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数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数字一向被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言人”,是公众了解国家发展整体走向的“第一数据”。一直以来统计数据都是政府和企业关心的焦点,但与公众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这一方面体现在国家的数据一般都较为宏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统计数据较为专业,导致公众对统计数据的理解力不足。近年来,依托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统计”逐渐兴起,统计作为国家数据发言人,率先尝试与试水“移动”浪潮。各国统计部门纷纷借助移动互联网提供与统计有关的移动应用程序,统计数据不再高高在上,普通大众可以从智能终端上更便捷地获取统计信息。
统计移动APP应用是基于对统计数据资源的再利用,统计局作为国家数据资源的“发言人”和“所有者”,对其掌握的数据资源进行再利用,开发建设专业性较强的移动APP,将对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国统计部门的移动APP建设和推广情况,笔者对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政务APP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截止到2013年9月底,在上述国家或地区中,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推出了统计APP应用,英国提供了基于网页的UK data explore测试版本,中国香港推出了统计数字移动门户网站。目前这些移动统计APP全都是免费的,充分体现了政府“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APP的可用度来看,APP的可用度与统计部门的数据开放程度有关,数据开放度和颗粒度越高,移动统计APP可用性就越高。
美国的移动统计
美国统计工作是由政府各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的分散型统计管理体制。美国官方统计机构多达70多个,分散在12个部门和其他机构,其中以商务部商务普查局、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劳工部劳工统计局、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农业部农业统计局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6个部门工作最为重要。其中,商务普查局和劳工统计局分别推出了America's Economy和Labor Stats两款移动统计应用。
America's Economy
America's Economy由美国商务调查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于2012年9月推出,目前相对较为成熟,能提供英语、汉语等多种语言。该应用程序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手机随时获取美国经济指标相关信息,并为每个指标提供了详细的页面说明。为了更好地与公众进行互动,该应用还提供了各指标的预期日期,为用户提供通知、评论以及自定义视图等多项功能,并可以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与共享。利用该程序,可以及时把握美国经济发展脉搏,实时了解商务统计局、劳工统计局和经济分析局公布的19个主要经济指标,涉及就业、制造业、国际贸易、零售和住宅建设等内容。2013年7月对版本进行了更新,并增加了劳工局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新的经济指标。
在系统兼容性方面,America's Economy兼容性较强,提供了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手机与平板电脑下载终端;在获取便捷度方面,该应用的获取渠道较为多样化,可以通过Apple应用商店、Google play应用商店以及美国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政府移动应用界面下载“Mobile Apps Gallery”(http://apps.usa.gov/americas-economy.shtml)。其中,在Apple应用商店里,America's Economy位于“商业”分类下,下载量已经达上万次。
Labor Stats
在奥巴马政府“将公共服务搬上手机”口号的号召下,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纷纷围绕业务职能推出移动APP,Labor Stats就是在该背景下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于2012年3月推出的免费移动APP服务。美国劳工统计局作为一个独立的联邦统计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劳动经济方面的重要统计数据,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为工商界和劳工组织决策提供劳动统计信息。Labor Stats应用提供了美国劳工部就业和培训管理(ETA)以及劳工统计官方的最新数据,涉及CPI、失业率、平均每小时收入、PPI、ECI等内容。
在系统兼容性方面,Labor Stats提供了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手机终端应用;在获取渠道方面,Labor Stats同样可以在Apple应用商店、Google play应用商店,以及美国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免费下载(http://apps.usa.gov/labor-stats.shtml)。该程序在Apple应用商店中位于“参考”分类,在Google play中位于“商务”分类。由于Labor Stats推出时间较晚,仅提供英语版本,在Google play上的下载量只有上千,评价得分仅为2.6,与America's Economy的上万下载量和3.9评价得分存在较大的差距。
澳大利亚的移动统计
ABS Stats是由澳大利亚统计局于2012年推出的移动应用程序,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基于手机的“移动”统计,主要提供包括CPI、GDP、失业率等在内的33项关键经济指标,以及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该应用在2012年获得了澳大利亚“2013年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最卓越奖”。在系统兼容性方面,ABS Stats只提供了基于iOS操作系统的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下载终端,并不兼容Android操作系统;在获取渠道方面,用户可以在Apple应用商店或者澳大利亚政府门户网站中的App应用(http://abs.gov.au/websitedbs/D3310114.nsf/Home/Mobile)中免费下载。在Apple应用商店中位于“参考”分类。
中国的移动统计
早在2011年2月,国家统计局就了“中国统计”手机客户端,成为国内第一个“尝鲜”政府移动APP的国家部委。2012年,以动态图标方式展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数据中国”客户端也正式亮相。2013年5月,依托于微信第三方平台的“统计微讯”正式上线。
“中国统计”
“中国统计”依托中国国家统计局庞大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中国官方统计的即时资讯,包括统计数据动态、统计数据,以及统计热点问题和指标解释等栏目,使公众能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了解中国政府统计的工作及发展。在Apple应用商店中位于新闻类别,兼容性较强,目前为止已经提供了两个版本,2012年12月进行了改版升级,更加稳定。
“数据中国”
“数据中国”是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库应用客户端,采用动态图表方式展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供媒体、投资者、市场研究机构及个人及时查询了解国家统计数据。数据范围涵盖GDP、CPI、工业、房地产等16个专业270多个指标,包含年度数据和季度、月度等进度数据,并提供了多年的历史数据。在Apple应用商店中位于新闻类别。
“统计微讯”
【关键词】统计信用 统计数据 质量分析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对关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升信息统计者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统计质量标准,以此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一、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数据统计工作在企业以及政府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某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数据统计工作的开展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信用问题,二是质量问题,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信誉度。
我们可以将统计信用理解为信誉等级,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获取数据时要采用科学的手段,不允许统计工作者非法操作或者是违规操作;二是被统计者在配合调查统计工作时,要提供真实数据,不允许作假,统计工作者需要将统计结果真实完整的反应出来,否则统计信用将会降低[1]。
而统计质量则可以理解为统计数据与统计工作之间的关联度,所获得的数据越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说明统计的质量就越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统计数据质量:一是数据的完整性,从一类人群中获取信息时,如果选择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对象的类型也要全面,切忌以点概面;二是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很多信息只有及时获取才有价值,例如在统计某产品某个月在市场上的销量时,如果下个月再去统计,结果就会失真;最后是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统计者以及被统计者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高质量的数据统计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出某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准确预测出某个领域的发展趋势,以便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2]。
二、提升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一)提升统计信用的方法
首先,从这项工作本身来说,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系统,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标准、依据和平台,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系统要具备以下功能:第一,对统计工作流程进行设置,开展数据统计工作时需要按照该流程进行;第二,对统计信用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定信用等级。该系统的完善和落实可以避免违规操作问题的发生,对统计者以及被统计者起到一种监督作用,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的反应问题。
其次,从统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统计方法,用更加科学、专业的手段获取统计数据;第二,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用负责人的态度做好每项统计工作,遵循客观实际的原则,避免统计过程的主观性。总之统计人员综合素养会对统计信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最后,从被统计者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统计信用的认识。由于大部分统计工作面对的对象都是普通民众,只有民众配合,主动提供真实数据,统计信用才能得到保证。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要使其认识到统计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是其认识到自己提供的数据可能会对统计结果造成哪些影响,作为一个被统计者应该如何提供更加真实、完整的数据。只有公众愿意配合,统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统计信用才能提升[3]。
(二)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首先要完善质量标准,所有统计过程或者是统计结果都要将该标准作为参照。以往统计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统计标准缺乏认识,没有对统计结果进行科学评定,或者是评价标准参差不齐,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建立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统计工作结束以后,将数据分类进行严格考核,如果数据质量不满足要求,则视为统计结果无效。有了统一标准的规范,数据统计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其次,要重视原始数据收集与管理,统计工作的宗旨就是通过数据反映一些问题或者是预测某种趋势。收集与管理好这些原始数据,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量、提升统计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失真问题,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最后是要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审查体系,一方面要统计过程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另一方面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审查,一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审查工具,二是可以随机抽取被统计人,确认所获取的数据是否真实。数据质量审查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违规操作问题,同时可以保证数据质量满足应用要求。审查工作是统计数据在公布和应用之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必须予以重视[4]。
三、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统计工作逐渐受到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重视,将数据统计结果作为各项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是数据应用的第一步,统计信用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数据应用效率,本文从统计工作系统、统计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统计信用的方法,又从质量标准、原始数据以及审查体系三个角度分析了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旨在提升数据应用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凤,程书强.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0(12)05:56-59.
[2]侯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分析、问题及建议:TQM视角[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14(16)03:1-6.
所谓统计数据观是指对待统计数据的立场、观点及态度的总和,是人们统计数据意识的深化,是形成统计数据思维的前提。其实质就是如何看待和使用统计数据的问题。可以说,统计数据观不同,对统计数据的认识、看法和态度也不同。在统计数据从诞生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统计数据观,下面不妨拣重要的一一道来。统计数据生产观
统计数据作为一种数字信息产品,为谁生产、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离不开正确的统计数据生产观作指导。
统计数据生产观,是人们关于统计数据生产的认识及其态度的总和,其实质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统计数据的生产问题,包括数据生产主体、数据生产数量、数据生产质量、数据生产方法、数据生产成本、数据生产与数据消费之间的关系等。
统计数据生产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谁来生产、如何生产、生产多少、需要消耗多少成本、怎样保障生产质量等有关统计数据生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既影响统计数据的供给和需求,又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价值,还影响着统计数据的消费及数据产业的发展,更影响和制约着统计科学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统计数据生产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换句话说,统计数据生产观缺失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生产工作。目前,我国民间统计机构发展缓慢、数据生产成本核算滞后、数据生产方式、程序和质量标准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就与人们统计数据生产观的缺失有关。
统计数据管理观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忽视统计数据管理工作,统计数据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和缺失,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统计数据管理观。进而,既影响地方和单位统计工作的开展,又影响和制约地方和单位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更影响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的提升及发展,阻碍地方和单位的发展进程。可见,统计数据观不可小觑。
所谓统计数据管理观,就是指人们对统计数据管理工作的认识及其态度的总和。显然,要提高统计数据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离不开正确的统计数据管理观的指导。
统计数据管理工作事关统计数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涉及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机制,数据管理机构等若干方面,是比较特殊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包括统计数据制度管理、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计数据成本管理、统计数据储存管理、统计数据传播管理,统计数据消费管理,统计数据生产管理等主要内容。所以,统计数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没有正确的统计数据管理观作指导,就难以做好统计数据管理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观
质量关乎统计数据的生命。按照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差异,可把统计数据质量观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统计数据绝对质量观。依据统计数据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实际以及反映的准确程度来判断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认识及其态度,可称之为统计数据绝对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以统计数据自身的质量,即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判断数据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视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数据质量的核心品质,其质量标准常用统计数据误差大小来度量。
另一种是统计数据相对质量观。依据数据用户质量需求,以统计数据质量满足数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程度来认识和判断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思想观念,可称之为统计数据相对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在关注统计数据自身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数据用户自己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一般以是否满足自己的质量需求为判断和衡量统计数据质量高低的标准。由于数据用户的职业岗位、知识层次、工作性质以及使用数据的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数据用户对统计数据的质量需求是不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其质量标准是相对的,难以制定统一的度量标准,通常由数据用户自己来把握和判断。
统计数据质量观事关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定义及标准的认识。统计数据质量观不同,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判别标准就会出现差异。如果缺乏正确的统计数据质量观,就容易陷入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无谓争论,产生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判断。
同时,也容易混淆统计数据误差、统计数据质量缺陷、统计数据陷阱、统计数据欺诈等基本概念,对统计数据质量认识模糊。进而,对统计数据产品的价值以及统计的形象和声誉产生错误的认识。
统计数据消费观
统计数据消费观具体反映了人们如何认识和对待统计数据消费问题。可以说,数据用户的消费观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统计数据的消费,进而影响统计的可持续发展。不过,统计数据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消费,统计数据消费观念的形成,受统计数据消费环境、统计数据消费市场、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统计数据消费成本,统计数据消费效用和数据用户知识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统计数据消费是一种非物质产品消费,或者说是一种依靠大脑进行消化、吸收的“软消费”。由于其消费效用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消费,因人而异,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因此,针对统计数据的消费认识也存在差异,其中有代表性的观念有以下三种:一是积极的统计数据消费观,即非常重视统计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主张尽可能多地消费统计数据产品,用数据说话,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数据在投资、决策和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乐观的数据消费观念。通常,唯数据论者是这一观念的鼓吹者。二是消极的统计数据消费观,即认为统计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有限,或者认为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可靠、不可信,主张谨慎消费统计数据产品,少用数据或不用数据,减少数据消费风险。显然,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数据消费观。通常,数据无用论者是这一观念的倡导者。三是适度的统计数据消费观,即认为统计数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字信息产品,主张正确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提倡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统计数据。这种数据消费观比较注重消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数据消费观念。笔者认为需要大力倡导人们树立适度的统计数据消费观,有效克服和防止唯数据论和数据无用论。
统计数据风险观
在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的今天,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其实,在统计数据的使用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如何认识,对待和应对统计风险的问题。笔者将统计风险观分为科学的统计风险观和不科学的统计风险观。
现代经济正步入以世界统一市场为标志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信息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企业要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此同时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我们***系统来说,随着“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一的卷烟市场割据将很快被打破,搬掉门槛推倒墙是大势所趋。再下一步就有可能是***专卖法的取消,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行业也将马上面临着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提供准确数据的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
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因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失实的潜在危险性也就日渐严重,并将逐步暴露。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下面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统计数据为对象,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千方百计搞准统计数据,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四)、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企业卷烟库存商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省产烟、省外烟、国外烟,如果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中,卷烟库存商品总金额显著下降,而省产烟库存金额大幅度上升,省外烟和国外烟库存金额只是持平或只有小幅度的下降,这就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五)、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例如,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在3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而在2004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5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如果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两年的一类卷烟的销售量,而得出一类卷烟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六)、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二)、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统计数据;虑假;成因;对策
一、统计数据虚假的成因
(一)社会道德失衡、诚信严重失范是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深刻变革,同时社会诚信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在利益的驱动下,“三聚氰胺”、“地沟油”等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销售行为屡禁不止,“豆腐渣工程”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它影响到了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仅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统计数据造假的社会根源。
(二)干部管理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完善是导致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和关键所在
由于缺乏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任免机制和弹劾、轮换制度,部分地方简单地采取所谓“政绩”考核来决定一个干部的荣辱升降,其结果必然导致部分干部不干实事、不讲实话,一味地为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进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特别是有些当权者严重,喜欢听“顺耳的”、用“听话的”,在自觉不自觉中,诱导下面“沿着领导的思路想,按着领导的意图办”,出于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考虑,对统计部门肆意施加影响,使之按其意志编造或瞒报、虚报统计数据,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数字做假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执法不严是造成统计数据造假日趋蔓延的根本因素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上至领导,下至群众,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违法事实与其它违法行为一样,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其次是少数领导对统计执法重视不够,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不追究、不批评,甚至包庇、袒护;对统计部门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有意见、不支持,甚至刁难,更有甚者对敢于抵制弄虚作假的干部职工打击报复,这种无视统计法、权大于法的做法严重阻碍了统计法的贯彻执行,助长了统计弄虚作假之风的盛行。再是统计执法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统计执法乏力,对统计违法行为缺乏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四)统计机构自身“软肋”、职能发挥艰难是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内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职能的转换呈滞后状态,不能与形势发展相适应,职能发挥不力,社会地位低下。其结果难免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机构人员削弱。一些地方改革过程中首先改掉的就是统计机构,造成基层单位无人干统计、无人管统计。由于人手不够,上报报表时只好编数字。二是经费严重不足。日益增多的统计报表和调查项目与严重短缺的统计经费成了套在基层统计部门脖子上的绞索,无能力、无时间自主开展针对性调查,佐证、评估统计数据质量。三是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统计地位的低下,工作的清贫,造成留不住人才,也难以培养人才的局面,各项工作只能疲于应付,难以开拓创新。
二、治理统计数据虚假的对策
(一)全社会特别是上级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虚假数字的严重危害性
重要性:政府统计数据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间对比的权威数字,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现阶段,一方面,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国民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推进器,世界在关注着中国。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如:供给侧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产能过剩、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现实问题,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一关键时期,更加需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以便准确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保证经济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进入经济改革的深水区,改革压力和难度增大,随之而来的诸如: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混合经济发展、放宽私营经济涉足领域等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新兴经济模式和业态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统计工作打破旧有思维模式,加快改革步伐,适应经济变革发展形势,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危害性: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相对于其他违法行为具有独有的特性:一是危害面广。统计数据反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必然涉及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各领域。当前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基本表现是:领导干预,强制性计划层层分解到部门、街道、直至村、基层企业,造成广大基层单位和社会民众怨言不断。二是危害对象不具体。统计违法行为损害的是全局、国家的利益,它不像刑法、民法、经济领域其他违法行为那样具有明确的危害对象,客观上造成“无人告,官不纠”、数据造假不断蔓延的局面。三是危害程度大。一方面,统计数字弄虚作假说到底就是腐败行为的另类表现,直接反映了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和宗旨观念,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面对虚假、逻辑混乱的基层数据,政府统计人员还要疲于应付上级业务部门的严格程序审核,造成数字上不去,领导不同意,对虚假数字听之任之,社会不满意,两头忙、两头难的局面,严重打击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爱岗敬业根本无从谈起。四是统计数据是各种伤害赔付的法律依据,虚假数字直接损害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二)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制保障
党的十以来,我国提出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方略,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工作坚持不懈,不断深入,在此大好形势,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特别是上级决策部门应顺应时势、有所作为,坚决打击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这既是统计部门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也是广大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热切期盼。
(三)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组织保障
逐步完善以政府综合统计为主体、行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并存、分工科学、职责分明、协调发展、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统计体制。政府统计作为统计管理体系的主体,应突出综合、法制、监管和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职能,尽快实现政府统计系统的垂直管理体制,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行业统计要在同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建立以统计信息为主体的行业信息中心,加快统计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建设。民间统计是政府统计、行业统计的有益补充,可凭借其更加独立、直接源自民间的特性,发挥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作用。
(四)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绩评价体系是避免行政干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治本之策
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改进目标考核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应完善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范围和公开、民主化程度。
(五)加快统计调查方法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保障
在坚持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基础上,减少全面报表的种类和上报频率,精简繁杂的指标设置,加大抽样调查、专项调查、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的合理使用,使基层政府统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器”式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六)提高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能力保障
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统计人员必须思想过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工作中,统计人员要不断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秉承职业操守,逐步增强从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是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掌握新知识和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业务素质,以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华.浅析基层企业现代统计信息的质量[J].电子世界,2012(06).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指标含义不明晰
从统计指标的含义上我们可以得知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包括名称、计量单位、时空限制、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等几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完整地表达一个统计数据所要传递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但是,我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往往存在含义不明确、不清晰的弊端,指标的计算方法也不标准。这使得政府统计数据的使用者往往对公布的统计数据心存疑虑。举例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8年12月份公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声称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了9.4%,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7%);但是在人力资源部2009年3月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却仅仅为4.2%,数据悬殊之大让人对政府统计数据不得不产生疑虑。人们对到底应该相信哪一组数据感到无所是从。但是专业人士会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力资源部颁布的数据在概念和本质上完全不同,前者是站在国际惯例角度统计的失业率,后者则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含义不明确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大相径庭。
2.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
2002年之后,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开始进行阳光统计改革,政府统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而是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共同服务。因此,近十几年来,政府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服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政府统计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众服务力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公民获得政府统计数据的成本比较高,渠道也比较少,政府提供的数据也比较笼统,普通公民难以获知其统计标准和方法,统计数据的来源等信息。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使得社会各界对政府统计数据缺乏完整的认识,容易产生猜疑。
3.统计数据经常出现“打架”现象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一方面来自于政府部门综合统计,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他部门的统计。不同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收集渠道、不同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因此产生的统计数据经常会有出入,有的时候甚至差距悬殊,这使得统计数据需求者往往难以抉择,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套数据。比如说,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的税收为57862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则为54219亿元,两者相差近3600亿元。在各个统计部门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数据中这种打架的现象更为显著:2012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其3月份一手房房价均价为17029元每平方米,比2月份有明显下降。当地报纸上进行报道,认为政府行政干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不就之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却显示在2012年3月广州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近9%,这一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和广州市广管局的结果完全相反。
二、加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成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设置了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这是我国落后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构建完善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现有统计体系的缺点势在必行。我国的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质量管理部门,在组织模式上可以采取人员集中管理、项目分级负责的模式,对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和规范工作流程。
2.制定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
我国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提高统计质量依然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第一我们要制定全面、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在这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我国采取集中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利于落实和实施统计政策和法规。所以,学者和专家应该对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使得统计质量标准体系变得通用,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确立涉及到统计规划、制度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3.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
统计数据准确性是指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应该贯穿在整个政府统计工作之中。首先,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应该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加强审核,直接对基层数据进行处理,避免中间环节的误差;其次,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把握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超出合理区间的数据进行严格检查,合理分析和解释,又要注意防止把可以在一定区间内变化的现象固化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此外,在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两个非技术性方面的因素:一是基础力量薄弱,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二是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带来的干扰。针对第一个问题,加大基础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就需要教育与处罚并重,健全完善纠错与处罚机制。
4.改革统计方法制度
统计工作的起点在于统计方法和制度的确立,方法制度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统计调查实施的可行性。确立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经济问题。另外,为了保证理论和实际、需要和可能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应该确保所选定的方案是在目前情况下最合理的方案。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现阶段的统计科学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环境和基础条件进行研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实践.;日常管理
一、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
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采集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它能更好地掌握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实验队伍和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
.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质量控制,教育部从.2008.年起全面推进并实施了新质量监控体系,即“高等职业院校数据采集平台”。高等职业院校数据平台的改进,不仅是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评估的一个重要辅手段,也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深化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采集与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
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上报的意义重大,并且信息繁多。因此,在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围绕数据采集的需求,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既能保障数据采集工作,又能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依。
.(一)制作实验室信息数据台账
笔者所在学校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信息系统录入的信息需求,整合了“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4.1表(校内实践基地)数据”中的面向专业及主要实训项目等内容,制作出了实验室信息数据台账。.在日常盘点实验室资产以及建设新实验室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填写完善台账信息。把数据采集放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能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二)制作《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实验.(.训.).室使用情况记录本》学校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做好登记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务处要求管理员要严格监管填写的情况,采用每周一通报的形式督促使用者填写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本》是统计实验室利用率的依据,并且能够进一步计算出各实验室学年使用频率(人时)。
.(三)制作实验室领料登记表和维修
登记表实验室领料登记表和维修登记表能帮助管理员第一时间掌握实验室的日常用料和维修维护情况。每学期末,表格都要上交教务处,以便教务处进行“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4.1.表(校内实践基地)数据”中原材料(耗材)费用统计和设备维修维护费用的统计工作。.
(四)建立实验室管理员队伍
.学校采用了专兼职管理员的形式来管理实验室。数据的采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依靠学校的管理员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如盘点实验室资产、监督原始材料的填写情况、领料报修工作的开展及记录等等。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实验室采用专职的管理人员,而其他实训室采用兼职管理员来协助日常的管理工作。兼职管理员可以从不同二级学院聘用该院适宜的人选担任。经过.6.年来的管理实践,证实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实验室管理能力。
三、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途径.
(一)影响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1管理员因素。虽然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非常有利于在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获取到有效信息,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它过度依赖于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兼职管理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新管理员上岗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人为因素可能造成数据的疏漏。2与其他部门的配合问题。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采集工作还需要同学校其他部门进行很好地配合才能有效进行。首先,与总务处的资产科配合能及时了解大到实验设备小到实验耗材的入库情况。但是,资产科在统计全校性的物资入库情况时,有时会无法判断入库物资是否属于实验室;另外,不少物资都是先入库,隔较长时间后相关发票才被送达到资产科进行系统录入。这也是造成实验室信息数据疏漏的原因。其次,与财务处进行配合能知晓实验室的设备维修经费和建设经费以及运行费用(水电费)等与支出相关的数据,以及购入实验设备所使用的经费类型。最后,还要和大公司(负责职业技能鉴定)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这方面的实验室学年使用频率(社会人时)。3实验室领料登记表和维修登记表信息不够完整。虽然学校有关于耗材和维修信息收集的工作思路,但是由于涉及到管理员是否及时登记,以及费用情况存在滞后性,通常这两项费用还要通过与资产科系统中的资料进行核对以及同财务处对账后才能得到。收集起来不但便利也耗时,并且容易产生疏漏。
(二)如何做好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工作
1教务处应做好管理员工作的监督检查。教务处应多关注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及时提醒其进行数据采集,并反馈情况。还要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新管理员的指导工作。2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沟通。与总务处资产科配合时,可以把实验室采购设备及耗材的情况以清单的形式让资产科留存,方便入库物资的辨别。与财务处配合时,应多沟通互动,使其了解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报送所需的数据内容,便于其在日常工作中多加留意与整理有效数据。与大公司(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密切配合时,应多了解社会培训的安排情况,形成工作默契。3提高耗材和维修费用的准确性。教务处可以通过制作新的表格,加强与资产科的配合。通过把之前按学期对账的模式改变为每月一核对,及时录入、整理信息,以提高准确性。另外,将得到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员,避免信息有出入。
.四、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各种性质的实验室应时而生,如校企合作实验室、工作室等。要想持续不断做好实验室的信息统计数据采集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好采集数据的方式,以便更准确地采集数据。准确的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不仅利于向上级部门报送,还有利于分析校内实训情况,有助于学校实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5.号)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因素;对策
基层统计工作是获取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客观数据,是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掌握真实而准确详实的基础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主旨和灵魂。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人结合统计部门基层工作的实践,就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做一些简短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基层基础统计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变动频繁稳定性差。二是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2 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统计数据来源把关不严。由于统计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任务重,对日常的统计工作是疲于应对,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3 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控制措施与事后评估结果没有很好结合。由于多种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的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监控措施,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混乱。
4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思想观念及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 加强统计基层工作的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加强统计“双基”工作的要求,监督和帮助调查单位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要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
2 规范基础统计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在调查设计中要体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一致。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因为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种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而要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整理、场内报表及三种核算,数字来源通过逐级加工,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这样核算,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3 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广泛宣传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能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到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具有基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统计技能的统计人员,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 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有直接的关系,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最基础、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因此,为r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必须搞好统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其次还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 科技化统计技术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为。
关键词: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探讨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96-01
一、前言
经济统计数据对于相关部门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并且制定相关措施方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如何通过相关检测来确保其数据准确性,就成了现如今相关部门应当仔细研究的问题。
二、对相关数据类型的探析
相关统计数据具体包括两个类型,这里面一点就是通过实验和抽样取得数据。具体包括有商家每个月销售额等等。对抽样数据展开分析时候,将会通过数据整理以及分析等非常多环节,接着借助相关经济模型展开预测以及推断。所以,原始数据是不是准确会直接关系到预测以及推断正确性,特别是影响决策是不是无误。比如说,我国通过分析各个月份CPI变化数据,以此来判读是不是需要提高银行利息。通过这里就可以了解到假如这些数据不准确,那么就会给国家带来非常大损失。以此,能够知道开展相关检测具有多么大重要意义。
三、相关质量检测理论探究
相关数据不确定性大,这里面包含有随机误差,因此,如果想让相关数据准确程度得到更好提升,那么一定得考虑随机误差会对相关数据带来的影响。这就必须从统计学原理着手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对于使用降低随机误差方法带来参考。通过上面叙述能够知道,假设检验其实是可以对于相关数据质量占靠检测。对于方差展开分析时候,当出现相关统计量数值不超过一时候,就需要对于原假设进行分析,其实是统计时候一定会有着随机误差产生。
四、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1.通过抽样法检对相关质量展开检测
正规市场调查通常要需要在调查表最后一项留下被调查人员联系方式,用来对于调查结果展开核实,这样就是说通过抽样方式来打电话对被调查人员展开问询,了解相关问答情况。从表面上看,这一方法是想要检测问答数据是不是准确,其实也是想要对于整个调查结果准确情况展开检测。可以想象的到,假如通过询问得到信息和调查结果不具有一致性,并且该数据超过百分之十,那么整体调查结果准确程度就能够想象的到。这一方法所参照的统计学原理是通过局部情况看来对于整体展开推断。比如说,我们国家在开展人口普查时候,通常会展开抽样调查,通过检测调查数据质量情况。
2.通过相关指标关系对其展开检测
社会经济现象里面有着非常多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情况,特别经济情况不同指标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假如某一指标出现改变,其它指标也将受到某些影响。指标之间相关关系是一个并不严格以及确定的关系。针对其中某一项数值,通常都会有某些数值和它相联系,也就是说这类数据将围绕相关平均数形成一定波动。因此,相关指标之间关系能够用来检测相关统计数据质量。比如说,通过分析不同指标之间关系,评估一些相对重要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此外,一般为了分析通货膨胀水平,通常参考我们消费价格指数展开判断。假如发现GDP增长过快,并且CPI增长相对不快,后者相关数据准确程度就值得分析,这里面编制CPI权重设计部合理是最可能因素。利用这一方法对相关统计数据质量展开检测时候,分析不可以仅仅限制在一个行业,因此必须从其它相关角度展开,全面探究其中联系。
3.通过总体与个体之间联系对相关数据质量检测
从某种程度来说,个体和总体数据应当保持一致,假如总体数值相对精准,那么就可以对于个体数据质量展开检测。比如说,我们国家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时候,即是使用国家对于相关方法和制度统一制定,并且通过国家以及地区展开分级计算。换句话说,国家统计局主要是计算全国生产总值,那么直辖市、自治区等则是计算当地生产总值。此外,如果想更好提高国家数据核算精准程度,那么必须完善相关体制。
五、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相关方法
1.提升基层人员相关素质
相关数据获取主要是来自基层,所以,如果想要保证相关统计质量,那么一定得对于基层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投入关注。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于相关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和专业训练,前者能够帮助其加深对于相关数据质量理解,后者则能够很明显的提升其工作水平,这对于数据统计准确打下了很好基础。此外,相关部门也得适当提高其待遇以此得到更多高素质人才,在根源上面保证相关数据准确性。
2.提高相关执法力度
和西方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在开展相关统计的时候还有着各种拒报等现象。具体统计工作展开的时候某些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等情况,也会使得相关数据结果和实际存在误差。为此,我们国家和地方单位一定得提高相关执法力度,严肃对待相关统计时候不良现象,让违法成本变高。并且,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还得联系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以及完善相关制度,对于相关工作开展带来帮助。
3.优化以及完善相关政绩考核制度
这么久以来对于各级政府展开考核时候都通过审核各个指标完成现状来当成参考,特别是某些想要升迁的人员,对其更加重视。因此,就会有着某些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更改或是伪造数据。所以为了防止上面所说的现象出现,就需要各级部门联系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在选拔以及使用干部时候不单单要对其政绩进行考核,而且得对其作风和思想素质等进行考察,渐渐淡化统计指标在政绩考核里面意义,从根源防止伪造相关数据情况出现。
六、结束语
通过上文叙述可以知道,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是为了保证相关数据准确,使其质量得到提升重要方法,因此一定得对其类型展开分析,然后联系我们国家具体研究检测方法来展开。此外,政府职能部门也得不断完善相关统计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手段,来持续提升经济数据相关水平以及质量,为我们国家相关重大决策提出带来精准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维群,耿宏强.区域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定量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09.
[2]傅德印,陶然.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7,08.
[3]张珺华.我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Benford评价及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4]张玉,刘飞.关于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9,02.
[5]张俊霞.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静态诊断[J].统计教育,2010,07.
[5]贾俊平等编著.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