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

第1篇: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范文

1月10日,Avaya宣布,根据其委托进行的题为《Avaya联络中心消费者指数――中国2007》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者更乐于接受创新的联络中心互动技术。有6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调查对象表示,在与企业的联络中心通话时乐于使用视频进行互动。此外,被调查者也更能接受自助服务,以及和位于家中或国外的联络中心客服代表通话。只要能解决问题,中国消费者不介意在同一个电话里和多人交谈。

据了解,此类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尚属首次,旨在分析消费者与联络中心互动时的偏好。该调查报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更有效地构建联络中心。调查涉及7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和日本。

与中国消费者相比,只有18%的新加坡消费者和20%的日本消费者喜欢视频服务。在使用按键或语音识别自助服务技术进行基本查询或交易方面,中国也排在首位(89%),远高于其他国家,如日本(45%)和韩国(35.7%)。另外,就使用自助服务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而言,中国消费者也是最多的(70%)。

相对其他国家,中国消费者对企业联络中心的印象最好。56%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喜欢与联络中心互动,认为联络中心使他们的生活更方便,而在澳大利亚持相同看法的人为10.7%,新西兰则为18%。另外,68%的中国消费者不介意公司主动给他们打电话,提供新产品、特卖优惠和促销信息,在这方面中国再次在7个国家中名列首位。在被问及会不会向家人和朋友推荐某个公司,或将来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将该公司作为首选时,超过60%的中国调查对象表示,如果公司的联络中心给他们带来了良好体验,那么他们一定会考虑这么做。

Avaya公司亚太区战略与统一通信副总裁James Haensly认为,中国消费者在接受创新性联络中心互动方式方面态度最开放,这个信息对中国企业建立迎合客户偏好的联络中心非常有用。采用IP,尤其是SIP技术以后,企业就能以更好的方式建立呼叫中心,并能以多种通信方式提供服务、实现视频自助服务和主动联络,以更加敏捷高效地向客户提供服务,提高企业绩效。(李智鹏)

第2篇: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报告,虽然中国无法幸免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其受到的影响远低于其它国家。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以及对高端品牌持续的热情,中国将在今后5至7年成为奢侈品第一大市场。这个结论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9年通过对2550名中国消费者调查后得出的。

另一条消息也同样引人注目。知名购物退税服务机构全球回报集团1月21日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游客对法国时尚品牌青睐有加,去年取代俄罗斯人跻身法国第一大旅游消费群体。

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游客去年在全球回报集团位于法国的加盟购物商店消费大约1.58亿欧元,占法国当年退税购物贸易额60%。这一消费额不仅较2008年上涨47%,而且抵消了俄罗斯游客在法国退税购物额下滑超过20%带来的影响。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是一个热闹了许久的话题,麦肯锡、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过预测。在目前形势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机会到底在哪里?

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中国人买单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公司的一个重要市场。虽然无法幸免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中国受到的影响远低于其它国家。经济学家甚至上调中国2009年GDP增长预期至6-8%的水平。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一片希望的绿洲,并为遭受经济衰退困扰的国际市场提供了摆脱困境的可能性。最近,《金融时报》报道称,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日本已显示疲态――日本奢侈品进口量同比下降10%,LV在日本下降了18%,于是中国更成为焦点。中国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奢侈品消费的重镇。

波士顿咨询公司甚至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480亿元,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9%,与日本达到同一水平。据悉,波士顿咨询去年对2550名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2009年奢侈品的消费计划高于2008年。

中国奢侈品行业在过去几年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中国奢侈品消费为20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86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5%,居世界第二位。即使这样的数据,也无法真正对中国奢侈品消费份额做出判断,因为中国境内的消费数据无法真实地反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贡献,因为关税等原因,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更多消费其实已经通过旅游或公干,贡献给了国外市场。2009年初,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春节前后,中国旅客在日本的一次旅行平均消费为20.45万日元,其中中国旅客个人购物最高达330万日元,居各国之首。而法国媒体称,去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

根据全球回报集团1月21日的调查报告,据法国海关退税统计,2009年中国前去法国的游客购物总额的增长率达47%,共在法国消费了1.58亿欧元,占法国当年退税购物贸易额60%,成为去法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消费最多的大客户,而且这一增长趋势三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39%、2008年的23.3%,一直到去年的47%。在法国购物退税的外国人中,中国人占据了13%,超过日本(10%)、俄罗斯人(9%)和美国人(7%)。

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物人均1071欧元,涨幅为21.4%。相关数据还显示中国游客93%的购物在大巴黎地区完成,时尚类商品在中国游客所购物品中占到87%。服装是中国游客最热衷购买的消费品。依据报告数据,2009年法国退税购物贸易额达到20亿欧元。除中国和俄罗斯消费者外,来自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和巴西等地的游客也成为退税购物主要消费力量。

对于奢侈品公司而言,中国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飞快的财富积累速度。“通过我们与领先中资银行的合作,我们确定,到2009年底,中国拥有约51.7万户高净值家庭,每户家庭拥有超过百万美元的管理资产。”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称,这类家庭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并预计到2011年底将达到60.9万户;而且不仅仅是家庭数量将增长,每户家庭的财富也将随之增长。报告预计中国高净值家庭的管理资产总额将从2008年的1.56万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49万亿美元。报告还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服装和配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奢侈品手表为25%,珠宝年均增长率为12%。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总规模将从2010年的790亿元迅速增长到2480亿元。

报告称,虽然这一数字相对于中国的总人口来说仍然较小,但是中国的高净值人口超过许多富裕国家,比如法国和英国。

地盘争夺战

随着财富从中国的大型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小城市扩展,中国奢侈品门店的扩张也紧随其后。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地盘争夺战”,其中相互竞争的奢侈品牌曾经试图通过尽快获得地盘来建立自己的地位。

此外,中国富裕人群的地域分布也比其它国家广。到近期,中国沿海地区――广东、上海和山东拥有富裕家庭的数量最多,而目前的奢侈品销售点网络大致反映了这一分布特点。但是随着财富开始向所有级别的城市和地区扩展(部分爆发式增长发生在上海和北京以外的地区),奢侈品门店也开始随之迁移。因此,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经理吕晃说,对于公司来说,了解如何最佳地进入这一动态市场日益重要。

“要在中国建立奢侈品商店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吕晃说,超过半数以上(53%)的中国奢侈品销售点都是在近三年内开业的。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独立品牌战略的差异巨大:一些品牌增长迅速,而其它品牌则增长缓慢,从中涌现了一些类型。许多超高端品牌(如百达翡丽)主要侧重于三大城市:北京、广州和上海;而高价品牌(如登喜路和巴宝莉)已经在二级城市以及更小城市建立了大量销售点。虽然奢侈品市场以往主要集中在男装和商用礼品上(深入渗透到中国较小城市的行业),但是随着更多女性加入工作队伍,并对奢侈品牌更加熟悉,市场正在向女士品类转变。

如今,上海和北京奢侈品门店的数量已和纽约、芝加哥相当。很多奢侈品品牌已经在中国的二级城市(如哈尔滨和沈阳)建立了大量的销售点。

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虽然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一倍以上,但仍只相当于许多国际奢侈品中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这一事实应该使那些相信完全不用害怕中国奢侈品市场

饱和的公司感到一丝踌躇。到最后,门店的经济效益将是一项关键的成功因素。一些奢侈品公司的管理人员已经计划关闭亏损门店,并转移到定位更准确的地点。一位接受采访的管理人员表示,他将关闭或搬迁其公司20%的门店,以便能够集中在利润最高的门店,并将在更具潜力的地区开设其它门店。

中国奢侈品消费主力

“奢侈品消费者主体年龄在25―35岁之间,大大年轻于西方发达国家40岁以上的平均年龄。”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分析认为,这也构成中国奢侈品市场区别于别国的显著特点。根据在中国进行的调查,报告认为中国人“渴望”购买高档奢侈品,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购买这些奢侈品的能力。这种愿望在中国25至35岁年龄层的人群别明显。

国际消费心理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中国人对奢侈品、甚至对一些质量并不那么“高档”的消费品,都有一种盲目的追逐心理。中国人消费方式具有“冒险和冲动”,特别容易成为高档奢侈品的“俘虏”。有分析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进入黄金时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富人阶层,他们追求品位和个性化消费;二是在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也让白领、小老板开始追逐,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三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踏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而且家庭也有实力支撑他们的这一消费观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拥有宾利、保时捷等国际顶级汽车的消费者已经超过10万人,拥有阿玛尼、杰尼亚等世界顶级服饰的消费者已经超过100万,加上法国化妆品、顶级珠宝等,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在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这还包括30万潜在私人飞机的消费者和更多潜在顶级汽车、游艇等的消费者。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挑战

改变中国游客的购买行为

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持续增长,但是快速扩张的品牌现在比起考虑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更应思考如何提高门店效率以及优化当前的网络。这一业务重点的转变将需要敏锐地了解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以强化与品牌的联系――既包括中国也包括中国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地国。对于覆盖区域较小的品牌来说,持续增长可能比较重要,但明智地取得增长是成功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奢侈品公司都需要改进全球总部与本地办事处的协调工作,仔细评估在中国市场每个城市建立实体业务的必要性,决定如何在缺少零售门店的城市建立品牌,并开发在销售点赢得新客户的必要工具。

近三年在中国开设了众多奢侈品销售点,这一情况对市场动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奢侈品很难进入新市场,尤其是小城市,在那里很难找到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和分销商,而且少有接受过奢侈品销售所需的高水平客户服务培训的销售人员。由于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不太熟悉,因此品牌认知也是挑战之一。当我们邀请奢侈品购买者至少举出三个某一特定奢侈产品品牌时,很少顾客能够举出两个以上,即使他们正在购买这种产品。

如何迈出下一步?

随着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对于成熟品牌和成功品牌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其领先地位。它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前的网络?是否有增开新店之外的方法?它们如何才能在销售点把竞争对手的客户拉过来?哪些门店应该关闭?它们如何能够在不削弱品牌形象的情况下离开一个城市?对于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最迫切的问题在于进入时间是否太晚?提早进入中国市场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它们应不应该使用特许加盟商?

等待进入的公司还有在消费者洞察方面落后的风险。一些企业主管认为,他们从品牌网络获得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快速发展的中国消费者。这种了解不仅对推动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非常重要,同时还与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有关,中国游客已经构成了世界第四大游客输出市场。一个新奢侈品市场的迫切要求

侧重于抓住中国游客的注意力是在中国未来奢侈品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到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旅游的中国消费者展开营销。日本游客对全球奢侈品市场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游客可能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在北京和上海所调查的奢侈品购物者中有近70%的人更愿意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购物。此外,内地的消费者已经占到香港等城市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事实上,许多中国游客每次去香港旅游时购买奢侈品的开销比他们在所在城市一年的开支还多。而这不仅仅是价格因素促使他们在大陆以外地区购物。消费者还列举了真实可靠性、更广泛的选择余地以及更好的服务等原由。

第3篇: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范文

如果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视为商战中的企业,那么企业最后的胜出不仅靠实力的强大,还要靠文化的融合。对此,多年从事家电课题研究的行业专家孙玉琢指出,中国家电业30年的发展历程,即使是能够称雄市场的本土品牌,也仅仅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规模扩展,而在品牌建设方面,家电巨人们还存在种种误区,品牌内涵单薄也正成为目前我们家电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碰到的最大瓶颈。巨人时代,需要家电企业以全新的姿态进行品牌文化建设。

品牌号召力不足

《中国企业报》: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5年,家电行业80%以上企业制定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经过一番浴血奋战,跨入巨人时代的家电品牌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上都打下了一片江山,那么,您认为是什么使得我们取得了前一阶段的成绩?

孙玉琢:回顾中国家电业30年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家电企业,尤其是在竞争中胜出的家电“七雄”们一直都比较注重品牌的打造。但是纵观国内外家电市场,我们发现本土品牌在竞争中起决定因素的并非品牌优势,而是价格优势、渠道优势,被称为“临门一脚”的营销优势,甚至包括所谓的揭黑手段等等。消费者能买到便宜的不同名称的东西,但买不回像拎着LV一样的心情和满足。像用iPad那样感觉领导潮流,并与世界同步。

《中国企业报》:如果我们的企业在这些方面能一直占据领先地位,是不是也就能继续赢得市场呢?

孙玉琢:当然不是的。有多项调查数据均显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看重品牌的因素,如麦肯锡的《2008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大品牌的偏好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很多中国消费者习惯长期使用自己信赖的品牌。2010年12月底,中国家电网对大连、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5个城市1500名消费者高端家电消费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78.17%的被访者认为高端家电首先的必备要素是品牌。

正因为如此,当外资品牌携品牌号召力优势,在我国家电业价格战的发源地——彩电市场上发起价格攻势时,就使得市场上攻防之势立转:2007年“五一”期间,外资品牌发起价格战,销售量明显提升。在这场竞争中,由于缺少品牌号召力,本土彩电品牌反受价格战之累。

品牌联想内容单薄

《中国企业报》:那么中国家电品牌为什么会缺乏号召力呢?

孙玉琢: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家电品牌缺乏内涵。这些品牌其实仅仅代表着产品生产厂家的区别。而品牌本身较少具有附加值。

《中国企业报》:一个真正的名牌内涵应该是怎样的呢?

孙玉琢:真正的知名品牌无一不具有丰富的、清晰的、并且能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品牌联想。比如说到沃尔沃其清晰的“安全的汽车、含而不露的精英阶层的选择”的品牌联想使得其在欧洲的会计师、建筑师、医师、律师等高知识、高收入、品味优雅的阶层具有很高的尊崇度与市场占有率;而宝马车的品牌联想则是具有“十分灵活轻便的操纵性能”,给消费者的主要利益是“驾驶的乐趣”,还给人“潇洒”的心理感受,所以使用者一般为年轻人、新锐、娱乐界、艺术界人士,使用情形偏向于休闲、轻松的场合。又比如可口可乐,1915年,可口可乐饮料的市场定位就确定在“永远的可口可乐”这一广告口号上,从此将美国文化兼容并蓄于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最具全球价值的经典品牌。

可见,消费者大脑中清晰的、个性化的品牌联想是品牌一切价值与资产的源泉,会对品牌的赢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品牌建设存在误区

《中国企业报》:在我们与企业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于品牌建设还是一直非常重视的。

孙玉琢:是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少,但是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的误区。其实,一直为企业所热衷的竞争手段,比如规模竞争、所谓的排行榜之争、巨额的广告投入以及近两年企业热衷的明星代言并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

《中国企业报》:您能举例说明吗?

孙玉琢:比如格兰仕,在进入家电企业初期,就把战略定位于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制造中心,其利用规模优势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并成功地将众多的中小微波炉企业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但在今天我们发现,在中国家电业,仍然有不少家电企业把规模优势定位为其核心战略,价格屠夫则成为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这些品牌的刻板联想。国内家电企业规模是越做越大,利润却越来越薄,这种规模不经济的市场格局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一旦关键资源被稀释,竞争力会被大大削弱,很多家电企业的轰然倒塌就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给自己的品牌装入空洞虚幻的品牌内涵,如“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虽然曾经脍炙人口但并不深入人心。家电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其固有的产品属性及市场定位决定了它不可能承载太多的精神重荷。消费者在持币观望的同时,也在考虑品牌及产品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好处。一些企业的广告创意拼命地把自己想说的装进广告,而用户想听什么却从不考虑。

还有一些企业的明星代言也缺乏核心内容的传达。一些明星穿着明清时代的服装力捧某品牌的洗衣机,但是,根本没用过洗衣机的皇帝现身说法怎么可能具有说服力呢?

丰富品牌内涵是关键

《中国企业报》:那么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在哪些地方下功夫呢?

孙玉琢:衡量品牌内涵的主要标准包括品牌联想是否清晰、是否与竞争品牌形成区别、是否能感染消费者并带来积极、美好、愉悦的心理体验。所以,品牌建设的关键点就是创建个性化的清晰、深厚的品牌联想,让消费者形成真正的品牌记忆。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本土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孙玉琢:中国家电业早就意识到了好酒也怕巷子深,因此,在广告投入方面可谓毫不吝啬。连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不断抢占央视广告的标王宝座。在各都市媒体的广告页,各家电品牌也是轮番登场,但是,这种在媒体上的反复提及固然能够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但是,如我们的调查所显示的,其内涵仍然是贫乏的,联想也是单调的。

可以说,中国家电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30年的修炼,仅仅完成了品牌建设的量的积累过程,要建立具有真正核心价值的品牌内涵,是今后所有家电企业的核心课题,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之路的重中之重,是支撑中国家电企业屹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柱。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中国企业该如何打下品牌烙印呢?

孙玉琢:家电企业的内涵,其生存与发展的活力只能来自于市场本身,而不是其它。发现、满足和创造消费者的现实消费需求,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根本。

所以,规模不是品牌,广告也不是品牌,明星代言也不是品牌,在巨人时代,科技和服务才是品牌竞争的真正王牌,而其核心是创造性亲民政策的研究与推出,也就是研发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服务。在对亲民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国际家电品牌每年的投入是惊人的。比如在市场中一直具有健康舒适、优质生活形象的飞利浦电动剃须刀,每一款新产品从立项到生产需要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们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究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以保证每一款新产品都有不同于旧款的技术卖点,对手只能跟进,不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