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分类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分类办法

第1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数据质量;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38-01

1 做好现代图书管理工作

1.1 建立现代管理理念

网络阅读、数字图书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不再是传统模式,读者关注的已不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各种载体从繁杂的信息环境中获取和吸收解决所面临问题的信息内容,需要更加直接融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知识服务的方法,树立起现代化的服务观念。

1.2 更新现代管理知识结构

培养优秀现代图书管理员的关键就是继续教育,包括专业知识更新和网络应用知识两方面。专业知识更新是图书馆员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领域人才知识结构的主要标志它是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业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更是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使图书馆员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社会。

1.3 及时完善编目规则。

为了保证书目数据质量,保证书目数据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图书馆应不断完善编目规则。应改变现状,根据国家标准著录规则,制定相应的编目细则,具体规定标准、规范所未涵盖方面的处理办法,供编目人员使用,减少因无据可依而造成的错误著录问题。另外要随着现行标准、规范的变动及时更新本馆编目标准及细则,做到始终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

1.4 严格控制套录数据质量。

图书馆套录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书商,为了确保套录数据的质量,图书馆应对书商数据的来源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书目数据最好来自大型书目数据中心。并要求书商在自己编目时严格按照各馆的编目规则和具体要求进行,尽可能不依赖CIP数据。

1.5 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

编目工作一环扣一环,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首先,要严把“书目关”,是编目工作中的第一步,是保证馆藏图书分类一致的主要办法,编目人员应通过书名、著者和ISBN号等步骤来确保同书同号,避免同书异号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严把“文献标引关”,文献标引包括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编目人员应运用分类法、主题词表等标引工具,依据文献的主要内容,参考网上权威书目中心数据进行文献的标引;第三,要严把“数据著录关”,编目人员应严格按照文献著录规则、CNMARC著录格式进行数据的著录输入工作;第四,要严把“数据审校关”,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和适量的质量指标,设立专门的审校岗,对各编目人员制作的书目数据进行质量校验,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改。

1.6 优化图书管理系统功能。

修正系统错误,系统的不足是编目人员所无法克服的,但由于系统的不足而产生的错误数据是可以修正也必须修正的。为了避免和减少系统带来的错误,首先,应对编目人员进行有关系统使用的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一位编目人员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特点、不足之处了如指掌;其次,编目人员要时刻留心编目系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一旦发现错误,及时运用技巧予以修正,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可进行商讨,最好将解决办法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便于以后参考之用。如果所用的系统已没有太大的升级空间,图书馆可以考虑更换新的自动化系统,来降低原有系统本身不足带来的书目数据质量问题。

1.7 开发馆藏与网络资源。

向读者提供有序化的知识,应把馆藏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按照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地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对这些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创建各种类型知识平台,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取其所需。

2 图书馆图书管理制度的改进建议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图书馆尽管一直以来都发展迅速而良好,在图书管理上也始终发挥着先进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诸如管理体系僵硬,缺乏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制度,网上检索速度过慢等问题。

2.1 转变指导思想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市委党委会议精神,以实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满足全社会多层次文化需求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支撑,以资源的高度共享为保障。

2.2 继续完善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管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一定要在时展基础上继续完善图书管理制度,管理员岗位制度,借阅和归还制度,以及阅览室阅览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等一整套完整全面的制度建设。

2.3 借鉴城市开发典型案例

图书馆在深化图书管理内容的同时,必须要借鉴优秀城市文化发展的先进案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以期形成一个智能化、动态性和持续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构建起图书馆的空间架构和技术平台。

2.4 制度遵循指导原则

图书管理的内容要遵循“实用性、灵活性、多功能性、人本化和信息化”的原则,不仅要考虑现实应用,与时代需求同步,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电子文献资源的存储、开发和利用。

3 结束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只有真正懂得如何管理现代图书各项工作的管理人员,才能更有效的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使图书馆事业新月异、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第2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摘 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学校图书馆担负着传递信息的情报职能,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也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规划和计划管理项目,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图书管理;学校;构建;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愈加强烈,学生对图书的范围要求更广泛一些,在阅读选择上有更强的目的性与自主性,为此,作为提供阅览的地方――图书馆应以科学管理办法,加强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首先规划和计划管理项目,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分类和整理。做到让同学们了解图书馆,知道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能够提供怎样的学习资源,才能够有意识地想到图书馆,进而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提高自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构建好各种人性化的制度 制度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保证,图书室工作也不例外。阅览室是读书的圣地,是求知的摇篮,是文明的场所,然而,图书馆的建设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建设好管理好图书馆,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看书场所,正是我们管理者的目标。开学初,图书室轮流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墙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图书室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开放,学生随时都可以借书,借阅时,凭借自身的借阅证进入图书馆,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当看到好词佳句或有启发处,能随手摘抄到读书卡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仅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好书,更要爱护图书,不能损坏,更不能丢失。其次,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定期召开学生图管理员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布置下阶段工作,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引起今后的注意。财务方面也要做到井井有条,各种台帐齐全,书帐相符,图书经费专款专用。今年购进这批新书价格适中,且适合师生口味,上架后,学生争相借阅,使每本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兴趣爱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气氛,出好黑板报,做好新书介绍工作。努力搞好图书室的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书架、报刊排列整齐。

2. 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环境 构建图书馆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是搞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1)图书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影响主要靠环境和图书管理员的语言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管理员的言行举止都会不知不觉地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和学生直接发生联系,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服务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生硬,和蔼可亲还是拒人千里,耐心还是烦躁,语言文雅还是粗俗,都会直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管理员要用美的语言唤起读者共鸣,感化读者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2)素质的形成需要依靠良好的环境熏陶,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图书馆素质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图书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馆舍馆貌,如室内要整洁优雅,布置要催人奋进,书刊排列要整齐,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通过感受图书馆美好的外部环境充分享受一个知识殿堂提供的文化氛围。内部环境体现在图书管理员,要以道德和情操,以真诚和热情,以学识和精神风貌影响感染学生,处处给学生表率,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3)学校图书馆必须做到干净整齐,保持安静。各项图书管理制度装订上墙,做到图书制度化管理,认真做好图书的保管和整理,对购进新书及时进行登记分类,目录登记建卡,贴书标,最后分类上架,做好防火、防虫、防盗工作,做好对破烂、缺损页面的书籍进行粘贴整理工作。图书管理员要不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新服务意识,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与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对信息的基本要求。这样,当老师、学生向图书管理员表示某种需求时,图书管理员便能够帮助老师、学生确定所需之信息,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 构建自身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以饱满的热情开始每天的工作,看似重复机械,用心去做却也能乐在其中。只有愿意去做这项工作才会不断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图书管理是一种复杂而繁琐的,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管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在业务方面,随着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1)常规图书管理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业务能力素养,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平常要多学习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对学校师生的需求是一定要了然于胸的,还要熟悉学校图书馆藏书的分类方法,这样才能准确快捷地帮读者找到所需要的图书。(2)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我们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掌握可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为师生检索资料,满足他们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良好环境,广泛吸取知识,满足工作所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向图书管理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管理员必备的知识当中,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3)较高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会需要不同信息与资料,面对广大的阅读群体,要学会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所以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师生的心理特征,知道快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孟莉,数字化图书馆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3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近些年来,网络化技术正在获得改进和提高;面对网络化的新环境,管理者也亟待转变传统认识与管理模式,对于大学内部的图书管理也应当运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应当明确的是:图书管理不仅涉及简单的图书整理与信息收集,同时更应当涉及资源互通、信息沟通与分享等。为顺应新时期的信息化潮流,管理人员就需要明确图书管理现存的模式缺陷,进而探究缺陷根源所在。作为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本身也需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养,确保在最大限度内完善图书管理,通过运用网络化的手段来弥补缺陷并且完善模式。

一、大学图书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应当属于大学内部的信息传递与文献借阅机构,因此图书馆具备鲜明的学术性质。在大学的内部,图书馆具有浓厚的信息化以及社会化色彩,近些年来各地高校内部的图书馆也逐渐表现为更加多元的服务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讲,图书馆最基本的性能就在于提供高校师生所需的文献借阅服务,通过图书馆来传递文献和信息。师生来到图书馆中,除了可以查阅最基本的资料与文献之外,还可以运用丰富的资源来辅助自学,进而满足自身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本质上构成了不可或缺的高校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知识传递的基本功能。随着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更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图书馆对于自身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也开始尝试着完善现行的图书管理。进入信息化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逐步成了师生查阅资料与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突显了图书管理的价值与重要性。高校蕴含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因此亟待运用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而构建资源共享的新机制。目前的状况下,很多大学都已经逐渐意识到图书管理对于高校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也开始探寻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然而从整体角度来讲,图书管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完善。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某些高校仍停留于浅层的图书资源供应,高校提供的文献与资料勉强能满足现阶段的师生需求,然而却很难支持师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自主创作。此外,某些高校过于重视拥有图书资源的规模,对于院校的图书馆也进行了盲目扩建,这种现状实质上并不利于提升图书资源的基本质量。从长期的角度来讲,盲目扩建院校图书馆的行为也损害了最基本的图书管理秩序。某些情况下,师生如果有必要查找所需的图书资料,那么通常会耗费较长时间用于寻找资料,而无法借助快捷的信息化手段来满足自身的资源需求。因此可以得知,对于现阶段的图书管理亟待加以改进,探析现存的问题并且寻找与之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现存的问题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陆续运用了电子化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在此前提下改进了图书管理。然而从本质上讲,大学内部并没有实现健全的图书管理,因此仍暴露了很多弊端与缺陷。具体来讲,大学内部进行的图书管理包含了如下问题:(一)现阶段高校施行的图书管理仍缺乏实效性,因而无法提升利用效率。很多情况下,师生由于缺乏专门培训,因而并没有掌握查找与借阅书籍的专业化方式,具体在查找所需资料时也浪费了较多时间。对于不同院系内部的学生来讲,其他院系的藏书并不是开放性的,这种状况下学生只能查阅基础性的馆藏书籍。图书馆内部设有专门性的资料室,在这其中存放了很多宝贵资料与图书信息;对此如果不加利用,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较大规模的图书浪费。除此以外,某些院校图书馆甚至并没有明确借阅图书的总数与期限限制,这种漏洞与缺陷不利于顺利进行图书流转。图书馆如果无法保障资源与书籍的顺利流通,就很难符合最基本的书籍利用需求。(二)图书遭受损毁或者遗失的现象仍相对严重。在某些高校内部,由于欠缺图书流通的机制,以至于图书馆在外借或者传递文献资源时,很难妥善保存珍贵的馆藏书籍。某些书籍本身的年代十分久远,然而在反复的借阅过程中不慎被师生遗失,因此管理者无法在市面上购买同种书籍。同时,某些人员在借阅图书时忽视了最基本的素养,对于图书不能进行自觉的爱护。在书籍流通中,某些师生甚至会擅自涂抹书中的文字,这种现象将会造成其他读者根本无法继续阅读。例如:某些考试资料包含了习题演练的部分,很多同学就会随便把答案写在习题旁边,因此影响了其他读者对习题的思考。(三)院校对于图书管理在具体进行完善时,缺乏足够资金作为保障。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院校都拟定了扩招规划,在扩招规划的前提下招收了更多学生,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对书籍借阅的需求。然而不应当忽视,很多院校并没有与之相应的资金实力来购买更多书籍,这种状况下无法满足教师与学员对于新图书的迫切需求。从馆藏的现状来看,某些图书在图书馆内保存的时间较长,同时也逐步丧失了查阅价值。相比于现阶段的借阅需求,这部分图书实际上已经过时。院校管理者对此有必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对于现存的图书资料进行换代与更新。近些年来,某些图书的市面价格正在迅速增长,图书管理者在购买图书的过程中也会感觉到资金短缺。很多高校由于无法为师生购买新近的书籍,导致了图书借阅需求与馆藏资源之间的缺口逐步扩大。(四)图书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于图书管理通常持有忽视的心态,没有给予重视。从目前来看,对于各类图书资源具体在施行管理时,多数管理者仍停留于应对定期检查,认为只要通过了主管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测查与评估,那么就代表着完成了任务。实质上,这种认识是具有偏差的。当今的院校图书馆收藏了珍贵的信息与资源,对此如果没有健全管理,那么将会在根源上减损图书资源本身的实效性。对于高校内部的学生来讲,同学们获取资源与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查阅图书资源。因此,作为图书资源的管理者亟待转变认识,真正意识到健全图书管理对于高校自身的价值所在。

三、明确问题根源

(一)图书管理应当包含图书采购的环节,在此环节中也应当注意很多要点。作为负责采购图书的责任人员,本身就应当具备优良的素养和水准。但是从现状来看,很多负责采购图书的人员都忽视了自身素质,无法通过调研的方式来把握现阶段的师生需求。因此具体在采购图书时,这部分人员通常很容易表现出盲目性,无法迅速判断需求。在目前的信息化形势下,图书采购的负责人员有必要掌握各专业的基本特征,在具体区分学科特征的前提下再去完善图书采购。由此可见,图书采购的流程和环节仍暴露了很多缺陷,作为采购人员通常也很难迅速判断并且准确掌握院校内部师生的图书需求。(二)健全图书管理不能缺少最基本的政策引导。从各地高校的现状来看,负责教育管理的相关机构及部门通常很容易忽视政策指引,或者设置了不正确的政策导向。例如:某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明确的人均借阅图书总量,然而并没有推行更合理的借阅期限规定,对于各年度开展的图书管理评估也很容易忽视。每当面临期末测试或者其他类型的考试,很多学生将会突击借阅大量书籍用来应付测试,这样做实质上并不利于同学们认真吸收书籍中的信息与资源。受到自身的资金约束,某些院校图书馆通常会定期鼓励师生捐赠书籍,这种状态下图书馆就可能会引进已经过时或者价值较低的图书,因此扰乱了正常的图书借阅秩序。此外,有些高校对于年代比较久远或者丧失新颖性的图书仍旧予以保留,以至于增添了额外的图书管理负担。(三)高校内部施行的图书管理不能缺少基础性宣传。这是由于,只有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才能让师生认可并且接受现阶段的图书管理机制,从而自觉予以遵从。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以至于浪费了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对于图书的浪费仍表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管理人员由于欠缺宣传,以至于伤害了某些师生爱护图书资源的热情与积极性。较长时期以来,对于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资源都没有给予必要的爱护,浪费率较高并且无法提升书籍利用的实效性。

四、探求应对策略

高校设置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就在于培育优良的综合型人才。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应当能充分运用院校内部的图书资源,在此基础上拓宽自身具备的知识面,进而起到扩大视野并且丰富知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管理的根本宗旨在于提升师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致力于健全管理,为师生创造愉悦的图书阅读气氛。具体来讲,为应对现阶段的图书管理问题,应当运用如下的措施与对策:(一)提升图书利用的实效性。作为高校内部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想办法提升师生在利用图书时的实效性。应当明确的是:大学拥有的图书资源都应当服务于师生,只有实现了资源互通以及信息共享,那么才符合最根本的图书管理宗旨。对于图书利用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提高,这种管理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设置更合理的借阅期限。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应当拟定明确的机制:达到特定的借阅期限后,师生必须归还相应的图书。通过健全机制的方式,就可以督促师生加快阅读速度,珍惜并且爱护学校内部的图书信息资源。(二)增大图书管理中的投入力度。图书管理如果缺少了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则无法从根源上获得实效。为了转变现状,院校的负责人都应当投入更多资金用来支持图书管理,尽量运用最少的资金来购买最丰富的图书资料。院校除了增大自身的投入之外,还需要运用多渠道吸收资金,确保扩大资金利用的多种渠道。对于重复购买某些图书的行为应当予以避免,以此来节省购买图书时的成本。作为图书管理的负责人员,也可以尝试着构建资料库,全面提升图书利用的成效性。(三)健全对于书籍的分类监管。具体在完善图书管理时,可以选择分类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健全学校内部的图书管理。具体措施应当包括粘贴条形码、提供电脑检索等多样的管理方式。为达到图书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人员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对于图书流动的速度进行适当的加快,以此来促进信息共享。从院系的角度来讲,各个院系也有必要选购类型齐全的专业图书,通过扩大宣传的方式来提升师生的自主性,确保师生都能做到珍惜图书,充分利用宝贵的图书资料。五、结束语最近几年,很多学校都致力于扩大招生,这种状况下的招生规模正在迅速扩张。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师生需求,大学图书馆也有必要为师生供应优质的图书资源,以此来满足师生对图书借阅的需求。构建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目标就在于沟通信息并且分享资源,因此有必要依照资源共享的基本宗旨来改进图书管理。在大学的内部,图书资源构成了最宝贵的一类资源,图书信息资源包含了多样的丰富信息,然而与此同时也不应当忽视最根本的资源监管。截至目前,大学内部的图书管理已经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仍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前提下促进大学内部图书管理综合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冬梅.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管理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2):150.

[2]赵相锋.大学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模式[J].办公室业务,2015(23):124.

第4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关键词]现状 策略 网络 影响 全面

中图分类号:G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65-01

一. 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

1. 随着新时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当前面临的环境也相当严峻,因此不得不因为环境自身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此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以及提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且,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之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倾向于书籍,而忽略了书籍背后很多的内容。比如:管理理念的人性化,读者服务的多向性,管理信息的全面性,以及传统手工手段的不完善性,这些因素都会从一定程度上来影响图书馆的自身管理,从而会对图书馆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2. 图书馆当前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压力。网络当前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例如:百度,谷歌等也加入了该行列中。书店的广泛普及也导致了图书馆资源的流失。而且书店本身也有很多的优势,很多爱书,想要将书作为个人资产的人士,无疑会将书店作为自己的选择,这样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图书馆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除此之外,很多的网上数据库也对当前的图书馆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例如:万方,维普,龙源等等,以其强有力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网络在如今生活中的广泛普及能力,更是给图书馆造成了生存压力。在此情境下,图书馆不得不实行向相应的策略,来改变当前的这种局势,才能为图书馆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

二.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工作策略

1. 在当前的局势下,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关的管理理念,这是正确管理图书馆的思想基础。这就要求图书管理要更加地人性化,更要树立创新意识,这两点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在平时的图书馆管理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执行的核心。而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读者的服务方面。最基础的,就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人性化的阅读氛围,这样可以确保读者有个愉快的阅读心情。另一方面,还要设立跟读者相关的服务项目,可以采取跟读者互动,或者彼此交流对书籍的看法以及领悟,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设一些特定的区域,为读者们提供彼此交流的空间范围。另外,还可设立相关的区域,让读者可以发表个人的看法,以及对图书管理提出的一些看法,这样可以帮助图书馆人员,来进一步完善自己当前的工作。

2. 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在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已经日渐加快的时代,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管理中,要充分地重视馆员,更加要尊重馆员的劳动成果。除此之外,相关的图书管理着还要对馆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来加深他们对某些管理条例的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严格地要求自我,一丝不苟。同时还要多方面来关注馆员的自身发展,这样的措施,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馆员的服务热情,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读者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管理方式的改进

1. 创新当前的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的资源含量是巨大的,可是真实情况下,被真正有效利用的部分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因此,当前的首要措施就是提升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率。根据我国当前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知晓国家对于图书馆的管理经费数额很小,因此更要合理利用当前的采购经费。为此,图书管理机构可以专门设置相应的文献选购组织,该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读者对于书籍的需求进行整理,看那些书具有真正的采购价值,能真正满足读者的读书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指定出不同类型,不同社科的购书计划,来结合不同读者对于书籍的需求特征,相信这样的举措能从实际上满足读者的读书需求,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还可以提升图书馆里的图书利用率,这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2. 对于图书管理员而言,工作不仅仅是对图书馆内部的书籍做好日常的整理,规划,分类,储存,修护这些简单的劳动,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能够发现相应的问题,并提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它们再制定出完善的借阅制度,这样就对图书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作用。

3.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已经遍及千家万户,电子书跟其纸质书各有利弊。有效地采取资源共享的原则,才能获得彼此共同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图书馆可以与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网站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搜索知识训练,让其能够快地获取自己想要知晓的信息,这样就能充分地利用上图书的馆藏资源,而且对于读者的检阅,理解都有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4. 创新当前的服务理念。作为服务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该行业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服务质量更是尤其关键的。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他们尽心尽力地为读者服务,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跟读者拉近距离,增强彼此的亲切感。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遇到问题时,诚恳对跟读者进行沟通,争取以最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 图书管理者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个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它需要的是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有比较丰厚的经验,同时对读者的相关要求有系统地了解,能切身地知晓读者的需求所在,而且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需求能包括简单地借还业务,或者对相关书籍的检阅,但是都需要管理人员的认真对待。

结束语: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理性的解决办法,同时要进行相应的创新,来多方面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发挥出图书馆的巨大利用价值,这才是当前的工作努力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燕;读者资源流失的再审视[J];图书馆;2006年05期

[2] 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兼评国外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5年06期

[3] 洪拓夷;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组织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7年03期

第5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1

引言

图书馆流通即是图书的借阅和归还,随着院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流通部的管理工作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院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学生就不能缺少对图书馆里的资料查阅和利用,院校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离不开图书馆这座宝库的帮助,作为院校图书馆流通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如何做好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工作有以下一些看法。

1.高校图书流通管理的现状

从古至今,图书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储存、收集与传播资料文献,当人类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图书管理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产生了巨大变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三十余年,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运用在社会不同领域,将现代社会迅速推进到后工业时期与经济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图书管理工作让资料文献信息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而这是资料文献实现平民化的具体体现,是图书管理工作大众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的进步表现。而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要想在新时期实现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图书管理的基本职能。

实现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管理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即从选购图书―入库―编目―做卡―移交流通馆―查寻书目―办理借阅手续等诸多环节均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运行容易造成上下连接环节中相当多的重复劳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这种人工管理的重复劳动延迟了图书出库流通的时间,给借阅者带来诸多的不便。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各图书馆通过硬件设备购置、软件开发、数据加工、网上利用等措施,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图书管理向信息管理方式的转变。

2.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适应信息化需求。图书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目前,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引进人才的家属,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学历以上人员仅占一半,并且基本上是高校内部进修取得的,整体素质偏低,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由于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基本完成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服务方式转变,从采访、分编、典藏、流通、阅览、期刊到咨询、检索等诸多部门都使用了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因此,低素质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2.2藏书与学生需求不是很匹配。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数量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图书质量、期限则没有明确界定,导致一些高校为了满足教育部的要求,采取突击性的大量采购,而不考虑所进图书是否符合师生的需求,甚至不了解学生的需求。这种重视图书数量忽视图书质量的做法偏离了图书馆购书是用以满足师生学习、研究的需求这一主旨,并且,一些高校为了保证其图书数量,仍然保留了那些时代久远、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很少或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

2.3图书管理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相比高校教师,图书管理员的收入偏低,上班时间比较长,工作内容具有重复性。长期下去将造成图书管理员心理压力增大、有自卑感和职业倦怠现象,对职业现状不满意。

2.4图书管理服务缺乏创新。图书管理的创新是深化图书改革的内在需求,而目前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没有对外开放,走出去寻找市场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不能适应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图书管理员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平台,很少实现双方之间互动。图书管理员不能充分利用图书管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及综合利用的优势,及时将学科动态等信息反馈给师生,师生也不能将需求信息反馈给图书管理员;第三,不注重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很多图书馆追求图书藏书数量以及藏书的全面性,并没有考虑各类图书的使用频率。不注重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因此无法做到根据读者需要决定图书采购。

2.5经费短缺,书刊难以得到正常补充。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数量急剧增加,这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极为有利,但是,由于学校扩建、扩招投入资金比较大,造成高校贷款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学校对图书馆投入减少,书刊很难保证得到正常补充。特别是民办高校,国家没有直接拨款,筹措资金比较困难,办学者又不愿在购书上多投入。

3.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强化图书管理人员培训。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信息化图书管理需求。目前最有效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是强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外语及学科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主要有:讲座、学术活动、参观学习及继续教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支适应时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3.2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平台。为了给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建立与师生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了解师生的需要。因为他们非常了解本院系教学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并具备优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良好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选购的图书应该最有专业水准,最符合他们的需求。

3.3强化图书管理的意识,建立图书管理员考核机制。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服务工作,为了使图书发挥最佳作用,学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图书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需建立图书管理员的考核机制,通过奖惩制度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效率。考核指标的设置可以包括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创新、服务能力等。

3.4提升图书管理的技术手段。从图书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践来看,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图书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很难发挥最大效益。高校图书馆应配备图书目录检索柜、电脑查询、完善的监控设备、电子图书、各种数据库,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为学校师生提供有效服务。

4.小结

综上所述,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灵魂与宗旨,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流通部又是图书馆的前沿阵地。因此,作为一名图书馆一线的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更科学的工作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图书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启秀.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0(07).

第6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摘要: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是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之一,是学者获得前沿信息的重要终端。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要在信息革命路途中走出特色之路,发挥前沿作用,需要致力于新一轮的管理提升。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需加快技术引进和应用,转变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提供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时代 图书管理

在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图书管理信息模式的改变。研究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特点以及图书信息模式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一、网络环境中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由于网络环境中图书管理的信息服务从传统的“馆藏中心模式”转变为“用户中心模式”,导致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特点。

1.社会化。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流日益广泛频繁,经济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为谋求发展都得依靠信息,对信息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政界、军界、经济界、知识界,粮农、果农、渔农也都需要信息。到图书馆寻求信息已不再只是读书人的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起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信息意识的日益增强,社会每一位成员都将成为信息的需求者,而且,图书馆也从仅仅为本地区用户服务扩大到为全社会用户服务。

2.多元化。在网络环境中,各行各业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的,不同的人对信息量的需求也不同,有的要一本书,有的要一段文字,有的要一个数字,有的要一个分子式,等等,这是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已有的不同的用户需求。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载体的要求也不同了,有的要纸质文献,有的要光碟,有的要磁盘,有的要缩微胶片,等等。人们对信息时效的要求也严格了,一是追求最新的信息,一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总之,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文献借阅,在现代信息环境与科学技术条件下,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能够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业务,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保障,满足他们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3.网络化。能够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的一贯愿望,但是,在传统图书馆时代由于财务、人力、时间、空间的关系,总有图书馆难以满足的需求。于是图书馆界寄希望于馆际互借。但由于交通(也即邮政)的关系,馆际互借经常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超文本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普及应用,资源共享有了现实基础,用户需求也趋于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

4.集成化。科学发展使得科学门类划分越来越细,但学科交叉、学科渗透也越来越厉害,换句话说,学科关联度加大了。虽然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但人们之间的互相联系紧密了、互相影响加大了。譬如电话,就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另外,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节奏、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人们有时重视过程,但更多的是愿意直趋结果。

二、开展馆际协作

当今时代,全球知识和信息总量Et益增加。无论多大型的图书馆也无法容纳全部的图书资源,不可能提供所有用户需求的全面信息服务,而且由于图书馆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也没有办法准确、全面地回答用户的部分专业提问。要想很好地解决这~问题,就要通过馆际协作,通过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努力,争取提供用户听需的图书和信息。各地、各级图书馆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图书馆联台导航,将用户需求的图书或者咨询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分送给相应的图书馆进行查阅或解答,使读者能够享受到方便、全面、快捷的图书服务。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开发并建立了图书馆联合知识导航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上海中心图书馆知识导航站,它由上海图书馆组织联台了上海众多科研、高校的图书馆共同组建成网上知识导航,该导航以这些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源作为基础,以信息搜寻技术为依据,并综合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并且不断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和馆藏图书,实现了整个上海地区图书馆的网上联合与优势互补,极大地扩充了上海地区图书馆的信息量,使用率,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为各行业服务的知识导舟亢作用。

三、信息化图书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应该指出,虽然网络资源大大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取代图书馆馆藏文献。那种认为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因而没有必要花钱去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网络信息资源大多是在图书馆馆藏文献基础上形成的,目前信息生产者直接以电子形式生产并提供上网的信息资源毕竟不多,相当一部分文献还必须靠图书馆去搜集、加工,然后转换成电子形式才能提供网上使用。而且,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仍以二次信息居多,即使在今后,是否所有的图书馆馆藏都有可能且有必要转换成全文数据库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没有原始文献的全文提供,从网络获取的二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有限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各图书馆仍应致力于馆藏文献的发展,使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的前沿成果,特别是汲取管理学的研究精华,不断更新管理的观念、管理的措施和管理的方法。与此同时,也要强调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优化图书管理系统,提高图书管理整体服务效率。信息时代的图书管理,要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使管理系统总体功能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郑笑笑.特色图书馆的思考与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4(6).

第7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关键词:学校图书管理促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60-01

图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要真正成为教学的第二课堂。特别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广大教师进行自修提高的主要场所。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社会栋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报刊资料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一、努力提高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

学校图书馆(室)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的年级、教师所任学科及本人学历为依据,提供有效图书。读一本好书能使人终生受益,一本坏书可使人走向堕落,教师可以在图书馆内充实自己,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新的知识,在课堂中不可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图书馆(室)中获得启迪,教师提高了能力,学生学到了技巧,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当前,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书可读”和“有书不读”的两种现象,“无书可读”说明缺乏图书,“有书不读”说明已有的图书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图书馆(室)的“建、配、管、用”之间的关系,“建、配”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样,才能将图书资料这一人类文化知识的宝贵财富真正服务于教育。总之,学生多进图书馆(室)、多阅读图书会受益匪浅。同时也是教师继续接受教育的学校,可以依赖图书馆(室)来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成功。

二、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服务,要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执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要热心,耐心,细心为读者服务,时时、处处、事事为读者着想。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可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如:一是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文献信息咨询、网上信息、课题跟踪服务等等;二是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馆藏信息资源等,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范围;三是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倾听读者的心声,重视读者的个性差异,以便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要求;四是开通网上通道,实现如查阅、代查、新书通告、咨询、文献检索等网上服务。总之,图书馆要把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三、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力量。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信息时代,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还应有对信息资源收集、加工、传播、网络服务的能力,具备信息导航员的素质。经常组织图书管理员外出学习其他学校图书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更新做法,熟练掌握各种检索的技巧,以应对新时期读者工作的新变化。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采用引入学生参与管理的办法,来解决图书馆人手不足的困难,组织学生参加图书馆内的公益劳动,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到教师和学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使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技能,又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8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中国专业图书馆网()能为中小学图书馆提供很好的图书馆管理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它是一个为图书馆、书店、出版社及读者服务的、性能优良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能够查询各类图书或期刊的购买和借阅渠道,并可以了解最新的图书出版状况及业界信息。图书馆还可以轻松实现图书采购、编目、典藏管理、流通控制、期刊管理、馆藏查询等业务的自动化。它还能将图书馆管理系统移到Internet大平台上,真正实现书目资源的自然积累和实时共享。

一、中国专业图书馆网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中国专业图书馆网让我们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图书馆为教学一线服务的功能。

1.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这套软件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电脑知识,也不需要参加特殊的培训,只要在中国专业图书馆网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就会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既可以手工录入数据,也可以直接导入。软件有数据库连接管理,不仅可以连接本地数据库,也可以连接网络数据库,从而实现联机操作;软件既可以根据图书的标准分类法实现资料的自动分类,也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软件本身可以配合扫描枪等相关硬件使用,操作更方便。由于操作便捷,所以易学;由于无需太多的电脑专业知识,所以易懂;由于界面简单,所以易记;由于功能强大,所以易用。这样就很容易地实现管理方法的过渡。

2.管理先进,节省人力

使用该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将传统图书馆(室)业务的手工操作转变成由计算机管理,即借助计算机完成图书馆(室)的图书、期刊等各种文献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及常规业务管理等工作,减少了管理员的手工劳动。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无需再进行手工填写复杂的各种卡片,系统能自动完成目录卡片、条码制作、登记和管理等工作,大大减轻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了出错的概率。所以利用该图书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仅节省物力、财力,更节省了人力。

3.使用便捷,提高效率

主要体现在“五快”。(1)登书快:之所以快,是因为这套软件提供了几百万条的联合编目书目数据,供大家免费使用;对于一些新书,他们又与出版商联系,购买书目数据补充到数据库中;对于缺失的数据,不管哪个人录入一份书目,都会自动转入数据库中,使大家资源共享。(2)借书快。(3)还书快。(4)查书快。(5)回答问题快,不论是通过网络或是电话提出问题,都能很快得到回答和解决。

4.促进流通,提高借阅率

计算机管理比手工操作的时间大大缩短,由于每一位读者的借书证,每一册图书的条形码具有唯一性,图书馆管理员只需用条码器扫描条码即可完成日常的流通工作,整个借还所需时间是手工借还图书的1/10。高效的分类编目,快捷的流通和快速的查检,有效地促进了流通率。微机化管理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服务的时效性,使图书流通快,同时使图书的利用率也随之得到相应提高。

5.激发兴趣,感受科学魅力

由于该软件操作简单、便捷,借还书过程中教师、学生会体验到高科技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受与高效服务质量,所以会激发他们借阅的积极性,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很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学校还利用图书馆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他们和团委、语文学科的文学社等联合举办“新书我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香伴我行”“佳作欣赏”“给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等活动,均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配合课改,培养自主学习新途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合作、

(下转页)

(上接页)

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而综合能力之一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是对图书馆的使用,真正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学习中的工具作用。以前,由于教育资金不足、教育观念落后等客观原因,图书馆对教学的作用一直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现在,使用了中国专业图书馆网这套软件后,操作便捷、管理先进,可以在网上快速实现馆藏文献查询、预约图书、开展馆际互借等,有力支持新课程教学。例如我县有的中学语文、英语课每周都有2~3次的阅读课和课外活动课是在图书馆上的,图书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这套软件,快速便捷地为每位学生预约、借阅所需图书,保证人到书到,有力配合教学。至此,图书馆在教学和教改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

7.管理方便,利于检查

过去没有较好的办法统计图书借阅率,使用该软件后,只要在互联网地址栏中输入省略,便进入了中国专业图书馆网的网站,再分别输入校名和密码,便进入该校图书馆的首页,在这里可以随时查看该馆的馆藏情况和借还图书的情况,能方便、准确地统计各所学校图书的借阅率,对该校图书馆的各种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便于管理和评比。各学校的领导也可以定期检查本校的图书借阅情况。

8.相互访问,资源共享

这套软件提供庞大的联合编目书目数据供大家免费使用,便于大家套录书目数据并实现资源共享。中国专业图书馆网软件的联合编目理念及功能,已走在很多软件的前面。利用它还可以开展馆际互借、探讨图书馆工作以及通知等,真正体会到运用网络来管理图书馆的快捷,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二、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中小学图书馆的不足

1.图书管理软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中国专业图书馆网功能十分强大,但由于各学校图书馆管理员水平不一及有些图书馆管理员系兼职等原因,没有完全熟悉这套软件的功能,也就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为学校教科研服务不到位

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借阅的效率,但利用馆藏资料为教科研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还因为管理员的精力、能力有限所致。以后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9篇:图书管理分类办法范文

摘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管理好图书馆的关键,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理想,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差距。因此必须从增加资金投入改革管理机制,加强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意识等方面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144021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当前图书工作人员素质现状(1)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直接决定着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从“以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是现代图书馆人性化发展的一大体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只有得到读者的利用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是追求的重点和目标。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将成为图书馆管理的主旋律,从权利管理向科学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素有“高校心脏”之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而且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中心,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图书馆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见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自然会影响到一个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对高校保障图书馆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我国目前高校图书人员素质的现状。图书馆传统习惯上常常被认为仅仅是“书刊借借还还”的服务部门,图书管理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学校往往把无法安排的人员往里塞,这无疑大大影响了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此外,由于高校图书馆无法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不合理的人事制度,一些各方面素质较高的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目前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①人才结构类型不合理。一方面,目前图书馆从业人员虽然基本上达到本科文化程度,但全日制学历占少数,函授教育构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文史类人员多,理科及外语类人员少,尤其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所占比例过少,致使图书馆中精通专业的人员极度缺乏,与当前理工结合、文理交叉的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具有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外语,同时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尖子人才。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失调。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职工中,女性一般都在60%以上,最高达80%,有的甚至是清一色的娘子军。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有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老的老,少的少,中年断档。一些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即将退休,而又后继无人,人才青黄不接。这样限制了群体的综合能力,无法发挥群体的最大效能。③知识结构不合理。图书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高低。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科知识结构不符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一是多数馆员知识结构老化、单一,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外语水平不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二是专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着有的人是被其他院系、处室优化组合后淘汰下来进入图书馆的,有些是出于“照顾关系”,解决教学与科研一线人员的家属问题而被安排在图书馆。他们大都没有经过文献管理方面的培训,半路出家的占有一定比例,并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单一。④求知欲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在不少高校,对于专业性、技术性人员,多安排于教学和研究部门,对图书馆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少。相对低层次的队伍素质使得图书馆馆员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适应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培训制度不健全,员工继续教育得不到重视,使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业务工作岗位难以为继。而且因为相应的考核较少,管理人员的学习动力不足。2 现代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热爱图书馆事业并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为人梯、热心服务、甘为无名英雄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2)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图书馆专业知识素质,这是保障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开发、储存和传播阵地,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宽广的其他知识和文化素养,知识面既要“宽”又要“博”。图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知识和信息,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传播渠道多的形势下,要使广大读者更好的开发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掌握图书馆的分类体系,了解图书期刊、文献的出处。以便对读者开展导读工作,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协助读者进行文献检索。(3)较为敏锐的信息意识与较强的沟通与交际能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时展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借书、还书的“管理员”,而应当是信息专家。作为信息专家,其职能重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用户进行利用文献信息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信息化使人与人、信息与信息的交流更加频繁,图书馆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有着广泛的世界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需要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必须要有好的交际能力,协调好与读者、学校与各种机构、业务协作者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图书馆的工作创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3 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学校应把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环节来抓,在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激励措施上制定出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提升人员素质的规章制度,在馆内形成渴求知识、钻研业务的氛围,营造出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素质提高的环境。(1)内部学习交流和外部选送培训相结合,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首先,学习是自身修养的过程,图书管理人员特别要注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知识,要带着问题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其次,培训和再教育是图书馆人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的有效办法。在培训方面要采取切合图书馆实际的方式,定期有计划地在全馆开展各种业务培训,使全馆员工都有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加强岗位定向培训,保送一些基础好、素质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人去进修第二学位或研究生课程。(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图书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一方面,积极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如撰写理论文章,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利用参加研讨会的机会,广交朋友,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到水平较高的高校图书馆去参观学习,以便开拓视野,增加见识;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学习和研究之间的关系。既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研究。只有加强研究,才能精通业务,才能升华思想。因此只注重“面”上的研究和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点”上的研究。要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实现工作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双丰收。

(3)引进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开拓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向网络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提高信息素质。首先,图书馆员要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技能,能够把网上信息按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建立相关的网上资源数据库。随着现代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更需要图书馆建立起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库;其次,要提高信息检索技能。高校图书馆员要熟悉各种网上检索工具的特点,掌握网上信息检索的技巧。包括电子资源的检索手段主要是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数据库检索并存的方式,以及一次文献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最后,要搞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包括一般性咨询,如图书馆的使用指导,推荐阅读书目及检索工具书、检索工具的使用辅导、馆际互借等;又包括专题性咨询,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帮助用户代为查询有关的文献书目,进一步提供有关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动态、进展等情报。(4)改革人事制度,引进优胜劣汰机制。高校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适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目前,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原则和机制。首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在职岗位培训,实施在职再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教育形式,是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年轻、有朝气、肯钻研、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业务骨干到高校去进修接受正规化系统化的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其次,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择和使用机制。高校图书馆要加快高层次人才选拔、配置和使用力度,优先选拔各类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使人才在实践中顺利成长,在创新性工作中脱颖而出,创造更大效益。最后,还要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学术研究任务,对学术水平高,多出成果的人应给予奖励。营造催人向上的良好工作环境,刺激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引导图书管理人员主动提高服务职能,为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参考文献[1]盛晓云,胡萍.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J].科技信息,2008,(3).[2]颜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J].职业圈,2007,(11).[3]张勇.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4]陈吉毅.谈谈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