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广告语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从措辞、句法、词汇等修辞方法对化妆品广告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广告商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也试图探究化妆品广告语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广告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从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中探究引领文化差异的规则,也为不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当然,也希望为不同文化的广告商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妆品;广告语;文化差异;措辞;句法;词法
一、引言
化妆品市场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为许多著名化妆品品牌提供了巨大商机,如兰蔻,资生堂,倩碧等。人们购买化妆品的原因并不总是基于个人需要,也因为品牌背后的隐含意义:象征了优越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化妆品公司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他们购买自己的化妆品,如利用化妆品广告宣传。然而,化妆品广告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语言。本论文从语言学方面比较中西方化妆品广告语,期望找出其反映的文化差异以及导致语言差异的原因。当然,本文也希望为广告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文广告语
(一)语音方面:多使用双关。
双关语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成功撰写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双关语广告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语言字面的含义,用作双关语的词通常与产品的某种特点或品牌名称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例如:
1.趁早下“斑”,请勿 “痘”留。(某化妆品广告语)。
这个句子与办公室的流行用语“趁早下班,请勿逗留!“有着相同的发音。广告商使用“斑”和“痘”,完全表达了产品能有效祛斑、祛痘的作用。中文中,“斑”和“班”的发音相同,“痘”和“逗”的发音相同。然而,他们的意思却完全不同。这里广告商在广告中运用相同的发音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也表述了产品的效果,这就被称为双关语。
2.金斯顿曾在她的作品中说:“只有中文里有双关语”。(金斯顿,1982)在中国的文化中,双关语非常受欢迎,因为中文里,很多字听起来相似。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国家,因此,中国人不喜欢用文字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真正意图。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双关语是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普遍的交流方法。
(二)句法方面:多使用排比句。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例如:
1.“拥有健康,当然亮泽。”(潘婷洗发水)
2.“明星风采,纯纯关怀。”(美加净)
3.“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拥有”和“当然”,“明星”和“纯纯”,“清凉”和“全家”是平声。“健康”和“亮泽”,“风采”和“关怀”,“舒爽”和“共享”是仄声。这样的设计能够很好的吸引消费者,因为它可以给他们带来美好和温暖的感觉。
(三)词汇方面:多使用平和的词语。
兰蔻空间,一个宁静和谐的享受空间。(Lanc?me .cn)“宁静”和“和谐”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情绪或周围的自然氛围。中国社会提倡和谐,这个广告中,很明显广告商非常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所以在这里用“宁静”和“和谐”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能够亲近自然。
(一)语音方面:多使用重复。
重复是最主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基本上,使用重复的单词和短语意在强调、明了、扩大或深化情感效应。在一些化妆品广告中,广告语撰写人经常使用该方法重复强调某些信息。例如:
(1)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ou from OLAY total effects! (olay.com)
(2) Real women have real curves. (dove.us)
(3) Maybe she’s born with it. Maybe it’s MAYBELLINE. (maybelline.com)
(4) A new fragrance. A new look.(dior.com)
广告商通过重复使用“happy” 、“real”、 “maybe”、 “new”等词,意在指出化妆品的优点,以唤起消费者的兴趣。
(二)句法方面:多用简单句式,少用复杂句式。
使用简单句式比使用复合句式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读者不愿意花太多时间阅读复杂的句子,另一个原因是这样既能够减少广告的成本,又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
(1) A sea of modern beauty! (h2oplus.com/ )
(2) Because you’re worth it. (lorealparisusa.com)
如果广告商希望建立一个基本概念或主题,并希望它能深入人心很久,广告语中更推荐使用简单句。通常这样的广告语只需容易记住的几句话。以上的两个例子,每个都只有一句话,每句都在10个词以内,而且每个词都很简单。从英文化妆品广告语中不难看出西方人的性格特点。西方人十分开放、简单,并且西方国家的历史也没有中国历史长。例如,美国重视个人价值,认为自己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相信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认为应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还经常令人吃惊的坦白自己的政治观点,无比珍惜受到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hungarianamerica.com/fulbright/fhb1.html)
(三)词汇方面 :多使用形容词。
(1) Get luminous looks for holidays,
Wrap yourself in rubies,
Wrap yourself in our holiday gift,
Find your best face.
(2) Your lips will be smooth, replenished and indulged with sublime and reshaping color. (Lanc?me)
形容词“luminous”, “best”, “smooth”, “replenished”, “indulged” and “sublime”都是用来形容良好肤质的词。好的肤质是所有人(尤其是女性)渴望拥有的。这里广告商使用这些形容词很容易就表达出了产品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回答了东西方国家化妆品广告语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答案是肯定的:东西方国家化妆品广告语之间存在差异。作者不仅从语言中找到了这些差异,还从文化背景方面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结论是东西方文化中的审美观、个性特征、家庭观念、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发展都有所不同。最后,作者建议广告商在撰写化妆品广告语时应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撰写者应考虑目标客户所在地的风俗和文化特征,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 M. Social influence effects of advertising using highly attractive models [D].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4.
[2]蔡基刚.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在2011兔年的匹克运动的贺岁广告中,基德等外国明星就说了这样一段广告语:财富“兔”有(toyou);事业“兔”有;爱情“兔”有;友情“兔”有;和睦“兔”有。匹克祝大家兔年有吉祥。外国明星放弃他们的本土语言,使用中文这样一种目标语给中国观众带了很多好感和亲近感,这也体现了相似吸引的原则。“兔有”一词不仅符合中国语言表达的习惯,让观众一听了然,在恭祝兔年的同时也保留了外语表达原意“toyou”的谐音。只是改变了一种语体,却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韵味犹然。比起单纯的英语词,这样更易于中国观众接受和喜爱。这种言语趋同效果使得匹克运动产品更深入中国消费者内心。虽然放弃了本土语言,但其动机就是要得到更大的回报--促进匹克产品的销售。
2.言语趋异
广告三要素之一的“信息个性”正体现了广告用语追求和凸显着自己的个性,并对消费群体进行定位,让该群体印象深刻,体现其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比如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其广告词是“Everythingispossible”。这种将中文广告语转换为英语广告语的策略正是李宁用言语适应理论策略扩大消费人群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化的体现。这种策略不可避免地会失去一些中国的元素,部分国人可能会对该品牌产生陌生感,但是秉着商品国际化的趋势,该策略带来的利还是会大于弊,从而也揭示了该商品广告语背后的动机。
再如一款卡姿兰睫毛膏“Beautifuleyes,Perfectlove”的英语广告词正体现着“时尚就是卡姿兰”的品牌理念,其中beautiful和love将该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定位在时尚年轻大众化的女性,让人联想到法国浪漫的爱情和年轻女性时尚魅力,满足了那些追求时髦,崇尚外国品牌受众的心理需要。这种产品出发点是只针对部分特定人群或小众市场,那么趋异也是其必然选择,但通过其品牌的独特性来吸引特定消费者也是该商品的目的和动机。
新闻组由许多特定的集中区域构成。由于组与组之间以树状结构组成,这些集中的区域亦被称为类别。
在新闻组中很难进行商业推销活动,但并不是说无法进行,重要的是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推销时,需要掌握一些恰当的方式及方法,以避免别人的反感。下面是一些比较有效的策略:(1)经常地在选定的新闻组中张贴消息或回复别人张贴的消息。(2)张贴一些能为观看者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文章。(3)网站升级通知。(4)在新闻组中推广的网站,并请求别人提出意见。(5)明确的广告警示内容。
论坛等公告栏广告营销分析
公告栏发展非常迅速,随着BBS在Web上实现,现在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BBS,因此大大简化了操作。
在讨论组中赢利性质的广告是粗野和无礼的,在讨论组中信息要短小精悍,主题要鲜明且与讨论组的主题相符,要相互尊重,互通有无等。下面是借助讨论小组的BBS广告注意几点:(1)与讨论组主题相符的通知、短评、介绍性质的信息。(2)在撰写文字时,短小精悍是必要的,要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3)要注意这类信息的频率。(4)经常更新文章。
人类的情感作为人类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情感的变化,人类的一切活动也都具有情感的烙印。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曾经说过:“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他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感情的本质。研究证明,积极的情感能对人们起到很多的帮助作用,芭芭拉•佛雷德瑞森(BarbaraFredrickson)说:“积极情感扩宽了人们的思想,增强了人们的行动技能,促使人们去发现思想或者行动的新线索。”当人们受到正能量情感的影响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而将注意力放在全局的把握上去。人脑也会因为积极的情感影响更富创造力也更易于去接收一些新鲜事物。因此积极的正能量情感设计应当成为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
二、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体现
(一)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阶段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可以将情感归属到后三种需求当中,它们同属人类精神需求的层次。AlbertoAlessi在《TheDreamFactory.Alessisince1921》中曾提出:“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好的设计就是一首关于人生的诗,他会真正把人们带入深层次思考的境地。”,能够让观众透过设计作品的视觉表象体验到设计本身的灵魂的设计,才能算是一件好的作品。段轩如在《广告学概论》中是这样定义广告的:“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信息传播形式,目的在于推广商品或服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取得广告主预期的效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情感理念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无论什么形式、内容的广告,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广告,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渲染主题,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富有人情味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打动人心。
(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视觉作为人类的基本生理特征之一,常常是被用来感知外界获取信息的。我们的眼睛不仅能通过文字获取信息,更能直观的通过事物的外部形象得到。在消费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事物的快速发展与讯息大爆炸,如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扑捉受众心理,然后行之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引导消费者有序的接受广告信息,对现代广告设计提出了要求。比如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将各个视觉元素形成一种逻辑关系,以信息的主次进行区分,首先在视觉上形成秩序,将最重要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受众,以期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在中国民间,虎头鞋虎头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汉族童装样式,寄托着长辈们对孩童们美好的祝福,期望自己的孩子像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在这组公益广告中,虎头鞋帽的出现非常惹人注意,随着视线的移动,我们看到虎头鞋旁边的文字并不是经常出现的美好祝福语句,替代的是“你的小孩虎庇佑,虎的小孩,路难走。”满含辛酸的话语让我们不禁反问自己,动物也是有知觉感觉的,他们也会害怕也会喜悦,也会因为失去亲人而哀嚎心痛,若我们持续对他们残忍的剥皮取胆,那么人类除了失去了地球上一条条美丽的生命之外,也失去了人类应有的怜悯之心。乍一看图片三、四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点诧异,明明是人类的外观,手臂却被替换成了动物的。这组作品用了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现给观者,人与动物,其实可以这样亲这样近,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动物。作者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吸引观者注意力,将隐喻抛出,在引发观者思考的同时使他们对保护自然产生责任感。广告效果随着观众的情感与设计师情感的碰撞越来越凸显。
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情感理念的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感情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就像画龙点睛一般,使原本平淡的事物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一件好的设计必然是能打动人心的,广告既然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那么情感在设计中最佳的表现就是,首先使作品与观者进行视觉上的交流,而后使人获得内心的感动和喜悦。以有形的平面广告为载体将无形的情感揉入进去,将爱情、希望、怀念与普普通通的身边事物联系一起,运用合适的设计技法,传递美好向上精神的设计将会激发观者真切的情感,给予人们的积极的作用。将情感理念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是顺应时展的趋势的,不仅能够给人类带来愉悦感更能用人性的温暖改变这个冷漠的世界。
四、结语
[摘要]广告文体,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性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征。本文试论英文广告语言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KISS原则,即Keepitsimpleandsweet,是指广告语言要力求简洁和美感。简洁可以通过通俗词汇,简单句法来实现;美感可以通过选用美好褒义词汇,有效借助修辞手法和创设积极温馨意境来营造,最终在低成本实现广告宣传目的的同时,达到言简而意远的境界,从而超越平凡,铸就经典。
关键词:KISS原则简洁美感
当今社会,广告无处不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成为许多国家推销商品的广告语言,形成了广告英语这一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KISS原则,即keepitsimpleandsweet,是广告语言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通过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试论KISS原则在英语广告文体中的有效实现,探究言简意远境界的营造技巧,对广告文书及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简洁
简洁美是广告英语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集中表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主要方面:
1.词汇。广告英语讲求浓缩凝练,通俗易懂。所以常选用简短动词,单音节形容词,口语常见词,缩略语等。如根据英国语言学家G·H·Leech的统计,广告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20个形容词中有16个是单音节形容词,分别是:new,good(better,best),fine,free,fresh,full,sure,clean,crisp,big,great,real,easy,bright,safe,rich。
2.句法。广告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就句式而言,广告英语多用言简意赅、准确生动的简单句、疑问句、祈使句、省略句和感叹句等,以求达到“广而告之”的功效。
(1)简单句。如可口可乐广告:EnjoyCoca-Cole!(请喝可口可乐!);雀巢咖啡广告:Thetasteisgreat.(味道好极了。);越南航空公司的广告:Goodmorning,world!(早上好,世界!)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烘托出一种亲切,友好,温暖的气氛,再配上“world”这个具有宏观含义的单词,表现出乘坐飞机,鸟瞰天下,向全球打招呼的气势。
(2)疑问句。采用疑问句也是广告英语句法的一种形式,它可直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一则乌发乳广告:Areyougoinggreytooearly?(你的乌发是否过早变白了?)这则站在消费者立场以疑问句形式出现的广告并不需要人们做出回答,其目的在于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有利于缩短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以一种亲切感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并达到促销目的。
(3)省略句。由于广告费用昂贵,广告商就力图用最少的篇幅、时间、费用收到最大的宣传效果,省略句正好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广告英语大量使用省略手法,表现出极强的自由性。如Wanted!(招聘!)这是一则招聘的独词广告,它简练到只剩下一个谓语动词的程度,广告虽只用了一个词,却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主题。Refresh!(令你爽快!)这种类型的广告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故意省略主宾等句式结构,不说明具体内容,通过省略达到制造悬念的效果,吸引人急于往后看正文。由此可见,省略句使广告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词汇,达到一语惊人的效果。
(4)感叹句。感叹句可表示人的情绪和感情等。使用感叹句的广告,鼓动性和口语化特点很强,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如Guinness啤酒广告MyGoodness!MyGuinness!(我的天啊,我的Guinness!),该广告巧妙地把产品的名称与口语中表示惊讶的说法Mygoodness组合在一起,使前后两句极其相似,产生强烈的对称性视觉效果。goodness与Guinness的头韵与尾韵又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产生音色优美的听觉效果,从含义上还生动地刻画出人们饮用该啤酒后赞不绝口的情景,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
二、美感
美感可以通过选用美好褒义词汇,有效借助修辞手法和创设积极温馨意境来营造,最终在低成本实现广告宣传目的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1.褒义词汇。文字优美,读来使人心情舒畅,容易接受。如为了吸引顾客,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表示“独一无二”、“完美无缺”等概念的词语,堆砌描绘性形容词,频繁使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使广告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如一则银行广告Smalldeposit,bigreturn.(小额存款,巨额收益);又如TheStarRestaurant;FinestFrenchFood;CozyAtmosphere&SoftMusic星星大酒家精美法国菜系音乐柔和气氛舒畅.这则给人一种高雅、舒适的感觉,设计者利用心理暗示,将“星星大酒家是一个既能享受美食,又能让人舒适地消磨时光的好去处”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使消费者心中产生一种优美的情调,制造了一个肯定的情绪气氛,达到让消费者接受的目的。
2.修辞手法的使用。广告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双关,拟人、排比结构,押韵、重复等。如MildasMay.(万宝路香烟广告)五月的英格兰岛鸟语花香,是一年最美丽的月份,把香烟比作五月的温柔,比喻的修辞手法中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索尼音响的广告)押韵(rhyming);又如Hewasbornin1639,andhe''''sstillflyingwithustoday.拟人(personification)。该句为UnitedAirline的广告,将航空公司比作300多岁的老人,强调的公司悠久的历史,和亲善的人性。
3.创设积极温馨意境。广告语言意境的高低影响着传播效果。那些包含了深刻思想和感情内涵的广告语言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容易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意境美是某种理念,更接近受众的终极心理需求——真与善。如克拉德急救产品广告:MotherThemWithAGuard:Thebestthinginlifeshouldbehandledwithcare.TenderLovingCare.Andthat’swhatCurityfirst-aidproductsareallabout.Fromour“ouchless”GuardBandagetoourCurityWetproofAdhesiveTape,CurasorbPads,andStrentchGause.Curitymakesthemallprotectascomfor
tablyaspossible——tohelpyoubemorecomforting.That’swhysomanymothersshowtheircarewithCurity.借助词类转类法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赋予名词以新意,非常贴切地把克拉德的急救产品和母亲般的爱联系起来。没有人不需要母亲的爱,没有哪个母亲不想表达自己的爱。这则充满感彩的广告意境深远,以它营造的亲情氛围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层次的共鸣。
广告英语的KISS原则讲求简洁和美感,通过本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KISS原则的有效实现,需要充分调用词汇,句法,修辞三个方面的技巧,积极营造简约美好的悠远意境。从而在实现广告宣传目的的同时,提升英语广告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廖世翘:英语应用文(增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
[2]陈玉红杨荣琦:英文广告文体与欣赏.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3]朱文俊: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现有的民俗和民俗文化的定义提炼出民俗文化元素的定义,总结民俗文化元素的特点,并对其大致分类,根据案例分析民俗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情况,总结民俗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成功之处,为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到广告中提供一个借鉴,以便正确引导消费者,展现我国民俗文化。
广告在现代传播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为了充分挖掘商品市场的潜力,吸引消费者眼球,它把目光放在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上,力求通过表现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来塑造和体现商品的价值。“当广告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时,就不能不重视民俗文化。”广告创意的竞争,就是广告文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竞争。①在广告中运用民俗文化元素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元素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广告在运用民俗文化元素之时更加严谨,不至于误导消费者,也不会曲解民俗文化本来的意义,因此探索民俗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元素的定义
民俗就是的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②它起源于人类群体社会,在特殊的民族、时代、地域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民俗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不断衍生出来并世代传承的。
所谓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生活价值,它反映一定地区中广大民众最基本的人生需求以及价值取向。③民俗之所以能形成文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这些点滴的文化逐渐构成文化元素,在共性下又具有个性,因此可以给民俗文化元素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民俗文化元素,是指群体生活下的民众伴随时间、地域和民族的变化形成的点滴生活文化的集合,并随着年代传承不断发展变化,真实存在于社会中的实体性意象。
(二)民俗文化元素的构成
民俗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民俗”概念并实际应用的国家。早期民俗文化元素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人们经历这些民俗的创造、使用和传承的过程,实现了民俗文化元素的实用价值。
民俗文化元素包括了很多层面,具体来说,包括了物质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以及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构成了民俗文化元素的基本框架。
1、物质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物质民俗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种现实存在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④它包含生产民俗文化元素、饮食民俗文化元素、服饰民俗文化元素、居住民俗文化元素、交通民俗文化元素等。
2、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社会层面的民俗文化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继承的社会关系的惯例,它涉及了从个人到社会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人生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文化、社会组织文化、民间娱乐文化等文化元素。
3、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有些民俗文化元素不单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它恰恰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含精神层面的文化意义。例如,形态、色彩、纹饰、文字形象、意象元素等。
例如中国结,它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它是由一根完整的丝线编制而成,意为连绵不绝、源远流长。⑤“结”在中国象征力量、和谐,它有很多种编法,形态各异,颜色多种多样。在古代中国结有实际的用途,可以作为腰带扣或者身上的装饰物使用,现代的中国结依然保留了千变万化的编制方法,可是物质层面的功能性逐渐减弱,人们在家里悬挂中国结,通常是体现美观以及寄托美好的愿望,精神层面的功能性加强。中国结把各种结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祥和的生活气息,也有吉祥如意之意,体现了个性和中国式的审美观念。
二、民俗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
电视广告具有独占性特点,因此其广告的效果相对于报纸和广播来说,传播的效果更好,但是对创意的要求也更高。由于对民俗文化了解肤浅,广告中有运用不当甚至滥用民俗文化的现象存在,因此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在广告中正确运用民俗文化元素,会避免由于民俗文化的滥用所起到的截然相反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广告有不同的特点,深入了解电视广告的特点,有助于根据这些特点来分析民俗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既能吸取经典民俗类广告的成功之处,为以后的民俗类广告作品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也有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
(一)增强电视广告的广泛性与文化性
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有利于增强电视广告的广泛性和文化性。电视广告具有很强的重复性,要求电视广告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复传播内容丰富且印象深刻的信息。在电视广告中融入民俗文化元素,会使受众产生亲切感,增强电视广告的文化底蕴。
我国的传统节日较多,许多广告商选择在重要的节日前夕推出自己的广告,一方面会增强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会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中国邮政曾推出一个“EMS中秋月饼别忘寄”的广告:大家都在询问“你寄了吗?”后来才把问题明朗化,“中秋的月饼你寄了吗?”并说明EMS给大家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服务,最后的广告语是“月饼寄亲情,千万别忘寄了”。通过介绍邮政的优质服务,告诉消费者可以采用邮政方式在节日期间“寄”月饼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寄”又跟“记”同音,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在节日期间给亲人尽孝道。这则广告主要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最能表现一个人思想品质的精神内容,通过这样的广告形式可以提醒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记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谐音字的运用也使得消费者在感动之余了解邮政产品的服务内容,达到宣传的目的。这里的月饼成了广告表现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增强了节日期间广告的广泛传播,同时也不乏文化的内涵。
(二)提高电视广告的视听效果
电视广告在表现方式上强调视觉和听觉的结合,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广告的内容。不管是色彩、图像、形态,都可以增强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共同的文化背景也给民俗文化类广告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为了提高电视广告的视觉效果,广告中常出现民俗吉祥图案来表现自己的广告主题。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类似于图腾的表现文化的民俗事象会因为生活习俗或是精神层面的崇拜而形成,产生意象元素,它属于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元素,一个具体的事物由于社会的发展弱化了物质层面的功能,精神层面的意义日益凸显。很多广告中都会出现这些意象元素,使受众了解其中所代表的文化涵义,而加深对广告产品的印象,如年年有余、龙凤呈祥等,它们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很多产品广告适合通过这样的图案来表达。红双喜文化传播公司的广告中,带有红色喜字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寓意喜庆传承,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喜字就是一种带有精神含义的意象元素,它的出现所代表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其作为汉字的意义。该广告的表现简单明了。
电视广告不光运用视觉的冲击加深受众的印象,还增加了听觉上的冲击力,双重的表现形式使受众在欣赏包含厚重文化内涵的广告之时逐步加深对产品的认同。当今媒体广告的发展程度大大加深,受众对广告文化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媒体广告竞争的严峻形势下,电视广告需要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与民俗文化元素的结合势必会使电视广告的发展再上台阶。电视广告中民俗文化元素运用的程度好坏,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文化情节,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电视广告中,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还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结语
以上的广告分析是给未来的广告创作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参考,各地区的人们都有其民族性,诸如此类的民俗文化元素就是在民族发展的特殊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广告的目的是宣传形象、推销产品,它必须借助于民俗文化在作品中的表现力,来获得消费者的民族认同感,而广告与民俗的结合才会使得广告在激烈的竞争中达到最终的传播效果。民俗文化是广告出奇制胜的法宝,而广告业的壮大又给民俗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传播交流的平台,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以及成功的广告范例不光是在商品的盈利还是社会的影响力上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然而不管是民俗文化还是广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行之有效的规范才能让它们在互相借鉴互相辅助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 转贴于
参考文献
①庄杨:《现代交际:广告文本与民俗文化——以公益广告为例》[J].2010(3):48
②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③蔡丰明:《民间文化论坛:上海城市传统民俗文化》[J].2005(5):40—44
④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0—111
论文关键词:广告英语;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语用学
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行为,广告的内容包括广告商、广告词和广告受众(消费者)。一则成功的广告必须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达到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而作为这种特殊交际形式的广告语言必须具备很高的注意价值(attention value)和记忆价值(memory value)才能给目标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也必然遵循言语交际的一般规律,因此对广告语言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具体的英语广告案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对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一、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1.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
(1)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首先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个问题,即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关系。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J·Austin(1962)将其分为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语言” 这一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语言”这一形式实施的一种行为,而言后行为指的是“语言”带来的后果。
美国语言哲学家J·Searle(1965)发展了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即当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不愿直接使用施为话语时,他就会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按照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语言的习惯来推断间接的言外之意;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主要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特定语境来推断其言外之意。
(2)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广告语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在广告受众身上实现某种语言外的实际效果。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有时会采取直接向顾客推销商品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利用语言间接性的特点,通过表述一些似乎与产品推销无关的话语,让消费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间接含义,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如欧米茄手表一句广告语:“Cindy Crawford’S Choice.(辛迪·克劳馥的选择。)”在这句口号语中,广告商并未直接建议顾客购买Omega,而通过陈述这么一个事实,微妙地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从而间接达到建议购买的目的。
1)广告语中的直接言语行为。广告语中,有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商品的特点和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达到其推销产品或服务的意图。这类语言在电视广告煤体中的使用极为频繁。例如:At60milesanhour,theloudestnoiseinthisnew Rolls-Roycecomesfrom theelectric.这是全球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最引以为豪的汽车广告,广告词直接表述劳斯莱斯汽车噪音小的优势,给受众直接呈现其最大的诱惑点;GO ahead,we’relistening.(CSC咨询中|告)这则广告直接明了地向客户传达了一个信息:来吧!我们在听。这种亲切、诚恳的语句让客户产生很大的信任感,让所有想咨询未行动的人都想去CSC咨询中心找寻他们想要的答案。
2)广告语中的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有些言语行为可以通过句法结构表现出来。广告商有时越过一些“字面用意”,表达一个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向受众表达邀请、劝说、允诺、提供等言语行为。例如:Follow yournose.(卖当劳广告)这则卖当劳广告就用简洁、直接的广告语传达一个信息,即请每一个看到听到广告的人能用自己的鼻子来判断气味,决定自己的选择。卖当劳正是凭借对自己品牌和原料的自信对受众发出邀请,表达了言外之意;Onepartdigital,one partcamera,one part CD..Neat.(SONY数码摄象机广告)这则SONY数码摄象机广告用三个短句阐述了其特点,让消费者产生联想,一部分是数码,一部分是照相机,一部分是CD组成的这么好的一部数码摄象机。而正如广告语中的“Neat”这个词,就是这么简洁,对受众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3)广告语中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在合适的前提下,依靠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表现出来。表现在广告语上,其语言通过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Thetasteisgreat.(雀巢咖啡广告);Dontcry overspilledmilk.(地毯清洁剂广告)该类广告的特点是受众很难—下子看出其宣传的目的及意图,有时甚至辨别不出其宣传的内容。只有经过仔细推敲之后才能理解,然而却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
(1)会话含义理论。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Grice(1975)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他认为,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无论处于何种文化背景,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一条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有了这条原则,交际的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至于互不连贯,双方都能够互相配合,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Grice认为,合作原则有4条比较具体的准则,它们是:量准则,不多说,不少说;质准则,说真话;关系准则,有关联;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在交际过程中,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Grice也指出,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这些准则,在很多情况下,受话者会越出话语的表面意义,从符合准则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进行语用推理,这样就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会话含义理论的要点,并不是放在对准则的遵守方面,而是更注重准则如何被有意违反的种种情况。
(2)会话含义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与语言交际紧密相连的人际规约。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过程,交际双方分别为广告商和消费者。在这一交际过程,广告商应该遵守合作原则,使广告语言适量、真实、相关、简洁明了。但这样的广告往往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反而是那些新奇独特的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而新奇独特的广告正是广告商公开违反合作原则,让消费者能够意识到这一违反,并根据字面意义推导出隐含意义,使之产生兴趣,刺激其消费的欲望,而后产生行动,最终达到广告的目的。
违反量的准则。例如:Artswillbealwaysarts.(油画展广告)从表面上看这则广告信息量不足,没有任何意义,违反了量的准则。事实上它的广告商向消费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油画是一门艺术,它总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When youare cool,tea will w arm you.W hen you are hot,teaw ill cool you.W hen you are sad.tea w ill cheer you.When you areexcited,teawillcalm you.(茶叶广告)这则广告看似有许多与产品无关的多余信息,但它富有节奏感,突出了产品的品质,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激情。
违反质的准则。If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don t listen.They’re probably tryinto trick you into living.(美国防癌协会的禁烟广告)根据质的准则,发话人要说真话。这则“禁烟”广告中的“don’tlisten”让吸烟者不要听别人忠告的话显然不是真话。质量准则被违反后,会话含义就产生这句反话的目的是广告商避免单调说教,让观众自己体会反话的幽默,因而印象深刻,有效地起到了警示的作用;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ofvegetablewhereyou。d neverexpectin a pie.(蔬菜馅饼广告)该广告违背质准则,夸大事实。在一个小小的馅饼里,怎么珍藏得了满园的蔬菜?但恰恰是这故意的违背引起人们对蔬菜馅饼的无限遐思,买一个尝尝吧!
违反关系准则。例如:Ifyou don。tclean yourteethwtih Tartar Control Crest,oNects in mirror may becloserthan they appear.(Crest牙膏广告)表面上这两句广告词难以联系在一起,违反了关系准则,但消费者可假定广告商是合作的,因而他就能解读其会话含意:不用Crest牙膏,你的牙齿就会积上很厚的污垢;Theonly sound you11eharispraise.(汽车广告)这则广告违反了关系准则。VT--面上看,好像“praise”(夸奖声)与豪华汽车的响声一时还扯不上关系。但这种违反当然也产生了特定的含义,其寓意是:汽车行驶之平稳,声音之轻,性能之好,以至于你只能听到人们为之发出赞叹声,而根本不用担心汽车会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违反方式准则。违反方式准则是指违反常态,利用冗余或有意利用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的错位而使语言产生晦涩和歧义,让受众越过字面意思进而挖掘和推导出广告的真正内涵,以此增加解码难度,延长吸引受话者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效果。例如:Seh wantstoputehrtonguein yourmouth.(theHongKong Learning Language Cente~这句话出现在一则只有一个笑不露齿的中年妇女大幅半身照的广告上,有人可能会以为这是婚姻介绍的广告,其实,这是“香港学习语言中心”的广告。
不是‘她要把舌头放进你的嘴里”,而是‘她要把她的语言教给你”。广告商利用tongue这个词作为双关语引起歧义,既可以指“舌头”,又可以指“语言”,违反了方式准则,没有做到提供受话者清晰明白的信息。如果把产生歧义的tongue改成language,那就无法达到增加解码难度,延长吸引受话者注意时间的效果;Ifit’Sgreen,werejectit.Ifit’Stooripe,werejectit.Ifit8bruised,we rejected.Ifit‘S diseased,werejectit.Ifit’Sdirty,werejectit.IfitSjustright,wesquash it.(McDonaldSketchup)这则广告中,5次反复使用了“werejectit”,违反了方式准则中简洁、明了之要求。实则是以此来说明McDonald在挑选番茄原料的时候是何等的精挑细选。所以这5次反复使得受话者对其严格的原料挑选过程印象深刻,从而对此产品产生好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5.关联理论及其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
(1)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由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他们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目的、意图能被听话人识别,是由于他们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也就是说交际能否成功,就看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和相互显映,人们在理解话语时通常选择与自己的认知环境有关联的理解。交际就暗示了所交际的信息是有关联的。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了合理的推导,达到话语正确理解。
(2)关联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体现。在广告中,广告商利用与读者、消费者共处的认知环境,努力达到相互显映,并形成最佳的语境效果,使消费者完全溶于广告所制造的氛围之中,同时读者也能领会到广告商的真正意图。例如:Notallcarsarecreated equa1.(Et本三菱汽车)这则广告咋看似乎难以理解,但其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大家熟悉的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名句“Allmen arecreated equal”,日本广告商将men改为cars,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这些改变体现了关联理论,即利用与读者、消费者共处的认知环境,引导读者明白其真正的目的:日本车优于其他国家生产的汽车;Wetakenoprideandprejudice.(Time杂志)看到这则广告,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英国著名作家奥斯丁的名著PrideandPrejudice((傲慢与偏见》),从而领悟其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的真实意图。
[论文摘要] 广告语是广告的重要因素,广告语与文化息息相关,广告语为了实现说服功能,就要反映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我国广告语的文化意蕴。
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传递信息,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它的商业功利性是很明显的,但随着人们需求动机高层化和广告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告日益显示出艺术性与文化性的一面。英国著名广告人士乔恩·斯蒂尔说:“在现实社会中,确定一场广告活动是否成功的最可靠的迹象就是它对现行文化渗透的程度。”文化有很多种定义,英国的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的核心是一定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信仰、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由于受众接受广告信息时要受到他们所在的文化语境的制约,文化对受众接受广告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告语作为广告作品的核心,在广告作品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研究广告语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广告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我国很多广告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蕴和本民族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我国广告语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蕴。
一、广告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艺特征。
我国传统文艺有诗歌、对联、成语、名句等形式,广告语利用这些文艺形式的文化意蕴和它们在民众心理的影响力,可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是个有着诗文传统的国度,中国人对于诗歌有一种独特的喜爱。广告语中运用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往往能给人强烈的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如一图书馆的广告语:“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把图书馆的内涵艺术地传达出来,令人顿觉步入神圣的知识殿堂,自觉地保持安静与崇敬的心理,从而达到较好的劝服效果。广告语运用诗的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e Beers 钻石广告的英语版是“A diamond is forever”,很平淡,到中国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境界顿出,一下子增加了广告语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这也是中国传统文艺与中国汉字的魁力所在。
对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形式,其特点是讲究对仗和平仄格律、短小精悍,易读易记,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对联用之于广告,在我国极为普遍,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联佳句。如一理发店的广告语:“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一乐器店广告语:“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意尔康的广告语:“ 漫漫人生路,步步意尔康。”这些对联式广告语由于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看起来整齐美观,对称均衡,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而且饱含诗情画意,令人过目难忘。
中国人对于音韵和谐的句子情有独钟,广告人在广告语中常使用押韵,押韵是语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使得广告语具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感。押韵在我国广告语当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华娱台三剑客的广告语:“TV搜查令,人性的放大镜。”蒂花之秀的广告语:“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喜之郎果冻的广告语:“水晶之恋,一生不变。” 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青春滋味,自己体会。” 这些广告语由于押韵,迎合了国人喜爱音韵和谐的审美情趣,很受大众的欢迎,也便于传播与记忆。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供利用的成语典故、佳作名句特别多,很多广告语活用这些成语典故、佳作名句。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广告语运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就可以借它们的东风,迅速地传播开来,让人们牢牢记住。如丰田汽车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活用中国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是将后一句变换一下,突出了丰田车的无所不在,遍布世界各地,传达了丰田车质量好、销量大的广告信息,此广告语利用了中国喜闻乐见的名句,让很多中国人记住了这一广告语。较多广告语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活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这种手法是在已有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技巧。如六神花露水的广告语:“六神有主。”“六神无主”本是成语,广告语将“无”改成了“有”字,形成语义反差,强调该产品能解除人们的烦恼,增加人们生活的欢乐与自信,同时也有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这样的广告语比较多,如一抽油烟机的广告语:“专食人间烟火。”胆舒胶囊的广告语:“大石化小,小石化了。”《南方日报》一广告语:“春江水暖你先知。”这些广告语由于运用了仿拟手法,给人一种诙谐感,使人在笑意中记住了广告信息。
二、广告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广告语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就要遵从消费者接受心理,而接受心理往往与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尤其与价值观相关。有的广告语能为社会接受,并随之流行,就是因为它们与文化相融,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尊老爱幼、讲究人情礼节、祈福吉祥。很多广告语由于蕴含了这些价值观而受国人的认同与喜爱。如孔府家酒的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简单朴实的语言,蕴含了多少积淀于国人心中的思乡恋家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把酒与思家之情联系起来,让人感到家的温暖。再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一广告语从语言角度并不怎么优美,但它的广告效果很好,就是因为它切中了中国人讲究礼节的心理,把送礼与脑白金等同起来,成为一种送礼的时尚。有的广告语利用中国重人情的心理而获得好的效果,如麦斯威尔咖啡在中国的广告语:“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好迪公司的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宝化妆品的广告语:“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这些广告语传达了美好的人情关系,措辞亲切、自然,因而广为传颂。
从一些国外广告语到中国来的变化就能更好理解广告语所体现的价值观。法国干邑人头马酒,在欧美国家用的广告语是:“干邑艺术,似火浓情。” 把酒比作情火般浓烈,这样火辣辣的语句符合西方人情感的特点。到了中国用的广告语则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语句朴素动人,符合中国人好吉祥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获得中国人的喜爱,广告语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广告语参与了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创造
广告是先导产业,是时尚的催化剂,广告在商品信息传播过程中,也传播着一种文化,倡导着一种生活方式,它说服人们接受新的价值观、新的生活方式,它驱动着人们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广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商业文化,一种大众文化,其中的广告语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遵从,而且参与了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创造。广告语往往运用流行语,甚至创造流行语,传播一种新的价值观、思想感情,起到引领时尚的作用。
广告语往往紧跟时尚,敏锐地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新动向和社会流行的文化心理,很多广告语喜欢运用新词新句,把握流行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传播一种时尚的价值观念。广告语如能反映大众的心声,那它就能广为传颂,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流行语。如香港铁达时手表的广告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一广告语不只是传播商品信息,而且传播一种流行的价值观,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这一广告没有在内地,但也流传到内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爱情观,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当然也成为一些朝三暮四者分手的借口。内地也有很多广告语试图制造流行语,如动感地带的广告语:“我的地盘听我的。”伊利巧乐兹雪糕的广告语:“喜欢你,没道理。” 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我要我的滋味。”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酸酸甜甜我作主。”达芙妮的广告语:“喜欢自己,表现到底。”安踏的广告语:“我选择,我喜欢。”威丝曼的广告语:“我自信,我时尚,我穿威丝曼。”361°的广告语:“勇敢做自己。”这些广告语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追求时尚、张扬自我的心理,很能获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同。
总之,中国许多广告语体现了中国文艺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参与了流行文化的创造,富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些广告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易为人们所认同和记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劝说,语用学,言语行为,综述
引言《现代汉语词典》对“劝”的解释是“拿道理说服、使人听从。”“劝说”是“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达同意”的意思。劝说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就有“劝说难”的感慨,西方国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建立了以传授劝说技巧为核心的修辞学。人们已经从修辞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和广告学等多维度、多层次对劝说言语进行研究。近年来西方的语用学理论和观点被广泛引入到劝说的研究,在界定劝说言语行为的基础上,对劝说言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于劝说言语来说,Austin、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预设、礼貌原则与Grice的合作原则和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等对其有一定的解释力。
⒈ 社会交往的角度
(1)劝说的言语行为研究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ohn Austin)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这一个句子;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这一句话所表达的隐含的真实意思;言后行为则是指这一句话在听话人方面产生的效果,它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Searle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提出了实施言外行为的条件:基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Searle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 Act),即用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完成另一个言语行为。
劝说通过某种交际形式(通常是语言),根据语境、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策略来实施一种行为,并以此来影响或改变他人的信念或行为方式。所以,劝说就是一种言语行为。(申智奇,2004)劝说者有目的地使用语言作为传播媒,且指向说话本身,是言内行为;博取劝说对象的好感与同情是常用的有效策略;传递某种信息指通过说话实现告知,是言外行为;影响、干预他人或一定群体态度和(或)行为指通过说话做事实现感化,是言后行为。(唐霞,2009)
劝说现象极其复杂,间接言语行为在劝说过程中使用频繁言语行为,主要可能是因为该行为所体现的劝说力往往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表现得较为礼貌、温和,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因而易于激起人们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受到不同文化因素和适宜条件的制约。徐昌华(2002)认为劝说语可以通过疑问、推量、陈述、命令等间接言语行为达到劝说的交际功能。孙淑芳(2001)也认为间接言语行为(指愿望式、疑问句式、及带模词的陈述式)是劝告类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之一论文的格式。曹希绅在他的著作里提到劝说可以采用间接言语,但是一定不要使对象对劝说内容产生歧义,否则将达不到劝说的目的。张明芳(2002)认为广告主更倾向以间接言语的形式传递信息,因为直接言语比间接言语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和抵触,而间接言语行为能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积极地评价。王桂琴,刘长庆(2004)运用言语行为有关理论以书面语(印刷)商业英语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广告语言中的劝说力的问题。他们总结出英语广告劝说力的实现,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都是普遍使用的,但是直接言语行为(占56℅)多于间接言语行为(占44℅)。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解释了日常语言的一些现象,对劝说言语的特点做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劝说的策略和技巧,但是忽视了对情景与语境的研究。其次劝说过程中不仅需要劝说者实施劝说行为本身,还需要在听话人中产生一定的效果,当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点的改变进行解释时,言语行为理论就显出了局限性。
(2)劝说的语用预设研究
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叫前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哲学家弗雷格(G.Frege)的著作《意义和指称》(On Sense andReference )。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语义学的发展和语用学的兴起言语行为,预设就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何自然,陈新仁,2004)有关劝说的语用预设的研究也在这两年刚刚开始。预设在劝说过程中发挥着委婉功能、隐藏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从而可以增强语言的劝服力。厉燕(2007)通过实例论证了进行劝说时可以采用潜隐说劝法将重点信息以潜隐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利于达到预期的劝说效果。唐霞(2010)对劝说语篇中的语用预设进行分类,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论证了劝说者利用人品预设、过程预设、内容预设和文化预设建立特定的话语假设,实现预设的劝说功能。语用预设所具有的特点和广告的语言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预设由此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广告实现其劝说目的,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出现频率很高。张军益,高晓琪(2009)将广告语用预设分类,并且论证了预设在广告成功实现劝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闫毓芳,杨惠丽(2007),赵宏(2001)运用语言学知识,从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表现出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说明了不同类型的预设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广告,为广告语发挥最大功效提供了可能性,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用预设对于劝说言语的产出过程做出很好的解释,可是说话人所预设的内容与听话人所理解的内容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语用预设并未解释劝说言语的理解机制。
(3)劝说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
美国的哲学家格莱斯(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包括四项准则,每项准则又包括一些次准则:①量的准则,即给听话人提供充足的信息;②质的准则,即提供准确的信息;③关系准则,即提供的话语要彼此相关;④方式准则,即讲话要有条理,要简洁。唐霞(2009)认为合作原则对劝说言语具有重要意义,劝说的价值在于促使对方选择合作并持续合作,赢得合作原则至关重要。张明芳(2002)、高契(2010)等从语用学角度运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分析广告语言的说服性。劝说的实质在于试图改变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威胁面子行为。劝说情况也并不像看起来言语行为,说起来那样简单。人们不仅选择使他们能够成功进行劝说的技巧,而且这些技巧必须帮助他们达到其他目标,即要保持自己的身份,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要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一种寻求认同的情景之中。Leech的礼貌原则能更好的解释劝说言语行为及策略。唐霞(2009)认为劝说者遵循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做到尽量少让别人吃亏让自己多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少使自己受益,从他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隐藏或弱化自我利益和对劝说对象的不利因素,凸显和强化对其有利因素;遵循“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多用赞美少用贬低,减少双方的分歧和反感,增加双方的一致和同情,最终实现劝说目的。黄绅(2007)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多数人在通常的情况下会利用报答的方法来进行劝说,几乎没有人使用惩罚这种劝说方法。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劝说言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劝说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劝说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劝说的方式要被劝说对象接受,在心理上产生好感。因此劝说者要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合作原则在解释劝说言语行为时有自身局限性。Grice的交际理论基于交际双方必须合作的观点之上,而实际上劝说对象对劝说者经常持有敌对态度或没意识到劝说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劝说者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会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被劝者的性格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4)顺应论关于劝说的研究
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认为把语用学看作是从功能方面对语言的综观比把语用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来研究更加科学和完善。顺应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它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根据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在劝说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劝说者通过不断地调整、协商、选择合适的语言,以便达到最佳的劝说效果论文的格式。
目前运用顺应论对劝说言语进行解释的文章并不多见。安美丽(2004、2010)通过对服装销售人员的语料分析,运用语言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服装销售语言进行了解释。她把商品销售中的劝说语言分为:顺应物理环境、顺应社会规约和顺应心理动机。邵广(2008)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劝说的三要素,研究分析了商品销售语言如何实现劝说的三要素,形成了商品销售劝说语言的框架。
顺应论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把语言当作整个人类和个体拥有的一种交际顺应手段。(谢朝群言语行为,陈新仁,2007)顺应论对劝说言语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解释,是对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关于劝说研究的补充,加深了我们对于劝说的了解。但是顺应论本身具有先天不足,即:“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钥匙,以解释所有的言语使用,有运用过度之嫌”(刘正光、吴志高2000)劝说的顺应论解释过于笼统和片面,因此也未能触及其本质。
⒉ 认知的角度
关联理论被看作是Grice合作原则的深化。关联理论把交流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为了达到交流的成功,对话双方必须要遵循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运用关联理论对劝说言语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目前国内有申智奇运用了关联理论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分析了商业广告如何实现劝说的目的。(申智奇,2004)劝说过程中,说话人期望通过劝说性言语在劝说对象的大脑里产生某种效果,比如控制思想,改变态度,诱发或抑制行动;说话人期望自己的意图能够被劝说对象识别;最后,说话人期望自己想要的某种效果能够通过劝说对象的识别而出现。关联理论认为只要有办法识别交际者的意图,交际就是有可能的。斯波伯和威尔逊把意图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认为意图的内容肯定会在心理层面上得到表征,而交际者的意图直接改变的不是受众的思想而是认知环境,交际者之间相互认知环境的改变则会影响后续言语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因此,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劝说者期望通过所传递的信息意图强化或者改变劝说对象的认知环境言语行为,使双方的认知环境互明,实现劝说对象对劝说言语的认同,产生劝说效果,最终实现其交际意图。劝说是极其复杂的现象,对劝说的全面研究需要结合人类社会各个学科的知识,正如肯尼斯.伯克认为的那样:那些由人类学家、人种学家、心理学家等所作的论断都能对语言学的劝说功能产生影响。关联理论集合了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观点,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其主要观点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能够得到各学科研究成果的支持。
小结:从以上劝说言语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语用学界对于劝说言语的研究多采用某一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劝说言语的特点以及语用策略。但是从认知模式、心理机制角度着手的少,因为没有从其认知本质出发解读,所以对劝说言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的解释不够全面。劝说是一极其复杂的人类交际活动,其背后有着特殊的心理认知机制,因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给予界定将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劝说言语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希绅.说劝心理和说劝技巧[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孙淑芳.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研究[M].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何自然主编,谢超群,陈新仁编著.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唐霞.劝说言语的语用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23(3).
[6]郜峰.《红楼梦》劝说语的语用分析[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26).
[7]徐昌华.关于劝说语的语用考察[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25(3).
[8]唐霞.劝说中的语用预设[J]. 陇东学院学报, 2010,21(2).
[9]厉燕.预设在说服学中的运用[J]. 语言应用研究, 2007.
[10]张军益,高晓琪.广告语言预设的元语用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6) .
[11]闫毓芳,杨惠丽.语言预设在广告语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6(2).
[12]赵宏.语言预设艺术在广告言语中的应用[J]. 贵州大学学报, 2001,2.
[13]张明芳.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广告的说服性[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2(1).
[14]高契.广告语说服艺术的语用学探析[J]. 文史, 上月刊 2010.
[15]安美丽.服装销售交际语言的语用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12(3).
[16]杜金榜.司法语篇隐性说服研究[J]. 现代外语(季刊), 2008,31(3).
[17]蔡荣寿,邓杏华.跨文化交际中的劝说技巧[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7(4).
[18]李冬梅.销售劝说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8 , 526.
[19]申智奇.关联理论对说服行为的解释[J]. 外国语言文学(季刊), 2004, 4.
[20]邵广.商品销售中“劝说言语”的语用特点研究[D]. 大连海事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21]商珍.商务语篇的修辞劝说分析[D].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2]孙文娟.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的劝说手段[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
[23]黄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劝说技巧[D].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4]丛丹.俄汉语劝告类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
[25]唐霞.中美“劝说”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