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手术病例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病例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病例报告

第1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术前麻醉访视:神志昏迷,T36.5℃,R22次/分,P78次/分,BP110/70mmHg,双肺可闻及少许湿鸣音,胸部X片未查,心电图、肝、肾功未见异常,检验WBC10.9×109/L、RBC 4.38×1012/L、HGb 126g/L、PLT133.00×109/L、PT 26.2、APTT 27.0、B型血。电解质Na+ 129mmol/L、K+ 5.0mmol/L、Cl-100mmol/L、CO2CP41.9mmol/L。

A・S・A病情估计分级Ⅲ级,麻醉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9:20诱导,诱导用药2.5%硫喷妥钠10ml,司可林100mg,插管顺利,无呛咳及误吸,机控呼吸,14次/分,多参数无创监护仪监测,麻醉维持用芬太尼、氨氟醚、维库溴铵,手术俯卧头位略低。手术9:55开始,10:00时血压下降至75/65mmHg,脉搏120次/分,静脉注射麻黄素5mg后血压回升,术中血压维持在90~110/60~75mmHg。手术12:30结束,历时2小时35分钟,术中补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500ml、409代血浆500ml、B型悬浮红细胞400ml、0.9%生理盐水200ml,术中失血约600ml,尿量900ml。12∶[KG-*2]20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术中间断监听双肺呼吸音无明显改变。

手术结束,由俯卧改变为仰卧时,气管内出现白色泡沫痰,随之加重并呈粉红色,呼吸困难,R22次/分,P从130次/分逐渐至180次/分。减慢输液速度,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速尿40mg、山莨菪碱10mg,吗啡10mg分2次注射,静脉缓慢推注西地兰0.4mg、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同时作气管内吸引,间断正压给氧。经抢救治疗,病情逐渐稳定,呼吸平稳,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减少,14:15病员呼吸道通畅,呼吸稳定,R22次/分,P150次/分,BP102/65mmHg,血氧饱和度98%,带管送回病房。回病房后两度出现烦躁,给予静脉注射安定后安静,18:00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病员安静,病情稳定,呼吸平稳,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其他未见异常。2005年1月29日二次做颅骨修补术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30岁,体重约70kg,商人。因被刀砍伤胸腹部,双侧多根肋骨开放性骨折、血气胸、脾脏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于2006年11月22日8:45因病情危重,由门诊直接入手术室。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胸腔探查、闭式引流,腹腔探查、脾切除、腹腔引流手术。入手术室前抽血检查:WBC12.4×109/L,RBC3.89×1012/L、HGb114.0g/L、HCT0.3L/H、PLT160.00×109/L、PT14.8、APTT27.9、B型血,心电图未查。胸部X片:右胸9、10肋骨骨折、伴积液,左胸9、10、11肋骨骨折、伴创伤性湿肺、胸腔积液。入手术室时A・S・A病情估计分级Ⅳ级。R23次/分,P140次/分,BP78/40mmHg,血氧饱和度56%,面罩加压给氧,同时迅速建立静脉双通道,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因是饱食病员,为防止呕吐误吸,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用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8mg、咪达唑仑5mg、丙泊酚100mg诱导气管内插管,插管顺利,无呛咳及误吸(插管时血压85/60mmHg),机控呼吸,14次/分,潮气量580ml,多参数无创监护仪监测,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氨氟醚。手术22日9:10开始,历时3小时10分钟,23日0:20结束,受伤至手术完全止住伤口出血时,大约失血4000ml,术中尿量2200ml,输入晶体液3000ml,胶体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000ml、聚明胶肽注射液1500ml、代血浆500ml),悬浮红细胞400ml、全血300ml,手术麻醉过程中P120次/分左右,BP 80~90/40~60mmHg,术中2次出血较剧时,血压一度降至60/40mmHg,给予升压药多巴胺和加快补液速度维持,23日0:10停用,0:15自主呼吸恢复,0:20出现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泡沫样,双肺湿鸣音,诊断为急性肺水肿。减慢输液速度,静脉注射地塞米20mg、速尿40mg、山莨菪碱10mg、吗啡5mg,用药后症状缓解,0:25患者意识恢复。R22次/分、P100次/分、BP90/50mmHg,血氧饱和度97%,急查全血图,因病人不能耐受导管的刺激,0:40拔除气管导管,面罩给氧辅助呼吸。1:10病情加重,呼吸道泡沫痰增多,呼吸困难加重,R26次/分、P130次/分、BP70/40mmHg,血氧饱和度80%。全血图结果:WBC 14.3×109/L、RBC 1.9×1012/L、HGb56.0g/L、HCT0.2L/H、RLT69.00×109/L。静脉缓慢注射氨茶碱0.25g,西地兰0.4mg,效果不佳,再次用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诱导后作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静脉滴注多巴胺、间羟胺升压,输入5%碳酸氢钠150ml、20%甘露醇150ml,全血200ml,悬浮红细胞1200ml,地塞米松20mg。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抢救治疗5个多小时,输血共计2100ml。23日5:30时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呼吸平稳,R20次/分,P125次/分,BP100/60mmHg,血氧饱和度在脱氧状态下95%,意识未恢复,全血图:WBC16.0×109/L、RBC4.07×1012/L、HGb114.0g/L、HCT0.4L/L、RLT111.00×109/L、K+4.77mmol/L、Na+147mmol/L、Cl-104mmol/L、CO2CP 25.90mmol/L、UREA5.19mmol/L、CREA70μmol/L。带管送回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8:00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呼吸道分泌物少许,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生命体征无异常变化,直至康复出院。

讨论

根据手术麻醉中急性肺水肿原因分析,肺水肿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因素。

例1头枕部硬膜外血肿,术前双肺就有少许湿鸣音,在做后颅凹血肿清除时,可能是手术刺激中枢神经,释放大量神经冲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另外,可能病人保持头略低的俯卧位2个多小时,补充液体和血共3100ml,虽然术中失血>600ml,尿>900ml,但液体量相对较多,速度相对较快,加之对肺有一定压迫,血液在肺部瘀滞,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两个因素的存在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例2因急性失血性休克,虽然在手术过程中输血,术毕查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减少,以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导致肺水肿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我院血源匮乏,此例急性严重失血,得不到血液的及时补充,依赖加快输液维持,造成液体负荷过重。两个重要因素的存在,致急性肺水肿发生。

防范与教训:①危重病人手术麻醉时,在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作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防止液体负荷过重而发生肺水肿。②危重病员手术麻醉过程中须密切观察肺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失血性休克病员应及时补充血液,有效纠正低蛋白血症。④根据我科发生的两例肺水肿原因分析,肺水肿的发生都是综合因素,在基层医院条件限制,难以避免,但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者还是需要尽一切努力,消除致肺水肿的因素。⑤手术麻醉中并发肺水肿,要及时用有效药物治疗外,病员意识恢复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时,应使用药物消除病员意识,甚至可用肌松剂后作控制呼吸,不能过早拔除气管导管。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第2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2004年以来,我科选择性的对变应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78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黏膜射频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符合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AR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19~55岁,平均32.7岁;病程4~20年,平均9.4年。均有常年发作性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抗原皮肤实验和鼻内激发实验阳性,全部患者均接受减充血剂、口服抗组胺药或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免疫脱敏等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1%利多卡因10ml加盐酸肾上腺素5滴行鼻中隔软骨膜下浸润麻醉。于0°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切除偏曲的软骨和骨性部分。选用东莞GKSPI行耳鼻喉科双极射频治疗仪,设定主机能量为5级,在下鼻甲下缘根据下鼻甲大小将其分为前后2部分,每部分打1个孔,将射频电极插入下鼻甲,沿其长径方向在黏膜下推进约1cm,当打孔至所需深度后,射频电极不动,激活射频8s,缓慢抽出电极,然后设定主机能量为4级,激活射频消融鼻丘及鼻中隔前上区域黏膜。缝合切口,膨胀海绵填塞鼻腔。2d抽出鼻腔填塞物,5d后拆除缝线。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兰州)进行评定。

2 结 果

全部病例1周后清理鼻腔,黏膜肿胀逐渐减轻,分泌物减少,打喷嚏、清水样涕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后显效51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7.2%,未见手术并发症,无其他不适。

第3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关键词:抗菌可吸收线 降低外科手术感染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90-01

1 问题的描述

抗菌线的使用,是一种安全、简便而高效的降低外科手术感染机率的方法,手术缝线的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在全世界广为推行。B国,在2011―2013年间,大约有1000人手术时用了抗菌可吸收线,20世纪初,美国动物实验研究报告表明抗菌线可降低感染率。不难理解,这些报告已经引起医学者的关注。重要的问题是抗菌线和感染之间的联系是否也适用于人类。

2 该问题与国家或当地卫生保健目标的相关性(生物医学、行为医学及卫生体系的开发)

鉴于实验结果发表在一些非专业刊物上,对抗菌线可能会产生负向作用,因此不论从项目方面还是从科学方面都有理由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选择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时,有几个因素必须考虑: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选用线种类、广泛选用抗菌线的年数、获得效果的一致性。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B国家最适合于这些情况,因此,我们决定在这个国家进行这项研究。

3 计划研究结果的适用领域

根据对下述问题的回答,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手术决策者与卫生科学工作者更有效、更安全的利用可利用优质资源。

(1)抗菌吸收线是否与手术感染的降低有关?

(2)如果存在联系,与其它已知的危险因素相比,抗菌线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

(3)哪些手术在使用抗菌线后发生感染降低的可能性特别大?

4 文献和其他现有信息的综述

多个国家的多家医院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与其它普通可吸收线没有太大明显的区别。但是,在其他环境下,可能会获得不同的研究结果。

5 提出目的

(1)一般目的。确定抗菌缝线的选择与术后感染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有,则确定抗菌线与感染发生是否因观察对象具有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营养不良等而增强。

(2)特殊目的。包括:估计抗菌线及其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使用单变量分析方法);估计抗菌线对感染独立的作用(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测抗菌线使得手术感染降低的机率;检测抗菌线、吸烟、糖尿病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

6 研究变量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来预防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

(2)病人特征:年龄、出生日期、宗教、教育、职业、家庭史、婚姻状况。

(3)婚育史:有否结婚、生育。

(4)生活方式:吸烟习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

(5)医学史:有无可能导致伤口不愈易感染的外伤、糖尿病等。

7 研究假设的阐述

20世纪初,美国动物实验研究报告表明抗菌线可降低感染率。我们希望进一步研究这一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

8 研究方法学

8.1 方法学的摘要。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抗菌缝线和降低感染之间的可能关系。病例组500例选自10所医院应用抗菌线的手术患者,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对照组1000名,为与病例相配的使用普通可吸收线住院手术病人。

8.2 研究设计。

(1)研究策略的选择。经培训过得调查员应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询问上述病例组与对照组。

(2)研究场所的选择。在B国家挑选10医院,研究对象必须是手术用过抗菌线的住院病人,并无感染;对照组也必须是手术病人,没用过抗菌线。研究期限为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

(3)抽样。鉴于本研究的设计,样本(病例组或对照组)以非随机化方法选择。样本量确定为病例组500例,对照组1000例等。

(4)对照组的使用。如上所规定,每个病例选择两个对照,并按照一系列条件进行配对等。

(5)研究工具。调查表的设计应尽量减少调查员偏倚和回答偏倚。调查人员从医院护士和来自院外有经验的调查人员中挑选。并进行一些简短培训等。

(6)收集资料计划的简短描述。病例组的选取:调查员审阅每日住院手术病人情况如果适合研究的范围,将病例做评估调查员核对病人背景资料是否合格如果合格调查人员开始询问并填写调查表每完成5个病例和10个配对对照以后,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调查表进行评估重复以上步骤。

对照组的选取:调查人员评估入院单选择符合配对标准和入院诊断合适的对照病例核对病人背景资料是否符合入院标准如对照组成员合格,则进行调查。

第4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这些病例均根据手术后的诊断及病理切片来证明,因错误诊断或因其他原因而施行阑尾手术之病例均未包括在内。

发病率

333例中男252例(75.6%),女81例(24.4%)。男∶女=3∶1。在一般文献中统计,男性与女性之发病率大致相等。年龄16~30岁者占80.7%,10岁以下者3例,50岁以上者9例。

症 状

腹痛:疼痛是必备的症状,在275例急性组中,无1例无腹痛而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腹痛大半开始在脐周围或腹上部,以后转移至腹右下部;转移之时间可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但疼痛之剧烈程度不能完全代表炎症的轻重,许多病例虽疼痛轻微,但手术时发现阑尾已经坏疽,甚至穿孔。

胃肠道症状:通常认为在急性阑尾炎常有恶心、呕吐及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在本组232例单纯组中有呕吐1次或数次者仅占33.8%。但在腹膜炎组中有呕吐者达74.0%,有恶心者占87.3%。因此呕吐及恶心虽非急性阑尾炎所必备的症状,但往往指示病理的发展较严重。

同样,在急性阑尾炎的病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单纯组的病例均无大便习惯的改变;而在腹膜炎组中则多半伴有腹泻或便秘。单纯组232例中,便秘占15.7%,腹泻占11.3%,正常占73%;腹膜炎组43例中,便秘占29.0%,腹泻占28.5%,正常占42.5%。

局部压痛:局部压痛为急性阑尾炎所必备的症状。在腹膜炎组的病例中常同时伴有腹部肌肉的僵直。但压痛及肌肉僵直的区域视阑尾的解剖位置而异;通常位在右髂凹部,绝不限于一般教科书所特定的某点:如麦氏点或兰氏点等。

体温:在单纯组中体温常是正常的,或仅有微热(38℃以下)。在232例中体温在38℃以下者占85%,而在39℃以上者仅占1.75%。体温较高时应多考虑其已有腹膜炎发生。81例腹膜炎组中患者体温在38℃以上者45%,体温在39℃以上者24%。

化验检查:23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纯组232例,1万以下占40%,1万~2万占54%,2万以上占6%;腹膜炎组43例,1万以下占8%,1万~2万占74%,2万以上占18%。

由上可见,腹痛及右髂凹部的压痛为急性阑尾炎的必备症状。恶心、呕吐及大便习惯的改变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并非经常发生;发生时往往指示病情的发展较严重。一般教科书上所谓之各种特殊压痛点及体征仅仅可作为参考及表示阑尾大约的部位。在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体温常在38℃以下,白细胞通常在1万左右。

在慢性阑尾炎组的病例中,并无典型的体征。常有的症状为消化不良、恶心、便秘、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部分患者有腹右下部的轻度压痛。

病理检查

在275例急性阑尾炎中,有170例曾行阑尾标本之病理检查。今将本院病理科既往关于阑尾炎的诊断标准在170例曾做病理切片的病例中,有47例虽临床上手术前后的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但病理切片之报告为慢性阑尾炎或正常阑尾。这一种临床症状一病理检查结果不符的现象,在国内、外文献中也有报道。但关于其原因则尚多争执。

治 疗

所有333例除患者坚决拒绝手术,或症状不明显诊断未能肯定者外,常规施行早期一次手术。即使在阑尾脓肿或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的病例,亦尽量急取行一期阑尾摘除术。

关于在手术时未能找到阑尾在其他报告中亦偶有述及。通常认为可能由于:①阑尾套叠入盲肠内;②由于病情复发的阑尾脱腐消失;③先天畸形,阑尾未发育;④技术错误。

麻醉:298次手术中,施行全身麻醉者13次,脊髓麻醉251例,局部麻醉34次。全身麻醉仅在孩童或诊断不明确时用之。

切口:用麦氏切口228次,其他切口70次。在诊断未能肯定及女性患者多数作腹直肌外线切口。

阑尾位置:以盲肠后位最多,占58.5%,其次为盲肠之内后方;完全在胆膜后者仅1例。

残端处理:常规施行阑尾切除后残端结扎埋入法。在盲肠亦有明显炎症浸润时行单纯结扎法。

结 果

并发症:在298例手术患者中,手术后发生腹腔内残余脓肿者4例(1.44%);大部均属腹膜炎组病例。手术创口感染者20例(7%);其中发生于单纯组者病例占6.8%,腹膜炎组者13.6%,慢性阑尾炎组之伤口感染率为0.9%。

第5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护理质量督查记录

护理部专项督查记录

医院感染专项督查记录

护理部专项督查记录

一二一团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文件编号:SHZ121TYY-JYK-01 A/O

一二一团医院东野分院检验科概况

农八师一二一团医院东野分院建立1956年,检验科现有工作人员3人,全部是中级职称,大专2人,中专1人,。设有标本采集与处理、生化检验、免疫检验、临床血液检验、配血共2个专业组。

主要仪器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细胞五分类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等一大批的先进的检验设备。

检验科开展的室内质控:常规生化项目41项、电解质3项、免疫项目11项、化学发光7项、血常规、血凝、尿十项HCG等项目。

检验科参加的室间质评:兵团的生化、临床血液项目的室间质评。

为全面提高检验科的服务质量,使检验报告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检验科几年来一直在争取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中国国家认可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标准。2008年检验科按照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标准来制定检验科质量手册及工作程序文件,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本质量手册为准则开展各项工作,并不断使其完善。

检验科负责人:唐永忠 电话:[1**********]

地址:新疆农八师一二一团医院东野分院 邮政编码:832062

检验科工作人员一览表

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加3 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报告解释人员

一二一团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文件编号:SHZ121TYY-JYK-02 A/O

授 权 书

为确保检验科质量工作和技术工作按照ISO15189: 2003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经医院领导研究决定,由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唐永忠同志负责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授权人签字:唐豫平

授权人职务:检验科负责人 签字日期:2011年12月1日

一二一团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文件编号:SHZ121TYY-JYK-03 A/O

批 准 书

《本质量手册》依据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标准编制而成,它阐述了东野分院检验科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对各质量活动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各种记录以及该手册的使用和管理作了具体描述和规定,是本实验室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所依据的准则。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本质量手册》第一版(SHZ121TYY-JYK2011 A/O)检验科已经审定,现予批准,并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批准人签字:唐永忠

批准人职务:检验科负责人 批准日期:2011年12月1日

管 理 规 范

依据ISO15189:2003

东野医院检验科

程 序 文 件

依据ISO15189:2003

东野医院检验科

业 指 导

东野医院检验科

书作

一二一团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文件编号:LAB/PF-002 A/O

批 准 书

本《程序文件》依据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标准和本室《质量手册》编制而成,它对东野医院检验科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各种记录等作了具体描述和规定,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认知执行。

本《程序文件》第一版检验科管理层已经审定,现予批准,并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批准人签名:唐永忠

批准人职务:检验科负责人

批准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传染病相关制度、诊疗规范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年。

2、艾滋病的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包括发热、肿大、、、盗汗等。

3、流行性感冒病前有与急性患者的接触史。临床潜伏期为1-3日,急起,显著乏力、头痛、咽痛、胸骨后烧灼感、鼻塞流涕等,主要用 对症治疗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4、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和轻至中度增高。

5、麻疹患者临床经过前驱期、、。

6、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

7、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8、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9、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 。

10、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 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2、简要写出《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有哪些?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2-10 2、消瘦 疲乏 腹泻 3、畏寒高热 解热止痛药 4、血清 尿淀粉酶5、出疹期、恢复期 6、24小时 7、50元 8、14岁 9、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10、甲、乙、丙

1、简述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答: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从事饮食、自来水厂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

(3)、保护易感人群:特殊情况下,对无法搞好饮食卫生时,可口服痢疾菌苗,如F2a型“依链株”活菌苗。

2、简要写出《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有哪些?

答:《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共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丙类11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医疗机构 B、采供血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任何单位和个人

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与( )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于( )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 A、2小时、6小时 B、12小时、24小时 C、2小时、2小时 D、24小时、24小时 3、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 )年。

A、3年 B、6年 C、9年 D、12年 4、下例不属于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的是:( )

A、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对重卡进行剔除; B、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C、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

D、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不得更换。

5、《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共有:( ) A、二类、11种; B、三类、39种; C、三类、26种; D、二类、26种;

6、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错误的是:( ) A、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 B、制定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C、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D、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7、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特制订:( )

A、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B、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C、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D、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8、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下列不属于的是:( ) A、乙肝、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 B、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 C、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D、多年未发生的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

9、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的具体内容中不包括:( )

A、姓名、性别、年龄; B、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C、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 D、电话号码;

10、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为( )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A、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B、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C、肝区不适、肝痛、肝肿大、压痛、脾肿大; D、蜘蛛痔、肝掌、毛细血管扩张、肝病面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 年。

2、艾滋病的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包括发热、 、淋巴结肿大、 、 、盗汗等。 3、流行性感冒病前有与急性患者的接触史。临床潜伏期为1-3日,急起 ,显著乏力、头痛、咽痛、胸骨后烧灼感、鼻塞流涕等,主要用 对症治疗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4、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和 轻至中度增高。 5、麻疹患者临床经过前驱期、 、 。 6、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7、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如果漏报1例传染病,处罚当班医生人民币 元,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依法处理。 8、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 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9、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 。

10、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均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 、 、 、 类传染病病例,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报告。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有漏项、缺项和逻辑错误。卡片填好后报送科室主任收取。( )

2、任何个人对传染病病例阳性检验结果及其病人相关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

3、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六年。( )

6、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臵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

7、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

8、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主管院长及医务科责任人年终奖金,并给予警告处分。 ( ) 9、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

10、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科主任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2、简要写出《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有哪些?

传染病相关制度、诊疗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D 2、C 3、A 4、D 5、B 6、D 7、C 8、A 9、D 10、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2-10 2、消瘦 疲乏 腹泻 3、畏寒高热 解热止痛药 4、血清 尿淀粉酶 5、出疹期、恢复期 6、24小时 7、50元 8、14岁 9、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10、甲、乙、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答: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从事饮食、自来水厂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

(3)、保护易感人群:特殊情况下,对无法搞好饮食卫生时,可口服痢疾菌苗,如F2a型“依链株”活菌苗。

2、简要写出《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有哪些?

答:《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种共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丙类11种。

手术室培训考试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是多少,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

A ≤ 10 cfu/m3 B ≤200 cfu/m3 C ≤5 cfu/m3 D ≤500 cfu/m3

2、手术器械、敷料首选哪种方法灭菌( )

A 压力蒸汽灭菌 B 2%戊二醛10小时 C 环氧乙烷 D等离子体

3、洗手刷应做到( )

A 不必消毒 B 一周一消毒 C 一用一消毒 D 一刷多用

4、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应该在何种情况下方可使用( )

A 灭菌后直接使用 B 灭菌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使用 C 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 以上都对

5、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不得使用( )

A 手感潮湿 B 标志清楚 C 在有效期内 D 灭菌包装适宜

三、判断题

1、连台手术之间不必对手术间进行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

2、外科刷手不必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

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 )

4、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等通过管道与浅表体腔接触的器具最好是送CSSD集中清洗消毒,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部分可清洁后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钟清洗擦干备用。( )

四、简答题

简述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

1、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是多少,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A)

A ≤ 10 cfu/m3 B ≤200 cfu/m3 C ≤5 cfu/m3 D ≤500 cfu/m3

2、手术器械、敷料首选哪种方法灭菌( A )

A 压力蒸汽灭菌 B 2%戊二醛10小时 C 环氧乙烷 D等离子体

3、洗手刷应做到( C )

A 不必消毒 B 一周一消毒 C 一用一消毒 D 一刷多用

4、植入物和植入性手术器械应该在何种情况下方可使用(B)

A 灭菌后直接使用 B 灭菌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使用 C 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 以上都对

5、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不得使用( A )

A 手感潮湿 B 标志清楚 C 在有效期内 D 灭菌包装适宜

二、多项选择

1、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遵循哪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ABCDE)

A 布局合理 B 分区明确 C 标识清楚 D 符合功能流程合理 E 洁污区域分开。

2、洁净手术室控制“尘源”应做到下列那几项(ABCDE)

A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B 戴口罩、帽子、穿洁净服 C 室内放置必备设施和家具

D 控制人员数量 E 有外包装的物品拆去外包装,无外包装的物品应彻底清洁后方可入室

3、洁净手术室分为下列哪几种手术间(ABCD)

A 特别洁净手术室(Ⅰ类) B 标准洁净手术室(Ⅱ类)C 一般洁净手术室(Ⅲ类)D 准洁净手术室(Ⅳ类 ) E 以上都不对

4、特别洁净手术室(Ⅰ类)适合做下列哪些无菌手术(ABCD)

A 关节置换手术 B 器官移植手术 C 脑外科 D 心脏外科和眼科 E 以上都不对

三、判断题

1、连台手术之间不必对手术间进行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2、外科刷手不必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等通过管道与浅表体腔接触的器具最好是送CSSD集中清洗消毒,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部分可清洁后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钟清洗擦干备用。(∨)

四、简答题

简述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先洗手、后消毒。 (2)外科手术前。

(3)不同病人手术之间;手术开始后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培训考试

科室 姓名 得分

1.为加强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导并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工作,保障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 、 ,制定本 。

2.手术室护士应当接受与的再培训。

3.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 。

4.手术部(室)应当建立,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5.手术部(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和,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 的能力。

6.手术部(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当天手术全部 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 处理。

7.手术部(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 、 。

1.为加强医院手术安全管理,指导并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2.手术室护士应当接受岗位培训并定期接受手术室护理知识与技术的再培训。

3.手术部(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手术部(室)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的正确。

5.手术部(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6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爱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病例报告的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数,紧扣论文内容,使读者读了以后,对论文报道内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报告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尽可能简短,几句话即可。

第7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关键词】硬膜裂伤;脑脊液漏;脊柱手术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手术伤口经久不愈、椎管内感染、脑脊液囊肿或者引起长期腰腿痛、头痛等症状[1、5]。对于如何处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历来存在不同意见,有入主张通过再次手术修补硬膜裂口,有人则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科12例脊柱手术并发的术后脑脊液漏,全部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44岁,均为1998~2005年本科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病例。其中,胸腰椎肿瘤前路手术3例,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4例,腰椎间盘突出后路髓核摘除术2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2例,骶管蛛网膜囊肿后路切除术1例。硬膜损伤都在术中被立即发现。损伤原因:除3例系外伤椎体骨折片刺破外,其余病例均系手术操作所致。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依据:术中观察到清亮液体涌出或明显可见的硬膜囊的损伤,术后血浆引流管的引流物逐渐转为清亮液体而引流量却无减少趋势,病人术后可能存在的头痛、头晕和恶心等主观症状。本组病例血浆管单日最大引流量300~700ml,平均420ml。

2治疗方法

2.1术中处理

根据清亮液体涌出的位置和量的多少判断硬膜囊裂口的位置和大小,然后立即加以修复。用6-0带针线直接间断缝合裂口数针,直至见不到脑脊液漏出为止。对实在无法直接缝合的裂口,则取带有少量肌肉的深筋膜片覆盖,用6-0带针线将筋膜片与硬膜囊缝合数针以固定筋膜片。术毕时,所有病例都放置血浆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只能经切口旁皮肤另戳口引出固定,决不能经切口引出。术后将血浆引流管连接床旁无菌塑料袋以引流可能从硬膜裂口漏出的脑脊液。最后,手术切口各层的缝合也必须做到严密,防止脑脊液经切口漏出。

2.2术后处理

病人去枕仰卧,抬高床尾使其保持头低脚高状态;消除所有可能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和尿潴留;给予静滴20%甘露醇脱水,口服可减少脑脊液分泌的醋氮酰胺,尽量降低脑脊液压力从而减少漏出量;适当给予复方氨基酸、白蛋白以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造有利于硬膜裂口愈合的条件;同时,常规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手术切口在无脑脊液漏出的情况下按常规术后2周拆线。血浆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少于30ml时即可拔除,然后严密缝合引流口,待引流口完全愈合后拆线。对2例每日引流量多于400ml持续1周的病例,应用文献[2]报道的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血浆引流管在日引流量少于30ml时予以拔除,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仅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结果

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15~21d拆线。血浆引流管于术后7~19d拔除,引流口全部愈合。头痛、头晕和恶心等症状完全消退。出院后随访1~3年,患者无查见脑脊液囊肿或存在腰痛、头痛等自觉症状。

4讨论

治疗脑脊液漏的关键在于术中对硬膜损伤的及时处理。如果术中已经见到脑脊液涌出而不做任何处理的话,术后必然发生脑脊液漏。就是术中对硬膜损伤进行了一定的修补处理,也不能绝对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本组病例即如此,术中全部做了修补而术后仍然全部出现脑脊液漏。尽管如此,术中给予的适当处理,是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后保守治疗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一定要重视术中的修补。除很小的裂口可在手术结束时用明胶海绵加游离肌肉组织块压迫外,几乎所有的硬膜裂口都应争取给予直接或间接的修补。最好能应用带针无创线加以严密缝合,如果缝合不够严密或实在无法缝合,则取带有肌肉的深筋膜片缝合固定于硬膜上以覆盖硬膜裂口。本组多数病例采用这种办法取得成功。另外,术毕关闭切口时,一定要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并且常规放置血浆引流管,将漏出的脑脊液及时引流出,以免积聚在皮下或从手术切口渗出而影响其愈合。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是否都需要再次手术修补硬膜囊裂口,文献观点不一[1~5]。分析本组病例全部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硬膜损伤得到了立即的修补处理,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而术后采用以降低硬膜损伤局部脑脊液压力,减少脑脊液的漏出和促进硬膜损伤的愈合为核心的治疗也确实有效。本组多数病例只是简单地通过头低脚高的仰卧位卧床休息和服用能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就获得了成功。另2例脑脊液漏出量过大,则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直接降低脑脊液压力,进而有效地控制经过硬膜裂口的漏出量,也成功避免了再次手术。

采用非手术治疗成功希望很大,特别是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可用于血浆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多于400ml持续1周以上且仍无明显减少趋势的病例。此外,通过腰穿将少量的病人自体静脉血注入硬膜外腔,也是一种可尝试的非手术治疗。最近就有采用这种办法成功治愈了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报道[6]。至于手术修补,笔者以为,术后因硬膜存在炎症而质脆,再次手术不易成功,也难被病人接受,应尽量避免。

脑脊液漏的预防,除外伤所致或者硬膜己受到病变所累及必须加以切除从而导致的脑脊液漏以外,其

余病例都系操作不当引起,完全可以努力避免。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相应的解决方案。既往曾有脊柱手术史的病例,局部常常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手术中容易误伤硬膜囊,术前就应给予足够重视。术中则应做到耐心细致,仔细止血,避免在血泊中操作。对于椎间盘髓核摘除等脊柱后路手术,特别注意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黄韧带与硬膜囊的粘连,应以锐刀切割而不能以椎板咬骨钳强行撕扯,以免撕裂硬膜。用尖刀切割黄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时,还须注意刀锋指向,并应以神经剥离子或神经拉钩保护硬膜囊,否则,也容易发生硬膜损伤。

【参考文献】

[1]郭晓山,郑进佑,张长松.脊柱骨折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附10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874-876.

[2]张海兵,王文军,易红卫.持续腰穿引流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656-658.

[3]王力平,苟凌云.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3,4:349-351.

[4]MisraSN,MorganHW,SedlerR.Lumbarmyofascialflapforpseudomeningocelerepair[J].NeurosurgFocus,2003,3:1-5.

第8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关键词】食管癌 病例特征 治疗状况

全球食管癌的年新发病例46.2万,为第8大常见恶性肿瘤;年死亡病例38.6万,是第6大癌症死亡原因。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约占全球食管癌病例数的一半左右。但是,有关我国现阶段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状况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并不多。本研究调取2004年-2007年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食管癌病例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就诊食管癌的临床特征和我院食管癌的总体治疗状况。为今后制定食管癌的治疗和研究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从我院病历管理数据库调取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期间出院的所有住院(包括门诊放疗)食管癌患者的病历。如果患者在此期间多次住院,则此病例归为1个病例,诊断以第一次治疗前的资料为准。对所有初治病例,统一用uicc2002年版食管癌分期标准分期,手术者则按照病理分期,未手术者则采用临床分期。

把以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04.1.1-2007.12.31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包括门诊放射治疗)、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食管恶性肿瘤的病例共2203例。其中初治病例1940例,非初治病例(抗肿瘤治疗后复发转移、或此前在其他医院进行过抗肿瘤治疗的病例)为263(11.9%)。男性1727(78.4%),女性476(21.6%),男女比例为3.6:1。年龄为27-93岁,中位年龄为60.0岁,其中<50岁者占10.8%,50—70岁占68.6%,>70岁占20.6%。鳞癌2065例(93.7%),腺癌33例(1.5%),鳞腺癌、小细胞癌、肉瘤和内分泌癌等其他病理类型105例(4.8%)(见表1)。非初治病例263例患者中,放疗/或联合化疗后复发者占52(17.8%),手术/或联合化疗后复发者211(82.2%)。

1940例初治病例中,颈段60(3.1%),胸上段326(16.8%),胸中段1036(53.4%),胸下段518(26.7%)。i期77(4.0%),ii期996(51.3%),iii期597(30.8%),iva期60(3.1%),ivb期210(10.8%)。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和放疗,手术治疗有871例(44%),非手术治疗的病例1069例(55.1%)(见表2)。

手术组中,主要方法是单纯手术,750例(86.1%);其他的为手术+放化疗,121例(13.9%)。非手术治疗组中,主要方法是单纯放疗,905例(84.7%),其次是放疗和化疗的结合,91例(8.5%);以及单纯化疗或姑息治疗,115例(10.8%)。手术组的患者绝大多数为i、ii和iii期病例,825例(94.9%),而iv期仅仅45例(5.1%);而且年龄相对年轻,≤73岁者842例(96.7%),≥74岁者29例(3.3%);手术病例颈段和上胸段相对较少,68例(6.4%),而胸中段和胸下段有803例(75.1%)。同手术组病例相比,非手术治疗组晚期(iv期)病例相对较多,为218例(20.4%),i、ii和iii期病例有893例(79.6%);年龄较大的患者(≥74岁)也相对较多,254例(23.7%),≤73岁的有815例(76.3%);颈段和胸上段病例较多,318例(29.8%), 胸中段和胸下段751例(70.2%)(见表3)。

3 结论

本研究显示,食管癌是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就诊病例500例左右。从这些食管癌的临床病例特征来看,我国食管癌的一般流行病学特征多年来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93%的病理类型是鳞癌(还没有包括因为3%的“癌”,这些病例是细胞学诊断或活检组织少而无法病理分类)、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3.6:1、60岁左右高发、病变部位50%左右是胸中段食管。

第9篇:手术病例报告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296例,男154例,女142例,年龄9~93岁。小于19岁3例,大于90岁4例,平均年龄59.3岁。手术前诊断:脑肿瘤43例(占14.53%),脑动脉瘤73例(占24.66%),脑出血106例(占35.81%),颅脑损伤40例(占13.51%),硬脑膜下腔血肿27例(占9.12%), 脑脓肿2例,脑积水3例,张力性气颅2例,留置引流管的手术类别:开颅手术224例(占75.68%),钻孔(锥孔)穿刺引流术72例(占24.32%)。引流管前端安置的部位:脑内血肿内引流40例(13.51%),颅内手术创面或手术入路引流154例(52.03%),硬膜下腔引流27例(9.12%), 硬膜外引流59例(19.93%)。 脑室内引流12例,气颅腔和脓肿腔引流4例。

1.2方法 根据疾病性质,手术目的,手术创面的状况,医生对于手术后的评估和引流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引流装置系统。本组选用3种引流装置:"一次性使用颅脑引流袋"套装,由引流管、三通阀、引流袋(含连接管)等组成,产品标准号:YZB/ 辽大0002-2008引流装置;"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袋",产品标准号:YZB/苏(常)0099-2008;"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产品标准号:YZB/国3250-2010[1]。颅内引流管选用软质硅胶管,另加2相或3相连通器。控制性引流的护理要求:控制引流量、引流管的高度、引流装置的摆放、引流时间、引流管的开放和夹闭、通过引流管注入药物的剂量和速度、防止引流液返流、严格无菌操作等。记录24h引流量,引流液体的性状,手术伤口和引流装置连接部是否有漏液,引流管是否通畅,按医嘱保持引流管的高度,没有特殊医嘱,颅内压应该控制在80~180mm。其他护理,按开颅手术后常规护理执行。

2结果

引流时间1~7d292例(98.65%),7d以上4例。预期拔管:280例(94.59%);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终止引流16例。引流装置应用YZB/辽大0002-2008引流装置130例,应用YZB/苏(常)0099-2008装置112例,应用YZB/国3250-2010装置54例。并发症:引流管颅内段周围少量出血5例,引流管皮肤出口少许漏液,经过处理控制6例,意外脱管1例。没有引流系统发生感染的病例,没有因为护理发生引流并发症。除了死亡病例,全组都达到引流目的。

3讨论

3.1颅脑手术引流的原理和适应症 颅脑手术后引流属于控制性引流,在颅内压力、引流量、引流时间、引流管的部位、引流装置及护理操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2]。与胸腔、腹腔等手术引流不同,后者属于重力性或负压性引流[3]。开颅手术引流适用于:创面出血、渗血和血性脑脊液的引流,血肿或脑室内出血,脑脓肿,张力性气颅,脑室脑脊液外引流降低颅内压,硬膜下腔血肿或积液引流,脑积水、颅内囊肿、脑脊液漏脑室引流或颅内感染引流等[4]。

3.2颅脑手术留置引流系统的目的和作用

3.2.1引流手术本身就是治疗措施:脑内血肿,硬膜下腔慢性血肿或积液直接通过引流手术,解除颅内占位效应,达到治疗目的[5]。

3.2.2手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的危害、降低颅内压和手术后不良反应,是保障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引流张力性气颅的颅内气体,解除颅内气体占位效应,解除脑受压,促进气颅漏口的愈合。

3.2.4借助引流系统监测、调节和控制颅内压力。是降低颅内压力的措施之一[6]。

3.2.5 通过引流管给药达到治疗目的,如: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取得满意引流、清除血肿的效果[7]。注入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4]。

3.2.6 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的变化,了解病情转归。在大多数病例中,把脑手术引流系统看成是患者的生命管道,并不过分。

3.3依据手术的要求选择引流装置 目前,一次性医用耗材品种很多,神经外科的引流装置有各种品牌。国家规定:植入人体内的医用材料一定有国家批准的许可证书。颅脑手术常用的引流装置有三部分组成:颅内引流管、连接器(两通阀或三通阀)、引流液容器(含连接管)。

3.3.1 引流管 要求质地适中,8~14号硅胶软管,有长度标记,前端圆头,有2~3个侧孔,有适配的硬质管芯,管的尾部能与连接器吻合。长度25~30cm。引流脑脊液可以用8号管,含有组织碎块、血块的液体或粘稠度高的液体用14号管。

3.3.2 连接器 准备颅内直接注入药物治疗或做颅内压测定的引流装置,应该选择有三通阀连接器,一般性引流系统可用两通阀。

3.3.3容器(含连接管)的选择 采用颅脑手术专用引流容器。要求记录引流量的病例,应该用刻度准确的硬质引流瓶。要求监测颅内压的病例,应该选用有压力刻度的专用引流装置。引流颅内气体选用水封瓶式引流装置,防止气体返流。

3.4引流系统的护理措施

3.4.1护士应该熟练各种手术的基本原理、引流的目的和要求、置管的部位、装置的结构和性能,各部分的衔接方法和保护[8]。

3.4.2 预防引流液逆行,引发颅内感染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切口和引流系统的衔接部位定时消毒和更换敷料。发现有漏液征象,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处理。引流装置不能有破损,按时更换引流容器。转移患者时,应该夹闭引流管;翻身护理或头位变动应该保持引流管相对高度,最好采用有防止引流液逆流功能的容器,防止空气返流进入颅内形成气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大限度的预防颅内感染。

3.4.3 引流管通畅或夹闭 引流系统应该保持通畅,引流管道自然舒展,防止打折、扭曲、受压。疑似组织碎块、血块堵塞管腔时,可从头向外挤压引流管[9]。若不能凑效,应该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处理。患者出病房检查,应该夹闭引流管,回到原来病床再恢复引流。拔出引流管前,应该夹闭引流管24h。夹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当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发现病情有逆转,立即开放引流管减压,及时报告医师。通过引流管给药,夹管时间按医嘱执行。引流管通畅的征象有以下表现:液体自流现象、引流量增加、引流管内有搏动性波动或有呼吸性波动等。

3.4.4 防止引流管颅内外滑动和预防意外脱管的措施 引流管应该牢固地固定在头皮伤口处,引流管内外滑动将失去最佳引流部位,同时,可能造成脑损伤,甚至颅内出血和感染。要求维护好,护理动作轻柔。保护好引流管,引流管体外部分的长度应该留有活动的余地。本组1例手术后引流管滑脱;患者意识不清,躁动,头部过大的动作或自行拽出;近头段引流管过短,翻身时拉脱。预防方法:手术时,引流管有可靠的固定;躁动患者应该有镇静措施;引流管的安置合理;近颅段长度便于翻身护理;床上护理动作细腻、保护引流系统安全。

3.4.5引流时间的期限要求 拔除引流管的时间,控制在手术后24h~7d,视病情而定。特殊情况按医嘱延长引流时间,但是,要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

3.4.6引流装置的布局和颅外段引流管的置放要求 置放引流管的高度,以脑室引流为例,引流管应该高于侧脑室额角80~180mm,是正常颅内压的范围[8,10]。特殊情况,按医嘱调节引流管。引流管的置放架,可以调节升降、稳定、标有高低刻度。在患者的变化时,应该保持引流管相对高度。引流管的最高点相对固定,近颅段长度,应该便于头部护理。颅脑手术后引流是控制性引流,不是重力性引流,容器位置应该平于或低于枕头,不必过低,更不能置于地面。引流系统和其他监护系统管线、输液管道等等应该安放整齐、有条不絮,防止给人"一团乱麻"的感觉。采用床头支架、并且有高度标记、方便升降的方法非常好[11]。

3.4.7引流液的观察和护理记录:每天引流量视病情各异。脑室内引流量或蛛网膜下腔引流量,每天可能达到400ml左右。其他疾病引流量不确定。定时记录引流量,液体的颜色,清亮程度,是否含血液,浑浊,是否有其他异常现象。

3.4.8适时向医师报告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制度:神经外科疾病和手术有高风险的特征。当引流系统有异常变化,护士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与医生协调及时处理,绝不能"等一等","看一看"。否则,将失去救治患者的时机。护理应该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除了常规护理交接班以外,引流系统是交接班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