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电视新闻真实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视新闻真实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视新闻真实性

第1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视新闻真实性;现场报道;策略

电视台新闻记者在现场报道事件时,都是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记者通过采访与拍摄同步进行的方式报道现场情况。在此过程中,新闻记者“出镜”,在摄像人员的镜头面前直接采访和报道现场情况,专业人员把电视画面及同期声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突显出新闻的真实性。

一、真实性是新闻现场报道的根本

电视新闻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及知识性,是有声音的载体、有图文的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的真实性,实际上是对报道对象的一种客观反映,即把发生的新闻事实无修饰地展示在广大公众面前,使新闻报道生动形象、真实可信。近年来,部分电视媒体的新闻,特别是一些纪实性相对较强的现场报道节目,重视对“再现”镜头的使用。比如,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带其指认现场时,电视新闻记者直播现场、口述新闻,再现案件发生的过程。然而,新闻与我们熟知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电视新闻的根本在于求真,如果脱离了真实性,将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具体而言,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包含面较为广泛,如事件发生的时间、涉及的人物及地点和因果关系等,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应当是事实上的真实,忠于生活的客观真实,其不允许杜撰、想象,即便是合理的推理也不允许;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第一禁忌就是随心所欲地播报,那些道听途说有待考证的事实,都是“虚假”的。值得一提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是在立足于客观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对素材做出的取舍,根据需要提炼新闻内容的主题,以此增强新闻的表现力,促使新闻受众能够更加了解新闻价值。电视新闻内容的加工,也应当注意其尺度,真实、公正和客观性是其基本要求。

二、提高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的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记者应当尽可能出镜报道对电视新闻而言,其核心生命力就是真实性、客观性,而这种真实性获取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记者亲自出镜报道,将实时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镜头向广大电视观众讲述;在此过程中,根据需要对不同人群进行采访,比如事件的当事者以及目击者等,而且现场镜头也应当保持同步。记者出镜之所以会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是因为电视新闻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其立场较为客观,观众对其报道的新闻事件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电视新闻记者对当事人采访时的语气、神情等,都会关系到事件播报的效果,这有利于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是新闻真实性得以提升的有效路径。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过程中,应当选择合适的视角,若视角不合适,则会影响新闻的播报效果。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过程中,节目的可视性及现场感至关重要,这也是构成真实性的重要要求。换言之,新闻现场报道就是借助多种手段和方法,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实时传送给观众,使他们能够第一时间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况,仿佛身临其境。电视新闻记者应当深入生活,对现实生活有全新的认知与理解。电视新闻现场表现出来的不只是新闻记者播报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观众能够感受或者体验到事件现场的紧张等氛围。目前不少电视新闻节目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播报,或者只是随机插入一些事件现场记者捕捉到的镜头画面,此种情况容易让人产生质疑,静态的画面难以给人一种真实感。2.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合理应用从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形式来看,声音+图像是最基本的要素。为确保新闻的真实可信性,必须保证上述组成元素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目前一些电视台所谓的现场报道采用摆拍,上述镜头一旦被观众识破,新闻的可信性以及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对整个媒体行业的质疑,新闻报道也就丧失了意义。为了能够有效增强电视台新闻现场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建议合理利用新闻同期声,这有利于增强电视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当前部分新闻从业者业务素养不够强。比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将采访用的话筒到处伸缩,对被采访对象的选择不合理,很多非重要人物在采访画面中频频出现,抓不住重点人物。这不仅影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及效率,还可能导致观众产生反感。

三、增强观众的现场感及参与感

第2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一、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注重客观纪实

电视新闻通过直接的客观纪实,运用形象手段再现可视的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镜头或图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实事物,是真实事件活动过程的形象记录,而不是凭主观想象来塑造。近些年,《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电视节目就是以真实的人物事件和超强的纪实色彩受到观众普遍的欢迎和青睐。

在电视新闻中,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包括细节和气氛,都必须真实记录,是不允许有虚构或夸张成分的。举一个例子,电视新闻《抢救21名落水乘客》报道了从广西南宁至钦州的公路上,100多名旅客和司机抢救21名落水乘客的事情。电视新闻的镜头是这样展现的:

山洪暴发。一辆满载乘客的汽车已被洪水淹没了一大半。抢救的人们筑起一道人墙在急流之中屹立。一名战士从洪水淹没的汽车中救出一个小孩,立即交给身边的男子,一连传了十几个人,直到把孩子安全地传到岸上。

这则电视新闻的场面,在表现形式上细致直观,把新闻现场的紧张气氛记录了下来,特写镜头中,很多人的脸上挂着的水珠或是汗珠都清晰可见。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不仅始终将镜头跟着那个被抢救的孩子,最主要的是记者把救人的全过程直接地展示给了观众。虽然画面上没有任何文字解说,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长镜头叙述了军民团结抢救乘客的真实故事,还饱含一定的抒情意蕴: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个作品获得了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

电视新闻亲和力的产生主要靠纪实风格与受众的喜欢程度。这种纪实性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那些无法亲身经历而又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与事实的需求和好奇心,因为人们深信通过这种眼睛看得见的方式获取的信息是真实的。这种对真实性的绝对信赖正是观众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形成默契的重要原因。

新闻镜头或图像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纪实形象反映事物本质基础上的。而那些具有自然主义色彩的镜头或图像,只是简单的纯粹客观事实的再现,是就事论事的所谓真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有违真实性的本质。因为它满足于客观事物表面的、具体的形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没有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甚至消极地歪曲了客观事实。

电视新闻形象的真实性,并不只限于摄取客观生活的实际镜头或画面,素材的编辑也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这对于防止虚伪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不仅要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还要让每条电视新闻事件的情节都保持鲜活性,而且得以从生活素材中发掘典型的富有特色的形象。摄像记者在前期的采访和构图非常真实、贴切和丰富,而且素材比较完美,但在编发中往往出现画面前后颠倒、形象残缺不全、人物张冠李戴等现象。导致观众提意见,领导“刮胡子”的尴尬局面。

以上表述说明,电视新闻要避免歪曲事实、毫无特色等情况的发生,记者、编辑都应该紧紧扣住新闻真实性这根弦。首先,选择准确的画面镜头,按照新闻事件来确定镜头内容、顺序和长度。其次,认真观看拍摄的素材,然后决定取舍;并且随时检查有无遗漏的镜头或画面,有无拍摄的技术问题,镜头连接是否平稳、协调,画面形象是否恰当,等等。再次,依据事物的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把表现主题内容的动作和场面连贯起来,播出准备完整、内容准确的新闻。

善于运用编辑的技术手段,把各种相关镜头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展示真实生动的画面形象,启发、诱导观众加深对画面的理解,自然会使观众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

二、电视新闻的可视性――突出体态语言

电视新闻是靠画面和声音向人们传播新闻事实的。依赖屏幕与观众交流决定了可视性是电视新闻的显著特点。

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就应该合理选择题材,在题材求新、求活上做文章。挖掘好的题材在于把握住新闻事实与观众兴趣的契合点,有意识地将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拉近,设计受众兴奋点。

新闻姓“新”,不新不称其为新闻。电视新闻是电视与新闻的结合体,要新,就要靠有心地观察、感受和理解。抓住富有新意的事物,也就抓住了新闻。我们还必须掌握关于新闻的基本常识和采访报道的一般规律。新闻报道是否为群众需要、社会需要,是否能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是否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大的题材新闻往往是广大观众最热心关注的焦点。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纪大审判的案一审、二审判决的报道就特别令人瞩目。《在兰考县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电视新闻报道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视率。

第3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现场报道在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越来越多。无论在央视还是在各省台乃至市县台的新闻节目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甚至可以说现场报道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最佳形式,它正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毫无疑问,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本文拟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粗浅的分析。

一、电视现场报道的界定和特征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的口头报道。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记者出图像(记者身临现场进入画面);现在进行时(新闻事件正处于发生、发展之中);完整同期声(有现场声音)。报道形式有现场录像报道、现场直播。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强、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和信息量大等等特点。

现场报道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与核心,即席形成一套现场报道的构思;要有巧舌如簧的口头表达力,能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向观众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生、发展情况;要善于应对,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能使采访者吐露真言;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反应敏捷,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特别要与摄像师配合默契,善于用镜头语言把现场的环境、氛围、细节,以及现场各方面的反映和有特色的音响效果等等,都直接展现到观众面前。以黑龙江台2012年12月26日《走基层:绽放在马路上的“铿锵玫瑰”》为例:虽然哈尔滨今天的气温已降到零下30度,但是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寒风中,用最标准的手势指挥着车辆,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转。今天,我们的记者跟随一群80后女交警体验了一次极寒中的工作。

【画外】今年八月,李明通过了招录考试,成为一名交通女辅警。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早晨五点半,天还没亮,她就开始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李明的工作地点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岗,她每天都会提前20分钟到岗,熟悉一下指挥动作。看她做得起劲儿,我也忍不住照葫芦画瓢学了起来。

【现场】李明: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就完了?)对(哎呀不行我这个胳膊酸了)酸了,我们刚开始练的时候也是特别酸,就是举着特别累。

【画外】看着只是抬抬胳膊很容易,可是一招一式都做的标准却很难。早晨七点半,李明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

【现场】李明上岗:敬礼,礼毕。

【画外】从早晨七点半一直到晚上六点,李明和另外两个队友都是在这个小小的岗亭上度过的。虽然每十五分钟换一次岗,可是仍然抵挡不住彻骨的严寒。

【现场】记者段磊:李明告诉我,平常她们执勤时的要求是脖套不能过下巴,帽子不能系上。而哈尔滨今天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4度,而且风很大。我没法想象一个只有26岁的姑娘是怎么坚持站在那,用最标准的手势来一遍遍完成交通指挥动作。我站在这儿,唯一能够与她共同感受的就是寒冷。

【画外】平均四秒完成一个手势,一次红绿灯的变换要打出六次手势,一天下来要做九百多次。看着娇小的身影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坚守,我不禁肃然起敬。

【现场】(边说边走)冻坏了吧?捂捂给你个热贴捂捂(谢谢)脸冻得跟苹果似的快捂捂,今天天儿太冷了,嗯出来就感觉(冻)透了,手都不好使了。(隐黑)

【画外】(晚高峰执勤)晚高峰是一天之中车流量最大、也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对于这些姑娘们来说,也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

【同期】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安交通辅警郭婷婷:不能和你们一样穿得特别多,穿得特别多打手势伸不直。

【同期】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安交通辅警李明:就是看见自己的脸的时候,是有一刹那觉得,这脸老了。(笑)好像还没多大呢,就像三、四十的感觉,但是真正站在岗台上的时候,根本就不想这些,就是觉得特别骄傲,对,特别骄傲自豪。这则新闻中,记者能把现场最真实、最精彩、最有说服力、最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给群众,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二、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

现场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报道对象的客观反映,现场真实性就是要把所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充分发挥现场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把报道做得生动、鲜活、真实、可信。

现场报道新闻的真实,是严格的事实的真实,无疑要完全忠于生活的真实,它不允许像艺术作品那样塑造典型、合理想象、推理,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记者的语言和道听途说的事情用虚假的画面显现出来,当然新闻也不是原始生活真实的翻版,而是在绝对忠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提炼主题,加强新闻表现力,便于新闻受众了解真实的生活,但新闻加工的幅度应严格遵循新闻原有的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

三、现场感与参与感带来真实感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除了现场感之外,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还能带给观众另一种鲜明的心理状态——参与感。在人际传播中,参与感是人与人直接交流中的心理状态。当电视把画面与声音一齐诉诸观众的感官时,参与已成为普遍的收视心理需要和衡量传播效果的公共标准。而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参与感已成为决定现场报道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有助于其现场真实性的表现

第4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08-0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从某种程度讲,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单一化,使广大的电视新闻观众获得了更多发言权和创作权的机会。就传统电视新闻而言虽然同新媒体相比在传播途径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电视新闻在交互性和及时性仍旧占据绝对优势,电视新闻不管是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权威性还是公信力方面都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但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对现有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1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发展要求

1.1 进一步提高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满足电视新闻观众需求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即将时事新闻以固定的时间点传播于广大的观众。但实际情况下,电视新闻受众不可能全部都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及时观看到电视新闻,使得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受众自身所需要的材料无法获取。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收看到电视新闻特定时间内所播放的所有内容,从播放内容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资料。这就要求传统的电视新闻应更加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

1.2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提升受众参

与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是单向的,这就使得电视新闻观众无法参与其中,观众对电视新闻某个事件所要表达的看法和建议无法通过互动的方式得以体现。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改传统单一的单向传播为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基于网络传播平台是开放的,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对电视新闻的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评论,同时对热点新闻评论的内容可以得到其他热心观众的及时反馈,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的程度提高,有助于电视新闻良好互动局面的形成。

1.3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传播实效性,提升信息传播速度

电视新闻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但传统的电视新闻的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程序和环节较多,从电视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线索,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期制作,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统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是很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比如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如果有人遇到并第一时间将这些事件的相关信息传到互联网上,新媒体受众就能够及时地了解这些事件。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2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2.1 借鉴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提高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

电视新闻播发的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发展的根基,更是获得更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深刻认识到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指的是电视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要及时,新闻信息内容要简明扼要。就电视新闻播发而言,电视新闻报道距离新闻信息所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信息对受众的价值性越高。反之则电视新闻播发的价值性就越低。目前,电视新闻直播形式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好体现,是吸引更多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手段。通常而言,社会中的一些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及时性和信息传递的质量是对电视新闻媒体综合实力最有效的检验标准。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充分地将电视新闻播发效率、传播途径同新闻制作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播报及时性,应从缩短新闻信息采集时间入手,通过多设置一些新闻采访点或借助网络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此外还需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创新电视新闻的播出手段,比如对于一些短平快式的新闻信息可借助网络渠道在网络媒体屏幕下方插入字幕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

2.2 保证电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提升电视新闻权威性

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概括为:直观、形象以及传播速度快,能够真实地对客观事件进行反映。如果电视新闻信息真实性缺失,那么将失去播发的价值,更将会失去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滞。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加强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创新及传播速度提升外,还要注重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在日常的电视新闻信息采集过程中应认真地对观众或者新闻记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经核查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缺乏真实性,应坚持宁缺毋滥的思想。杜绝传递虚假信息,避免电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此外,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外,还需对播报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在播报某个新闻事件时,可在播报的同时穿插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能够更真实、更直观地将新闻事件传递给受众。

2.3 充分尊重观众自主意识,提升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积极性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注重电视新闻播发的方式和效率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如果电视新闻失去观众,那么电视新闻的播发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积极主动地探索能够让观众参与电视新闻话题讨论的方法和途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本着充分尊重观众评价电视新闻信息权利和选择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利的思想,对现行的电视新闻播发方法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改传统电视新闻单向性播发形式为多向性播发形式,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比如,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可采用中央三套《星光大道》这个栏目的播发手段来提升受众的参与度。该栏目就是有效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手段,运用微博、贴吧以及手机短信的方式让观众支持自己所喜欢的选手,提升了场外观众参与该节目的积极性。

3 结论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能够实现电视新闻媒体单位的良好发展,应对现有的电视新闻播发方式进行创新,注重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增强同观众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第5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 编辑

通常来说,为了能够给人以真实、不可置疑的印象,电视新闻节目需要以其声画并茂的效果,再现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子技术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当然这样让我们越来越担心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可靠程度[1]。

社会文化事业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同时,编辑活动本身也是文化产业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来说,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里除了要求作者本身要有自觉意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编辑进行严格把关。所以说,编辑就像是足球运动中的“守门员”,它的主要职责是在选稿、审稿和修改加工上。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指的是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的专业活动中,利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取舍、删改、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在单个性画面的基础上,构架成完整的系统的声画结合的电视节目的物化劳动过程。当然,如果出现前期拍摄和稿件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补救方法,这主要是通过后期的编辑来进行修改,但是如果后期的编辑工作不到位,那么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电视新闻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具体节目的成败生死[2]。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目前往往出现较差的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进一步分析里面的原因发现,这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主要影响节目质量的因素是,存在较差的编辑队伍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存在明显缺乏相应的艺术、技术水平。就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其一,目前很多的电视新闻编辑并不是毕业于电视新闻编辑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中大部分人是由其它行业转行来的半路人,所以说,明显存在专业理论的欠缺,专业知识面的不足,他们仅仅是学会了一点简单的操作技能,仅仅能从事一些模仿式的边干边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出现的难以驾驭整体、把握大局的现象;其二,造成素质不高的重要因素是编辑的思想观念。目前的大部分编辑仍然存在着“为人作嫁”的思想,并没有具备足够的敬业意识,尤其在当前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存在部分编辑认为自己没有记者风光实惠,因此,不能安心的进行工作,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制约编辑工作的主要因素是重采轻编的倾向[2]。目前存在部分领导认为,编辑工作可有可无,敷衍下就可以了事了,不用特别进行重视。所以说,编辑的岗位就如同接纳二、三流记者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编辑工作无所谓的环境。

3.1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需要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卖点”。当然,使用了电子动画技术,可能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上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然而,这对新闻节目本身来说,确是有着增强直观感的效果[3]。

3.2办好电视新闻

这就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新闻的生命是真实,一旦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报道新闻事件的工作原则[4]。

3.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目前经常出现新闻失实报道的现象,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为了能有效避免新闻失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采访,精心编辑。采访不深入,编稿不注意核实,剪辑不认真,电子画面充当新闻画面等,就容易造成电视新闻报道失实。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和报纸,它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视觉性很强,一组镜头的组接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电视新闻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负责、谨慎、严肃、诚实的态度去工作,应当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座佑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把更真、更美的电视画面呈现给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重视头条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注重有效信息量。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

4.1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4.2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4.3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4.4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5、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节目整体编排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应注重研究和改进的课题,因为,每档新闻都应按新闻规律规范地采用不同序列、不同组合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这一点,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和创新,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和新鲜性。电视新闻编辑则应在运作中娴熟、创新中求新,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编辑领域,不断丰富电视新闻编辑理论。

参考文献:

[1]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等译.华夏出版社.

[2]贾秀清.“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电视节目类型构成要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1).

[3]温化平.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第6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字幕在新闻节目中常以标题字幕、片中整屏字幕、语音字幕等类型出现。

一、标题字幕的作用

电视字幕作为新闻标题出现较多,通常是一则消息的点睛之笔,对新闻内容起到强调、解释、说明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构图元素,还可以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

报纸新闻记者为了吸引眼球,特别注重标题,经常是反复斟酌,有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不少电视新闻记者,却认为电视新闻标题无关紧要,使标题在电视新闻中有越来越弱化的倾向。电视新闻的标题其实也非常重要,它跟平面媒体新闻一样,都是一则新闻中最核心的内容。标题可以最直观、最醒目地提示新闻的内容,可以引起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可以有助于观众对新闻的理解。标题不仅说明内容,还传递着作者的态度,并以此影响舆论。有不少电视新闻标题本身就是这则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新闻主体往往是对标题的具体展开。

二、整屏字幕的作用

在新闻节目的片中,经常用整屏字幕来播报政令、声明内容等,在图文电视传送中起到主干作用。当字幕与图形、声音配合时,还可以起到提起观众注意、揭示背景材料、解释翻译画面、增加视觉信息等作用。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全国铁路今起实行新运行图 车次时间均有变化”、“中欧签署《中欧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外紧急贷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汲取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教训 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和最近播发的“数字十年”、“数字十”等这些报道,都采取字幕与图形、声音配合,帮助观众清楚地了解节目情节或内容,配合解说和画面,解释难懂的各种事物,使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清楚地看懂、听懂和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字幕是新闻的主体,这种新闻我们一般可以称为字幕新闻,它与口播新闻一样,都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字幕新闻通常有三种形式:

一是纯字幕新闻,只有字幕,没有配音和画面。最典型的纯字幕新闻就是滚动字幕新闻。为了新闻的时效性,为了在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往往以滚动字幕的形式来抢先播出消息。电视滚动字幕是与其他节目的画面播放同步进行的。借助新的科技手段,突破主播画面主题和时间的局限,以文字滚动的方式,适时播发各类重要信息,从而实现了对有限荧屏的扩展以及播出内容在同一时间的多元和多向,丰富了电视新闻所涵盖的内容。

二是只有字幕和配音,没有任何画面的字幕新闻。之所以没有画面,有可能是没有或来不及贴画面,也有可能是画面有,但因为画面对新闻的补充说明作用十分有限,为了更好地突出字幕,就放弃使用画面。

三是字幕新闻有字幕,有配音,也有画面的新闻。这种字幕新闻,一般字幕基本上贯穿新闻全篇,画面也就是所谓的空镜头,只是起到字幕背景的作用(当然画面是跟字幕相关的内容)。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字幕新闻,它的共同点是没有画面,甚至没有配音,受众也可以基本理解新闻所传达的信息。

三、语音字幕的作用

新闻中的语音字幕分为解说字幕和人声字幕两种,内地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解说很少配上字幕,人声字幕则经常用。人声字幕即新闻片中的人物采访:说明文字字幕(被采访人的姓名、身份、职称等)和复述性字幕(同期声讲话字幕)。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除了新闻标题之外是没有任何字幕的,这也许是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但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视新闻中的字幕就逐渐得多了起来,除了新闻标题以外,对运用最多的一种人声字幕——同期声字幕也开始逐步的加大重视。

同期声字幕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消除语言隔膜。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拥有13亿人口,虽然通用汉语但是众多发音差异巨大的方言给电视媒体的语音传播带来相当程度的困难,给同期声配上字幕,可以让各地观众了解、熟悉节目内容,并有可能与此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是出于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随着媒体越来越开始重视报导的真实性,同期声字幕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屏幕上。例如,前些年央视《新闻联播》中的通常做法是将国外采访录像的同期声翻译成中文、用普通话配音后播出,而近几年央视开始将国外采访录像的同期声保留播出,同时在屏幕底部打上中文字幕。这其实是对新闻的真实性的很大提高,它尽可能地再现了事件发生时的一切情景,也满足了一部分懂外国语言的观众的收视要求。

再次,可以增加传播信息量。当我们一边听被采访人物说话,一边再注视屏幕底部的字幕时,就对这些信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视新闻的出现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通道获得信息,这些画面、声音、文字并茂的立体信息把“眼见为实”的概念瞬间带到了每位观众面前。

第7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优势;重建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15-02

1新媒体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1.1传播平台多元化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使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在手机、电脑、iPad、数字电视等不同的终端设备上播放,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受众使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视新闻节目,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共享性和自由选择性,使得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

1.2信息来源多样化

在新媒体兴起之前,传统的传播媒体垄断着新闻信息来源,他们从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中收集可靠的信息,对信息进行专业编辑和加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播放。然而在新闻媒体兴起之后,不同形态的媒体能够从更多层面挖掘新闻素材,受众成为了信息提供者之一,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信息共享程度大幅度提升,这也促使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报道资源。

1.3公众话语空间扩大化

新媒体以先进的媒介技术为依托,具备传播速度快、信息共享程度高、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尤其在公众话语权方面,能够实现双向甚至是多向交互传播,使得传播更加互动化、民主化,为受众提供开放的话语空间。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媒体亟需打破对话语权的垄断,引入新媒体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话语空间,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促进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

2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2.1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互动,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却能够丰富电视新闻叙事文本的来源,通过跨媒介整合获得节目资源,重建电视新闻节目优势。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受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视媒体应当关注网络中的新闻资源,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弥补电视新闻节目互动性不足的弊端。为此,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可针对网上热议的事件进行评析,综合多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将事件全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新闻报道中还可综合具有官方性质的人民日报微博、特约评论员评论、主持人评论以及普通网友的犀利评语等多方面的评论,让观众了解不同群体对事件的看法,在最短时间内知晓网络热点,并引导受众进行多方位思考。如《每日新闻报》中的“微观天下”板块,不仅采用了专业传媒类微博中的内容,而且还结合网友的精辟留言,对时事热点新闻进行播报,取得了很好的节目效果。

2.2采用多元叙事视角,增强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语言和画面传递信息,极力还原事件原貌,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表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感。新媒体背景下,在给受众带来多样、便捷、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真实度的不确定性。为了向受众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电视媒体可采用多元叙事方式,融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整合碎片化、海量化的新媒体信息资源,作出全方位的新闻事件报道,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如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在对斯诺登离开香港的报道中,从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入手,使受众了解事件的起因,并采访美国官员、斯诺登委托的香港律师、节目驻俄罗斯记者、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等人物对此事件的看法,使受众能够从不同叙事者的立场上看待这一事件,实现了新闻节目对该事件的全方位解读。

2.3同步报道重大事件,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在新媒体语境下,存在着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这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埋下了隐患。为此,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通过对重大事件的透明化报道,消除虚假信息对舆论的负面影响,保证民间舆论与主流媒体舆论在重大事件上的一致性。如对地震、矿难、台风、恐怖袭击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电视新闻节目要进行跟踪报道,采取现场直播、访谈、连线等形式,借助图像符号不间断地传播事件进展情况,保证信息传播的高透明度和公开度,使受众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从而杜绝谣言的滋生,凸显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2.4推动传播技术创新,突出现场直播优势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优势,也是新媒体传播的弱点。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要不断提高媒体制作水平,体现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进一步巩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要将新媒体的片段式信息与深度报道整合起来,利用自身的制作技术优势,丰富新闻报告内容,使得受众获取更加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电视媒体要不断更新现场直播的技术手段,运用3D模拟模型、飞机航拍、飞行设备搭载拍摄、水下拍摄等先进的传播技术,提升新闻节目的直播画面效果,使受众获取身临其境的感受。

3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媒体要不断改进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与新媒体合作开辟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路径,同时还要保持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一贯秉持的权威性、真实性的报道原则,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第8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观察

(一)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新闻娱乐化统一的认识和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新闻娱乐化可以指媒体对硬性新闻的软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呆板的,严肃的,从大众接受的角度看这一特点不符合人们欣赏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因此进过一定的软化处理,用生活化的,更加贴近群众欣赏口味的形式来解说和分析这些严肃的新闻事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大大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一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虽然不是纯新闻节目,但也不与纯娱乐节目有值得区别。如何把握这种区别就成为影响娱乐化的新闻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闻娱乐化重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用娱乐化的方式来报道新闻。这种方式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例如中央台的《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等,地方台如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等。这种新闻节目能够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观众,是广大电视观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节目。二是新闻标题的娱乐化处理。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媒体传播。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用也比较普遍。他通过精准的概括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结合一些灵活多变、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制作成比较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来吸引观众。三是转变新闻传播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成功的当属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四是娱乐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在新闻播报中有意选取一些软性新闻大加宣扬。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企业化运作已经得到普及,各电视台之间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因而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成为影响电视媒体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台纷纷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其中娱乐化的处理方式又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追捧。因此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各电视台也不同程度的开启了自身的新闻节目娱乐化道路。

(二)电视行业对新闻节目定位的偏差

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的被各种文化创造满足,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的被电视满足。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对各种电视节目的欣赏需求。同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电视台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只要收视率能提升上来,电视节目就算成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各种电视新闻娱乐化节目过度重视娱乐价值而忽视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最终给新闻传播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三)不断增长的观众需求

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文化需求的增长也对电视节目的发展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规律的影响下,人们不断产生了对信息量的巨大需求,同时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能够轻松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总比费劲脑筋思考来的更加强烈。因此,电视节目如何能够不断满足观众的这种需求就成为他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产生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形式。但是这并不是终点,随着人们要求的提升和差异化的不断显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还将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三、对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一)处理好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新闻传播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性和准确性,无论对新闻节目作何处理,都能违背这两种特征。不真实不是新闻,不准确同样也不是新闻。而传统新闻节目虽然做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但是形式太过单一。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新闻节目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娱乐化的出现客观上有利于新闻内容更加有效的传播。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娱乐化,导致新闻内容面目全非。因此,在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新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应当得到妥善的处理。

(二)加强对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的思考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当下已经不是罕见事物,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电视新闻娱乐化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在学术界首先应当加强对这一事物的研究,分析。对其性质和内涵进行更加科学和权威的定位,以此作为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指导。同时还应当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对这些问题的解析应当成为完善治理措施的依据。

第9篇:电视新闻真实性范文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起因;问题;措施

一、电视新闻讲故事的起因

新闻故事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大众报纸时期,从字面上来讲新闻故事化就是指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一则新闻。我们知道新闻一般为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内容被包含在了开头简单凝练的导语之中。正文部分则是对导语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是对细节进行更加全面的介绍。但是随着国外传播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受众都觉得运用倒三角形结构的新闻较为死板、枯燥,不能吸引阅读兴趣。所以新闻故事化在探索中得到发展。这种方式最早在美国CBS新闻栏目60分钟中得到应用,这档看似枯燥无味,探索国内大事的新闻节目超乎众人意料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10大节目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呈现新闻事实时运用了各种叙事技巧,挖掘人性、抒感。让枯燥的新闻事实更加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随后,我国的新栏目对其加以运用并且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二、电视新闻讲故事存在问题

在新闻讲故事的过程中,由于媒体过度追求收视率,所以就造成了新闻真实性的失真。这些在报纸新闻中最为广泛。人们都爱听故事,甚至超过了听新闻。因此,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刻意追求新闻的故事性,而忽视了新闻的准确性,这些虚假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下面本文将对电视新闻故事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叙述。

2.1重故事、轻事实

故事就是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利用设置悬念,埋藏伏笔的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步一步吸引读者将故事读完。而新闻则是侧重对于发生的事件进行还原。在面对一些原本故事性不强的新闻材料时,就会有人为了增强故事性而强行加入一些虽然合情合理但是其实并未发生过的事情,这样就造成了虚假报道。并且新闻故事需要对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情景再现,需要重新进行编排,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影像资料不足的问题,但是非常容易出错,一旦氛围或者情景设置错误,就会引导观众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

2.2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所谓的节目同质化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媒体注意到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提高收视率,所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相似的节目。例如:《走近科学》、《百科探秘》、《人与社会》、《讲述》这些节目都是采用的讲故事的方式,换汤不换药,虽然名称不同,但是节目内容大同小异,毫无创意。

2.3淡化媒体责任意识

很多媒体为了夺人眼球,不在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上加以评述,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加以渲染,企图激起受众的某种情感。这就导致了一些花边新闻及市井新闻泛滥,原本新闻的格调被降低,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三、解决策略

3.1坚持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因此,媒体不管以任何方式提高新闻的关注度或增加受众人数,都不能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新闻一旦脱离了真实性就不再是真正的新闻,故事化只能是拍摄手法,并不能真正影响新闻的内容,对于在新闻故事化中,为了营造气氛而对新闻进行模拟的场景应该尽量减少。

3.2注重新闻的影响力,选材避免同质化

当前电视节目策划,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跟风。面对其他电视台中出现的高收视节目,许多电视台也会为了收视率而模仿,新闻节目也不例外。虽然新闻节目的形式大体相同,但是内容的选材上会因为各家电视台所主导的因素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收视的需要,不少电视台会直接照搬其他高收视故事化新闻,从而导致新闻的重复,影响故事化新闻的整体质量,降低观众的观看积极性。所以在选材上,各电视台应当以自己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而呈现一类多元化故事化新闻节目。

3.3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各大新闻媒体都应该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注意到社会效益,并且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为新闻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不能忘记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将选材贴近生活,寻找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体现出人文情怀以及时代精神。

3.4加强创新

新闻讲故事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新鲜。所以新闻工作者可以从影视剧中汲取经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FLASH制作等等,不断创新,增强新闻的活力。

四、结束语

媒体用讲故事的新闻来增加受众,无可厚非。但是,在新闻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避免出现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不断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雷.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44.

[2]张媛媛.浅析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J].科技风,2015(1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