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第1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科学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04-02

素质教育是围绕着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发展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而言,素质教育摒弃了只注重知识培养的做法,开展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性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品质人才。

可以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深刻反省,是追求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协调一致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就是高校对大学生培养追求合理化、科学化的一个科学命题,因此要切实做好素质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其实施方法的科学化。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大学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核心目标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人或者离开父母不能生活的懦弱儿。大学生要真正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国家,就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出色的身体素质、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纯熟高超的业务技能。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要通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大学生身上并成为其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举国工程,需要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全面展开。这项工程从娃娃抓起,到他们读高校的时候,很多素质已经具备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容易开展。然而,现在的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首要目标,很少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几乎成了学生真正接受素质教育的起点,也就是说高校承担了素质教育的压力,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针对这个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切入点展开。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但衡量人才的第一要素应该是德行和操守,而非业务能力。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初等教育,但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往往以考入名校为第一要义,道德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以金钱物质为追求目标,道德素质不高。因此,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德育的开展,只有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胸怀爱国之心,以纠正不良社会风气为己任,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才有意义。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长期的家庭溺爱,很多大学生无法承受各种挫折。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这种情况的负面效应就更加显露。他们无法和同学友好相处,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极易出现自闭症和精神抑郁症。走上工作岗位后,领导和同事的任何质疑都让他们感觉到莫大的羞辱,于是跳槽和辞职,严重的甚至自残生命。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必须开展而且要重点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协作能力的培养。人是社会化动物,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独善其身只能是一种理想主义。每个人都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都和其他人员或社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交际的成功。即便你只想做好本职工作,也必须通过和他人或者团队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中需要增设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深谙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与人合作。

(四)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任何时候,业务能力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作为不同门类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赢得立足社会的资本。以前,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心理、团队等因素的作用。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并不等于说业务能力培养的地位降低了,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仍然是素质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素质教育中对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所在和可塑之处,以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为重要目标。

(五)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高校的专业设置再多、涉猎领域再广,也无法覆盖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想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就使大学生掌握可以通吃一生的本领是不现实的。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在四年前学的知识还炙手可热,当走出校门时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科学素质培养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大学生学遍所有知识,而是让他们具有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界一直推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办法

确立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还需要科学的实施方法,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地做好,因为素质教育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校制宜的总体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要实事求是。各大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和总体规划。

在素质教育提出伊始,各个高校是十分重视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时,有的高校空喊口号,有的高校人云亦云,有的高校制定的目标大而空,造成很多高校根本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究其根源,就是学校的总体目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不实事求是。

虽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找到了,但是不同高校的自身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不能一刀切地为所有高校的素质教育制定相同的目标。不同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办学特点,制订适合自身需要的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文科类的院校应该在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科学素质的教育;理工科院校应该在确保科学素质教育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具体到每一个高校,这种总体目标的制定就应该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要对大学生开展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在内的全方位素质教育,靠自身的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不难实现。但对于一些高职类院校而言,本身的专业设置比较单一、师资力量匮乏,也效仿北京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就不切合实际了。这类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仍以自身的办学特色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然后深挖自身潜力,再辅以社会力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例如,没有专门德育教师的院校,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多储备德育故事素材,在专业教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德育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道德熏陶。又如,没有心理课程教师的院校,可以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聘请心理医生来校进行不定期的心理讲座。这样既降低了长期聘任心理课程教师的成本,又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得以进行。

总之,不同高校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制定。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文已经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五个切入点,但具体工作的开展还必须落实在教学环节中,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素质教育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很多高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都对本校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普遍提出了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等思路。笔者认为,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不必人云亦云地照猫画虎。比如,别的学校办实践教学,不顾自己实际情况也办实践教学,强制降低理论学时的比例,既搞不好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也无法完整地讲解。又如,别的学校办双语教学,不顾自己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功底也办双语教学,必然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每个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是经常性地改革,而是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这里的因材施教,笔者认为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看他在哪方面具有可塑性,就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力度,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素质。第二重含义,就是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己在哪方面有真才实学,就踏实地搞好这个方向的教学,即“知之为知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这个领域,还非要指导学生,那就成了误人子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覆盖面,才能对更多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因教施评的科学评价模式构建。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衡量一种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前,高校一般通过期末考试作为一门课程的唯一评价方法,考试得分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程度的唯一评价标准。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评价,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笔者赞同这种趋势的发展,但认为这种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素质教育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教学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必要环节,二者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既然在教学环节中已经提倡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对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尊重个体培养的不同。因此,对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年的统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充分加以考虑,做到因教施评。

显然,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教师来讲的难度很大,但却是素质教育所必需的。为了降低期末多种评价标准制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而且,这种工作经过几个教学轮次以后,可以用于因教施评的考核素材也就比较丰富了。

【参考文献】

[1]张坪兰,李爱玉.论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 (20)

[2]李朵.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刘臣.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蔡启茂,袁美华.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J].中国培训,2006(9)

第2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措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的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素质教育现状

(一)素质教育观念的歪曲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现在学校都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显示,58%的被调查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德育应放在第一位,学校首先应该是教学生做人,品德和人格更重于知识技能培养。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反映一些学校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其他一概不管,非常让人担心。26%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德育方面学校应该教,但还要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重,他们说:“学习好,说明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哪儿有时间去学坏,所以就得抓孩子的学习。”资料表明,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班干部、学习尖子也成为罪犯,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都没问题的思想,掩盖了孩子很多潜在的不良倾向。青少年犯罪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平时学校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生缺乏免疫力,遇到突发事件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只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但在如何进行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约束不良行为方面却做得并不乐观。近年来,好多中职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上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学生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不断地下降。究其原因一是机构不完善;二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带来的变化;三是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主人翁的姿态;四是学校素质教育氛围不够。

二、明确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广,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思想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三、素质教育长效机制的方法和措施

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使命,建立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如何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需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一)完善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首先,为保障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应该从学校层面成立素质教育工作小组,主要以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负责制定学年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各班级开展工作并负责考评工作。

其次,素质教育工作组要做到具体明确的分工。教务部门全面负责教学内容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学生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大违纪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奖惩工作,负责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组织建设、工作检查和年度考核评比工作;后勤部门全面负责花园式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好全校师生的后勤保障工作,着力体现服务育人;校团委具体负责团员思想方面的教育,开展团课和组织团员开展活动;学生会要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工作,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最后,素质教育工作组要根据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班级给予表彰。

(二)增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意识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教育训练,才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国情、校情系列讲座”、新生的入学教育、入学宣誓、军训工作和校纪校规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通过创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提供学生发展技能的机会,着力抓好这些社团组织建设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田径运动会和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校医务室定期宣传防病治病的常识,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等身心健康教育。

多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主题教育的载体是通过主题班会课来实现,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班会课的目的不但要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开发智力和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我们老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有责任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等强化教师硬件条件。学生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班主任举行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举办主题班会课观摩学习、举办主题班会课说课评课比赛等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四)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公共宣传栏、校刊、班级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引导,通过一系列素质教育活永词鞯湫停立榜样,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特色班级文化是塑造学生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同学们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特色班级文化创建中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室文化、宿舍文化以及优良班风的培养以达到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的目的。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在整个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爱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1期.

第3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 确定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的目标

这个实验的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高效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使学生能够以自尊为本,以自爱为荣,以自强为律,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社会。

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素质的认识。

2.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通过教育,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情商水平,逐渐使学生具有合理的需要,广泛的兴趣,积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及完善和谐的人格。

4.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恰当地评价自己,妥善地接纳和正视自己,从而提高心理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

5.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的方法,自觉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6.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学会与异往,追求美好的人生。

7.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高尚的审美心理,努力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 抓好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的具体措施

1.抓好典型,改变观念

我县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从抓好一所典型学校,找出基本规律,利用生动事实改变人们观念起步的。我县黄村第五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过去这所学校出现了许多老大难问题,1990年张文学同志接任五中校长,他以校为家,带领全体教师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比较彻底地改变了五中的面貌,使五中跨入了我县中学教育的先进行列。但是五中并未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仍是积极进取、开拓前进。1996年他们根据学校生源的情况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敏锐地抓住“心理问题”这一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果断地提出在学生中进行心理教育实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他们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们对此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也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北京青年报》、《北京教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采访和报道了五中心理素质教育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我们及时抓住这个好的典型,并由县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挂帅,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宣传这个典型,改变了众多领导干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2.小范围实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我们而言毕竟是新事物,怎样运作,有什么规律,五中的经验是否完全可行,这些都必须通过实践。为此我们决定进行小范围的实验,以便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997年暑假,我们选派了十五所学校的代表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学习班。经过比较系统地学习,全县1/3的学校有了开展心理教育实验的教师,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他们经过考试均获得了授课与咨询的结业证书,这为我县较大规模、较大范围地开展这一教育奠定了师资基础。

这十五所学校,由中教科牵头,以五中为龙头组成全县协作组,以五中原有教材为基础,开始了有组织的实验工作。他们定期召开研讨会,相互听课,交流经验。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中学开展心理教育的四点经验: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各校把心理课排入课表。课堂教学不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要以心理训练为主。突出心灵的感悟,要解决“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重点放在“怎么办”上,确实为学生解决实实在在的心理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我们仅把它作为心理教育的辅助方法。我们把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定位为: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为疏导个别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服务。实践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态是正常的,障碍严重的只是极少数,因此在中学不宜提倡所谓的“心理治疗”。

(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实施心理训练

我们利用《心理自测与训练》这本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利用军训、春游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利用公益服务进行“人际交往”教育;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创造性教育”;利用各种竞赛活动开展“竞争”、“思维方式优化”、“胆量”、“应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课堂上的每一讲都要求教师要有训练词,以积极、健康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的暗示。例如“我能行,你能行,只要努力都能行”,再如“自信积极,微笑乐观,不怕困难,轻松自在”等。这些暗示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和训练效果。

(3)启发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素质必须在受教育人“感悟”的基础上才可以被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周围的同学,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学生中成立“心理素质互助组”、“心理素质教育研习小组”等,开展学用心理方法演讲比赛,在高年级开展有关心理问题的“研讨会”和“辩论会”,让学生在互助中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4)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心理教育光靠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全面提出: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我们的口号是“要先成为心理教师,再成为学科教师”。为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我们在教师进修、教师继续教育中加了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使全体教师都能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自觉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总之,我们通过第二阶段小范围的实验,基本摸清了适合我县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即:

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也就是要走一条正规课堂教学与心理训练相结合,专门心理教育与学科渗透相

结合,全面心理教育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自我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3.培训师资,大规模开展实验

在做好实验教材的编写,小范围摸出经验的基础上,局党委认为在全县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时机已经成熟,于1998年元月举办了我县第一届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培训班。全县43所中学的100余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学习,为我县大规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实验活动准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1998年秋季开学,教育局中教科正式下达在全县中学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的通知,心理教育课正式排入中学生的课表,正式成为我县政府督学室督导的内容。成立实验教学班400余个,上课学生达2万余名,从此心理科学真正走进了我县中学生的课堂,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心理教育――这甜甜的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

4.成立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使我县心理教育进入有序的管理状态

我县于1998年成立了“中学心理教育研究会”。在研究会的主持下,我县不间断地组织心理教师通读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学习有关材料,征集有关论文,组织多次研究、观摩课,召开现场会,使我县的心理教育生动活泼。这些活动较全面地提高了心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授课水平和自身素质,为我县心理素质教育实验取得初步成果奠定了基础。

5.创办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报》

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讨论,我们于1998年6月创办了《中学生心理素质报》,设立的栏目有:心理知识、青春絮语、心理医生、心理信箱、校长随笔、悄悄话、名家经验、开心果、心理咨询、校园专访、青春调查等。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辅助读物,《中学生心理素质报》极大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6.开展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大赛活动

为展示学生学心理用心理的成果,黄村第五中学率先开展了“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比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一成功经验,在中教科和教研会的领导下举办了我县首届中学生“学心理用心理演讲大赛”,各校学生踊跃报名参赛,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一个个亲身经历过的动人故事,令参加评判的教授为之感动。看到心理教育在学生心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看着收获后的成果,我们笑在脸上,甜在心头。为将学生的真情实感告诉给众多的青年朋友,我们出版了一本学生学心理用心理的专辑――《穿过迷雾把生命看清楚――中学生学用心理范例集萃》。

三 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这一实验成功的关键

我县的经验说明,领导重视是本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我县教育局党委十分重视,把心理教育实验摆上了议事日程,可以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在大家的努力下,才使得我们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事实也告诉我们,哪所学校的领导重视,哪所学校就搞得好。

2.必须有一批热心于此项事业的教师

我县正是有一批兢兢业业热爱心理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使心理教育比较顺利地付诸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县心育教师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心理教育的方法,比如:情景体验法(即设定相关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某些道理)、角色换位法(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对方的心情,以明确自己的行为)、游戏感悟法(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感悟某些规则)、辩论明确法(让高年级学生在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过程当中,体会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等。

第4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借鉴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加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

第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州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课,主要学习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查找和评价。学生通过上课、实习及专题研究、课外阅读等方式,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技能。1996年美国又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佛罗里达大学由教学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其中四个系列的课程是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三个系列是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并且将七个系列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上网具体操作。

第三,重视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研究,在全美大学得以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越发凸现出来。从1994年开始,普渡大学就实施了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由教师讲授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课程,并开发网络课件。他们把信息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级班,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入门教育,以学生通过互动式的课件自学为主;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班,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班,培养学生把信息技能应用到专门学科中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获益终身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素质教学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美国大学图书馆把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视为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对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近20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队伍,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称职的教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由图书馆和教学艺术研究所联合起来,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包括通过讲座、讨论、实习、个别咨询等方式,培养他们掌握信息的获取、评价、分析和利用技能。

第五,制定教育评估大纲。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估。加州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中,先行了一步,较早地把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定为公共基础课,为各类公共基础课的信息素质教育制定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在基础技能课程中,主要讲授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及利用技能,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源及信息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分入学时期、就读中期和毕业时期对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测试评估。1994~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全美3,200多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1995年美国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份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基本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组成是确定信息的需求、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评估产品与程序。这些计划和评估测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保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信息人才大国地位,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和桥梁。因此,要从培育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出素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学习者教育目标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确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好的信息道德,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搜索、鉴别、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一是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二是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是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四是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五是具有终身学习和信息创新能力。

第三,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信息素质内涵进行课程设计。在信息知识教育方面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等;在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可设置信息的采集、鉴别、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与科研设计,信息语言有关知识;在信息意识方面可设置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与信息化;在信息道德方面可设置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为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质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学术环境优良、信息人才众多、信息技术先进的优势。因此,美国高校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员担当重要的角色。借鉴美国经验,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图书馆建设成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确保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军.信息素质评价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2.

第5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如果方案不完善,未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而综合采取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2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面临的挑战

2.1教学方法落后

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未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教学中常常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学习局限于做笔记、听课的方式,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2教学方案不完善

对教育教学缺乏完善的规划方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2.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忽视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为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4课程开发不到位

教学中对课程开发不重视,或者课程开发工作不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影响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

3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对策

3.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时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例如,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注重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二、调整学生学习心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克服烦躁、失落等不良心理因素。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改变学习方式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3.2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任课老师、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奠定基础。第一,改变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品德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组织各类课堂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3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才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动力。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引进技术先进、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为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准备师资力量。要做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宣传工作,为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外,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要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也要注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重组织任课老师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任课老师相互提高和进步。教学中还要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任课老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他们能结合教学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

3.5重视课程开发与建设

根据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指导教学活动顺利推进。要提高课程设置的特色,重视课程教学规划工作,并做好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工作,对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4结束语

第6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基础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活动

一、素质教育在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基础数学教学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情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商。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才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智商,就得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多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一些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最易于与学生进行探讨,为问题探究和思维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在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素质教育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强。

二、目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对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提高,而且会严重影响我国数学人才的培养和数学理论的研究,这样不利于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善,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已经开始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数学,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人才。一些学校还没有完全落实素质教育,致使学生“谈数学色变”。这看似是学生个人的原因,但实质上是学生没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较好的素质教育,从而淡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普及素质教育。

三、在基础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要想在基础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充满热爱之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现阶段素质教育渗透的主要方法有:(一)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师生的素质。首先数学老师需要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所授教学内容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提倡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搞题海战术、押宝式教学、机械式练习。例如老师在选择数学案例时,就要判定它是否有典型作用,能否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老师除了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外,还要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避免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每位学生都有惰性,对数学学习的目标、方法、效果往往没有很好地规划,故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数学能力才会提高,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才会有所提升。例如老师可以多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数学故事,多讲讲他们是如何培养兴趣爱好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数学能力。(三)精心设置数学教学问题,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采用探讨法、模仿法、实验法和猜测法等其他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有利于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四)理论要联系实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是不可能有效提高数学能力的,真正实用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基础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实践经验告诉大家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才可以提高整个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对教学内容制定的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字和逻辑思维比较抽象,让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掌握。故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侧重于事例教学,通过实际的举例和动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对教学方案确定的原则。教师的教学方案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其主要是教学过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学方案的确定必须切合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此才可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三)对教学进程把握的原则。通常教学进程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学进程的把握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答或是课外活动之中,如此可以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现代基础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有独自的思考见解、具有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渗透和体现,显然素质教育在数学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因此要围绕基础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再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采用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尽管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试制度还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只要能够对其加大重视程度,不断地对那些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和解决,就会加快发展步伐,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荣华.论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琼海市温泉中学,2013.

[2]谢雅礼.素质教育原则在基础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省永春县美岭中学,2012.

第7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中的不断展开,受到各个学校的广泛推行,俨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保证素质教育有效推行的关键手段。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据有关调查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局面并不乐观,探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育教学长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的束缚,限制了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展开。所以,转化体育教育观念、方法已经势在必行,所以新时期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展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状态,最终达到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体育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是在教的过程中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需求,最终培养其体育综合能力。所以,新时期想要开展体育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状态来开展体育教学。我们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出现摩擦以及安全问题,尽量缩短自由活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激情意识,所以新时期的篮球教学要尽量多给学生自由施展才能的机会,让其自我分组进行联合对抗,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他们不但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还会增加集体合作意识,最终积极投身于体育课堂中,同时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意识,达到了一劳永逸的效果。

二、重视差异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以及心理逐渐成长时期,所以各个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差异。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有的学生会表现出自卑、自负或是胆小等多种特点,而体育教学要面向的是全体中学生,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但是据调查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并未重视差异因素的存在,常常忽略一些表现稍差的学生,严重地打击了中学生的自信心建设。所以,新时期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发挥的平台,学生之间会存在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展开,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满足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的追求,让其认识到努力后的成功,在无形中强化了其自信心建设情况。同时,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性鼓励,对于不同学生的要求标准要有所区别,对于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要强化训练,反之要懂得适度。

三、完善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

素质教育的展开能够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在体育课堂中,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课外教学活动,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积极引导自我学习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想要进行的体育活动,还可以进行分组练习,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辅助作用,随时为学生提供教学示范、辅导等相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之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陶冶了情操,在不断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最终达到了促进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美的内容,所以这些美自然而然就会贯穿于整个体育中,主要体现为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美以及健康美上,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来开展素质教育。健康的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状态,能够保证人们身体良好;而运动美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运动、环境以及行为比赛等,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身体机能的完善,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是行为发生的主体,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审美能力,时刻保持着真诚的教学态度、文明语言以及教学能力等,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还处于逐渐起步阶段,所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要求中学体育教育在不断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总结经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艺峰.试论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1,(5).

第8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一、理论与实践上出现误区的主要表现

1.割裂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目前我们都在提倡教育的“两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其实,两全的目标模糊,在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在大班额、师资素质不高等情况下,“两全”的教育思想是没法真正落实的。我们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就会发现,教育方针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解决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统帅了教育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展和变化。可以说,贯彻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任何割裂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认识都是不够科学和全面的。

2.异化考试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许多人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比较,列举了素质教育的各种优点,分析了应试教育的种种错误。一种感觉,对素质教育的爱有多深,对应试教育的恨就有多深。各种考试被当成了应试教育的代言人。这实在是一种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偏见。考试是一种方法,一种检测手段,其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考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一种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考试对于“选才”的公正性、公平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可相比的。无限夸大考试的作用,给考试强加上附加值,逼迫考试异化,才流落为应试教育。错误不再考试本身。应考能力也是一种素质,考试也是检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考试,我们应认真、谨慎地探索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把考试用好、用巧、用妙,而不是给考试扣帽子。

3.混淆了素质教育点与面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而有的人则认为学生考级或得了比赛奖项就是素质教育的成果等等。其实各种课外活动只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点。如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来谈就值得研究了,让其代替整个素质教育,作为“面”来理解,就歪曲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特征,它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中,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只是“素质教育”这个整体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以点带面的认识和做法是偏颇的、不全面的,是有碍于素质教育健康推进的。

4.忽视家庭与社会的素质教育效能。成功有效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的教育对象相同,教育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因“学校”、“家庭”、“社会”在不同时空承担着各自特定的教育任务,如何把三者统一起来,共同促进教育对象朝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方向前进,就是一个需要认真研讨和实践的问题。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现实中“家庭”和“社会”没有有效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还极不和谐,没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存在推诿现象,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5.急于求成的功利做法。素质是人最本质的东西,是积淀在人身上轻易不会改变的、深层的、稳定的、持久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培养一个学生的素质,一定要通过日常积累,要假以时日,不能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素质教育相应的应该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不加快对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提高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就会出现一些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现象,就容易造成素质教育的盲目、无序和低层次发展,最后预速不达,事倍功半。

二、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弄懂素质教育“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一场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找准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造经验,抓好典型,及时推广,理智地推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活动平台搭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素质教育的成果,加深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感性认识,优化素质教育发展环境。

2.强化研究,破解难题。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定时期教育的一种追求,一种探索,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为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的支撑。教育经不起颠簸,素质教育不能长期盲目的、无序的、自以为是的开展。如素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科学的课程体系研究;科学的评估体系研究;和谐协调的学校、家庭、社会相一体的教育环境研究;制约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政策因素研究,素质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等等,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中应当认真探讨、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问题明白了,措施办法找到了,沿着素质教育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我们就会尝到素质教育甜美的果实。

第9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通用技术 素质教育 二者关系 实时策略

通用技术知识有别于专业技术,侧重基础性以及通用性的技术,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区域,是目前高中课程开设中极其关键的一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掌握应当熟悉的技术,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逐步加大了对于此课程的重视,教师也应顺应当前此门课程的教育形势,推动本课程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开展。本文主要便是对通用技术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结合开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通用技术教育课程与素质教育二者关系分析

当前时期,通用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程度逐渐加深,极大地推动了通用技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以及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皆针对二者之间关系我们展开了探究,力求在更优化程度上实现对于二者的结合教育。

首先,通用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立与开展,源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是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落实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着重以通用技术为载体,推动了对于技术素质能力及相关的实际操作的教学,可以说,通用技术课程便是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现而设立的。

其次,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诸多的推动意义。一方面,通用技术致力于以高中学生素质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教育性质、特点为基点,来设立能够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技术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技术价值、伦理、规范等方面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通用技术课程以培训学生针对某种实践需求来进行技术设计与具体操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和方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地实现自主动手操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素质。

二、以通用技术课程为载体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开展具体教学

首先,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必须注重学生在高中阶段强烈的主体主观意识,以及明显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即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操作的主体意愿,突破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束缚。

其次,教师在展开通用技术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精力引进到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及实际设计与操作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本学科的属性,构建起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主动地获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内容设定的愿望,或者是选择课程内容中有代表性的几个部分来实施的具体教学,观察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在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贯穿在全部的教学流程设计中。

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刘海林老师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手提袋把手的项目,来开展教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两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自行分析、自选材料、自选工具、设计制作一个手提袋把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同时又紧扣教材,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自己为主角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

(二)采用有效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开展

首先,教师要以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特点,来构建通用技术课程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借助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的方式来推动技术教学的具体开展。一方面,教师要以具体的内容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地选取生活情境素材,然后将生活情境与技术教育进行顺畅的连接,使情境的借用能够从整体以及各个层面达到对于技术教育内容的暗合,从而保证情境的设计与铺展潜在地推动技术教育各种教学内容的实现,然后再完成具体讲解之后,在与学生一起总结此情境中对于技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应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 另一方面,教师要将通用技术知识植根于其他方面知识中,以其他方面知识作为载体,来开展具体的教学,使教育工作达到对于学生技术素养以及其他方面文化素质的同步提升。教师特别要注重的是要将通用技术置于技术文化、技术发展及技术发明和应用故事中进行教学,推动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技术理论修养、综合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与素质教育具有十分密切地联系,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通用技术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的部分,然后采用有效的手段推动通用技术教育的开展,使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与素质教育达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一.论通用技术课程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

[2]史祥森,李京坤.让通用技术与素质教育同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