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搭石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搭石教学设计

第1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34-01

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图形王国去看一看(播放课件),说说你都认识谁?这个两条直直的线拉着小圆点的图形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①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等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找出图中的角。

②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角?

③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④折角:用圆形纸折一个角,同桌互相展示。

⑤摸一摸说一说,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用角扎扎手,说说有什么感觉?老师介绍:我们摸的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叫角的边。

⑥画角:认识了角,我们给角画张像吧。老师示范画角,学生跟着画。

⑦深化认角:出示量角器,找找它上面有角吗?

2、认识角的大小

①老师出示一个活动角,并指导学生做活动角,请学生用手里的活动角尝试变一个比老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

②问:为什么你的角比我的大?从哪里看?

引导:这叫张口,角的大小就是指张口的大小。

③变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

得出: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

④老师出示课件:把角的两边拉长,再变短,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最后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①课件出示:两个大小明显的角,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大小的?

小结:大小明显的角可以用眼睛观察出。

②出示大小接近的两个角,课件演示重叠比较法。

三、课间休息:学生看着课件做拍手歌: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拓展练习

1、填空。

2、判断下面哪些是角(课件展示)

3、数一数下面的图有几个角:

4、智力大比拚: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图片欣赏

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建筑中美丽的角,比如金字塔、比萨斜塔等。

第2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 教学模式 设计应用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站建设原则

1 开放性原则。把视听说的资料全部挂靠到网站上,不仅可以及时采录新颖的内容,而且可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英语视听说学习网站应该是一个积具开放性的网络平台系统。

2 准确目的性原则。英语视听说学习网站建设必须旧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材料和内容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方向,多形式的与课本内容结合。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材料多元化原则。及时更新网络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各感知器官,从而获取比传统学习方式更多的信息又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网站还可以提供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链接和网址信息。

4 平台互动性原则。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为其提供的讨论和交流的空间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争论、交流和相互学习。教师可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就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5 信息及时反馈性原则。及时反馈信息。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动态效果。迅速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调整教学和指导的策论。并通过反思过程,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设计结构

1 专项资料库建设。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系统主要分成学生学习系统和教师管理系统。(1)学生学习系统包括听力训练、在线课堂、在线测试、学生讨论等模块。(2)教师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点名、语料库管理、成绩管理、在线课堂管理等模块。

2 自主学习理论及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的有效的学习,其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建构主义理论”是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支撑,提出了以学习者的建构活动为中心如:问题本位学习、锚式情景学习、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几种学习模式。

3 考试中心。中心介绍和提供各种考试信息和试题,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和专业四、八级(TEM)考试等栏目。通过在线考试的方式,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统计,反馈学生信息,对学生答案情况进行分析。

4 网站管理。网站管理系统要正常运行,如: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等,确保师生的交流顺畅。为方便管理师生应在登录后。再可使用网站的内容。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应用

1 基本要求。围绕教学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实行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理想。

2 意义。(1)提供有效的指导: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认知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模式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在模块设计和数据库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引入并创建互动(interac-tive)模式。(2)满足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①可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②可满足视听说内容相结合的学习需要;③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3)实现英语视、听、说的互动。信息输入和输出构成闭环有助于增加信息处理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连接成为语言输入输出的学习闭环。同时,网络教学模式是枯燥的学习变的生动活泼,不同专业阶段的学生可选择不同内容所带来的不同层次的信息,定会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实现新模式教学探索的目标。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网络教学时代,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视听说教学,既可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弊病。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使视听说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必须指出技术本身只是提供可一种可能,只有把运行效果、双向交互效果和资源利用效果等方面有机结合,才可更好的发挥其效应。另外还须加强科研者和教师对使用这些技术的培训。

第3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综合设计实验;基本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50-02

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归纳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开展综合设计实验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

一、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理解

1.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含义。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开放性实验。

设计性教学实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上开设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式。综合设计实验是指学生在完成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拟订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的全程自主学习活动。

2.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经过一定的物理基础实验训练后,结合物理学习内容,根据实验学习需要,提出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的想法,与实验教师协商确定实验题目。做设计性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行推证有关实验原理和理论,选择确定实验方法,选择相关的仪器设备,设计实验步骤,独立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得到实验结论,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3.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意义。开设物理设计性实验,不仅是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检验,也是考察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选择与操作、测量条件确定等方面的能力,以发挥大学物理实验在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综合设计实验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

1.建立实验小组,选择研究问题。分组与选题是大学物理实验设计的第一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给出一些有可行性的研究问题和必要参考文献,学生自愿选题,以学生相近选题为主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以3~5人为宜,在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文献初步查询后,讨论确定研究问题。例如,在力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增设一些设计性实验,如利用气轨和光电计时装置检验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的特性等。

2.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一般是学生在完成基本技术的实验之后,进一步提高实验难度,开设知识延伸性综合设计实验。由于这类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参考文献、可供选择的主要仪器,学生要根据实验题目分析并选择实验基本原理,明确原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所给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操作步骤、问题分析、时间安排及进度。通过文献阅读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还需要检验。

3.进行实验尝试,完善实验方案。尝试实验与完善方案阶段,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十分重要。学生在尝试实验阶段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实验的可行性。由于在实验原理、方法、操作、思想等方面综合性较强,一些实验技术参数设计等可以由学生自己拟订或根据实验仪器自己选择,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知识性,同时由于实验设计是开放的,在实验室中的所备实验用品不可能样样俱全,需要学生去选择,同时也提倡学生因地制宜地自己设计和制作,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4.采集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客观观察、科学的测量手段、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是采集实验数据所必备的要求。同时还要分析各项实验结果导致的原因,分析实验误差,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实验结束需要分析总结的内容有:(1)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2)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评估;(3)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5.组织讨论交流,形成实验报告。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方法与步骤及必需的操作程序,指导教师随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和把关。各小组之间也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从学术交流中可使各组之间互相了解实验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也有利于教师详细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等,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实验经验教训和体会。

6.多元化考核,发展性评价。在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考核除采用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外,还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过程提问、抽签选题、现场口试、报告答辩等,以达到综合、动态地评定学生实验的目的。也可以多项权重方式评分,如:查询资料与拟定实验方案占成绩的20%,实施完成实验占30%,分析结果与总结占10%,写出报告占成绩10%,实验操作能力占20%,实验态度占10%。这种不仅是以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价实验成绩,而且是根据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方式,将在促进学生对实验高度重视的同时,使学生有较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胆求异、探索创新,实验教学质量相应也将得到提高。

以上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科生毕业座谈时同学们反映:设计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自行设计实验,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建议以后从大一开始,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允许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协助实验老师工作,提高锻炼自己。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基本实验学习基础上开设大学物理综合设计实验,既是检验学生实验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实验中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对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王定兴.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车立新.高师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5,(5):85-86.

[3]杜泽云.在高职普通物理实验课中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尝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79-81.

[4]胡仁杰.营造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开展开放式自主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822-826.

[5]刘鸣,毕玉玲,等.实行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91-94.

[6]董宏伟,孙淑艳.实验室开展开放实验教学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06,(专刊):428-429.

第4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包豪斯对上述传统学院式教育的变革造就了大量适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设计人才。而包豪斯课程最新颖的地方恰恰是其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由伊顿、康定斯基、克利等先锋派大师任教,他们非常注重对个体的启发,而且敏锐地意识到了工业化世界的特点,并致力于将所有的创造活动联合为一个整体并最终创造出统一而整体的、调和了艺术与工业的艺术品。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并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成功更证明了表面学院派的教育形式不可能承担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由此可知,艺术的变革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艺术教育与时代的同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不能因循守旧于学院派传统的表面形式,走向教条化、技术化,而应把握其创新的核心精神,那才是学院派得以辉煌的真正基础。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但要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还要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着广泛的涉猎,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要具有独特的原创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又分为很多不同专业方向,如“环境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等等,因此学生要学习很多门各自专业的技术类课程,而几门基础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因已有考前班的技术训练,所以,学生大都具备了这几门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更应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才是一个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大基础。这种大基础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开阔的眼界、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只有具备了这样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利用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学生在考前班里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是,考前班的学习是突击性的、充满了功利性的一种重压下的学习,这种学习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相反,随着目标实现,反而造成了他们对绘画的厌倦与麻木。有些同学甚至对绘画产生了“一点都不想画”的负面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改变学生的应试画法,鼓励他们可以自由地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画,不再设定唯一的标准。刚开始,学生往往象被突然抛入真空,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下笔,这时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应尽量多搜集艺术大师们的名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艺术名作进行分析介绍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艺术大师的画册及相关评论让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讯的优势去搜索自己最喜爱的大师做专题研究。此外,安排学生去博物馆写生和看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也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现状的好途径。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笔者采取了观摩往届学生作品的方法,因为学生作品的接近性使他们更便于参考,建立自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慢慢突破以前惯用的考学模式,抛掉麻木厌倦的情绪,找到绘画的兴趣点,让自己的眼界逐渐开阔起来。

(二)通过提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强调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找出自己独有的方法去画出有自己特点的画。但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这样要求是不现实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式,这就是“授人以渔”了。苏格拉底认为,当我们在学习时,我们实际是在回忆。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他用提问的方法让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奴童重新发现了一条几何学定理的论证。这种不讲授任何东西,让学生去重新发现他已懂得但并未意识的东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法,同样也可用来培养学生自我提问的习惯,这样能使大家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被固定的答案限定住,进而帮助他们寻找并重新建立起自己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宝贵个性。有了个性,学生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画出有特点的画,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和设计都是要求创新的,只有与他人不同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不断追问获得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绘画阶段做些引导性提问。例如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后往往还是延续考前传统的全因素写实素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画的和黑白照片有何不同”,让学生去思考随着摄影术的发明,绘画的这种忠实记录的功能已被取代;又如当学生想通过绘画描绘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时,教师可以问他“你的故事能画得比电影电视剧里演得更生动更清楚吗”,学生会意识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绘画叙述情节和传播的功能也早已被这些新的媒体所取代。所以,通过这些问题的不断提出使学生开始思索不同艺术设计门类的独特性。素描课程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思考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提出的问题不能是固定的,而应因材施教,因机施教。

(三)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一张好的绘画除了要具备开阔的眼界、良好的品位和鲜明特点的独立风格外,还必须具有完成感、完整度。绘画艺术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炼才能豁然贯通的。因为灵感与坚持的意志力是互相促进的,在“坚持”的艰难过程中,往往能获得新灵感的迸发,就如同渐修与顿悟是禅宗修行的两翼,缺一不可。每幅画作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有很多同学都有画不下去想结束的时候,这时教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这种“坚持”是建立在自己的选择上,而不是像考学前应试教育训练的那样,完成单一的要求。所以,教师这时不应再让学生做大的改动,而应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出发点和此时完成情况,向他们提些对局部进行修改的具体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在这幅画中获得自圆其说的完整性。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包容的胸怀,对学生一些新奇甚至怪异的表现加以引导,并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依然是在遵循艺术设计的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决不能扼杀学生自己的抉择,这样才会出现真正的创新,甚至超越老师所能想象到的创新。例如在侧重肌理与形态研究的学生那里,教师要让他在出现了偶然的视觉效果后尽力体会肌理的形式并着力挖掘出其象征性;而在画结构素描的学生那里,教师要提醒他尽量不用明暗光影而只用线造型,以避免因多种绘画因素混杂在一起导致对形态本质认识的模糊;对那些喜欢用综合材料进行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启发他去感受由于材料变化引起的视觉形象和心理反应及对材料语言本身精神性的发掘。最后,在一张画作较好的完成后,教师还要提醒学生这还不能算完,还要要求学生考虑装裱、展览的具体方式,因为宣传形式也是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正是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才会慢慢培养起学生较高的专业艺术素养。

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第5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课堂活动

近年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英语教学理念被许多学校试行,而且在运用中教师也得到了很多经验,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学者存在着“对在国内开展自主学习的前途过分乐观”的现象。自主学习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则会使大学英语的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将自主学习有效、有节奏的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预想效果。

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活动采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有趣地习得课本中及课外的知识,应千方百计地构建一个课堂活动内容丰富的大学课堂,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发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并且与课文紧密联系的知识,而不是作为一种学习任务强迫学生去完成。这也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不同大学英语学习角色定位。在自主学习理论看来,教师作为主导,不是单纯的在观摩或是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需要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就设定一定的教学步骤,以及每一阶段所应该学习的知识,通过有效地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不断引导,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本文从自主学习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为大学英语课堂如何实现知识和兴趣的融合做一些理论探索。

一、自主学习:大学英语知识传播与课堂活动的有效结合

与知识传播一样,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这里只涉及自主学习理论。Littlewood 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独立作出并实施影响其行动的选择的能力和意愿。作为大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一种主动习得的过程。Dickinson认为学习自主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而Holec认为自主学习即是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的目标。决定要学习的内容,从而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我们了解中国的许多大学生自小就不是在独立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完全的自主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现实的。他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具备承担所有学习任务的能力,而且在对时间的利用方面也太低,对学习计划、任务的评估以及结果方向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好辅助、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理论看来,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参与进来,使得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这样使得学生自己对知识的输入成为了他们学习过程的教学主要资源。同时,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辅助作用,不断解决学生的问题。另外,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有效分为几组,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和探索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一定意义上说,大学英语课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堂活动决定的。课堂活动的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兴趣,以及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的关注程度。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课堂活动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把自主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高度的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观,让大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习得什么样的知识,欠缺哪一方面的知识,以及从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可以这样来说,自主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是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的。因此,科学有效地将自主学习理论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既学会了课本所需的知识,又能在以后运用中灵活多变,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自主学习式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也为大学生英语学习营造了一个较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上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即应把自主学习和课堂活动的结合从课前、课间和课后的具体环节中体现出来。

(一)课前预习阶段的课堂活动设计

实施前提:对知识的提前预习是一位教师上好一节成功的大学英语课所必经的途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所以本阶段的课堂活动主要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开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堂活动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学生的兴趣取向。比如大家都密切关心的新闻或是社会话题为材料,去下载和掌握相关的英语表达。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比较适合于这一阶段。

具体步骤:教师可以按照任务的不同,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几个小组,然后制定一个评分细则,即小组分和个人分。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都去积极参与活动,才能将材料组织起来,最后拿到理想的小组分。个人分则会避免部分学生的倦怠心理,一味依靠别的组员去奋斗,这样通过设定一个匿名评分,即每个小组成员就他们各自在小组中的不同表现,对其他组员进行评分,既真实又有效。最后教师根据综合情况来给出每个人,每个小组合理的分数。

理想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许多平时喜欢偷懒的同学的主动性,以身作则,力争为小组和自己赢得好成绩。与此同时,在下载资料时,学生们可以提出许多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且充足的课前预习为整个成功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授课期间的课堂活动设计

实施前提: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一阶段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大量传输知识。而学生则像机器一样单纯接收。新形势下,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辅助作用。所以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以这个为中心原则。每一堂课的知识传播需要有一个稳步的时间节奏,教师应该在把握大致时间的同时,开展课堂活动。其中可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个人活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可用的方法,如:头脑风暴,猜词游戏,拼图游戏和情景对话。

具体步骤:教师可以先采用头脑风暴,让学生自己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与其组员进行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开讨论,最后从中选择一位同学来代表整个小组表达他们的思想。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有些学生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不擅长表达,总是让别的组员去替他们发表意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将鼓励和要求合理运用,要求每次的发言人比应该一样,而且当内向、胆小学生发言时,应该多给与鼓励和表扬,这样头脑风暴才有意义。

在单词讲解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单词,教师可以进行猜词游戏。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整个班中进行。如几个学生看完单词后,以肢体动作,或用其他的英语方式去解释这个单词,全班的其他同学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猜出具体的单词。拼图游戏也可以很有效的帮学生迅速记住繁琐的单词。教师将复杂单词以字母为单位,打乱顺序,让学生来黑板拼出。或者是教师将学生事先分为几组,每组的组员各自拿不同的字母,这样大家想办法集体拼出所要学习的单词。

课文的讲解要现设情景,让学生在上下文中的情境中猜出单词、句子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语法讲解。这一过程也可以采用拼图阅读的游戏来完成。教师将按照课文段落的多少,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成员所阅读的段落数量一致,待阅读结束后,再进行重新分组。将不同段落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样每组都会有一个完整的课文呈现,而且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都会体现。大家只有积极参与,否则整篇文章的意思将不会清晰。除了拼图游戏外,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在这一阶段也比较常用,这里不再做细致的描述。

理想效果:多种方式记忆单词,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而且学生记忆的速度和质量也会提高。同时将单词打乱顺序再拼起来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组织能力。对于讲解课文的课堂活动,效果会更加明显。其一可以避免部分学生的倦怠心理,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课文的分析。其次,锻炼大家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身的责任感,每个人只有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整个小组才会得分,这对以后大家出生社会很有帮助。

(三)课后复习的课堂活动设计

实施前提:当课文的讲解完成后,课后的复习也至关重要。课后练习的使用直接反应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吸收的效果。这一阶段也应该是学生自发地去进行。教师可以使得作业形式多样化。可采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

具体步骤:网上作业是新形势下大部分学生较喜欢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主题给予学生一部分网上资料,让他们将剩余部分填完整。根据材料量的多少,可以进行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情景复习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课堂活动。如教师想要学生掌握关于商务英语的某些知识,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几组,每组给予一定数额的金钱,如5,000¥或10,000¥。任务为如何实现从法国到比利时的一次旅行。学生通过预定机票、酒店和旅游过程,学会如何有效消费。

课后评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课后评估至关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匿名来表达对本堂课的学习感受,包括优点、缺点。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去总结,概括所运用的课堂活动是否有效、有趣,是否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在轻松环境中习得英语中的相关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运用得当,将会为他们英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有效地课堂活动来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可以帮助他们成功走完英语学习的大学历程。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会从中汲取经验,在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方面多做探索和实践,实现理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晓东.国内自主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语界, 2004(4).

[2] Littlewood W.“Autinomy”: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 [J].System,1996(4).

[3] Dickinson L.Self-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自崔岭.多媒体投影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探析[J].外语界,2004(2).

第6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物 设计性实验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步骤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正日益受到各学科的重视,并逐渐被应用到高校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高校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性专业性学科,其实验教学无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且随着当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全面展开,生物实验教学已由以前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发展成了今天的综合性、设计性生物实验教学,从而在培养适应生命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趋势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概念

设计性实验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学,它一反过去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各环节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完成,即不仅要求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也要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答案,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1.一般性原则。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必须遵循一般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即要依据大学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设计上符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或者增加一些新奇的实验项目。

2.可行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实施生物设计性实验的时候,应该在教学中体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所选用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应该主要是已学过的知识,二是要求实行的实验必须切合实际,且操作仪器、设备和材料及实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安全因素。

3.实用性原则。教师指导大学生实施的生物设计实验必须符合实际,可以以实验成果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如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改善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等,而不能只是将实验成果停留于实验市内,而无法将之转化为生态效益。

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步骤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开发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性题目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同时有助于将实验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因而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生物设计性实验题目的确定,紧密结合生物专业的特点和实际,使题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划定范围,然后由学生自选。如鱼类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实验,常选的实验对象是鲫鱼,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他鱼类作为实验对象。

2.准备阶段。在题目确定之后,要求教师尽快向学生阐述清楚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各项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尽快完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必要的时候,学生还要自行查阅各种资料,以便为接下类拟订方案和设计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如设计性实验《蛔虫、常见人体寄生虫及寄生虫卵观察》一节,需要学生对原腔动物门的动物特征有准确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感染人类的途径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由于知识涵盖面较广,因此,对于某些知识点,可能需要学生实验前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胸中有数。

3.拟订实验方案。大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对实验内容有准确全面了解之后,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并整理出一套或多套设计方案,方案内容包括选择的实验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设备等;实验过程中具体的步骤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等。

4.审阅、评价学生实验方案。为保证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且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可靠,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仔细审阅,从中可能影响实验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并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学生的实验方案符合实验要求为止。在指导、审阅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提出的评价性意见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建议性的,但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方案,教师则应给予特别提示。

5.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切实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如在对鱼的设计性解剖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首先从何处下刀解剖,然后按照实验要求分别观察鱼的内脏器官。由于实验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不小心将鱼的消化系统毁坏了怎么办?解剖刀的下刀深度不够未能将鱼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清楚分离出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而不要立即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解决办法,以防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6.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后,应要求学生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随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出研究报告。

四、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与实验学时安排

为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标注上考核分数,如方案制定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对每次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将之计入期末的总成绩。

为保证实验效果,还应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验学时,如搜集资料可以安排一两个学时,拟订实验方案可以安排两三个学时等。总之,实验学时的安排必须基于学生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实验目的有了准确的了解并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之上才行。如果上述两个环节没有及时完成,教师就应要求顺延学时,而不能在未做好充分功课前就匆忙安排实验。

参考文献:

[1]周鲜成.规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03-105.

[2]高艳阳,董培荣,王金霞.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25-127.

第7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竞赛;大学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效用

艺术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本文论述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类设计竞赛活动的意义以及这些活动对于实践教学的效用,还提出了怎样使这种效用最大化的建议。

1.设计竞赛对大学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艺术类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寻找社会上的各类设计竞赛活动,并将竞赛主题作为主要的设计任务,且按照设计作品及竞赛要求设计艺术作品,而任务完成形式主要以竞赛活动中规定的交换形式为准。部分设计竞赛往往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而定,为此,在整个参赛过程中相当于实际任务的完成过程,而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过程也相当于让学生经历了实际任务的设计与完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利用以前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设计能力,并由创意、草图以及设计定位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艺术实践经验。这样在设计竞赛中,学生便开拓了眼界,并实际亲身体验了具体的艺术竞赛活动。且竞赛中会存在具备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谓是高手云集,在此过程中学生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掌握行业内最新的发动态以及发展趋势。

其次,有利于拓展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为社会市场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实用性人才,并以此为落脚点,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且实践教学便是整个教W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此艺术课程设置应紧密联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目前的市场就业导向。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艺术专业教师也应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教学资源看做是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社会上所举办的各种设计竞赛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此教师可以扩大当前的实践教学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源内容,进而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及设计能力方面具备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价值观念,为学生此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有利于强化艺术设计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院校的影响力。企业在校外建立的艺术设计实训基地与学生在校内参加的设计竞赛活动具有互补作用,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教学体系。而利用设计竞赛活动提供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补充艺术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方面与实训基地所起作用基本相同。同时,学生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也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接纳学生,使学生可以具备更多的实践机会。同行及社会的认可是高校某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具体体现,部分艺术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后会获得相应认可,而也有部分毕业生通过设计竞赛等活动获得认可,这不但可以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程度,也可以获得本领域内相关企业的认可,从而拓展了校外实践合作的范围,而高校与校外艺术设计企业的合作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2.大学艺术设计竞赛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设计竞赛教学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学校缺乏奖励性政策

虽然部分高校对于艺术设计竞赛已经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相对来说,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仍然缺乏一定认识,且鼓励政策十分有限,高校还应在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增加鼓励政策。但近几年,我国艺术高校却并未出台有效的鼓励政策,多数院校只是在竞赛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口头鼓励,而这明显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部分高校也已经获得了很多优秀奖项,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与声誉。但高校对此却毫无反应,除了不具备任何物质性的奖励外,也并未将竞赛所获奖项纳入教师的职称考核体系中,严重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目前,各艺术高校的学院机构之间缺乏必要协调,也没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竞赛获奖扶持政策,且在每年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中,学校并未给予竞赛获奖学生任何优待政策。使得已经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参赛学生没有任何优势,这将严重打击参赛学生的积极性,而由于缺乏明确的竞赛导向,也不利于学院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3.大学设计竞赛教学方法

3.1高校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

各高校应针对艺术创新活动、竞赛活动等设置专业性的鼓励政策,并对在艺术设计竞赛种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与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鼓励,进而提升教师及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设计热情,进而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影响力与声誉。比如高校可以设置分级奖励政策,由于艺术类竞赛最高只可被设为三类竞赛,因此,第三类的艺术竞赛为全国性的学科竞赛项目,且一等奖团队获得20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15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1200元;第四类的艺术竞赛为省级学术团体竞赛,且一等奖团队获得10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8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500元;第五类的艺术竞赛为学校举办的学科类竞赛,且一等奖团队获得300元,二等奖团队获得200元,三等奖团队获得100元。

3.2组成优秀的教师指导队伍

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之前,应指派组成一支具备专业敬业精神且具备较高专业水准的竞赛指导队伍。但当前,各高校艺术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较为低下,且极其缺乏敬业精神,不具备职业道德且专业水平较低的教师已数见不鲜。为了确保竞赛中,学生可以获得一定成果,高校应在专业教师中挑选出一支具备丰富的竞赛经验且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指导队伍。这些教师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准,进而确保了指导队伍的专业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组织学生有序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针对艺术专业设置专门的竞赛指导小组,统一指导并规划协调学生进行艺术竞赛活动,解决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3.3指导教师应精心组织指导

竞赛指导教师应明确竞赛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应利用项目教学组织方法,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在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性的基础上改,根据艺术专业特点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竞赛项目,而后进行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可以有目标、有重点的参与活动,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指导教师应制定具体的竞赛方案,并组织学生召开动员大会,当学校展出重大赛事的公告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与相关成员召开会议,带领学生会议上次竞赛中获得的成绩,分析成功的经验,并找出不足之处。而后在此次比赛的主题与参赛具体要求,并逐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组建学生参赛队伍。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学生可以了解具体的竞赛情况,明确竞赛方向,进而激发学生的参赛兴趣。其次,指导教师应设计竞赛课程的培训内容,在围绕竞赛设计主题的基础上,召开讲座形式的培训活动,并在以竞赛要求为主旨的前提下,将高校的获奖作品作为典型案例,并展开谈论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竞赛创新思维,启发并拓宽学生的参赛思路,进而指导学生明确竞赛主题。再次,向上申报参赛项目,在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应具体参赛项目的申报表,征求具体的参赛项目。且参赛项目主要由项目名称、设计背景、推广价值以及设计原理等内容组成,而后指导教师便可以针对参赛团队指出的设计主题搜集前期资料,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后,评审参赛项目,高校应利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审上报的参赛项目,且评审人员主要由具备丰富经验的专家、教师等人组成。且其由作品创新性、可操作性、具体原理、设计水平等方面进行遴选评判,在多次审查之后确定下一步重点指导的项目作品。

3.4收集整理竞赛成果内容

首先,高校在公布具w的参赛结果后,竞赛小组应将获奖的学生作品、参赛作品以及获奖证书等进行材料存档,并将获得三等奖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单独整理,而后申报形成奖励性材料,上交学校的相关部门,并为学生申报应获奖励。其次,在公布重大竞赛的结果后,高校还应利用参赛作品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有利的竞赛环境,帮助其他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具体的参赛内容及学习性质,以便可以在设计竞赛活动中实现跨专业的合作。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次竞赛获奖,学生都应该亲自到现场的颁奖典礼,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拓宽其知识层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但如果因客观因素无法赶到颁奖典礼现场,则学校在拿回证书及奖杯后,指导小组还应在年底或特殊节日专门针对此进行一定颁奖仪式,提升竞赛的影响力度,也提升其他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竞赛。

结束语

目前,各高校开办的各类设计竞赛有效拉近了学生与艺术设计院校、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通过参加各种设计竞赛活动,学生开拓了设计思维,学校也拓展了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各高校在利用设计竞赛资源促进艺术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且提升了本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样不但提升了学校声誉,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看出,将设计竞赛作为可利用教学资源应用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红燕,裴星海,张奕.高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及其效果---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优先出版)[J].嘉兴学院学报,2011(09).

第8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1改善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

首先从课程的专业特点出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市场相联系,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大量的实践和客观实例的分析论证,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并提出目的性的研究课题。

1.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通常在艺术类的教学中除理论课外,专业课基本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锻炼设计创意能力,这是从艺术类视觉传达方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让学生面向市场。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项目设计课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团队中去。学会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市场调研及销售市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课堂上的不足,及在设计中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1.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

“协作”是“参与”的手段,“参与”是“协作”的途径。为什么我们重点提出来了协作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单单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整体协作能力,奠定了交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论基础。教师选择课题,学生分小组织研讨,建立与他人的集体协作精神。通过协调能力的加强,摆脱学生个人的思维局限,让设计的思维在集体的协作关注下得以完美呈现。使整个教学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个性优势式教学模式

个性优势式教学是为了加强和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展现其个性设计优势的教学,我们提出了个性优势教学。学生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所显示出其稳定的个性优势,预示着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成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突出与众不同个性的部分,发现其闪光点,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采取鼓励、启发、肯定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其个性才能的舞台。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向实践转化,突出个性。在学生讲评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意识。

1.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造式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思维方法。创造式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氛围内,不再受现有知识及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传统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知识型人才,教学内容陈旧并且多年不变,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创造式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突破书本上的知识用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通过创造式给出其不同的方式方法,起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从教学上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研究的目的

重视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视觉传达艺术的学生服务于经济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是为了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更贴近市场,更好面向未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变以往只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模式,采用多学科渗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全方面的现代平面设计师的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试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扩展,是为了学生不仅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技能,还具有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潜移默化为设计创意与制作提供最好表现力。

第9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化学2》第四专题“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从化学学科在物质及其变化研究、新物质合成方面的贡献,化学科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扩大视野,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能选择更多的选修模块开展学习。

这节课是本专题的第一课时,简明揭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不要求接受大量新的化学具体知识,不能把这堂课上成“科普知识讲座”, 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整合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上。

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1)能举例说明(如人们对酸碱的认识)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发展;(2)能举例说明化学理论的建立在帮助人们认识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课题――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师:数学老师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幻灯片),物理老师说:物理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石(幻灯片)。那么化学老师该怎么说呢?

化学老师说,化学是一把钥匙,板书(化学,钥匙,物质世界)。这把钥匙打开了物质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幻灯片打出标题。

点评:以化学与数学、物理的对比突出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主题――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第二环节:以火为引子贯穿古今,导出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两幅幻灯图片。师:这两幅图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钻木取火。师:取得火种,给人类的祖先带来了什么作用?生:有了火种以后,不仅使人类的祖先们在黑暗中得到光明、严寒中取得温暖,而且还可以抵御野兽的袭击。人类用火烧烤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

师:火,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分界线(幻灯片)。你知道现代汉语词典中火是怎么解释的吗?停顿,学生思考一下。师:没查过吧,我查了。

火,是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演示幻灯片)。我们学过物质燃烧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生: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达到着火点(幻灯片)。师:可是古代的人们对于燃烧的认识却是神秘而模糊的。在十七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燃素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幻灯片)。这种燃素说整整统治了一百多年。可是它却无法揭示金属在燃烧后质量增加的事实。直至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西(演示幻灯片)通过化学实验,即著名的空气中成分的测定实验,证明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作用,了燃素学说,建立了氧化学说,拉瓦西用实验事实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演示幻灯片)。

下面我们就用化学实验来鉴别这三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可用的器具与材料有pH试纸、比色卡、表面皿、玻棒、试管(演示幻灯片)。想想如何来鉴别它们。学生分组实验。请一位学生讲一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下面我给大家做了“蓝瓶子”实验。在锥形瓶中加入100毫升水,加入2克左右葡萄糖,再加入0.5~2克氢氧化钠,滴加3~5滴亚甲基蓝溶液,这时混合溶液呈蓝色,塞紧瓶塞,振荡锥形瓶,蓝色溶液变成无色,停止振荡,溶液又恢复蓝色;循环操作,蓝色和无色就交替出现。师:你肯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循环的颜色变化吧。答案就在这本书上。展示《实验化学》,高二时你可以选修《实验化学》,它将带你领略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板书(选修,《实验化学》)

点评:古人的钻木取火,十七世纪的燃素说,拉瓦西提出的氧化学说,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化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又使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想象古人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科学家一种谬误的艰难。利用三种盐溶液鉴别实验中用到的酸和碱能使pH试纸变色的性质为下面的酸碱理论做一下铺垫,更是为了说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而“蓝瓶子”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高二学生选修《实验化学》出点力。我想这样的设计有趣味性,又不乏科学性,学生又动了一回手,课堂气氛应该不错。

第三环节:由碳酸氢钠属于哪一类物质引出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继而引出化学理论的发展。按物质的分类,我们应把碳酸氢钠归为哪一类物质?学生:盐类。可是有人认为:碳酸氢钠是酸碱两性物质(演示幻灯片)。我们来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请同学们参考书本第87页“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学生看书。并解决这么几个问题:(1)阅读了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之后, 你有何感想(2)写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溶液分别与盐酸、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 NaHCO3是否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为什么?依据的是什么理论?(演示幻灯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1):人们对酸、碱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适用范围从水溶液到非水溶液,随着化学的发展逐步走向深刻和全面。请两位学生把问题(2)中的离子方程式写黑板上。学生回答问题(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碳酸氢钠是酸碱两性物质。碳酸氢钠与酸与碱的反应,即它接受质子和给出质子的过程。

化学理论的发展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化学1和化学2中也学习了一些化学基本理论。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化学1第一专题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大家是否记得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早提出原子学说的是谁?是道尔顿(演示幻灯片)。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是一个实心球。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什么?电子,他提出电子是镶嵌在原子中的,就象葡萄干夹在面包里一样,称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也叫枣糕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展一样。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电子是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到了二十世纪,科学家们用量子力学方法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演示幻灯片)。

化学2 专题1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谁提出的?生:门捷列夫(演示幻灯片)。那么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元素周期律?第7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演示幻灯片)。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人们把已经发现的元素按一定的规则排呈元素周期表(演示幻灯片)。现在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我们还学了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哪些?生:有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这位笑容可掬的学者就是价键理论的先驱鲍林(演示幻灯片)。

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演示幻灯片)。如果你对这方面有兴趣,请在高二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演示幻灯片,板书)。

点评:第二环节中出现了碳酸氢钠,第三环节就利用碳酸氢钠是不是酸碱两性物质展开讨论,结合书本中的交流与讨论,设计几个问题,借此了解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从而引出化学理论的发展,最后引导学生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样的设计把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自然地联系起来,又自然地把理论的发展带出来,还复习了《化学1》和《化学2》中已学的化学理论知识。

第四环节:金属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发展过程

(演示幻灯片)这是一个古代的陶器。你知道古人是怎样学会制陶的吗?学生思考。师:其实最早的陶器是人们在偶然中发现的。人们发现泥土制品经过火烧变得坚硬牢固,遇水也不再会变成泥巴了,这样人们就学会了制造陶器。后来,人们又发现某些石头在烈火中会烧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属,经过长期摸索之后,人类又学会利用矿石、木炭冶炼金属。从这段文字中你能归纳出哪些冶炼金属的方法(演示幻灯片)?生:第一种方法,热分解法。

幻灯片上打出氧化银和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演示幻灯片)炼丹图。大家肯定听说过古代的炼丹术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不畏烟熏火燎,炼丹术士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发现了不少记载和总结炼丹术的书籍。

炼丹术最早的研究的材料就是红色硫化汞及其反应2HgS +O2=2HgO+2S(在加热条件下) (演示幻灯片)。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在秦始皇的墓中就灌入了大量的水银以为“百川江河”,而这些水银主要是从硫化汞提炼的。

生:第二种方法,热还原法。

你能举出哪些金属是用热还原法制得的吗?

铜,铁。请学生写出冶炼铜、铁的化学方程式(演示幻灯片)。你们知不知道铁大约是在什么年代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吗?学生思考一下。师:答案就在书上。请同学们看书本86页的交流与讨论。人类大规模开发和使用铜是在约6000年前,大规模开发和使用铁是在约2500年前。

锡和铜是在差不多时候被开发和利用的。古人将锡石(SnO2)与木炭放在一起烧,锡便会被还原析出。

并且古人还在铜中加入锡,制成了颜色呈青灰色的合金,叫什么呢?。生:青铜。青铜与纯铜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呢?生:具有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师: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我国出土了最大的青铜器,叫什么?生:司母戊鼎(演示幻灯片)。

除了铜和铁之外,我们在化学1中还学了哪些金属的冶炼?生:钠、镁、铝。师: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方程式(演示幻灯片)。归纳一下用了什么方法。生:电解法。师: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讨论)。

生:汞和银属不活泼金属,用热分解法;铁铜中等活泼,用热还原法;钠、镁、铝,性质活泼,用电解法。师:(演示幻灯片)不同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什么金属越活泼,开发利用的时间就越晚了吧。请学生来讲。生:金属越活泼,越不容易被还原,冶炼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越高,只有化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开发利用。

师:如今人们对金属及合金的利用相当广泛,你能举出例子来吗?学生讨论,举例。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这些都是人类对金属合金的利用。(演示幻灯片,有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卷门、音箱外壳、休闲桌椅等;有大的建筑,如南京朗诗城市广场、新的中央电视台,还有航天飞机等)。

师:科学家还制造出了记忆合金,储氢金属,泡沫合金(幻灯片)

泡沫合金: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如:向熔融的铝合金中通入空气,然后加入发泡剂如氢化钛可形成泡沫铝合金。它有质轻、隔热、吸音的效能。

储氢合金:Ti-Fe和La-Ni合金能大量吸收H2。为推动H2作为能源的实际应用可起到重要作用。

记忆合金:Ni-Ti等合金,在较低温度下受力发生变形后,当加热某温度时,形状会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

点评:这一环节与第二环节的火遥相呼应。由于用火,人们发现了冶炼金属的方法,结合学生学过的几种金属的冶炼方法,以及书本中的交流与讨论,共同探讨出金属的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这些金属的时间先后的关系。又把古代的炼丹术和青铜稍做介绍,溶历史于化学中,突出了历史的发展中化学确实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最后几种合金的介绍给学生新奇的感受,他们不得不折服于化学所创造的物质。

第五环节:结束语成为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纽带,使两个课时顺利过渡。

自从化学这把钥匙打开了物质世界,人类就一直在试图创造更多的新物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化学又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下节课我们将做详细阐述。

点评:介绍几种新合金,目的就是从金属自然过渡到这些新物质,为第二节课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做好铺垫。

作业设计:

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下列三个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③B. ①、③

C. ②、③D. ①、②、③

2.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A. 石器 B. 青铜器 C. 铁器 D. 高分子材料

3.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B. 利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人们可以制造更多物质,丰富物质世界

C. 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地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化学对此无能为力

D. 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弱酸根都是碱

B. 酸式弱酸根既是酸又是碱

C. 不可能一种物质既是酸又是碱

D. 氢氧根是碱

5. 19世纪,化学理论建立了哪些有代表性的科学成果?思考这些成果对人类进步产生的影响。

教学反思:

1. 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这样,课堂的预设性不会那么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但此举需要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否则可能会出现冷场。

2. 此教学设计的结尾是把课题自然过渡到第二课时――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到这一单元两个课时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但这样的设计也许会让人觉得最后没有能突出点明主题。我想,整个设计的过程就已经把主题,即核心观念融合渗透进去了,最后的刻意点题反而觉得画蛇添足,不如考虑这一单元的整体性,让它成为这一单元两个课时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王磊等.选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2]王祖浩等.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6.

[3]王祖浩等.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4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