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科护理论文

第1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4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5.3±2.6)岁;病程4-36个月,平均病程(15.8±2.3)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4.8±2.7)岁;病程5-34个月,平均病程(15.5±2.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有可比性。

1.2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疗法,护士系统向患者宣讲睡眠卫生的基本常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让患者做一些睡前运动,例如,太极、散步等,帮助改善睡眠质量,鼓励患者有规律的作息,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逐步形成按时休息的良好生活习惯。观察组患者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法,具体如下:

1.2.1针灸护理针灸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失眠患者大脑皮质平衡的恢复进度,实施针灸的具体穴位包含:内关穴、三阴交穴及神门穴等。耳穴贴压能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产生调节或抑制的作用;采用朱砂外敷涌泉穴的方法,促使心肾相交,达到水火相济,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1.2.2按摩护理临床研究证明,过度疲劳无助于睡眠,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新陈代谢相对迟缓,通过实施按摩护理干预,可加快血液循环速度,维持阴阳平衡,防范失眠。针对肝郁化火的老年患者而言,护士每日要对患者的天庭、印堂、耳廓背沟及太阳穴进行按摩,30-50次/d,运用自己的手心对患者足心的涌泉穴进行按摩,100次/d。针对痰热内扰的失眠患者,护士要对其中脘、足三里及合谷展开按摩,80-100次/d。

1.2.3饮食干预著名中医论著《素问》中曾报道患者如若肠胃不适,则会无法安寝。因此,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饮食状况,特别是睡前忌咖啡、浓茶与烈酒,远离香烟,可用热牛奶代替。患者平素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切不可选用油腻、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平日少吃多餐,晚餐摄入量不能过多,多吃玉米、水果及海带等食物,也可把10-24粒酸枣仁炒熟,研成粉末在睡前冲服。

1.2.4心理干预观察组20例患者中,平均病程为(15.5±2.7)个月,治疗时间较为长久,因身体及病症的关系,患者亟需医护人员的关怀与照料。老年失眠病人,其心理相对脆弱敏感,当家属出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无法在旁陪伴时,会加剧患者焦虑、抑郁及烦闷的心理症状,对今后的生活及病症治疗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为此,护士要对患者开展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仔细倾听患者对疾病的诉说,密切关注日常患者情绪的变化,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重塑自信乐观的心态,对于患者在护理中遇到的难题及时给予细致的解答,使其以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减少患者的寂寞感,最终使老年失眠患者消除各种心理症状。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实施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运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其中,<4分为失眠消退;4-6分为疑似失眠;>6分为失眠;患者失眠程度与评分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失眠出现率=(≥4分的例数)/本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t经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4分者8例(40.0%),4-6分者3例(15.0%),>6分者9例(45.0%),失眠出现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中,<4分者14例(70.0%),4-6分者4例(20.0%),>6分者2例(10.0%),失眠出现率为30.0%。观察组的失眠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2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1.1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结果观察组很满意40例(85.1%),一般满意6例(12.8%),不满意1例(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很满意5例(10.6%),一般满意34例(72.3%),不满意8例(17.1%),总有效率为1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当前,我国的临床护理存在较多的问题,由此导致我国护患矛盾严重,消化内科护理中护理问题更甚。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对改善护患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和服务态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要求表现为方便性、及时性,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是如此,医护人员如果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技巧,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而引起护患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以便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这是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优质的护理就以这个理念作为核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准则,旨在提高护理效果。在病房走廊设置意见反馈箱,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帮助自己不断的改进护理方式,提高护理水平。优质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心理、药物进行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还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优质护理的实施还使护理人员树立了对病人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工作的价值认识,还获得了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在实施责任包干制和绩效考核制之后,明显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尤其是年轻护理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在高级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给予病人护理之后,不断的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主动的为病人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优质护理还能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院要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并且不断的强调提高护理质量,并采取各种措施,深入践行优质服务。

第3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本科室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内的2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实行的是风险管理条件下的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而对于对照组则是实行的常规护理方法。本次实验的患者中,女性为112名,男性为88名,年龄集中在44岁~83岁之间,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次实验的分组采取的是完全随机的分组方式,所以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由于呼吸内科的病人并发症较多,无论是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甚至肺癌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比较多,综合年龄也偏大,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护理的难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所以本次实验也是要检验有关护理工作者是否能够提高护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真正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与满意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

对于实验组所实施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常规的护理管理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的区分如下。

1.2.1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风险的识别环节,本科室经过医院的领导层的审批决定,将2014年~2015年间发生过的各种医疗护理风险的病理与资料分发给实验组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传阅与学习,并且对于基础的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对于各种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护理操作技能等部分都作出了批注与重点说明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实验组整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对于护理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与责任明晰都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对于坠床、跌倒等事故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的规定,对于患者与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之间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进行了讲解与培训工作。

1.2.2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

由于本次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分配任务主要是风险管理,而对于风险管理则要求每个人的护理经验以及对于风险的预见性要强。由于本科室的护理人员本身存在着年轻化的特点,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护理风险意识,特别是很多护理人员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任务十分繁重,护理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到位,缺乏基础的技术培训等等各种原因。所以对于本次实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为了尽量消除这方面影响,本次实验之前,医院对于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培训与开导工作,并且合理安排了班次,让每个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风险护理的实施,以此来确保实验的真实有效性。

1.2.3强化风险管理制度

强化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建设水平。一方面,要以科护士长为领导核心,成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并且要建立起至少三级甚至多级核心控制体系,对于各种风险的管理与预防工作都要做到层层把关。除了定期对于护理人员以及普通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等等,也要发展相应的考核机制,做好监管与控制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让全科室的护理人员组织共同学习有关急救、卫生服务甚至心理服务等各种知识,不但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确立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消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3判定标准

实验结束后,要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测。本次的实验判定标准为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患者的满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视为基本满意。而风险事件的种类前文已经进行了标定,发生的频率以百分制计算,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的计量资料采取的是平均数的方法,p小于0.05,其数值符合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的频率(1)观察风险管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管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经过风险管理的影响,实验组无论是在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方面还是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由于风险管理的贯彻落实,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技能以及风险准备,还极大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状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客观的讲,病房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刻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落实好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特别是基层的护理人员,要做好风险事故的记录与报告,并且要积极学习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护理过程中表现比较出色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奖励与表彰工作,对于护理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要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批评甚至处罚,奖惩分明才能够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基于本实验,希望能够提高本科室的风险管理质量水平,促进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并且尽快在全院进行推广。

作者:陈凤莲 单位: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255-256.

第4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按照医嘱和护理基本要求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主要有制定管理制度、护理培训、加强沟通、安全教育等。护理效果评价:在患儿病情康复后让患儿的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的评价,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并且结合患儿病情恢复的情况综合评价护理的效果。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并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3.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3.3%,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讨论

引起儿内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上儿内科护理的难度,风险管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提升其护理的技能,还需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调整护理管理制度,从而使得护理更加安全。护理风险因素:

①患儿的自身因素:由于患儿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疾病发作得快,患儿对于自己的感受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医护人员,使得医生的确诊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另外,患儿的自理能力差,没有很好的医嘱遵从性,会增加护理风险,加上家属的疏忽等,非常容易发生跌伤等意外情况,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②社会因素:现阶段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属对于护理的期望值与护理人员达到的护理程度存在明显的落差,一旦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不到位,就会引起家属对于护理的极大不满,从而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

③现阶段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监督体系,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着随意性,在病例记录时出现错误等,为医患纠纷留下了隐患。

第5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一)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讲台上“拼命”讲,学生在下面“随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其借由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使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变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并与同学及老师做经验交流,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与技能,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效果。此外,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若能给学生以指点,则定会使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对知识又怎会不深刻掌握?

(二)能够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若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学习就失去了最大意义。而案例教学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让学生由案例理解并掌握知识,再由知识回归案例,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是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例如,可给出患者案例,由学生列出该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应诊断为什么疾病;应采取哪些紧急护理措施,等等。

(三)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较传统教学大大加强

传统教学中的交流大多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获得学生反馈的途径较为单一,即作业与测试。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必须先仔细阅读与研究教师给出的案例,先行消化,并通过到图书馆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辅助理解,从而达到大部分理解的水平。课下,学生间可以交流讨论,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加深,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展、延伸。

二、应用步骤

(一)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进行某一知识点教学的前一到两周就应当将具体案例材料交到学生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种手段自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材料中列出需学生探究解决的问题,以便学生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没有好好准备,则将影响后面所有环节,最终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小组讨论

教师在了解学生性格、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将学生分为5~8人的小组,并且相对固定,可进行小的变动。因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没什么障碍,不会像与老师讨论一样感觉有些拘束,因而可从中获得表达不同见解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实现知识与能力提升,为下一阶段集中讨论解决一部分难题。

(三)师生课堂集中讨论

师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步骤,是发挥教师主导与激励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材料对所要讲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就学生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

(四)总结

这一阶段,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做出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与经验,甚至总结出获取这些知识与经验的方式,从而加深体会,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不足之处

(一)案例的编写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

案例组织与形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精力。表面看,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似乎轻松了,实质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案例编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资料搜集、整理与概况能力,对年轻教师更是提出巨大挑战。因此,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每一章节教学,若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重点章节运用,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同样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案例教学得以实施与完善。也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所能取得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

四、结语

第6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护理操作方面,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需认真遵循技术操作原则,在为患者护理时讲究“三查”和“七对”,但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易于出现输错血、抽错血、输错液和打错针的现象,如当静推速度或静点滴数的速度过快,容易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或者引发血压波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预后有知情告知的义务,但有些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足,如不及时告知心绞痛患者便秘时不能用力大便,有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二是护理文书方面,护理文书要全面、真实地记录患者的疾病诊治过程,是验证护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依据,但有些护理人员心存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禁不起严格的考察与推敲,易于使护理人员卷入护理纠纷当中。

2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方法

从上文论述可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有着很多潜在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预防方法,从源头上堵住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的渠道。

2.1增强护理风险识别意识护理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护理人员需增强护理风险识别意识,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护理中,除关注常见风险因素外,还要做到:一是做好信息咨询沟通,掌握更多护理风险点;二是分析科室共性风险,消除交接班和护理记录等风险;三是做好项目分类与管理缺陷总结,做好“三查七对”,从细节上防范护理风险。

2.2增强护理风险评估意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特点来做好护理风险评估,如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明晰哪些情况下易于出现猝死问题,再如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明晰患者穿刺部位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和护理方法。唯有强化护理风险评估意识,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3增强落实防范措施意识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一是遵循护理标准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规范、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二是做好法律事项准备,针对风险性诊疗措施和患者自身风险因素严格履行签约制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关于心血管疾病变化和发生特点等方面的沟通,记录并签字,减少医疗纠纷;三是规避护理风险,如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擅自对非急救患者用药或症状护理。

3结语

第7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5±5.5)岁;其中36例为脑梗死,19例为脑出血,15例为癫痫,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7±5.3)岁。其中33例为脑梗死,17例为脑出血,13例为癫痫,4例为帕金森症,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症,病情波动大,在护理过程需对护理人员强调潜在危险因素的准确分析与识别,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防护。另外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态度与状态的重要性,高效处理日常护理工作。②患者风险管理:a.生活护理:集中放置易碎易燃物品并贴上警示标签,病床旁设立安全护栏,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及走廊地面湿度与清洁度,避免出现跌倒问题。b.用药护理:由专人看护药物,患者输液时密切留意,防止出现外渗意外。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观察不良反应,以免引发意外事故,使用药物前反复确认名称及有效日期。c.疾病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呼吸情况及神色变化并予以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预备吸痰器及呼吸机等物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定期检修医疗设备,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记录两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给药事故、摔伤、财务遗失、意外刺伤、输液反应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3/7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指护理过程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危险因素影响而受到伤害或死亡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护理风险所引发的医疗纠纷率正在不断升高。神经内科具有高龄、病情危、急、重且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存在风险更多,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在护理操作、抢救、配合各环节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次研究观察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患者给药事故、财务遗失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在于风险管理为预测性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通过护理措施予以预防,针对性与预防性较高,可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降低医疗风险。也有类似临床研究证实,压疮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效果满意,与本次研究所的结论基本一致。

4结语

第8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1.1按能分组:在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后,由护士长根据培训后考核的结果将科室人员分为机动组、监护组、药物管理组、日常组,各组各行其职。机动组负责病危患者的抢救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监护组负责心电图及心电监护,阿托品,普萘洛尔试验,食道调波;药物管理组主要负责全科室的药物发放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上报患者用药反应,针对不同的用药情况建立药品说明书,及时总结新症状;日常组则负责一些常规护理。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管理上,我科室建立了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和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各个小组的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各组本组的执行质量,进行问责制。同时,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奖金基点不同,并采取“优、良、差”的等级制,每个等级的奖金各有差异,通过奖金、岗位和奖金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励各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会针对每周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全体成员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同时,护士长还会根据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奖惩,严格执行,奖罚分明。

1.2改善病区环境:为改善护理环境,我科室用为期1周的时间对各个病房进行了全面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病床、走廊均统一安装护栏,卫生间安装扶手,并在起眼处挂“防滑、防摔、防压疮”等警示标识,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和摔伤的意外事件。保持病房安静,定时通风、垃圾及时处理,保持环境的整洁。对于新进患者由各组组长针对平时易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日常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患者调查问卷满意度、院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对风险效果进行评估。

2结果

通过1年以来的护理风险管理,意外风险事件3例,输液外渗1例,医患纠纷1例,满意度达到98.7%,相比前期的意外风险事件10例,药物错发2例,护理操作失误2例,医患纠纷3例,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人员工作热情高涨,总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3小结

第9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交互式教学的定义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交互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使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

2.1遵从临床实践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交互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内科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上。由于学生很少接触临床,只具备相应的医学、护理理论知识,不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以致理论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脱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树立整体护理理念,有必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典型病例导入新课,围绕病例,以发现患者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把内科护理学知识、护理人文、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有机融合,按照护理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传授科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师传生受”、“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不仅需要听课或是简单回答一些问题,还必须作为主体参与到病例讨论中来,在眼、耳、手、口多种感觉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PBL和任务驱动教学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指导。

2.3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与教材的交互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发放学案,预设问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获取大量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像和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取舍、挑选、重组,从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4运用多种教法学法,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临床专业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护理操作技能较为感兴趣。因此,他们较重视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可塑性强,对未来的职业无限憧憬。故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来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施整体护理,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讨论

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职业态度、科学基础、临床技能和群体保健、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依据学案,通过预习,针对预设的问题、任务,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实现了与教材的交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带着疑问参与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2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合理分析、处理临床所见的各种症状,以便有效地实施治疗的能力。针对护理专业,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护士根据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健康资料,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内科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很强,临床应用广泛,故受到师生的重视。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因,内科护理学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也是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但学生总有一天要从教室走入临床,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因此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通过问题设置、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评判总结等方式,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培养了学生求疑、实证、严谨和理性的临床思维。

3.3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人际沟通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与人相处的学问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它是成就一个人的“顺风船”。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患者,现代护理理念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良好的护患沟通技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生扮演护士、患者,体验不同角色内心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了换位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3.4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学习,并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表观点,便会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在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材的交互、与教师的交互、与同学的交互,课前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课中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通过自我探索、小组学习、相互讨论,分析病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从而融会贯通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活跃了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5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是群体或社会对扮演教师这一特定角色必须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传播者———临床护理教师,其素质状况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要求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临床护理学知识,且熟悉并掌握目前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及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精深的方向发展。这就促使内科护理学教师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容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节奏,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指导和帮助学生,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掌握技能。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