计30学时。其内容与安排:1)科技文献翻译理论与方法;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专题;3)现代通信技术前沿专题;4)计算机通信网络前沿专题;5)英语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6)英语科技精读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专题讲解,结合专业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并相互提问。面向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英语科技文献的框架结构。以具体SCI检索英语论文为例,分析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从而引出论文的一般结构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组织研讨IMRaD结构的逻辑性分别与问题(why、what、how)之间是如何相互体现的?2)研讨如何丰富论文框架中的内容?以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为手段,以论文题目为向导,自我思考和回答论文的创新点,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提出各种组织论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备好所需的支撑材料(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3)研讨具体的写作技巧讲解,包含题目、摘要、引言和结果等部分如何写作,如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多使用现在时,引言中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对论点和问题进行说明,来表示它们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课堂翻转变

研究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成改变。1)在每讲当中,就是大约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其余时间留给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并且参考文献必须来自于IEEE的SCI检索论文(学校已购IEEE数据库)。这无形当中要求研究生将课后的功课做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借签国际会议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贴论文海报,使研究生之间提前熟悉报告内容,每个研究生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即研究报告进展,报告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模拟国际会议期间,要求全程英语交流,该部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四创新考核方式

第3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一)拥有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自2005年与广东达安公司合作办学后,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了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专家1人(高级工程师),教授1人,硕士5人。通过这些高级人才引进与青年教师培养,目前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取得系列成果,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项目5项和多项校级项目和成果,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并成功申报了通信工程设计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均有1~2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通过专业带头人承担各种科研项目,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科研,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了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和吸收学生参与研究课题,如校教改项目《顶岗实习3G手机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监理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利用3G技术实时传回通信工程现场监理的情况,不仅直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也改进了传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体现了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色。

(二)拥有通信真实项目背景的专任教师团队

(1)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组织教师走出去到通信行业、企业脱产集中培训。有计划的抽调专业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补习实践能力课,同时让教师带着课题到生产一线,再将行业、企业实际问题带回学校研究,用生产实际问题及研究成果充实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每年均有1~2人到企业挂职锻炼。(2)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进修。近两年该专业与不少通信类企业加强合作,如广东达安、讯方通信、华为通信等,每年都组织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拥有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库

为了做实工学结合,保证教学的质量,在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荐下,不断充实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师资团队已经拥有近15名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均起到引领作用,他们参与到理论讲授、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以及顶岗实习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年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3-4门,专业讲座5-6次,实践教学(含暑期实践)和顶岗实习达25周以上,学生们在校能学习通信企业的最新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对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较好地满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性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校企嵌入,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

二、加强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要达到特色引领型专业师资的要求,需进一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但从目前通信专业师资队伍状况来看,对照国家特色专业的师资要求,工程实践经验还需要加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根据《学院关于选拔、管理与考核专业带头人的暂行办法》,在专职教师中,选拔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熟悉本专业最新技术发展,能够统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需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一定的行业影响力、突出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熟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够带领本专业快速成长。通过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企业或示范院校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专业带头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由专业带头人牵头,利用专业带头人的行业优势,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积极走进企业,拓宽办学途径,开展技术合作和培训服务,带动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服务通信产业能力。

(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根据《学院关于选拔、管理与考核骨干教师的暂行办法》,在专职教师中,采取校外培养与校内培养相结合、高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专项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培养3名专业骨干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学习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经验,职业课程体系结构,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研教改活动进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和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水平,提高骨干教师的应用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与合作企业联合,广泛开展挂职锻炼、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等方式充分提高骨干教师的社会职业能力。

(三)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根据《学院关于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暂行办法》,共选拔4名教师,轮流派送到企业参与技术服务、进行课程建设、承担企业课题等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解决教师实践工程能力不足的问题。鼓励专业教师直接参与合作企业的工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鼓励已取得高校教师系列职务的专业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取得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途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升教学水平。

(四)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学院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从通信行业或企业再聘请5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确保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强兼职教师的规范管理,明确兼职教师的任职要求,安排兼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毕业实践指导、专题讲座和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组织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确保教学效果。明确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方法,做到有规章制度可循;明确企业兼职教师的任职条件、聘用程序、管理要求及教学工作规范;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五)加大对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引进

于通信工程监理特色专业建设,需大力引进具有通信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强的工程管理人才。通过近几年和相关企业的友好合作,学校急需从企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职称人才。未来三年,通信工程监理专业计划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引进1-2名高级工程师,通过直接从通信企业引进人才,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背景,促进该专业的项目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该专业建设的师资力量。

(六)拓宽师资队伍的专业视野

每年组织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教师到境外著名大学进行访问、进修,可通过项目经费资助出境访问交流。如骨干教师组织去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澳洲北悉尼学院、德国F+U培训等进行专业交流和合作,教师去到境外知名高校培训学习,可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留学访问回校后,结合国内实际,借鉴吸收境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促进了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开展通信工程监理师资培训,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该专业建设带来实际办学效益。

三、总结

第4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基本教育体制还并不十分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仍处在一个积极研究和探索当中的现状,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质量保障过程中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就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育手段、毕业论文四个方面具有实施意义的建议,以期完善和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输出。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实践;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80-02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中指出:2014年全国研究生有1847689人,接近185万人,比2013年增加五万多人,增长率为3.00%,在校研究生中,学术学位硕士生有929872人,占比为50.33%,专业学位硕士生有605141人,占比为33.17%。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教育、管理、毕业等各个环节都影响到研究生的输出质量。而这些环节能否做好由高校的管理体系、监督体系、教育体系、考核体系是否完善决定。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严控学生输入输出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理解及发展现状

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是以提高学生整体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严格控制高校招生、教学、考核、论文答辩、就业反馈等各个环节,实现高质量研究生人才的输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侧重于对研究生“专业”上的质量保障,突出其在“专业”上保障的特殊性,致力于保障输出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性。虽然我国各高校和研究生教育部门都积极的致力于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各改革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质量保障制度还并不十分完善。各高校需建立一套适合本校自身特色的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且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国家。其与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手段、评估制度密不可分。我国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发展时期,找出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式、生源质量问题、管理体系制度、评估机制等方面与美国之间的差异和不足,将会对我国现有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起到良好的学习启发个借鉴效果。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综合了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就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育手段、毕业论文四个方面具有实施意义的建议。

1.师资队伍。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研究生导师承担着重要使命。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对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导师的科研方向,学术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态度都对研究生的培育有重要的影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w系中,师资队伍的质量及导师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①确保导师质量。确保导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确保研究生的质量。导师的学术能力、教学态度、道德品格等个人综合素质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品德上的职责。其次导师应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科研经验,较高的科学范畴学术水平,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前沿。最后,导师要有符合自己学术特色和学术能力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并在本学科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培养应用型研究生。②加强青年导师培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注重对青年导师的选拔,为导师团队注入新兴的推动力。青年老师在科研上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一方面为研究生教育队伍引入新活力,同时也增加了青年导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动力。高校应创造机会组织和鼓励青年导师到科研机构交流学习,提高导师在学术上的积极性,在科研上的创造性,促进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有新兴的,有才干的,教学思维先进且高效的导师团队。③强化导师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落实动态管理。建立导师资格年度审核制,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有效促进竞争,做到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从制度上破除导师资格终身制。增加研究生培养中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制或导师组制的普及实施。

2.生源质量。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优质人才的输出,我国招生时缺乏灵活性,强调资格审查。因报名者多于计划,录取重视联考成绩,面试流于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保障体系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在入学质量关上,应改革现有的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机制,加大高校研究生自主招生的权限,优化招生计划。

3.完善教育手段。①营造科研氛围,强化学术要求。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是建设校园文化,高等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建设中,应紧紧围以绕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而展开。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应为学生创造机会,积极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参加相关专业领域学术报告会,学习先进技术。②保证严谨的学风。建立良好的学风,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毕业论文,都必须严格杜绝学术腐败。教学管理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权限,加强校园学风建设,杜绝学术腐败,对科研作假,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同时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定期进行专业实践汇报,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新一轮的专业实践重点内容规划,为学生指明道路。③课程教学及考核上的改革。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提供学生选择跨越本专业的学科领域。在教学方式上采用专题实践,情景模拟、学生试讲等方式;在教学工具上不断更新先进的专业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实践保障。在考核方式上应着重考察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变卷面考试为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学术汇报等形式。

4.毕业论文。①重视选题、开题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在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开题环节是对研究生论文整体内容和方向的定位。论文选题应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论文课题确定以后,研究生需撰写一份包含了课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涉及的技术和研究的意义的开题报告。高校组织开题环节的答辩工作,审查开题报告的人员必须含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研究生的课题进行一个可行性、创新性、前沿性的评估,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研究生。②加强中期检查力度。为了掌握学生课题研究内容和进度,督促学生努力工作,使其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位论文,学生要定期就论文进展情况向导师做汇报,导师应督促学生论文撰写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定期检查并签字确认。学科指导小组制定中期检查制度,学生汇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后期的难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问题的解决思路,小组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改进,确保培养质量。③丰富评阅和答辩制度。论文评阅环节和答辩环节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审查工作的最后环节。实行研究生上评审。对于网上评阅意见极差的毕业论文进行严格复查,若存在严重问题则延缓其论文答辩。在答辩环节,担任评委的专家在相应专业领域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本校专家担任。邀请若干相关领域的学生代表,加大群众监督力度。最终专家评委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表决,若全员通过,则该研究生毕业论文通过。

四、总结

当代高校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完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应紧紧围绕保障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展开,做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把好生源关,改革科学课程设置,严控论文阶段管理,抓好学位论文质量。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计划,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R].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3).

第5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提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阐述实践教学的3个层次,探索工程训练机制、学生自主研究机制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并介绍建设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多模块

1 背景

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地处IT产业发达的广东,全省对IT人才需求迫切且数量大,这既为我院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对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3个学系,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点专业(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工程硕士点专业;7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还设立了国际合作班)。

目前,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7个省部级和3个厅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别是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智能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信息伪装与对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IC设计与RFI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教育厅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作为学院各专业学科的支撑,为专业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根据中山大学战略发展的需要调整定位,由以往的综合性学院转变为工科学院,以调整学科布局、发展工科专业为指导思想,目标是建成若干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学院各专业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依托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完成从单一的研究型、科学型人才培养转向研究型与工程型、科学型与应用型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的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在软件工程、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安全与控制等领域的一流人才,适应广东省对信息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与措施

学院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自2008年以来,学院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深度合作,构建了融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了课内外科技实践的无缝连接以及校内外时空资源的覆盖,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在本科阶段得到工程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以下思路。

2.1 科学分层,合理配置模块

我们将实践教学分为3个层次,同时将科技竞赛、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纳入到实践教学的模块中,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为学科基础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践从认识开始,逐步增加设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第二层次为综合实践训练。这一层次的实践包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践、各种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在实践内容上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和课程的综合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层次为创新项目实践活动。这一层次的实践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优秀生培养等环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促进科学研究与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深度融合,目标是通过项目驱动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与选择能力、实干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技竞赛是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主体的本科生工程训练计划,包含国家(国际)级、省级、校级和院级4个级别的竞赛和训练。科学研究是实行专业导师制,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进入科研实验室工作。校企合作是与企业合办的项目开发实践课程,课程学分与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等同。

2.2 以学科竞赛活动为切入点,实现常态化的工程训练机制

首先,建立以国际国内学生信息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能力训练机制。学科竞赛训练分为适合低年级的基础类训练和适合高年级的提升类训练。基础类训练和大赛的训练模式采用“教师主导、学长带队”的机制。对于提升类训练和校级基础类大赛,由各导师组遴选出相关信息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开展集中训练。

其次,学院成立大学生信息科技发展中心,营造自主实践环境。中心承担学科竞赛训练及人才选拔机制实施过程中的总体策划、组织、宣传服务、项目评审及中期检查等服务性工作,同时也负责基本技术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的工作,是一个锻炼综合素质、培育领军人物的场所。中心的学生培训师机制有效地弥补了教师指导力量的不足,也有利于学生间项目经验的传授。

最后,我们以学科竞赛推动教学改革。各种竞赛的内容和相关资料为课程提供了工程实例,是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设计题目的重要参考。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学生对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课程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2.3 实行专业导师制,以项目为驱动,建立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机制

我们对高年级学生实行专业导师制,依托学院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同时依托院级专业实验室、各科研团队实验室和校外研学实践基地,每学年定期召开导师宣讲会,公布愿意吸收学生参加的教师及推荐的研究课题,吸收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生与教师和研究生共同进行科研工作,以项目为驱动,培养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

2.4 引入校企合作课程与活动,以企业实践项目训练学生

我们建立了与腾讯、百度、Google、移动等知名企业实习就业对接的学生科技俱乐部。俱乐部利用企业师资和项目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工程技术训练。我们也与腾讯、大唐移动通信设备公司、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等7家单位签订并挂牌实习基地;与IBM、3G门户、腾讯等企业合作引入企业课程。

3 实践课程建设成效

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施推动了教学改革,形成了本科生关注个人能力提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良好育人氛围。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蔚然成风,学科竞赛成绩突出,科技创业屡获殊荣,生产实习和就业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非常有效。

3.1 实践教学助推质量工程

2008年以来,学院承担建设网络工程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新增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数据库系统与技术、数据挖掘、SOA原理及实践、信号与系统等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或教育部IBM精品课程;新增模拟电子技术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基于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和集成协同平台建设等24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总共获得经费126万元。2012年学院又获省质量工程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各1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学院教师已出版4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14部自选教材,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5篇论文,获得包括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0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优秀教师奖1项等多项教学成果奖。

3.2 实践教学推进能力培养

1)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倡导学生利用4年时间自主完成一个科技作品。近几年来,学院本科生中参与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比例超过80%。每年参与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训练的学生均超过100人,参与数学建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信息安全大赛等相关训练的学生均有数十人,参加学院信息科技创新大赛及教师专题项目训练的学生接近200人,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参加腾讯、阿里巴巴、花旗银行等各类企业举办的专项大赛训练等。

2008—2012年,信息学院学生共取得国际级成果(奖项)20项、国家级成果(奖项)46项、省级成果(奖项)超过150项。

中山大学在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成绩一直处于国内前列,2010年获得ACM/ICPC全球总决赛银牌、2011年获得总决赛并列第13名,2012年学生获全球总决赛第6名(银牌,亚洲第2名)。学院每年组织电子设计大赛普及赛,曾获全国大赛一等奖。机器人项目是一个综合运用自动化、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最新技术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项目,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自2009年起,学院学生队伍先后取得“亚太机器人大赛”全国前16强、第22名、科技进步奖等荣誉,获“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

在其他许多的学术竞赛,我院学生获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赛二、三等奖,第三届广东大学生创业IDEA大赛获一等奖1项,2010年广东省“挑战杯”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等,2009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1年度微软Imagine Cup(创新杯)全球大学生比赛中国赛区第2名。

2)创业计划。

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成就了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业、生产实习和就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2011—2012年,以我院本科生为主力的学生团队先后获和中国移动联合主办的“MM(Mobile Market)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创业实践类亚军等多个奖项。特别地,2008级马朔团队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项目2011年获得教育部和外交部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最高奖——创业实践组金奖,并获得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资金的支持,并在2012年获得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姚良超等同学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国家二等奖。王淼等同学2010年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等。

3.3 实践教学造就新型人才

学院学生培养质量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学院本科一次就业率(含读研和出国深造)保持在97%以上,本科生毕业选择升学读研,或进入腾讯、华为、移动、电信等知名IT企业,或进入银行就业的占50%以上。例如,Ooogle总部继2012年以14万美金的年薪录用学院2名硕士毕业生(这2名学生均在本学院读本科)之后,2013年又向2名应届毕业生发出了聘用通知。

4 结语

自2008年以来,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建设分层次、多模块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发挥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与解决,如学生课程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校企课程共建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浩,胡学钢,侯,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7(22):73-76.

[2]余琍,黄治国,徐霜,等.构建计算机学科实习实践教学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2):95-98.

[3]温显斌,王法玉.构筑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0):126-128.

第6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2005 年7 月,研究生三年级在读的我,提前写完了毕业论文以及获得了导师的允许后,揣着北京交大通信工程学士学位和另一所知名大学的新闻传播硕士学位证书,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北京求职。我是内蒙古长大的女孩子,性格豪爽,热爱文化传媒行业,所以北京是我最向往的就业城市。一位热心的研究生师兄向熟人推荐我去了国际广播电台做实习编辑。在度过了没有任何报酬的三个月实习期后,由于涉及单位编制、户口等系列问题,我想自己需要去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了。于是,又经过朋友推荐,我来到港台一档著名电视栏目驻北京站做编导。工作时间不固定,起早摸黑,在我能独立制作节目之后,开始按制作一期节目结算一期节目的报酬。虽然这个模式能让人迅速成长,但是要想在行业里很好地生根发芽并成长,还是需要稳固可靠的人际关系和过人的能力。我于是又选择了离开。

我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校园招聘,北大、清华、人大,我一个个校园地猛跑。我又遇到了诸多障碍:第一,我来自外地的学校,权威性和美誉度相对较低。第二,企业锁定该学校前去开宣讲会,大都也是对该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他们都很奇怪我怎么跑来这里投简历呢?第三,在一个企业的宣讲会上,通常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参加旁听,投简历,但是只提供十几个职位,我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所有简历都如石沉大海!

我又开始跑人才招聘市场。“宁错一万,不落一个”是我那时候的座右铭。每次都把自己塞进光鲜的职业装里,登上闪亮的皮鞋,化个职业淡妆,带上几百份印刷精良、设计精美和封面绝对漂亮的简历,把自己送进那个前脸贴后背、让人窒息的人才市场。由于个子瘦小,我通常是千方百计挤过前面的人墙,却又被推拥到一边去了。虽然也有人在这争得头破血流的战场里获胜,但对我来说,工作仍是那么遥不可及。一个月过去了,我跑了不下二三十场招聘会,而用于购买招聘会门票,印制精装本简历的费用已达千元,更别提那昂贵的房租了。夜晚,龟缩在那租来的小平房里,我的心情郁闷到了极致!

转眼2006 年来了,身心俱疲的我在经历了一次次求职失败的打击后,开始反思。朋友介绍和推荐,虽然可能得到好机会,但是主动权不由自己掌握。而且碍于情面,推荐的工作不管喜欢与否也要去应付一下,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参加招聘会,不管是校园招聘会还是人才市场招聘会,都会给人极大的挫败感――参加招聘会的成本高,体力及时间消耗也很大,对于刚毕业特别是外地来京的毕业生来讲很不划算。

我开始专注网上求职方式。在中华英才网进行了注册登记后,我才发现原来网上求职有着更为广阔的求职空间和机遇, 也可以省去大量奔波的辛苦和费用。在求职界面里,你可以学习如何制作个性化的简历,观摩求职与面试技巧,轻而易举搜索出大量符合你要求的招聘职务和岗位信息,而且我还可以在网上了解招聘企业的详细情况。和之前相比较,显得理智而现实了许多。半个月时间内,我参加了新东方、保利集团等几家大型公司的面试。这是我大半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求职效率最高的时间。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是效率的提高让我忽略了暂时的失败。而且每天我打开邮箱时,都会看到中华英才网根据我的要求给我发来的几十个招聘信息。阴霾渐渐远去,2006 年5 月中旬,我终于走上了心仪的工作岗位。

专家点评

第7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发展重心[1]。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际化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需求,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尤其注重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增强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2]。作为新兴的音乐学院,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学院积极吸取国内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诸多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规范和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实现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目标。本文将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论文审核与答辩、国际化交流以及招收留学生六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所进行的初步尝试进行阐述。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共同课的课程负责人。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可相互补充,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2014年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Music of East Asia,MEA),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14年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留学生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吸引优质国际生源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对促进学生群体多元化,为学院营造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有积极作用。基于学院拥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很多留学生慕名而来,2014年学院共招收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共10名留学生,其中有一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研究生。这仅是学院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步,目前学院还在为留学研究生招生和入学后一系列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事宜努力,为吸引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招收留学生对丰富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之处,音乐学院将继续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以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第8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工程实践

作者简介:刘化君(1954-),男,山东费县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号:ZX201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19-03

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2009年,教育部决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使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011年8月中旬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新增的2012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招生院校名单。目前,试点高校都正在进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模式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有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之分。学术学位主要面向学科专业,培养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的专门人才,侧重提升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能力。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由此可知,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培养目标应是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要明确给出学生毕业时的要求,并能够反映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还要给出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必须满足国家的基本要求。国家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要求高校开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目的就是要以行业专业领域需求为导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以电气工程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富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能质量控制及装备、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力需求智能管理等研究方向能胜任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新技术应用、新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实验与测试、企业标准制订、生产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口号,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培养模式在学生毕业时实现。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显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形成“以用为本、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构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时,试点单位应该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例如:应以产学研合作为途径,吸纳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共建联合培养基地;面向工程应用架构课程体系,注重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可多样化的论文形式,质量评价注重研究过程、实用价值。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这些特点要求课程设置要体现“学习—实践—研究—再实践”的阶梯性,使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教学过程应以工程案例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关注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等等。

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中,课程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大学本科教育后进行的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学历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因此,研究生教育课程具有高深性、研究性、专业性、精致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但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不仅没有办学经验及基础,而且面临着诸多新问题。譬如,由于市场需求和人才之间的激烈竞争,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除应届本科生外,有许多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工作人员、本三批次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考生的学历层次分布于本科以及同等学历;专业背景也较为宽泛,多数来源于相近专业。面对多生源背景、多研究方向的工程领域,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如何解决工程实践教育、实施什么样的联合培养机制等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亟待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不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其培养目标和类型也各有差异。关于工程硕士点课程类别的划分同样没有统一的名称或可供参考的标准。许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点,不同程度体现了不同培养层次、培养规格的目标要求,其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也各有特色。

在通常的培养方案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须修满3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15.5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不少于8学分。为此,在所制订的培养计划中,学位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体现了专业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了应用性特点。但进一步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在所执行的课程计划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学位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是否能够涵盖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核心知识?关于研究方向的学位专业课程设置是否体现了研究方向的知识要求?尤其是关于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等等。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的课程体系尚需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落实则又是关键所在。从教学实际或者实践环节的落实角度来看,目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工程教育、企业实践问题。大多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虽然都要求学生应在企业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甚至要求研究生在企业实践40周,但由于教学实践基地等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带来了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落实难的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培养单位面临的重大难题。例如,某次在企业为期两周的工程实习中个别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使企业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挫伤。

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略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培养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新突破,应该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为指导思想,积极应对这项创新型的探索性工作,将其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契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当前的问题,以合理的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构建“以用为本”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专业研究方向的知识需要

培养目标确立之后,需要研究的就是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是一个复杂系统,课程计划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宏观上,它需要围绕国家的课程政策和学科指南设置公共基础课。在中观层面,不仅需要以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计划为主导,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还有课程管理制度及其利益的博弈。在微观上,要考虑导师队伍的学术研究特长。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开放性的课程系统。作为开放性课程系统,课程计划既要维持已有结构,也要促使其走向更高级、更复杂的有序结构,推动课程计划的不断更新和自强。

(1)充分认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评价标准上的差异,在课程体系上应突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要按照培养高素质电气工程领域专门人才的规律及培养目标、模式的需求,确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科学设置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工程实践课等)。专业学位课程应当是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基础作用的课程。

(2)课程设置突出注重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专业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要求,而且要具有弹性。例如,适当开始跨学科的群课程或复合课程,为学生了解、深入社会奠定一定基础。例如开设“网络、群体与市场”类的群课程,揭示高度互联世界行为原理与效应机制,使其涵盖知识演变的结构、网络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城市文化等。再如,对于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可要求学生获得国家网络工程师或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资格等。

(3)在课程体系构架上采用模块化。按研究方向划分课程模块,按模块培养,有利于毕业生在相应专业领域就业。例如,对于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应面向“计算思维”,[4]围绕电网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架构课程体系,形成鲜明的课程特色。

(4)在专业工程实践上注重系列化,培养过程历经“基础实践、工程实践、专题研究、毕业论文”逐层提高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受到工程能力的完备训练。其中,工程行动能力是工程应用能力的核心能力。

(5)适当减少大学时课程、增加短学时的讲座或培训类课程,体现“学习—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分段培养过程。让学生带着课题到实习单位进行岗位实践,完成调研报告或课题报告。例如,为适应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的专业需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需要,可以灵活开设信息安全技术类的相关课程等。

2.构建适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学研”实践基地,通过工作站等形式切实解决实践教学问题

(1)产学研结合搭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并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目前,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建立稳定长期的校外实践基地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不仅单一且层次较低,多数仅仅局限于实习范畴。企业如果没有从中获益,那么就很难保证实践基地的稳定长久。因此,需要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利益共赢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单位应积极创建并提供多种工程实践条件,例如通过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工作,提供进行工程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能够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

(3)推行以政府和高校投入为主的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制,为研究生的研究实践提供研究课题。以课题(项目)为载体的工程实践具体操作方法可为:一是由政府和学校负责指导性资助课题;二是通过校企“产学研”实践基地开展横向科研合作项目;三是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特长向学校申报申请课题。

(4)根据培养目标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所谓课程设计就是规划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及知识背后的内容,并精细地选择知识载体。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重要的是实践实验教学设计。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实践实验则是利用智慧的大脑锻炼一双可开创新世界、灵巧的手。实践教学要体现与理论结合的基本要求,实现培养目标。

(5)学位论文、学位标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特色。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实际问题,具有应用性价值,尽可能地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跟着导师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延续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方法。

3.校企密切合作,形成“联合培养”机制

为贯彻落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合作单位的支撑。企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能否形成有效地“联合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又一关键。

(1)紧密围绕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围绕人才需求、培养输送、利益共赢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让企业在获得人才、获得政策等方面得到满足和激励。

(2)在培养环节、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企业的应用需求,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应用性研究课题,“量身定做”培养,提高合作企业的满意度。

(3)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让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明确规定校企合作双方在联合培养中的权利、义务,激发合作单位的责任感。

(4)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引进不同学科领域专家、行业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开展课题(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培养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就电气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实践探讨,提出了“以用为本、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的办学理念以及电气工程领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略。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设置是一门学问,需要在研究具体类型的专门人才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科学设计和实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实际,不断优化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加强工程实践教育,才能保障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服务国家的特殊需求。

参考文献:

[1]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2]苏日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9,(5).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Z].

[4]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第9篇:通信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理科实验班

理科生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与此相应,高校的理科专业也比文科更多,但也更加复杂。如果和后面介绍的文科类实验班相比,你就会知道理科实验班情况有多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理科实验班包含的专业有较大差别,不像文科实验班往往能实现更多专业的通识。一般来说,高校设置的理科实验班会与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联系起来。开设理科实验班的院校有人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北交大、北京科大、中国农大和上海大学等,还有吉大、同济、浙大开设的工科实验班,复旦开设的自然科学实验班和技术科学实验班,以及浙大开设的科技与创意设计实验班等。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理科实验班属于信息学院,对该院四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统一招生,学生进校后,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课程,根据选课自动形成专业和发展方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并以双专业或双学位毕业。部分学生从大四起可以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学习两年,获得人大和该校两个学位;还有部分学生作为交流生赴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习一年,同时还将选派部分毕业生赴世界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外,人大每年从新生中分别选拔7人和5人进入数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实验班、数学与金融学双语双学位实验班,学习数学专业和经济学、金融学接轨课程,完成培养要求后获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的理科实验班与学校的优势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为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方向。学生在大一时重点进行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学,除了人文、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主要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此外,为了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安排了人文类系列讲座。大二时,理科实验班重点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如生命科学实验班在数学、化学等基础课以外,开始学习生物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科学实验则在数学、物理等基础课以外,开始学习电子、信息、电气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并选择导师后,便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果学生在大三完成了所选专业方向规定的专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提前毕业。

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的理科实验班(即思源班)开设在理学院。入学前两年,实验班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了数学和物理学科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既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有现代物理的形象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优良的外语应用功底。该班设置电路分析类、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类、信号与系统类、信号处理类、电磁场类、计算机原理类等模块的专业平台基础课程,使学生得到电气信息大类学科的专业基础。大二以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等专业,并通过个性化培养计划,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的理科实验班将数学与金融打通,并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这不是简单地将本科数学课程与研究生金融课程相叠加,而是将数学、经济、金融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整合成一体,贯穿整个本硕培养过程,从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另外,上海交大还有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硕连读试点班,学生进校后一年左右将与普通班学生一样,根据规定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六个本科专业中选择主修专业,学院会按淘汰机制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并于大四第一学期对该试点班学生进行直升硕士研究生资格审核。取得直升资格的学生从这时开始兼修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同时确定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并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研究组。

浙江大学:浙大突破了学院的划分,以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工科学院为依托,建立了特殊的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以“工科实验班”统一招生。入学后,学生在两年内确认主修全校的各个工科专业(包括实验班内设专业和实验班外其他学院的专业),鼓励交叉学习修读第二专业和进入本硕或本博一贯制培养。浙大的工科实验班由学校工科大类培养基地直接负责管理,除荣誉证书需申请认定外,学生享有竺可桢学院学生同等待遇。

清华大学: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的学生主要有化学或生物学竞赛获奖的保送生,以及从各理工科院系通过全校性第二次面试选拔的同学,其中不乏奥赛金牌得主和省高考状元。学生大一大二学习共同基础课以及化学和生物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及其相关实验,基础生物学及其相关实验。从大三开始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可选择不同学科方向参加科研实践,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学生成绩合格并参加科研实践后,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对学科的认识,通过多次选择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主修学科方向,并在此方向上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大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从报考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前两年学生学习通识类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厚实的基础;第三年则根据志向选择在电子工程或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传递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实验班

最早的人文科学实验班是武大在1993年设立的,现在清华、人大、浙大和吉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也都开设了人文科学实验班。顾名思义,人文科学实验班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史、哲理论基础和科学素养,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适应多学科日益渗透发展趋势的人文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的人才。

清华大学: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主要打好专业基础。从第四学期开始,分别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课程,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经过学校考核,在文史哲三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作为主修的专业方向,同时选修其他两个专业的相关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学制是六年,本硕连读,毕业时授予硕士学位。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继续在本院攻读博士学位。课程分为学科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比如国学通论、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国学经典研读系列、先秦诸子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敦煌文书研究、信息与社会、外国语言学等。

浙江大学:涵盖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等三个学院的专业,主要包括哲学、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博物馆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以及英、俄、德、法、日等外语和对外汉语等专业。

解析真实的世界

――社会科学实验班

社会科学是很庞杂的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因此,一些高校对同是社科的几个专业实行联合招生,在学生对具体专业有所了解之后,再选择其方向。这类实验班往往文理兼招,当然还是以文科生为主。除了老牌文科较强的高校如人大、武大等,以工科为主的清华、浙大、北航等高校也开设了社会科学实验班。不同的院校,开设的这类实验班包含的具体专业有所不同,如浙大包含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几大类专业,清华则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三个专业,北航则几乎包括了其所有文科学院的专业。

清华大学:入学后的前一年半,学生主要学习社科专业基础课,特别是打好数学和英语基础,同时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以便确定自己的学科兴趣,寻找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一阶段的课程如数学类课程、微观及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概率、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分析等,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大三大四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的要求通过双向选择,从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中选择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各自专业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经济学专业具体学习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国际贸易等课程;社会学专业学习社会思想史、家庭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具体领域;国际政治深入学习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区研究、研究方法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校后第一年统一以“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名义加以组织,隶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实行一年通识课程(如中国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艺术史)和交叉学科基础课程(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三大学科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宽厚的学科基础。在专业选择方面,实施“既充分尊重考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又恰当考虑学院的专业要求”的双向选择机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第一学年的课程选择、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表现进行二次选择。

浙江大学:文科生报考浙大,只需要选择人文科学实验班或社会科学实验班即可,这两个实验班几乎涵盖了浙大的所有文科专业。社会科学实验班,涵盖了经济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的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迈向“华尔街”之路

――经济管理实验班

经济、管理专业是当下备受考生青睐的两类专业,学科领域也有所交融。因此很多大学对两者进行联合培养,比如复旦、北交大、中南财经等高校开设了经济管理实验班。从招生对象来说,虽然社科实验班也会招收一些理科生,但总体上理科实验班和人文社科实验班招生还是比较泾渭分明的,真正实现文理兼收的只有经济管理实验班,此外,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金融双语班、工商管理双语班等也文理兼收。

虽然经济管理实验班包含的专业有所不同,但在培养方面仍是以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的形式进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以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部分课程会采用英语教学,所以,考生报考的时候要权衡一下自己的数学和英语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复旦大学:复旦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14个专业以“经济管理实验班”进行招生。虽然招生时文理兼收,但第一学年结束后分流时,后七个专业只招收理科生。

北京交通大学:第三学期末学生要进行分流选专业,分流的依据条件依次是标准专业规模、分流时的填报志愿和大学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可选择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的经济管理实验班以财经政法类专业为特色,依托该校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三大主干优势学科,于2012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且其高考总分位列所在地区生源中前2名,或其高考各科目中理综或文综达到卷面总分80%及以上,且另三门科目中有两门科目达到卷面总分90%及以上的考生。

武汉大学:武大开设的不是经济管理实验班,而是数理经济与金融实验班(含数理经济实验班、数理金融实验班),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进行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大二快结束时,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两个实验班继续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其他实验班

除了以上四大类学科实验班,还有其他一些实验班也比较有特色,这里选取两例进行简略介绍。

浙江大学:浙大的“求是科学班”可以说是“实验班中的实验班”,该班重在加强学生科学基础培育及科学素养的熏陶,实施全程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方案,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出口。该班选拔的是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五个基础学科中某一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具有较强培养潜力并有志于深入学习的优秀学生。所招学生或是通过保送,或是通过在大一新生中公开选拔,每届招生100人左右。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在四个学院进行设置,包括金融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与理财实验班”、工商管理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统计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验班”和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每届“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学生选拔总人数为160~200人,选拔时间在大一第二学期结束后进行。

友情提醒

如果能有机会进入大学实验班,一则证明了你的实力非常强,二则让你在大学里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你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