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分析

我校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采取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在贯彻过程中由于各专业特点不同,常常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就生物专业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间短,课时少。生物学科在中学是一门小学科,一般每班每周2课时,教学任务少。本科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第一周中学刚开学,教学秩序有待于稳定,一般不接收实习生进校;最后一周正值“十一”假期,也没有实质性的实习,而是进入了总结阶段,因此实际的实习时间只有4周。除去听课、编写教案的时间,真正用于实战讲课的时间最多3周。由于扩招,实习生人数增多,实习学校实习班级有限,实习生上课的时间更少,如果每班有两名实习生,那么每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相当于只有1.5周,约3课时,达不到实践锻炼的目标要求。

二是生物指导教师匮乏。实习校的生物指导教师能否给实习生以全面、科学和高效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由于中学生物教师资源有限,很多生物教师一人带几个班级的课程,一个年级只有1~2个生物教师,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有的生物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他人指导和提高,教学经验不足,这样对实习生的指导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无法保证对实习生指导的质量。

三是班主任实习工作机会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班主任实习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都不愿让实习生深入太多,怕影响正常的管理和秩序。有的班级可能是两名学生一起做实习班主任工作,有的实习校只给一周的时间进行班主任实习,最后能深入到班级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

四是学生实践技能不足。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感染力;板书乱,层次不清;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学教材内容及教材体系的编排不熟悉找不到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不强,不熟悉PPT的制作过程;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等。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学生在教育实习环节中没有充分体会中学生物的教学过程,难以在真正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努力开创教育实习的新局面。对教育实习的准备、教育实习的实施、教育实习的组织和管理等诸方面进行认真地探讨和研究,使教育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优化带队教师配置,做好实习动员及准备

每次教育实习前,由院系两级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从实习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实习内容、考核方式、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学生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实习带队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教育实习的成败与质量,我们本着责任心强、有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扎实、有指导教育实习经历等几方面的条件,选拔配备具有副高职及以上的职称教师为教育实习带队教师。然后按照各实习单位的要求,分组安排落实实习任务,每位带队教师负责5~10名实习生。在学生进入实习学校之前,主要由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确定了实习所用的教材之后,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从教材分析、教案的编写、板书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资料的检索、教具的准备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特别要强化课堂教学技巧的训练,保证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就能够快速适应中学教学实际,以弥补中学指导教师少,指导力度不够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

2注重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过程管理、质量监控是我们的一贯做法。要求带队教师与学生一同坐班,参与教育实习工作,要从教学法、教学论和心理学的角度去指导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不定期地深入实习校检查听课、备课、上课、班主任实习等情况,并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这样既了解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精神面貌,同时又检查了带队教师的工作情况。

(1)听课:听课是每一位实习生必须要经历而且对于自身也十分有益的实习内容,是学生入行前的准备和吸取间接经验的阶段。从听课中能学到不少东西,也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有个很好的定位。他们对于指导教师身上的优点和特点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将适合自己本身的为自己所用,还很好地学到了掌握课堂气氛的一些小技巧。听课的范围包括实习生听指导老师的课,实习生之间的相互听课,以及不同专业优秀教师的观摩课,目的是学习优秀教师授课方式方法。实习生不仅听了指导老师的新课,还听了习题课复习课等其他形式的课。带队老师在一段时间内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听课的评议,谈听课后的感受和心得。在他们互相听过课后,为上课的实习生提出意见和看法,并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总结经验。也从一些不成功的课堂上总结经验教训,不再犯类似的毛病。带队老师也认真听实习生课,尤其是第一节理论课前的试讲课,并在听过课后指出实习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以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给实习生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给实习生许多鼓励和信心,为实习生走上讲台打下了基础。

(2)备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学科考试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备课中,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间通过共同研究,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完成。高中实习校还能赶上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一技能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验的药品配置、材料准备、仪器的检查、调试都细心完成。他们吸收了不同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特点,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3)试讲及讲课:在正式讲课前要组织严格的试讲。指出每个人的优缺点,直至达到要求为止,这就为完成课堂教学提供了保证。在每位实习生讲课的时候,其他实习生也都去听课,一方面可以从自己的同学身上受到启示,也可以给同学打气。体现出了各个实习队内的团体意识。在每一位实习生讲课以后,带队老师要组织实习生之间相互的进行评议,大家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剖析,尤其是对于课堂的气氛、知识的传授、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等问题,做详细的讨论和认真细致的总结,积累宝贵的经验。为解决课时少的问题,我们与实习校协商,采取在自习时间加课、开实验课等方式使课时量有所保证。

(4)班主任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班级了解学生,要求学生在自习、课间操、午休等时间尽量与学生接触,熟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班会、第二课堂活动,有的学校在此期间召开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这也是锻炼自己、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第2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XX年3月11日到XX年6月30日,真切感受一把当老师的苦与乐。这期间,锻炼了我的能力,坚定了我要走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信心!顶岗实习,带给了我什么,我到底收获了什么

一、学习方面:

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出现在180名学生面前,以实习生的身份出现在同事、学校领导面前、以队长身份出现在保定唐望分队的队友面前,这些身份都让我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也让我有不同方面的成长。

1.教师身份:要求我应该为人师表,认真负责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同时,我提醒自己应该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生物,学好生物,希望他们能把生物知识用于生活。

实习期间,我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提高!从一个菜鸟老师变得成熟稳重!从起初对备课不知所措,到现在信手拈来;从起初对课堂组织一片混乱,到现在井井有条;从起初讲解不透彻,到现在讲解的明明白白;从起初板书写的惨不忍睹,到现在条理清晰。我想,这就是成长!我想,这就是实习要达到的目的!

教师身份让我收获了这第一批学生满满的师生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爱上这群可爱的孩子,想起了我曾经奋斗的那个高中时代。同时我想也许我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大学梦的种子,在心里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也让我懂得,应该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该吃苦的年纪努力拼搏!

2.实习生身份让我好好定位自己,谦虚的向前辈学习,多听课,多锻炼,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从起初的青涩懵懂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我成长了,我用成熟与干练武装了自己!学生、同事、领导的夸奖和一致好评是对我实习成长的最好的证明!实习,让我真切接触以后的工作环境,让我跟未来职业更靠近一步!

3.队长身份要求我要对全队队友负责,辅助老师完成实习任务,让每个人学有所获!

实习初期让我深感压力巨大!因为我们来自不同学院,有不同性格,互相之间不熟悉,交流也很有限,所以工作开展略显艰难!所以,我采取了去各个实习学校看看,看看大家的生活,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显然,跟副队长转点后,我开始注意怎么根据实习点的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所以以后的工作也更顺畅一些。转点也增强了分队的凝聚力,我们更像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彼此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面对实习任务多,在顶岗办以及驻县老师的带领下,明确了实习工作开展的思路,建立分队制度。制度建立之后,一大部分任务属于常规任务,方便大家把精力放在教学方面的实习中。很感谢队友的支持与配合,我们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们能都有所收获!

每一个身份背后都是不一样的我,承担不同的责任,学习锻炼不同的方面,同时,正因为这些责任,这些不同的身份让我学习更多,懂更多,锻炼更多。很感谢顶岗实习让我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活到老,学到老,年轻就应该多经历一些,多成长一些!

二、生活方面:

顶岗实习让我亲身锻炼了生活技能。之前的我,会做饭,但是在家很少当大厨。现在我摇身一变变袁大厨,天天买菜做饭,大大锻炼了厨艺。从开始的咸淡掌握不好,到现在的色香味俱全。小伙伴们,一起生活,真的像一家人。

我们干家务也很在行,会把宿舍收拾很温馨,装饰的很有一个家的感觉。我更像一个小家长,打理家里的事情,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小家。

生活虽琐碎,但是我们团结在一起,没有啥解决不了的。我们互相依赖,互相帮助,成了和谐的一家人!经过顶岗实习,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好的生活,更能照顾好自己!同时,我也收获了浓浓的“战友情”,我们之间建立了身后的友谊!

三、情感态度方面:

1.顶岗实习,我爱上了这些学生,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现在,我知道如何去对待学生,对待工作。我希望自己永远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对学生的热情、耐心。外表是个粗线条的我,内心其实够细心、认真、耐心。因为这才是干好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能当好一个老师的前提。对待学生,我希望永远是亦师亦友的状态,我不太喜欢一直在讲台上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更喜欢跟学生亲近,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我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深深的!

第3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安全隐患;安全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其重点方向之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学野外实习期间,学生怀着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浓厚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分组分工细化具体,大家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自我的作用,而这无疑有助于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选择西天目山作为生物学野外大实习的基地,但目前的研究都集中于如何可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对于生物学实习过程的安全工作涉及较少。而生物学野外实习由于教学场地由封闭的校园变为开放的野外,带来多种危险因素,有些高校因担心学生的安全而草草了事,甚至取消了野外实习。我校对生物学野外实习一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更加重视,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文章中作简单的介绍。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1.疾病。由于野外实习地离市区较远,往往位于山上,实习时间又往往安排在暑假前后,山里的天气较难掌握,天气的变化容易引起学生的中暑、感冒和发烧等疾病,如果交通不方便或准备不充足的话,容易导致健康风险。

2.雷击。野外实习常常安排在暑假前后,这时候属于夏季,经常会遇到雷阵雨天气,如遭雷击,往往有生命之虞。

3.有毒植物。在野外实习期间,学生们会接触到很多有毒植物,误食这些植物会导致中毒,身体接触到有可能造成过敏,有些植物蜇伤会造成持续的疼痛,并引起感染,故应该引起特别注意。西天目山有很多植物含有或轻或重的有毒物质,如雷公藤、乌头、博落回、芫花和毒蘑菇等,学生可能对野外的东西很感兴趣,什么果实都想知道能不能食用,也有可能将有毒的同科同属植物认作家乡可以食用的物种。西天目山上的有些植物,如野漆树、木蜡树和毛漆树藤等,部分人接触后会产生过敏发应,皮肤会出现红肿、奇痒,如抓破,则容易造成溃烂。荨麻科的有些植物,如浙江蝎子草、艾麻、珠芽、宽叶荨麻,其叶片和茎上均有螯毛,含有蚁酸、醋酸、酪酸、含氮的酸性物质和特殊的酶等。学生在采集标本或经过时如果不小心会碰到这些螯毛,就会引起皮肤如火烧般的疼痛,并发生红肿,如抓破则容易溃烂和感染。

4.有毒动物。西天目山上有一些动物有毒,如毒蛇、毒蜂、毒虫和山蚂蝗。这些动物中以毒蛇最为致命,天目山上有眼镜蛇、腹蛇、蕲蛇、丽纹蛇、山烙铁头、烙铁头和竹叶青等数种毒蛇。万一被咬伤将非常危险,因为实习基地离市区较远,而且抗蛇血清也不是随时都有;毒蜂主要有黄蜂、竹蜂和大胡蜂等,它们咬伤将会出现剧烈疼痛和红肿,还常伴有头痛、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毒虫主要有一些刺蛾类的幼虫、蚂蚁、蝎子和蜈蚣等,被蜇伤会出现疼痛和红肿;山蚂蝗是软件吸血动物,主要有天目蛭和日本蛭,经常停留在叶子上,人不小心碰着就粘上,往往等发现血时才知道被叮咬,此时山蚂蝗已经逃走。

5.摔伤割破。实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拥挤嬉闹,加之下雨潮湿,有些石头上生长青苔,如不小心容易滑倒或跌倒;下山时,有时学生喜欢跑着台阶快速地下,容易造成扭伤或摔倒;还有学生为了采集标本,只顾抬头观察或为追捕蝴蝶而全然不顾脚下,也容易滑倒;此外,的身体组织如手容易被植物割伤,如五节芒的叶片、竹桩,还有就是尖锐的石头;采集蔷薇科的某些属植物时,如蔷薇属(如金樱子、硕苞蔷薇)和悬钩子属(如高粱泡、茅莓、红腺悬钩子)等,容易被其皮刺扎伤。

6.水火事故。夏天火热,野外实习回到驻地后,浑身汗水湿透,实习地附近有溪涧,有些学生肯定想去游泳,但因不知溪涧深浅,而且溪水温度低,极容易导致抽筋被溺;因为蜻蜓主要在水边活动,学生有时追捕蜻蜓而忽略已经靠近水边;夏季高温,林地如遇烟头,极有可能引燃山火,这不仅会产生人身的损害,还将会造成财产上的损失。

二、生物学野外实习安全工作的对策

1.选择成熟的野外实习基地。选择野外实习基地时,不仅要考虑到生物物种丰富和食宿设施完善,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对实习地点是否熟悉,是不是尽可能的安全,安全是野外教学的第一要务。故我校选择了西天目山作为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因为该地已经成为近30所院校的野外实习基地,其设施完善性和安全性已经经过了多年的验证。

2.应急预案的制定。由于安全决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从学院层面甚至学校层面都非常重视。每年生物学野外实习开始时,校领导都要参加在天目山举行的动员会;而整个野外实习期间,学院领导和系领导都抽出人手驻守基地。另外,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作出详细的应急预案,各级领导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实习动态,并进行针对性措施。

3.学生的安全培训。在学生去野外实习之前,专门安排安全专题的培训,由辅导员讲解安全政策,由专业老师讲解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并由药学系的老师讲解应急处理,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到野外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并掌握第一时间的自救本领,脑里也绷紧安全这根弦。同时也跟学生强调,野外实习过程的纪律将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

4.野外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掌控。严格野外实习中的纪律,违法乱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问题,而且安全事件大都与违犯纪律和破坏秩序相关联。要求学生按时起床和就寝。学生外出实习时,设立不多于5个人的组,在基地内,以寝室为单位,筛选负责任的学生当组长或寝室长,在外出时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在基地就餐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不到就不开餐,就寝时由寝室长汇报成员是否全在。经验证明,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并很好贯彻,可很好地预防安全隐患。同时,教师方面,由具有丰富野外经验的老师充当实习老师,对有可能遇到的危险都可以预先提醒,也可化解可能发生的隐患。

5.野外实习结束后的总结。每年生物学野外实习结束,都由领队老师向系和学院递交野外实结,对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为下一年度的野外实习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支持。

三、结束语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安全永远要排第一位。而安全也是一个全面性的工作,不仅要从野外实验中和实验后着手,更重要的是要做在前头,尽可能想到各种安全隐患,并根据每年出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完善。安全工作没有止尽,没有最好,只有做得更好,才不会让学校、学生和送学生来学校的家长失望,必须常抓不懈,永远绷紧安全这根弦。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参考文献:

[1]赵吉,侯鑫,刘明秋.生命科学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78-181.

[2]常缨,胡国富.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105-106.

[3]李新华,胡金良.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34-137.

第4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1.1教学方法不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教师的观念和想法与学生截然不同,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表现更为突出,因为对学生的认识和研究不够,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不认同,很难与学生打成一片,所以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的教师或非师范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研究不够,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准确认识,并表现出对教学和学生工作没有耐心,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此外,课堂讲授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板书讲授方式,简单机械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忽视学生认知情况及教学内容难度,填鸭式教学,其效果并不理想。

1.2实践和技能教学重视不够

1.2.1重理论轻技能

很多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解不透,对技能教育重视不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认为学生掌握好理论,即可解决一切问题,实践教学要求较高,耗费精力和财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因此不注重实践技能的教授。为了教学方便或因使用设备场地不便一些教师随意安排实践教学存在未授理论课程便进行实践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到重点。有些课程虽然采取边授课边实践或理论授课后进行技能学习,但是由于课程安排不科学,或者没有实践后的总结,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例如微生物发酵、酶制剂生产和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都是过程复杂、关联性较强且标准较高的技术,如果课程安排不合理、次数和时间不够或技能教学重视不足,都会使学生是很难真正熟练掌握。

1.2.2缺乏实训基地

某些专业和方向相关课程的技能学习需要完善的校内实训场所和特定的校外实习单位才能顺利完成。例如,由于没有炼苗室和试验基地,黑龙江农业技术职业学院生物技术方向的学生在学习组培技能时,很难领会温度、水、气是炼苗成功的关键因素,难以真正掌握相关技术;食用菌方向的学生也只能在实验室完成食用菌拌料、装袋和消毒的过程,而学不到后期的管理和深加工等环节;酶制剂生产方向的学生在学习酶制剂生产相关技能时,由于没有专用的场地和设备,只能到其它专业或系部发酵实训基地观看相关设备,不能动手操作。到目前为止,生物技术专业所有方向的课程技能学习都没有真正的实习单位或企业。

1.3培养方案不完善

1.3.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生物类复合人才,这不仅是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原则,也是生物技术专业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然而,由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现阶段所设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3.2课程体系有待于改革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塑造实用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实施的课程体系与这一目标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课程多、针对性不强、特点不突出,两学年共休30多门课程,且几乎没有能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课程;课程体系不科学,不同课程知识重复多,例如相关微生物知识在酶制剂生产、组织培养和发酵等课程都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述;难度大,多数教材是压缩版的本科教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逻辑性不强,课程顺序不合理,例如微生物、细胞和生物化学相关基础课程开设在第2学年;实践课程欠缺,如酶制剂生产专业没有生产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师难以真正实现实践技能教学。

1.4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

以就业为导向,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将技能培训放在突出位置。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地方,技能教育离不开实训条件,没有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就难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开设专业较多,资金投入以及生源存在分布不均等现象,造成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设备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院存在资金投入不科学的问题,学生多的专业投资多。生物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但由于招生数量不够多,在资金和设备投入方面与其它专业相比稍显不足,如酶制剂生产专业没有规模生产设备及蛋白质分离纯化相关仪器和设备,食用菌栽培缺少菌种保藏所需的冰箱和大型灭菌设备。

2培养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对策

2.1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在课程开设上,一定要根据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数量和比例,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叠和混乱。在顺序上要讲究逻辑性和科学性;在内容上要讲究实用和适用性,基础知识面要宽广,专业技能要实用先进,难度要降低;在课时分配上要体现全面加强学生技能提高以及学生要有充分的自由时间自行进行个人全面素质提高的特点;其次,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的性质和要求,明白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邀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或专家参与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使制定出的培养方案更有针对性及实用性。

2.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一定要摈弃陈旧生硬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技能化为主,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原则。根据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次教学推进。把学生分为不同等级水平的班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做适当的调整,最终确保每个学生都听懂授课内容,掌握实践技能。

2.3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一定要根据行业企业的标准要求和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配备相关设备,且保证设备设施的高效合理使用。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酶制剂生产要建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发酵生产线和基地,特别要购买高效实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设备;食用菌生产方向必须购买大型灭菌设备和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使学生体验真正的生产环境,真正掌握相关生产技能。同时,依托校内现有的实训实习基地,将校内实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接受实训,尽量缩短毕业后尚不能独立工作的缓冲时间。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实践实训,例如第1学期先到相关行业了解大体生产情况、生产流程及基本要求;第2学期回到学校学习理论和实训;第3学期再到企业工作实践;第4学期回校巩固加强,把实践知识归纳总结上升到系统理论。或者边学习边实践,或者在实践的过程学习,最终回校复习巩固,或者先集中学习理论,最后集中实践。总之,采取灵活的方法,力争达到良好的技能教学的目的。

2.4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一只高素质的“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有计划。有顺序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重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选派相关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或到高等院校深造,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汲取教学经验;三是聘请一些业务熟练且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从而做到与企业互通有无;四是招聘对口行业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使教师的个体专业知识和企业经历得到增加,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如此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才有希望。

2.5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第5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83-02

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主要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主。既包括实验技术理论,也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其实验技术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有别于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与之既不重复,又有紧密的联系。实践操作操作技能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是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学科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实践技能的“必需”性大大提高。传统生物化学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做为基础课,这种忽略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的。因此,改变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对高职药学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离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往往以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为主体,而实践教学只是穿插于其中,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验证某项理论的正确性或直观地反映出理论所表达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服务。虽然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但却忽略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药学专业研究过程大量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同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化学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门科学。一方面,生物化学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一整套复杂深奥、涉及面广的实验技术体系。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后续学科的学习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理论和技能。若按传统的捎带性穿插式进行教学,实验技术理论内容讲解有限且不成体系,影响了整个专业的系统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重新定位其课程标准,明确其培养目的,建立完整的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这样即能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实践技能,也使其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

(二)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的分离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趁热打铁当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得出已经预知的正确实验结果[2]。实际上就是对理论的实践性重复过程。同时,由于受课时所限,教师讲解占用时间比重较多,学生实际操作有限,匆匆完成课堂内容,纯粹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既缺少实验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更谈不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虽然有原理的讲解,但几乎都是围绕某个独立的实验进行,没有联系性和系统性。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理论基础,或对某一原理仅限在某一个实验中进行应用,而不能演绎到同一类型实验中,遇到其他实验时则就不知应用什么样的原理了。

为此,应当强调实验技术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将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进行分离,先将完整的实验技术理论系统地进行介绍,当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时,再进行实践操作课。这样即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又能使其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并灵活应用各种理论基础,举一反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尝试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且具有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作用,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为本专业的实践体系打好基础。虽不宜过多,但对于药学专业基础课的生物化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基础实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多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提供特定的情境和问题,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并查阅文献等方式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阅、完善、修定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论文。主要培养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还要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健全多样性评价机制

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核查,使实践课程多留于形式。为此应增加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以外,增加实验理论、操作过程、实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重视实践,以达到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

实验理论以笔试为主,可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考试合并,使学生对实践课程加以重视,改变实践从属于理论的状态。

操作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应列入核查项目。笔者在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基本仪器的使用中忽视了细节操作规范,不但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易造成仪器的损坏,且生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很多都有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物等,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加强操作过程的核查,既使学生重视基本实践操作技术,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态度。

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实验道德是学生德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垃圾满地,实验台脏乱、液体横流,仪器的“暴力”使用,试剂的浪费,仪器和贵重药品的丢失,有害有毒废物的随意丢弃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重视实验道德对培养人才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弱化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3]。该方法的适用性广,可运用在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为例,教师对实验课题提示性地列出可能会用到的实验技术方法,由学生根据这些指导性的内容讨论可行的实验步骤,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一步步解开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就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所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相关知识[4]。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均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来进行。由教师根据生物化学实践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药学专业实际工作,设置适合的情景问题,并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概念提供给学生。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不仅是实践操作的指导,也是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的一次自学,因此既要包括实验用品、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还应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现,如写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的理论结果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结果,对非预想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教师对报告作指导性审定。之后各组按照其实验设计来进行实践操作,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三)重视基础,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

笔者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配制基本试剂,配制试剂时用量的计算方法不清楚。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时所需要的基本试剂通常都是由教师或实验员提前配置好,学生在做实验时使用现成试剂进行操作。这样虽能节省课时,但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忽视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而在实习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基本上都是现用现配,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准备过程可引入学生的参与,由学生轮流配合教师完成,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内容,但其专业性强、实验技术复杂,学生没有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演示性实验的操作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离得太远则不能细致观察;离得近则受空间限制,学生将教师围挤成团,外层及背后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如采用多媒体代替演示性实验则相对灵活,实验视频中细节往往会进行特写,可略过等待时间以节约课时,还可重复放映,定格进行讲解等。

大型实验仪器的内部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不可能拆开让学生进行了解,也可利用多媒体影像等手段来代替。对于需要高端仪器的实验和用时较长的大型实验,受条件和课时所限,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弥补。

参考文献:

[1]孟令波,李淑敏.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2,25(3):421-423.

[2]王昕,王俊平,王新民.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32-33.

第6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刚来时登上讲台时的紧张,讲话都有停顿,到现在可以比较合理的安排教学设计,灵活自如的将一堂课讲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都是很大的进步,当然这与我们的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我们平时互相听评课,提意见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彼此的进步。

另外这个月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也有了些变化,拿我来说,期中考完试后,学校让我独立承担初二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上半学期不同,不再和我的指导老师一起带1班和2班了,对我来说,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和能力上的肯定,但毕竟自己带班不一样,付出的努力会更多一些,于是现在的工作量大的出奇,因为这已经是我在19中教的第六个班了,初一年级3个班的生物课,加上3班的数学课,一周有12个课时,还有4个早自习,而且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时学习问题的人也增多了,自己班的学生再加上1班和2班的学生,学生越来越多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每天很累,但看到学生们学习还是很高兴的,我想这也是当老师最大的心愿吧!轶鹏的工作还算顺利,变动也不大,还是带一个班的英语和两个班的历史,每周11课时,她也很负责,除了上课外,会给学生们补习英语,学生们的英语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京新的工作没有变动,但是发现初二年级的生物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可能因为他们马上升初三就不用学生物了,从学校到学生大家都不重视,纪律也不好管,因此如何上好下个月的生物课,使我们整个小组需要讨论和计划的,说实话有些叫人头疼,但我相信5个人在一起,方法还是会有的。李丹最近忙于给学生排练舞蹈,下个月要到北京参加比赛,她的学生们还是很听话的,而且进步也很大,可以说给19中开辟了第二课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誉赏来了以后接替金阁先是辅导初三的美术特长生,现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给初一初二的学生们开了特长班,每天下午3、4节课教学生们画画,学生们兴趣很浓厚,现在大概有20多个人。

5月中旬,师大的教学指导老师再次来到我们这里听课指导,并检查了我们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课堂教学,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们就此召开了团小组会议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争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进步。

第7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物分离技术;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34-02

《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生物材料预处理、提取、初步纯化、精制等生化产品分离纯化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的方法能力、个人职业可迁移能力和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一门对学生实践要求较高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基于此,我系生物分离技术课程组教师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科书以及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遵循“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六步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教学评价注重考试结果性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独立性显现不出来,因此其课堂教学有时难免生硬、呆板,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我们传统的《生物分离技术》教学过程中,授课主要遵循课本章节的顺序,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这种模式下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给老师的教学也造成困惑,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满足不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亟须改革。

二、现代教学模式特点及优势

教育部曾规定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现代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通过改革“课堂讲授+实验”的传统二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小组提问以及讨论等媒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三、现代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和改革

通过对生物产品分离纯化岗位工作过程中“岗位能力、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内容”的分析,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培养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能对生物产品进行分离纯化的能力为主线,设计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方案,在构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1],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我们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对生物产品分离纯化中的典型岗位以及各典型工作岗位对技能与能力需求,并对此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而确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得本课程的整体设计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知识目标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流程以及生物材料预处理方法及原理,目标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原理、沉淀分离、萃取分离、膜分离等常用技术的原理及方法、精制常用的技术及原理和成品加工技术及原理;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依据产品要求,查询分离工艺,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描述及分析、熟悉分离产品常用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并学会操作各种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意识。

(二)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取中,我们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我省生物资源优势,以“源于企业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通过我们课程组教师的论证确定了我院生物分离技术的教学内容,并把其分为四大模块: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初步纯化、高度纯化以及成品加工。这四大模块涵盖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整个流程,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先后顺序排列,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的规律。在每个模块下面又细分了多个能力训练项目,在能力训练项目中又设计了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单元训练项目,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老师教为主逐步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职业能力。

这样有效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就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作为子模块或能力训练项目。这样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以及时代性。

(三)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在授课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学生自由分组、合作,老师指导、协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2]。如在每一节理论课的前3-5分钟,学生上台自己查找的关于生物分离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或者是关于分离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讲到膜分离的训练项目中,同学联系到了家庭用的自来水净水器以及上海世博会上使用的立升净水器,这就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门课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一个分离纯化实验,比如怎样从茶叶中提取纯化儿茶素,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辅以多媒体教学,通过仿真模拟,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工厂规模分离纯化的设备和流程。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最初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成绩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如课堂提问、作业以及实验报告等形式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30%,这样考核注重的还是学生的理论成绩。而现在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重视对实验过程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过程评价的比例提高到60%。

(五)加强校企合作

依托行业,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训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循环式递进,达到学校教学、学生择业、企业需求兼顾共赢[1]。为此,我们在第五学期集中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校外生产实训,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分离纯化技能的熟悉和锻炼。在实训实习期间,除了我们学校配备的相应实习指导老师外,我们还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对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进行日常的指导。另外,毕业论文(设计)老师会引导、协调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

(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成功,与是否具有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生物分离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双师”型人才。为此,我们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和新的工艺流程,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及设备的操作,最终把在企业实习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里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而保持校企之间的沟通。

四、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系生物及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钻研不够,浮躁,再加上阅历浅,对那些一旦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很容易就放弃,同时部分同学又是对口专业考进来,他们的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的基础知识更弱。因此,在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渗透到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要“降”下来,“降”到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实践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这样一方面为学生继续专升本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着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总之,传统生物分离技术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必须改进传统教育模式,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生物分离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洪善.高职高专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微生物学杂志,2011,31(1):110-112.

第8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一、实习基地选择及实习内容安排

本次实习选定以肇庆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边缘地区和海陵岛地区作为资环专业2012级本科班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该地区在自然地理各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海陵岛

海陵岛位于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距阳江市区20千米,东经111.9度,北纬21.62度,面积105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第四大岛。海陵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 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陵岛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海岸地貌,认识海岛土壤和生物,感受渔民风情及体验海岛风味。

2.凌霄岩

凌霄岩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凌霄岩岩高100米,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分三层游览,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在这里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参观阳春地质博物馆,了解阳春地区的地质发育历史;观察周边土壤植被并分析土壤剖面;参观凌霄岩溶洞,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及条件。

3.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千米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千米,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千米的湖面上,20余千米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对比分析地上喀斯特地貌和凌霄岩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观察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情况。

4.西江三峡

西江三峡位于肇庆市与高要、德庆两县市境内的西江上。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我国地理书上称为“西江小三峡”。三峡两岸,景色秀丽,古迹甚多,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各方游子。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考察河流地貌,了解河流的发育过程;了解西江河流的概况以及影响。

5.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千米,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鼎湖山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雨量1 95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5%,全年干湿季明显;其海拔为14.1~1 000.3m,主要土壤有赤红壤、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母岩多为砂岩、砂页岩,土层厚度为30~100cm。鼎湖山是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认识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分析群落结构以及其随海拔上升的变化;分析土壤特性以及变化。

6.思贤窖

数亿年前因地壳运动作用,思贤窖一带开始出现三条地质大断裂,即广三深断裂、西江大断裂、北江断裂,因以上三条大断裂正好在三江汇流处相交,经过亿万年的桑海沧田演变,形成独特壮观的三江汇流自然景观。在这里的实习内容是观看西江和北江交汇的情况;分析河流的通航条件以及防洪作用。

二、本次实习评价

1.实习模式需改进

本次野外实习一定程度上沿袭传统的实习模式。主要以验证为主,大部分时间是指导教师在讲解,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讲解、演示、测量,学生围观、旁听、记录”的方式,相当于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搬到了野外大课堂。

2.准备工作待加强

本次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很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学生到达野外实习地区后甚至不知道当天的实习路线、实习目的与要求,更没有事先研究过任何实习点的文献资料。如果有测量任务,也总是那么几个学生操作仪器、仪表等工具,大部分学生忙于浏览风景拍照留念。返校后,学生没有及时作总结,对很多学生来说,野外实习的结束就意味着整个野外实践课程的完成,对实习报告也只是敷衍了事。

3.实习计划应优化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有时相距较远,有些路段还比较险峻难行, 一个实习点到下一个实习点徒步往往达1~3个小时,而在实习点的讲解时间不过10~30分钟左右。加上天气炎热,学生到达观测点已大汗淋漓,十分疲惫,注意力没法集中到教师的讲解、地理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推理上。另外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由于个体差异而行进速度不同,实习的队伍前后可能会拖拉很长,后期到达的学生根本无法听到教师的讲解。

三、实习几点建议

1.采用研讨、互动模式

在整个实习阶段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助学习的精神,指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测量与绘图、用脑分析,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判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目标。

2.重视准备与总结

前期准备是提高实习效率、实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在出发前组织准备、思想和业务准备越充分,野外实践教学实习目标的实现就越有保证。实习后的总结汇报是野外实习课程顺利结束的标志,也是野外实习效果的最后检验。

3.实行多元化评价

采取学生地理科学素养评价与人文素养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和原则,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定。

4.调整实习线路

第9篇:生物教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改革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而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一转型,引发了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岗位的各个学者的思考与探索。怀化学院宋克慧提出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合理确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1]。南京工程学院吴中江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2]。鲁东大学刘焕阳教授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立足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3]。不论从哪个观点出发,从理论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大同小异,但结合到各自学校所属地方经济的差异,教学实际有很大差别,也有不少同仁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有针对课程体系的,有针对实验教学的,有针对专业实训的等等,相互之间不能照搬照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具体教师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较为鲜见,仍需地方本科院校不断努力进行探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邢台学院,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责无旁贷。结合我校办学地位和邢台地区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已经制订了13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应课程,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将成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笔者以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必修课程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对地方院校的本科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理论教学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到“悟道、受业、生惑”的转变

理论教学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到“悟道、受业、生惑”的转变,关键在于授课内容的“精”与“实”。“精”是指课程设置精选、理论学时精减、教学内容精细;“实”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4]。《微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主干课,同时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将理论充分的联系实际才能将之学好学活,教师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应随之创新,灵活运用。在这方面,教师主要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尽可能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如讲解“生产菌种的分离与筛选”以“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为例,讲解“诱变育种的一般程序”以“番茄灰霉病拮抗菌的诱变选育”为例进行,将科研问题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将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渗透在理论教学中。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化解,使学生自然顺畅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其思考、分析问题的热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实践教学实现学生从“会操作”到“会思考”再到“能实战”的转变

(一)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理论学习往往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只为验证理论课的某些内容而设立。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课时数、学分数,还是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均无法与理论教学相比。而现代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转型发展的关键。13版生物技术专业中《生物工程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的设置旨在通过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不仅可巩固原来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将各门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生物工程实验》有关《微生物工程》部分的内容,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就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作业———完成《碱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酶活测定》实验设计,然后在《生物工程实验》中按照设计进行实施。为了保证其可行性,实验设计在实施前上交,教师根据实验室仪器、药品等实验条件对其进行把关,将设计方案相近的学生结成实验小组,将方案做出细微调整,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实验室处于开放状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实验进程。因此,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不同小组进行不同阶段的实验,各项操作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独立完成,涉及通用的材料、仪器设备等,各组间可以分工合作,相互协调。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先在组内或组间进行讨论解决,若学生不能解决,则将问题报于老师。老师视情况可选择当场引导、分析、解决,亦可选择在理论课上将相关内容渗入,使学生领悟。随后可再延伸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使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责任心得到锻炼,而且使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学生“助研”

“本科生助研”是我校经过数年的本科教育与实践凝练总结出的一条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学院在这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生物技术专业而言,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师的科研方向,学生可以自行拟题,也可在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承担一部分工作,以子课题的形式参与进来,完成阶段性的任务。整个程序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项目实施、实验结果观察与数据记录、撰写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分别在各个阶段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强调不要加入主观意愿,试验结果要实事求是,这是试验而非实验,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失败分析失败原因,与预想不同分析其可能性,要做到科学严谨。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我院针对13级生物技术专业专门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内容之一。连续3周的生产实习,学生被安排在邢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邢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个单位,参与采样、样品处理、测样、撰写质量报告等各个程序;指导教师在此期间主要负责住宿安排、安全教育、小组分工、专业指导等工作。整个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独立参与和完成各项工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了解了质检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切实懂得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结点,使学生的自主性、责任心得到锻炼,使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升华。总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助研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从“会操作”到“会思考”再到“能实战”的转变。笔者认为在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实践教学。在转型发展的今天,希望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成以实验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设置成连续性、开放性的大实验。教师教学过程必须要求学生做到:(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组成员应根据实验安排积极参与,自觉进行各项操作,遇到问题积极思考,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向老师咨询等多种途径主动解决。(2)加强实验耗材的管理。由于多组实验同时进行,需要比较多的实验器材,不能为自己使用方便,把其他组的器材拿来就用。公用的器材要放于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意摆放。将要使用完的耗材及时登记上报老师,以便及时购置满足后续实验的使用。(3)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受实验经费、实验条件的限制,共用的器材比较多,小组间要相互协调,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4)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学生每次做完实验均要进行卫生扫除,养成个人产生的垃圾个人清理的习惯,如培养皿、三角瓶的清洗等,然后安排值日组,每天轮班进行全局的垃圾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三、学生考核实现由“考生”到“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考核体系遵循“重能力,重成效,而非重分数”的原则。目前理论课程的考核包括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分别占70%和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日常的上课出勤、听讲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实践教学考核重技能,重操作。如《微生物学实验》最终考核时是采用操作的形式。在考核前两周教师告知学生考核形式、考核范围,然后开放实验室,允许每个学生随时进行相关的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考核时,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顺序和考查题目,教师在认定成绩后,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通过考核知道自己的错误或失误在哪里,留下深刻印象,掌握规范操作。这样的考核,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重在成效而不是分数,实现由“考生”到“学生”的转变。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最为核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现传统的常态的“传道、授业、解惑”向非常态的“悟道、受业、生惑”教学转变,即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多方位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导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的“学”的问题,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会操作”到“会思考”再到“能实战”的转变,突出技术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学生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注重能力,将“考生”变“学生”。总之,通过这样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

作者:唐蕊 张雪辉 武宇红 单位:邢台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94-98.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