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敦煌游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敦煌市;城市发展;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08-02
2016年的敦煌国际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又一次提升了敦煌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我们在探讨敦煌国际文博会后的甘肃发展问题上,应该在思路和视野上更加超脱、更加实在、更加有新意。我们应该积极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站在全球开放、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敦煌文化和敦煌旅游的开发价值。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思路,或者说是战略建议,这就是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
一、建议理由和现实依据
第一,世界文化名片。现在的敦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名片。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经有48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世界第2位。其中,敦煌莫高窟是最早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987年获批)。敦煌文化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代表,是一个典型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还有敦煌研究院、敦煌学研究人才队伍以及《敦煌研究》杂志等。
第二,世界旅游胜地。今天的敦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各国人民到中国旅游的首选地之一,是世界文化人到中国研究文化必须考察的地方之一,成为甘肃省旅游业的“领军人物”。2015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660.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31%,实现旅游收入63.76亿元,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15%,占全省旅游业的6.56%(976亿元),同比增长32.69%。2016年,截至9月底,敦煌市旅游接待人数62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0.51%;完成旅游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21%。
第三,环境条件。敦煌周边还布局了嘉峪关城楼、榆林窟、石包城、悬壁长城、方特乐园、七一冰川、盐池湾、哈尔腾国际狩猎场等一大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址,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高水平旅游资源布局集中区,旅游成本相对比较低,具备了集中、聚集和组合开发的基本条件,具有相当的战略可行性。
第四,经济条件。敦煌市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12亿元,人均10200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亿元,增长24.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酒嘉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敦煌市、嘉峪关市、酒泉市、玉门市等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处在中国的中等线以上,有比较好的综合城市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支持文化和旅游提升工作有基础。
第五,交通条件。因为在敦煌市的周边地区,交通条件非常方便,不仅有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国际机场,而且陇海线与青藏线很快对接,西北最大的两条铁路对接后,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第六,甘肃向西开放的门户之一。以敦煌为代表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城市群,是甘肃向西开放、整体融入丝路经济带的“门户城市群”,是甘肃向西开放发展的最大平台,加快发展敦煌市,对这个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第七,水资源条件。许多研究成果都证明,敦煌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面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这是现实问题,必须面对。对于这个问题,甘肃省以及国务院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时期已经在着手调查、勘测和策划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目前,提出和基本确定的方案是启动“引哈济党”项目,即从哈尔腾高原把哈尔腾河通过隧道直接从源头引到党河,这个项目可以给党河增加一倍以上的水资源供给。
二、战略定位和决策参照系
(一)趋势和先进经验
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圈、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与旅游高度结合、交通与旅游全面对接、工业与旅游搭伴同行。建设世界文化圈也是大趋势,如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这五大文化都与敦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比如云南省,目前已经计划打造五大世界遗产品牌旅游地。云南省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世界遗产地的国际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丽江古城、石林、三江并流、元阳哈尼梯田和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等五大世界遗产旅游地,建成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品牌旅游地。由此可见,云南省已经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大参照系
围绕著名品牌打造更大文化和旅游平台的做法,已经是非常成功的国际经验。因此,像世界上许多国家打造结构性、圈状、循环性的文化和旅游著名景区一样打造“新敦煌”完全有可行性。比如:法国打造“卢浮宫-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凡尔塞宫”大旅游圈;美国打造“洛杉矶-好莱坞”文化旅游圈、“拉斯维加斯-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圈、纽约“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世贸大厦-联合国大厦-第五大道-百老汇”大旅游圈、“佛罗里达气候-海滩-饮食-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旅游圈;加拿大打造“尼亚加拉瀑布-多伦多-渥太华”大旅游圈;意大利打造威尼斯世界旅游平台;澳大利亚打造“悉尼港-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旅游圈;埃及打造世界级金字塔旅游区;印度打造印度泰姬陵旅游圈;南非打造“好望角-开普敦”旅游圈。这些都是策划敦煌世界超文化和旅游平台的最好参照模式。
(三)决策要点
因此,建议省委和省政府能够重视并且考虑把敦煌建设成世界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系统研究和讨论。从战略内涵上来定位,我们所说的“超级文化和旅游平台”,是指对于敦煌文化和旅游的战略定位,要从国际最高水平、最高标准上、对于未来世界文化和旅游都有一定影响的角度对它进行设计和打造。所谓“双层次结构性”,是指在实现敦煌旅游与文化的再认识、再规划和再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使敦煌文化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文化名片,又能够使敦煌旅游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的高水平的世界旅游名片,使敦煌文化和旅游两方面都能够长期立于世界级的行列。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就是要以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锁阳城遗址、阳关、玉门关、魔鬼城等为基础,规划建设一大批世界级别的、集中布局的、有结构关系的5A级旅游景点和文化平台的集中区。发展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1234”目标,即年度中外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当地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30%、旅游收入占到个人收入的40%。
三、需要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一)重新编制建设规划
重新定位敦煌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的层次。从建设世界级著名文化和旅游平台的角度,重新审视敦煌文化和旅游的时代r值。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把敦煌现有的主要景点都按照5A级或者4A级来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定位、重新规划建设。
(二)创新投资建设模式
通过自己开发或者“引企引资”的方式,在敦煌区域聚集一大批国际企业、跨国公司、上市文化公司等,聚焦一大批国际著名的文化和旅游经营专家,直接参与敦煌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方式可以选择BOT、PPP等,这些方式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收到许多成功的实践和经验。
(三)建设文化和旅游特区
对于敦煌的再规划和再开发问题,要作为甘肃省“十三五”的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作为补充性项目,可以放在省上的年度项目中去,因为“十三五”全省的旅游项目已经于2015年底基本确定)。用“特殊的政策”,解决特殊的问题,即把敦煌作为一个文化和旅游特区来对待,在招商引资、公司组建、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就业工资管理等方面,更加开放和灵活,更加符合国际惯例。
(四)建设以敦煌为龙头的西北大旅游圈
建议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基本交通模式的“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兰州-红古-西宁-德令哈-格尔木-当金山口-肃北-敦煌”的环形大旅游圈,以敦煌为龙头,以柳园-格尔木铁路连接陇海线与青藏线为交通支撑,建设西北最大的跨省文化和旅游经济圈。这个项目对于进一步开发西北文化和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其辐射文化和旅游范围可以连接甘肃省的天水、临夏和甘南,宁夏的沙坡头、沙湖、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青海省的塔尔寺、青海湖,新疆的哈密和吐鲁番等。
(五)敦煌市升格
加快将敦煌市在行政级别上升格为地级城市,下辖瓜州县、阿克塞县、肃北县、沙州区(原敦煌市)。之所以要将敦煌市升格,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的国情条件下,行政级别的制度安排对一个地方的发展非常重要。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可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必须加快解决这个问题。
--题记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这个几乎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于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是伴随着牺牲与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气,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开路者就能如孙悟空那样,有铜臂铁手,有金刚不坏之身。玄奘就是这种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去他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气的明证。
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坚持的。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动摇的最多,可他坚持到了最后。这份难得的可贵,是许多行路者坚持的动力。玄奘,贵在坚持。韶华数载,寂寂半生,无数次,面临生死绝境。沙漠带给人的恐惧和绝望,在玄奘咬紧的牙关中,消散。
沙僧,他总是默默的。小说中,他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老实本分。沙僧在三师兄弟中,道行最浅,可他的步伐却丝毫不慢。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状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独行在浩瀚沙海,无朋无伴。寂寞,对于一个独行者来说,比自然的灾难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见他不寂寞的心灵。
玄奘,作为师傅,他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意义。行路难,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气和坚持的来源,是与寂寞抗争的力量。唐三藏,是《西游记》中真正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强者,他是一切力量与伟大的象征。
“后寻梦之旅”F.I.R.邀你同行
这一次,飞儿这样唱着:“敦煌天空的沙砾,带着我们的记忆,我从半路看回去,这秦关漫漫好蜿踞,梦想穿过了西域,包含了多少的蝉翼,爱情像一本游记,我会找寻它的密语。”一连串古意盎然的句子,把我们带入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
主打歌《月牙湾》大量运用了属于西域的配器和音乐元素,以此来向这种古老而灿烂的音乐文化致敬。F.I.R.走出他们的后乐园,踏上新的征途,开始后寻梦之旅。这一次,他们要踏上曾经诞生过辉煌音乐文化的丝绸之路,去寻找已被世人渐渐遗忘的音乐梦想。
重走丝绸之路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创造出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处绿洲正在逐年缩小。F.I.R.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些资料,颇有触动。于是,就有了本张专辑的主打歌《月牙湾》,他们希望能够借这首歌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些正在消逝的美好事物的珍视。
为了这一主题,F.I.R.将在唱片宣传期间重走丝绸之路,从北京出发,经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重镇,最终到达敦煌月牙泉,其间进行音乐采风和募集捐款,最后在日渐沙漠化的大西北捐下一片树林,一个由他们亲手创造的绿色后乐园。用F.I.R.的方式,用音乐的方式,去挽留这一片正在消失的美好。
中华节日篇
1、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2、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
3、春节:Spring Festival
4、除夕:New Year's Eve
5、七夕节:Double Seventh Festival
6、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7、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8、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中华美食篇
1、北京烤鸭:Bejing roast duck
2、豆浆:soybean milk
3、馒头:mantou/steamed bun
4、火锅:hot pot
5、包子:baozi/steamed stuffed dun
6、叉烧包:steamed bun with roast pork
7、麻花:fried dough twist
8、粽子:zongzi/rice dumpling
9、拉面:stretched noodles
10、馄饨:wonton/dumpling in soup
11、豆腐:tofu/bean curd
古典文学篇
1、《史记》:Historical Records
2、《诗经》:The Book of songs
3、《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4、《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lus
5、《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
6、《水浒传》:Water Margin
7、《西游记》:Pilgrimage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8、《红楼梦》:A Dream in Red
9、《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tains and Rivers
10、《三字经》:Three-Character
11、《资治通鉴》:History as Mirror
名胜古迹篇
1、长城:The Great Wall
2、秦始皇陵:The Mausoleum of Emperpor Qinshihuang
3、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
4、敦煌莫高窟:Mo Kao Grotto at Dunhuang
5、鼓楼:drum tower
5、故宫:The Forbidden City/The Imperial Palace
6、天坛:Temper of Heaven
7、西湖:West Lake
8、日月潭:Sun-Moon Lake
9、明十三陵:The Ming Tombs
10、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
传统艺术篇
1、京剧:Peking opera
2、皮影戏:shadow play
3、太极:Tai Chi
4、对口相声:witty dialogue
5、杂技:acrobatic performance
6、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Kung Fu
7、越剧:Yue opera
8、古筝:Chinese zither
关键字:好; 本义;词性;演变
“好”,这个字最早是作为专有名词“妇好”这一人名形式出现在甲骨卜辞中的,因此对其造字时的含义及词性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本人则从“好”字的动词和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和程度副词及助动词和关联副词的词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微探其中的演变规律。
一、“好”字动词词性与其形容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据对周秉钧先生的《白话尚书》统计发现,《尚书》中“好”共出现12次,其中就有7次译为动词“喜好”,而5次作为非动词的用法都集中在《周书·洪范》中,因此,姜纲要先生推断,“好”的非动词用法不会见于更早的《虞夏书》和《商书》,也就说在这两本书中,“好”都是作为动词“喜爱”用的。他还对《论语》、《孟子》和《韩诗外传》中的好的词性进行了统计,发现三本书中“好”共出现了195次,其中185处为动词“喜好”,占94.9%。形容词义则由《论语》中的1例,到《孟子》中的2例,再到《韩诗外传》中的5例,随时间的发展呈递增趋势。 但“好”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动词词性一直都存在,但已经从母子之间的喜爱之情扩散开来,如
(1)“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小雅·鹿鸣》
(2)“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邶风·日月》
(3)“父信谗而不好。”《楚辞·惜诵》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5)“胜为人乐酒好内。”《汉书·中山靖王胜传》
以上各例都是指人对人的亲爱。后又由人与人之间的亲爱的引申为对各种事物的喜爱,如:
(6)“朕不肩好货。”《尚书·盘庚》
(7)“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管子·侈靡》
(8)“君子好好而恶恶。”《国语·晋语一》
(9)“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
然后再由爱好、喜好引申为喜爱的对象,如
(10)“君子好好而恶恶。”《国语·晋语一》
(11)“除其怨恶、同其好善。”《周礼·夏官》
这里的“好”指的是好事或好东西。人们喜爱的大都以为是善的美的,因此引申为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形容,这就是其形容词词性的由来。例如:
1.“好”字与事
(12)“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国风·桧风·匪风》
(13)“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
(14)“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西厢记》
2.“好”字与物
(15)“譬之宮墙, 赐之墙也及肩,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张》
(16)“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请和亲。”《汉书·匈奴传》
(17)“今人往往于地中得马蹄金, 金甚精好, 而形制巧妙。”《汉书·高帝纪》
(18)“阮光·在剡, 曾有好车, 借者无不皆给。”《世说新语·德行》
(19)“有甚么好菜蔬, 拿些个来。”《老乞大》
3.“好”字与人
(20)“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人作之,(万)陈亲密近识,宜用好人。”《三国志·吴楼玄传》
(21)“一岁再赦,好人喑哑。”《新唐书·弄法志》
以上两例中的“好”是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
(22)“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杜工部草堂诗笺·奉先刘少府新画山川障歌》
上述例子中的“好”是用来形容人的技能高超。
(23)“投我以木瓜,报我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24)“君若惠顾社稷, 不忘先君之好, 辱收其逋迁裔胄而建立之。”《国语·晋语二》
(25)“携我好仇, 载我轻车。”《赠秀才入军师》
(26)“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红楼梦》
以上诸例是用来形容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好关系的,可理解为友好的、和谐的、好帮手、好伙伴。
(27)“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小雅·常棣》
(28)“要之襋之, 好人服之。”《魏风·葛屦》
(2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30)“就是姊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红楼梦》
以上诸例是用来形容夫妻恋人、兄弟姐妹之间亲密关系的,可理解为和谐的、好合的、心上的、心爱的、友爱的、亲密的。
(31)“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 凡美色谓之好。”《方言·卷二》
(32)“便僻好色, 此人主之所惑也。”《韩非子·八·》
(33)“鬼侯有子而好, 故入之于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34)“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陌上桑》
(35)“他有一个女儿唤作梅英,尽生得十分好。”《秋胡戏妻》
以上五例是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可理解为貌美的、漂亮的。
有上述分析可知,“好”的动词性词性产生的最早,形容词词性的产生也非常早,应该是紧随其后,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基本上是,先由典型的母子之间的相互喜爱,泛化为人与人之间及人对物的一般的喜好,再由这种喜好的心里转化为对被喜好的对象的形容。开始的形容状态是泛化的,对象是一般性的事物、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具化为亲人夫妻及恋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产生美色义。
二、“好”字形容词词性与其程度副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和其动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产生时间相比,“好”字的副词词性的产生年代就要晚的多。关于其具体年代,有的学者认为是产生于宋代,如向熹《简明汉语史》;有的认为始见于唐代,如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也有的认为始于唐五代,如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武振玉先生对可以反映晚唐时期语言面貌的《祖堂集》、《敦煌变文》和《全唐五代词》进行统计,发现“好”作为程度副词的只有一例,《敦煌变文·燕子赋》:“者汉大痴,好不自知。” 说明“好”作为程度副词在晚唐就已经出现,但是出现几率不高。宋代时,在口语色彩较浓的文献中,“好”作为程度副词开始略多见,如:《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去了俺眼中钉,从今后好快活。”和“知远听得道,好惊慌。”据武振玉先生调查,发现《景德传灯录·卷七》中有一例,《古尊宿语录》中有十五例,《五灯会元》中有十例,而在其他类型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仍很低。在元代以后,尤其是在元曲及明清小说中,“好”作为程度副词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如:
(36)“好极细的毛施布衫。”《老乞大》
(37)“养孩儿好难。”《朴通事》
(38)“这没嘴脸的小胡孙,好小看人。”《朴通事》
(39)“你好毒,你好呆。”《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40)“老妖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西游记》
(41)“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喝彩道:‘好凉风!’”《水浒传》
(42)“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红楼梦》
(43)“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
形容词在意义上指的是“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程度副词在意义上相当于“很”。我们认为,“好”字的程度副词词性是由其形容词词性虚化来的。“好”开始时是修饰名词做定语,后修饰范围由名词扩大到动词、形容词再到词组,好字做状语。而且其虚化过程是在“好+性质形容词+名词”结构中,“好”开始是与其后的性质形容词是做并列关系的定语,后又与其后的性质形容词做偏正关系的定语,“好”字就由性质形容词虚化为副词。
三、“好”字助动词词性与关联副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好”字作为助动词,可简单翻译为“容易、可以”。大概出现于唐宋时期,如:
(44)“辽阳城兵马下,今年大好经济。”《舜子变》
(45)“有人举似师,师云:‘泉州葛布,好造汗衫。’”《祖堂集》
(46)“自今后好商量,与你妻女。”《刘知远诸宫调》
(47)“长水江头,正好抛纶掷钓。”《虚唐和尚语录》
但是此时“好”作为助动词的用法还不是特别常见,到了明代以后,这种用法才逐步多了起来,如:
(48)“且是直性子,好相与!”《二刻拍案传奇·卷三》
(49)“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西游记》
(50)“须得吃得饱了,才好干事。”《西游记》
“好”作为关联副词,可翻译为“便于、以便”。据推测,可能也产生于唐宋时期,明代之后繁荣起来。并且,“好”字的助动词词性与关联副词词性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例如:
(51)“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昌黎先生集·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
(52)“曾想此本新编传,好伏侍您聪明英贤,有头尾结末刘知远。”《刘知远诸宫调》
(53)“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西游记》
(54)“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西游记》
前两例中的“好”,即可翻译成“便于”,也可翻译成“可以”。这既说明“好”作为关联副词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也可看出“好”的关联副词词性从其助动词词性中脱胎的痕迹,两种词性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好”作为助动词一般出现在两个流水句子中,且“好”只管辖其所在的小句,小句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而“好”作为关联副词一般出现在表目的的关系复句中,“好”控制前后两个小句,两小句之间联系紧密。所以说,“好”作为助动词向关联副词演化的过程,是词义的主观程度化不断提高、句子融合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
四、 小结
大寺洼石窟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城南40余公里处的塔湾镇塔湾村,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长城脚下、芦河岸边。该窟依山开凿,坐北朝南,与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门寺响铃塔”毗邻。据《横山县志》记载,元、明、清三朝,横山一带寺院的修建最为活跃,各个寺院香火旺盛,信徒众多。清末、民国的历次战争以及“”动乱,使陕北文物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横山大寺洼石窟也在所难免。
根据现遗留的壁画看,该寺现存4个石窟,共有16组壁画,侧面8组,由西到东排列如下:第一石窟高2.5米,长3.5米,宽2.9米,壁画大部分已经被埋没。西壁壁画已经脱落无存,只有东壁和出口处左右两壁遗留有比较清晰的壁画。东壁壁画高0.8米,长2.6米,笔者将其命名为“西游出行图”。此图右半段描绘的是山水和《西游记》里的故事,技艺非常熟练。后半段描绘了西王母驾车出行的场景,与前半段紧密相连。出口处左壁壁画暂时命名为“武士图”,画面上一武士手持长矛正在奔跑。
第二石窟比第一石窟壁画保存稍好,原四周顶部都应有精彩的壁画,现在只遗存东西两壁和出口处左右两壁残余壁画。东壁壁画残长1.8米,高1.4米;西壁壁画残长2.1米,高1.2米。出口处左壁壁画残高1V3米,高0.9米。左右两壁壁画分别表现了四神形象,四神神采飞扬。出口处左右两边壁画的绘画水平更高一筹,尤其是右边的壁画,虽然大部分被磨损,但残余的部分非常精彩,人物五官清晰可见,背景绘有云气图,线条流畅生动。左边壁画上的神祗身穿盔甲,手握长枪,威武有力,一副即将参加战斗的模样。
第三石窟东壁壁画几乎全部脱落,只有出口处遗留一小部分,现命名为“神祗出行图”。壁画残余部分高2.3米,最宽处1.2米,最窄处0.5米,描绘两个道教题材的神祗,他们手中握着宝剑,双眼直视前方,好像正在追赶着什么。神祗身穿的作战盔甲都涂满了金黄色,飘带、衣饰都涂满了石绿和石青,背后还画有翻滚的流云,使画面显得更有动感。西壁壁画在四窟中面积最为大,气势也最为雄伟,将其命名为“武士菩萨图”。整个画面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即左壁绘有武士形象,后半部分为佛教题材壁画,绘有黑、白、黄等不同颜色的菩萨,菩萨背后绘有光圈,据此推测此壁画年代或可到元代后期,至少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出口处左右两壁绘有“金刚力士图”,色彩以平涂为主,该壁画的线条和色彩在4个石窟壁画中是水平最高的一组。
第四石窟整体长3米,宽2.5米。东壁壁画长1.6米、高1.1米,下半部已残缺。西壁壁画现只存长0.6米、宽0.5米,绘“仪仗出行”的场景,有幢(也叫“伞”)的图案。该窟壁画表现有供养人的画像,他们正在“朝元”行走当中,有侍从等随行人员,侍从手持“幢节”(从图上看上面是幢,下面是节)。据敦煌研究院谢生保讲:“该壁画头戴‘冠’在清代出现,在其他朝代是没有的。”
一、两省五地市按照“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相互宣传、互利互惠、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结成旅游协作区域,共同对各地间旅游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探讨和研究,拓展交流渠道,提供宣传促销和招徕机会,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二、定期在五地市间召开旅游协作会议,共同探讨、商议合作事宜,共同推出旅游线路,共同创建“诚信旅游”、“无障碍旅游”,共同改善区域旅游大环境。建立重点旅游企业的诚信档案,由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推荐信誉度好的旅行社,向社会公布、接受互相监督。积极尝试推行旅游“套餐”最优惠价格,由五地市每家推出精品旅游景区(点)一至三个,形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文化长廊之旅”旅游产品,向市场推出。
三、五地市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各地的旅游动态。可通过协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采取有重点、有目的的统一联合促销活动。共同举办大型旅游节会活动,合作城市间要利用当地主要媒体(电台、电视台)为对方免费提供宣传平台。共同邀请旅行商和媒体考察团,提供便利、优质的接待服务。
四、重视解决好交通问题,尽可能地开通或增开城市间的航线、航班、旅游专列。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各地旅游企业通过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等有效形式方便游客互流,扩大客源相互间的交流和效益。积极尝试从嘉峪关、乌鲁木齐东西两头组织游客进出,带动区域内各地市旅游的发展。
五、积极促进区域内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引导和鼓励各地旅行社、宾馆、饭店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业务合作,建立客源信息网络,互相交流行业管理经验。
六、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地的投资者,采取各种融资渠道联合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纪念品。积极开展旅游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交流工作,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七、联合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操作市场,取缔部门挂靠承包,坚决制止“零负团费”、削价竞争,杜绝虚假广告诱导游客的行为,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
丝绸之路是中国西部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推介和广泛深入的宣传,这条线路在国际旅游中具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来丝绸之路观光旅游,寻古探幽,几十年经久不衰。
嘉峪关以西、乌鲁木齐以东的丝绸之路“甘新”段,集中展现了古老的长城文化、深邃的石窟艺术、丰富的佛教文化、多彩的西域民族风情和壮美的自然风光,是丝绸之路上一条精品旅游文化长廊。这条旅游线路文化纽带一脉相承,但各个景区又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旅游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从“大旅游”的概念来讲,是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因此,只有相互协作、共同联手,才能营造一个大旅游的环境氛围,也只有区域联合,才能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才能达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目的。
甘肃省旅游局纪检组组长刘亚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嵘山出席了此次年会。他们认为,甘肃与新疆地相连、路相通、景同源、文同脉、人更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双方携手可谓珠联璧合。双方表示,要高度认识打造丝绸之路中段精品旅游协作区域的重要性,增强协作互动的信心和自觉性,大力支持、全力配合两省五地市打造丝绸之路中段精品旅游品牌战略。同时,希望五地市统一思想,多做宣传、多联系、多沟通、多学习、多做实事。双方旅游企业要精诚合作、互动共赢,在共同打造这条世界级精品线路中,取得共赢,实现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关
链接
感受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文化长廊
登上嘉峪关
嘉峪关雄踞于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连陲锁钥”,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
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呈正方形,开东、西二门,城头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壁垒森严,雄伟坚固。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两翼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与南、北两边山峰紧紧相连,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风凛凛,气势宏伟。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登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嘉峪关城楼观嘉峪关,它傲然屹立于大漠之上,纵看周围数千里戈壁大漠,难比嘉峪关之雄,故嘉峪关亦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嘉峪关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
走进莫高窟
敦煌景点众多,莫高窟、月牙泉等美誉天下。
莫高窟是中国从十六国至元代开凿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开凿在南北长1680米的三危山上,在高15~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l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彩塑共有3000余身,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彩塑仅有十几厘米高。壁画如果按自身高度连接起来,长达30公里,其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其中,隋唐时期的作品数量占一半以上。
敦煌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曾经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壁画保存完好,使我们可以一睹在别处已很难见到的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杰作,这正是敦煌莫高窟在艺术史上占有极其显要地位的原因。
品尝哈密瓜
新疆不仅以丝绸之路而闻名,而且以瓜果之乡著称,哈密瓜就是其中的一种。
哈密瓜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卵圆形、长棒形和短筒形等。瓜皮的颜色有白玉色、金黄色、青色,还有绿色和杂色等。瓜的风味也各有特色,有的脆,有的绵,有的,也有的酒香扑鼻,适合人们的不同口味。
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甜瓜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哈密瓜的外表皮可做饲料,供羊、驴食用。
哈密瓜的瓜籽小而仁饱满,可以生食,其味不亚于其他瓜籽,晒干炒熟,味道更佳。鲜瓜还可加工成哈密瓜干,形似蜜饯果脯。每年7月,哈密地区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哈密瓜节”,让游客走进瓜园,体验乐趣,品味瓜文化。
感受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自明代起称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历史悠久,神奇美丽,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除了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吐鲁番还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仅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个。沐浴了2000多年风雨依然屹立的高昌、交河故城,历经沧桑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藏有千年古尸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结构独特的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那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别具风味的巴扎风情,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以及距今2400万年前举世无双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宝地和融“火洲”、“风洲”、“沙洲”、“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以上,沙窝里可以烤熟鸡蛋。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由于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游逛大巴扎
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集市)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又是乌鲁木齐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大巴扎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巴扎内设各式商铺、美食和娱乐设施。80米高的新疆第一观光塔已成为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国际大巴扎欢乐广场的工艺品店,荟萃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大巴扎大型宴会厅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具备大型歌舞表演并同时可容纳1000人用餐的大型歌舞宴会厅,成为以新疆民间歌舞表演为主导的观赏性餐饮广场。美食广场总面积达3225平方米,汇聚了全国56个民族的经典美食,特色的新疆美食烤全羊、烤肉、拌面、抓饭、那仁、烤包子、骨头汤等等,让您饱尝西域美食。
关键词:影视旅游;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75-03
以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为基本运作的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在娱乐观众的同时激发了人们印证和寻找剧中那些“有意义的地方”的出游动机。影视旅游作为影视产业的延伸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观众加入旅游者的队伍。影视旅游不仅能为双方提供深度的合作机会,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融资热情和管理创新,而且极有可能创造出1+1=3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业/旅游业的文化生产力。
一、影视旅游在甘肃影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后影视产品,在西方被称为“后电影产品”或“电影后产品”(post-movie product或者post-film product)。后影视产品的开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影视剧本身开发出衍生品。即在影视剧播映期间,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通过海报、出售音像版权,制作VCD/CD/DVD产品等形式,全方位地开发与影视相关的产品,创造市场价值。另一种是对与影视相关产业产品的开发,如出版改编的书籍,发行玩具、服饰、文具、纪念品等,制作相关游戏,开发相关旅游线路,建造影视主题公园等。后影视产品在影视业中的分量渐增,延伸了影视产业的价值链,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影视剧的附加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学者马丁・戴尔认为,“电影工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影片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在于它为企业和其他领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机会。这些领域包括电视产品、主题公园、日用消费品、原声带CD、书籍、电脑游戏和互动娱乐。所有这些都降低了成本和风险,而增加了收入。电影为这个魔术般的王国提供了钥匙。”[1]以影视作品为中心,向周边产业的扩展,成为影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形式。美国每年有7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收入,国内票房收入的份额仅占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产品占到73%。影片《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相关商品收入却达40亿美元[2]。作为“后电影产品”形式之一,影视旅游是影视与旅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电影旅游(film tourism)、电影引致的旅游(movie-induced tourism或者film-induced tourism)[3]。目前的影视旅游,从行业范畴上来说,它应该属于后影视产品中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影视边际效应在旅游中的体现[4]。
影视旅游对影视受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对影视产业也有很强的效益。当《廊桥遗梦》风靡全球时,拍摄地麦迪逊立即引来无数游客;魔幻片《指环王》三部曲的大获成功,使外景地新西兰从一个普通的国度化身为观众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土世界”。韩国电视剧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益:《冬季恋歌》使往日一到冬季就人迹罕至的南怡岛,成为一个四季旅游的新热点;《大长今》更是以宫廷美食及传统民俗体验为卖点的主题旅游项目引起了新一轮的韩国观光热潮。而这股旅游热潮再一次掀起了观看韩剧的巨大兴趣。
目前,甘肃省的影视产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态。面对当今影视产业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影视旅游对于正在谋求产业化发展的甘肃影视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后影视产品这一新兴业态应该被纳入到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实际上,甘肃省发展特色影视剧创作与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的拍摄,目前已带动了影视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对影视旅游的整体开发来带动甘肃影视市场的后影视产品开发,以促进甘肃影视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的升级,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甘肃影视旅游资源形式
影视旅游资源是引致观众产生旅游动机,进而发生旅游行为的旅游吸引物。狭义的影视旅游资源包括成功的影视剧作品或拍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如民族民俗活动、宗教仪式、节庆活动,文物古迹、古老工艺的制作和产品。而广义上还应包括该地区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和传达的精神内涵,以及与影视情节相结合的体验类活动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猎奇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影视旅游的特征。
(二)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按照影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影视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的不同水平,可以把影视旅游大致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面,即影视剧外景地、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影视节与主题公园[5]。目前,甘肃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前两种类型。
1.影视剧外景地。各类在甘肃取景的影视剧作品在剧中展示了本地的风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吸引力使甘肃成为全国比较重要的影视剧外景地。敦煌、景泰、张掖、武威、民勤、甘南、永登、榆中、天水等地都曾作为影视剧外景地出现在银屏银幕上。其中,敦煌和甘南夏河县的影视旅游效应最为突出。由于世界范围内的敦煌热和敦煌独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吸引了三十多部影视作品到敦煌拍摄外景,使敦煌成为西部影视拍摄的新热点。《敦煌》、《大敦煌》、《敦煌再发现》、《大河西流》、《新西游记》等展示最多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英雄》的外景拍摄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貌等自然景观,都成为国内各大旅行社设计的敦煌旅游线路中的观光游览地。2007年是敦煌影视丰收的一年,借助影视剧的拍摄,该年度敦煌共接待中外游客140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7.91亿元,增长12.59%[6]。现阶段,敦煌影视旅游的发展是甘肃省内最具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从开发利用的模式来看主要是外景地旅游,同时开发了敦煌影视城(又名“仿宋沙洲城”)以有计划地涉入影视旅游的第二层面。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将外景地选在甘肃南部重镇――夏河县。美丽的夏河风光和佛教重地拉卜楞寺与体现该影片净化灵魂的主旨非常贴切。影片上映后,给夏河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2008年游客人数达到35万,比2007年增长了25%[7]。随着2010年《三枪拍案惊奇》的热映,片中外景地张掖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逐渐升温,日接待游客量500余人次。“麻子面馆”在电影拍摄结束后被保留下来,成为丹霞地貌中一处人文景观,为景区旅游创收。景区的门票已经从2009年的2元涨到2010年的20元[8]。
2.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甘肃的敦煌古城、黄河石林、青城古镇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影视基地,其中包括两座影视城,即敦煌影视城和位于景泰的大敦煌影视城。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了“仿宋沙州城”(即敦煌影视城)。敦煌影视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凡是到敦煌的日本客人大都知道敦煌影视城是为拍摄电影《敦煌》而建造的。
景泰县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近年来受到影视界的青睐。《神话》、《花木兰》、《西部热土》等十多部影视剧分别在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处拍摄。大敦煌影视城已建成并向游人开放,其大漠、敦煌、绿洲、黄河以及宏伟气势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精品影视基地。黄河文化题材电视连续剧《黄河浪》、《老柿子树》、《黄河古镇》以甘肃榆中县的青城古镇为影视基地进行拍摄,突出反映了甘肃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其中,《老柿子树》一经CCTV-8播出,极大地吸引了国内观众对甘肃的关注。据统计,仅在甘肃,就约有96万观众观看了该剧[9]。兰州市各旅行社设计了主题为“看老柿子树,游古镇青城”的旅游线路,对《老柿子树》中的黄河水车、羊皮筏子、刻葫芦、兰州水烟的制作等打着深厚甘肃烙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推介,青城古镇也举办了榆中青城民俗文化旅游节,为游客提供具有浓郁民俗民风特色的表演和展览。
三、开发影视旅游加快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首先,应转换政府角色。政府对文化产业所给予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有意识地将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合经营开发。在影视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发展影视旅游作为提高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影视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应形成部门合力。在全省旅游业的经营运作中,应认识到影视作品对旅游的传播和促销作用,进而对现有的影视资源进行挖掘,将其转化成适合市场要求、符合影视旅游者需要的影视旅游产品。影视文化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相互衔接和协作,以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界限,共同为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努力。
最后,应搞好市场运作。一方面,甘肃省旅游景区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影视拍摄机构和投资商前来拍摄外景或制作影视剧。另一方面,可以专门为景区度身定制影视作品,以影视制作来引领我省的景区开发,同时带动影视文化的市场化。
(二)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主动寻求影视合作
影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影视剧的文化品质。只有以文化诉求作为市场竞争的价值导向,才能将影视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具备特定的创新空间和品牌效应的力量。如果对影视剧不能进行深度的文化开发或者影视剧不能有效地将剧情与外景地结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品质这个“内核”,将无法长期持续打动观众。开发影视旅游首先应搞好甘肃题材影视创作。影视旅游并非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影视作品把甘肃外景地的自然风光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诱使观众成为潜在游客。当影视剧的情境融入到外景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则更加鲜明,如《庐山恋》中浪漫的爱情和秀美的景色相得益彰、《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成为封建社会婚恋文化的缩影。一部为公众所熟知的影视剧,会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和旅游品牌,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
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应坐等影视剧的拍摄机会,而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借助影视剧的传播,开展全方位的整合营销传播。影视与旅游目的地会在这种合作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全力打造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视剧情与拍摄地旅游资源的结合,会使影视剧中的文化注入旅游地之中,由此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同时,增添了文化内涵,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形成旅游地的旅游品牌,按照这种文化品牌可以形成开发不尽的资源。
(三)借助影视剧开发更多具有文化内核的影视旅游项目
甘肃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应有意识地策划相关的影视剧作品或举办各类影视活动,进而纳入“后影视”意识和“后影视”的市场观念,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即对于影视旅游项目的设计,不仅停留在自然风景观光、人文艺术欣赏、历史民俗参与的层面,还应紧密结合影视情节开发角色扮演、内容体验等更为新颖的项目。如《月圆凉州》反映了13世纪初发生在甘肃凉州(今武威市)的“凉州会盟”这一历史事件。借助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可以适时地推出“凉州会盟”演艺表演,设计游客参与的少数民族舞蹈,采用影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游客参与式的后期制作,提供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服装设备和导演摄制服务,让游客参与剧情表演并等体验型的旅游活动。
四、结论
影视旅游作为影视后产品之一,延伸影视产品产业链、带动旅游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影视文化产业的深入程度。充分挖掘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影视创作,有效开发具有文化品质的影视旅游项目,势必将促使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进行转换和升级,提升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箐,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88.
[2]杨丽媪.决胜于银幕之外――电影后产品之营销[J].中外文化交流,2005,(1):12-13.
[3]魏宝祥,欧阳正宇.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J].旅游学刊,2007,(12):32-39.
[4]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23-26.
[5]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1.
[6].影视拍摄青睐甘肃,群众演员获益不菲[EB/OL].省略/Get/whtt/0741710190990978_31.htm,2007-04-17.
[7]刘育英.天下无贼带火夏河旅游,拉卜楞寺知名度大增[EB/OL].news.省略/20050924/n227047970.shtml,2005-09-24.
我爱祖国,因为她有美丽的风景。不必说古老的长城,雄伟的故宫,威严的兵马俑,也不必说长江的汹涌,黄河的咆哮,桂林山水的甲天下使人如痴如醉,但是一座普通的山峰,都使人流连忘返。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千姿,各怀绝景,都使人赞不绝口。
我爱祖国,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巍巍中华,悠悠千载。在统一与分散,和平与战争,顺利与困难中走过了五千年岁月。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告诉着世界和人民一个个道理: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告诉人们: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中,告诉人们:中国是世界文化最灿烂的国家;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告诉人们:中国是世界最具有创造力的国家。
我爱祖国,因为她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艰苦的到黑暗的,从泸沟桥到正面战场的展开,再从中日相持到中国对日宣战,最终赢得胜利。历经十二年的风风雨雨,一步一个脚印,面对艰难,想尽一切办法,将危机转化为转机,从黑暗中寻找曙光,最终,让中国从任人宰割到完全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