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周易易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射麋云梦最乐事,至今旷快思楚天。
落笔千言不加点,班荆百榼命割鲜。
有时凭陵呼五白,笑人辛苦作太玄。
何谓意象?简言,就是寓“意”之“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属哲学范畴。而诗学中借用引申之,“立象以尽象”的原则未变,并且,已经有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周毅的意象风景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因为,他在意象风景的栽培中,将西方的“表现”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进行有机结合,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传统的意象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的美学思想,周毅的意象风景,已不再局限于技巧和手艺,不再局限于风格和主义,而在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寻找新的感觉时,成为其绘画语言的必然选择。从当代意义上说,周毅的意象油画从关注人的本质与价值出发,重视人的精神信仰与尊严,强调艺术的情感,重视艺术的表现与审美,对艺术的本体性营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周毅的大批作品,更多时我并不是将其看作“风景”的存在,而更愿意将它作为一个“主题”来看待――因为,各种纯粹的视觉符号在周毅的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几何与色块、笔触与刀痕、肌理与偶发等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之所以没有对其产生“风景”的联想,是因为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蕴藏着诗化和哲学意味――或者说,它是一种诗化和哲学意义上的意象风景。周毅介乎于抽象和意象之间的绘画形式,将其理解为“主题”的价值应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因为在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风景再也无法揭示我们生命状态和生存经验中的某种混合元素。周毅的作品,使我们产生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以为,这就是所谓“主题”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说,风景已不再是愉悦视觉的存在体,不再作为纯粹自然的表达方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精神与意识领域。
有人称周毅油画中的风景是自然无法囊括的,但这仅仅的一种直觉的判断。在其背后,蕴藏着艺术家对理念的关注。画面仅仅是借用风景的样式,表达了当代人的思考和意志。这其中,无论是视觉选择与视觉界定,人的因素始终驾驭画面的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毅的意象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主观的,同时,也是艺术家的情感附俑。而那些程式化却难以捉摸的画面,仅仅是情绪的某种样式。这其中,周毅不动声色的宣扬着中国当代油画的立场和尊严。
从当代艺术的角度上考察,没有纯粹的风景只有个人化的风景。周毅的意象风景不同于写意、表现等风格展示。在旷日持久的探索中,将东方艺术中的内在精神与油画艺术独特的技艺和语言巧妙结合,开出一条融合中西的独特之路。于是,周毅的意象风景的意义,尽在其中。
平台 iOS
上镜理由 Twitter起名源于“鸟鸣”,意为“短、频、快”,而由Twitter平台建筑出来的Tumblr大概就是修饰过的“鸟鸣”。鸟鸣,清雅、空灵、幽婉,确实好听,可是叫声多了,就杂了,只能用唧唧咋咋来形容了。相比鸟鸣而言,更具有实体感的飞鸽“Dove box”,除了声音之外,还有羽毛、肢体、嘴、眼睛等等,钟情于社交的朋友不妨一试。
米络甜甜圈V1.0.2
平台 iOS
上镜理由 甜甜圈是一个神奇的生活互动工具,让你可以与任何地点的人群直接免费对话!说出你想的,分享你有的,更有各种达人为你指点生活的乐趣。语音视频文字图片音乐,各种强大的聊天分享功能,让你与生活更贴近。
K歌达人V2.2
平台 iOS
上镜理由 手机上的K歌神器K歌达人近日又有更新放出,新版本添加了达人专区模块;修改已知BUG,增加程序稳定性。完美版配备独家一键美音功能,所有歌曲全部解锁无任何广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赶紧呼朋唤友来K歌吧!
尖峰食客V2.0
平台 Android
上镜理由 尖峰食客是一款
免费的专注于餐饮行业等位叫号的功能应用软件,是您合理安排自身时间就餐的有利工具。获得多家餐厅排队等位信息及其实时变动情况,用户可以在程序中输入自身在餐厅所获得的等位号码,以观察随时变化的等位状态,获得免费的号码到位推送提醒。
桌面魔术师V1.4.2
平台 Android
上镜理由 凌乱繁多的快捷方式是否正在充斥着你的手机桌面?就让桌面魔术师还原你桌面的干净简洁,炫酷快捷吧!通过本应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常用软件以画廊的形式显示在桌面顶部,从而释放桌面空间,让快捷方式都到垃圾桶去吧。此外,还可以用它进行应用程序管理。
酷盘V2.0
先说一件小事:刘备和诸葛亮远征西川,孙权看出了这个扩张集团的危险。为减轻来自关羽方面的压力,全力对付曹操赤壁大败后可能的军事报复,采取了主动和好关羽的态度,派诸葛瑾再至荆州,提出让孙权的儿子与关羽的女儿联姻,并且说明联姻的目的是“两家和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美事,关羽如果许亲,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利于巩固孙刘联盟;自家女儿确实不愿意聘给孙家,婉言拒之也不失礼。结果诸葛瑾话音刚一落地,关羽就勃然大怒,厉声说:“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乎!”进而威胁诸葛瑾:“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定斩汝首。”喝令左右把诸葛瑾赶了出去。
我们不管从哪一方面分析,关羽也“勃然大怒”得没道理。亘古以来,如此对待媒人的,大概只有关羽一人。
写这件事,是想说明关羽的骄矜傲物。他的骄矜傲物不独表现在对待江东孙权方面,即使是在刘备集团内部,也使之与许多人关系不和。譬如刘备曾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使者从成都送五虎大将印绶来荆州,他竟然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不论是挂帅人物还是贩夫走卒,谁如果有矜持傲慢的性格弱点存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必会陷入自以为是的泥淖,而难以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明白了这一点,回头来分析关羽的麦城之败,便知其是必然而非一时大意。
襄、樊战役序幕拉开,关羽大军到处,取襄阳、败曹仁、围樊城、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可谓八面威风,威震华夏,曹操势力范围内的“山贼草寇”闻风响应,吓得曹操甚至准备迂离许都避其锋芒。
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使得关羽盲目乐观,他一心想着“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曹贼”,完全忽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隐患。即使没有忘记这种危险,在他的心目中,江东孙权之辈,也算不得“黄雀”。你看,正当关羽连战连捷时,江东兵马大都督吕蒙装病辞职,以更为年轻的陆逊大都督。陆逊一上任,就投关羽之所好,向关羽送礼致词,极尽恭维谦卑之态,一副巴结讨好的样子。关羽当着陆逊送礼使者的面,对陆逊的这种“讨好”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还用手指着使者讥笑孙权“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陆逊的使者离去后,关羽就下了一道命令:调防守荆州一半兵力.来樊城前线。这就造成荆州守备空虚,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时轻易得手。
关羽在樊城受阻,形成攻防对峙局面,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典略》记载,关羽曾向孙权求取援兵,因孙权援兵迟迟不发,对孙权派来致意的官员大骂:“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我们弄不清“貉子”是什么动物,可能是一种猥琐的小兽吧。关羽求助不成,也不应该以小兽来辱骂孙权,并且说取了樊城.就返回头来消灭你!实际情况是当时连樊城都攻打不下来,心血来潮就脱口说出要灭孙权,错失化友为敌的机会,坚定了孙权袭取荆州的决心。
关羽祭旗发兵攻击襄阳时,指定的先锋大将傅士仁、糜芳因饮酒误事,致使军中失火,军器粮草尽被烧毁。关羽传令斩杀傅、糜二人,因部下求情,每人打四十大板,摘去先锋印。奇怪的是,这样处罚了以后,却又“罚”傅、糜二人镇守南郡和公安两处城池;更令人不解的是,交待了傅、糜二人任务后,又警告说:“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关羽如此用人,简直到了荒唐的地步:摘去先锋印,打了板子,这是一种惩罚,派去镇守后方战略要点,这怎么也能叫作“罚”?何况还说,自己得胜了,二人还要受罚,这不是故意制造对立情绪,不让后方尽心竭力配合前方作战吗?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傅士仁、糜芳所镇守的南郡、公安两处城池不战而降,使关羽进退失据败亡麦城,造成如此恶果,与关羽用人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3结束语
古埃及人有“七日神力”一说,认为生命过程(包括疾病的征兆)有7天重复的周期性,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这一规律。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施仁潮介绍,一种疾病首次急性发作,要判断它是否转为亚急性或慢性,常以7天为界限;感冒了,治疗要7天,若7天不愈就不再是感冒,可能合并了支气管炎、肺炎、鼻咽炎等疾病,或压根就不是感冒;手术后拆线的最佳时间是术后第7天;器官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常发生在术后的第7、14、21或28天。
在一周的生理周期里,人体组织工作效能会发生明显变化,既表现在体力上,也反映在智力上。一般说来,星期一这天能力最低,表现为精神欠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心绪不宁,之后逐渐恢复,精力充沛,体轻手巧,情绪乐观,思维敏捷,到了星期五,又转向衰退。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一周的学习效率,星期一最低,星期二开始提高,星期三、星期四最高,星期五变低。困扰现代人的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高峰,也有“七日节律”的特点。据调查,城市居民中,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天,发病及死亡的危险要比其他几天高出40%左右。
合理双休周一好心情
张先生是位摄影爱好者,星期六与妻子共同做些家务,星期日一早,背上相机,边走边拍,颇多乐趣。他说:“一周只一天休息的时候,不做家务吧,家人要唠叨;做吧,就难以实现两三年内拍摄近郊所有景点的打算,心中甚是苦恼。双休后,每周至少有一天可以实践自己的爱好,星期一上班精神也好了不少。”
施仁潮认为双休日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机体生理功能有直接的影响。星期一这天能力弱、精神差,从客观上来说,是周日生理功能减弱的延续,而主观上,与双休日缺乏合理安排有关。周六、日劳作过度,或饮食不节,或起居失常,会加重周一的功能弱化。如能在生理功能趋于衰退的周六、日脱离工作环境,合理地安排饮食、娱乐等,做好双休日保健,有助于减缓功能下降和情绪低落。
“拼命三郎”应当心
近年来,许多知名人士以及特殊行业人群早逝或猝死的事件频发,其健康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集中关注。分析他们罹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乃在于劳累过度,失于调节和保养。各个行业都有“拼命三郎”,他们事业心极强,神经始终绷得紧紧的,一年、几年都没有真正休息过。因酷爱事业,不知疲倦,其体力、情绪的波动周期已很难表现出来。
施仁潮认为一周的生理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热情、兴趣爱好以及专注程度都会改变生理周期。但是,长时间的紧张劳作是以损害健康为代价的。人的体力精力需要保持收支上的平衡,一段时间的紧张劳作,势必需要相当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才能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有些人长年累月埋头工作,机体得不到及时休整,最终落得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给家庭、社会造成惨重损失。
记得昨天晚上,我做完作业赶紧拿出数学课本来复习。我把数学的一些公式全部背好,还做了一些练习题,充分做好了考试前的准备。
“铃”考试铃响了,我向旁边的同学思奇借了把戒尺,信心十足地等待老师发试卷。卷子一发下来了,我们就像饿鬼似的扑上去,拼命啃着“面包”。开始下笔,我的手还是有一些颤抖,生怕写错失分了。这时我望了望老师,那张严肃的面孔让我更加害怕。我硬着头皮计算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功夫,我终于写好了。伸出写得酸麻的手抖了一下,手心全是汗,我转头看看看周围的同学,他们还没做好,特别是旁边的同学还剩下一大半呢!哈,你们的速度跟本人比可差远了!我心里暗暗得意。我把视线移到了那些经常犯错误的计算题上。以往我的成绩就是被这些题害惨了的。这一题共10分,有20道口算题,我吸了口气,埋头演算了起来,一口气验算了5道题。嘿,这五道题全全对了呢,看来我是瞎担心。验算真麻烦啊,按我这次百发百中的比例,肯定错不了!脆把笔丢在课桌上,自己也趴在课桌上胡思乱想起来。
终于等到下课铃声响了,我把试卷扔给了组长,跑到外边玩。
我认为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其次要突出复习课承上启下的作用。温州市小学数学六年级备课会以“如何上好复习课”为主题展开研讨,在确定要教学“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发现这一课的概念非常多,而且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清晰地建立数的概念体系,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以数形结合和温故知新为主线,设计“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案例描述:
课始,先让学生对所学的数进行系统梳理,把小学阶段学过的数分为负数、0、正数三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再把复习范围确定在正数以内,引导学生回忆正数范围内学过的数有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然后对这些数逐一复习。
教学片断一:
师:谁来介绍自然数2和9?
生1:2是偶数,并且是最小的偶数。
生2:2既是质数,也是8的因数。
生3:9既是奇数,也是合数。
生4:9既是18的因数,也是3的倍数。
师:先说一说什么是因数、倍数,然后找出8的因数与倍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生5:■
师:仔细观察数轴,因数与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生6:我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生7:我发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倍数也是它本身。
……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逐一进行梳理。
教学片断二:
师:什么叫奇数、偶数?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奇数、偶数的个数有多少?
师: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有哪些?合数有哪些?(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报20以内的质数、合数)质数、合数的个数有多少?
师(出示下图):观察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数轴,它们有什么区别?
■
生1:从分布上看,奇数、偶数出现得很有规律,都是相差2,而质数与合数的分布是杂乱无章的。
生2:从分类上看,所有非零自然数是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偶数,而按因数的个数来分,除了质数、合数外,还有一个1。
生3:所有的奇数不一定是质数,也有合数;所有的偶数除了2是质数外,其余的都是合数。
生4:数轴越往右,质数出现的频率越低,合数出现的频率越高。
生5:从质数的数轴上看,除了2、3两个连续的自然数都是质数外,在右边的数中就再也找不到两个连续自然数都是质数了。
生6:从合数的数轴上看,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都是合数,也有四个连续的自然数都是合数,那最多有几个连续的自然数都是合数呢?
……
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些数的概念。
教学片断三:
师:首先,请同学们在数轴上标出0.1、2.25、一个无限小数这三个数。
师:同学们标出前两个小数没有问题,那你们能找到一个无限小数吗?
生:■、■……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都是无限循环小数,那你能找出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沉思)
师:同学们到了初中后,就可以找到很多无限不循环小数了。
……
这样进行复习教学,让学生厘清了小数的分类情况(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对学生的思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学生只知道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但又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点表示π。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初中学习数学时可以找到很多点表示无限不循环小数”,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片断四:
师:这两个分数又在数轴上的哪一个点?
师:同学们,所有的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1:我将分数分为真分数、假分数两大类。
师:什么叫真、假分数?
生1:看分母与分子的大小。
师:在数轴上看,真分数、假分数都分布在哪里?(生答略)
师(出示下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真分数多,还是假分数多?
■
生2:从数轴上看,假分数的范围更广,所以我认为假分数多。
生3:我认为真分数、假分数都是无限个,所以无法比较。
生4:假分数的分布广,所以多。
……
师:我们来做个报数的游戏,你们报一个数,我报一个数,并想一想从中发现了什么。(师生玩报数游戏)
生5:我报一个数,老师也能报一个数,所以报的数一样多。
……
通过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假分数可以一一对应,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1.数形结合,突破难点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非常多,很多数的概念只是一字之差,意思则完全不同,导致学生对这些数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如何在六年级的最后阶段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概念的本质特征,更好地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重要问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见形思数,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简单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因此,本堂课以数轴为主线,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所有的数的概念。小学阶段学的数都属于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所以,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清晰、深刻,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为学生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在复习因数、倍数的环节中,通过数轴既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又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与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又如,在复习奇数、偶数和质数、合数时,通过对数轴的观察,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分布存在明显区别,即奇数、偶数分布十分规则,而质数、合数的分布是杂乱无章的。通过想象数轴上质数、合数的出现频率,学生会发现质数出现的频率不断下降,而合数出现的频率不断上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再如,在复习、梳理分数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寻找真分数、假分数在数轴上的区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同时引发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究竟谁多谁少的思考。从数轴上看,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假分数多,但也有的学生认为不一定,学生在争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辨析能力。这一问题也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通过报数游戏,向学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既让学生清晰地梳理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解决了数的概念复习的疑难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形成网络图,温故知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复习课有两大任务: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结成网;二是通,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中数的概念繁多杂乱,犹如一颗颗断了线的“珍珠”,如何在复习课中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线、织成网,使数的概念形成一个整体呢?本节课教学以数轴为主线,以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为核心,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晰、深刻。小学数学的大部分数都属于正数范围内,那么正数范围内的数有非零自然数和分数、小数,以这条主线梳理数的概念十分清晰,能让学生构成知识网络图(如下)。
■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温故”,更要使学生“知新”。如在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时,让学生观察数在数轴上的分布规律,感知奇数、偶数分布的规则和质数、合数分布的不规则;让学生想象质数、合数在数轴上的出现频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辨析是否还有像2、3两个连续自然数都是质数的情况,思考最多有几个连续自然数都是合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当学生找到无限小数时,追问学生能否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表示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样既引导学生梳理了小数的分类,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辨析真分数多还是假分数多时,既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次突破,又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有他的著名养生诗《食粥》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这首诗里,陆游悟到:“食粥养生”是延年益寿最简便有效的妙法。
纵观陆游一生9300多首诗,其中关于养生的诗就多达300多首,其诗中多处写到他食粥的情景。生病时,陆游作《病后晨兴食粥戏书》:“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不知自此随缘住,更把晨窗粥几杯。”他将庄生梦蝶的人生意境渗透在温暖的喝粥情绪中,甚得食粥上佳意境。陆游晚年在《薄粥》诗中写道:“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食粥支持着他年迈的身躯,让他免受饥饿,变得和粥须臾不离。
粥即稀饭,系流质食物,一般由米和水熬煮而成,看上去稀松平常。但“看似平常最奇崛”,一碗淡粥的养生功能不容小觑。传统中医认为,粥味美香糯,老幼皆宜,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又易消化,乃养生佳品。北宋文人张耒在《粥记》中写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悉数列举粥的医学价值:“糯米、秫米、黍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治脾胃虚寒泄利吐逆等症;粳米、籼米、粟米、粱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粥不仅仅是淀粉食品,还属蛋白质食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异白氨酸、亮氨酸、苯基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粥品的制作采用熬、煮、煲等传统方法,火力温和绵长,既能使食材中的营养不被高温破坏,又能让营养得到充分溶解。天然、健康、温和,这正是粥品简单而永恒的养生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