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天气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2、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原题重现
秋天到了,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题目分析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秋天的田野吗?那里有金黄的玉米、笑红脸的高粱、圆圆的大豆、鞠着躬的稻谷、欢蹦乱跳的蝈蝈儿、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放眼望去,色彩缤纷,就连呼吸间都有丰收的味道。在这么美的景色里,你最喜欢哪一处的风景?快快介绍给大家。
在介绍秋天里的美景时,首先你要认真观察,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尽量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你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把你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再一一介绍给小伙伴,介绍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最后,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收集的有关秋天的东西,作一次有关秋天的主题展览,可以请小伙伴或老师帮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篇写秋天的例文——
例文点评
例文1
秋天的声音
秋天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
奶奶家附近有一片小树林。有一天,天气很暖和,妈妈说:“我们去树林里走走吧。”我高兴极了。
树林里的树长得很高很大,叶子落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一踩上去就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妈妈说:“然然,你听,这是秋天的声音,告诉大树快要入冬了。”我说:“妈妈,这声音就像秋阿姨在唱歌,她告诉我们,秋天真美啊!”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树叶沙沙地响,大树也跟着笑了。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一(2)班 顾倬然
指导老师 张红艳
点评:“脚踩落叶的声音”,这是多么美妙的秋的音符啊!顾倬然小朋友抓住这一个点,写出了亲身体验的秋天。
例文2
秋 天
秋天来了,我问妈妈:“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妈妈说:“你自己去想想吧!”
秋天是白色的。一朵朵白云像顽皮的孩子,一会儿变成一条长龙在飞奔,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大象在散步。地上的棉花娃娃们张开雪白的笑脸,开心地望着天上的好朋友。
秋天是红色的。火红的枫叶像天边灿烂的朝霞。高粱的脸涨红了,杮子和苹果挂满枝头。
秋天是金色的。金黄的稻子弯下了腰。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和桂花散发出阵阵花香。
秋天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送给我们一个五彩的世界。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收获的季节。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二(3)班 李希平
指导老师 管一梅
点评:在李希平小朋友的笔下,秋天的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美。这一定与他平时爱观察、爱积累的习惯分不开。
你来试一试
阅读了例文和指导,小朋友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呀?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行动起来吧,仔细观察秋天的美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详细生动地描写出来吧!别忘了可以用上下面“词汇银行”中的好词语哟!
词汇银行
描写秋天气候的词语:万里无云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天高云淡 秋风瑟瑟
下面,根据高考命题趋向和解题的实际需要,介绍几种解题方法:
一、画面再现法
试题给出由人物、事物、动作、声响等要素构成的简明画面,要求考生扩展的,可用“画面再现法”。考生可以调动想象,依据题干提供的内容,为其创设出一个有人物、动作、背景的画面,让简明的画面趋向动态化、形象化。
【典型例题】(2010年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题指导】扩展对象“竹喧归浣女”是一个简明的画面,它由以下要素构成:人物――浣女,事物――竹,动态词――喧、归。考生由“竹”可以联想到“竹林小径”“晚间月色”,由“浣女”可以联想到“溪流清池”“轻盈身姿”,由“喧”可以联想到“欢声笑语”“山歌野调”等,将其有机组合起来并将画面声音化、人物动态化、语言文采化,就完成了简明的画面丰盈、生动的过程。
【参考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嬉闹着归来。
二、情景交融法
试题给出“情”(悲伤、欢乐、悠闲、相思、孤独)“景”(山水、风物、花鸟、虫鱼)对象,要求扩展的,考生可以选用带有“冷”“暖”不同色调的形容词暗示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移入情感,还可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强化情感,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典型例题】(2010年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解题指导】试题指定的“景”是陶渊明诗歌中的“南山”,要求表现的“情”是陶渊明心怀的“悠然”。考生的任务是将“南山”这个抽象的“景”扩展成融入“悠然”之情的具体之景。考生可以为陶渊明望“南山”设定具体的时间(如秋天、晚间),据此想象美的秋色,用富有褒扬色彩的形容词和比喻句描写山景,让“悠然”“恬淡”之情自然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参考答案】诗人信手采了几朵,一抬头,不经意间与秀美的南山相遇。只见落日余晖中的南山像一幅水墨画,青山如黛,飞鸟入林,鹿影忽现。诗人深深陶醉其中,如一只忘情于花间的蝴蝶。
三、主题拓展法
试题给出一个概念要求阐释的,给出一个范围要求说明的,给出一个主题要求拓展的等,都适用“主题拓展法”。考生由“概念”“范围”“主题”出发,在适应“主题”要求的范围之内,或选取具体材料证明,或引申开去阐述,或启发读者思考,或激励人们研读等。
【典型例题】(2010年湖北卷)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解题指导】试题要求以“《红楼梦》诗词鉴赏”为主题写读书交流会的开场白,其实质是有主题的语句扩展。采用“主题拓展法”解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点明鉴赏《红楼梦》诗词;二要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三要尽量使用《红楼梦》中的诗词;四是采用比喻句,增强文章的文采美。
【参考答案】“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四、联想释词法
以单个词为扩展对象的试题,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解读词语的特殊含义。考生应以指定的词语为联想的出发点,以提示语中包含的相关事物为联想终点,进而概括出指定词语的深层内涵(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典型例题】(2009年重庆卷)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
“水”的寓意:?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 ?摇?摇。
“火”的寓意:?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 ?摇?摇。
【解题指导】考生借助提示中的“重庆”,由“水”自然联想到流经重庆的嘉陵江,再概括江水柔和、清灵、包容、宽和等相关个性;由“火”自然联想到在、中经历的战火,再概括出与战火相关的热烈、顽强、英勇等相关个性。
【参考答案】①重庆怀抱嘉陵江,具有柔美、清灵的水的性格。②重庆经历磨难,经受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具有英雄的气质。
五、添枝加叶法
以句子为扩展对象的试题,考生可以根据题干的要求,在原句主干上添加“枝叶”,即添加句子的修饰语,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使其结构复杂化,内容趋于丰富、饱满、严密。
【典型例题】增加词语,使下面的语句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
原文: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叫着,树下的水流向远方。
①?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
②?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
【解题指导】表现“清新明丽”与“凄清苍凉”两种意境,可用“添枝加叶法”,在“太阳”“光芒”“叫”等处添加具有不同情感色调的修饰语来完成。表现清新明丽、欢快愉悦,可用具有暖色的词语描写太阳光芒,用优美响亮的拟声词描写鸟叫声;表现凄清苍凉、苦闷伤感,可用冷色的词语描写太阳光芒,写出树的孤独、鸟的无奈、水的迷茫。
【参考答案】①早晨,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子般的光芒,随风轻摆的树上,鸟儿婉转地唱着歌,树下的流水哗哗地笑着流向了远方。
②早晨,无精打采的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孤零零的树上,鸟儿诉说着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显得分外寒瘦,弯弯曲曲地流向迷茫的远方。
六、定点描述法
扩展对象如果是概括性的叙述句,考生可以将句子的中心部分(一般是谓语)作为扩展重点,将抽象、概括的叙述,扩展为具体、形象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
【典型例题】(2008年安徽卷)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解题指导】例句对“这个冬季”的天气情况作了概括式交代,即“异常寒冷”,这四个字是句意的重点,考生只要将这个“重点”具体化、形象化就可以了。正面描写时,可以联想到风、雪、冰等与寒冷天气相关的景物;侧面描写时,可以联想到人物在寒冷天气里的表现。注意描写角度的变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即可。
【参考答案】这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出门办事的人们用大衣将自己捂得紧紧的,瑟缩着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早早躲进温暖的家中,不愿出来嬉戏。
最后,提醒同学们,扩展语句题表现出重视想象与文采两大特征,训练时要给予足够重视。
【针对训练】
1.王维的诗《积雨辋川庄作》,用“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写夏季田园风光,请你据此描写一个场景。(60字左右)
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2. 刘禹锡的诗《望洞庭》,写月色下的洞庭山水:“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请你以此为据,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60字左右)
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3.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你面向学校师生写一则倡议书,呼吁大家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150字左右)
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4. 请将“母亲、河流、生活”扩展成一段主题鲜明的文字。
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摇 ?摇?摇?摇
【参考答案】
1.广漠空,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甜美圆润。
2.皓月银辉之下,洞庭湖里的君山愈显青翠,湖水亦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灾难无情人有情,地域有界爱无界。我们无法阻止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的伤害,但我们能够将爱心汇聚成爱的火焰,温暖灾区人民的心。时间就是生命,爱心就是希望。希望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帮助舟曲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一、在品悟字词中达到言意兼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反复咀嚼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就能够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学生内心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在品情悟意中,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达到言意兼得。如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第五自然段中体现徐悲鸿刻苦学画的“潜心临摹”一词,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边板书,边说)“临摹”就是手上拿着笔,照着原作写或者画,这就叫“临摹”,所以,“摹”下面是一个“手”字。说说“潜心”是什么意思。
生:用心、专心。
师:那“用心,专心”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师:(指着板书)大家再看这个“潜”字,本义是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生:哦,老师,我明白了。这里的“潜心”除了专心以外,还有深入、透彻的意思。
生:就是很专注、很用心而又学得很深入。
师:你看,一个“潜心临摹”就把徐悲鸿刻苦学画的情形表达出来了。
(生齐读“潜心临摹”)
接下来,我围绕“潜心临摹”相机创设情境:在天气晴朗或天气寒冷的日子里,同学们会做些什么,徐悲鸿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在学生自主表达后补充徐悲鸿刻苦学画的相关资料……这样,紧扣关键词语,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达到言意兼得。
二、在比较句子中提高感悟能力
句子比较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比较中反复揣摩、品味与对比,能明晰句子的表达特色。久而久之,感悟语言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徐悲鸿学画的勤奋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感受课文语句在文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出示两个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让学生说说两个语句有什么不同,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第一个句子用上比喻的手法,更能形象生动地体现徐悲鸿的奋发努力。
接着又出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此,徐悲鸿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多一个“更加”,句子的表达又有什么效果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体会到一个“更加”就很自然地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让学生在品析领悟的过程中明白这是一个过渡段,也懂得了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要放过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这环节,教师通过两次引领学生比较句子,既品味出运用比喻手法的精妙,又感受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句子的比较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关键句在文中的地位,采取不同的比较品析句子的策略,在不流于形式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分析领悟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阅读与写作实践。
三、在情绪体验中领悟语言内涵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应引导学生透过段落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如苏教版三年级《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王维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首先出示课件,播放重阳节街上热闹的情形。欢快的乐曲和热闹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后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找出人们欢度重阳佳节的相关联词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并通过想象画面、感情诵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快乐。接着出示文中插图,找出描写王维的有关语句,想象王维的所思所想,此时人们的“兴高采烈”与王维的“孤独、思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在第二句话中描写人们的表现,第三句话描写王维的心理,这样对比描写有什么好处呢?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的“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与“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等语句的比较,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在随文练笔中迁移运用语言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不失为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苏教版六年级《半截蜡烛》一文,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
生:“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你怎么理解“烛焰摇曳”和“可怕”这两个词语?
生:“烛焰摇曳”是指蜡烛也许很快就要燃尽了,那么情报就会暴露。我觉得这就是可怕。
生:可怕就在于大家紧张可是又很无奈,似乎只有等待死亡了。
师:“烛焰摇曳”“可怕”就是描写环境的关键词语,再次读读这句话,你能说说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所起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并且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
师:孩子们,咱们读小说不可忽略这样的环境描写,写作文时也可以加上恰当的环境描写,使文章更吸引人。
……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钟表的滴答声)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烛焰摇曳,蜡烛在一点一点地变短,伯诺德的屋子里死一般地沉寂,静得可怕,静得让人窒息,一家三口的心里有紧张、有恐惧、有绝望、无奈,还有……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此时此刻,他们一家三口的心理活动。可以任选一个人来写。写后,汇报交流。
唉!说起来这两个小兄弟
本可以和睦相处的,现在吵吵闹闹,真让人头疼!小果冻,如果你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化解他们的矛盾呢?
哎呀!如果我是他们,就比武决定胜负,输的一方要心服口服,决不能再有怨言。
嗯,游游这个方法
不错,那咱们就来一场比试吧!看看究竟谁对写作文的贡献最大,
三局定输赢。
哇塞!期待的
比拼终于开始啦!真是激动人心啊!
第一局 绝技大放送
比赛规则:运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使作文中的句子更加精彩纷呈。
近义词哥哥出招:看我绝招―在作文中,巧用近义词表达丰富的情感。
天灵灵,地灵灵,小小魔棒快显灵!近义词哥哥的意思是,在作文中,意思相近的词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果运用恰当,会让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呢!
例证乾坤:
小果冻,你能完成下面的两个小游戏吗?
1. 连连看: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横线上。
顽强 (1)破坏草坪的小孩太 了,对叔叔阿姨的批评充耳不闻。
顽固 (2)这位战士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他的 把敌人都感动了。
2. 错误来找茬: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得正确吗?快选一个正确的替换一下吧!
(1) 面对严厉的局势,老万手中的钢笔不由自主地落到了地上。
A.严峻 B.严格
(2) 她熟悉地转动铅笔,似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取胜。
A.成熟 B.熟练
(3)“我要当一名大律师!”他自豪地说出了自己的幻想。
A.思想 B.理想
反义词弟弟亮剑:哈哈!我也不赖!我的绝招绝对不比你的差。如果在写作文时巧妙地运用反义词,会使句子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绝招解密:反义词指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使句子更加深刻有力。在作文中运用反义词,可以使句子的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唉!说得那么空洞,一点儿都没看明白,还不如再多举几个例子呢!
游游啊游游,真拿你没办法!还是由我来说个明白吧!
例证乾坤:
1.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的说服力更强呢?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观点,改正错误的看法。
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观点。
这句话中有一组反义词:正确―( )
2. 使用反义词,将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
这句景物描写里有一组反义词:远处―( )
如果满分是一百分,你认为这一场比拼他们各自的得分是:
近义词 分;反义词 分。
这样的比拼真是难分高低。虽然兄弟俩自信满满地亮出了自己的绝技,但是我还有杀手锏哟!果冻们,你们是不是在写作文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在选用词语时常常举棋不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次我是否能难倒他们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局 举棋不定
比赛规则:将所给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使句子流畅自如。
第一题:
词语:繁荣 繁茂 繁盛 繁华 繁琐 繁杂
夏天,是枝叶( )的季节,公园里的树木好像在把它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百花争艳,艳丽非凡,到处一片( )的景象。但是相比之下我更爱绚丽的秋天,因为它象征着成熟。
第二题:
词语:轻松 紧张 安静 喧闹 浑浊 清澈
紧张的考试结束了,我们迎来了( )的假期。于是,我们一家到乡下度假。与热闹的城市相比,乡村显得格外( )。这里有清澈的泉水,没有( )的沟渠。一切是那么
新鲜而有趣!
第三局 说学逗唱
比赛规则:展示自己的才艺,以博得果冻们的欣赏。形式不限,内容也不限。
听说近义词哥哥的脱口秀很是了得,听他的脱口秀,可以学到很多近义词知识!
近义词脱口秀,果冻们一起来读一下:
慢慢变化用逐渐,阶段变化用逐步。
用尽心思用刻意,久怀坏心用蓄意。
随意游玩用漫游,到处游玩用周游。
恳切希望用祈(qí)求,请求给予用乞求。
赶走除掉用驱除,去病除魔用祛(qù)除。
主观要求用必须,客观要求用必需。
突然中止用戛(jiá)然,声音嘹亮用嘎(gā)然。
安闲散步用徜徉(cháng yáng),心中犹豫用徘徊(pái huái)。
无中生有用捏造,模仿不真用伪造。
主观估计用大概(gài),数目不准用大约。
反义词弟弟:我还是说个笑话吧,逗大家乐一乐!在笑的同时,大家可别忘了将反义词圈出来哦。
一天,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反义词,我说一句,你们大声说出反义词,现在开始。”
老师:“今天天气很好。”学生:“今天天气很坏。”
老师:“马路上人山人海。”学生:“马路上空无一人。”
老师:“有个年轻人站在路上。”学生:“有个年老人躺在路上。”
老师:“我捡到一元钱,交给老师。”学生:“我丢了一元钱,去偷老师。”
老师:“错误,不能这样说!”学生:“正确,应该这样说!”
老师:“我说错误!”学生:“我们说正确!”
老师:“你们愚蠢!”学生:“我们聪明!”
老师:“停止!”学生:“继续!”
老师:“你们现在停止!别说了!”学生:“我们现在继续!还要说!”
老师:“学生都得听老师的!”学生:“老师都得听学生的!”
老师:“你们没完没了了吗?”学生:“我们有始有终呀!”
于是,老师气呼呼地冲出了教室。
果冻们,你们评出高下了吗?快点儿涂一涂评分的星星,结束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争吵吧!
(一)梅雨特征描述的细致化
到了宋代,由于南宋时期文化政治中心发生了南移,江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梅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也就有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记载。陆佃在《埤雅》中对于梅雨的地理范围、特征、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罗愿在《尔雅翼》中对梅雨的记载说其“连日不绝,衣物皆裛”,又说明了梅雨持续时间长、容易使衣物发霉的特征。地理环境能够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梅雨细密绵长的特征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敏感和消沉的情绪,而且梅雨天气一般伴随着高温、无风,会使人感觉到湿热、沉闷和压抑。文学作品中也对此有着很多的描写,如陆游在《枕上》中写道:“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浃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锵然。”写出了长时间的梅雨天气下空气湿度较大、万物容易发霉的特征。
(二)梅雨内涵情感的丰富
潮湿闷热的空气容易使人心情压抑、愁苦,而且淅沥绵长的雨丝往往会触动文人的愁情。比如王之道在《相山集》中写道,“昏沉浑似醉,憔悴不禁愁”,其中饱含了浓浓的愁思,还有刘敞和袁燮的两首《梅雨》诗,都写出了梅雨所蕴涵的这一感情特点。虽然梅雨的持续时间长,然而梅雨中农人们却可以借此时间暂将农事放下,享受一下难得的闲适和逍遥。宋代的文学作品里面有着很多这一类生活的描写,比如袁燮笔下有“小小闷人人莫厌,解教禾稼勃然兴”的诗句,表达了梅雨带给人们的悠闲惬意的感受。宋代文人经常赋予梅雨以“轻”“细”的特点,用“溟濛”“处处”等词语来描写如烟如幕的梅雨景色,如李纲《梅雨》诗中写道:“小麦青青梅正黄,连山雾雨湿溪乡。轻丝袅袅摇空界,重滴涓涓响暮廊。”着重描写梅雨的缥缈、细密、轻柔的特征。还有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把梅雨时节描写得清新自然,富有自然和生活情趣。梅雨有着如烟如雾、丝丝缕缕的自然状态,与爱情的缠绵悱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梅雨来比喻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思。如晏殊的《鹧鸪天》、程垓的《忆秦娥》、向子諲《鹧鸪天》等诗词,都抓住梅雨的缠绵、轻柔、无绪的特征,梅雨的这些特征像极了男女的离愁别恨,因此能够恰当地把男女感情表现出来。
(三)梅雨意象和江南地域特征的联系
由于江南地区在宋代成为文人墨客聚集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而且描写梅雨的作品也大大增加,梅雨的意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文学意蕴和艺术美感的得到了突出,这也就使得梅雨的意象和江南的地域特征有了紧密的联系。梅雨落在江南的暮春时节,其自然有序的情境很容易引发文人的春愁和感叹。梅雨意象的文学和情感内涵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丰富,而且自宋代以后,梅雨和江南文学象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如“烟雨江南”这一种意象的固定表达。
二、梅雨意象经典表述的形成
(一)“烟雨江南”经典表述的形成
自宋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梅雨似乎已成为江南的标志。在王琪《望江南》中有着“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的诗句,描述了江南的一川无边烟雨中,碧瓦、杨柳、红墙相互掩映、若隐若现的场景,这是江南梅雨时节的典型写照。元代《平江记事》中细致地描写了梅雨对吴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这说明在元代,梅雨已经成为江南地区民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地理意义上看,说起“梅雨”,即令人首先想到江南。从美学上来看,梅雨意象的江南地域性在地域、心理和文化优势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强化,在人们的心理认知上,“烟雨江南”即指的是梅雨季节的江南景色,如古诗中常用的“江南风物”“江南烟雨梅子肥”等词句就说明了这一点。从实际生活来看,梅雨和江南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茶叶出产自江南,而采茶的习俗和梅雨有着重要的关系,清代《续茶经》中关于梅茶的记载说明了这一点。古代作品中对于梅雨的描写大多和江南有关,比如“迷蒙”“烟雨”“溟濛”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正是如烟似雾的梅雨的真实写照,这在雨的意象中是独特和别有韵味的。
(二)苏州的“烟雨江南”意象
明清以来,浙江、江苏等地由于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不仅成为地理意义上的江南,也逐渐成为人们心理认知中的江南,因此苏州也就逐渐成了烟雨江南意象的代表地。苏州地处江南,由于其地势较低,在梅雨的时节,池塘青草、树木、山峦、黛瓦粉墙在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韵味。以清代王士祯的“诗地相肖”的文学理论来看,梅雨和苏州正是绝妙的搭配,宋代王仲甫也有“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的诗句。
(三)明清时期“烟雨江南”表述的固化
在明清时期,“梅雨”和“江南”的经典意象表述组合已经逐渐固化,梅雨有着迷蒙如雾的状貌特征,迷蒙的江南正是对梅雨意象之美的最好体现者。在明清时期,描写江南的诗句中无不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明代高启的《梅雨》诗中有“江南烟雨苦冥蒙,梅实黄时正满空”一句,写出了梅雨江南迷蒙满空、婉约缠绵之美。而“烟雨江南”这种极富诗意和离愁别绪意味的表述方式又成为明清文人常用来抒怀的意象,无论是诗句还是书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明代《清河书画舫》《续书画题跋记》,清代《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画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意象。
三、结语
xiāng ( ) bàn ( ) chēng ( )
相 伴 称
xiān ( ) bang ( ) chèng ( )
cháng ( ) cì ( ) guài ( )
尝 翅 怪
chán ( ) chì ( ) guàn( )
二、拼一拼,写一写,我能把字写好看。(9分)
mā mɑ yì qǐ chūn yǔ quán jiā kàn jiàn
( ) ( ) ( ) ( ) ( )
shuō huà gān jìng nǐ men kāi xīn
( ) ( )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4分)
有( ) 声( ) 话( ) 跳( )
友( ) 生( ) 活( ) 桃( )
四、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汉字。(6分)
心 艹 辶
讠 氵 木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百( )奇( ) ( )暖( )开
( )清( )秀 ( )语( )香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晚—( ) 假—( ) 丑—( )
长—( ) 是—( ) 哭—( )
七、我会找朋友。(6分)
碗 玩 年 首 元 朝
耍 龄 筷 霞 长 旦
八、选词填空。(4分)
呀 吧 呢 吗
1.这是怎么回事( )?
2.我们一起玩( )﹗
3.你奶奶在家么( )?
4.这里的风景真美( )!
九、照样子,写词语。(3分)
游来游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十、连一连。(10分)
美丽的 眼泪 长长的 杨树
有趣的 天气 高高的 小路
闷热的 夏夜 绿绿的 阳光
闪亮的 星星 温暖的 草坪
伤心的 问题 精彩的 球赛
十一、连词成句。(8分)
1.很美很美的 小鱼儿 一朵朵 捧起 水花
( )。
2.操场 在 小朋友 做游戏 上
( )。
3.是 一片 这里 松树林 茂密的
( )。4.公园里 鲜花 开满 了
( )。
十二、填空。(8分)
1.小荷才露( ),早有蜻蜓( )。
2.2014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花对( ),桃对( ),和( )对细雨,山清对( ),鸟语对( ),万紫对( )
十三、照样子,写句子。(5分)
例: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
1.( )仿佛( )。
例:花蝴蝶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 )一边( )一边( )。
十四、读短文,做练习。(10分)
桃花
桃枝上,探出了一个个粉红的小脑袋。
这些小姑娘像刚睡醒一样,睁开眼睛,望着这新奇的世界,看!她们慢慢地张开小嘴,美啊,笑啊,笑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1.这个短文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2分)
2.根据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桃花
( )的世界
( )的小姑娘
( )的春天
3.短文中的“小姑娘”是指( )。(2分)
一、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
暑热、热浪、滚热、灼热、炙热、炽热、火热、沸热、炎热、酷热燥热、毒热、闷热、烦热、湿热、热腾腾、火辣辣
二、描写夏天炎热的成语
挥汗如雨、烈日当空、暑气蒸人、骄阳似火、流金砾石、赤日炎炎、烈日当空、夏日炎炎、酷热难忍、三伏暑天、热不可耐、夏阳酷暑、闷热难当、热浪滚滚、郁热沉闷、烈日灼灼、大汗涔涔
三、描写夏天炎热的句子
1、夏天里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热的让人无处躲闪。
2、那些铁器,被夏天的太阳一晒,就像一个个烤熟的红薯,让人不敢碰一下。
3、今年夏天,热的让人走在街上,就像进了蒸汽浴室一样难熬。
4、夏天来得那么的急,没几天人们便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的软软的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边的梧桐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给伞下的市民带来一丝可怜的阴凉时,自己也泛着耀眼的绿光;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蒸锅,城市里的人们便在蒸锅里哗啦啦的淌着汗,觉得自己随时就要熟了。5、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6、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7、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8、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9、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10、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11、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12、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13、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14、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5、夏日里,
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16、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7、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
18、静止的柳条上,知了一动不动的趴着,沉闷的空气中,它的叫声好象在不停的说:热死了——热死了——
四、描写夏天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那么,如何解答好人物心理(或心情)分析类的试题呢?
一、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
记叙文对人物的描写、塑造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情节来进行,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动词、动作或表情。都是作者精心思考后加以选择用来表现人物的,因此,阅读记叙文时要认真思考、分析它们的作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锁定相关场合,从“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从而分析出人物此时的心理。如[2008年河南卷](《六个馒头》阅读)第10题: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着重号的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a眼眶红了:b眼圈红红的。
本题考查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对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的分析。从第三段的前后内容上来看,女孩子要带馒头去春游的话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她受到刺激,脸通红通红的,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买回馒头时低着头做贼似的跑回宿舍,直奔自己的床,迅速装进袋子,此时她又听到了同学们的小声议论。从这些内容上来看,女孩子对自己家境贫寒、只能带馒头去春游并且害怕被同学们看不起而感到自卑、羞赧、难过,这就是她此时的心情。从第六段的前后内容来看,同学们借口吃了女孩子的馒头而要回报,邀女孩子一起吃饭,使她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良和真心的帮助,尤其是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她的尴尬,保护了她的自尊,这使她很受感动。
参考答案:a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b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如果我们把b处答成“高兴”、“激动”、“快乐”,那就不准确了。
二、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
记叙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或心情)描写自有作者的一番苦心,更是具有一种画龙点睛之妙。因此,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发展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描写的别具匠心。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如[2005年河南卷](《父亲不写信》阅读)第8题: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上文看,父亲曾为第一年儿子未考取大学而卖掉家中的毛驴,给儿子一沓钱,让其复读:当儿子把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中时,父亲没有表现出更多的高兴,而是喝了许多酒。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善言辞的父亲对儿子考取大学表现了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从下文看,儿子临去大学时,父亲特地从百里以外的培训班赶回来与儿子告别,这时他去培训班才两天。读大学后,他每次收到儿子的信都乐得像个小孩子似的,还天天看郑州到兰州的路线怎么走,天天看兰州的天气预报。这些都表明父亲爱儿子,但却不善表达。
参考答案: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的父亲的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三、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