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阿片类药物范文

阿片类药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阿片类药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药物依赖性;麻醉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887-0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因滥用所致药物依赖性患者增多,其中主要为阿片类成瘾者,此类患者因其特殊性,为实施麻醉带来诸多问题。现将近年来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3年来实施麻醉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75例,年龄15~45岁,吸毒史3~8年,ASAⅠ~Ⅱ级;同等条件的非药物依赖性患者75例(与前者比较,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按麻醉方式不同分3组进行分析比较。1组:因感染行切开引流术,选择静脉麻醉。又分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3个小组,每组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15例,同等条件的非药物依赖性患者15例。氯胺酮组术前予咪达唑仑0.03 mg/kg,氯胺酮按2 mg/kg静脉缓推,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1 mg/kg;丙泊酚组先以芬太尼2 μg/kg缓慢静脉推注,再以丙泊酚2 mg/kg静脉缓推,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1 mg/kg;依托咪酯组先以芬太尼2 μg/kg缓慢静脉推注,再以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缓推,术中酌情追加0.1 mg/kg。2组:因上肢感染行切开引流术或因创伤行清创缝合术,选择肌间沟径路以2%利多卡因10 ml+0.5%布比卡因1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及同等条件的非药物依赖性患者各15例。3组:因外伤行腹部、下肢手术,选择2%利多卡因行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及同等条件的非药物依赖性患者各15例。所有患者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监测心率(HR)、血压(B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入室后经鼻导管吸氧(2 L/min),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对疼痛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组: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术中、术毕平均HR、MAP、SpO2较术前明显改变,P<0.05;非药物依赖性患者术前、术中、术毕无明显改变,P>0.05;VAS评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见表1。2组: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与非药物依赖性患者术前、术中、术毕平均HR、BP、SpO2无明显改变,P>0.05;VAS评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3组: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与非药物依赖性患者术前、术中、术毕平均HR、BP、SpO2无明显改变,P>0.05;VAS评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的药物依赖性患者绝大多数是由吸毒所致,其中主要为阿片类。除主要成分为氯胺酮外,尚含有阿片类。其它如冰毒、等,也多含有阿片类成分。且多数患者混合使用多种,并长期将精神类药物(如安定)与混合注射,由此可导致药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毒性的“协同效应”。因此,药物依赖性患者对上述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依赖性。

药物成瘾与脑内多巴胺系统的活动性改变密切相关,而且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LDS)是公认的与成瘾有关的最重要的脑区。MLDS是由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投射到边缘系统有关脑区的通路,VTA主要由多巴胺和GABA能神经元组成。在局部小范围内GABA神经元与DA神经元有突触联系,抑制DA神经元的活动。

氯胺酮为非苯巴比类静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拮抗N―甲基―d―天门冬酸受体的作用,与阿片类受体等结合亦是其作用机制之一[1]。因药物作用机制的交叉性,患者使用的多样性,掺杂成分的复杂性,即使对非依赖性患者使用氯胺酮实施麻醉也难以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风险却明显增加,对阿片类药物及依赖性患者更是如此。

丙泊酚为烷基酚类静脉,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复合物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2]。依托咪酯为短效非苯巴比妥类静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GABAa受体、抑制多巴胺摄取等有关[3]。咪达唑仑为短效的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而增强皮质和边缘系统的抑制和阻断有关。三者作用机制均与GABA受体有关,均无镇痛作用,均需复合阿片类镇痛药方可实施麻醉。由于药物成瘾与脑内多巴胺系统和GABA能神经元密切相关,而不同药物依赖性患者本身对阿片类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且因掺杂成分的复杂性,患者混合使用的多样性,致其对上述药物均有很强的耐受性。由于作用机制的交叉性,使用它们实施麻醉时用药量会明显增加,而麻醉效果不佳,麻醉风险却明显增加。

局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而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作用[4],与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苯二氮 类及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均不同,不会产生交叉耐受性,不受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依赖性的影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也较轻微,故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维持平稳。

因此,对阿片类药物依赖性患者实施麻醉时,以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为宜。

参考文献:

[1] 欧阳旭俊.氯胺酮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05,2:87.

[2]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第一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27.

[3] 杨 静.再论依托咪酯在门诊、手术室外应用的安全性[J].华西医学,2006,10(4):863.

第2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 6~l 2月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止痛的肿瘤患者共计 96例 , 证实应用盐酸羟考酮治疗前均无便秘史,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48例。干预组男 29例。女 19例 , 年龄 5l~72岁 , 平均年龄 (47.33±5.22)岁。对照组男 26例, 女 22例, 年龄 50~74岁, 平均年龄 (46.75±4.6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干预组在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的同时 , 给以饮食干预和用药指导;对照组在服用阿片类止痛药时 , 给以用药指导。两组患者在出现便秘时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通便治疗。

1. 3 饮食干预方法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喜好、病情、年龄等制订相应的饮食计划 , 重点纠正不良饮食嗜好 , 少吃辛辣、煎炸、肉类或动物内脏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酒类等, 增加植物纤维性食品摄入。选择主食时应粗细搭配 , 不要过于精细 , 更不能偏食 , 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素含量 , 多食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 , 饮食中摄入适量植物脂肪 , 如香油、豆油等 , 适当食用有助润肠的食物 , 如蜂蜜、酸奶等;适当吃一些富含油脂类的干果;每日摄取足够水分 , 每日进水量保持在 2000 ml以上也有助于缓解便秘。根据以上防治便秘的内容我们为患者制订一系列的防治便秘的食谱 , 患者家属每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食物。下面介绍如下:①晨起空腹服用蜂蜜水 (蜂蜜水制作方法:开水放凉后加入适量的蜂蜜 , 糖尿病患者忌用 )或糖盐水 300~500 ml;或每日空腹饮酸牛奶 200~300 ml, 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促进大肠内益生菌的增殖[1], 早餐喝五谷豆浆 (五谷根据患者习惯选择 5种以上即可 , 榨好后带渣喝)。②午餐主食以粗粮为主 , 辅以新鲜蔬菜 , 粗粮和蔬菜可使患者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具有强的亲水性 , 可以使食物残渣膨胀 , 形成凝胶 , 从而增加粪便容积 , 刺激肠蠕动。保证每日饮水量在 2000 ml以上。③晚餐喝一些有防治便秘作用的药粥 , 如芝麻粥、核桃仁粥、菠菜粥、红薯粥等。④ 睡前喝一杯 200 ml酸牛奶。以上食物根据患者的喜好每日调节。

2 结果

全部数据由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用 ( -x±s)表示 , 效果比较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干预组和对照组出现便秘症状比较, 见下表1。

3 讨论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或3次 , 且大便费力 , 质地坚硬干燥 , 排便困难 , 伴有胀堵、便意不尽、腹痛、腹胀、恶心、烦躁等症状。而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称为“药源性便秘”(drug induced consti-pation), 亦称“医源性便秘”。 其便秘发生的原因与其镇痛治疗中吗啡类药物有关 , 它可使消化道平滑肌兴奋 , 影响消化道正常蠕动从而引起便秘”[2]。阿片类止痛药物等所引起的便秘发生率为90%~100%。患者不会因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而对便秘产生耐受 , 所以便秘的情况会持续存在于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全过程。李省吾[3]报道长期服用缓泻药治疗药源性便秘 , 会引起结肠黑变病等疾病的发生 , 应学会正确的处理药源性便秘。针对服用阿片类止痛药而导致的药源性便秘 , 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具有通便作用的食谱在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起始同时服用 , 调整患者肠道平衡 , 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 既降低了患者痛苦又能避免长期服用泻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期间, 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 , 为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 可缓解或减轻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 使患者避免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痛苦 , 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玉梅 ,闫树英 ,杜慧晴 , 等 .居家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 , 2011,46(9):865-866.

第3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阿片类药物依赖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即个体尽管明白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带来明显的问题,还仍然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现将研究现状做以下综述。

1 钙离子通道概述

Ca2+在体内的分布是极为不均匀的,主要表现为细胞内外Ca2+的分布不均匀和细胞内Ca2+分布的不均匀,静息状态下神经元内的Ca2+浓度始终维持着10-8~10-7mol/L的动态平衡[1]。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内Ca2+平衡的破坏是许多外界因素引起神经元生物学功能改变的共同机制[2]。所以细胞内存在着严格的调控机制维持细胞内Ca2+浓度的相对稳定。其中Ca2+通道是调控的主要靶点。

目前已知的Ca2+通道大致分为以下几型[3,4]:①电压门控通道:T型、N型和L型等;②激动剂受体门控Ca2+通道:ATP、N甲基D天冬氨酸均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促进Ca2+内流;③机械操纵型Ca2+通道:该型仅见于血管内皮细胞;④质膜上分布的钙泵;⑤IP3受体Ca2+通道;⑥Ryanodine受体Ca2+通道(ryanodine,RYR钙通道)。前两型分布在细胞膜上,⑤、⑥两型分布在内质网和肌浆网上面,而④型在细胞中分布广泛。

2 钙离子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膜上Ca2+通道被激活后,一方面细胞膜内侧的PIP2分解,产生IP3和IP4,并激活IP3受体,引起细胞内钙库的释放;另一方面,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AC),产生大量的环磷腺苷(cAMP),激活磷酸激酶A(PKA)使通道蛋白发生磷酸化而开放,这类通道可被配体的竞争性抑制剂所阻。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与胞浆蛋白中的钙调素(CaM)结合,调节许多酶的活性,甚至激活第三信使(如cfos、cjun等),引起基因转录,诱导蛋白合成,发生相应的细胞生物效应,在神经元内包括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记忆等过程。

3 钙离子通道与阿片类药物依赖

研究证实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细胞外Ca2+的内流和(或)细胞内钙库的激活,释放钙Ca2+入胞浆[5]。阿片类κ受体激动剂 U50488H可使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Ca2+内流显著增加,κ受体的选择性阻断剂norBNI可抑制这一效应。在无钙的Hanks平衡盐缓冲液中,U50488H的效应也能被拮抗。L型电压门控型钙通道的选择性阻断剂硝苯地平 (nifedipine)也能取消U50488H促Ca2+内流作用,L型钙通道的选择性激动剂Bay K8644能够升高细胞内Ca2+浓度的效应也可被硝苯地平完全阻断,这说明L型钙通道是κ阿片受体调控的[6]。κ受体和钙通道耦连的中心环节是兴奋性Gs 蛋白,它能够激活二氢吡啶类敏感的钙通道,而且有实验表明κ受体长期兴奋会使星形胶质细胞的Gs mRNA 数目减少。Smart 等[7]在人类成神经细胞瘤 SHSY5Y细胞中发现阿片类μ受体激动后,不但可以直接兴奋L型钙通道,引起Ca2+内流,而且内流的钙可适度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 IP3 的水平,诱发Ca2+从细胞内钙库进一步释放。去除细胞外的Ca2+或将 SH SY5Y细胞用L型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处理,μ受体兴奋后细胞内Ca2+增加的效应也将消失,说明在SHSY5Y细胞中μ型阿片受体调节着L型钙通道的开放状态。另有实验证明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机体中Ca2+通道的密度增加[8]。因此,阿片受体和Ca2+通道之间存在着耦联关系,阿片类可激活G蛋白抑制或促进钙离子的内流。随着阿片类身体依赖性的形成,钙通道的数目增加。

4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

1960年,世界第一个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由Kroll制药公司合成。1966年,德国学者首次提出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的概念,此后又称为钙通道阻滞剂,简称CCB。CCB可以与蛋白受体结合,阻滞钙离子内流,或者减慢钙通道的恢复,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国内外实验[9,10]从整体和离体水平研究了CCB对阿片类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在小鼠的自然戒断实验中,与吗啡组相比,维拉帕米能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硝苯地平可有效抑制体重下降和减少排便量,改善腹泻等戒断症状;地尔硫艹卓可显著减少小鼠的跳跃次数,并可有效抑制前肢颤栗;氟桂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引起的大鼠体重下降,腹泻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但氟桂嗪不减少跳跃次数和眼睑下垂的发生率。豚鼠回肠离体实验中发现纳洛酮催促或洗脱,可产生戒断性收缩,而且这一过程在同一标本上可重复发生,这就不仅为深入研究外周阿片类依赖性的形成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实验模型,同时也说明在没有中枢参与的情况下 , 外周可独立地形成依赖 , 而且中枢依赖性的形成机制和外周相似。

5 中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

中医戒毒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的指导理论和治疗原则,在成瘾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认识,尤其在注重整体调节和因人施治等方面具有优势,对戒毒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1 复方中药 谭大琦等[11]用“阳光毒瘾消”对吗啡依赖小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能减少纳洛酮催促出现的自主活动;第二次催瘾跳跃反应基本消失表明该药不引起阿片类药物身体依赖性,动物已基本脱毒;郑有顺等[12]用加味参附汤治疗大鼠及小鼠戒断综合征,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及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王小平等[13]以可乐定配伍中药扶正剂进行阿片类戒断症状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可乐定与中药扶正剂配伍使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卢慧勤等[14]以清君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进行戒断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清君饮治疗组大鼠其心、肝、肺、脑、肾等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较少,变性程度较轻,说明清君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有明显修复机体受损细胞的功效。刘莹等[15]对具有滋补肝肾、解毒、利尿等作用的药物组成的戒得安复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复方可明显升高依赖大鼠戒断后前三天血清和尿液中吗啡含量,由此提示戒得安可加速体内排出体外,并推测这可能是该复方脱毒作用机制之一。

5.2 单剂中药 在药物依赖方面,相对复方中药而言,单剂中药的研究较少。刘忠华等[16]研究了粉防己碱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以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后,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结果发现粉防己碱抑制体重下降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如腹泻、流涎、流泪等);三七总皂苷[17]亦能显著抑制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胡祁生等[18]采用剂量递增方式皮下注射吗啡5 d的大鼠,经过川芎嗪处理后,再用纳洛酮催促,在停用吗啡后不同时间里观察评定戒断症状分值,结果发现川芎嗪明显减轻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钙内流有关。

转贴于 6 展望

综上所述,Ca2+通道与阿片类受体存在着耦联关系,Ca2+通道阻滞剂不但通过直接阻断Ca2+通道影响神经元生物学效应的产生,而且不具成瘾性,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症状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草药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具有Ca2+通道阻滞作用的药物,对这些中草药的进一步筛选,选出最有效的药物成分,并对其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症状的机制进行研究,将有望开发出有本国特色的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吕国薇. 神经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6. [2] Saeed EM,Yadollah F,Fereshteh M,et al. L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ade attenuates morphine withdrawal: In vivo interaction between Ltype calcium channels and corticosterone[J].Hormones and Behavior,2008,53:351357.

[3] Eskes R,Antonsson B,Osensand A,et al. Baxinduced 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mitochondria is independent of the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but highly dependent on Mg2+ ions[J].Cell Biol,1998, 143(1):217224.

[4] Bernardi P.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of cations:channels,exchangers,and permeability transition[J].Physiol Rev,1999,79(4):11271155.

[5] Connor M , Henderson G. δ and μopioid receptor mobiliz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SHSY5Y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J].Br J Pharmacol,1996 , 117 :333340.

[6] Erirsson PS, Nilsson M, Wagberg M. kappaopioid receptors on astrocytes stimulate Ltyoe calcium channels[J].Neuroscience,1993 ,54 : 401 407.

[7] Smart D, Smith G,Lambert SG. μopioid receptor stimulation of inositol trisphosphate formation via a pertussis toxin sensitive G[J].Protein J Neurochem , 1994 , 62 : 10091014.

[8] Ramkumar V, Fakahany EE. Prolonged morphine treatment increases rat brain dihydropyridine binding sites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development of morphine dependence[J].Eur J Pharmacol , 1988, 146 : 7383.

[9] Ahmet Dogrul , Unal Zagl, Cankat Tulunay,et al.The role of Ttype calcium channels in morphine analgesia,development of antinociceptive tolerance and dependence to morphine, and morphine abstinence syndrome[J].Life Sci,2002, 71: 725734.

[10] Liza Leventhal, Scott Cosmi, Darlene Deecher,et al.Effect of calcium channel modulators on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n ovariectomized rats[J].Pharmacol Biochemi Behavi,2005, 80: 511520.

[11] 谭大琦, 李秋华, 李卫星, 等. 阳光毒瘾消对吗啡依赖小鼠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 1997, 19(6) :4850.

[12] 郑有顺, 文磊, 余林中, 等. 加味参附汤戒毒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2, 19(1) :5658.

[13] 王小平, 闫丽芳, 李春梅, 等. 可乐定配伍中药扶正剂抑制阿片类戒断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1996, 5(3) : 170174.

[14] 卢慧勤, 励石寒, 王耕, 等. 清君饮对海洛因依赖大鼠脏器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2, 40 (5) :3638.

[15] 刘莹, 薛昭卿, 刘锡武, 等. 中药戒得安对吗啡依赖大鼠血清和尿中吗啡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 9 (4) :265267.

[16] 刘忠华, 亢国英, 李金莲, 等. 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 8(3):185187.

第4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关键词: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阿片类药物

人工流产手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成为医院妇科解决女性早孕的主要手段。现今麻醉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女性要求无痛人流。丙泊酚是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物,术中多联合阿片类药物,起到镇痛作用。但目前尚无研究比较这些阿片类药物与丙泊酚合用在无痛人流时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区别,何种阿片类药物更适合无痛人流的使用尚不清楚[1]。本次研究对丙泊酚联合不同阿片类药物在无痛人流术中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0例早孕患者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自愿到我院行无痛方式终止妊娠,无全身感染、精神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者;年龄18~34岁,平均(24.3±3.1)岁;妊娠期30~54 d,平均(42.3±2.4)d;麻醉ASA分级I-Ⅱ级;根据物不同分为A、B、C、D四组各60例,四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四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入室后取截石位,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给予面罩吸氧。A组患者单纯丙泊酚复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05 ml/kg,2 min后静脉滴注丙泊酚2.0 mg/kg;B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缓慢滴注芬太尼1 μg/kg,C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D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三组患者2 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1.5 mg/kg;诱导后追加维持量0.3 mg/kg,至手术结束。

1.3观察指标/评价指标 记录四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min、扩宫时、手术后1 min MAP、HR、SpO2变化情况,注意患者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及术中疼痛程度,以VAS评分[2]评价患者疼痛,总计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检验时分别采取t、χ2,P

2 结果

2.1四组患者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四组患者麻醉后MAP、SPO2、HR较麻醉前降低,P0.05;A、D组麻醉后2 min SPO2值较B、C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1。

2.2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出院时间及术中疼痛比较 C组苏醒时间、出院时间短于A、B、D组,术中疼痛VAS评分低于A、B、D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人工流产手术是目前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主要补救措施,已为妇女所接受。尤其是无痛人流术,采用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使患者处于一种无知觉、无痛苦的麻醉状态,为患者提供足够舒适度[3],减轻了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消除患者恐中睦恚保证了患者手术治疗。

丙泊酚是人工流产手术常用物,但单独应用丙泊酚则会增加药物剂量,大剂量丙泊酚则会降低患者血压,诱发呼吸抑制,甚至会发生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4],影响患者手术安全性。目前联合阿片类药物,成为临床重点关注问题。

本次研究采取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及单独单独丙泊酚应用,四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无差异,但瑞芬太尼组和单独丙泊酚组缺氧性较其两组严重,舒芬太尼组与其他组相比,患者术后能够较快苏醒,术中疼痛程度低,术后恢复快,患者能够尽快出院。结果提示,通过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方式,能够维持患者术中血流稳定性,减少术中缺氧发生,麻醉镇痛高,患者手术结束后能尽快苏醒和恢复。

芬太尼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较佳,但会抑制患者呼吸,镇静效果不佳。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低剂量瑞分太尼镇痛效果不佳,且瑞芬太尼也会抑制患者呼吸。因此患者SPO2降低明显。舒芬太尼选择性明显高于芬太尼,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5~10倍,起效迅速,镇静效果显著,不会抑制患者呼吸,不会在机体组织内蓄积,易于清除,故而缩短了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加快恢复。

综上所述,在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应用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具麻醉镇痛效果,适用于要求无痛人流术中,安全性高,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会抑制患者呼吸,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旭莉,郭志华,赵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3,35(11):962-963.

[2]陈波,邱正国.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对意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6):737-738.

[3]施伟民.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2):210-211.

第5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三阶梯止痛法用药方法及疗效。结果 采用三阶梯疗法治疗肝癌癌性疼痛患者45例,总有效率为100%。 体会 三阶梯疗法适用于肝癌疼痛时的镇痛治疗,但应注意用药方法。

【关键词】肝癌疼痛 三阶梯疗法 吗啡片

我科于2008年6月—2012年5月采用三阶梯疗法治疗肝癌癌性疼痛患者4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肝癌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2岁,其中,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4例。所有患者均有癌性疼痛,其中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仍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5例,2级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11例,3级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常处于被动)29例。

2. 方法

2.1 三阶梯止痛法给药原则 根据WHO建议,止痛药物的选用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即轻度疼痛首选三阶梯的第一阶梯:非阿片类止痛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如果达不到止痛效果或疼痛继续加剧为中度疼痛,则选用非阿片类药物加上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仍不能控制疼痛或疼痛继续加剧为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成瘾性。

2.2 药物选择 非麻醉性镇痛药主要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片、阿司匹林片、双录芬酸钠胶囊及栓剂;弱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磷酸可待因片、曲马多片、强痛定;强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盐酸吗啡即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针剂。

2.3 给药方法

2.3.1 选择口服给药,也可直肠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

2.3.2 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的“按 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2.3.3 按阶梯给药,轻度疼痛(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2.3.4 用药个体化,止痛药剂量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到病人疼痛消失为止,无天花板效应。

3. 结果

第6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关键词 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 戒断反应 复方苯乙哌啶

滥用药物成瘾产生的戒断反应,是当前戒毒治疗中遇到的首发症状及难题,由于成瘾轻重度的不同,伴随戒断反应也不同。目前国内治疗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产生的戒断反应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①阿片类激动剂或拮抗剂类药物;②非阿片类激动剂或拮抗剂药物;③中草药物。但上述治疗中运用药物大部分易产生依赖性,且价格高。我所采用复方苯乙哌啶片配合镇静药物以及心理诱导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收集我所2003年11月~2006年11月入所强制戒毒、自愿戒毒经检测均为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产生戒断反应的患者65例,其中男50例,女15例,年龄16岁~54岁,平均39岁,滥用药物病史0.5~14年,平均6年。

诊断标准:按照强制戒毒所医疗工作手册2002年10月第1版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执行,产生戒断反应以经询问本人自感有症状为准,并对戒断反应按照戒断症状评价量表所要求内容逐项进行量化评价。戒断症状经治疗后消失的标准,以经询问本人自感无症状为准。

根据量表内容调查患者,按照每项症状分四度,即:0度:无症状;Ⅰ度:轻度,经询问有症状;Ⅱ度:中度,主动叙述症状,但可忍受;Ⅲ度:重度,症状不能忍受。依据:级×度=实得分,选取Ⅰ度以上患者进行评分分类,确定复方苯乙哌啶起始量,使用剂量按照重度、中度、轻度三类进行12片、10片、8片起始量,每日3次服用,每两天递减2片量进行维持治疗,在服药时间上采取分别于戒断反应产生前40分钟、20分钟、0分钟给药进行疗效观察,在服药方式上采取吞服和嚼服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晚上伴睡眠障碍者给予安定及氯丙嗪治疗,有焦虑症状者给予多虑平治疗并同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比较得出:在戒断反应产生前40分钟以吞服方式服药效果最好、显效。20分钟服药,效果次之,有效。在戒断反应产生前20分钟以嚼服方式服药效果明显,0分钟服用效果次之,有效。

结果

采取上述服药方式服药后戒断反应症状都能得到缓解。通过对服药前后患者的肝功、肾功检查,未见异常变化。经与安慰剂服用对比,效果明显,复方苯乙哌啶对减轻戒断反应症状,帮助患者度过生理脱毒期有明显作用,疗效显著。

讨论

滥用药物成瘾产生的戒断反应是戒毒治疗中的难关。复方苯乙哌啶治疗滥用药物成瘾产生的戒断反应与其成分中所含的地芬诺酯有关。①由于复方苯乙哌啶中地芬诺酯是哌啶的衍生物,具有类似阿片活性药物的药效,它能与体内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同时它对肠道还有类似吗啡作用,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抑制肠道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蠕动,再加上阿托品的解痉作用,减轻了戒断反应患者的卡他症状、消化道不适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②苯乙哌啶半衰期为2.5小时,口服后一般45分钟到60分钟显效,持续作用时间为3至4小时,我所给患者服药时采用在戒断反应产生前40分钟,效果显著说明了这一点。嚼服时在戒断反应产生前20分钟显效可能是药物第一关卡效应起作用。③根据吞服和嚼服方式显示的起效时间差异,建议对剂型改进后,可使药物浓度保持衡定,服用起效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使复方苯乙哌啶可以作为一种类阿片受体药物用来治疗滥用阿片类药物成瘾产生的戒断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基,杨玲,主编.吸毒与戒毒.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4:188.

2 张卫航,等编著.强制戒毒所医疗工作手册.2002,10,38~39.

第7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关键词 品  临床应用

临床上许多医生由于对品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掌握深度不够,因害怕产生依赖性,所以临床用药时不敢使用,而延误病情。尽管品和有依赖性,但是如果熟悉其药理性质,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使用,则完全可以避免依赖性的产生。

品的临床应用

品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镇痛药类及非镇痛药类。两类药物的作用不同,临床用途也不同。

镇痛药类包括吗啡、哌替啶、可待因等,本类药物属于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然而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用途。①镇痛:该类药物镇痛作用的特点是药效强,对各种类型的疼痛均有效,但具有依赖性,多数具有呼吸抑制作用,并非任何类型疼痛都可以使用。疼痛类疾病是否使用品,应用哪一种品,应按照WHO推荐的镇痛药三阶梯用药原则。轻度疼痛:首选第1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度疼痛:选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两类药物合用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②治疗心源性哮喘:吗啡可暂时缓解肺水肿症状,可使用吗啡并配合强心苷、氨茶碱及吸氧等措施治疗心源性哮喘,也可用哌替啶代替吗啡。③用于人工冬眠:可使用哌替啶并配合异丙嗪、氯丙嗪等组成人工冬眠合剂,用于严重创伤或感染、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④镇咳:主要用于剧烈干咳,可使用可待因、福尔可定等复方制剂。⑤麻醉前给药及复合麻醉:许多品可作为临床麻醉辅助用药,如芬太尼、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等。⑥止泻:对于非细菌感染性、急慢性消耗性腹泻,一般可使用地芬诺酯或阿片制剂如阿片片、阿片酊、复方樟脑酊等。⑦戒毒:阿片类成瘾者目前多主张使用戒断症状轻而缓和,药效缓慢的品,如美沙酮、二氢埃托啡采用序贯疗法并配合其他药物,如可乐定等治疗。

非镇痛药类 主要指可卡因,可卡因为临床应用最早的局部,由于其作用持久,目前可用于眼、鼻及咽喉部手术局部麻醉。

品用于镇痛的用药原则 ①轻、中度疼痛不要使用,以防依赖性的产生;②中度慢性疼痛尽量少使用,可使用阿司匹林等无依赖性的解热镇痛药;③急性剧痛及晚期癌痛必须使用,目的是消除疼痛,减轻病人痛苦,同时防止神经性休克发生;④胆、肾绞痛需要合用解痉药,如阿托品、吗啡等药物可使胆、肾平滑肌张力增加,可使用吗啡阿托品注射液注射使用;⑤诊断未明的急性腹痛应用要慎重,因本类药物对内脏平滑肌、血管有作用;⑥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及分娩止痛等禁止使用吗啡,因吗啡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同时可延长产程;⑦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以免产生依赖性。

的临床应用

按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镇静催眠药类、中枢兴奋药类、镇痛药及复方制剂类、全身类,不同类别的临床用途不同。

镇静催眠药类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属于镇静催眠药,按照结构不同可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及其他类,本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①镇静:苯巴比妥可用于焦虑不安、烦躁、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恶心、小儿幽门痉挛等。②催眠:目前主张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本类药物安全性高,成瘾性小,呼吸抑制弱,可出现近似生理睡眠。对入睡困难者应选用吸收快、起效快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对早醒者应选用吸收较慢、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氯硝西泮:上述两种症状并存者可选用氟西泮。对睡眠中断者可选用扎来普降。对处于焦虑状态的睡眠障碍患者,可选择抗焦虑药中的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或劳拉西泮。③抗焦虑:地西泮常用于治疗焦虑症、神经官能症。④抗癫痫:本类药物中部分药物是临床重要的抗癫痫药物,地西泮常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苯巴比妥用于癫痫大发作。⑤抗惊厥:本类药物在大剂量时具有抗惊厥作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可用于小儿高热、子痫、破伤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惊厥。⑥复合麻醉:地西泮等药物可在麻醉前给药以消除病人忧虑、紧张、恐惧等情绪。⑦麻醉:巴比妥类大剂量有麻醉作用,但安全性低,一般不用于人体。

中枢兴奋药类包括咖啡因、哌甲酯、匹莫林等药物。本类药物均属于兴奋大脑皮层的中枢兴奋药,其用途有:①解除中枢性活性抑制:使用大剂量的咖啡因可用于催眠药、抗组胺药、酒精等中毒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②治疗头痛:多使用咖啡因,常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疗偏头痛。如复方阿司匹林用于一般性头痛,3次/d,1次2片;麦角胺咖啡因片治疗偏头痛(每片含麦角胺1mg及咖啡因100mg),偏头痛发作时口服,1次0.5~1片,若无效,可间隔1小时重复同剂量。③其他用途;本类药物为精神兴奋药,具有改善精神活动、消除疲劳及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各种忧郁症、神经官能症、小儿遗尿症、阿尔茨海默症、外伤性昏迷、脑动脉硬化及中毒所致意识障碍等。例如:哌甲酯用于儿童脑功能轻微失调,6岁以上5mg/次,2次/d,早饭、中饭前服用,然后按需要递增5~10mg;匹莫林用于治疗脑功能轻微失调,开始时清晨口服20mg,如症状未减轻,可逐步增量,直至出现效果。

第8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9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

据了解,止痛药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能够很好地缓解癌性疼痛,但却常常带来便秘,其发生率约为80-90%,甚至有报道是100%。该不良反应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全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引发焦虑和紧张情绪,加重或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最终是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期不容忽视的问题。

林丽珠介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大多属于功能性便秘。其发生的机制大致有:阿片类止痛药中枢抑制,导致排便反射不敏感;阿片类药物结合了疼痛受体,使神经的递质分泌减少,让患者感觉不痛,但同时使消化道腺体分泌减少,导致粪便干结;胃肠道动力减低,排空延迟。上述原因最终引起肠道传输减慢或直肠出口梗阻而致便秘。

中药治便秘也要辨证

林丽珠介绍,中医在癌性便秘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现代中医学认为阿片类药物辛、香、苦涩,苦而生火,涩而凝滞,香而耗气,进入人体后虽能缓解癌性疼痛,但也能耗损气血津液,扰乱阳气的正常运行,加重了晚期癌症患者气虚、津亏、血虚症状,故晚期癌症患者便秘多以虚为本,病程中气滞、郁热、津亏、血虚等可同时存在,治疗宜滋阴益气、泄热通便。

很多读者只知道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通便,殊不知中医药通大便也要辨证论治,实证需要攻,虚证则需补。

实秘治则以攻法为主,其中热秘治以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气秘治以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常用生大黄、芒硝、槟榔、枳实、厚朴、蒲公英、番泻叶等药,达到行气泻热通便之功。

第9篇:阿片类药物范文

关键词:癌痛;姑息性化疗;强阿片类;临床疗效

癌痛指的疼痛部位需要调节或者修复的信息传递到神经中枢之后引起的感觉,也是导致癌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对于处于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止痛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药物使用剂量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难以控制癌痛症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2]。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90例癌痛患者使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控制癌痛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90例癌痛患者使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3],诊断为恶性肿瘤III~IV期。对于肝肾功能衰竭、骨转移、阿片类药物滥用史、合并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患者进行排除。90例癌痛患者中男性患者占38例,女性患者占5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5±11.7)岁。从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析,乳腺癌患者占26例,胃癌患者占36例,肠癌患者占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癌痛患者使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控制癌痛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给予姑息性化疗联合强阿片类治疗,使用姑息性化疗药物替吉奥胶囊(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35)进行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20mg,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吗啡和芬太尼进行治疗,一共治疗2周。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癌痛评分、癌痛次数以及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2 癌痛的评分标准是国际评分法,主要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90例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癌痛评分、癌痛次数以及吗啡药物的使用剂量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癌症中晚期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癌痛,对于处于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止痛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药物使用剂量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难以控制癌痛症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癌痛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均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肿瘤类型,也会因为其临床分期不同、病灶部位不同、抗肿瘤治疗不同、治疗方案不同以及患者的体质不同等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对癌症中晚期疼痛的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仍然以阿片类的控制为主,强阿片类的药物成为了控制中重度癌痛症状的重要标准[4]。镇痛药物作为癌痛的治疗基础,针对中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会增加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加了副反应发生率。

针对癌症中晚期患者使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进行口服治疗,能够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减轻了肿瘤压迫造成的疼痛症状,给药方便,能够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姑息性化疗药物替吉奥主要是由替加氟和吉美嘧啶以及奥替拉西钾组成,使抗肿瘤活性得到了提高,能够延长血液浓度的稳定性,降低了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于治疗癌痛中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性。上述结果显示:90例癌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癌痛评分、癌痛次数以及吗啡药物的使用剂量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凤云,罗明,王永峰,王培中,王海荣.阿片类药物联合疼痛健康教育治疗癌痛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46-47,51.

[2] 陈雪梅.规范化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探析[J].中国药业,2012,21(23):34-3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