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ppp模式论文范文

ppp模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ppp模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pp模式论文

第1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PBL教学方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式,自身特征非常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提前预设,而不是临时组织;学生对自身学习负有责任;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的,并非是老师讲授式的灌输;从问题出发,通过情境模拟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从PBL教学模式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对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国外的学者还认为:PBL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主要方法。

二、PBL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PBL是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需设置一个教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PBL教学中,老师需要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问题存有疑问,才表示他们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就历史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PBL教学的核心,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关键。

(二)设置情境较强的问题

教学环境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设置。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演示。例如,老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带他们去感受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文特征。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境的同时,也是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除了组织学生模拟特定历史情境以外,老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具有难度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但是,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通过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增强合作意识

如今,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解决问题的力量。PBL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它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作为重心。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由于书本上的知识非常系统,就可以采用老师讲解的方式来让学生吸收。但是,要想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课外自主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课外学习的时间非常自由,老师就可以组织周围的同学对一些历史知识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一旦没有课堂的束缚,思维会变得更加自由开阔,他们将自身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分享,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四)重视对问题的评价

在历史教学中,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比如,对“外来文化”进行利弊分析时,有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是一种侵略式文化,可使别国的文化渗透到我国,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具有别国特征,影响了本国文化发展;有的学生却认为,外来文化是实现与别国学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别国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能够增强本国的文化实力,使本国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可见,不同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PBL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老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老师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在评价中不断完善PBL教学模式。

三、结语

第2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口腔疾病需进行拔牙的患者,将其8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9.64±13.6)岁;试验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9.74±16.3)岁。2组在年龄、性别比、有无过敏史等方面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患者PDCA护理管理模式,PDCA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首先是计划阶段: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规章制度的整改方案(根据既往原因分析引起患者感染和护理满意度的关键环节进行整改),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书写程度等各方面来制定相关的护理制度,让每个患者能够接受拔牙前的健康宣教,并且由科室的相关人员自制预防感染措施的小手册,为患者拔牙后的生活进行指导。其次是实施阶段,在患者入院开始进行拔牙术开始时:(1)给予患者不同级别的护理,并且不同程度的患者的病情状态将其分开放置,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2)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照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协助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强化知道,同时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有效治疗手段。(3)向患者讲解关于口腔疾病的知识,教会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疼痛的控制力。(4)关于感染的干预:对于患者拔牙后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在拔牙后,对其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即引起感染的可能原因、主要的表现以及如何预防感染的发生,并且发放我科室自制的有关预防拔牙后感染措施的手册,知道患者在拔牙后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不良习惯导致感染的出现。(5)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防治口腔感染疾病的出现,提高医护人员在患者心中的满意程度,给予实施干预措施持续到术后2周。最后就是检查和处理阶段,术后要求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症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就诊,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感染程度进行相应的检查,以防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在术后两周要求患者进行随访,并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检测,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主要评定焦虑症状的有无或者出现的频率。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1.25为焦虑自评量表量表粗分,标准分≥50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

1.3.2患者护理满意度:

于患者干预后调查,问卷内容由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经过3位护理专家评价修改内容,校正后信度系数Cronbach’sα为0.857,内容效度为0.979,调查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总分为100,<60为不满意,60~80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

1.3.3患者发生感染的评价标准: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10×109/L,且患者口腔温度>37.8℃。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的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焦虑得分状态结果差异较大,试验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得分(42.84±2.5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得分(47.15±2.6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P<05)。

2.2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经治疗后感染率的情况比较

2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4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由于饮食习惯,导致众多口腔疾病的出现,许多患者选择拔牙技术。拔牙的原因有很多,许多患者是由于龋齿的出现,以及牙周炎等疾病的出现,导致患者不得不选取拔牙技术。PDCA护理管理模式为一种动态的循环管理模式,其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的感染有较强的临床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过程、实施的过程、检查病情的过程、处理疾病的过程等共八个过程。首先,对于此技术来说,其首要的第一步是计划阶段,通过完整的计划,确定质量管理方面的目标和主旨,以及拟定好关于此写步骤的具体实施措施和举措。分析目前的现况,找出现在护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找出的问题,来找出最重要的问题多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并预测实施后的评估效果。计划的确立之后便是有效的实施阶段,执行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将实际的临床效果与事先设计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估差距。处理疾病的过程分为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提出并未解决的困难,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作统一的处理,进行严格的总结,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为拟定标准。通过2组观察,我们发现,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其手术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模式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4结语

第3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于问题,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为此,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一下PBL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最早起源于医学教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

PBL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二、PBL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及其主要特点

2003年4月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课程。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上机实践操作,所学习的知识不应用于实践,学了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能仅将计算机作为一般机械仪器,而应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通过上机实践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具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不是以前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它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即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即在一定的层面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1、PBL模式有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从各种资源检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Doyle)”,即具有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PBL的目标重在促使学习者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PBL不仅仅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利用所能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者在小组中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PBL模式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体验,很容易造成“学而不会用”或“学而不能用”的不正常现象。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或者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在“学中用”或在“用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3、PBL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学科课程信息化。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评价信息化。无论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它学科中,还是将信息技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通过PBL模式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实现。

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独立的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应用新建构的知识解决复杂而实际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快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在PBL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由于问题具有真实性和复杂性,教师常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工作。每组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分析同一个问题,共同处理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各成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一起互相学习,一同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者最终将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

6、PBL模式更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高层次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传统的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往往忽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理论,其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主张将初级知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融入高级知识(即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是有关于知识应用的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正是在高级知识的学习、复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基于问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BL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分析要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积极同化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问题,以便于让学生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呈现问题时,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资源。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单单依靠学生所占有的资源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网上可供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明确每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内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状况,各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PBL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责任与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指导。PBL模式中,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能真正体会主人翁的感觉,易于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小组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者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易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小组成员间通过沟通、汇报、讨论、共享学习结果,来讨论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所获取的信息、所达成的共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就需要进一步的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强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即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的主体性;传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终结性模式,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学习中,教师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小组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思、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通过评价,学生将真正建构起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将PBL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无疑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学目标,更易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然而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PBL模式,要精心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相关性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PBL中,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以便能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真实性

在PBL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只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劣构型”问题(ill-structured)

在PBL教学模式中,所解决的问题是高级知识领域的问题,是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要能应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4)问题的呈现

在问题呈现时,要将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旁观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并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复杂的、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促进者即教师适时适当的质疑,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

在PBL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会精心的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监视各小组的活动,以确保每个学习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以保证问题的解决。

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的初期,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变得较有经验,并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后,就可以逐渐地隐退,更多地让学生独立探索。

3、学习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在PBL模式中,学生除了需要来自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应当把学习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PBL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实现其教学目标,能真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附]PBL教学案例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FrontPage的相关知识其操作技能。FrontPage是OFFICE软件包中的网页制作工具,其基本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同时其菜单、操作技巧与Word2000有相似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操作及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本节课试图采用PBL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真实、劣构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迁移至新学习的内容,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问题,同时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浏览校园网站中教师个人网页、班级网站、高年级学生个人网页等,指出网站要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网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校园网站,同时向学生提供如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大量的网页制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及制作个人主页的兴趣。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将问题的解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同时,教师对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的要求并不限制主题的设计,而是通过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有效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如要求对网页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对齐方式的基本设置;图片大小、位置基本设置;表格的应用等。对与Word2000中不常用或FrontPage有的元素如超级链接的使用、水平线、滚动字幕等,向学生做简单的演示,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后,各组可自定义主题设计网页,同时,小组各成员也将依据自己的情况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如资源的搜集、整理、编辑、文字录入、整体设计等,教师要了解每组的主题及每位成员在小组中的任务,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指导,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接下来就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制作网页这个任务,并由此而产生对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属性设置的相关知识的需求,由内在的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广播式指导解决。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扩展内容,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积极创新精神。如对某些学的快的学生给予引导如何用表格套表格的再定位方法准确地定位文字、图片。

最后,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后,用FrontPage网页的形式有效地表述出来,并与其它小组共享学习成果。

4、总结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照所制定的评价量规,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部对作品及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改善其不足;再在小组间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享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再对学习中的不足及学习内容加以归纳补充;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

刘德儒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薛维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第4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一)P(计划)阶段:发挥区位优势、注重顶层设计在PDCA循环模型中,P即计划是整个循环的开始同时也是整个循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计划阶段的得失直接影响和制约后续循环的效果与结果。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河北沿海地区的区位、现状进行战略管理SWOT分析工具,根据其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河北沿海区域临渤海、近京津,成就其腹地广阔与华北和西北对外开放窗口优势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京津地区的“极化”效应;具有良好的矿产、油气等战略资源潜质,但水资源的匮乏与环境承载力的降低却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2011年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其发展提供重大契机与机遇,但京津地区的“一亩三分地”思维与地方保护主义使双方合作难度系数增大。由此可见,河北沿海区域发展相对缓慢除却其自身在资源、环境上的局限,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京津地区“极化”效应的影响。因此在规划上,应该着重注意政策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强调顶层设计的宏观规划,采用目标管理的SMART标准,统筹区域经济资源并发挥特色与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用系统论的视角,在服务业上应该继续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与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现有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旅游产业,使其良性发展;物流方面大力发展港口工业,完善交通路网的建设;在工业方面则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吸引京津地区、日韩国家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引进人才方面,积极吸引京津地区高校的入驻,以教育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文化与创意、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人才流动缓解人才流失。

(二)D(执行)阶段:全面与贯彻并重的执行关于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孟卫东(2013)等曾通过对政策动态一致性的博弈分析模型对其经济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增强河北沿海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政策制定的程序性与灵活性;提高政府公信力;协调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行政管理协调化与政策一体化。刘邦凡(2013)则通过对河北沿海区域政策非一致性的潜在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出政府应该在政策一致性的基础上改善治理理念与方法,并更加注重政策客体的反应。整个PDCA循环在本质上是动态的、持续的,因此指导河北沿海经济区域发展的政策也应该是连续的、动态发展的。在计划阶段,制定的政策具有宏观性、包容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加大政策的针对性。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规划中的钢铁产业为例,在具体实行产业政策计划中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产业重组原则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重点发展造船板、桥梁板、高强度轿车用钢、硅钢板等高附加值产品,适时建设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政府方面更应该保持产业政策的连贯性与一致性,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公信力,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物流与公路、海洋港通网的建设,以保证其产品原材料与成品的运输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同时在吸引京津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应当考虑到本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为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制造障碍,不以损害人居环境为代价。

(三)C(检查)阶段:查找漏洞,及时反思同志曾经说过:“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怠工的最妙方法。”如果仅对既定规划不加思考地执行,同样也是一种对政策的曲解。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实施同样需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反思。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检查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政策是否促进了该地的经济发展、是否是有质量、有效益地发展与人民群众是否满意。规划制定与执行的检查工作应该以年度或项目管理为周期,采用短期检查与长期检查相结合,运用上级检查、组织自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解决与反思。仍以沿海区域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规划中的钢铁产业为例,目前钢铁产业的重点项目有首钢京唐钢铁二期,石钢搬迁改造项目,马城、大贾庄、司家营铁矿开发。这些项目的落实势必会给当地产业技术革新与淘汰落后产能带来发展契机,但是铁矿石的供应情况、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相关物流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日益提升的产能需要;此外,钢铁产业属于耗能与污染较大的产业,大规模钢铁产业的集聚是否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产业的集聚是否会带来同质化经营竞争而产生内耗都是应该检查与反思的问题。从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如铁矿石的开采、运输、冶炼等一系列生产环节进行梳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与责任意识,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纳入政府对企业监管项目并重点监管,形成制度性规范,优化流程管理,提高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A(行动)阶段:动态、持续的质量改进“A阶段为两步:一是标准化,把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加以标准化;二是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为解决决策者偏好多样性与相机决策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政策程序性与灵活性,但无论是程序性还是灵活性,最终的目的都是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把全程循环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障碍纳入到下一个循环中。PDCA循环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封闭循环,实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逐步上升的螺旋路径,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不是一蹴而就或短期见效,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发展中不可解决的障碍,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或发展契机。以河北沿海地区钢铁产业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例,二者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PDCA循环圈,但是又相互嵌套在河北沿海区域经济的大PDCA循环圈,正是由于钢铁产业在PDCA循环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PDCA存在循环的必要性。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PDCA循环不仅关涉到河北沿海地区与其腹地,更是京津冀经济圈中的重要一环。其重在应该建立起发展规划的长效机制,并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与政策法规来保障实施。从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央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环渤海”概念匿迹到三次提到“京津冀”,都明确地传递出国家战略的调整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地位的升级,更是在为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沿海地区勾勒出长远可行的规划与制度保障,进而推动更高层次的PDCA循环。

二、结论与建议

第5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口腔疾病需进行拔牙的患者,将其8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9.64±13.6)岁;试验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9.74±16.3)岁。2组在年龄、性别比、有无过敏史等方面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患者PDCA护理管理模式,PDCA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首先是计划阶段: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规章制度的整改方案(根据既往原因分析引起患者感染和护理满意度的关键环节进行整改),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书写程度等各方面来制定相关的护理制度,让每个患者能够接受拔牙前的健康宣教,并且由科室的相关人员自制预防感染措施的小手册,为患者拔牙后的生活进行指导。其次是实施阶段,在患者入院开始进行拔牙术开始时:(1)给予患者不同级别的护理,并且不同程度的患者的病情状态将其分开放置,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2)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照料,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协助患者的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强化知道,同时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有效治疗手段。(3)向患者讲解关于口腔疾病的知识,教会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疼痛的控制力。(4)关于感染的干预:对于患者拔牙后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在拔牙后,对其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即引起感染的可能原因、主要的表现以及如何预防感染的发生,并且发放我科室自制的有关预防拔牙后感染措施的手册,知道患者在拔牙后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不良习惯导致感染的出现。(5)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害怕心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防治口腔感染疾病的出现,提高医护人员在患者心中的满意程度,给予实施干预措施持续到术后2周。最后就是检查和处理阶段,术后要求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症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就诊,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感染程度进行相应的检查,以防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在术后两周要求患者进行随访,并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检测,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主要评定焦虑症状的有无或者出现的频率。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1.25为焦虑自评量表量表粗分,标准分≥50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

1.3.2患者护理满意度:

于患者干预后调查,问卷内容由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经过3位护理专家评价修改内容,校正后信度系数Cronbach’sα为0.857,内容效度为0.979,调查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总分为100,<60为不满意,60~80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

1.3.3患者发生感染的评价标准: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10×109/L,且患者口腔温度>37.8℃。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的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2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焦虑得分状态结果差异较大,试验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得分(42.84±2.5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得分(47.15±2.64)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经治疗后感染率的情况比较

2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4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由于饮食习惯,导致众多口腔疾病的出现,许多患者选择拔牙技术。拔牙的原因有很多,许多患者是由于龋齿的出现,以及牙周炎等疾病的出现,导致患者不得不选取拔牙技术。PDCA护理管理模式为一种动态的循环管理模式,其对预防口腔拔牙术后的感染有较强的临床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过程、实施的过程、检查病情的过程、处理疾病的过程等共八个过程。首先,对于此技术来说,其首要的第一步是计划阶段,通过完整的计划,确定质量管理方面的目标和主旨,以及拟定好关于此写步骤的具体实施措施和举措。分析目前的现况,找出现在护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关影响因 素,通过找出的问题,来找出最重要的问题多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并预测实施后的评估效果。计划的确立之后便是有效的实施阶段,执行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将实际的临床效果与事先设计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估差距。处理疾病的过程分为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提出并未解决的困难,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作统一的处理,进行严格的总结,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做为拟定标准。通过2组观察,我们发现,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其手术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模式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4结语

第6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养老;资本;政府

一、引言

面对养老机构建设的种种难题,引入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本在养老机构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政府虽然表明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养老产业社会化的立场,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再加上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大、专业技术性强、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回收期长,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这条路,走得缓慢而艰辛。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种能切实保障民间资本投资收益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应运而生。即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机构签订合同,形成PPP项目。并且作为载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下,公共管理部门为私营机构提供政策等方面的优惠,私营机构负责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管理。这种PPP模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双方的优势,实现互补发展。实行PPP模式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养老要求,同时也能够为私营机构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问题。

二、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模式不合理

叶凡(2015)认为,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床位供应不足,有的地区却有床位闲置,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指导规划。价格昂贵,规模小,服务质量差都会导致床位闲置。屈志(2015)认为,在推进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存在重机构养老,轻社区养老,基本忽略居家养老的现象,使得资源没有进行最大化利用,造成了最需养老的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有效匹配,造成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而私人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的困局。

(二)养老机构资金缺乏

养老机构的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高,资金的缺乏致使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邹冰峰(2013)认为,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性质一直被定义成福利机构,它的经费完全是由财政拨款支付,政府的财政负担很重。而民办养老机构,养老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很多养老机构因资金周转不足而倒闭。李俊杰(2011)认为,养老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缺少吸引力,原因在于我国的养老机构带有福利性,利润微薄。另一方面,老年人属于低收入人群,购买能力有限,无法购买高价格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有力的优惠政策是必要的。

(三)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

王海霞(2014)认为,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管理人员效率低下,服务人员中男性护工较少,导致很多男性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其整体上服务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影响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其次,护工的收入不高,工作艰苦,工作时间长,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也阻碍了养老机构的发展。

(四)老年人精神生活贫乏

邹冰峰(2013)认为,老人因各种原因住进养老院,离开家人,环境的变换使他们感到孤独寂寞,沮丧和无奈,精神极度空虚。老人基本不去活动室,养老院组织的活动形同虚设。

三、PPP模式下养老机构建设优势

(一)优化养老机构服务的供给结构

私营机构参与社会发展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叶凡(2015)认为,私营机构参与到养老机构的建设中能够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服务创新,并且根据不同层级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郜凯英(2015)认为,将 PPP 模式应用于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效率,从而尽量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抑制过度消费或过度拥挤的情况出现,逐步达到国内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

(二)吸引民营资本,缓解财政压力

PPP模式中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融资,其本质在于在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引入私人资本,以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李俊杰(2011)认为,在PPP模式下,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由于与公共部门结合成一种伙伴关系,能够保证他们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从而降低资金风险,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私人企业投资公共项目。郜凯英(2015)认为,由政府主导,将社会资本引入机构养老服务领域,不但可以缓解财政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带动了社会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运营,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公私合作经验丰富

公私合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这种发展趋势为开展养老机构PPP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PPP模式在我国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并且已经形成了成功案例。如深圳沙角-电厂、北京奥运主体育场等。这些都会PPP模式更好的应用到养老机构建设中进行了探索,为PPP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四)政策支持

2015年2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支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项目。”2015年3月《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强调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放宽放活社会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PPP模式。政府的鼓励支持,无疑降低了民间资本新建养老机构的政策门槛。

(五)风险分担

李俊杰(2011)认为,借助于PPP,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可以共同分担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的风险。风险分担的原则是将特定的风险交予最适合控制与管理的部门来承担。通过风险的分担,一方面可以使政府部门只专注于政策制定、服务质量监管等基本职能,减轻政府直接进行提供养老服务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有政府部门共同承担风险,也可以增强私人机构投资养老机构的信心和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者参与养老机构建设。

四、PPP模式引入养老机构后的问题

(一)如何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

王经绫,华龙(2014)认为,私人资本的主要特征就是趋利性,如果没有利润,显然私人资本不会进入。而养老机构的建设,尤其是政府有义务提供的“托底性”养老机构,正常的市场化运营,必然无利可得。如何有效吸引私人资本进入养老机构便成为一大难题,在现阶段也许可以通过传统的招投标方式引入到养老机构的建设,建设完以后交还其他部门运营;第二是创新模式,通过收租金的形式收回投资。

(二)如何解决风险分担问题

由于政府是养老产品的最终提供者,在养老机构的提供中,应当承担主导作用,是公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参与过少,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过大是社会资本参与率低的重要原因。如由于法律不健全,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着政务不能及时到位的风险。

(三)如何寻找养老项目PPP模式切入点

马丽萍(2015)认为,作为一种融资手段,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作项目相对较多,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比,养老项目引入PEP模式,情况相对复杂,项目切入点难找。就养老项目的合作模式而言,与现已出台的PPP系列文件中推荐的PPP具体模式,在概念体系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从这些复杂多样的设施形态和合作模式中找到与PPP模式衔接的切入点,就成了养老项目实施PPP模式的难点之一。

(四)如何建立PPP项目更深入的“契约精神”

开展PPP项目,更为复杂的是项目签约后,在项目管理规范上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从项目储备、伙伴选择到合同管理、绩效评价、退出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管理规范,而这是决定一个PPP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思考如何运用PPP模式时,对于政府和企业双方来讲,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更深入的“契约精神”,与PPP模式呼声日高的现实相比,PPP法律、法规并没有做好准备,这也成为国内PPP项目运作面临的一项挑战。

五、政府角色定位

目前我国PPP模式在养老机构服务方面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PPP模式操作养老项目尚无案例可循。此前在养老服务领域,PPP模式尝试较多的是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做法。从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减轻政府公共财政举债压力来看,PPP模式是否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将融资难和债务问题寄托于此?对此,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公开表示:“地方政府在运用PPP开展项目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把思想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把推广PPP当作又一次‘甩包袱’,搞‘新瓶装旧酒’,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精力放到营造良好的、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上,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加强监管、确保社会福利最大化上。”

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指出:“从过去的政府深度参与项目,到放手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要适应角色转变,避免过于强势而挡住民间资本的进入。”因此,分析PPP模式下政府在养老方面存在的“缺位”或“越位”的状况,探索“适位”基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凡.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探讨[J].财经界,2015,(32):81-82.

[2]屈志.PPP模式在养老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6.

[3]]邹冰峰.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南京市养老机构的调查[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李俊杰.基于PPP的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王海霞.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4.

[6]马丽萍.养老PPP模式:拨开云雾见朗空(上)[J].中国社会工作,2015(23):33-34.

[7]王晖.PPP模式在云南省养老机构建设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视界,2014(36):78-93.

[8]王经绫,华龙.PPP机制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52):56-59.

[9]郜凯英.我国养老机构应用PPP模式建设与管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0):120-122.

[10]马丽萍.养老PPP模式:拨开云雾见朗空(下)[J].中国社会工作,2015(23):35-36.

[11]谢润洁.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区级政府角色定位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12]胡桂祥.基于PPP模式的养老机构建设研究[D].东南大学,2011.

第7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采样率GPS动态精密定位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2010JK671)。

1 引言

GNSS精密定位技术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高采样率GNSS技术的发展,GNSS地震学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GNSS精密定位主要有双差定位模式和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PP)模式,双差模式需要同时解算至少两个测站的GNSS观测数据,大多用于坐标框架或测量控制网的建立,PPP模式只需对单个测站的GNS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因而更适于震源分析以及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1,2]。本文首先介绍Bernese软件的PPP数据处理流程,然后利用Bernese软件对2003年12月22日美国加州地震时的高采样率GPS观测数据进行了PPP解算,成功获得了测站形变和地震波信号。

2 Bernese及其PPP数据处理

Bernese是瑞士波尔尼大学研制的国际著名的GNSS精密定位定轨软件[2,3],该软件支持精密星历和多种GNSS卫星系统(新版V5.3支持GPS、GLONASS、Galileo、Beidou),支持动态+静态定位,支持单差+双差模式,具有目前所知的几乎所有的GNSS定位定功能,其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目前在全球众多单位拥有上千家注册用户。Bernese PPP事后数据处理流程为:首先准备GNSS观测数据和卫星精密星历以及精密卫星钟差改正、地球自转参数、卫星健康状况、天线相位改正等数据文件;随后建立项目并进行数据平滑RNXSMT及RINEX数据转换RXOBV3、卫星钟数据格式转换RNXCLK、地球自转参数格式转换POLUPD、卫星轨道数据转换PRETAB、标准轨道生成ORBGEN、接收机钟配准及标定不良伪距数据CODSPP、双频伪距及相位数据预处理MAUPRP;最后进行参数解算GPSEST(为了提高解算精度,建议先运行一次GPSEST并输出残差,然后对残差统计RESRMS并标定不良数据SATMRK,标定之后再运行一次GPSEST)。

3 GNSS地震监测数据处理

UTC时间2003年12月12日19时16分,美国加州圣西蒙San Simeon地区发生里氏6.5级地震,附近的1Hz采样的GPS观测站(如crbt、lows、pomm、pin1、trak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影响,为GPS地震监测研究提供了数据条件。本文使用IGS的事后精密星历以及300秒间隔的精密星钟改正文件,采用无电离层影响的线性组合观测值,用Bernese对上述测站进行了PPP数据处理,变形较大的几个站的N-E坐标序列如下图1所示。

由图1可见,BernesePPP技术不仅能得到明显的震时测站形变和地震波信号,更可以对比得到不同测站的起震时间差异,这些信息无疑为震源交回、地震波分析提供了重要资料。

5 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Bernese软件,基于PPP解算模式,成功获得了2003年12月12日美国加州圣西蒙地震时的1Hz采样GPS测站的地表位移。Bernese软件功能强大、易学易用、支持多种GNSS卫星系统,必将成为GNSS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程羲.高采样率GPS动态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及其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方荣新,施闯,辜声峰. 基于PPP动态定位技术的同震地表形变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Vol.34(11):1341-1344

[3]周星.基于GAMITTRACK和BernesePPP的地震监测比较[J].测绘信息工程2010,Vol.35(2):19-20.

第8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应用文献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其作为公共投资领域的一种融资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界对此也有不少的研究。国外学者对PPP模式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但多是以本国实践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国内基本还处于实践尝试和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具体行业的应用研究和PPP模式风险研究两方面。现对这两方面的文献内容整理概括如下:

一、具体行业的应用研究方面

1.李晓宇、张文桂,在2005年第6期《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发表《借鉴PPP模式对高校教学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探索》,以借鉴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共建机房为例,对PPP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

2.彭清平,在2007年第36期《财会月刊》发表《PPP方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应用》,将PPP模式应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分析PPP方式内涵,论述了高等院校应用PPP方式进行融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步骤,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3.刘志,在2007年第7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针对体育场馆等项目运用PPP模式融资进行了分析。

4.田一淋,在2008年发表的题为《基于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研究》的学位论文中提出以PPP融资模式为基础建立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私合伙制(publlc-intermediary-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IPP),并探讨该模式在我国公共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运用。

5.陈月梅、徐震宇,在2006年第12期《建筑经济》期刊发表《基于PPP视角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兼论南京三桥的投融资模式》,将PPP模式用于分析南京三桥的投融资模式中,在澄清PPP概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基于伙伴关系的主要投融资模式,并对影响具体投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作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6.况勇、廉大为、赵雪锋,在2008年第6期《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中补偿和服务水平的确定研究》,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两种补偿方式运作流程,并构建了前、后补偿方式下政府补偿额度、私营部门最佳服务水平的数学模型。

7.吕建灵,在2009年第24期《安徽农业科学》期刊上发表《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分析及应用PPP模式探讨》,分析了某示范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融资模式、负债融资模式、企业积累模式、经营资源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资本融资模式,提出了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伙融资为基础的PPP模式,探讨了PPP模式在杨凌示范区的筹资应用,指出了不足。

8.汪文雄、陈凯、钟伟,在2009年第2期《管理现代化》期刊上发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理建筑》,在分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经济特性,价格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PPP项目产品或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过程等角度探讨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形成机理。

9.侯敬,在2008年第2期《综合运输》期刊上发表《法国铁路基础设施的管理及PPP融资》。阐述了PPP模式在法国高速铁路的应用和运营的可行性,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PPP融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10.傅强,在2009年第1期《山西建筑》期刊上发表《从灾后经营性基础设施重建探讨PPP模式的应用》,简要介绍了PPP模式的含义、提出背景、优点、项目组织结构及其在国外的应用。分析了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存在资金缺口的背景下,运用PP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11.郭瑞萍、苟娟娟,在2009年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PPP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运用与完善》,将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分析新农村基础建设。强调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可以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加大投入,提高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12.余杨、秦定、马凌,在2008年第6期《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上发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融资的可行性分析》,指出PPP模式是吸引私营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途径,尤其对PPP模式中怎么样控制风险做为较为深入的阐述,尝试给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型。

13.晏志谦、胥晓刚,在2008年第11期《资源与人居环境》期刊上发表《论PPP融资模式在成都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分析了PPP公私合营的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4.李秀辉、张世英,在2002年第7期《城市规划》期刊上发表《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PPP产生的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PPP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PPP模式风险研究方面

1.王灏,在2004年第5期《都市快轨交通》期刊上发表《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对PPP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有益探讨,并结合中国实际和行业特点,探索研究了两种切合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PPP模式――前补偿模式和后补偿模式。以我国第一例采用PPP方式的融资方案的北京地铁四号为研究实例,针对政府管制中最为关键的地铁票价政策,从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票价问题在PPP运作中的作用,尝试确定我国地铁票价管制模式取向,为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市场化地铁票价政策提出了新思路。

2.元霞、柯永建、王守清,在2009年第5期《中国软科学》期刊上发表《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文章通过对中国PPP项目失败或出现问题案例的汇总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这些项目失败或出现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姜继娇、贾晓霞、杨乃定,在2004年第1期《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上发表《项目区域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认为项目区域风险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基于多层次模糊推理,综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多属性、多层次、综合考虑项目区域风险因素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李胜、张星、孙建平,在2010年第10期《上海经济研究》上发表《BOT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尝试把贾晓霞等

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PPP/BOT项目中,经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PPD/BOT项目,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5.张曦、俞波。在2004年第3期《福州大学学报》上发表《BOT项目经济风险指标及其度量方法》,分别从民间部门的角度研究了可量化的风险变量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的影响,并进行了动态的风险分析,提出了改进PPP/BOT项目风险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及项目经济风险的度量方法。

6.李永强、苏振民,在2005年第10期《基建优化》期刊上发表《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分析》,认为PPP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资金不足的难题,由于它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各方最终目的并不一致,致使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从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等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风险分析,并通过博弈论对PPP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7.安丽苑。在2007年第10期《基建优化》期刊上发表《基于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综述》,重点论述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涵义、风险分担的原则、风险分担条件、风险分担谈判过程、风险分担矩阵和风险分担的相关模型,并对风险分担的研究作了进一步展望。

8.杨宇、穆尉鹏,在2008年第2期《建筑经济》期刊中发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提出了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过程中应用灰色关联模型,针对PPP融资模式的特征,深入剖析了其融资风险因素,从项目参与方的角度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参与方对融资风险的承担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意愿。

9.陈波、李远富,在2008年第3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期刊上发表《基础设施融资PPP模式的风险分配原则及分配方法》,分析了影响PPP项目风险的因素,提出了风险分担的原则,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从理论上证明PPP项目风险最优结构的存在问题。

10.王盈盈、柯永建、王守清,在2008年第12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PPP项目中政治风险的变化和趋势》,分析了PPP项目的政治风险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其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并认为当前中国的良好政治环境有利于PPP项目的发展运作。

11.郭晓琨,在2009年第1期《现代商贸工业》期刊上发表《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研究》,文章针对PPP模式的特点,提出风险分担的原则;从PPP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角度出发,找出各自面临的风险,提出风险分析方法,使风险在政府部门与私人投资者之间进行合理分担,达到整体最优。

12.石磊、候军伟,在2009年第8期《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上发表《PPP融资风险管理模型研究》,针对PPP融资模式的特点,通过构建的PPP融资风险管理模型,建立客观、有效的风险与评价系统,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采取有效的规避和控制融资风险措施对项目进行了动态管理。

13.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在2008年第4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文章中首先归纳风险分担在项目过程中的时点和要点,并总结风险分担对项目资金价值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已有的风险分担准则和不同的风险分担结果,以期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14.程连于。在2009年第4期《价值工程》期刊上发表《PPP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担优化模型》。提出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下,合理的项目风险分担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缺乏一致认可的评估标准,项目风险分担方案的设计成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双方博弈的焦点。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蒙特卡洛的风险分担评估与优化框架,系统阐述了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第9篇:ppp模式论文范文

本文将引入讨价还价模型讨论PPP融资模式谈判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在研究中,对于PPP这种模式建立了讨价还价的谈判模型。重点对于相关的贴现因子和双方策略做出了分析。对我国PPP模式的研究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与加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亦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PPP 收益分配 讨价还价模型 贴现因子

一、问题的识别

参与PPP项目的私营资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政府的动机则目前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政府在PPP项目的运行目的是为了获利、保障财政收入,一种则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即消费剩余最大化。不论何种观点,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速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政府不变的动机。PPP项目的收益来源政府通过定价对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收费,是政府和私营资本双方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政府和私营资本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会受哪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博弈原理,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博弈双方的收益分配过程实质上可以看成为政府和私营资本双方的讨价还价过程。此处可以利用讨价还价问题的纳什解法,求得双方对收益分配的最优状态。

1. 前提假设

对于PPP项目的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在建立模型之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只考虑通过出售项目产生的产品或者服务给政府和私营资本的直接收益;

假设二:以私营资本的投资额为基础,政府承诺私营资本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此处设其大小为,即双方针对讨价还价;

假设三:不论谈判结果如何,双方合作比不合作获得收益更大。

博弈过程:政府和私营资本双方在投资额度确定的情况下,就投资回报 进行讨价还价,直到最后达成协定。

2.博弈过程推导

假设项目在其整个寿命期可获得总的收益为。向量表示一个可能的分配方案,为政府的策略,即在谈判过程中政府提出的分配方案,为私营部门的策略,即在谈判过程中私营部门提出的分配方案。向量表示双方从分配方案中获得的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故双方的博弈的贴现因子是不同的,这里设政府和私人部门双方的谈判贴现因子为,政府在与私营部门谈判过程中有着绝对高于私营部门的地位,其谈判的机会成本、费用等明显比私营部门要低。所以其谈判的贴现因子也一定比私营部门大。

博弈过程推导:

首先由政府提出方案一,即,给予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为,如果私营部门接受方案,则分配谈判结束,双方收益为:

政府收益: 式1

私营部门收益: 式2

如果私营部门拒绝政府的分配方案,则私营部门提出分配方案二,政府此时需就私营部门的提议做出反应,如果接受则分配谈判结束,双方收益为:

政府收益:式3

私营部门收益:式4

如果政府不接受,则双方进入第三回合,政府再次提出分配方案,如果私营部门同意,则双方收益为:

政府收益:式5

私营部门收益: 式6

博弈以此进行下去,知道双方达成利益分配协议为止。

3. 模型的求解

这里用逆推归纳法来求解这个模型。为了简洁,这里从第二回合往回推导。可以得知,政府在做出第一回合方案的时候,已经知道私营部门是不可能答应的,且可以预知私营部门在下一步拒绝后的策略。所以直接考虑私营部门的策略,设此时政府策略为,即令:

有:式7

而在此时,政府的收益亦发生了变化,可设为。

则:式8

比较与:

式9

因为,可知。双方将会在第一回合就达成协议。这里求解出其均衡状态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为:

政府收益分配额为:式10

私营部门收益分配额为: 式11

三、贴现因子的讨论

贴现因子可以看做是双方为谈判的付出的代价。这里从四个方面来界定贴现因子。

式12

在式12中,各个因素如下界定:

,表示谈判费用,甲乙双方需要就谈判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谈判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对市场的调研,文档的编辑等。当费用最低时,双方的对谈判工作的准备效率最优;

,谈判的机会成本,前面提到,博弈一方如果在某个回合中没有达成协议,则双方都失去了达成协议所可以获得的收益,即机会成本;

,项目的风险分担,一般来说,风险分担大的一方在谈判中会占据比较大的优势;

,谈判的双方的项目争夺程度。谈判双方对项目收益的争夺越激烈,则贴现因子越小。

四、双方策略分析

从模型可看出,双方的从谈判中可以获得收益分配主要取决于双方各自的谈判贴现因子。这里作出策略分析。

由式10中分别对和求偏导可得:

式13

式14

由式13,,随着增加而增加,即政府谈判贴现因子越高,则在收益分配中所占得的比例会更大;对比式14,, 随着的增加而减少,即随着私营部门的谈判贴现因子的提高。这说明谈判地位的上升,将在收益分配中获益。

由式11中分别对和求偏导可得:

式15

式16

同样的,可以得出,私营部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降低谈判成本,以及提高自己对风险的控制和处理能力,尽量多的为政府分担一些风险。则其在谈判过程中的地位会与政府更加拉近,有利于在谈判中获得更大收益。

下面将通过对的赋值来进行算例分析。这里,假定R为一定,分别对与赋值分析R的变化情况:

由上图的算例可见:

为了符合实际,对于的情况全部忽略不计。

讨论私营部门的谈判贴现因子取到极值的情况,即或者。当,私营部门的谈判贴现因子为无穷大,不论政府是何种谈判能力,都可以在谈判中取得收益中的全部,而在这种情况下,私营部门清楚自己的谈判地位,从而不会与政府谈判。当 ,私营部门贴现因子达到最大,即谈判损耗为无穷小,基本没有损耗,此时政府会做出考虑,如果政府的谈判贴现因子达不到1,即政府的谈判能力达不到私营部门水平,政府不会和私营部门谈判的。只有当政府的谈判贴现因子亦达到1,双方才可能谈判,但因为双方谈判无损耗,双方会一点一点让步,一回合一回合地博弈下去,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的极限是均分收益,但谈判不会有终点。当,即政府的谈判贴现因子达到临界最大,均衡状态下,其获得收益期望最大。其收益具体可以分配多少则取决于对手即私营机构的谈判贴现因子,如果私营机构自身很强大,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即贴现因子亦很大,则可以与政府争取到较多的收益分配。,政府没有任何谈判能力,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

当,政府的收益期望逐步减小,而在私营部门获得更大的收益的期望则增大。

五、结语

一般来说,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工程复杂,且需要长时间经营才能收回成本。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充满了各种风险。政府对私营资本承诺了投资回报就意味着,不论项目经营如何,自己都需要承担高的风险并且给私营资本承诺的投资回报。因此,政府对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的承诺会非常谨慎。不会随意承诺高的投资回报率,不会高于行业中的平均回报。在一些投资回报率较低的行业,政府为了加强招商引资,吸引私营资本,常常会采取浮动的投资回报率的方式来与私营资本合作。浮动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固定投资回报的缺陷,有利于调动政府和私营部门双方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Darrin Grimsey, Mervyn K.Lewis. Evaluating the risk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2(20):107-118

[2]Li Bing, A.Akintoye, P.J.Edwards, C.Hardcastle.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5-35

[3]李永强 苏振民: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分析[J].基建优化.2005(5)

[4]张小卫.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和冲突与专用性资产的关系初讨[J].云南科技管理2003(1)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延锋 刘益 李垣:战略联盟价值创造与分配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