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专项整治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事求是展开调研,“三大制度”基本形成
*年*月,*市工商局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宣传动员入手,拉开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序幕。首先是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商场、超市、食杂店等批发商、零售商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与各工商所(分局)领导以及各巡查组进行探讨,认真分析整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市场、社区、街道、乡镇和村组展开调研,总结过去三年落实《工作规范》的经验,寻找落实《特别规定》的切入点和专项整治工作的突破口。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工作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吴仪总理提出的可追溯的目标,就要调查清楚该市流通领域商品流通的整个环节链条,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一是要调查清楚流入商品源头,管好批发企业,正本清源;二是要调查清楚零售企业,摸清经营现状的底子,规范经营;三是要调查清楚流通环节存在的漏洞,特别是要调查清楚假冒伪劣商品流入的渠道和无照经营产生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弥补漏洞,实现所有商品*%可追溯,彻底解决无照经营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抓住批发、零售两大环节,从制定制度入手,确保索证索票的有效性,制定批发环节管理制度、零售环节管理制度和索证索票顺向及逆向追溯管理的“三大制度”。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座谈,在局、所、组以及经营者之间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并且积极研究制定“三大制度”,完善具体落实办法,直指监管目标。
二、建立健全三大制度,直接瞄准整治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了*大任务和*项工作目标。其中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牵头,其它*大任务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配合相关部门来完成。*项工作目标中工商部门有*项,即从*月份开始到年底,县城以上城市的食品市场、超市*%建立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建立进货台帐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整治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摸清本地市场运行特点和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管理的思路。该局的“三大制度”,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确立了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大制度:批发企业备案制度
从两个层面进行建设:一个层面是按照企业属地管理原则,对*市辖区内的所有批发商进行登记造册,摸清楚商品的来源和批发商品的走向,建立健全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做好索证索票工作;另一个层面是对进入*市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务的流动送货车进行摸底调查,与周边县市工商部门协调勾通,要求外县市送货车来我局进行备案。同时,要求所有从事批发业务的本地、外地经销商到销货地辖区工商所进行备案,实行一户多档制度,对本地批发商,由工商部门统一设计了销货单的格式,要求使用由工商部门统一设计的批发票据,在票据上公示工商部门的举报电话和有关提示。实行这一制度以来,商品源头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以往比较难以管理的兰州水产批发商发来的水发产品,鲜活水产,冷冻生熟食品都较好地提供了索证索票的所有手续,从酒泉市、瓜州县和嘉峪关市来*市进行批发的经销商也纳入了他们的监管,从而提高了食品的可追溯性。
第二大制度:零售企业“四对口”、“三统一”、“一认可”制度
在流通环节,要求城市所有商场、超市,乡镇、街道、社区的所有食杂店全部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帐制度,并要求落实“四对口制度”即:进销货发票、索取的证照及其它相关资料、进销货台帐与购进销售的商品一一对口,并且索取的票、证、照、检验报告等手续,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证据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一律由供货商加盖红色印章,否则不予认可。“三统一”制度即:每一户经销商要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索证索票档案盒,使用统一的进货、销货台帐格式,按照统一的装订模式和装订顺序进行装订,以期达到保存*年以上的目的。“一认可”制度即:经营者在每一批次的进货或者销货业务发生后,要按照规定,进行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这项工作由巡查人员和经营者在台帐上签字进行认可后,方可存档。
第三大制度: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制度
这项制度有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两层含义。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制度即:商场、超市、食杂店以及批发企业,在购进商品时,必须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索取供货商的相关票证,并在进货台帐中如实记录。不准购进无照供货商的商品,违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索证索票逆向索取制度即:本地批发商和外地送货车在*市辖区内送货时,必须索取销货对象的加盖红色印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在销货台帐中如实进行记录,并在辖区工商所进行备案。不准向无照经营者批发商品,违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索证索票顺向索取和逆向索取制度,以加固流通领域商品购销链条机制为目的,有效杜绝了无照经营行为。
三、充实完善其它制度,确保三大制度有效运行
为确保三大制度有效运行,*市工商局又充实完善了十项制度做保证。
*、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解决索证索票链条中断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市工商局已经与食药局协调,解决了药店在药品经营中对保健食品的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的监管问题;与农牧局协调,解决了兽药、饲料、农资经销商的索证索票和购销台帐的监管问题;与商务局协调,解决了市场内生猪销售厂场挂钩问题;与质监局协调,解决了本地生产加工企业检验报告的索取问题;与卫生局协调,解决了市场内卤肉摊点索证索票销售问题。
*、食品检测制度。目的是掌握市场食品质量现状,查处不合格食品,保证索证索票与食品抽检工作相辅相成,“并驾齐驱”。
*、定期督察制度。制定了领导小组每月一督察制度,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保证各项监管措施落实。
*、交叉巡查制度。市局定期不定期在各工商所(分局)之间,工商所(分局)定期不定期在内部各巡查组之间进行交叉巡查,及时发现工作不足,弥补工作漏洞。
*、典型引路制度。与商务局,食药局配合,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在各乡镇、街道,社区、市场内部树立一批“食品安全示范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索证索票工作。
*、“一会两站”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一会两站”在各乡镇、村组的市场监督作用,及时举报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和无照经营行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消费投诉分析制度。每月对*网络投诉举报和“一会两站”受理的投诉举报进行分析,寻找消费热点和维权难点,确立消保维权工作重点,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信息工作奖励制度。对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新闻报道和上报信息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确保专项整治宣传工作家喻户晓。
*、企业承诺制度。要求流通领域所有经营者,向社会做出两方面的承诺:即商品质量承诺和杜绝与无照经营者进行商品购销活动的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专项整治目标中彻底解决无照经营问题。
*、消保维权机构延伸制度。结合*绿色通道的建立,要求所有大型商场、超市建立消保维权机构,与工商所巡查人员紧密配合,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商场、超市,在消费者出入口或店内醒目处公示本店消保维权机构人员相片、姓名和联络电话,及时调解消费纠纷,保证消费投诉不出店。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在建项目33项,建筑面积67.89万平方米,造价12.1亿元。其中,新建13项,建筑面积21.72万平方米,造价4.53亿元;续建项目20项,建筑面积46.17万平方米,造价7.57亿元。建设工程安全条件备案率100%;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申报率100%;施工许可办证率100%;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率100%;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全县涉及建筑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和开发企业18家,勘察单位6家,设计单位15家,施工单位20家,监理单位14家,检测单位5家。至目前,未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的现象,全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处于稳定发展趋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学习宣传,提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一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把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作为学习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建筑施工领域《专业化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结合本行业实际研究落实措施,利用新媒体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建筑安全生产信息交流群,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纳入群里,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警示教育链接,传达安全生产文件,交流安全生产管理心得,把安全宣传做到日常化。二是深入系统宣传贯彻。将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纳入宣传工作重点,结合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三是为保证各项安全责任目标的全面落实,我们将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各项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领导,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四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具体措施,专题安排安全生产工作。结合业务工作和平时监督管理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与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切实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到实处。
(二)严格管理制度,强化建设主体安全责任。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要求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建筑业管理法规、条例,严格执行《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全面落实建筑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执业资格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落实建设主体安全责任。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安全监管流程,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方责任主体单位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各类重大安全隐患源检查到位情况、隐患查找情况、整改落实情况,依法对安全主体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建设、施工、监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等单位严肃查处。严格预警约谈制度,对施工单位、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和监理单位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按照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预警谈话,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三)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一是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隐惠行为,督导整治安全隐患。2020年共查处违法违规建筑案件2起,其中:县圣天寺宿舍楼未批先建,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法》对圣天寺宿舍楼依法拆除三层以上结构,并处以16.4万元罚款;县民政局业务用房未批先建,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法》对民政局业务用房依法进行没收。二是按照对辖区所有建筑工程分别就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工程、基坑工程、模板工程、高空作业、施工作电、物料提升机械、超重吊装机械、施工机具等方面逐一进行了安全检查。至目前,检查项目33项,排查安全生产隐患308处,下发整改通知单38份,停工通知书10份,要求限期整改,目前已整改296处,整改率达96%。同时,针对近年来我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部位和分项工程,重点强化了项目部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施工用电、起重机械、高处作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尤其对塔机等起重机械的监管和隐患排查,从设备进场就提前介入监管,突出对人员资质、安拆方案、安拆作业、运行记录、安全检查等环节的监管,有效控制了无资质安拆、违规作业、带病运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安拆、运行安全。
(四)加强行业监管,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严抓建设程序执行,各项目建设一律纳入报建管理,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对擅自开工建设的一律从严查处。严格国家技术标准执行,对现场管理混乱、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项目纳入重点监控对象,实行“差别化“模式从严管理,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一律责令整改或停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强化建筑市场秩序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投标、施工违规转包、分包、挂靠,违反施工合同、擅自开工建设等扰乱建筑市场秩序行为打击,遏制违章现象,规范建设秩序。加强违章执法查处,增强责任主体质量安全意识,维护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对质量安全中存在的违章行为,坚持发现核实一起,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起,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作出网上通报、罚款、责令停工等处罚,对于违章严重又拒不整改的一律纳入诚信管理,记入企业《不良行为记录》。
(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工作平稳运行。狠抓燃气供水供暖企业落实“八项制度”、“六项记录”情况。每月和重大节假日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对水源安全、车间运行安全、设备安全、锅炉压力仪表、配电系统、管道阀门、焊接口等方面进行检查,尤其是加大燃气供暖供水管网巡查力度,加强关键设施的安全管理和防护,确保正常运行,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燃气供水供暖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行。同时着力应急防范,提高抢险能力和水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确保及时启动。
三、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建设项目基本程序履行不到位,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体系未能有效运行。二是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赶进度、重质量、轻安全”的现象,“六个百分百”不能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不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以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以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为重点,综合运用跟踪督办、警示约谈、行政执法、联合惩戒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和每个工作岗位;靠实部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
二是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边界,协调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三是突出隐患问题的整改落实。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逐条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整改时限、回头验收”的要求,进行闭环管理,做到查出一个、整改一个。尤其是对于省、市、县各级督查检查组发现的隐患,严格按照督查组反馈的整改要求,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实行闭环管理。
四是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多角度、系统性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督促企业认真自查,全面开展部门检查,不定期开展督查抽查,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对专项行动中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要深刻剖析深层次原因,对存在隐患仍麻木不仁、明知故犯、违法违规生产、整改隐患问题不彻底或不整改的企业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上限处罚,倒逼企业从制度、管理、本质安全水平上查漏补缺,确保同类隐患问题不重复发生。
一、工作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决扛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安全发展思想,筑牢防线、织密网线、严守底线,大力防范化解影响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风险,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为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安全保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在强基础、补短板、建机制、控源头方面狠下功夫,扎实推进我区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通过开展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各学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教育系统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使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升,校园安全突出风险明显整治,校园安全基础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校园安全长效机制明显健全,校园安全形势明显向好,校园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实现教育系统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及时传达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最新指示要求,区教育党委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集中学习。集中组织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二是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深刻汲取典型事故教训,以案说法、以案警示、以案促改,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各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至少开展一次集中警示教育。各地、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作事故警示教育片,印制警示教育资料,举办警示教育展览。三是组织开展对话谈心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安全对话谈心活动,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与教职员工谈心,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牵头股室:办公室、校安办、教育股,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各职业学校)
(二)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学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健全“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二是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教育局指导督促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监管机制,推动学校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着力消除盲区漏洞。三是落实领导责任。贯彻落实《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实施细则》,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加强督查检查力度,充分利用通报警示约谈问责等工作方式,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牵头股室:督导室、监察室、校安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各职业学校)
(三)不断完善风险隐患防范治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部位、环节、群体等,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春、秋季开学前,紧盯三防建设、校舍建筑、教育教学设施、消防取暖、食堂食品卫生、交通校车、实验室及危化建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各个方面,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安全隐行患排查整治活动,形成安全风险隐患清单,落实防范管控措施,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治、报告、销账闭环管理。春、秋季开学后,紧盯学生欺凌暴力和矛盾纠纷线索,以及特异体质、心理疾病、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学习困难和情感困惑等方面学生思想表现和行为动态等情况,集中组织开展一次线索、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模式,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帮扶疏导。同时,按照日巡查、周排查、月报告制度要求,每月上旬报送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清单和学校重点关注学生排查帮扶工作清单。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联动机制,开展“安全你我他、师生家长共排查”“风险隐患大家防”等活动,鼓励引导师生、家长、社会公众举报隐患、反映问题,营造人人关心校园安全、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氛围。(牵头股室:校安办、教育股,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各职业学校)
(四)实施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落实安全教育课时、教材、经费、师资。中小学每学年不少于12个课时,职业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学分,进行系统化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契机,开展科普讲座、亲身体验、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消防、食品、交通、防溺水、防踩踏、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扫黑除恶等专题教育。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安全应急演练,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职业学校按照实际,组织好应急疏散演练。强化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集场景模拟、新媒体技术、互动体验等形式于一体的学生安全教育体验馆、体验教室建设。建设一批安全管理在线开放课程,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和沉浸式互动体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三是提升安全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实施安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水平。四是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分级分批组织学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采取业务轮训、专题培训、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干部能力素质。加强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牵头股室:教育股,校安办、人事股,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各职业学校)
(五)实施提升安全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工程。一是加强安全防范基础建设。落实区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平安建设方案,强化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安全防范建设整体水平。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落实区教育区“校安工程”校园监控建设,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推进行动计划按步骤实施。校园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的监控或报警平台。二是提升安全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建设安全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积极推广应用温度传感、烟雾报警、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制度。三是加强学校建筑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建立校舍及内部设施定期检查报告、维护维修、改造验收制度。指导学校全面排查建筑物安全隐患,查找并整治违法建设、违规改变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等造成的安全隐患,落实学校建筑所有权人承担使用安全主体责任。校内无D级危房、危墙、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等。全面开展设施设备专项体验,查找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和突出短板,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四是强化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督促各类学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推动与学校周边重点救援力量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学校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及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管理分级响应制度和程序,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学校实际和形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五是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学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和风险,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规范安全管理和监督行为,把安全生产贯穿学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落实教育系统安全管理统计分析制度,依法参加有关事故的调查处理,监督检查事故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情况。(牵头股室:校安办、电教馆、项目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六)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一是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教育系统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健全与消防救援机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消防宣传。将消防安全纳入教育宣传培训内容,积极推进消防宣传“进学校”,每年部署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消除家庭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等专题教育活动,2020年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2022年实现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开展消防教育培训,2022年底实现培训全覆盖。学校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教职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四是集中整治行业消防安全问题。2020年组织各类学校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高层建筑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学校电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落实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电器设备设置和电气线路敷设,积极应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列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力争在三年内基本整改完毕。(牵头股室:校安办、教育股,人事股,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2.加强学校食堂和食品安全管理。健全并落实校长陪餐、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原材料索证索票、食品留样等学校食堂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学校炊管人员、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力度,加强对在校师生的食品安全和膳食营养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按照“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分细则”,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及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大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并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任务。(牵头股室:资助中心、校安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3.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协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督促指导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方案,强化源头管理、动态监管,保障校车通行安全。改善校车通行条件,加强校车通行管理,提升校车通行安全水平。加强校车驾驶人常态化培训教育,利用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随车照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依法严查严处校车超速、超员、疲劳驾驶、动态监控装置应装未装、人为关闭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清查“黑校车”。加强与应急管理、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完善联动工作机制。(牵头股室:校安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4.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健全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分级管理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机制。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排查工作,建立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开设实验室安全相关专业及课程,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锅炉、电梯、压力容器、管道以及气体钢瓶、高压灭菌锅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对特种设备日常检查保养。(牵头股室:项目办、校安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5.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200米安全区建设,加强对安全区内有关经营服务场所、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落实“四个禁止”,即禁止设立上网服务场所、禁止设立歌舞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禁止设立彩票专营场所、禁止设立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协调相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周边非法经营商贩、摊点、违章建筑等;严格整治向学生出售非法出版物、贩卖“三无”、“五毛”食品等突出问题。(牵头股室:行政审批股、校安办。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6.加强其它安全管理。一是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联合省委政法委等部门,深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学校落实工作职责。深入开展防溺水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防溺水知识。组织发放《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和监管。二是做好学生欺凌防范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转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机制,做好学生欺凌排查、防范和处置工作。密切家校联系,共同防范欺凌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着力提升灾害防范预警能力,切实增强学校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校舍年检、预警、信息监测公告、隐患排除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构建保障校舍安全的制度体系。四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扫黑除恶攻坚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工作,根除影响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的黑恶隐患,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五是做好反恐怖工作。开展反恐怖专项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反恐怖综合能力和治理水平。(牵头股室:校安办、教育股。配合部门: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中小学)
四、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按照市教育局和区安委会安排,结合实际,组织制定细化本地、本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治理时限等内容,全面做好本地、本校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底)。各学校按照本方案和本学校实施方案,全面排查本地、本校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两个清单”,明确排查时间表、整改路线图、工作责任人,积极发动各方面力量,加快实施,精准推进各项排查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全年)。各地、各学校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坚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细化各项治理举措。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推进会、挂牌督办、跟踪整治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四)巩固提升(2022年全年)。在推进校园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改的同时,深入分析共性问题,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总结梳理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风险的系统性、机制性治理举措,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各学校要每年对专项行动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年度工作报告,2022年底形成三年行动报告,分别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教育局校安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性,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要强化领导责任,勇于担当作为,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具体主抓,及时研究解决重大校园安全问题。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研究推动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步推进、按期完成。
(一)认真做好企业春节期间停产整顿和节后复产复工验收工作。一是抓好节前停业整顿。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依法督促各非煤矿山企业强化安全责任,全面做好企业节前停业整顿、值班备勤和安全保卫等工作。为防止企业进行突击生产或违章作业,我局分组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巡查监管,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春节期间生产安全。二是做好节后复产验收。春节刚过,我局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坚持“谁分管、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62家非煤矿山(19家地采矿山、43家采石场)进行了复产(工)验收。严格落实企业复产验收责任制,做到“三个不复产”(证照不齐全不复产,安全条件不具备不复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复产),确保企业节后生产开局好、起步稳。
(二)扎实开展“六打六治”和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了《____县安监局“六打六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把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在监管中实施服务,在检查中帮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及时抓好督促整改和复查工作,确保企业生产安全。自8月底以来,我局出动执法检查251人次,通过整改复查和企业自查,指导和帮助全县185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共322条。目前,已整改到位310条,整改率达96%。同时,对隐患整改不落实或不到位的11家非煤矿山企业依法给予了行政处罚,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全面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我局始终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作为化解安全风险、防范安全事故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一是严格监管监察,全面开展隐患大排查。及时制定了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举全局之力,深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隐患大排查,1-10月份,共分组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家173家,检查尾矿库12座,排查隐患1204条,依法下达整改指令155份。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抓好安全隐患大整改。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实行分级管理、跟踪督办、整改销号。目前,已督促相关企业按照“五落实”的要求全面进行隐患整改并做好复查工作、复查率达100%。
(四)切实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达标和“六大系统”建设。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切入点,积极督促企业开展以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指导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新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从而使企业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的良好安全管理局面,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截至目前,全县46家露采矿山(采石场45家)、9个地采矿山(工区)、10座尾矿库、36家加油站、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家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已通过申创验收并达到省“三级”标准。全县有14个非煤地采矿山(含工区)“六大系统”建设设计方案全部通过市安监部门的审复安装到位,全县非煤地采矿山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和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五)深入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今年组织各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共26人到郴州市委党校参加为期3天的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安监员共28人到市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证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执法能力。根据市安监局的统一安排,我们积极组织32名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市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大
宣传力度,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在____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安全在线》,在____新闻网、____手机报、____报等媒体开办“打非治违”专题栏目,全方位、多角度不间断宣传,切实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六)积极稳妥处置安全生产领域矛盾问题,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在全局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隐患在一线排查,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积极创造和谐矿区、打造平安企业。4月23日至5月13日,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在县纪委监察局的牵头下,会同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教育局对清和中心学校“3·26”溺水事故、____县洋市镇“4·8”交通事故、 “4·19”交通事故进行了调查。5月20日至23日对太和镇汪曾取采石场“4·19” 高处坠落事故进行调查。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该事故进行了依法调查处理。通过及时有效处置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全力以赴治理无主尾矿库,切实办好民生工程。____县无主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工程是经发改部门立项批复的中央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9629万元。该项目共24座五等尾矿库,分布在____县12个乡镇、街道,治理工程的尾矿库数量和投资规模位于全省前列,全市之首,是一项安全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局作为该项目的申报单位更是举全局之力全力以赴,抓好了项目的摸底调查、资料收集、方案制定、初步设计、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使该项目及时取得了发改部门的立项批复。该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方式和工程监理同时进行公开招标,现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坝体加固42650立方米,修建排洪、排水明渠3.5千米,复土、植草约30万平米,修建应急抢险道路4.2公里。已有11座尾矿库的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有5座库正在施工过程中,其余8座正在施工准备中,项目总工程量完成65%以上,工程进度排全省前列。
(八)强化统筹协调,认真抓好其他工作。一是我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好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和公务用车等多项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投身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做好文明卫生工作。三是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转变作风,全面完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任务。四是开展基础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狠抓重点时段的稳定监控工作和干部包保工作,所接到的交办案件均如期结案。五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对局机关政务公开版面重新规划设计,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六是狠抓党建工作和“四型”机关创建工作等。
一是安全基础薄弱,安全隐患突出。全县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企业投入不到位,工艺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条件差,人员素质低,安全管理严重滞后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安全保障程度严重不足。同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还时有发生,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二是安监队伍建设跟不上安全生产监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不足,未按相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工作经费。由于安全生产涉及到矿山、化工、建筑、机械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安全监管人员多数是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调配过来,专业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非常少,再加上经费不足,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安全监管难以到位。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未真正落实。一些企业不落实主体责任,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部分单位部门没有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做好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部分单位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没有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工作浮在面上。
工作思路:2015年,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国发23号和40号等会议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总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继续深化“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三项建设”,继续扎实推进“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开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新局面。
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为主线,以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积极开展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确保全县2015年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数(伤亡人数)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促进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井工矿山“两大建设”。始终坚持“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这一主题,要始终突出企业这个主体,通过严格的监管、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社会监督,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到位。要始终突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井工矿山“两大建设”这一关键的基础工作,各股室结合各自管辖行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创建方案,推动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把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作为重点,强力督促企业加大投入,改进措施,将安全标准化建设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全部通过达标验收。
(二)坚持不懈抓好矿山整顿整合。深入开展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重点是青兰矿区和黄沙坪矿区及露采矿山),彻底取缔关闭非法生产矿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合法矿山要坚决停产整顿到位,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依法关闭到位,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开采秩序,促进全县非煤矿山安全健康发展。
(三)坚持不懈抓好“打非治违”工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两大任务、三条原则、四个重点、五项目标”的要求,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把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城市工业灾害防治等纳入“打非治违”重要内容,扩大打非治违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城四化”战略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年、城市品质提升年、社会管理深化年”活动的部署,结合2012年局重点工作,按照全市发改系统深入开展“双重”专项行动的要求,以“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为重点,以突出四大领域、组织政策宣传、推进重大项目为载体,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突出四大领域
1.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围绕要素保障,狠抓服务推进。继续加大各类国家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加强项目政策指导和服务,继续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充实建设项目报批储备库。二是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行列,为我县今后发展赢得土地指标。三是主动与上级联系,抓紧资料准备,全力以赴做好债券工作。四是抓好总部经济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总部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科技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总部和研发基础向集聚。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引导作用,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
2.深化体制创新。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清理不合理的前置条件设置。二是按照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农村保障性工程建设,抓好政策性农村住房和农业保险工作。三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新型城市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
3.围绕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思路,用足用好2300万元中心镇发展专项资金,不断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握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导各中心镇和特色镇抓好控制性详规和总体规划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扩权强镇改革,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完善中心镇的功能和社会管理体制。
4.狠抓民生价格。以稳定我县物价水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价格管理。一是清费减负力度要更加强。充分发挥价格职能,切实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银行金融收费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困。二是监管要更到位。继续做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进一步开展涉农、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涉及民生的收费检查,开展明码标价专项整治工作,加强“12358”价格举报工作,查处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的行为。三是价格环境要更优化。加强社会价格监督网络建设,设立一个县级总站,各乡镇(街道)设立分站,切实加强对城乡市场的价格监管。做好我县有关油运价格联动机制出台后的后续管理工作,及时协调和疏导价格矛盾。积极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宣传价格政策。
(二)组织政策宣传
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计划分产业、投资、物价三个专题,组织编写实用政策汇编2000余册,到乡镇、基层一线召开企业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政策指导。
(三)推进重大项目
着力抓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市“新三年建设”计划、县政府投资项目、县“六个十大”项目的服务与推进工作,重点帮助协调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增强项目要素保障,合力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全市各类建设计划,带动和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上旬)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发改委“双重”专项行动部署精神,联系实际,制定局“双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二)全面推进阶段(3月中旬-11月)
1.3月中旬-3月底。研究确定重大项目联系单位,开展集中调研服务。组建服务小组,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了解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2.4-6月。开展重大项目服务活动。围绕确定的重大项目联系服务名录,逐个走访、深入调研、登门服务,梳理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切实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各类项目申报争取服务对接活动,并积极做好审批服务、要素保障、政策协调等工作。
3.10月-11月。开展全县重大项目推进集中服务督查活动。对对口服务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了解,对服务中反映需要帮助协调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对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一次再督促、再落实,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4.3-11月。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发改委牵头举办的各类现场会、对接会、推介会,如参加“哈洽会”、“西博会”(成都)等重大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前期准备工作,以使取得实效。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认真总结本年度开展“双重”行动的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做好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准备工作。结合下一年度工作思路谋划,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谋划各类前期项目和推进工作。
四、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要继续把开展“双重”专项行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改革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列入发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所、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一、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高于目标增速
据市统计局农调队统计,1—9月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年初4%的增长目标;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56元,同比增长21.5%,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十件事实”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农村沼气建设。截至11月30日,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50019座,占为民办“十件实事”全年目标任务5万座的100.04%,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全市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达到131546座。
2、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截止11月30日,全市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77万人,是省下达任务1.4万人的126.4%;转移就业1.49万人,是省下达任务1.26万人的118.3%,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
3、测土配方施肥。截止10月31日,全市已完成1.66万个土壤样品取样任务,完成样品化验1.1万余次,预计全年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90万亩,是目标任务278万亩的104.3%,超额完成任务。
4、良种补贴。截止11月30日,全市安排的1040万亩专用玉米和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040万元已全部下拨实施项目的各县市,良种补贴任务圆满完成。
(三)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进展顺利
20*年全市有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步达到了路通、电通、水利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技术较为先进、经济效益较好的标准要求。其中,丰乐农庄、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鸿宝园林、汇鑫高效农业示范园等4个园区已经达到了全省一流水平,圆满完成了20*年建成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达到全省一流水平的建设任务。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2家,完成目标任务200家的1*%,超额完成任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3个,完成目标任务400个的105.8%,超额完成任务;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4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
(四)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今年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170.2万吨,同比增长3.2%,完成目标任务140万吨的121.6%,是仅次于1998年177.8万吨的第二个高产年;今年全市水产养殖投放水面达到12万亩,同比增长8%,为全年计划的100%;预计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0%,完成全年计划的100%。
二、重点工作及特点
(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1、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今年我局按照“谁带动农户多就扶持谁”的原则,继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转移农村劳动力多、在我市建有稳定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能力。20*年我市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同时对第一、三批9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进行了运行监测,对第五批新申报的49家初选龙头企业进行了认定考评。今年我市还有24家龙头企业被命名为省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59个,已认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5家,其中省级40家,国家级4家;全市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总额预计达到201.2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213家,1亿元以上的有41家,带动农户总数达138.6万户,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今年市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扶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年我局通过调查研究,在全市确定了22个重点示范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对园区的技术指导,重点提高园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各园区在资金投入、质量品牌、带动作用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截至10月底,22个重点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投资超过500万元的园区有7个,其中,丰乐农庄投资达到3000余万元、*鸿宝园林投资达到2600万元,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投资1600万元。目前,全市22个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园中,有18个已初步达到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技术较为先进、经济效益较好的建设标准。其中丰乐农庄、中荷现代农业示范园、鸿宝园林、汇鑫高效农业示范园4个园区已经达到了全省一流水平。
3、观光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观光旅游农业,今年我局加大对各观光农业景区指导力度,重点打造观光农业园、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体验型乡村假日休闲基地。据统计,目前我市不同类型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共有270个,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景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2亿元。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1、加强市场自检体系建设。今年我局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规定,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建立起自检体系,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查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经销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使我市“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今年我市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总数达到14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个,总数达到128个。二是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抽检督察和通报制度。对我市12个市(县)区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6次例行监测,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各县市区领导进行了通报,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入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进一步加强对市区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三大生猪重点屠宰厂、三大水产品批发市场、97家农(集)贸市场、72家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经营的农产品的质量检测,20*年全市共检测蔬菜109万批次,合格率99.8%;抽检猪肉2.52万批次,合格率99.2%;检测水产品样品1.28万批次,合格率为99.5%;检测水果样品4.4批次,合格率为99.8%。在今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三次例行监测中,我市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合检测格率均全国名列第一位。
4、认真做好水产品和水果市场准入。今年3月1日水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在总结完善我市蔬菜、猪肉、水产品市场准入的基础上,我局起草了*市水果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并经第8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下发了《*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水果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文[20*]70号)。经过认真准备,7月1日水果市场准入在市区四大水果批发市场顺利试行,10月1日在市区全面实施水果市场准入。至此,在市场销售的蔬菜、猪肉、水产品、水果四大类食用农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这在全国是第一家。
5、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农业部和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行动,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狠抓落实,认真实施“6446”工作方案,对市区农产品批零市场实现了100%监管。目前,市区所有的大型超市,30%的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体系。其他各项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今年以来,我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为契机,按照“发展、巩固、提高、规范”的目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迅速在我市得到宣传贯彻,我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并将5月份定为宣传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组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知识培训1093人次。6月29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电视知识竞赛活动。
2、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组织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目前,全市专业合作社注册总数由去年的55个增加到103个,有国家级试点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合作社70个。
3、积极发展合作社。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1个,总数达到423个,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3.92万户,带动农户数达到8.25万户。8月22日,我局在荥阳市召开了全市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座谈会,通过认真讨论,修订完善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
(四)农业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
今年以来,我局把农业对外开放作为全局的工作重点,一抓出口基地,二抓对外招商,三抓科技服务,四抓企业扶持,促进全市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农业出口创汇发展较快。目前我市出口农产品的种类已发展到10大类的20多个品种,蔬菜、大蒜、红枣、蜂蜜及速冻食品、畜产品、鲜切花卉等各类产品出口齐头并进,改变了以往蔬菜出口为主的单一结构,产品覆盖全市主导优势产业。同时出口产品由粗加工产品为主向精、深、细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今年全市新增出口创汇企业3家,总数达到31家,预计全年完成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二是打开了农业招商的新局面。通过网上招商、协会招商、商函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全市有关农业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20*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并于5月24日,在广州成功举办了“*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目前已与台湾、香港、韩国、美国、印度等境外30多个经济机构和组织建立了联系,为企业牵线搭桥100余人次,累计签订合作意向或协议20多亿美元。
(五)农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取得新突破
一是农业科研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单位,认真实施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申报各类项目11个,全年共获省市科技奖11项,77篇,选育新品种25个。市蔬菜所“金粉早冠和粉达番茄的选育及应用研究”、“郑黄三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获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市农科所“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郑花5号选育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新型农民培训全面开展。我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认真开展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各层次技术培训达15万人次。为确保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局精心组织,强化监督,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收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教育培训单位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截止10月31日,我市58家被认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共完成转移培训1.77万人,是省下达任务1.4万人的126.4%;转移就业1.49万人,是省下达任务1.26万人的118.3%。
(六)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不断加快
200年,市农机局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强化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2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全市农机化水平达到5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二是购机补贴政策得到认真落实。今年我市共争取到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55万元,引导社会投资资金9000多万元。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掀起了新的购机,有力地提高了我市的农机装备水平,全市今年新增机具1109多台(套)。三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加快。20*年全市共召开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演示会23场次,参加群众15295万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逾万台(套)。四是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辅导,帮助规范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农机合作社在今年的三夏、三秋时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有效开展农资打假及农资市场专项治理
根据2月26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省厅农资打假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迅速召开农资打假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对农资打假工作目标、重点、方法及步骤作了具体安排。今年以来,市种子管理站、市农药监督管理所结合各自的工作和治理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对农药、种子批发市场和经营单位进行了集中执法检查。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692人次,印宣传资料5万份,整顿农资市场41个(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274个(次),受理举报67起,查处违法案件68起,立案42起,涉案人员47人,结案40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20.47吨(其中查获甲氨磷等5种高毒农药0.5吨),货值金额54.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约1300万元,有效地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和经销活动,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八)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20*年,我局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种粮直接补贴、综合补贴、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合计补贴金额达到15052.871万元。同时,积极适应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了对转移支付和粮食直补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继续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10万份,联合市纠风办对上年度涉农违纪案件进行整改,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20*年我市没有发生违反规定出台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和项目,没有发生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或恶性事件,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稳定大局。
(九)积极开拓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是“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今年以来,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认真总结*年的工作,结合学习借鉴赣州、武汉等外地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理清新农村建设思路,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示范村建设中引入“动态管理,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确立了“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104个示范村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有94个村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比去年增加47个。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五通”“三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通有线电视的村达到101个,增加了18个,电话入户率已达到92%以上,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99个村实现了宽带进村,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民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今年以来104个示范村开展农民培训6*37人次。四是民主管理有新发展。建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99个,在开展民主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五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104个示范村新增投资37564.1万元,其中,农民投入13738万元,占36.57%,农民主体作用日益突出;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项目132个,新增帮扶资金963.3万元。六是各乡镇重点整治村工作已全面展开。有84个重点整治村的面貌已经有了初步的改变。
二是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展重点示范村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努力下,虽然时间很短、任务很重,但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想办法、出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截止11月15日,已有16个重点示范村通过验收,其他4个重点示范村年底前可完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过几年的扶持和发展,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59个,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扶持力度不够,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缓慢,规模相对较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的能力还比较弱,利益联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年初,在肇庆召开的全省环保局长会议上,李清局长讲了“五个新突破”的工作思路。为落实会议精神,实现执法力度的新突破,省局将今年确定为“环保执法年”。今天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环保执法年”的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全省环保执法的形势
(一)环保执法成绩显著
第一,环保执法行动取得实效。为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全省共出动27042次,检查企业9924家,查处企业1188家,取缔关闭淘汰企业189家,停产、限产限期治理29家,处罚44家,处罚责任人5名,得到了国家联合检查组的肯定。
第二,环境应急与日常监管得到加强。非典期间,执法人员甘冒极大风险,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执法大检查;组织开展剧毒化学品管理、规范投毒事件的专项整治工作,收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和砒霜、磷化物等过期、废弃化学品共62222千克。
第三,行政许可事项工作力度上新台阶。全年全省环保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77674个,其中审批报告书788个,报告表14116个,环评执行率99.8%,“三同时”执行合格率96.9%,排污许可证发放超过5万多个。
第四,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全年全省立案查处3017宗,其中取缔、关闭、淘汰企业202家,做出责令限产、限期治理、停产决定178项,行政处罚金额达到2770多万元。
第五,执法队伍建设有所加强。初步建立了省、市、县、镇等执法网络,监察执法人员达到1800多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坚持以“*”重要思想指导环保执法工作,以环保工作大局强化环保执法工作的结果;是树立定位、联动、服务理念,坚持执法领域向全方位拓展,执法体系向多元化转变,执法手段向多样化转变,执法装备向现代化转变的结果;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持营造声势抓大案要案,借助外力解决老大难问题,联合办案增强执法合力的结果;更是全体环保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开拓进取的结果。但是,与全省环境形势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
(二)环保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执法认识不到位。不作为、不执法、执法不严等问题依然存在,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长期不查处,环保执法工作达不到严格执法的要求。
第二,执法要求不到位。各级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规范执法,不文明执法的现象。
第三,执法制度、机制不完善不善于借力执法、联合执法,环保系统上下还未形成联动,相邻的环保部门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尚未形成移送机制,监察力度有待加大。
第四,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环境监察机构。在各个市,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都还不高,对现场处罚、对案件的分析、调查、取证方面还不太适应我们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的要求。
第五,执法设备不够,基层环保部门甚至很缺乏,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还比较欠缺。从*年,全国要求对环保监察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以来,我省还没有一家监察机构申请标准化建设验收。从最近召开的全国环境监察会议上反映情况看,我省监察机构建设是后进的典型,标准化建设等于零。相对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来讲,相差太远,江苏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
上述问题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法律本身的问题,如法律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执法手段软弱等情况,还有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从严格要求上讲,从我们自我检查来讲,我们的主观努力不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环保执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针对我们在环境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省局将今年确定为“环保执法年”,就是想集中利用一年时间,针对突出的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力争实现我们年初确定的执法力度的新突破。
二、“环保执法年”活动的任务
“环保执法年”活动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通过五个一批,实现四个明显,重点完成四大执法任务”。全省“环保执法年”活动总体目标是以查处环保违法行为为重点,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为手段,以促进执法队伍建设为契机,努力实现环保执法新突破,解决一批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查处一批典型的环保违法案件,清查一批违规开工的建设项目,清理一批违反环保法的“土政策”,处分一批违纪政纪的责任者,实现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大,重大环保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全社会环保法制意识明显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要完成四大工作任务。
(一)继续开展专项整顿行动,以壮声势
国家连续三年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上月又讲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这是我国在环保领域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结合我省情况,我们讲六个方面的重点。
1、清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及新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政策的情况。近一时期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施政纲领,建广场,上项目,上开发区,修公路、开矿山、搞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圈地热兴起。据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共有30多种、5658个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开发区热,使大批农民失地又失业,生计困难,引发社会矛盾,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还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各地在设立开发区数量、规模、优惠政策上相互攀比,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其中拒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政策的情况比比皆是,大搞环保的“豁免区”,“特权区”,结果是开发一区,污染一片,破坏一片。这种现象应当得到有效遏止,国家和省正在开展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今年一季度,我省已经砍掉397个开发区,减幅80%。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开发区等园区和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环保管理机制,补齐相关的环保管理手续,重点要对仍然保留102个开发区依法规范管理,及时纠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情况,落实清洁生产要求。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开发区热“死灰复燃”。
2、严肃查处钢铁、水泥、化工、陶瓷、电镀、造纸、印染、火电等行业违规建设与结构性污染问题。部分地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上马了大量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引起了结构性污染,过度能耗就是污染,从我省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钢铁、水泥、化工、陶瓷、电镀、造纸、印染、火电等行业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其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钢铁、水泥、化工、陶瓷、电镀、造纸、印染、火电等行业环保管理力度。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这些行业的环保工作,特别是要做好这些行业的环境准入的把关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通过专项整顿行动,查处违规建设,清除结构性污染,而且,还要对2000年以来环保整顿工作的成果开展一次“回头看”,严查“十五小”和“新六小”企业的死灰复燃、污染反弹。
3、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环保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开发活动由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向内陆山区拓展,由河流下游向上游迈进,由局部地区向整个区域开发扩散,给生态环保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饮用水源的安全构成大的威胁。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就应当将饮用水源的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珠江综合整治工程和治污保洁工程的要求,清除各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隐患和清除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防止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查处违法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整顿进口废物经营秩序,配合司法、海关、工商等部门重点打击非法买卖批文、炒卖进口废物、非法走私废物、非定点企业经营废五金等行为。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切实防止进口废物造成二次污染。要加大对潮阳贵屿、南海大沥、清远龙塘石角、湛江吴川等重点地区固体废物经营活动的整治。各地环保部门要将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依法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监管。重点检查生产和使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施监管。重点检查生产和使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含线路板、电镀、砒霜等企业),掌握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去向。特别是对废弃、过期的危险化学品(含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及使用过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容器是否按危险废物贮存控制标准要求妥善贮存,并将其转移到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按照危险废物焚烧(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进行处置进行严格检查。
要加大对未持有《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广东省经营危险废物上岗证》的单位违法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污染事故应急制度。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特别是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仍未将危险废物交给持有《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未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进行运作,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加强放射源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摸清废放射源情况,强制收贮闲置废弃的放射源,清除放射性废物污染危害,追究因管理不善、措施不落实、而造成放射源丢失、被盗、遗弃或者发生重大放射源污染事故的地区和单位的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6、清理各级政府和各行业部门出台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干扰或阻碍环保执法的“土政策”。《全省“环保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已经发到各市,各地要着手对本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与环保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土政策”进行摸底,按照省环保执法年活动领导办公室的要求统一上报告,由省局组织专门人员,逐项研究,讲处理意见,报有权部门清理,并且按照《环保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行政责任。
(二)完善环保执法机制,营造好的执法环境
环保执法机制是提高环保执法的重要保证,过去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机制,确保了我省环保执法的正常进行,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由于机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执法制度不明确,工作中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导致执法效率不高,执法成效不大。
开展执法年活动,在开展各项执法行动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环保执法制度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是建立与其它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借力管理,借鸡下蛋,进一步明确环保、纪检、司法机关及其他部门的环境保护执法责任,通过建立具体的环保案件移送制度,理顺各部门查处环境保护违法案件的关系,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违法行为的合力;在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建立整体执法机制,系统内形成左右互动,上下级联动的执法机制,开展交叉执法工作,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杜绝行政干预执法;按照案件查处分开原则,完善环保部门内部执法程序,明确各执法单位的执法责任、办案期限,提高执法效率;编制典型环保违法行为查处导则,指导地方环保部门对环保违法案件认定和取证工作,统一对环保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提高环保部门执法水平。
(三)开展执法教育活动,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素质。按照国家局的部署,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通过廉政纪律教育,落实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和环保执法人员“六条禁令”的规定。
加强法律业务培训考核工作,由省环保局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对全省执法人员进行专门的执法教育培训,特别是开展对《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凡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得进入执法队伍,已经进入的,要调整岗位。今年,首先在环境监察队伍开始试点,在全省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对全省环境监察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试不合格的,暂停履行执法职责,经补考仍不合格的,要调离环境监察队伍。其他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也要进行考试,各单位要将考试结果列入各人年度考核中。
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和环境执法技术保障建设,加大投入,充实装备,增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年内省环境监察总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东莞、湛江、顺德、南海、番禺等环境监察机构,要通过国家和省组织的标准化建设验收。环境监测机构要按照《全省“环境保护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的任务要求,更加注重提高为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培训骨干人员,配备相应仪器设备。
(四)查处大案要案,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按照严、快、狠的要求在全省集中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屡查屡犯、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不仅要追究违法单位的法律责任,而且还要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的要求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达到处分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执法的威慑力量,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提高处罚案件的执行率,法定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处罚决定的,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建立突出环境问题挂牌督办机制,对重大案件要一级督办一级,层层抓落实。并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曝光。
三、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环境保护执法年活动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省环境保护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落实执政为民、执政为公的具体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站在这个高度认识开展环境保护执法年活动的意义,加强领导。省局对此项工作是相当重视的,成立以李清局长为组长,王子葵、陈敏、陈光荣、曾宪潭为副组长,21个地级以上市环保局长为成员的“环保执法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光荣同志兼任主任,周国英、周全、陈英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挂靠在省局政策法规处,规划、监督、污控、科技、监察、监测等有关单位指定专人担任联络员。按照《方案》的要求,各地环保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效开展“环保执法年”工作。各地成立机构的情况要求在6月10日前报告省“环保执法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周密布置,全面推进
环境保护执法年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也不是一项新的工作,是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环境保护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各项重点工作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环保执法年”工作中,根据全省工作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工作,做到“六个结合”,即把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与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把环保执法检查与人大执法监督相结合,把查处违法行为与开展舆论监督相结合,把追究环保责任与实施党纪政纪处分相结合,把加强执法检查与完善执法机制相结合,把专项整治与治污保洁、珠江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全面而有效地推进环保执法工作。
(三)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各级环保部门要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作为实践“*”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按照《方案》确定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变,力度不减,措施不软。并且对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开展一次“回头看”,务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于污染反弹严重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对于“老、大、难”执法问题要统一挂牌督办。
(四)信息沟通,上下联动
省局对执法年活动的信息进行统一调度,由环境保护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市要定期向省环保局“环保执法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不得瞒报。省环保局“环保执法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通报各地环保执法工作情况以及信息上报情况。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继续坚持“工业主导,项目拉动,产业升级,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按照“推动‘一城两区’建设,带动‘六业’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围绕“连年进位,三年翻番,力争十五年以后使**成为##’”的总体奋斗目标,倾力实为,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良好开端。
截止6月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43亿元,同比增长17.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2.35亿元,同比增长56.5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142万元,同比增长65.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922万元,同比增长85;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65亿元,同比增长11.8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2.29亿元,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63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总用电量达到178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5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640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04。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按照“唯此唯大上项目,重中之重开发区”的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开发区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搭建好平台。上半年,A工业集中区已收储土地185公顷,并完成投资5300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6000平方米,给水管线2659延长米,供电线路4000延长米,排水管线9500延长米,打井3眼,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紧紧抓住吉林省推进长吉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契机,在原B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建立包括B办事处、C镇和D镇的**工业园区,目前已上报省政府申请建立省级开发区。
与此同时,我们突出了招商活动的实效性。上半年,我们组织专业小分队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专业招商,联系洽谈项目30余个,成功引进5个。紧紧抓住&&市退二进三、城市东移的有利时机,组织了上百个招商小分队进行逐户、分片摸底,共联系线索100余条。我们还抓住省和&&市组织经贸活动的契机,制定并实施了招商计划。目前已进行了三次项目签约。1月5日,在**宾馆有17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协议投资总额5.2亿元;3月24日,在省宾馆成功召开了有省市相关部门和300余名企业家参加的**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1个,签约内资12.6亿元,外资450万美元;6月17日,在**宾馆有15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协议投资总额5.73亿元。
截止6月末,全市共新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续建项目44个,到位内资8.85亿元、外资1518万美元。在新建和续建的107个项目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2个,占总项目的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43。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省及&&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为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有实质性进展,我市组织了省和&&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村申报工作,经省及&&市批准,D镇为省试点镇、九郊办事处新立村和E 镇F村为省试点村,卡伦镇和气村为&&市试点村。同时,按照省和&&市要求,我市确定G镇H村为**市试点村。重点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S办事处新立村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从我市农村工作实际出发,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优化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今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9.8万公顷,其用玉米3.5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2.4万公顷;大豆播种面积1万公顷;苗木花卉、芸豆杂粮、两瓜蔬菜等经济作物2.8万公顷。投资200万元,开展了全生境农田灭鼠,共投放鼠药670吨,农田灭鼠300万亩,可挽回经济损失4000万元。
二是推进了“四个一”工程建设。新增“四个一”标准屯120个、标准化小区28个、规模户260个。生猪发展到65万头,黄牛19万头,家禽1230万只。同时,围绕畜牧业发展,开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17个,其中已建完97个。
三是加强了林业水利建设。上半年,投入资金32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任务6100亩,栽植苗木231万株。完成农田基本建设129.4万立方米。实施了W白家险段、W灌区节水改造、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等续建工程和饮马河堤防险段的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全面做好了防汛准备工作,防汛物资储备到位。
(三)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经济承载能力
一是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南移、北提、东迁、西建”的思路,推进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北部老城区,重点实施了巷路铺装、管网改造和绿化工程。即将完成4000平方米巷路改造工程,完成了3200户城区给排水分户改造工程,完成了1100米**大街给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了工农大街、健康路、曙光大街、九郊路1.4万平方米的路面、下水、井体和边石维护等工作,实施了二道街150盏路灯改造工程;在南部新城区,中央大街西侧辅助车道完成了路面铺设和马路边石铺装工程,规划二号路土方工程完成75。四舒绕越线城区段拓宽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正在打通施工便道和回填基础。福星新区二期10万平方米住宅楼工程和小南河带状公园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在东部营城区,重点实施了沉陷区居民一期搬迁后拆迁工作和二期搬迁准备工作,启动了搬迁后的土地资源整理工作。国家投资的营城煤矿废弃土地148.17公顷,通过复垦新增耕地78.26公顷,总投资972万元,现已投入600万元,为确保耕地质量,正在进行客土回填工作。目前,我们委托吉林 大学对九其公路北侧180公顷土地进行了地质勘测,正在着手准备对沉陷区整理后土地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扩大后续发展空间;在西部城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立民俗村,一期18栋12万平方米新立小康示范村工程正在施工,该项目不仅打造了西部出口靓丽的城市景观,而且可以有效拉动城区面积的迅速扩张。为了高标准做好城市发展规划,我们投资555万元,聘请了全国知名的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南部新城控详规、小南河修建性规划。目前,合同已经签完,首期已付166万元,即将进场开展规划设计。
二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在公路建设上,目前,32公里龙蒋公路工程正在施工,8月末可竣工通车。德农(**境内)连接线7公里新建工程即将通车使用。配合环&&一小时经济圈高速路建设,我市境内的42公里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对其塔木至更新、其塔木至小锦洲两段破损严重的路面进行了维修,达到了正常通车。今年全市通村水泥路要完成425公里,现已完成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围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切实加大了城市综合治理力度,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清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开展了整顿出租车市场秩序专项战役,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城区交通运营秩序明显好转。完成治理锅炉2家,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11家,对固定噪声源严格监测监管,实行了有效控制。
(四)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一是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新机制。继续实行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对有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修改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和考评机制。制定了开发区项目指标和税收分成政策,鼓励引导各乡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向工业集中区摆放。在继续实行2.5‰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年初按照市委意见,政府决定拿出200万元作为招商引资奖励资金,重奖对招商引资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发了全市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完善开发区管理新机制。在原有开发区管理体制基础上,重新明确了开发区各部门的职能,对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全部采用聘任制,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绩效工资制,推进了开发区工作的开展。开发区对企业采取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形式,开展“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提高了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全力推进公有制企业改制。去年我市对88户国有企业和52户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在此基础上,上半年重点着手处理了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制定了公有制企业改制的整体方案,重点做好省、&&市督办的10户重点改制企业的迎检工作,并结合企业改制,对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房地资产进行公开招租出售,增值近600万元。
四是建立乡镇财政管理新体制。在调查乡镇税源基础上,制定了“划分收入级次、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全额留用、实行上限控制、短收扣减经费、超支不予补助、政策一定五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400万元对乡镇预算内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实行财政统拨。同时,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大力推进部门预算,今年部门预算已由去年的12家增加到49家。五是建立教育资金管理新体制。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和乡镇教育债务化解方案,实行了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乡有、局管、校用的体制,保障了农村教育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项,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1项、省级科技计划5项。投资110.9万元,新增远程教育设备726台套,完成了农村远程教育二期工程建设。投资47万元,增加职业教育硬件投入,推进了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实施了扶贫助学工程,上半年,全市15001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129.3万元的“两免一补”补助。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40乡镇中学和中心校合并的目标。
二是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今年全市有49.73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77.7,高于全省74的平均水平,共筹集参合资金2241万元。对报销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住院报销起付线,提高了报销额度。今年1—6月,参合农民中有7.15万人受益,报销金额占当年参合资金的34.5,其中住院报销金额3000元以下的有7944人,3000—5000元的有145人,5000—10000元的有59人,10000元以上的有34人。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新进展。加强了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等控制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了麻疹疫情的应急接种工作,防止了疫情的蔓延。至6月末,全市人口出生率为2.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计划生育率为97.07,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三是文体广电事业不断进步。开展了“龙腾盛世”大型彩灯展、航天知识展、图书宣传周、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和消夏广场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营业性网吧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网吧经营行为。在省十五届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上,我市获1枚金牌、4枚银牌。 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影剧院改造工程。城区有线光缆新铺设20公里,乡镇完成有线电缆铺设100公里、光缆铺设38公里。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村28个、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投资250万元,增加了广播电视硬件设施,有效提高了采编播质量。新增固定电话4200户、小灵通电话120__户。协调争取资金2500万元,实施了&&至营城66千伏输电工程。
(六)以为民排忧解难为出发点,努力促进社会稳定
一是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强了营城采煤沉陷区的组织领导,调整了领导小组,下设了政策组、财会组、拆迁组、安置组和督查审计组等五个工作组。新区建设和搬迁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完成了北矿、韭菜地、十八栋居民区地质结构及部分危房的专家鉴定工作。加强了对上争取和协调工作,新增安迁1300户的调概工作已通过省级评审,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可增加安置资金8000万元。同时,经协调争取,我市已列入省里棚户区建设试点。
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良好。开展了“春风送岗”活动,召开各种规模招聘会26场次,有2200人通过招聘活动就业。开展了7个专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2560人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1863人、转移就业1154人。安置了425名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治安员和劳动保障服务员。1—6月,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7200个,全口径劳务输出19.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3,510人,工伤保险人数达到3401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309人,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256人,非公有经济组织参保人数达到15,929人,城市低保及时足额发放1100万元。投资500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封顶,10月1日前交付使用;投资2150万元,新建农村敬老院4所、改造8所、扩建5所,正在抓紧施工,10月末可完工并交付使用。殡仪馆已经完成选址和征地工作,正在考察设计建设方案,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
三是社会稳定工作取得实效。重点做好改制企业、营城沉陷区稳定工作,对各种矛盾、问题做了详细排查、超前化解,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了越级集体访,没有发生进京集体上访。加大了市长公开电话工作力度,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投诉5000余件,为市民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难题。全市共抓获和打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533人,挖出和摧毁各类犯罪团伙10个,打掉团伙作案成员48人,破获刑事案件324起,侦破重大经济犯罪案件15起,__功案件4起,整治治安复杂场所82处,查处治安案件556起,缴获赃物520件,为国家、集体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80余万元。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开展了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培训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817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集中专项整治,开展了春季和节日期间消防安全大检查,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了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管理机制和预警救援机制。完善了安全培训教育中心,组建了矿山事故抢险救援中心,投资100万元,建立了煤矿瓦斯远程监控中心,有效提高了事故抢险救援能力。
五是市场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上半年共办理申诉43件、举报3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实施了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对38处市场、3000余户食品经营业户进行了专项检查清理,取缔非法经营业户9户,收缴假劣食品5000公斤。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07家,立案358起,结案347起,收缴假劣药品36个品种,标值7万余元,取缔无证经营企业3家;实施了“放心肉”工程,堵住了病害肉品流入市场,保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开展了“红盾护农,依法维权”活动,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进行了严格检查,查处化肥案件11起、种子案件10起,收缴假劣种子4447公斤,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以软环境建设为核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是强化了政务服务效能。上半年,共走访招商引资企业40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8户,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5件。为适应新的行政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我市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中心总面积5800平方米,首期进驻部门33个,开设窗口113个,目前正在试运行。
二是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对全市各重点涉软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重点解决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1—6月,共审核批准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监督检查17次,拒绝审批6次,有效地规范了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行为。
三是加大了 涉软案件查处力度。认真受理涉软问题投诉,做到“举报必查、查必有果、限时反馈”。目前,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件,其中协调解决6件,正在办理3件。
四是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启动了“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办理人大议案2件,代表意见、建议47件,政协委员大会发言7件、政协提案37件。
以上七个方面是上半年政府做的主要工作,此外其它各项工作都随着时间过半,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的看,上半年我市各项工作开局良好,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如果说上半年工作是起跑的话,那么下半年的工作就是冲刺,冲刺的速度如何、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而要做好下半年工作,就必须对我市发展形势有一个理性分析、客观把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差距依然很大。近几年,我市发展较快,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排位连年进位。20__年,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为38.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为1.32亿元。而我市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12亿元。可以说在综合实力上,已高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即使与非沿海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县域比,也不逊色。
但这是不是表明我们就真的发展得很快了?成为经济强县了?答案并不是。首先,与全国百强县比,我们不仅有差距,而且差距还很大。20__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亿元,平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8.2亿元,我们分别相差103.8亿元和5.1亿元;其次,与省内发达县域比,也有差距。去年延吉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32亿元,是我们的2.6倍。磐石市今年预计GDP实现14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亿元,也高于我们年初确定的目标。去年我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亿,比上年增长33.7,应该说增幅是相当大的,但位次却由全省第4位下降到了第5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我们是发展很快,但外地的县(市)也都在加速发展,而且一些县市发展比我们还要快;第三,与相邻县区相比,个别的发展指标也有差距。去年我市的财政收入在&&外四县一区中是最高的,首次突破3个亿达到3.1亿元,但在某些单项指标上还有差距。去年,德惠GDP实现128亿元,农安GDP实现126亿元,榆树GDP实现135亿元。而且德惠市在综合竞争力上被评为东北地区十强县,为我省独家。虽然这些县区的人均GDP不如我们,并有发展基础、人口总量、土地面积等因素,但仍说明我们的经济总量还有差距,要实现十五年后成为&&“昆山”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二句话,困难仍然不少。从外部看,一是招商引资的困难。上半年我市总体招商引资的形势是好的,但大家在招商中也都会感受到外地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势。现在,各地都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大城市“退二进三”战略,竞相推介自已,抢项目、抢市场。招商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尤其表现在地价上,有的给出了零地价。招商手段则是千变万化,甚至不惜抢别人的项目,挖他人的墙角。在这种形势下,要招大项目、招好项目,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二是完成指标的困难。今年&&市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各县区的工作采取定量的指标加以考核,一些指标定的较高,刚性较强。从招商引资看,上半年,我市累计到位内资8.85亿元、外资1518万美元,虽然较历年同期比有很大进展,但五、六月份招商引资黄金期已过,要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内资15亿元、外资3380万美元的任务,困难还是相当大的。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上半年,我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43,是近六年来同期固投完成最高的年份,但也只完成了全年目标的33。加之目前运作的大项目,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要分期分批实施,体现到今年的投资量并不是很多。要完成全年38亿固投指标,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三是项目用地审批的困难。今年国家土地宏调政策继续延续,土地供应总量继续执行严格审批的政策,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继续从紧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市项目建设用地的难度。四是信贷政策紧缩的困难。为遏止投资增长过快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势头,从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陆续出台了上调贷款利率、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急叫停政银“打捆贷款”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由于信贷政策紧缩,增加了项目开工建设的难度,使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偏紧。
从内部看,在经济领域中,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和增收的困难仍比较突出。截止6月末,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142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3598万元,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同时,由于国家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滚动晋升等政策性减收增支等因素,今年财政增收困难很多。此外,目前一些招商引资大项目还未完全发挥效益,而且原有煤矿产能与去年比增幅也不会很大,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然很重。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20__年全国百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11.8∶55.3∶32.9,而去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6:35:39。目前,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已超过九成,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约占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表现在一产上,我市仍属农业大市,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非农化进程还较为缓慢,“三农”问题仍制约着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在二产上,近年来我市工业快速增长,但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劳动密集型、资源依附型等低技术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关联度低,龙头骨干企业群体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表现在三产上,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9,目前全世界平均水平为64,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5。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就难以促进其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这些都影响我市县域竞争力的提高。
在社会领域中,一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大投入的困难。由于本级财力有限,我市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资强度还不够,还有许多欠账。比如在开发区建设上,按照当前园区建设标准,基础设施投资每平方公里要在8000—15000万元之间,才能保证功能完善,满足企业进区需要。而我市近几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才在**经济开发区投入1.2亿元左右。可以说就开发区而言,基础设施投入仅仅是开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投入也远远不足,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二是农民增收的困难。农民增收渠道相对狭窄,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等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三是社会保障的困难。目前,我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愈万人,并以每年20__人的速度增加,每年需开发3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就业需要,而目前我们开发的就业岗位根本满足不了就业需求。我市现有城乡低保人员5.3万人,占总人口的6,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 活还相当困难。
在思想领域中,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不仅仅是群众,包括一些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干部层面,还存在着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一些部门和干部在解放思想上喊得响、做的少,在招商、开放以及变通政策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群众层面,受大东北文化的影响,群众的创业意识还不够强,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园的思想,破除思想障碍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
第三句话,前景非常乐观。冷静客观的分析形势,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有很强的发展优势,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基础上看:一是有良好的政治基础。近几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几大班子不争论、不埋怨、没杂音,同频共振,埋头苦干,形成了旺盛的人气,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二是有良好的人文基础。目前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变,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省和&&市对**的关注和支持持续升温,振兴**、发展**、繁荣**的大氛围大气候已经形成,这为我市快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几年的打造,我市已形成了医药、食品、机械加工、矿产能源建材、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同时,金锣、骏升、龙家堡煤田等超亿元大项目将相继达产达效,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四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五”期间,经过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到20__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20;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8.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1.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161万元,五年平均递增20,其中,本级收入实现21206万元,五年平均递增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3;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350元,五年平均递增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60元,五年平均递增10.3%。基本完成了奠定基础、储备势能的前成长期的县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的各种优势正在加速转化,发展的后劲正在蓄势待发。所以在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税收7.35亿元的目标。从现在发展势头看,超额完成这个指标是没有问题的。仅从目前我市运作的12个超亿元项目来看,“十一五”期末可实现税金22亿元;**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每年将以1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十一五”期末项目投资可达到100亿,预计实现税金4亿元。仅此两项合计可实现税金26亿元,即使按照实现50税金计算,“十一五”期末至少也会提供13亿元的税收,加上目前3个亿的税收基数,全口径财政收入将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从发展优势上看:一是区位的优势。我市是典型的城郊型县域,位于长吉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在区位上与昆山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有相近之处,属于那种易发生经济高速增长现象的“超级城市区”,可以较好的接受大城市辐射带动。
二是交通的优势。长吉高速、长吉北线、长图铁路、九万公路、九双公路和龙嘉国际机场构筑了“三横两纵一空”立体化交通格局,而且即将建设的环&&一小时经济圈公路、长吉高速铁路都将通过我市,既能满足大运量、低成本的要求,又能适应便捷、快速的需要,有利于各类资源的流动,这种密集的主体交通网络与区位优势的融合,拓展了**的发展空间,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三是资源的优势。**是一个集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土地、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县域。&&地区建设用砂石基本都来自我市,&&重要的水源地就座落在我市的上游;华能电厂项目正开工建设;龙家堡煤田也已经启动建设,此外,西营城、波泥河也都有极具开采价值的原煤;营城有4.2平方公里国有土地整合后可开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将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一轮竞争中,我市将尽显优势,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从发展机遇上看:一是宏观政策的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当前,国家为抑制投资增长过热,继续实行宏观调控,主要特点就是“两紧闭、一关闭、一保留”。“两紧闭”,即坚持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一关闭”,即坚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一保留”,即有保有压,在紧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从表象上说对发展不利,但辩证的理性的分析,实质上是给我们带来了生机。总理在6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16字方针,即“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这里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正是给我们不发达的地区带来了一线生机,“区别对待”的这个区别就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区别、城市与农村的区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节能环保行业的区别、产能过剩行业和朝阳行业的区别等等。这个“有保有压”也就是保不发达地区、保农村、保民生、保朝阳项目等,压的是发展过快的地区投资增长,压的是大城市房地产建设规模,压的是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过热的行业,压的是别墅类、政策不鼓励类项目等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这个16字方针,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所以说,只有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情况下,我们不发达地区才能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才能在夹缝中走出去,突出重围。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居全国第一位,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好实证。另外,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政策效应将更加显现。国家在财税金融、矿产资源开发、国企改革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出台了一些倾斜的政策。总理在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继续支持东北地区实施棚户区改造计划,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这预示着国家将继续对棚户区改造和采沉区提供政策支持,这对我市发展极为有利。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央将拿出3397亿用于“三农”,我市也将争取到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二是南资北移、南企北移和大城市的“退二进三”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价格和优惠政策到期等因素制约,创业成本加大。受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和项目也将会加速北移。此外,一些不适应在城市发展的工业企业将逐步外迁,目前,落户我市的企业相当的部分来自&&和周边城市。&&市国有工业公司14万职工、500户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要退出大城市,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机遇。三是长吉经济圈的加速推进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王珉省长特别关注吉长经济带的建设,提出要在长吉经济带中建设几个工业区,作为结点带动长吉经济隆起带发展,重点考虑在长吉两市的中部规划建设一个大的工业区,而这个工业区只能在我们**选定,前面提到的**工业园区就是抓住了这个契机。同时,兴隆山玉米工业园和空港开发区的规划和建立,也将为我市的快速发展提供最直接的动力,这些将带动我市经济有一个历史性的腾飞。
综上所述,我们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可以预测,到“十一五”末期,我们成为吉林省的排头兵不应该有问题;10年后,远远走在省内其它县市前面不应该有问题;15年后,实现成为&&市“昆山”的目标不应该有问题。届时,**不仅是吉林省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将成为长吉两市的“金腰带”。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20__年政府全面工作已在人代会上做了 报告,现在全年工作已经过半,下半年只有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速度,才能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在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全体会议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新的形势和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继续抓好招商和固投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年初对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分解的招商和固投任务,指标是刚性的,必保如期完成。当前,一方面要提高已签约引进项目的开工率,加快推进华能电厂、龙家堡煤田、骏升农用机械、德源电厂、海伯尔生物制药等超亿元大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使在谈项目尽快落户建设,使在建企业尽快投产,使投产企业尽快达产,使建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我市经济总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加紧加快招引项目,特别是要注重招引有牵动力有影响力的朝阳企业,积极洽谈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
二是进一步强化开发区建设。按照建设省内一流开发区的要求,卡伦工业集中区要继续大干、快上、多投,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搭建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的平台。今年开发区的招商和投资指标,必须全面完成。要加快运作**工业园区的报批工作,争取尽快得到批复。同时,要抓紧搞好土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营城土地资源和政策优势,招引项目落户,构建接续产业集群。
三是进一步强化项目包装储备。要瞄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信息,搞好项目的包装储备和对接工作,用活各类政策和各种人力资源,争资金、争项目、争补助、争贷款、争国债、争转移支付,用政策性资金和项目扩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二)继续抓好财政税收工作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财政税收任务。要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盯住指标不放松,按序时进度组织入库。在巩固税源的基础上,要搞好税源调查,积极挖掘财源,开展好资源型企业挖潜和清理建筑市场税收两个战役。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建安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委托征缴等办法,使其依法纳税。对煤矿、灰场、砂场等工矿企业要进一步规范缴税行为,保证应收尽收。
二是优化收支结构。继续做好优化税收收入结构、政府财力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工作,努力增收节支。要千方百计压缩各种招待费、会议费等弹性支出和一般支出,全力打造“节约型”政府。要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等财力资源,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加强对上争取。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各项政策,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国家和省重点投资方向,把握对上争取主动权,增强可用财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继续抓好稳定工作
一是抓好安全稳定。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搞好非法小煤井的巡查监控,防止死灰复燃。针对今年雨水较大较勤的实际,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及矿山企业要做好山体滑坡、透水等灾害的预防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全力做好“畅通工程”工作。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是抓好社会稳定。要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预防打击犯罪的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违法犯罪活动。要打击侵害投资者利益、垄断市场经营和危害劳动者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要依法及时受理、审理和执行域外投资者及企业的案件,切实保证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打造自由、宽松、平等的创业环境和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