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格心理学范文

人格心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格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格心理学

第1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奥尔波特在克利夫兰接受了中学教育,虽然在同年级的100个学生中排名第二,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具有卓越创造力。1915年他考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选修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后者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奥尔波特以优异成绩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罗伯特大学教授英语和社会学。1920年回到哈佛,192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2年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博士论文是《适用于社会诊断问题的人格特质实验研究》。从选题看,奥尔波特远离了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而是讨论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特质理论,这也许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关于此主题的论文,他也注定将成为一名拓荒者。从1924年起,奥尔波特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此后,除了1926年到1930年在达特茅斯大学作为助理教授外,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其学术资历发展脉络为:1930—1936年任助理教授,1936—1942年任副教授,1942—1967年任教授。 

奥尔波特一生都致力于改进关于“人是什么”的概念。他于1937年出版的《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成为人格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61年出版了关于人格最重要的著作《人格的类型和成长》(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其他论著还包括《个人与信仰》、《偏见的本质》和《谣言心理学》等。 

奥尔波特在有生之年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39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3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1964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年10月9日,奥尔波特因肺癌去世,这一天距他70岁的生日还差1个月。 

一、奥尔波特建构人格理论的背景 

奥尔波特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他认为一个健康人具有理性观念和意识功能,他们活动的力量完全是能意识到的、可以控制的,而潜意识只有对偏态、变态的人才会发生作用。奥尔波特也反对精神分析以病态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做法,在他眼里正常与不正常并非是连续的序列,而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因此,奥尔波特选择健康成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很少涉及精神病人,他的人格理论体系是面向健康人的。奥尔波特还反对精神分析对童年经验的夸大,他强调的是当下,是此时此刻的影响。尽管他同意弗洛伊德提出的本能对幼年期的行为动机有相当的解释力,但他不相信本能论可以解释变化的、即时性的大多数成人的动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认知基础。 

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得以形成,还源于他对早期行为主义的批判。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刺激—反应心理学,将人格视为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的最后产物,这点为奥尔波特极力反对。他拒绝将人看作一个纯粹的“反应”机器,相反,他认为人类可以更为积极,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动的,是受到自己的意图和价值观所驱使的。虽身处行为主义关于机械、被动和回归驱力的观点盛行的年代,奥尔波特仍坚持认为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特质是人格的元素。行为主义认为个体行为仅产生于很少几种基本的内驱力或需求,而奥尔波特提出的动机的“机能自主”则打破了这样的信念,他重视自我的功能,并提出自我发展的阶段理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行为基础。 

此外,奥尔波特深受“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影响,他从詹姆斯那里继承了人文主义和折衷主义,不但关注自我,关注意识,在解释不同层面的心理状态时,还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博采众长,甚至能应用哲学和文学的材料。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还得益于早期形成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强调人的潜能发展,人的独特性、尊严与价值,强调此时此地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和意识经验,关注现象场,重视对现象场的直接描述,反对任何将整体拆分成部分的还原主义研究趋向。毫无疑问,奥尔波特从中汲取了理论建构所需的各种养料。 

二、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心理学 

(一)对人格的界定 

奥尔波特在追溯人格术语历史后,又诠释了在神学、哲学、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领域的49个人格定义,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第50个定义。他在1937年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中,给出了后来得到多数心理学家推崇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的心身系统中的动力结构”。后来在其1961年的《人格的类型与成长》一书中,又把上述定义中的“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改为“决定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和思想”,进一步说明了人的行为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影响环境,使之适应人们的需要。奥尔波特的这个定义,强调了人格的独特性,世界上绝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了解某个特殊个体的唯一途径就是研究这个特殊的人;同时也强调了人格的整合性,人格是一个心身系统,并具有推动和引领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于是,注重研究个体而不注重研究制约人类的规律,成为贯穿于奥尔波特研究活动始终的主题。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奥尔波特的人格发展阶段观点就是他所提出的关于自我统一体的形成过程。他把人格定义为一种“动力组织”,并把它命名为“自我统一体”,即人们认为生活中那些温暖的、核心的和重要的行为和特征。自我统一体是人格统一的根源,是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个体认为对自我认同和自我提高至关重要的那些生活组成部分,也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与个人信念一致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良知。他认为,完善的自我统一体机能即人格,从出生到成年,需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实现:躯体自我感(1岁);自我认同(2岁);自我增强(3岁);自我延伸(4岁);自我映像(4-6岁);理性运用者(6-12岁);追求自我统一体(12岁至青春期);理解者自我(成年)。 (三)健康人格的基本观点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和心理健康个体的关注先于马斯洛。他强烈主张健康成人的人格原则,不能由动物园、儿童、过去或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引申而来,所以他研究了大量机能成熟的健康成年人,提出了健康人格的六个标准,其观点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观点十分相似。事实上,奥尔波特也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1.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的成人有很多朋友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范围极广。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积极参与解决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和活动。他们对工作、游戏与交往有非自我中心的兴趣,并且家庭、社会和精神生活对他们很重要。 

2.与他人关系融洽。健康的成人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富有同情心和友爱,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尊重别人,有健康的性态度,不会为了自己的满足而侵犯他人的权利。他们能够对他人表现出温暖、理解和亲近,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与缺陷。 

3.情绪上有安全感或自我认可。健康的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各种不幸的遭遇。能耐受恐惧和不安全的情绪冲击。并且,健康的成年人具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映像,可以接纳自己的各个方面,不受消极情绪的支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4.具有现实的知觉。健康的成人能够准确、客观地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去看待事物。 

5.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成人对自己的优缺点十分清楚,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能调整其相互关系。他们无须将自己的过失或弱点归咎于他人,知道自己心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间的差异。并且,健康的人还有幽默感,能自嘲,很少靠攻击或性方面的话题引人发笑。他们能觉察生活中不和谐的事情,无须伪装或者故作姿态。 

6.统一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他们着眼于未来,对工作有使命感,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认为自我是个体人格一致性、动机、记忆连续性的基础,这种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以患者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潜意识为主的观点完全不同;他强调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意识、动机,重视生活目标和意义的追求,强调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反对美国主流心理学中非人化和生物主义的情绪,为构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发展成为脱离精神分析传统、与行为主义对立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奥尔波特功不可没。 

奥尔波特奠定了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在奥尔波特之前,很少有心理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对人格定义的表述字斟句酌,对以前人格定义的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竭尽全力地全面透视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心理学理所应当的研究主题。奥尔波特是美国第一个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部人格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在他的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清晰的思维、精炼的语言,成为未来理论家效仿的典范。特别是在1929年的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他发表了论文《什么是人格特质》,提出将特质作为人格的基本单位。他的理论观点对于后来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如卡特尔的16PF、大五人格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须承认,奥尔波特的理论没有将许多已知的有关人格的知识整合进来,也没有对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次级驱力所激发的行为做出足够的解释;他对人格的理解只是一个狭窄的角度,即仅仅对几种动机做出了解释。虽然他充分描述了心理健康成人的机能自主动机,但是他并没有对儿童的动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做出解释,也没有对普通成年人的动机做出分析。他没有分析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是如何形成的,也没有讨论什么会妨碍一个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提出如何能够成为机能自主的人。虽然他勇敢地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观点确实过于偏颇。 

(1)把人和动物、常态和变态、儿童和成人完全对立起来,对于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则缺乏研究。可以说,他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于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忽视了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有人批评他不是一个科学家,因为科学家通常会用共同规律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普遍的规律,而奥尔波特过于强调个案法,过于强调探寻特殊性。 

(3)过于强调意识和人格健康,忽视了潜意识和病理性人格,过分强调内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作用,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根源。 

第2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Psychology Study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LIU Fei[1], WANG Enguo[2]

([1]Civil Avia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3;

[1] 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He'nan Unversity, Kaifeng, He'nan 45300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thre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tic criteria by cases, compar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summed up the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cognitive, emotional, will, behavior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imple statement of the cause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treatment, and finally made disorder research after a trial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Key words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is criteria; psychological factors

1 案例

陈伟聪(化名),男,20岁,一年前违反校纪被退学,现无业。前不久,因涉嫌用刀片伤人而受审。该男子和他的一群朋友,不爱读书,被人瞧不起,因此他们就欺负弱势社群,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经常对智障人士进行羞辱、打骂。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没有道德观念,喜欢用激烈的行为证实自己的存在,他们挑战社会,为了追求刺激为了满足他们不平衡的畸形心态,他们会越玩越刺激,以致于多次拿刀片在闹市伤人而被捕。陈伟聪是具有人格障碍的,具体是哪一种还需要分析。

2 人格障碍的定义

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简称APD),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APD是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最为重视的。患者的可能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情绪的爆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和他人冷酷、仇视、缺少好感和同情心,缺少责任感,缺少愧疚悔改之心,不会顾及公认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法律准则,通常会出现行为,曾经的挫折与惩罚不能对他产生引以为戒的教训,基本没有罪恶感和焦虑感。患者会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知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陈伟聪符合APD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确诊。

3 确诊人格障碍

3.1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人格障碍的确诊标准

最新的DSM-IV-TR中,对APD的诊断侧重于人格障碍者行为的描述,确诊标准为:A.发生的时间是在15岁以后,通常会有三项(或以上)对他人的权利忽视和侵犯的表现:(1)反复出现不遵守法律及社会规范,最终导致被逮捕的行为。(2)欺骗与诈骗。出现经常性的说谎,使用假名,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进而反复不断地欺骗他人。(3)做事毫无计划并且易冲动。(4)经常性的易怒容易反复出现侵犯性与攻击,如打架斗殴等。(5)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无视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全与生命。(6)通常不能持续性的进行一种工作,并无视经济责任。(7)不懂得愧疚,在伤害他人之后,毫无愧疚可言,仍然觉得无所谓或者心安理得。B.行为人通常超过18岁。C.行为人在15岁之前,曾经有过品行障碍发作的记录。D.的行为不只是发生在一次躁狂症或者精神分裂症中。

对于以上描述的这些行为在15岁之前出现一直延续到18岁被称为行为障碍(18岁以后,行为障碍诊断应当改为ASPD);如果18岁之前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但在成人时却出现,应当诊断为成人行为。

对于陈伟聪的犯罪行为可以使用DSM标准来诊断。可客观测量的行为和特殊行为特征是DSM-IV标准强调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在人格特质和行为上进行人格性的区分。Andrews表明,DSM-IV中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缺少特异性的,而更多的研究者和临床人员只是将PCL-R作为对人格障碍的评估条件。通过以往的研究表明,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之间仅是存在必然联系而非因果关系。相比之下Cleckley和Hare的诊断标准就更多的是人格的判断。

3.2 Cleckley和Hare的诊断和评估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Cleckley在《正常的假面具》中对人格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16条标准:(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印象不错。(2)基本不会出现非理性的精神病状,更不会有幻觉,妄想或者其他思维障碍。(3)不会出现神经症性焦虑的症状;通常所敏感的情绪感觉不能体会。(4)缺乏责任感,更加不可靠。(5)缺少真实感和忠诚。(6)缺乏内疚感,通常没有后悔之心,更没有羞耻之感。(7)有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8)判断的能力比较差。(9)病态性的自我中心,自私,缺少真正的爱和依恋能力。(10)通常会对重要时间的情感反应冷漠。(11)缺乏洞察力,并不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12)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会出现不适应的反应。(13)经常做出古怪的同时令人讨厌的行为。(14)基本上不会企图自杀。(15)过早的,随意,随便,轻浮的性生活。(16)对自己的生活无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做过计划。他们的犯罪行为通常都是也是突然式的迸发,并非在严谨,细致,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人格的行为多数是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表现,最晚不会迟于25岁。在上述特征中,特别重要的是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一般来说,人格障碍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Hare在Cleckly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20个项目的检查清单PCL-R。具体内容如下:(1)相貌俊朗,能言善辩;(2)无限制的夸大自己我价值;(3)易怒,易烦,易厌;(4)非常规性撒谎;(5)习惯指示他人,同时也缺少应有的忠诚对别人发号施令;(6)缺乏愧疚感;(7)情绪表面化,不懂得深层情感;(8)没有同情心;(9)只是一味的依赖他人;(10)没有自制力,脾性急躁;(11)随意的性生活;(12)早期的行为混乱;(13)缺少长期的生活计划和打算;(14)冲动;(15)缺少责任感;(16)缺少忠诚,长久的婚姻关系;(17)反复不断的犯罪行为;(18)少年时就已经出现犯罪行为;(19)甚至对自己的行为都缺少责任;(20)发生各种没有动机的犯罪行为。

Hare依据次评估标准对监狱中的犯人做了检测,使用3级评分标准记分:0分完全不适用;2分完全适用;1分可能适用或可能不适用。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诊断标准,另外,在2001年,我国精神病学界修订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详细记录了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CCDM诊断标准与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III-R)的诊断标准是相近的。

综上所述,虽然APD在犯罪人口中是相当常见的,但是患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个体在人格上与从事犯罪行为的罪犯在动机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诊断和预测方面,APD的有效性是有限的。相反,利用行为和人格特征的PCL-R分数,在矫正结果、机构适应、重新犯罪等方面则具有可观的预测效度。

4 型人格障碍者的心理特征

型人格障碍者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为经常性的人格异常,主要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人格严重异常为特征。

4.1 型人格障碍者的认知特征

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人格障碍者的认知能力较好,智力正常,但他们通常是全凭个人的冲动好恶行事,无自知力,并不能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经验,这种行为表现出一种持久性的病态模式。

4.2 型人格障碍的情感特征

人格障碍者:情感肤浅、冷漠,缺乏同情心,羞耻心,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有罪恶感或者自责,惩罚对于他们没有作用。对朋友毫无信用,对妻子(丈夫)不忠诚。在感情上,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往不认真,不付出真心与爱情。行为缺乏目的性,猎获新奇和追求刺激,常是人格障碍者的一种驱动力。

4.3 型人格障碍的意志特征

自制力的构成是决策时的独立性,果断性和执行时的坚定性,这些也是构成人的意志的稳定的的主要方面。而人格障碍者表现出独断专横、固执己见、我行我素、执迷不悟和孤注一掷等极端特征,又常常作出种种攻击性、破坏性、挑战性、欺诈性、幻想性或较严重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5 人格障碍的成因

关于APD的形成原因,主要有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其中,生理学的研究集中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关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在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学等观点。每一种研究都有其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APD的形成原因的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通常认为,生活在破裂的家庭、或者从小被遗弃的儿童儿童,同时,从小缺乏父母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近年来,各种观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整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对障碍人格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探讨人格和行为形成的机制以及其内在的结构。

6 人格障碍的治疗

APD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是由于现在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因此也就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少有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和有效的追踪研究,也就难以决定那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即使如此在心理学的治疗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有四种: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个体治疗(individual therapy)、团体治疗(Group therapy)以及激动治疗法(agitation therapy)。

7 人格研究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APD的研究,提出了跨文化研究,对内在结构的研究,整合性质的治疗方法,改进国内APD的研究的研究趋势,以便能真正了解APD的成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发现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雪著.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346-350.

[2]Hare,Robert,Psychopathy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 case of diagnostic confusion.Psychiatric Times,February,1996.Vol.XIII,Issue 2.

第3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9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本科生进行了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表现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最高,其次是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最后是过去的危机。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的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和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两个维度与SCL-90的8个维度,EPQ的P、N、L维度均显著负相关,与EPQ的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等因素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心理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08—03

本文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SZ201309ZD)。

收稿日期:2014—04—10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由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于1963年首创,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领域。Kovel认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20世纪系统描述人类发展的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1]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来使用以强调不同的问题。同一性有时指结构,有时指过程,有时指主观经验,有时指功能,有时指个体独特的意识感,有时指经验连续的潜意识追求。[2]

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末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期。大学时代正是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要时期。[3]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处于青少年后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说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阶段,处于“规范性危机”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完成的情况究竟如何,有什么特点。二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什么相关性。三是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与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大一到大四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5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459份,有效率93%。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岁,男性421人,女性38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测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大学生人格状态。

1.加藤厚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

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由加藤厚1983年编制,张日昇教授1989年修订。[4]本量表共计12个测查项目,测查项目由“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三个量表尺度组成,根据各量表尺度得分的组合,决定6种同一性地位。该量表的信度(分半信度0.88~0.91)和结构效度均达到了满意水平。[5]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CL-90系20世纪70年代由Derogatis.L.R编制,80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咨询。量表共90个条目,通常评定一周以来被试者的各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每个项目按“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级以1~5评分。[6]症状自评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为保证作答质量,本研究保留8个因子,即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3.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问卷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艾森克教授于1952年开始设计,1975年定名为EPQ,选取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社会掩饰性四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7]该问卷简明易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并被广泛使用的测定个性的一种标准量表。1980年,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对EPQ进行了修订,共88个题目,选项回答分“是”或“否”两种,在1985年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研究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统一发放问卷,不要求填写姓名以消除被试心理压力,被试者独立按照指导语逐项回答问卷上的所有问题,测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spss16.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本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一般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的平均分数显现如下态势: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大于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大于过去的危机。

(二)本研究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分布

从表2中的总体上看,大学生在六种同一性地位上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同一性扩散地位的人数最多,占45%,同一性形成与权威接纳地位次之,占29%;其次为积极延缓地位占11%,权威接纳地位占7.8%,同一性形成地位占4.6%,同一性扩散与积极延缓阶段地位占2%。但比较而言,处于同一性形成地位上一年级人数是最多的;同一性形成与权威接纳阶段和积极延缓地位者四年级居多,二年级处于权威接纳地位的人数是最多的,而三年级中处于同一性扩散地位的人数是最多的,达到53%。

(三)本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SCL-90问卷进行统计,其8个因子的均分见表3。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达到中度以及痛苦水平(各因子≥3)的人数在1.3%~3.5%,由重到轻的排序是强迫(3.5%),人际敏感(2.8%),偏执(2.6%),敌意(2.2%),抑郁(2.0%),焦虑(1.7%),精神病性(1.3%)。

(四)本研究大学生人格状况

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个性的P维度(精神质)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5),性格的精神质略高;E维度(内外向)平均值高于中值(中值=13),性格偏外倾;N维度(神经质)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9),情绪易冲动,不太稳定;L维度(掩饰性)平均分略高于中值(中值=10.5),性格具有一定掩饰性。

EPQL2.0019.0010.573.43

(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关于“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5中可以看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255至-0.409之间。关于“过去的危机”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中可以看出,“过去的危机”与抑郁、偏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92、0.094。关于“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从表中可以看出,“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23至-0.337之间。

(六)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尺度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与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神经质)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8、-0.311,与E维度(内外向)和L(掩饰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7,0.177。“过去的危机”与P维度(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95。“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与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神经质)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0.274,与E维度(内外向)和L(掩饰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7,0.141。

三、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情况分析

从总体状况来看,被试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地位各维度表现出现在的自我投入愿望最高,其次是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最后是过去的危机。主要原因有:一是社会转型加快对个人和高校都存在影响,大学生毕业去向日趋多元,岗位任职需求日趋多样,使他们对今后工作的不确定预期增强,恐慌感和能力危机感也相应增强。所以,相对于充满变数的未来,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校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二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入党、就业以及深造等现实问题,关乎其切身利益,他们更倾向于靠加大现实投入来积极争取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三是大学生入校后,基本实现了脱离父母和家庭、开始群体生活的心理转变,这代表了过去阶段性心理决策的终结。随着心理年龄增长和人生阅历增加,大学生对过去危机中的经历和矛盾逐渐培养起理性思辨能力,使自己对现实与未来的投入明显高于过去的危机。

(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试大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自我投入愿望与心理健康诸因子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有:一是对现在和将来自我投入较多且愿望强烈的大学生自信心较强,在积极进取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着阶段性成果带来的心理满足,形成了良性的心理激励循环机制。二是此类群体对自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长处,决不好高骛远。三是此类群体对周围的人和事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和激情,遇到困难与挫折能够迅速振作,自动消除偏执的隐患。

(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格的关系

结果显示,内外向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过去的危机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的自我投入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外向性格往往伴随着正面情绪,倾向于对现在持乐观态度并在将来保持积极的心态;而内向性格往往伴随着负面情绪,对现在和将来信心不足,投入较低。高精神质的大学生通常表现的孤独、固执和具有攻击性等,导致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者误将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分析解决,使得负面情绪扩大。精神质低的大学生较倾向于保持克制负面情绪,能够较快融入群体,靠努力获得稳定的预期未来。神经质高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焦虑、紧张、担忧等,人际关系出现障碍,情绪起伏较大,高校管理者一般会区别对待。神经质低的大学生常常表现为成熟、自信、积极,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较强,情绪反应缓慢且较轻微,在做人做事以及做学问上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认识,对未来的投入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Kit Welchman.Erik Erikson:Is Life,Work and Singificance[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2000.

[2]韩晓峰,郭金山.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学探新,2004(2).

[3]EH Erikson.Dimensions of New Identity[M].New York:Norton,1974.

[4]张日昇.自我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

[5]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

第4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姓 名: 张小姐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8-7-14 婚姻状况: 未婚

政治面貌: 党员 民 族:

身 高: 0 体 重: 0 最高学历: 硕士

所学专业: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0000-00-00 特长概括:

户 籍: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现所在地: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自我评价

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在报送至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评方向。从本科开始担任校心理健康服务部部长,已经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有近两年心理咨询经验,获得多种殊荣,现在是2010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校文艺部助理和院学术部助理,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助教,并在研一上学期代表教育科学学院获得学校“学术十佳”称号。随副院长导师参与多个北师大灾后中小学生身心调查研究,并在现在读书期间对本科生和专科生授课《教育心理学》。

求职 意向

职位性质: 兼职 到岗时间: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2500元

求职 状态:

意向岗位: 心理学教学类中小学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教学类高校心理学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专员/培训师,其他类心理学实习生

意向行业: 综合型心理服务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心理测评机构

工作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其他要求: 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在报送至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评方向。从本科开始担任校心理健康服务部部长,已经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有近两年心理咨询经验,获得多种殊荣,现在是2010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校文艺部助理和院学术部助理,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助教,并在研一上学期代表教育科学学院获得学校“学术十佳”称号。随副院长导师参与多个北师大灾后中小学生身心调查研究,并在现在读书期间对本科生和专科生授课《教育心理学》。

教育

学历 学校名称 专业 时间范围 专业描述

培训

语言

第5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改革理念转向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越来越明显,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连创新高,这也进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不仅和我国落后的教育制度有关,也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相关。面对如此困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帮助他们合理充分地实现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人力资源的教学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而对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则关注不足,因此,如何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理念,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值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理论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职业生涯是指与人们生命过程相应的职业活动过程[1]。其中,大学生处于学习并准备选择职业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的话,那么,对他们来说将会受益一生。因此,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实时更新案例

教师应该搜集社会中最新发生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相关的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学习。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让他们从中更好地认识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大学生所经历的主要是学校生活,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缺乏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因为这些因素与职业选择息息相关。这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

3.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特有的行业背景和职业特点之外,教师还要充分掌握与就业有关的政策,尤其是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的政策,例如:各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大学生村官招聘和社区工作者招聘等。通过介绍这些政策,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动机,还能够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练兵场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培养主要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如今,大学生的实践课程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和实践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实践教学环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不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期望过高或是缺乏自信,最终导致他们的就业越来越困难。

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就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获得一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手段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却很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与此同时,这些教学手段主要是模拟形式的,它们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锻炼,进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才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的关键。此外,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还要让大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自己保护的能力。

1.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让他们亲自去企业、人才市场或者招聘会进行现场观察或访谈,了解最新的就业情况和信息。通过实地调查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与此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实地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例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抽样法等,这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开设法律讲堂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维护自身权力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除了要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之外,还可以采用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该方法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加强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终生“导师”

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结束的整个过程。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施恩对职业生涯的划分,一个人要到30岁左右才能真正确立个人的职业方向。因此,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第一份职业可能不理想,但是,他们依然可以继续学习和重新选择合适的职业。最为重要的是,要不断积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直至找到比较理想的职业,然后,在此道路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理想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自己人生中每个阶段的目标,并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和知识,进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自己在职业生涯当中所遇到的现实困难。

众所周知,职业活动方式主要有自由职业者和职位工作者两种[1]。同样,大学生的就业路径也分为两种,除了进入企事业单位成为员工之外,还可以自主创业。面对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新选择。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群体,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的完善程度不断增强,年轻人要想涉足更是难上加难,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往往急于求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困难。

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师需要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专题,主要讲述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和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出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对于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这能够增强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信心。第二,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活动和内容,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组织团队,并进行构思和设计项目,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积累自主创业方面的经验,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进而为将来的自主创业活动做准备。第三,社会中各个领域的有利商机。教师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向大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创业方向。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上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而有目的性的选择创业方向。第四,如何增强创业自信心。现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概率不到两成,这和他们的经验、阅历和个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讲授成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提高他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增强他们的创业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向他们介绍其他更为适合的创业途径,为他们提供新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四、结论

随着现代管理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出来。要想充分发挥该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就要转变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企业需求为目的的授课方法,重点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求和特点,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来进行改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练兵场和终生“导师”,它的重要性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之中。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的目的,该课程的教学除了采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其他教学领域中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借鉴过来加以改进和运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还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也就是说,只有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发展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优陪工程”课程――《管理学》

参考文献:

[1]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203-204.

[2]张航,迟妍,徐珂.情境学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9):81-84.

[3]魏清沂.模拟法庭及其教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03-106.

作者简介:

第6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庄子 理想人格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儒家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作用。历史证明,在个人道德的塑造过程中,孔子所云如“言而有信”“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已经成为至理名言,并且产生了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等诸多人格典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当代人的生活内容、审美趣味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新的文化也层出不穷。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多元文化产生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随之相继出现。因此,代冠以“90后”称号的当代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最鲜活、最生动、最富有可塑性的人,他们的个人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面临的问题不仅需要从其他文化中寻求工具和方法,而且需要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和借鉴优秀的部分,比如道家的人格思想。

从整体上看,当前的社会背景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艰难复杂的社会变革、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激烈竞争的市场大潮提供了各种参照,这一切都逼着他们去思索,去亲身体验,去认真比较,去慎重选择,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氛围中,大学生对自我抱负的实现和自我在竞争中获胜比以往更为关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生注重自我,崇尚自我奋斗,追求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2)学习注重自主,崇尚“为我而学”,敢于否定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学习模式,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有利于就业的知识就学,即使挤时间自费、跨校和到社会上去学,也在所不惜。(3)思想注重自主。原来灌输式的思想政治说教大大地失去了其教育效果,大学生们不再接受简单、空洞的说教,他们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质疑、抉择,甚至逆反,思想和行为方式不再盲目地顺从而注重思辩。

然而,主体竞争意识的增强,也带来了负面的心理影响。大学生过度地崇尚主体价值的自我化,甚至常常以叛逆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不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在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和认知。故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缺失。

自我主题正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方面,包括焦虑的自我、反思的自我、悟道的自我三个层面。其中,悟道的自我即审美化的自我,它通过“心斋”和“坐忘”获得心灵的澄明之境,以心我合一的“逍遥”为最高境界。庄子哲学呈现出了超越知识论的生命智慧,并由此开拓了一条通向审美和艺术创造的心灵道路。庄子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力图摆脱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局限;强调“无用之用”和生态美的超功利性;认为物无贵贱,都有同样的生存发展权利。

庄子逍遥型的理想人格,其中蕴含着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遵循自然规律的理性意识,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超越现实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在科学的道路上大胆创新、积极思维、敢想敢说、勇于攀登,以良好的精神品德追求自己的理想。大学生学习庄子的“自由观”,可以树立对世俗观念进行大胆批判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胸怀,拓宽视野,从而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观念和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庄子的“自由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庄子的人格理想具有深刻的反省精神和批判精神。他通过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体验,对当时出现的文明异化现象提出尖锐的批判,成为封建专制禁锢下知识分子摆脱物役、获得解放的酵母。这种批判不仅是对他人的批判,而且包括闪耀着理性光点的自我批判。只有有了自我批判精神,人才有自觉的自我意识,获取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的要求;有了独立的人格,社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平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和经验僵化的藩篱,去探寻新的真理和更高的智慧。当代许多大学生在尚未真正理解批判的意义的时候,就扛起颠覆的大旗对传统大肆挞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在文化殖民主义的冲击下正在逐渐失去他们极力标榜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民主自由,成为机械复制品的简单传声筒。

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欠缺人生阅历,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他们往往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了文化工业的俘虏。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现象,因自私自利、亲情冷漠、缺乏爱心、追求刺激而造成的校园悲剧也是一再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文化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颠覆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着相应的建构过程,从而导致原则与信仰的缺失。部分大学生标榜个性自由,但实际上对自由的理解缺乏深度,仅仅是对于商业文化的盲目跟随和模仿。他们追求美,却将它与感官的享受等同起来。

此外,部分大学生在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上存在误区,道德观念淡薄。从道德水平发展来看,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应当是相当高的,应达到自律的阶段,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差,不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些偏移,表现在:自我价值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增强,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人生追求趋于强烈;在注重效益、崇尚务实的过程中,出现了偏重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倾向,过于追求经济价值和权力价值。虽然在学校及社会里“竞争”的问题很大,但我们不能忽视“竞争”的贡献。关键是“调和”,我们希望建设“和而不同”的社会。如在思想教育理论课程中强调“调和”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可以减少社会及学校里的“竞争”的弊端。我们可以依靠“庄子”思想里的“调和”思想,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经受曲折考验的能力,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符合教育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庄子以宇宙观看待生命、道德、伦理等社会观念,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

第7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你们好!

我是高三(2)班的xxx,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火辣辣的军训结束了,听着高一学生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声,不禁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我们。在这两年里,我们哭过,我们闹过,我们笑过,我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风雨同行。我们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长的期望,对得起老师的教诲而努力着。

不久前,学校组织上届优秀毕业生给我们讲授学习方法和成功秘诀。从他们的讲话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脚踏实地地学习,沉着冷静地应试,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场面。这不仅让我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

高三的生活是枯燥的,是艰苦的,但同时也是甜蜜的。虽然我们会少一些活动,多一些拼搏,但我们正一步一步地靠近理想——那个我们拼搏的目标。在此,我代表全体高三学生向校领导、老师和所有高一、高二的学生,表达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这届高三将会继续保持上届毕业生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十中精神,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为母校的明天绘上五彩的一笔。

在这里,我还想向全体同学提个建议,高三年级可能已经意识到了高考的逼近,但高一、高二年级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谓时光匆匆,转眼即逝,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发掘我们的潜力,为将来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能自豪地说:“我努力了,我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无愧于老师的教导。“

第8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 合格

在我国之前的小学教育中,品德与学习的教育一直被放在第一位,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略。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因此,如何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心理有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以便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好的参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原因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足,生活质量与生活节奏也产生了变化。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也与以前有了很大改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

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近些年,关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同学打群架,徐力杀母,姐妹杀双亲,这些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德育的培养,心理健康一直被忽略,也就使得小学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心理过激,行动过激,造成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校园暴力事件是较为典型的事例。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的要把心理健康程度加入到学校的评价系统。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探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应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社会和生活坏境的变化。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伴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心理尚未成型,没有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鉴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极易受其影响。第二,由于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影响,孩子们被寄予了父辈极大的期望,同时也背负极大的压力。第三,这几届的小学生受我国基本国策影响,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自我,娇嫩,怕经历困难与失败也是一个原因。独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缺乏团体活动,使得独生子女往往很不合群,不会互帮互助。第四,学校缺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学校多注重升学率,只注重德育教育,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五,现在孩子的家长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陪孩子、教孩子,这些任务也就交到了爷爷奶奶手里,爷爷奶奶往往会很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都是有求必应。

3.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力军,是班级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者。”班主任的重要任务除了在学习方面约束好学生,还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科任老师共同教好学生。而且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是无时无刻的,就小学而言,孩子们刚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都充满着新奇,而好奇往往是习的动力,班主任的行为与教育就是孩子们所模仿的对象。并且由于班主任工作性质的使然,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紧密,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条件第一时间把握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二、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技能方法的探析

1.班主任要从正面引导学生

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入手,照顾到小学生较为脆弱的心灵和接受能力,给小学生安排一些孩子们通俗易懂的知识,而不是扯理论,讲背景。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也决定着他们的求知方法,班主任必须要用一些小故事等引起小学生足够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己喜欢去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兴趣去给孩子们奠定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当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基础之后,孩子们就会用这些心理健康知识去评价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可以提出一些假设,让孩子们说自己在这些困境下该如何去做,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抗压能力,增加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得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工作更容易开展。

2.班主任要指导小学生使其树立健康的情感

因为特殊的年龄阶段,小学生会有很多小情绪,而且不受控制很不稳定,特别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举止、行为和言语影响。而对于这些情况,班主任在考虑问题教育孩子们的时候,必须要从情绪剖析入手,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及班主任老师的热切关心,这样会使孩子们产生一些积极地、健康的心理体验,班主任要能时刻的“察言观色”,准确的知道每个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准确的给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对积极地、健康的心理情感产生正确的感知,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的开展下去,并且为孩子们的生长、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发现不良情绪,给予心理健康辅导,使孩子们树立健康的情感。

3.班主任要鼓励引导小学生培养优秀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首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身树则,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因为只有班主任给出了榜样,学生们才能照此培养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从内心里自觉接受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道德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把心理健康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参加日常的道德行为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坚持这种理念。

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细致加耐心的工作,班主任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从内心里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去交流。使学生建立健康稳定的情感习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领域里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做出贡献,以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 刘爽.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J].青年文学家.2013(22)

[2]. 谈明娟.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01)

第9篇:人格心理学范文

乍到大学,信心满满却也充满彷徨。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我总是希望有一个人来详细地给我讲讲大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学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可是经过大学一年级这年我总结出:是自己的总要自己去经历,这样才有意义。

曾经听说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适应社会的过度阶段。可是我觉得我们不要去适应社会而做一个大学生,大学四年就做一名纯纯粹粹的学生最好!读好书,然后充分利用起剩余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刻意去锻炼哪一方面的能力,其实为做好每一件事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调动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果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大学一年级这一年,我没有太多接触大学社会化的一面,不过也略有所感,学校中的社团中设有社团职位,学院里有学生干部职位,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为争取职位而想尽各种办法,但我觉得职位代表不了什么,做一个普通人照样能为集体尽一份力。大学里的学生领导就是起一个领导的作用,仅此而已,不代表权威。我作为中南大学健美操协会会长,也只是发挥了一个领导组织的作用,大部分关乎协会利益的事情我都会和所有的会员商量,然后我们一起做出决定。在这个社团里我感受到了家那种温暖的氛围,这更让我坚定了要做一个单纯真诚的大学生。

如果非要把大学比成社会,那么我希望大学能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我们在课堂上也讲到了“和”,“和”贯穿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一个大平衡。就像中西方文化一样,也存在“和”,“和”不是妥协,是。所以我们要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此外,与自然之和,与他人之和固然重要,不过在我看来与自身之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想用最质朴的语言来阐述最真实的我的感触。做自己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我们中的大部分其实还是不怎么了解自己的,所以成长的过程其实是探索自己的过程。

在我的书桌上仍然贴着这样一个便利贴“靠谁都不行,只能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009.11.06”再普通不过的三句话了,不过却是我的心声。显然这是上学期写的,但即使是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我对这句话仍深信不疑。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进入大学之后,我的舞蹈潜力被挖掘了出来,参加了多次演出。不过演出之前的训练,大都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动作量很大,如果私下里不练,第二天的动作就会完全跟不上,这不能责怪别人没有一遍又一遍的教你,只能怪自己没有付出辛苦。同样的道理可拓展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靠自己,但也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大环境里,所以要想达到内心的那个大平衡点,就要温和对人对事。我们不再是那个母亲不给买花裙子就大哭大叫或者在地上打滚的傻孩子,也不再是那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的幸福孩子,我们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是肩负责任,有理智有理想的一群人。当我们踏入这个行列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依赖,要温和对人对事。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是世界末日,谁没有谁也照样得活;不要随意发脾气,因为谁都不欠我们的;不要消极抵抗,只有以积极应对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才会回报我们。

作为学生的我们,依旧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夯实专业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位老师留的作业,尽量充实自己。时而会看到朋友说大学很空虚很颓废之类的字眼,但是其实可以不这样的。只要我们不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健康教育,各种技能。有时候会觉得学习的过程很寂寞,但是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现在的痛苦在以后看起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不要放大痛苦,就像一滴胆汁放在一大桶水里就会变淡很多。

有的人在大学一年级怀念高中的日子,大四的时候怀念大学一年级的时光,工作之后怀念整个大学……就这样一直生活在遗憾中,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中浪费掉现在的生活!憧憬未来是浪费时间,不过规划未来是大学生必做的事情。我们要为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努力,任何情况下都不乱掉步伐,做到外不惊,内不躁。然而,现在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做好,我找不到头绪,不是没有可做的而是可以做的太多,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所以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我们要想做自己先要了解自己。所以我会定期的写一写东西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感触,这样当我回顾过往的日子时我就会发现原来我还有那一面的自己。如果可以这样作比的话,那么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而变成熟是人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所以我要好好提升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还有,我们不是独自活在这个世上的,所以我们应该适时考虑别人的感受。无论我们的性格是怎样的,人际交往在大学里是必需的。因此,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这和性格无关。如果你呈现给别人的是乐观积极向上的面孔,那别人就会自认而然的接受你喜欢你。要记住,无论输掉什么都不能输掉微笑!如果惆怅舍弃不得,那微笑就必须拿下!一个人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