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检测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检测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检测技术论文

第1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1)判别地层类型、场地类型和卓越周期。以某电排站的改建为例进行介绍,该电排站位于鄱阳湖附近,对场地的地层进行勘察得知,最上面的为素填土、粉砂、粉土,再往下是淤泥质粉质的黏土、粉质的黏土,最下面是强风化云母片岩石。为了建成抗震级数较大的电排站,采用波速测试的方法,首先判断场地的地层类型、场地的类型等。采用单孔检层法,根据建筑抗震的设计规范,对场地的类型进行判断。首先钻两个孔,测得它们的S波波速分别为206米/秒、203米/秒,相对应的覆盖层厚度为28米和30米,根据这些数据判断出此电排站场地的地层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是Ⅱ,根据计算公式确定场地的卓越周期分别是0.3883秒和0.3941秒。而对两个孔进行实地测量,采用地脉动法所得结果分别为0.3867秒和0.3927秒,实际测量结果与由公式计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相差不多,数据比较吻合。由此可知,根据这种方法来确定的地层类型,场地类型和卓越周期是准确有效的。

(2)采用波速法计算岩土的工程动力参数。根据实地测量的S波和P波的弹性波速,利用相应的公式即可计算岩土的工程动力参数。其中μ表示泊松比,VP压缩波速度,VS表示剪切波速度,单位均为米/秒。上述电排站的工程,要对其抗震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利用波速法测定各地层的弹性参数。根据单孔检层法测量的数据如下:全风化云母片的测试深度为3.5米,剪切波的平均速度为337米/秒,压缩波的平均速度为686米/秒;强风化云母片的测试深度为12米,剪切波的平均速度为646米/秒,压缩波的平均速度为1279米/秒;中风化云母片的测试深度为20米,剪切波的平均速度为1330米/秒,压缩波的平均速度为2500米/秒;微风化云母片的测试深度为25米,剪切波的平均速度为1868米/秒,压缩波的平均速度为3320米/秒;未风化云母片的测试深度为30米,剪切波的平均速度为2442米/秒,压缩波的平均速度为4130米/秒。由以上数据即可计算出岩土的弹性动力参数。

(3)岩土承载力基本值的估算。在这个项目中计算岩土承载力基本值的使用的是剪切波速法。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得出岩土的承载力基本值与剪切波速值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淤泥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值为60~80米/秒,对应的承载力基本值在3~4t/m2;岩土为淤泥质软弱土的剪切波速值为100~130米/秒,它对应的承载力基本值为7~9t/m2;软塑粉质粘土、粉土和松散砂组成的岩石的剪切波速值为140~180,其对应的承载力基本值在9~12范围内;软塑粉质粘土和稍密中细沙的岩土中的剪切波速值为200~220,岩土对应的承载力在14~16之间;硬塑粉质粘土和中密中粗砂组成的岩土中的剪切波速值为250~280,承载力基本值为18~21;硬塑粉质粘土、密实中粗纱、砾砂软质岩全风化层构成的岩土中的剪切波速值为300~360,对应的承载力基本值为24~28;由密实中粗砾砂、砾砂、全风化岩硬质岩全风化层的岩土层中的剪切波速值为400~450,对应的承载力基本值为24~28;最后,强风化岩的剪切波速值大于500,其对应的剪切波速值大于40。

(4)砂性土的地震液化式判别。砂性土的地震液化式的判别是根据地震的基本烈度Ⅶ判定,对场地在15米的深度范围之内的砂性土岩层进行判别。其中判别的过程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号规范来确定。并通过标准中规定的公式计算临界剪切波速值,当场地砂性土层的剪切波速的实测值大于由公式计算所得的剪切波速的临界值时,就判定砂性土层不液化。通过对这个项目的场地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分析,通过上文的判别方式对项目的砂性土层进行判别。得出孔深在5.0~8.7范围内的岩性土层为粉砂,剪切波速值的实测值为170~176,临界值在115~143范围内,所以液化式的判别结果为部分液化,其余孔深判定为不液化。所以通过判定,在场地的15米深度的范围内,粉砂层的剪切波速值的实测值小于临界值,所以为部分液化土层;粉土层的剪切波速值的实测值均大于临界值,所以判定为不液化土层。

2总结

第2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其监测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精确度。现代生物技术也叫做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可以将物种之间的界限打破。在传统观念中,遗传育种过程中如物种亲缘关系较远,进行杂交成功的可能很小。更无法做到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结合、细菌与动物之间的结合。但基因工程可以将这些都变为现实,可以打破的障碍;

(2)可以遵循人的意志、目的对生物遗传特性进行定向改造,甚至进行新物种的创造,改变整个生态环境,影响到人类的进化过程;

(3)这种技术可以在遗传物质核酸上直接进行操作,进而新生物类型创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为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专家研究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这项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主要对环境监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生物芯片、生物传感两种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2 环境监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目前生物芯片已经可以对公共饮用水内的微生物改变进行实时监测,RhodeIsland大学研发出可以对水中的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进行瞬时监测的一种生物芯片技术。细菌检测与鉴定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DNA芯片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对细菌的种类、浓度进行及时监测,并通过将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针增添到芯片上可以增强本系统的精准度、扩展其检测范围及提高其鉴定能力。

3 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也要进行大气内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含量与浓度进行分析。点位传感器的制作可通过自养微生物与氧电极进行有效制作,起到多种离子、与挥发性酸的抗干扰作用,并对大气环境内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不间断自动在线分析,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安培型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主要硫杆菌属与氧电极进行有效制作,这种设备可以进行酸雨酸雾样品内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微生物传感器主要通过多孔气体渗透膜、固定化硝化细菌及氧电极合成,可以对样品内亚硝酸钠含量进行测定。

4 结束语

第3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检测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9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因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发展的脚步逐渐变得缓慢下来,因此,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但是,环境监测正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分析的一种手段,环境监测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还是作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它更是环境决策的重要的技术依据。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讲清环境质量的现状、改变的趋势以及原因,讲清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然后形成技术支撑,为环境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改善环境监测现状的对策,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一、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第一,环境监测指标落后。当前,由于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项目与环境现状还不完全适应。一方面环境监测项目缺少针对性,在较轻的污染项目上进行了重复监测。另一方面,漏测能表征污染状况的有害参数,对于污染指标应该增加,却迟迟没有增加。发达的国家已经控制了有毒特征的污染物,但在我国来讲,还在以非特异性指标作为有机污染控制指标,例如一些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非甲烷总烃等。第二,环境监测频次偏低。由于受到受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限制,所以,对于当今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的频次偏低,在得出的结果上,不够完整,所以根本就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实际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使环境管理不管是在环境质量评价上、还是在企业排污行为判定等方面上,都处于被动的管理现象。第三,环境监测要素偏少。当前,我国只是对于水、大气等环境要素开展例行监测,对土壤、底泥、固体废弃物、大气颗粒物、生物体等很多环境要素当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监测,都没有达到系统监测的目标,缺少对区域环境总体质量的把握。2、应急监测技术相对落后

当前,由于我们国家的应急监测技术还不完善,对于一些突发的污染事故,按照现在的标准监测方法来讲针对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不太合适,分析成本高。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系统在不管在配置上、还是在应急仪器或设备上,都落后与发达国家,且大多应急仪器的使用方法都不是标准方法,部分监测数据只能做一些定性或半定量的使用。

二、改善环境监测现状的对策

(一)通过科学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第一,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按照我国各地区受到的不同污染,然后根据污染源产生的不同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在选择监测的对象上要以最大危害、呈现频率最高的污染物作为选测检测的对象,把长期以来没有检测出或是标准值以下的项目删减掉,在指标控制上要用单项、特征性控制指标取代综合性控制指标,对于污染物的分析要加以强化,这样,得出的监测结果会更加真实的反映环境状况。第二,强化自动、连续监测。对于多见的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要加以重视研究,同时,还要强化空气、水、污染源的联网与数据共享,这样才能完全的掌握不同的污染物的动态现象以及变化的趋势。第三,重视生物、毒理学监测。在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加和并不简单,共存在一起会发生协同或颉颃作用。但是在生态环境中,对于有些生物出现在化学中的反应,可以作为评价评价生物受害与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物理、化学方法监测的基础上,在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中我们还要把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归为期内,通过采用生物毒理学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进而反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针对一些水域,生物监测是最好的一种监测手段。我们要快速的发展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然后运用生物体的反应为污染物的存在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提供有关的信息。

(二)加强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技术研究。第一,分清应急监测工作重点。在环境污染开始形成的时候,要确定是哪一种污染物,然后对于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判断,切记,要快速分析结果,对于污染突发事故的动态变化马上进行处理。在污染事故处理平息后,要通过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取证查出原因,这时,我们不要重视时间,要看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质量保证和控制。第二,采取多种手段应急和预警。在应急监测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现场快速分析。应急仪器中的流动监测车,要在实行应急监测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建立标准的应急监测方法制度,以提高在现场用到的时候对于报出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环境检测技术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并且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同时还要充分的认识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解决对策,相信,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环境保护势必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5-8.

[2]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3]麦碧娴,林峥,张干.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2):192-197.

[4]蒋新.长江南京段水、悬浮物及沉积物中多氯有毒有机污染物[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193-197.

第4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1.1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水平不断的提高,相关的环境部门在环境监测方面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于空气质量、土壤环境、水体环境、放射物、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的监测工作中便充分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这样一来就使得复杂的监测工作变得简单起来;不仅如此,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因此可以方便的解决复杂而又艰巨的监测任务。

1.2使用技术越来越先进

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将网络技术、管理软件以及地理资讯等技术综合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得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精准的进行;不仅如此,相关的环境部门还利用了精确定位以及影像资料等遥感技术,保证了检测部门能够获得准确的图像资料和数据信息,全球范围内的定位系统则能够为检测部门提供最新的海洋和陆地环境的相关信息,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时的负担。

2计算机技术的具体作用

监测部门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的环境数据进行第一阶段的监测,然后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模拟与分析,并将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这些整理好了的信息提供给主要的监测工作人员,让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的物质怎样进行处理作出恰当的决策,并且对相关的技术风险、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替代方案的选择作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使其能够最充分的保护相关部门的利益。

3如何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质量

提高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仅能够为相关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对环境进行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加强对于污染物的监察与控制,能够保证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还能够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仅要充分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检测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进行实际的监测工作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工作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够保证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也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可靠性。我国的相关监测部门要加大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要将工作人员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对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并且还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3.2增加监测部门对于监测工作的资金使用

相关的环境监测部门要想进一步的将监测的范围扩大,并且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的话,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大自身的资金投入,在第一时间内将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相应的更新,学习国外先进的对于环境监测所使用的方法,以此来将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的提高,促进其更好地为环境监测的工作进行服务。

3.3加强监测部门对于工作的管理

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于相关工作的管理,要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等价挂钩,同时还要能够执行相对应的奖赏和惩罚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责任心;并且还要将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结语

第5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一)静态测试分析。作为基本软件测试技术之一的静态技术主要是对软件程序和文件开展扫描分析,在此过程中计算机并不用对被测试的软件进行运行。即静态检测技术主要是对被测软件的特征进行分析,对被测软件所作出的评审可以人工进行,也可以使用软件测试工具来进行评审,从而查看软件是否与编程标准相符,并检查软件程序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静态分析中经常使用到的分析方式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以及代码检查。

控制流分析主要是以控制流关系为依据来对软件进行测试。其中控制流关系可以对程序原色以及程序元素的执行秩序所具有的关系进行叙述,在软件测试中,控制流关系可以被绘制为控制流图,控制流图中的程序元素使用节点来表示,节点与节点之间使用弧线来进行连接,如果一个输入能够引发一种路径的执行,则这条路径被认定为是可达的;数据流分析是以程序和程序元素之间的数据访问行为来进行测试,软件程序同样可以用数据流图来表示,并使用未定义信息、变量定义等来进行标记。如果程序语句执行中的一个变量得到了分配的值,则可以认定这个变量已经被定义。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被引用到测试数据声场、异常检测以及代码优化等检测方法中;代码检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软件测试形式,这种测试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软件中存在的30%~70%的编码错误或者逻辑设计错误检查出来。

在使用代码检查形式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中,要求测试团队包括开发者、审查负责人、阅读者以及协调者。开展审查的目的在于在发现软件错误的基础上降低软件返工成本,相对于计算机测试而言,代码检查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一次审查后找到多种缺陷,而计算机测试需要在发现错误后进行改正,由此可见,代码检查形式能够有效降低系统验证的工作量。

(二)动态测试分析。软件测试中的动态测试分析在是否对被测软件进行执行方面与静态测试分析是相对应的。在软件测试工作中,动态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存处理与内存泄露。对于内存错误或者程序没有释放已经不能使用的内存的内存泄露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必要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对存储或者使用目标是否得到满足作出监测;二是常见运行错误的检测,如空指针产生的未知错误、编译器截断处理产生的问题、很难发现的数据溢出问题等;三是覆盖率分析。覆盖率分析主要是对软件的完整性进行度量。通过对覆盖率数据的了解,能够得知对软件所作出的测试是否全面以及测试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等,从而使软件的测试工作者能够有依据地对软件测试工作作出改进以实现软件测试质量的提高。在覆盖率分析中,能够利用的工具有很多,但是在测试过程中,要避免对100%覆盖率的追求,虽然在足够的时间以及资源支撑下覆盖率可能达到100%,但是显然,要达到这种数据,需要测试工作投入过大成本,从软件设计的成本控制来看,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在覆盖率分析工作中,测试工作人员有必要根据软件设计需求来设定覆盖率标准,并在这种覆盖率标准下对覆盖率数据进行测定与分析。

在软件设计中,80%的软件错误存在于20%的软件代码中,因此,在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有必要将代码静态分析和覆盖率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找出容易产生错误的软件代码并进行覆盖来减少覆盖分析工作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四是性能分析。所有软件都具有着效率目标以及性能目标。即软件需要在特定的配置环境和负载中表现出合格的吞吐率与响应时间,所以软件性能分析主要是检查软件程序能否达到性能目标,或者找出软件程序不能达到性能目标的原因。性能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程序的计算处理进度、响应时间、占用空间、最大负荷、资源利用率以及并发程度等;五是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测试是对软件本身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作出测试,为了确保测试的有效性,软件安全性测试有必要在软件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测试,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针对软件的关键部分开展单独的测试与分析、对软件规避安全风险的措施有效性作出测试与分析、对软件避免被非法访问的能力作出分析、对软件中与安全性有关的冗余、容错、算法以及数据结构保护和中断处理方案等作出测试与分析。

二、软件测试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一)测试人员及早介入。为了实现软件测试质量的提高,软件测试人员需要在软件设计开展初期就介入到软件测试工作中,从而更加准确地对测试对象以及测试需求作出了解。在此过程中,测试人员应当以设计出全面且出色的测试设计、设施规划为出发点对软件产品作出深入了解,特别是了解软件中对于客户来说最为关键的部分以及风险最大的部分,并将精力放在对这些部分的检测中,从而使软件测试工作有重点。其中缺陷预防要求软件测试人员能够根据测试需求使用合理的测试技术来避免软件错误和问题遗留到软件设计的开发后期。缺陷预防工作的开展效率在需求阶段最高,因为这一阶段在发现问题后并不需要对软件作出过大的改动,从而避免给软件设计以及软件测试等工作带来成本压力和工期压力。

(二)在软件设计需求阶段对软件系统需求作出验证。在对软件需求作出验证的过程中,软件设计人员需要以每条需求为依据来构建软件测试标准,从而推动需求的明确化。在需求验证工作中,工作人员有必要对以下几项属性作出强调:一是正确性,即测试人员的软件测试工作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二是完整性,即测试人员要确保需求验证中没有遗漏任何重要元素;三是一致性。验证工作需要验证产品内部元素存在的矛盾或者产品之间内外部存在的矛盾;四是可验证性以及可测试性,即软件测试人员要确保每一种需求的测试都具有可能性,同时确保测试结果是可以进行人工或利用编程进行验证的;五是可行性,确保需求能够在成本、进度、技术等资源的要求下完成;六是必要性,即测试人员需要对规格说明书中的需求与软件系统是否存在关联作出验证;七是优先级,即测试人员需要了解每种需求的价值,并根据其重要性作出排序;八是明确性,确保需求陈述中使用了可测量且精确的方法。

第6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数字化监测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检测系统的支持,该技术的基础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数据信息的获取、数据的储存和分类,数据传输和数据运算分析,只有对这四部分进行仔细的研究,最后才能完成对大气环境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结构上而言,它运用双主系统模式,主系统下共有三个子系统,主要的功能分别为:数据采取功能、客户服务功能与服务器功能,其中大气环境数据的数字化采集环节是另外两个子系统的关键和基础,客户服务功能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将监测到的大气环境数据进行处理,随后将处理结果传输到指定的控制中心,经过运算分析和处理,所得的数据会更加的直观,还可以向客户提供处理之前的数据,以便客户根据不同研究方面对数据进行自行处理。服务器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响应客户的搜索及查询要求,建成完善的服务网络,进而满足客户的各类要求。客户服务功能和服务器功能在运行时可以实现相互独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相互干扰,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维修养护,进一步地提高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2数据的采集

计算机设备和I/O接口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气环境检测数据采集工作的重点。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满足获取、放大和转换大气环境数据的功能,其中多台组合虚拟仪器的监测系统使用的I/O接口设备属于总线,而单独的虚拟仪器监测系统使用的I/O接口设备属于数据采集卡,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VISA总线和RS232,可以结合相关部门计算机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数字化客户服务功能在大气环境数据的数字化采集过程完成后,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处理之后的数据才可以储存到系统当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相关信息为客户呈现数据结果,因此作为大气环境数据信息终端的数字化客户服务功能,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数据信息的搜索功能。另外,不同等级的客户对处理后数据的精度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数字化客户服务功能可以从客户的实际以及基本要求出发,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据,使得大气环境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全面,从而为不同客户的不同研究方向提供便利。服务器功能数字化服务器功能是数字化测量技术顺利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客户功能的重要保障环节。它在大气环境检测中的作用在于为数字化测量的结果提供储存的空间、运算分析等关键功能,另外为了确保服务器功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对服务器的系统进行人工录入和参数修改,使其适应实际测量过程中的不同要求。

3结语

第7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其基于全球定位技术的支持,实现了对测绘工程水平的显著提升,为各项工程的测量提供了最为先进、精确的技术支持。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GPS系统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测,并将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搜集并通过系统软件的运算得出结果,帮助建筑工程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迅速定位,定位完成后还能够将所有数据信息保存起来。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GPS技术能够在保证测量精确度的基础上缩短测量工期,实现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GP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时,所采取的数据有可能会出现丢失或被盗情况,这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甚至会对测量分析结果产生影响,造成更大危害。因此强化GPS技术中的数据管理,保证数据安全性是GPS技术所要突破的问题。

2GIS测绘技术应用

GIS测绘技术是测绘技术当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其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等多种科学的优势实现测绘技术的发展。在测绘工程中,GIS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地理数据信息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还能够实现对测绘行为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帮助测绘人员获得更好的测绘工作效果。在GIS测绘技术当中,具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来完成基础测绘工作。与此同时数据库还能根据测量需求对储存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提升GIS系统的成图效率和成图质量,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支持,加速建筑工程设计进度,提升工作效率。在管理工作方面,GIS技术具有便捷性优势,这一优势对于降低工程测量难度,提高工程测量精确度提供了重要支持,是帮助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效率实现提升的重要动力。

3RS测绘技术应用

RS测绘技术即“遥感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测绘技术类型,通过卫星对地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在实际测绘过程中RS技术可以利用卫星的广域视角实现对大面积范围的同步观测,从根本上保证所测的数据的综合有效性,这在测量行业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也正因如此,RS技术一经研发就迅速得到了推广与普及。除了对大面积范围同步观测的优势外,RS技术对中小比例尺的图形数据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收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城市基本地形图的测量效果,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测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持,成为了目前观测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效方法。目前,RS技术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许多新型测量技术也都是以RS技术为基础而得以研发的,从测绘技术的发展角度分析,RS技术的地位无可比拟。

4摄影测量技术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通过摄影方式来实现对目标物信息采集的一种技术。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支持下,当前的摄影测量技术已经逐步发展到了数字化的摄影测绘阶段。数字化摄影测绘阶段不仅在测绘精度上有所提升,在测绘速度方面也实现了进步。在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对于一些建筑密集的地区,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能够高效的实现大面积成图,给测绘人员一个非常全面的城市建筑分布信息,这对于建筑工程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持。摄影技术除了能够大大提高测量精确度与速度,还能实现对劳动力、测量成本的节约,帮助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节约建设成本,为推动建筑工程建设效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基于传统地形图、工程图测绘技术基础上,融合现代数字技术而研究的一种新型测绘技术。传统地形图、工程图测绘技术具有测绘难度大、作业环境艰苦、构图时间长、图形单一等弊端,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下,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测量需求。在实际测绘工作中,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采集与数控绘图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测绘数据搜集、处理、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这不仅实现了图形测绘的自动化发展,还大大降低了测量成图的难度。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建立起了专业的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这为建筑工程测绘的成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6三维测绘技术应用

三维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当中的典型代表,其对于现代社会测绘效果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三维测绘技术的出现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测绘技术无法满足社会生活实际发展状况而出现的。在三维测绘技术出现以后,现代社会生活对测绘工作的需求不仅得到了满足,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三维测绘技术的重要支持,虽然三维测绘技术是基于工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三维测量技术依靠电子经纬仪和近景摄影仪作为传感器,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三维测量系统,从根本上保证了建筑工程测绘工作的效果,也为建筑工程建设效果提供了支持。

7信息化测绘技术应用

信息化测绘技术是我国测绘技术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实现转变的重要标志,其在技术上、效率上的进步,带领我国测绘技术进入到了一个高技术、高效率的发展阶段,是推动我国测绘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实际测绘工作中,信息化测绘技术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地理信息服务,这为包括建筑工程在内的所有地理测绘工程带来了巨大帮助。目前,信息化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坐标基准构建技术、RTK技术等都是其代表技术类型。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信息化测绘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测绘准确度、高效率的保证,其还能够在生态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发展,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信息化测绘技术已经逐步实现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全面展开,其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促进作用已经得以显现。

8结束语

第8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在数据或信号通信网络中,按照一种链路协议的技术要求连接多个数据站的通讯设施,成为数据链路。数据链路一般包括传输的物理媒介、链路通讯协议、相关设备等,但不包括提供数据信号的功能设备和接收数据信号的功能设备。数据链路通常根据不同的用途或特定的需求来研制的,各种数据链路都有其相应的标准与编号,例如美军有link13、link14等多种数据链路。本文提到的数据链简称J链和U链,它是根据我国实际的用途和需求,定义了专用的传输协议,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作战平台,实现紧密的战术链接,组合为完整战术共同体。

2软件概述

2.1总述

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安装在数据链测试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上,驱动整个测试系统硬件系统,完成对测试工作的控制、数据分析处理、测试结果的判断与显示。为了给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测试系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XP操作系统。测试软件的开发,利用当今流行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C++6.0编制出一个完全图形化的用户操作界面,设计出操作方便的集成化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2.2功能简介

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与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建立通信。(2)模拟指挥仪系统发送J链和U链的数据链信息;基于VC的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设计文/蔡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VC++6.0环境下进行的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设计。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是为测试、验证某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数据链功能而研制的软件,该软件在某综合测试系统上配套使用,是一款用于模拟大批量数据链信息,并实现与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建立通信的软件。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可完全模拟指挥仪系统发送J和U数据链交联数据信息,并实时接收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对自由文电信息的应答。摘要(3)接收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自由文电应答信息;(4)打印输出RS422数据的封装结果;(5)多视图方式实现双链多事件型数据界面的切换;(6)通过配置文件一次性装载、修改多批目标数据。

2.3层次划分

分层的设计思想有利于实现设计的模块化,减小模块间的耦合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方便升级维护。从层次结构上讲,整个测试系统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硬件层、硬件接口层以及软件层,从软件设计的角度看,测试系统软件可认为由三部分组成:硬件驱动层、软件支持层和用户应用层。系统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各层功能划分如下:

2.3.1硬件层即为了实现具体测试的各数据采集科和总线接口卡,它们将插在测试主机上,实现测试主机与被测系统的互连和通讯;

2.3.2物理接口层该层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层,主要指主机内插卡提供的可通过ISA或PCI总线访问的板卡上的资源。

2.3.3硬件驱动层提供上层软件访问板卡硬件的方法,是软硬件通讯的桥梁。

2.3.4软件支持层在本系统里包括对硬件访问功能封装的API函数,以及对测试系统软件界面支持的导出类。对于硬件功能封装,也将按照接口统一的理念,比如初始化,中断句柄传递,重置,执行等等,以实现统一的函数调用;对于对测试系统软件界面支持的导出类,主要是为了实现界面增强的功能,使测试界面更加人性化,更直观。动态连接库的设计也是模块化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

2.3.5用户应用层即提供给用户的控制测试流程和观察测试结果的可视化视图界面。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减少误操作以及无效操作,测试系统软件采用了多视图的构架,将视图客户区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视图选择按钮和为多视图,每次只有一个视图处于顶层激活状态。测试需求所要的所有功能都是在功能视图中完成,对于J链测试、U链测试等视图采用了基于FormView的视图类,对于测试结果则采用了ListView作为基类,对于帮助文档采用了HtmlView作为基类。多视图的形式解决了为了实现不同需求功能,而测试界面不同的要求,使测试界面更简洁,用户更容易操作,同时也使代码更加模块化。

3软件设计

3.1软件模块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的设计思路以保证系统本身的健壮性和有效管理繁杂的测试数据。测试软件具体功能由8个相互联系的模块实现,各模块具体组成和结构如图2所示。

3.2驱动程序模块驱动程序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控件MSComm控件实现,本模块采用了事件驱动法,主要是考虑MSComm控件在接收到数据事件发生时能及时相应并获取缓冲区中的数据,而且可靠性高。

3.3应用程序类模块在MFC框架里,在工程的其他类实现文件CPP中,只需要利用AfxGetApp()函数就可以很方便的获得应用程序入口类指针。

3.4框架类模块在应用程序框架类中管理所有与测试框架有关的东西,包括加载菜单,加载工具栏,加载状态栏,组织多视图等等,同时还将管理中断的传递,以及测试板卡的指针(长整型)。在本测试软件中,主程序采用了MFC生成向导里面的单文档视图结构,为显示测试结果,视图基类为ClistView。不选择多文档视图,是因为在测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刻J链数据发送、U链数据发送,这两者中只能一个处于激活状态,这是由测试需求中测试项目选择决定的,因此就不存在同时开启多个测试界面,用单文档视图结构是适合的。测试系统的菜单采用了动态连接库封装的CpicMenu类,以支持图形化菜单,工具栏为部分菜单功能的映射。在CstatusBar派生类中重载OnCreate函数,创建一个静态文本框用来显示图片,其中风格设置成WS_CHILD|WS_VISIBLE|SS_ICON|SS_CENTERIMAGE,表示静态文本框是子框架、可见、图表显示、图片居中。

3.5文档类模块文档和视图分离是MFC推荐的一种程序结构,在这种结构下,视图类处理跟界面有关的东西,而文档类处理跟存储有关的东西,两者通过GetDocument函数相关联。这样处理给程序编程带来了很多好处,首先这种方法强调了模块化的思想,两个类中分别处理各自的事情,而需要数据交换时再相关,而这种情况往往是打开文档或者保存文档时发生,因此提高了程序的模块化;其次两个类中都有很多各自的支持类和函数,特别是视图类,这样就便于各自编程,而不互相影响,最大方便的实现每个类。在本测试系统中也采取了这种文档视图分离的结构。

3.6视图类模块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将显示界面划分为三块,左1右2,左边加载的是具有Outlook风格的窗口,它可以通过鼠标单击选择右边是J链视图还是U链视图;右边上面是数据输出视图(J链或U链),右边下面是数据输入视图,它显示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心跳和自由文电的应答信息。

4主要技术难点

4.1多线程技术数据链测试系统最大可支持的为同时在J链发送200批/400ms,U链发送100批/400ms,二十多个事件型数据不定期的发送,周期数据每批最多有65个字节,事件型数据最多有240个字节。要完成这么大数据量的输出,一般的在定时器里设置400ms时间输出是无法实现该功能的。为此该软件采用了多线程技术,分别创建了J链目标数据输出线程和U链目标数据输出线程,在线程里设置400ms等待时间。

4.2配置文件装载数据链测试系统有空中、水面、陆地、电子战等目标数据,该数据在J链时最多有200批目标,每批目标最多有30多个属性,包括目标编识号、目标属性、目标位置等,如此多的目标完全手动输入的话,测试工作量太大了。为此,该软件建立配置文件,测试人员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一次性将目标属性全部输入,同时能够将目标属性保存进配置文件,可供下次调用。

4.3数据结果的打印输出为了更好的调试产品软件,数据链测试系统软件里增加了输出RS422数据的打印显示功能,将已经输出的RS422数据按数据类型打印在TXT文档里,通过比较每个字节数据,可以很好的验证产品软件,协助产品软件自测试和软件排故。

5小结

第9篇:检测技术论文范文

1.1由于患者对于医疗和护理的特殊性不够了解,和患者缺乏必要的沟通

由于分娩对于孕产妇来说是件喜事,通常期望值比较高,没有坏的思想准备,而母子平安也是孕产妇及其家属进入医院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分娩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不够了解。由于孕产妇缺乏相关的疾病常识,认为当初诊断不出来就认为是误诊;还有的患者认为出现了并发症都是误治所导致的结果。尤其是针对患者的病情没有科学判断,和患者的沟通不够到位,造成患者及其家属思想准备不足,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常常无法理解而产生纠纷。一旦患者出现了残疾死亡或者脏器功能的障碍,就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更甚至出现大吵大闹行为或者进行严重的人身攻击。

1.2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服务的态度不好

在长期以来,这也是患者投诉的焦点和热点。比如在孕产妇在临生产时,通常会因宫缩痛而不配合,其家属在手术室以外守候焦急不安,助产人员也比较紧张忙碌,如果其语言比较生硬简单,爱理不理,没有责任心,就会导致孕产妇出现较大的压抑情绪,也会导致家属的严重不满,结果造成护理纠纷的不断发生。

1.3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有限

很多孕产妇因为妊娠合并症,产时与产后其病情不断变化,合并的并发症时有发生,这就无形中加重在产程中观察的难度性。由于有些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严重不足,且技术力量有限,造成对产程中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和预见性较差,从而缺乏同情心、责任心,更会缺乏细心和耐心,造成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常常发生,必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终生的遗憾与痛苦,也必然会导致各种纠纷。

1.4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且执行不严

由于护理各班组工作职责的分工不够明确,常常违反各类操作规范,加上护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比如急救设备、产科用品和各类药品管理不严,没有处在备用的状态,或者是放置混乱,或者没有定期进行消毒与检查,在用完以后没有及时进行补充。这样,在危重患者需要抢救的时候,常常因为抢救用品不全而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往往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2.妇产医院化解和防范产科护理纠纷的应对措施

2.1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也是防范护患之间产生纠纷的主要保证,由于孕产妇及其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高度的安全意识,可以防患于未然,真正起到防范和化解护理纠纷的作用。在平时要注重搜集关于医疗和护理过程中违法的案件和事例并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做到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2.2努力改善服务的态度,并增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要树立一切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的服务意识,不断改善护理服务的态度。这也是避免出现护理纠纷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她们都非常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与尊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和热情的接待,要体贴和关心她们,要耐心和主动地进行卫生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自临产至分娩期间,孕产妇住院情绪波动比较大,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为其分担忧愁,并做好孕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各项生活心理和精神的护理工作,及时地向患者家属来通报产程的进展状况,从而解除她们的不安和焦虑,要逐渐学会运用宽容和的态度来面对孕产妇和家属所表现出来的误会,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预防各类护理纠纷。

2.3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努力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