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兼职创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成功的教育经验欠缺,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一个比较新的教育研究。目前,我们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届己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创业教育研究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保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加强和深入,不同的学者所研究的领域不同,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也有这不同的观点,但分析之后主要表现为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等几个方面。
目前,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差距,教育理论还不够成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有更加贴近实战的经验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上升为正确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理论探索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够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重视,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自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以来,大学生创业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的鼓励和扶持政策,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各地区自然条件为基础,各地方政府为创业者们在工商、税务、法律援助、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等。主要体现在针对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出现首要困难就是资金紧张,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贷款政策、行政收费予以减免、在税务予以减免等方面。在众多的扶持、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保障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目前,创业教育工作在普通高职院校中得以普及,个别高职院校还学习国外的创业教育经验,尝试着建立了创业园、“企业孵化器”、创业实习基地等,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不懈的努力,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己深入民心,近些年,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创业成功人士和业界精英。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不仅自己实现了就业,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可以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如某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同学合伙开办公司,并雇佣其他一些同学来公司工作,由于在校期间这些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彼此间有比较深的了解,在创业过程中互相协助,创业成功后,这些同学继续参加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使公司运营的很顺利,并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三)创业教育研究比较落后
目前,创业教育己得到越来越多的呼吁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陷于隔断式教育困境。一些学校应政策要求,选了一些学生上课,让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兼任讲师,开几堂创业课,不关心学生接受培训后如何持续发展,也没有相应的硬件如资金、孵化园支持。或虽有孵化园,但进入孵化基地的学生与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之间并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对接机制,一些孵化园甚至沦为小商小贩的经营门店,创新创业没有在学生的创业项目中得以体现。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授课的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同时教师数量也不足,而且现有的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也偏低。绝大多数担任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缺少创业的经历,他们对企业的筹建与运营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同时他们大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培训,授课时只能是看着教材照本宣科。那么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教出来的学生会是怎样的素质,可想而知。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丰富程度、学习动机以及志向都是不通的。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学生们所接受的都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完全的应试教育,注重的只是考试分数,而不是学生的个体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教学。高职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力水平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差,相反,高职生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能力是比较高的,具有较强的创业潜力。
创业教育要得以迅速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活动中,授课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教师业务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在意识上缺乏意识、缺少开放性的管理体制、市场意识淡薄、没有实践经验等,由此可见,没有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将难以保障创业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
首先,学校可以聘请大型企业要职人员或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通过讲座、报告会等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并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这样的言传身教更加生动直观,其效果要远远高于单一的理论灌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其次,建立专业的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队伍,杜绝身兼数职的情况出现,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创业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和探索;再次,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工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来学校,为广大学生进行业务指导、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第三,要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大量收集创业案例,通过细致深入的归纳与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高素养的教师才有可能更有效的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才能建立一支具有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创业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创业;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3-04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鼓励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优惠政策,许多高职大学生也纷纷开始创业。但如何创业?如何成功创业?就成了摆在高职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增加创业的成功率。我校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
1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使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许多高职大学生也纷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真正成功创业的却不多。原因很多,主要在于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创业准备不足等。
创业素质:简单的说,就是创业开展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力和能力,包括装也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四个部分构成。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近年来,我校通过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从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 高职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开展创业课程教育
通过开设KAB选修课或SYB培训的方式,开展创业系统教育,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必要能力,即创办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在创业课程中注重案例分析,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分析,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把握创业者的创业轨迹,了解和熟悉他人创业经验和教育增长创业知识才干。
2.2 举办各种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和创业设计比赛
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和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企业家到校进行创业讲座,开办创业沙龙、举办各种创业设计比赛,使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树立创业风险意识。
2.3 建立创业基地,开展模拟创业训练
建立创业基地,创设逼真的创业情境。模拟创业就是从寻找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模拟,用于运用和检验创业教育其他环节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孵化中心、将虚拟项目付诸于实践,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优惠等。如设立创业基金,实验室、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中心等,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4 优化校内外创业环境
校内外的创业环境包括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创业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在校园建立创业孵化中心,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和场地支持,并定期派老师进行指导。通过校企合作,通与企共建组织机构,聘任基地主任、校外兼职辅导员、基地活动联络员等,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优化创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是实现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能否持续,取决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成功地走入社会,开展自主创业,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从业条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争取社会开业指导专业志愿团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
2.5 举行各种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举行或参加各种技能性大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工业产品设计、面料检测大赛、纺织服装面料设计大赛、漫画大赛等,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技、理论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
3 高职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1 大富翁创业协会
为适应社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2006年9月成都纺专“大富翁”创业协会成立了。它在立足于学校的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敞开了大门。几年来,大富翁创业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创业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同学们的创业能力。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大富翁创业比赛更是吸引了有意创业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通过创业计划展现出来,并进行运作辩论。通过比赛,提高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了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处理创业风险的能力。
3.2 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应对创业风险的能力,学校成立了创业孵化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并将学生寝室楼下的房间开辟出来,作为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可以通过申请进入创业孵化中心,学校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并减免相关的一些费用,并定期派老师进行指导。在孵化中心,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创业项目付诸于实践,降低创业风险;更是通过创业实践,了解了企业运作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创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同学团结协作的能力。
3.3 校企合作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业基地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很好的途径。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多个学生创业基地。在创业基地中,由双方协商提供相关的设备、设施、场所、资金等,企业和学校共同派人参与相应的管理和运作。如纺织学院与成都海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纺织应用研究中心,由海旺公司提供设备、原材料,我校提供场所,聘任了企业和学校的部分教师与学生参与该项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战的场所。如成都青羊方达服饰坊与我校共建的针织服装展示室,学生不仅可以亲自参与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同时还可以针对学校学生进行销售,全方位地参与公司的运作,增加创业实战经验。
3.4 虚拟公司
虚拟公司是一种学生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的一种虚拟组织,公司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都与实际公司无异。虚拟公司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模式,学生一进校就拥有员工和学生两重身份,通过虚拟公司为大学生搭建的自主创业的平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目前,我校已有几十家虚拟公司,各个虚拟公司不仅像真正公司一样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学生在其中学会交际、管理、专业技能等相关创业能力,进入社会后更容易成功创业。同时虚拟公司还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先后为四川平武水牛家水电站、广州蕊蝶皮具公司、智马广告公司等进行模具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部分虚拟公司还成功实现了向实体公司的转型,艺术学院的联创广告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3.5 各类创业比赛
通过创业比赛、沙盘大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各种认识。比如我校大富翁创业协会每年的创业大赛、企业管理沙盘比赛等。
企业沙盘大赛就是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营。每个队伍代表不同的虚拟公司,进行企业模拟决策经营。选手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到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充分体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从实践中掌握创办、管理企业经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对其职业生涯设计、价值取向、实践思维、理想抱负产生深刻影响,并有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增强学生企业管理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企业沙盘比赛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比赛,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将企业管理理念、经验用于实际中,也有利用同学提高自身的金融和商业素质,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通过近年来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多数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还成功创业。知识+能力+创业意识是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综合要素,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67-28.
2陈宏凯.大学生创业与创业素质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153-155.
3孙智琦,梁丹.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魅力中国,2009(10):150-151.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99-03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而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的支撑。加强创业教育,着力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了我国的高职创业教育应实施“2+1”教育模式,即面对全体大一、大二学生,实施普及型创业教育,在各自的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引入创业元素,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教学目标;专门设立创业学院,吸收大三年级中有创业意向且有创业条件的学生,实施专业型创业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支持,以培养自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2+1”创业培养模式既能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创业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培养一批自主创业者。
一、普及型创业教育
普及型创业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大一、大二学生,在各自的专业教育中,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引人大学生创业教育。这种方式不需要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已开专业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可以开设与创业精神、创业实务有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养。
(一)培养目标——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养
普及型创业教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入门教育,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国家鼓励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在现有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渗透创业教育,即在不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秩序的前提下,将创业教育元素渗透在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通过创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有两种授课形式:融入专业课程授课和独立授课。
1.融入专业课程授课
融入专业课程授课是指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课程的特点,挖掘本课程包含的创业性教育内容,进一步融入相关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在传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另外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在经济学专业必修课中,已经体现了创业教育中有关创立企业、合法经营企业并适应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相关知识,所以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另外开设该类创业课程,而是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点拨、渲染、提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宜采用项目化教学,探索在专业教学项目设计中将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创业实践内容相互联系,实现课内外联动开展创业教育。
2.独立授课
独立授课的方式是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层次,并保证教学时间。在必修课中可增设“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等创业教育课程;可增设如“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投资管理”、“市场营销”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为校际公共选修课,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业实践教育
在本层次的创业实践教育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使他们在调研活动中了解市场,了解社会,加强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市场开拓的能力,还能使其了解当前的经济环境、经济状况,激发其创业灵感,从而能更理性地设定自己的创业目标。第二,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以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分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及创业机会,并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创业技能。第三,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具体、完整、深入的商业计划。在创业大赛过程中,学生要经过组队、选择项目、接受培训、市场调研、撰写创业计划、模拟实施、答辩、点评等阶段,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通过创业大赛可增长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第四,建立模拟企业,学生担任模拟企业工作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设定某一工作情景,由学生设计工作流程,进行对应模拟角色具体操作工作步骤。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第五,建立校内创业实训室和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深入工作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评价
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针对修满规定创业类课程学分的学生可以颁发一个本校结业证书,对于在创业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者,颁发创业奖、创业贡献奖等奖励,以提高学生对创业类课程的兴趣。
二、专业型创业教育
开办创业学院,吸收大三年级中有创业意向且具备一定创业条件和创业基础的学生,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在管理方面采用“弹性”管理,强化创业培训和给予创业支持,培养自主创业者。本阶段的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实践教育为主,理论教育为辅。
(一)培养目标——培养自主创业者
专业型创业教育的目标旨在成就那些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教授他们如何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构建创业团队、创业融资、撰写计划书、申办创建企业、企业管理等创业、管理、财务、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创业性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以及视市场变化为商机的能力,帮助他们从事创业实践,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创业者,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设定。创业教育课程应包括创业理念、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创业流程和创业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设置“新企业创立”、“组织内部的创业”、“成长型企业管理和创业企业融资”、“经营和税务”、“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创业家营销”、“家庭企业管理学”、“创业领域专题”、“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三)创业实践教育
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采取模拟创业、创业实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递进式创业教育方式,并采取分项目指导、分项目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各项创业实践教育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团队组建。团队组成应跨专业,体现能力互补,涉及市场营销、企管、财会等。第二,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收集信息,初步确定创业项目。第三,项目分析。政策解读、分析项目所面临的问题。第四,过程指导。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问题。第五,评估报告。评估项目的合适性、成效与不足。
1.模拟创业
(1)课堂创业模拟。课堂创业模拟主要是通过模拟创建、经营企业的形式展开,设置模拟企业的各种岗位:总经理、生产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仓储部经理、财务经理等职位,模拟操作企业资金筹集、注册登记、设备、材料的购置、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的分配、缴纳税款等各个环节,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培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网上模拟创业。学院应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建立学生网上创业实训室,围绕学生网上创业的内容和项目,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网上创业技能。通过网上创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网上交易流程,掌握如网店管理、网络营销等各种网上创业必需的技能,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对网上交易的理解和运作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组织淘宝网模拟创业大赛为网上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补充。整个活动包括:一是拟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评比规则、奖项设置、资金预算等内容;二是解决资金问题、培训方案的设置、整个活动的分工管理;三是告知参赛者整个活动流程;四是根据设置的培训方案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五是跟踪指导;六是评比、推广。淘宝网模拟创业大赛为学生有效搭建创业实战平台,为大学生走上了成功创业之路打下扎实基础。
2.创业实战
(1)网上创业。第一,校园内网上创业。在校园内,构建大学校园C2C网上购物中心,网上购物中心可以下设财务部、市场部、物流部、客服部、技术部等五个分部,全面运营管理校内网上购物中心的运行。网上购物中心可分设淘宝市场、跳蚤市场,其中淘宝市场主营全新商品,跳蚤市场主营二手商品。经营主体原则上均为创业学院的学员,他们可通过注册、认证后,在购物中心开设店铺,商品信息。网上购物中心中的所有商品仅面向校内学生,学生客户同样通过注册、认证在购物中心自由购物,并接受网络购物中心的监督管理。将C2C网上购物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创业、感悟创业,使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领悟和体会创业的真谛,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第二,社会网上创业。当学生在校园C2C网上购物中心经营一段时间后,随着创业技能的掌握和创业经验的积累,对于经营得当的团队,鼓励和引导他们在社会网络创业平台(淘宝网、易趣等)开设店铺,以获取更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
(2)实体创业。创建高职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资源,挖掘自身服务潜力,建立较为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办公场地、创业资金、工商注册、市场开发、财税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通过实体创业,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关乎到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是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负责创业教育的实践管理工作,负责对全校创业课程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绩效考评,同时还承担一部分创业教育讲座任务。第二,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是由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家等在内的各类专家构成。他们主要通过开展如创业心理、创业规划、法律知识等专业性较强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
(五)评价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从2008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36个学时、2学分,其中安排有专门的创业专题。2009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2011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办法。
2.开办专题培训班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团省委首批“青帆创业夜校”试点单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每期学员180人。2012年,学校与昆明市就业促进会合作举办了SYB创业免费专题系统培训班,首批培训学生86人;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培训创业学生400多人。同时,学校还购买了时代英杰公司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进一步丰富了课内外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为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申办创业贷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2.课题项目引领
从创业冲动到产业化
7月10日,“英特尔杯”首届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暨英特尔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中国区选拔赛拉开序幕,全国11所重点高校的20支学生代表队带着创业项目参赛,并接受为期15天的创业培训和交流,最终获得前三名的团队将代表中国参加今年11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英特尔-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与来自全球的大学生创业者角逐。这一全球性项目创办于2005年,旨在促进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生技术创业,将科技转化为商机。从全球大赛来看,获奖队伍后来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风投投资,因为部分大赛评委本身就是知名VC。
据了解,培训将分为课程学习和参观实践两部分。学习课程紧贴技术创业核心内容,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计划设计、战略等课程;参观实践为参观英特尔等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更为难得的是,每位学员还将与国内著名风投、科技企业创始人座谈交流,并将深入企业见习调研。“我们第二年就在中国组织参加了比赛,而且多次获得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绩。”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表示,中国的创业比赛与全球大赛对接,可以将国外先进理念、创业观念以及创业教育知识引进来,这更多是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方面达成的教育合作。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负责人史宗恺认为,创业大赛更像是火种,除了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技能的人才,更希望他们能把创新理念推广开来,让它生根发芽,星火燎原。
创业要环环相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实际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不足、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的现象,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途径,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就业能力开发的创新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72-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对本校500名机电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内的职业发展轨迹跟踪调查的数据显示,其中87%的人在5年内有过离职,只有18%的人在5年内工作职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31%的人工作职位得到了象征性的提升,还有51%的人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升迁。在回答“面临的职业发展瓶颈困难”问题时,有46%的人选择了“就业及职业发展能力不够”,33%的人选择了“学历太低”,另有21%的人选择了“缺少人脉关系”或其他。可见,职业发展能力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极大,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高校应大力开发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其职业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远远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高职学生实际就业能力开发重视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评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时,容易满足于初次就业率的统计,简单地将初次签约率高等同于就业质量好,将学生签订了四方协议、找到了一份工作等同于学生就业能力强。基于这种导向,学校在就业工作上往往愿意将大部分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到联系企业、举办各种招聘会、推荐学生就业这样简单而容易形成数据的方式上,而不愿在高职学生实际就业能力的内涵培养与开发上投入更多。这必然会导致所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产业界和雇主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不清晰,重点培养的就业能力具体要素不明确,对于应该如何将就业能力的具体要素培养嵌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缺乏具体的方案。这种状况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缺少系统性,未能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 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时,经常会忽视市场需求的因素,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其职业性,人才培养如果脱离了市场,就失去了职业院校所在的意义。其后果必然会致使培养出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陈旧、过时,就业能力得不到与时俱进的开发,缺乏必要的职业发展能力,与雇主和巿场需求严重脱离。最终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
就业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的不仅是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胜任工作要求、保持工作机会并具备提升和发展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ILO)在2000年对就业能力做出过明确的定义。就业能力指的是劳动者获得和保持职业机会,并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提升以及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笔者认为,ILO的定义基本明确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就业能力的内涵应该包括职业获取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其外延应该要扩展到职业发展能力上。这个概念是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可以作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内涵理解的重要依据。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三层结构模型 不同的学者对就业能力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上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约克(Yorke)和奈特(Knight)在2004年提出的USEM模型与戴克·普尔(Dacre Pool)和赛威尔(Sewell)在2007年提出的CareerEDGE模型。笔者在就业能力结构USEM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界定为五个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职业迁移力、个性品质、职业规划意识(如图1所示)。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学习与创新能力在职业发展能力结构中起着牵引的作用,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发展能力,这两个方面对于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具有强大的拉动力;职业迁移力是职业发展能力的支柱和重要推力,是学生在未来职场中能够适应不同的岗位变化和岗位要求,它所包含的三级指标也是最多的;而个性品质和职业规划意识则是重要的两个平衡力,有可能成为职业发展能力的推力,也有可能成为阻力。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往往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职业发展。相反,则可能阻碍自身的职业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笔者将这五个方面的要素进行第三层次的具体能力指标细分,并对600余家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请专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指标。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调查表608份,收回有效调查表535份,有效回收率为88%。通过对数据进行隶属度分析,假设第i个三层指标要素为Xi,该指标被选择的总次数为Mi,则该指标的隶属度为Ri越大,说明该要素指标越重要。将每个要素指标的隶属度值与临界隶属度Ro比较,将Ri>Ro的要素指标保留下来,将Ri<Ro的要素指标删除,最终得出就业能力模型的第三层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与实践
高职院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将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开发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之一,优化培养模式,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笔者拟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相应策略。
要建立高职院校与产业界的动态闭环系统 为了避免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密切联系市场与产业界,与产业界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动态反馈、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修正的闭环运作系统。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始,应由学校与产业界专家共同完成。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和学生能力评价方面以企业中的职业需求为导向,高度重视产业界的参与,尤其是对毕业生在职场上的职业发展能力评价,必须通过有效的反馈渠道及时反馈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闭环系统中。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人才培养中的偏差,使得人才质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在这样的闭环系统中,才能保证高职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是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切实有效的做法包括高职院校与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协议,成立就业咨询委员会等。
要建立真实环境下的职业训练平台 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基地的职业化、实训环境的职业化,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在真实或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在企业中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有效提升职业素质。这样的训练对于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职业迁移力、个性品质等职业发展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亿和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的合作。这种联合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是效果显著的。
要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力 职业迁移力是支撑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从事不同职业和岗位工作的基础保障,是就业能力开发的核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迁移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的职业迁移力培养提供条件。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生组织、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据笔者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担任过重要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与没有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在职业迁移力和个性品质上的表现完全不同。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大有帮助的。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直接了解接触社会的机会,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的良好渠道。而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既有利于职业迁移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再次,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帮助。在国外,大学生从事勤工俭学是很普遍的现象,通过勤工俭学既能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又能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也是职业迁移力开发的良好渠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勤工助学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学生勤工助学的组织和管理,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为学生从事勤工俭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高职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紧贴社会需求,以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导向,优化改革半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发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Yorke&Knight.Evidence-informed pedagog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 employability[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7,12(2):157-170.
[2]Dacre Pool,L.& Sewell,P.The Key to 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J].Education & Training,2007,49(4):277-289.
[3]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
[5]肖云,等.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J].高教探索,2007(6):130-134.
[6]Little,B. M. Employability for the workers -what does this mean?[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11,53(1):57-66.
[关键词] 财经; 大学生; 创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77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125- 02
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大环境的影响,全球都陷入了金融危机的拖累之中,我国也不能幸免。在这种形势下,原本红火的金融行业和证券公司,也在逐步的收缩战线,减小规模,许多公司都出现了裁员的现象,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仅依靠事业单位和一般性企业单位消化全国每年数以万计的财经类大学生,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这种形势下,财经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就业的一个新的出路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是作为新生力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是靠自我的能力创造部分岗位,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减轻了社会的负担,这也是大学生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承担了责任。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中,以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居多。因为计算机类属于应用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一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在国外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国内不同,一般都是以商贸专业的学生居多。据有关理论研究表明,创业本质上有3个基本维度:创新、承担风险以及超前认知和行动。由于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财经类大学生能够很好地拥有这3个维度,更具有创业发展的潜质。财经类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1 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 财经类专业本身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知识后盾。与计算机等专业不同,财经类专业教会大学生的不仅是具体的专业技能,还教会了大学生应该具备一种财经思维,即用经济学的理性思维来对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顶层设计,它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言作用。
(2) 由于多年的专业理论的熏陶,精细化已深入到每个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头脑,精细化管理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专业的学习,让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学视野。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同时,宏观经济学还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等。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这就使他们不但能放眼整个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明白其中奥妙,同时还要能够聚焦于某个组织、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能为之在经济社会上做出决策,并且还能预设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3) 财经类学生还不断地学习各种政策法规,对这些政策法规有一定的领悟和解读的能力,所以,对企业资金的风险认识更为深刻,掌控也更为自如,对资金的流动更为敏感,理财能力也更强。此外,财经类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而且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很强的,因为只有能够拥有“慎独”的情怀,具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坦荡,才能在财经这个行业立足,所以,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财经类大学生创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可以说未来财经类大学生创业会成为一种必然。
2 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形式
目前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到底都以经营性公司为主。按照创业形式分类,目前财经类大学生创业主要分为校园内创业和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创业。
2.1 校园内创业
财经类大学生校园创业可以理解为为日后走上社会创业道路做热身,是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财经类大学生校园内创业又可分为两种。① 与专业知识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依托校园及其周边市场,以较少的前期资本投入以及课余时间外的人力付出,在学校周围的商业区域从事规模较小的商业活动,提供贴合学生的服务项目,比如利用节假日联系包车,开零食店、水果店等,更多的是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② 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开展的服务。如有些院校的财经类大学生创建了金融服务公司和生活服务公司,为广大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代办业务,以及与财经相关的生活事务。方便了师生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对财经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是财经类大学生校园创业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财经类学生,就利用财经类专业知识,开办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财经业务的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处理一般性经营账目,提供基础财经服务,受到了当地许多中小企业的欢迎。在这个财经公司中,员工全部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也是财经服务能力提高的过程。
2.2 社会性创业
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开办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等,开展实体性业务。还可以以加盟的形式,在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学校中积累的人脉关系,借助同校师生的力量,了解并占领市场,积累经验和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样的创业模式由于有企业的指导和支持而成功率更高,这也是未来财经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些大学生往往还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咨询或中介服务,业绩也很突出。通过上述方式创业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有些人在全国及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识度和影响力。
为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同时也为国家贡献大量新型人才,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我国就必须在现阶段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革新高等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转化为社会经济服务能力的效率,产生国家人才培养希望看到的结构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变,通过人才培养环境改善来提升民族创新战斗力,形成新社会的新创业文化基础,催生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创新创业教育即对人在职业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它应该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整体教育和表现过程,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指挥与创新性品质。当人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相互有机结合以后,人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也就逐一被得以加强。在国际上,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被定义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在狭义理解中创新教育是具有创新意识、精神、思维、人格以及创造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教育活动;而广义的创新教育则是指对人创新素质的培养,所谓创新素质就是能够提高人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这种素质不同于传统填鸭守成式的教育形式,它促使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和开拓新领域,是对传统教育活动形式的突破与丰富化。因此创业能力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对较为广泛的,它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也提炼了他们捕捉商机的能力,更优化了他们合法有效利用资源、开展运作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视野的培养,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他们从被动适应社会的状态下转变为主动适应并挑战社会;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对系列课程体系的开发,并永远以创新创业作为开发目标。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学生有机会参与对新活动、新事业的创立与开发过程中,并学会企业的融资以及成长战略等应用性课程;再次,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实践机会,因为在这一指导服务体系中是拥有许多创新创业计划与竞赛机会的,因此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全面接触创业创新过程,在体验创造乐趣的同时就逐渐形成创业能力。
(二)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论分析
1.个性教育理论化
个性教育理论以尊重和发展大学生个性为主,这股浪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标志。与主体性教育强调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不同的是,个性教育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因为每个人由于其出身、成长环境及努力程度等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存在个别差异,所以个性化教育中主观承认受教育者在智力、心理、生理与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性,并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性来给出受教育者以相应的教育指导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教育,从而促进个体更为突出的、良好的个性化发展,从个人的角度来发挥个体的各项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体系也是如此,它首先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为主,主要以个性教育理论作为基础依托,从模式、内容与方法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展现他们在创新创业中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它避免了教育的僵化与庸俗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比较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竞争机制。
2.全面发展理论
全面发展理论基于的“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学说展开,它所审视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主要从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来审视人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发展,也同时从完整人格才能品质来评判社会对于人才的现实具体需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个性化才能,也要考虑受教育主体的共性与全面发展能力,并且要做到与个性差异的有效结合。当代社会讲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个性教育理论应该涵盖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之中,并且延伸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全面教育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最高境界就是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这种厚积薄发的个体能力发挥,它也反映了当今这个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特征。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个性化的个体教育与全面发展实践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目前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具体框架模型
1.目标理念体系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首要目标理念就是要为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从大一开始就基于个体个性、能力及专业差异来全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教育力度。在入学时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在就业前帮助大学生转变并明确就业观念,让他们学会将自主创业作为择业的新出路,依据这一理念来丰富他们的组织管理才能参与挑战实践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大到国家的教育目标,小到各类学校自身的教学培养目标。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明确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走向,确保每一项教育行动都具备一定的针对指向性。在如此基础上来实现大学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的知识传授、感性发动和实践操作三大目标。
2.参与主体体系分析
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了学校的师资团队、教育管理团队和学生群体,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也是基于这三位一体促成行为思想的。在该体系中,教育管理团队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总支配者,行为的组织者,他们通过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来实现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始终确保教育指导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
3.课程内容体系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以学科建设为主,它一方面包括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的策略理论培养,一方面则强调实践实操课程设计,以市场经济需求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激情、参与主动性与创造力。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种课程内容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首先是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该课程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实践环节以及创新创业风险分析,例如《创业或创建新企业》、《创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在这些课程指导中,学生可以学习产权保护、企业劳动合同、税收担保等专业知识,也能学会如何合伙经营和相关的企业法律常识。其次是企业管理相关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种类更多,且分类也更细,包括了经济理论、经济决策等传统课程,也包括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它们的指导理论思想都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大学生生存及发展战略为背景的相应技能学习。它所提供的指导服务使大学生在预测市场、企业运营、资金筹集等方面都能有所能力提升。掌握这些课程知识后,大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其实践当中。
三、基于“三课堂”运行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设计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开端坚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知识传授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基本教育理念,首先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主客体及实现过程产生全面的认识了解,初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同时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普及一些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进而来开阔学生的基础理论视野。举例来说,基于创新创业思想的案例教学应该来源于学生周边的现实生活。例如针对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此机会来推动“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及他校教授来为学生开展针对实操理念的理论经验讲座,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教育服务,加深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理论的理解认识,并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他们的创业心理素质。
在混合讨论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深化所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及教授的作用,促使孵化器管理及政府经济部门专家一起参与到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讨论当中。例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中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创新创业理性对话,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基于实践为他们全方位把握相关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方法、素质与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消化吸收。
2.创新创业活动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分组,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来参与相关创业活动实践,以辅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实践素质,因此这一段也叫做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实务技能操作。该阶段教师会将创新创业理论融入到实务技能操作过程中,为实操任务建立规划路线,通过学生的团队思考锻炼他们找到创业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从而完成从自身知识资本向创业物质资本的转化过程。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既能够潜移默化的获得创新创业潜能,又能得到一定的激励与认可。该实务技能操作课程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诸如“创业设计”这样的比赛赛事中实施。在课堂中实施可以快速拓展和实现学生的思维理论结合能力,而后者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合作竞争的模式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3.实操训练教学
学校会通过校企合作来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商业实战训练系统,搭建虚拟环境,模拟设计创新创业计划情景。在设计中不能一味的模仿他人企业的创业计划做法,而是要融入学生及教师的思考,使得学生的实操训练体验过程更加新颖。在实操训练情境模拟中,应该以寻找商机、创造新项目作为开端,允许学生首先对市场环境、创业条件等因素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在获得一定数据的状态下来捕捉商业机遇,分析创新创业可能面临的政策、市场竞争、环境、决策与团队风险等等。然后学生要根据创业方向、计划及风险回避与预测原则来把握创业机会。这里可以采用典型的机会漏斗模型与机会窗口模型理论来为创业规划进行设计,主要所完成的任务包括了对创业组织的阐述、对市场的预测、对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以及对经营策略的分析等等。在这里,管理团队的建立、财务风险的规避、发展战略方向的设计、资金筹集与企业管理等一系列模拟流程全由大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教师仅给予一定的参考性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保障体制;监督系统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是极其鼓励和倡导的,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这其中存在的不得不引起大学生本身以及社会、政府和国家的重视。因此,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必须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
一、大学生创业保障和监督体制中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保障体系和监督建设体制的完善离不开政府和社会以及高校各方面的支持,本章节就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深入的分析。
1.创业教育落后。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无论是各大高校、还是政府方面都是相对落后的,没有相应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在高校方面,基本没有相应的创业课程的设置,师资方面相对较弱,在实践方面更是没有培训的基地,这种创业教育的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大学生对创业理论没有基本的认识,实践必定是盲目的,所以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在创业中没有真正的优势,在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是相对滞后的。
2.创业服务不完善。创业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相应的登记和管理,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没有真正完善的管理系统,这是政府方面的不重视,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和其他创业群体没有进行区别,同样对待。创业服务的不完善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创业愈加盲目。
3.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小。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是就业压力、经验不足以及资金方面等问题,而资金方面的压力是大学生群体都会面临的,政府在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也是不完善的,对资金的支持不仅要求高而且额度是相当之少,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是相当少的,总之,就是政府的资金支持的政策不完善。
4.创业监督体制的不系统。所谓监督体系就是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我国的法律对此没有系统的规范,导致大学生创业在法律的监督系统中的缺失,所以政府对其监督和管理方面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无论是创业资金和资源的使用,还是创业项目的运行方面,都是相对混乱的。
大学生创业与其保障体系和监督系统的完善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大学生创业保障和监督体制的完善
本章节即对大学生创业的保障和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形成合理的保障及监督的体制。
1.创业教育系统的规范。在创业教育方面,首先,各大高校应该提高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重视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应有的重视和基本的认识;其次,在创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进行的同时,也应重视创业实践和创业质量的提升,对此,可以由政府和高校联合组织,建立创业基地,并且开展创业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
2.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创业服务体系必须加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政府应该对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解决有相应部门的设立,例如,信息咨询部门、创业文件管理以及创业指导培训部门的设立,这一系统的完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进行提供支撑和动力。其次,政府也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个创业群体和各大创业培训师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大学生不仅能够缓解创业压力,也能对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创业服务体系的确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动力。
3.政府资金的支持。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中不可忽视的难题,对此政府应该在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可以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申请放宽限制,降低创业门槛,并且保证大学生资金融通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在政策方面,缓解大学生的资金压力,这可以从税收方面入手,可以对大学生创业的税务进行放宽政策,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税务优惠或者延长减税期,在创业贷款方面,也应该放宽其贷款限制。
4.创业监督系统的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监督系统包括创业资金、资源以及创业项目的监督。创业监督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创业资金的有效利用,创业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创业项目的有效开展,创业监督系统的建立是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创业监督系统的完善包括对创业项目的审查,对大学生是否具备创业条件及信用方面进行审查,保证创业项目的进行;在创业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监督。科学、合理的创业监督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保障以及促进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创业成功几率少之又少,因此创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引起各大高校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本课题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创业中的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也希望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大学生创业能够充满动力、有效进行,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宏,柏蕾蕾.大学生创业及其创业教育浅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2(06)
[2]李蔚,彭莉萍.论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的完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
[3]丁三青.大学生创业心态及其流变[J].当代青年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