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能策划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B/S;本科生;论文质量;创新
1 B/S技术概述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技术是由美国微软公司研发,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Browser)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智能系统可实现的核心内容集中到服务器(Server)上,简化了系统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界提出“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发展目标。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而言,以往论文写作、指导模式主要是通过笔、墨、纸等传统媒介实现,论文管理工作也主要是按照印发规章制度推行。这种管理模式在当今信息技术已渗透教育管理各个层面的形势下为高度依赖网络交流手段的“90一代”的“电子学生”所排斥。可以说基于B/S技术下的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是应人、应时而生。
2002年B/S计算模式与C/S的计算模式并存混合计算模式的提出,预示着B/S架构模式,跨入“大众”门槛。我校引进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也是基于此技术研发的。首先,它是基于JAVA跨平台语言的B/S智能论文管理系统,具有使用随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不仅无需安装任何专门软件,且系统操作方便,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系统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设置为教师工号或学生学号)就能很方便地登录并使用系统。其次,该系统日常维护成本低廉,作为技术成熟产品它已考虑多种应用环境,能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身份设定权限,更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便捷访问,无需后期额外开发。再次,该系统稳定性强,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相对安全。
2 论文写作质量现状
基于B/S技术下的论文智能系统优化策略分析是笔者对南京晓庄学院2009-2012级毕业生(部分)进行论文写作模式、智能系统应用缺陷及论文管理方式缺陷等问卷调查及跟踪数据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应用性及创新性特点。同时针对性指出“传统模式”(纸质材料为主要媒介)缺陷同时,也为论文管理的完善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强化智能管理系统与论文写作之间融合度,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对论文写作训练功效的认知和对切实论文写作总体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数据。笔者依据对调查数据的汇总、统计后发现目前论文写作存在众多问题:(1)论文重题问题不时发生;(2)论文抄袭现象普遍;(3)学生写作素养较为薄弱;(4)部分导师指导能力有限;(5)论文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传统、单一和低效率。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领域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向全面信息化发展目标迈进,在数字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当下,单一、低效的传统论文管理模式已严重滞后于时展和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这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要从质量逐年降低的颓势中解放出来,必须寻找由传统模式向数字信息模式转变的自救创新之路。受此发展趋势影响,基于B/S技术架构下的智能论文管理系统应时而生,其特点与优势凸显。虽然技术和时代优势明显,但根据调出数据显示:仍存在一些问题:(1)使用者对论文智能系统操作不熟练;(2)论文智能系统技术漏洞有待完善(文件支持版本格式太低、软件兼容性问题等);(3)功能设置与论文实际管理有较多矛盾点等问题需要解决。
3 智能技术深入应用
3.1 B/S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功能衔接
1999年国内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飙涨。论文传统模式,历史资料长期保存不易,参考时查询异常困难,大量纸质材料的存档浪费资源;工作程序繁琐复杂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完成;受现有条件所困,师生交流互动受限等诸多问题,都从侧面上反映出我国的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尽快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新模式已迫在眉睫。B/S智能管理系统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智能技术等应用到论文系统应用中,从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好地为论文管理服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依赖的是B/S技术优荩加以适当的优化而来。但系统研发的基础是对论文传统模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的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关系。所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出传统模式的管理优势,看准时机的融入到B/S智能管理系统中,达到新旧管理模式的和谐衔接。对此我们应依据论文成果质量和使用反馈的调查问卷为基础,与软件开发公司协调信息进行功能性的技术弥补和进一步完善,直至缩小智能系统与是实际论文管理间的距离或提高其相互间的融合度。
3.2 B/S架构下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论文智能化管理的手段也得到很大提升,水平也得到快速的提高,并逐渐为高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论文写作与指导新环境。较之发展,论文管理虽然在智能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高校围绕论文管理而展开的各项工作,还远远没有集成到各个管理系统中(论文管理和教学并没有紧密结合)所以,未来的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化应该重点考虑各种管理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并且以教务管理中的论文管理和教学工作为优化核心。同时,对于智能系统与实际管理中的时间节点、步骤安排、灵活机动等方面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及融合。
3.3 智能系统功能优化,应考虑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
对于B/S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应考虑学生的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及专业性质等情况,区别对待,合理开发应用。根据学生所学学科,凡所学为基础学科,考核标准应趋重理论,以培养学术人才为旨归的,论文考核标准就需要求严格;而学生所学学科为应用学科范畴,考核标准英趋重实践,以培养实用型为目标,应更看重大学四年平时考试或实践成绩为考核重点。对于智能系统的管理应将一定的权限划分到二级学院,由他们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设置论文完成步骤的各要求(质量、字数、时间节点、评优及考核标准等)为智能系统的“自”方面的技术设计应用提供合理思路,增加智能系统的操作灵活性,强化系统的应用体验。例如英语学科论文写作中存在机器翻译问题、语法问题等这方面系统功能并未有效开发,导致教师认为智能系统并未真正体现“智能”不过是个重复工作步骤的“系统”而已。最大的优势就是把纸质材料转化成电子文档,并未对论文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明显作用,所以对于智能软件的维护更新还应进一步多功能、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优化,实现真正的智能。
4 结束语
在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本科论文管理走上信息化之路是必然趋势。本研究开展过程中将随时跟踪本科毕业生论文撰写各环节的数据资源,进行及时的动态分析,并向相关领导和论文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此项就如何运用B/S技术论文智能管理系统以促进毕业论文质量大面积提高的研究只要各环节数据获取准确、分析方法得当、对发现的问题能构想出有效解决路径,那么研究过程中累积的成果必然会促进我院办学质量的提高,也会有向其他院校推广的价值。同时,B/S架构技术下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促动指导热情的激发与提升;满足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模式的功能延续的“电子心理”。以上种种价值同时对促进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都有积极影响作用。最终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机会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04.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竞职演讲锻炼的机会,同时,我也很有信心参加这次的竞争上岗活动,因为,我相信自己,相信有能力胜任我所竞争的岗位——政工科长。
81年7月,我从丹阳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89年被任命为儿科护士长,98年调入外科任二病区护士长,2000年3月被调到院政工科担任科长。20多年来,无任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忘我地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来向人们证明我是一名较为优秀的护士、管理规范的护士长、实绩较为突出的政工科长。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期间,我以自己优质的服务、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规范的管理赢得了广大病员的赞誉、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好评。
两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告别了护理岗位,来到政工科。我院的政工科负责医院人事、宣传、行风建设等多项重要工作。新的岗位,新的要求,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凭着我的勤奋和天资,很快便得心应手,适应了工作。人事工作政策性强,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比如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为使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职工能按时晋升晋级,我对下发的文件反复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二年来,没有因我的失误而影响职工的利益。宣传工作的成效来自于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不只有行动就行,还需要让群众知晓,二年来,政工科在医院内新制作了各种醒目的指示标牌,新颖的宣传橱窗、灯箱;制作了各科室专科名片,专科特色介绍展版;去年院庆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这一切,无不展示着医院新的形象、新的风貌。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更为重要。两年来,政工科通过向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投稿、举办专题讲座、策划制作广告,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在百姓中的知名度、信任度。
勤奋好学是我最大的优点,因为我知道,我不更新知识,便是新的知识将我淘汰。为此,我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学习成了我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96年取得了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为提高管理水平,参加了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取得了《管理心理学》、《行政法学》、《市政学》、《法学概论》、《形式逻辑》、《人力资源管理》等十二门单科合格证,年内将获得第二专业大专学历证书。今年9月,为更好地适应政工科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报名参加了南京电大中文本科班学习。曾经参加县组织部举办的县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期间所写论文《社区医疗服务初探》获溧水县调研论文三等奖。《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落实院务公开》一文在二оо二年度南京市“实践‘三个代表’、加强与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评选中获提名奖。新晨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竞职演讲锻炼的机会,同时,我也很有信心参加这次的竞争上岗活动,因为,我相信自己,相信有能力胜任我所竞争的岗位——政工科长。
81年7月,我从丹阳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89年被任命为儿科护士长,98年调入外科任二病区护士长,xx年3月被调到院政工科担任科长。20多年来,无任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忘我地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来向人们证明我是一名较为优秀的护士、管理规范的护士长、实绩较为突出的政工科长。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期间,我以自己优质的服务、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规范的管理赢得了广大病员的赞誉、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好评。
两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告别了护理岗位,来到政工科。我院的政工科负责医院人事、宣传、行风建设等多项重要工作。新的岗位,新的要求,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凭着我的勤奋和天资,很快便得心应手,适应了工作。
人事工作政策性强,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关系,比如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等。为使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职工能按时晋升晋级,我对下发的文件反复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二年来,没有因我的失误而影响职工的利益。
宣传工作的成效来自于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不只有行动就行,还需要让群众知晓,二年来,政工科在医院内新制作了各种醒目的指示标牌,新颖的宣传橱窗、灯箱;制作了各科室专科名片,专科特色介绍展版;去年院庆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这一切,无不展示着医院新的形象、新的风貌。
面向社会的宣传工作更为重要。两年来,政工科通过向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投稿、举办专题讲座、策划制作广告,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在百姓中的知名度、信任度。
勤奋好学是我最大的优点,因为我知道,我不更新知识,便是新的知识将我淘汰。为此,我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学习成了我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96年取得了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为提高管理水平,参加了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取得了《管理心理学》、《行政法学》、《市政学》、《法学概论》、《形式逻辑》、《人力资源管理》等十二门单科合格证,年内将获得第二专业大专学历证书。今年9月,为更好地适应政工科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报名参加了南京电大中文本科班学习。
曾经参加县组织部举办的县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期间所写论文《社区医疗服务初探》获XX县调研论文三等奖。《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落实院务公开》一文在二оо二年度XX市“实践‘三个代表’、加强与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评选中获提名奖。
成绩是竞争的资本,成绩却不能代表未来。如果这次竞职成功,我会更努力地工作,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临床一线服务,为实施医院的“三名”战略出谋划策。我设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策划编辑医院的院报。尽管,这是一项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但我坚信,有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有了两年宣传工作的经验,再加上全院职工的配合,这一新的宣传方式定会受到医院广大员工的欢迎,也更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政工科是医院的一个职能部门。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不断提高政治涵养、文化素质,事事处处作群众的表率将是我工作的准则。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营销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按照集团公司营销总部整合营销职能程度的不同,概括出三种典型的营销组织结构。借鉴现有企业的成熟模式,按照从集权到分权程度的渐进顺序。提出了四种运作模式,并对这四种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其各自实施条件。
一、集团公司营销组织结构设计
考察各类企业集团内的营销组织设计可看出,按照集团营销总部整合营销职能程度的不同,典型的营销组织结构可归纳为功能全部整合型、功能部分整合型和完全按产品划分型。
(一)营销总部功能全部整合型。这类营销组织是在集团层面建立完整的多产品营销平台,负责所有产品的营销;各事业部不负责营销,只负责有关生产、研发、采购等活动;各项营销费用在各产品之间摊销,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这种模式往往在拥有同质性的多种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适用。因为当产品跨度较大,业务涉及协同性不强的多行业时,由集团整合营销往往难度较大。而如果产品性质类似,营销策划和销售模式上可发挥很强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作用,或产品共用同一品牌,则较适合该种模式。宝洁公司就实行该种方案。宝洁公司虽然拥有洗发、护肤、洗衣粉、口腔护理、纸品等各自不同的品牌,但这些产品都属于个人护理相关的快速消费品,尤其在产品营销模式上相似性高,且都共用“宝洁”品牌,因而较适合该种模式。为此,宝洁专门建立了整合营销平台的宝洁中国公司,专门负责从策划、执行到控制的全部营销职能。
(二)营销总部功能部分整合型。这类营销组织虽然在集团层面也建立了营销部门负责部分营销功能,同时各个事业部也建立自己独立的营销组织体系,各项营销的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摊销,各事业部完全独立核算。根据企业所处产品行业跨度的不同,在集团层面整合营销功能时有不同的程度和侧重。像可口可乐,其产品跨度不大,较容易发挥营销资源协同和品牌效应,其将广告策划、大客户和特殊渠道等关键部门整合到总公司层面,强化了品牌在产品促销中的作用,同时各地区公司负责销售功能。这样,集团的营销部门相当于整合了营销策划和控制的多数职能,是对各子公司销售的强支持。如果企业产品差异性较大或对专业营销有较高要求时,企业集团可相对弱化营销集权程度。
(三)营销职能完全按产品划分型。这种营销组织设计的思路是各事业部建立独立的营销组织体系,各营销组织直接由事业部管理和控制。各事业部按照产品类别、品牌、渠道、地域性等方式划分。该种模式一般在产品跨度较大,且产品分类有限的企业内实施。如,阿尔卡特公司就将全部业务分为两个事业部:手机和通讯基站。两事业部分别成立独立运作的营销子系统。从其各营销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可看到,由于手机和通讯基站两业务性质差异较大,其内部营销部门的设计也很不相同。手机事业部内营销按销售和两个主要职能划分,而通讯基站事业部则按照服务对象和销售流程等更细致地划分为项目工程、销售代表、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公关部。可见,独立运作的营销部门可以灵活满足各事业部差异性较大的营销要求。
二、不同营销组织结构运作模式比较
在概括出上述三种主要营销组织结构之后,本文按照集团公司整合营销职能的程度不同,并借鉴现有企业的成熟模式,按从集权到分权程度的渐进顺序,提出了以下四种运作模式。
(一)集权化的组织结构。这种模式的营销业务是由集团公司完全集权化,各子公司或事业部不再设立营销相关部门,只负责有关生产、研发、采购等功能。全部营销职能完全由集团营销总部负责,建立完整的多产品营销平台,各项营销费用在各产品之间摊销,各事业部独立核算,从而将销售环节紧紧控制在集团层面,直接对集团负责。这种模式注重以下几方面:第一,统一集团整体战略和目标。该模式将营销职能全部在集团层面实现,直接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从而保证集权战略的高度执行力和目标的统一。第二,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规范的流程。集中化管理可以整合各子公司的销售团队,从人员上进行销售和品牌推广培训,从制度上规范营销流程,对于强化集团品牌最为有利。第三,信息沟通顺畅,效率提高。由于集中化管理,使集团掌握了产品销售的第一手资料,并能够及时作出信息整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协调,提高了效率。第四,目标一致,降低子公司间恶性竞争,有利于集团整体利益。由于统一规划产品销售,使得各子公司在营销环节上站于同一竞争平台,更有利于共享客户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因而是最大化集团利益。但该种模式施行后,容易带来以下问题:一是不同层次工作很难兼顾,二是对子公司积极性促进不足。企业如果采取这种结构模式,需结合自身的条件,考虑到以下四方面的实施难度和要求:其一,由于该模式改革幅度很大,在实施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其二,绩效考核的匹配改革,从以前对子公司营销部门的考核,转变为对集团一个营销部门的考核。该种转变与集团其他职能部门现有考核的差异较大,容易造成考核营销和其他职能部门标准的难以权衡,带来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其三,当集团内产品跨度较大,营销的专业要求较高时,会增加整合营销和销售的困难。其四,如果集团各产品单元以旗下子公司形式而不是事业部形式存在,则该模式改革和风险较大。这种模式适合于同性质多产品种类的大型企业集团,且集团应给予营销职能部门最大的权力和支持,才能真正整合所有营销资源。
(二)营销策划与执行职能分离的营销组织结构。这种模式是指集团营销总部只整合了营销策划和控制职能,各子公司或事业部保留营销执行相关的销售部门。营销总部在策划和控制上的工作内容,同全部整合营销功能的组织结构中的一样,还可以适当地加强大客户管理,将其从子公司普通客户中提升到集团层面。可见这种模式是在第一种模式完全集权化基础上的改进,即将销售职能的责权关系回归到运作不同产品单元的子公司或事业部中。该模式除继承了第一种模式有利于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流程规范、实现营销资源协同作用,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具备了新的特点,即加强对营销组织整体控制的同时,可合理平衡收权和放权。通过统一的营销策划和监控,对整个销售业务的方向和信息有较强的控制力度,属于营销功能的强支持方式。尽管该模式克服了完全整合营销功能模式的很多不足之处,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容易造成营销策划和执行功能的脱节。二是反应不够灵活迅速。三是销售人员双头管理,积极性降低。四是增加了绩效考核难度。由于营销的策划、执行和控制,尤其是前两者对整个销售业绩都有显著影响,因而在以经营业绩指标为基础的考核体系中,不易区分考核对象及其尺度。企业如果实施这种模式,需结合自身的条件,考虑到以下实施难度和要求:其一,该模式改革力小于完全集权化的模式,但对集团总部的营销部门仍有较高的职能要求,尤其是其营销策划水平和与下级部门的协同程度,直接反映在业绩指标上,相当于也受来自下级部门的反馈要求。其二,同样适应于产品类别差异化不大,较容易发挥营销资源协同和品牌效应的产业中。 其三,为避免带来策划和执行的脱节,该模式应建立在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较完善,沟通体系顺畅,使策划部门既可以准确传达方针,下属销售部门又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三)仅整合营销控制功能的营销组织结构。指如果集团总部只负责营销的监控职能,各子公司或事业部拥有自己独立的营销组织体系。可见,该种设计模式给予下属部门更充分自主的放权。其中,集团营销总部充当弱支持作用的营销后台监管部门,具体负责监控考核、建立信息沟通平台、负责营销战略和人员培训、公关关系和各子公司之间利益协调和争端解决等工作内容。用于营销支持的费用可摊销到各类产品中或者由集团统一拨划。而下属部门在集团总体监控和营销战略的指导下,自行建立营销体系,可以根据需要完善各种营销职能细分部门。区别于上述两个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促进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市场反映灵活。各子公司可对营销策划和执行进行统一匹配和直接运作,可根据市场信息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价格策略和推广模式。可以说兼顾了积极性和灵活度。不过,由于更大程度上的放权,其自身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放松了集团层面营销总部的权力,使其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大且监控难度增大。其二,容易造成集团和子公司的目标不一致。由于子公司经营更具有独立性,容易造成子公司短期利益导向的营销目标,与集团整体战略和品牌形象的推广形成偏离甚至冲突。如果企业实施这种模式,需结合自身的条件,考虑到以下实施难度和要求:其一,该模式设计需要提高集团营销总部的执行能力。由于对各产品单元实际营销运作的放宽,加大了监管难度,这就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流程体系规范、绩效考核系统等多角度、多侧面的加强总部的控制执行力。其二,适合差异性较强的多产品类别或专业营销要求较高的企业集团。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5岁(1986年1月4日)
居住地:杭州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8个月]
公 司:XX医院
行 业:医疗/护理/卫生
职 位:实习医生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医药学
学 校:第一军医大学
自我评价
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奖学金,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稳固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曾有过实习经历,巧妙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观察和研究,最终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的称号。能够吃苦耐劳,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对于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承受较强的压力。希望获得一个机会,在磨练中不断进步。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医生
工作经验
2010/2—至今:XX医院[ 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卫生
**科室 实习医生
1. 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症状,增加诊断能力;
2. 查阅资料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3. 参与到轮班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锻炼了工作的耐性;
4. 协助医生完成一些资料整理工作。
---------------------------------------------------------------------
2009/5--2010 /1:XX医院 [ 9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科 实习生
1. 熟悉各种药物的主要功能和适应症状;
2. 了解医院管理制度;
3. 了解科室工作制度;
4. 学习如何与病患及家属沟通;
5. 配合处理各种问题。
---------------------------------------------------------------------
2008/7--2009 /4:XX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 10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市场部 市场专员
1. 负责制作宣传资料、宣讲ppt;
2. 参与策划、组织转向会议;
3. 负责沟通公司与其他医院及单位之间的合作;
4. 负责搜集和整理各种项目资料;
5. 负责协助处理各类事务。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第一军医大学 医药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论文关键词:湖北高校;市场营销人才;供需;能力素质模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设置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591所。在供需问题在数量矛盾基本解决后,供需结构上的矛盾还比较尖锐,对本科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巨大且品种繁多。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思索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就成为必然。
湖北省是全国高教大省但还不是高教强省,众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省属高校是地方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主渠道。笔者查阅了国内众多文献,虽然有相当多的文献研究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和人才供需现状,但直接研究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的文献较少,基于前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职能的发展,湖北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体上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信息后,湖北地方高校才可能按需要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地区15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涉及教育咨询行业3家、激光制造行业2家、金融行业2家、网络行业2家、通信行业1家、医药行业1家、化工行业1家、汽车制造行业1家、消费行业1家、计算机行业1家。由笔者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寻找合乎条件的被访者作答,被访者要求是营销中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经理、企业副总以上高管人员,以保证问卷研究的有效性。
一、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现状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营销职能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经历了西方企业用一百年时间走过的路,从简单的销售部门阶段到现代的营销组织,对应着营销职能的变化,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湖北企业正经历着哪些变化?我们调研发现,单从学历来看,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家企业,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6.7%,其中有1家企业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的有11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66.7%,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家,占0.7%。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湖北企业营销人员后备人才库的主体,表明目前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定位还是一种注重操作性的人才,但与五年前相比,大多数企业营销人员为高中、技校毕业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营销人员的12.7%,[6]情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五年时间学历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
从企业需求的营销岗位来看,销售(包括售前、集中和售后)、市场策划、市场研究是目前企业营销的三大主要职能,分别有89.7%、61.5%和46.2%的被访选择。渠道支持、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紧随其后,营销岗位的多样性要求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2.市场营销岗位(职能)的需求分布
在问及“贵公司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员?”,从岗位类别角度回答“销售与营销管理人员”频率为56.4%,排第一,表明企业最缺中高级营销管理人员,排第二的是“一线销售人员”,频率为51.3%,表明初级营销人才仍然有较大的需求,“营销策划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以41%和25.6%列第三和第四位,表明企业对营销人才的“技术”含量有持续的需求。从营销人员专业、态度特征分析,湖北企业回答最需要“有行业背景的营销人员”频率为74.3%,回答需要“复合型知识的营销人员”频率为61.5%,回答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营销人员”频率为56.4%,排前三位。
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来源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看,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并不一定是市场营销科班出身,这已被行业人士观察了解,一所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服务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所以要想得到某个时期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总供给量有难度,研究和了解湖北企业引进营销人员的主要渠道可以大致了解湖北企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大致来源,可间接地推测湖北地方高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供给水平。从调查来看,56%的湖北企业从全国招聘,36%的企业从本地招聘,只有8%的企业从内部招聘,招聘渠道包括人才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媒体广告招聘、熟人推荐介绍、猎头公司招聘等。
从企业营销人员所学专业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4.1%,其次为经济类专业,为53.8%,第三为工商管理类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均为38.5%,可见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背景相当复杂,这说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是企业营销人员重要的来源。我们在考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同类专业的竞争,努力构建专业特色,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类别专业之间的竞争,确立专业不可替代性优势。
4.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数量、质量及结构问题
有52%的被访认为“市场营销人才数量基本能满足要求”,33%的被访认为“数量不能满足要求”,10%的被访认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只有5%的被访认为“略有富余”。
38%的被访认为市场营销人才质量较好,认为质量一般的占62%。在回答“你认为目前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74%的被访认为是“专业技能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21%的被访认为“营销人才品种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只有5%的被访认为“人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转贴于 二、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营销人员素质要求分析
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笔者利用国内外对营销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成果,围绕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题目请被调查者回答。
1.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知识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行业知识”(74.3%)、“营销知识”(66.7%)、“竞争和客户知识”(48.7%)、“商品知识”(46.2%)、“商务及礼仪知识”(28.2%)、“财务知识”(17.9%)、“法律知识”(15.4%)、“管理知识”(10.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5.1%)、“贸易知识”(2.6%)。
2.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技能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76.9%)、“营销策划技能”(69.2%)、“商务谈判技能”(56.4%)、“推销技能”(53.8%)、“口头表达技能”(46.1%)、“文字表达技能”(17.9%)、“网络营销技能”(15.3%)、“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能”(12.8%)、“英语交际技能”(10.3%)、“其他技能”(5.1%)。从以上被访回答来看,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营销策划技能、商务谈判技能、推销技能是企业营销人员最需要掌握的技能。
3.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能力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79.5%)、“交际能力”(51.3%)、“商业判断力”(51.3%)、“创新能力”(46.2%)、“抗压能力”(41%)、“逻辑思维能力”(28.2%)、“组织管理能力”(28.2%)。
三、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问题在数量矛盾基本解决后,供需结构上的矛盾仍较尖锐
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知,从总量上看,营销人才供需基本平衡,按岗位层次划分,企业最缺销售和营销管理人员,按岗位内容划分企业最缺销售人员,按岗位特征划分企业最缺有行业背景的销售人员和复合型知识的销售人员。高校市场营销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经过若干年的企业实践历练,才可能成为企业营销管理干部,所以,市场上最缺的销售和营销管理人员不大可能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录用,因此,解决湖北地区营销人才供需结构上的矛盾更多的要依靠企业自己解决,这个矛盾可能长期存在,企业要有清晰的认知。
2.市场急需的有行业背景的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各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趋同
调查发现,有高达43.6%的被访认为各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没有差异性,还有43.6%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清楚”,只有12.8%认为“有差异”,说明当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特色不鲜明,定位不清晰。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的省属高校很多本身就是行业院校,如武汉工程大学是以化工为学校特色,湖北省化工企业80%的企业老总毕业于该校,三峡大学以水力电力为学校特色,武汉纺织大学以纺织为学校特色,长江大学以石油为学校特色,湖北经济学院以金融为特色等。这些学校只有面向行业,突出行业特色,服务行业,才能在与众多地方高校竞争时有立锥之地。
3.人才质量及类别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不得不花大力气自己培养
这次调查还发现,有高达74%的受调查者认为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其中,在学校应该解决的知识素质层面,认为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最缺的依次是行业知识、竞争者和客户知识、商品知识和商务礼仪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最缺的依次是商务谈判技能、营销策划技能、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和口头表达的技能。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企业所需要营销人才的培养途径”问题时,有46.2%的人认为“主要通过企业自己培养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认为“主要通过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再加上企业实践锻炼”的只有43.6%,另有7.6%的人认为“主要靠员工的悟性与兴趣成长,没法培养”。这表明,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4.企业营销岗位仍较为单一,减弱了对高层次营销人才的吸引力
这次调查发现,15家湖北企业的营销涉及了包括从销售到特许经营等7个不同的职能,但就某个具体企业的营销职能而言,大多数企业营销只意味着销售和营销策划。市场研究、渠道支持、公关、网络营销等职能被提及的均不到50%。营销职能的单一性使得营销工作对那些具有复杂知识结构的人和怀有不同就业期望的毕业生失去了吸引力。笔者所在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很多人是不愿意一辈子从事他们看来“技术含量”较低的销售工作,即使销售工作并非如此。
摘要:任何工作都需要某种理念的指导,社会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变化必然引起工作理念的变化。而新时期读者人数减少、读者群体萎缩是图书馆必须面临的也是制约图书馆工作开展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必须从以往的“读者服务”转变为“读者策划”,同时这也是调动和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34-03
早在魏晋时刘勰就说“文章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这固然是论述文章的时代性,但扩而言之,其实就是通常所熟悉的一切事物都将必然地随着社会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的这一客观规律,而这就要求我们的任何工作也必须符合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就图书馆工作而言,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约读者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五定律这一论断,从本质上揭示了图书馆工作和发展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图书馆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二是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审时定位,调整自我。进而言之,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也必然需要合乎时代的新理念,而在我们看来读者策划则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新理念。
1背景:理念及图书馆工作的理念
首先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何谓理念以及图书馆工作需不需要理念的问题。一般而言,理念源自于希腊文idea和eidos,原意为形象,或指思想的理念,或指客观的理念。《辞海》解释理念为: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现象在理性领域内的系统认识与观念,这种认识和观念合乎自然,合乎人性,能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事物本质,其重要意义在于理念对具体的实践行为具有指正、引导作用。同时还应注意,理念与观念、意识、信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人们多对其区别漠然待之,但其实它们之间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有着诸多不同。概而言之,“观念”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1]是客观现实在意识中的反映,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在哲学范畴中则主要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可见理念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于事物价值判断的理性观念,是人们长期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而且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和事情也都将必然地形成并受其特有理念的支配。而图书馆工作作为人类活动和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之一,也必然地形成、存在特定的理念并受其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正由于各个时期特定的理念决定了图书馆不同时期的工作现状。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不仅需要理念,而且也应随着时代和现实的改变而形成和确立新的理念,进而也可以说,一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图书馆工作理念的发展变化史。
2历程:图书馆工作理念的大致变化
一般说来,我国图书馆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其中古代图书馆习称为“藏书楼”,其特点就是“重藏轻用”,而近代图书馆虽然在文献的搜集、保存职能范围扩大,即既收集保存“国粹”,也兼顾“今籍”;在服务范围上,既为本社团服务,也向社会开放,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人借阅图书报刊,从而使文献的传递职能大大加强[2]。但总的来说它和中国古代藏书楼的理念大体一致,则以馆藏或者说是以“书”为主。
那么,现代图书馆的工作理念是什么呢?据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国际图联科学讨论会的观点认为,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可以说这四种职能基本反映了现代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对图书馆的实际要求,[3]可见现代图书馆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藏书楼收藏功能和近代图书馆保存与传递文化的特性,还将近代图书馆的公用性、服务性进一步扩大。所以这就要求现代图书馆必然要将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通过多方存取社会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上来,并且重新定位自己的馆藏发展方向和规划自己的读者服务模式,逐步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馆藏,“以藏书为轴心”的被动服务模式向着“以读者为轴心”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化[4]。因此“以读者为轴心”则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工作理念,这无疑也是在社会时代的变化中所做出的必然选择,而由此衍生的出“以人为本”、“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则是其响亮口号。
3新理念: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与读者策划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新时期以来虽然我们也遵守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或者说“以读者为轴心”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但读者量在逐年减少,读者群在逐年萎缩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读者量减少是从1985年开始的,在其后的10年时间里更是每况愈下。仅以首都图书馆为例,1985年以来读者人数一直下降,到1992年减至平均每月来馆读者人数5,000~6,000人次,每天平均读者人数只有200人次[5]。以上所举绝非特例,可以说读者量的减少与萎缩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和现实。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现象呢?对此不少学者有着各自的理解分析,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包括图书馆意识薄弱、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差以及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多元化选择等的读者方面的原因;图书馆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书价增长过快、经费紧张、馆藏质量下降、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态度欠佳、对待读者不公平以及参考咨询服务浅层化等的图书馆本身的原因;以及因特网的冲击和书店经营的人性化等的外部原因等[6]。在此如果避开图书馆内部的原因不谈,那么确实,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获得的文献信息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方式上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新时期图书馆必须做到从图书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位的信息提供者、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从按时提供到及时提供、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从区域服务到国际服务等的改变。也就是吴建中提出的图书馆工作应实现的“三个转移”:即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7]。
以上分析和认识无疑是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这也有助于解决新时期图书馆所面临的难题。但是在我们看来,新时期图书馆所有的难题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如果我们只是把浅层次的“以人为本”和“读者至上”的服务思想作为其工作理念,必然会出现上述问题。因为事实上“以人为本”和“读者至上”的理念既可以是消极、被动的服务也可以是积极、主动的服务,而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或者图书馆及自身条件等不够时,即使有这种思想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能会热情消退甚至故步自封了,这样就又反过来加速图书馆问题的出现。在这个超文本逐步超越甚至取代印刷纸质文本、读图读屏逐步取代读文、多媒体逐步取代单一媒体的时代,新时期图书馆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工作理念,正如美国学者盖伊·克莱尔(Guy St.Clair)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应再集中精力在功能及资源上,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在用户的需求以及我们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上。”[8]因此,我们认为如其浅层次地把“读者服务”作为图书馆的工作理念还不如明确地提出“读者策划”的新理念,或者说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需要“读者策划”这一新理念。当然在这二者之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读者服务”是“读者策划”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读者服务”,任何“读者策划”则为空中楼阁而毫无意义;而“读者策划”是“读者服务”在新时期的延续和拓新,是解决消极、被动服务的对症良药。
那么什么是“读者策划”呢?实事求是地说,所谓的“读者策划”是我们参考有关提法而杜撰出来的一个针对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新名词、新术语、新理念,对此学界几乎没有明确提出。在管理科学中,策划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巧,更是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或理念,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策划的本质就是管理,策划是对管理的创新[9]。现代社会又被称为是消费的社会,其中一流的经营者除了积极、热情、主动地服务好消费者之外,关键还在于挖掘、发现和引导隐性的、潜在的及现实的消费者,而这就需要各种策划了。相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其工作人员无疑就是经营者,读者则为其消费者,因此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图书馆的“读者策划”也就自然而然了。因此,我们认为,所谓的“读者策划”就是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读者服务”前提下,调动和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技巧和手段,锐意进取地寻找、发现和争取隐性或潜在的读者,积极主动地服务好现实读者,灵活地帮助和解决“问题读者”,在不违背图书馆原则和不妨碍图书馆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尽可能地使每一个人了解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价值和意义,激起他们对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兴趣和热情并将其放大和持续,从而使其顺利走进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参与者。而其中,策划主体无疑就是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策划客体则为图书馆的现实及隐性、潜在读者;策划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可能成为图书馆读者的人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策划实施过程就是通过具体的方式、方法、方案、手段、活动等寻找、发现与争取隐性和潜在读者,稳定现实读者,扩大读者群,实现图书馆功能和价值的过程。
当然,我们还需指出的是,虽然读者策划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读者策划则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不仅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的措施,也是当前和未来决策的依据。同时读者策划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不仅仅是出点子、作决策和提建议,还是高速有效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其基础为调查研究,其核心与灵魂则是创新。故无论何种类型的图书馆,无论图书馆的何种工作,无一不需要围绕读者进行策划。可以说能够进行读者策划的会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生机和活力,重视读者策划的图书馆,其必门庭若市,事业兴旺;反之则门可罗雀,死气沉沉,事业衰微。
4结论:进行读者策划实践图书馆工作新理念的要点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实践读者策划的新理念呢?或者说读者策划的要点是什么呢?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本文的篇幅所不能涵盖的,同时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意图旨在提出读者策划这一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理念的问题,事实上学术研究有时问题的提出可能远比问题的解决重要。故对于以下这些探讨是否恰切,也只能存疑了,而如果有可能我们将会有专文进行探讨。
在我们看来,读者策划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至少包括策划读者本身即尽可能让每个人成为读者的内容;也包括适宜读者的图书馆环境的策划;还包括人性化与特色化的读者管理与服务体制或各种规章制度的策划;同时亦包括能保证各种读者需要的图书馆资源、门户网站、网络、数据库以及咨询、检索、定题服务的策划等等。当然这里的所谓的策划不只是出点子,具体实施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故具体就新时期图书馆工作而言,要进行读者策划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读者,将各种隐性、潜在、可能的读者通过各种手段、方式、方法进行策划(比如读者调查联系、读者满意度、处理读者意见、读者素养培育等),让他们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使其变为现实读者。②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力量,通过策划各种方案和活动(比如新书通报、每日新闻、学科服务、读者须知、读者警示,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培训会、学术年会、演讲会研讨会、会、图书馆日、文体活动、旅游活动、书库寻宝等)提高每个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热情和兴趣,稳定和扩大现实读者。③(合理和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设备和馆舍,策划一个适宜的、能刺激和激化读者走进和利用图书馆的环境和空间(其中包括图书馆库室布局、环境布置、书架摆放、操作平台、读者空间、图书馆形象策划等)。④策划人性化与特色化的读者管理与服务体制或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借返书制度、开架借阅、超期处罚规定、图书馆阅读制度、图书遗失损坏赔偿制度、图书馆公共财产和设备使用制度等)。⑤策划能保证各种读者需要的图书馆资源(包括门户网站、网络服务、特色数据库以及尽可能以方便读者为宗旨的咨询、检索、定题服务等)。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367.
[2]王红.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社会历史变迁视野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2):271-273.
[3]陈华,王靖.高校发展与图书馆服务创新[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
[4]张利、吴慰慈.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47-49.
[5]辛希孟.文献信息服务论文集[C]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96.
[6]何流.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对图书馆读者人数减少的反思[J].云南图书馆.2006(2):60-61.
[7]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78.
[8]Guy St.Clair.Customer Servie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Bowker-Saur,1993,London:8-11.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_,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努力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质量是高校院(系)、学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认识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对现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完善的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确促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院(系)作为教学实施与管理的基层单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和I管理重心随之下移的背景下,如何依据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较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研究必须面又寸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教学质量,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教学质量,其概念是不同的。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教学结果达到的程度,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事实上,由于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生产活动,教学活动的结果具有多面陛、长效性的特.,因.tie,想用一个机械定量来评判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开始显现的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因此时学生即将离开学校,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初步形成之时,也是教学活动结束之时,在学生即将离开学校之时,学校才开始进行所谓的教学质量管理,显然没有多大意义,这也确实不是学校的初衷。因此,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进而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成为高校共同致力的做法。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质量的监视、测量与控制,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二、构建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质量是院(系)、学科、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9.8%发展到2t308年的%,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人大众化发展阶段。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力、学资源出现全面紧张等新睛况下,原来由职能部门直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已无法适应新的情况,这就要求一改过去对一线教师、学生的直接管理转变成策划、服务和对院(系)的监督和协调。
(一)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要求在过去高校规模较小时,教学质量监控一般由学校的职能部门进行。高校规模扩大以后,万人大学比比皆是,几万人的大学也为数不少,有的院系的师生数就相当于过去的一所学校,多则三四千,少则一两千,由职能部门来直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已不现实,这就必然要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部门的功能由过去对一线教师学生的直接教学管理监控转变为策划、服务和对院系的监督与协调。所以,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是实施以院(系)为中心的管理体制重要内容之一院(系)是大学的基层管理单位,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等整合一起的实施单位。院(系)过去所承担的执行职能,现在由系、摩、所具体承担,院(系)的各项工作已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院(系)已成为一个集策划、执行、监控为一体的办学实体,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院(系)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院(系)对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最为了解和熟悉,便于直接管理和监控。各院(系)的学科专业差异明显,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虽有共l生,但也有个性。因此,各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学的主要工作人员是高度专业化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不同专业的人之间很难提意见、作评价。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教学评价的专业化和±曾强教平价的科学I生。
(三)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有利于增强院(系)的质量自控意识,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院(系)各专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过去,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务处监控,教学院(系)处于被拄觉位,缺乏主动监控质量的意识。而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院(系)处于主体地位,能够激发他们质量意识和控制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使院(系)的管理者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_4J
(四)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克且艮监控主体单一、缺位等不良缺陷,实现质量监控由单视角向多视角转变
构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监控叉寸象中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主编、主导、主检和主管作用,能激发教师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与问题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卡目关的研究结果木目对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后发现,自2000年至今,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类文章不足百篇。由于研究不足,导致目前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存在诸多问题。
(一)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宏观层次的管理太多、太宽,院(系)中宏观、微观层次管理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一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认知不足,指标体系不全,质量标准与目标定位不相吻合,监控项目单调、范围偏窄、融合l生差,仅把监控集中点放到教师教的一面,教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主体作用,且忽视其它诸多因素;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信息收集不全,对信息整理缺少有效分析,调控纠偏效能差。特别是跨院(系)、跨部门的反馈信息更是很难跟踪,对结果反馈信息处蔓差。
(二)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执行无规可循,没有健全且带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院(系)虽然制定了—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有困难,除了与校级制度存在有不协调性的影响外,在执行过程中却掺杂了人为因素,不能按章行事,对于违规的人或事,存在着看人论事或做就事论事的简单处理,缺乏有效处理措施,致使教学管理制度功能释放受阻,不能发挥其有效的监控作用。
(三)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一般由院(系)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兼职,队伍素质整合度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少是专职^员和教育管理专业出身的,虽然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和能力,加之一上岗就得面对繁杂的事务l生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只能是在摸爬滚打中悟出点道理。突出表现是责权脱节、职责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监控效果不尽人意。
四、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严格遵循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务主管部门指导、配合、协调下,结合本院(系)教学实际而构建。
(一)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院(系)要根据现有监控条件,充分利用资源,在全面了解与掌握本院(系)学科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水平的前提下,将监控划分为五大监控对象:一是专业定位,包括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实施效果;二是教学活动条件,包括教师(包括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进度、辅导答疑、实验报告批改、作业批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与毕业设汁(论文)质量、课程成绩、课程建设小结、教学法总结等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学生(学生的学习质量监控重要的目标,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和学习纪律进行检查)、教材、教室、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人员;三是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见习、实作、实训、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四是教学效果,包括考试、考核、计算机过级率、体育达标率、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率、实习生优秀率、考研匕线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用人单位);五是学生的创新性成果,包括学生作品、科研立项、、课外科技活动获奖(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工程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广告t殳计大赛等)。
(二)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1、树立全程、全员、有重点的监控意识。质量是高校院(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院(系)质量是基础和关键,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尤其是“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进行全程监视、测量与控制。改变过去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始无终、头重脚轻的现象,只重视对结果的监控,而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或只重视监视、测量,忽视对结果的分析、控制、信息反馈处理。充分体现监控的意义作用。
2、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院(系)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层教学单位,做好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一般由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来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成员要求是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管理工作业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一般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在学生中成立评教评学委员会,下设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评教/J、组。
3、建立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全过程监测与控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是提高监控质量与水平的基础和可靠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下设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和学科基础、学科专业两个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职务结构由院(系)长(主任)、教办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专职辅导员、骨干教师和学生信息员组成;专业结构要有学科带头人、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骨干教师、教育管理专业人员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中的成员要求是教学第一线教师或管理第一线人员,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一般具有讲师、助理研究员以上职称。不同的监控象、监控点,由不同的监控机构、监控人群来承担监控主体,有利于发挥监控机构与职能作用和监控队伍质量效益。
4、制定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保证教学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营造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质量保障。~般要求学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应包括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教学督导(视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状态数据公示制度、实践教学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教师任课制度、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主讲教师负责制度、集体备课试讲制度、教案书写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同行专家评教评学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含网上评课)、实践技能导师制度、试卷分析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风考核制度、社会信息反馈制度、教学奖惩制等度。此外还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5、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案
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评价的参照系。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如培养目标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标准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材选用、授课计划编写、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实验报告和作批改、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应有具体的质量标准。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教学评估力、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综合性、设计实验标准,生产实习标准;所有这些标准归属教学过程与结果标准。在监控活动中按质量标准执行,确保各个教学过程、环节、要素与结果质量达标。评价方案要根据教学过程与结果质量标准的要求定选评价方法;要素应包括基本要求、有明确的项目、具体的观测点,确定的权重值、可划分等级与可量化标准、评价结果判定、有关说明等。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体现可操作性、简便易行性、便于反馈性特点。
关键词 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质量;提高;作用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02-02
在科技发展进程当中,科技期刊起着关键性的载体作用,其职能是为了实现科技知识与思想、技术的有效传播,推动学术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促进科技知识的发展与创新,这也突显出了学术质量占据着科技期刊的灵魂位置。通过查阅与研究国家的精品期刊内容来说,同样可以将该理念充分体现出来。科技期刊质量涵盖有学术跟编辑两个方面内容[1],其中,高水准的科技期刊学术内容则是首要根本,编辑质量包括有合理的逻辑以及规范的编辑、顺畅的语句以及分明的层次等等方面,编辑的目的在于为论文的实际学术内容进行更为优良的展示,促进科技期刊使用价值的优化提升。
1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中,编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实际学术质量主要是通过刊登出来的论文学术水平来进行体现的[2],可是,编辑人员的素质对整篇论文的学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3],就编辑具体的工作流程而言,在科技期刊的整个制作出版过程当中,编辑活动是始终贯穿于其始终的,作为刊物出版的关键组织缔造者,编辑所具备的相关素质会对科技刊物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4]。
1.1栏目优化设置与文章的精心策划选题
在进行科技刊物出版的时候,主要是将充足的论文数量作为刊物出版的基础的,仅仅就论文数量来说,足够的数量难以保障整个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即使编辑人员在选编作者自由来稿的时候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敬业且热爱刊物编制的编辑人员总是可以依照实际的稿源状况来实现贴切栏目的合理设计与制作。与此同时,在其他相关方面,编辑可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出来,譬如说,实施吸引选题的有效制定,经过征稿简则的形式来为作者以及读者进行选题计划的合理宣传,编辑还可引导作品创作人员贴近选题目标,旨在帮助作者创作出编辑所需刊物论文这类型的精神产品,如此一来,则能够栏目设计以及选题策划放置于主观能动地位。为了保障论文作品与学科研究的紧密联系,以及作品选题的高水平精心设计,这都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有较高的知识累积程度、较为敏锐的目光与开阔的视野、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所以,编辑工作者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有效实现经验积累,为科技刊物学术质量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1.2优质稿件的合理组织
在进行科技刊物的编订时,编辑工作者能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主动出击,依照所制定好的选题计划针对性地诚邀相关专家学者来进行刊物撰稿,对由于自由来稿所导致的零散性以及盲目性实施弥补,让其所出版的科技刊物能够在大方向上趋向于预期制定好的具体发展目标[5]。科技刊物的实际发展趋势跟编辑动态问题的追踪洞察能力有着很大联系。若想实现期刊的年度计划及每期报导重点,约到符合办刊宗旨的高水平稿件,则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编辑针对所负责学科内的专家、学者的研究状况要充分掌握与了解;第二是编辑必须加强与相关专家在同一水平层次上的专业化交流,得到专家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撰稿专家对刊物的认可信任程度来源于其对期刊编辑的了解与信任。所以说,科技刊物在获取优质稿件的时候会深受编辑工作者的直接影响。
1.3审稿专家的有效选择
科技刊物文章的取舍是会受到审稿专家选择准确度的直接影响的,与此同时,审稿专家所作出的准确选择还觉着刊物文章的高水平提升,从而对科技周刊的学术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第一步,审稿专家需要对科技刊物的制作宗旨以及层次、定位有着深入了解,第二步,审稿专家需掌握科技期刊稿件选择的相关特殊需求,认真负责的专业审稿人员可以实现文章细小问题的有效查找,并及时发现稿件文章中的闪光点,并积极地提出可靠的修改建议,及时针对关键问题实施合理补充,强化作品学术水平的优化提高[6]。然而,对于审稿专家的选择来说,编辑有着绝对的决定权,编辑对科技刊物实际层次的确定以及审稿专家层次所进行的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其依照相关学科内容来实施具备认真专业素养的审稿人员选择才能保障刊物的质量提升。合格的编辑要通过对不同审稿专家的长期分析研究,逐步筛选出一批学术观点明确,审稿公正及时,并认真负责的审稿专家;淘汰那些学术观点不明确,审稿意见模棱两可、不负责任的审稿人,逐步构建适合自己期刊的审稿专家库。
1.4针对具体审稿意见展开评判,慎重决定稿件取舍
不同的专家针对同篇稿件实施审阅的时候,可能出现不同结论,稿件的实际取舍则是由编辑所决定的。编辑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不同专家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背景及给出的审稿意见,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审稿意见,拿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非常关键[7]。如果编辑专业知识雄厚,又善于分析判断,在处理审稿专家否定意见退稿时,慎重细心,能以公正、慎重的态度处理学术上的意见分歧,综合多位专家意见而决不轻易下结论,就会避免一些富有创意的论文被封杀,甚至还会发现学术上的新苗头。编辑处理稿件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在帮助、扶持作者,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在有力地提升自己期刊的学术影响力[8]。
2 培养编辑的科学素养,保障科技刊物学术质量提升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编辑需要不断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汲取精髓,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一方面系统学习所负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参加该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参与该学科的科研活动,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性,逐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跟相关科研人员广交朋友,经过与其的交流,实现自身素养水平的提高[9-10]。除此之外,编辑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进行新问题的积极探索,本着团队合作精神,用理性地思维来参与刊物出版,努力适应当代科技编辑的高水平工作需求。
3 结论
综上可知,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对于稿源质量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作为科技期刊的相关编辑人员,在不断充实自身素养的同时,需将较多精力投入到优质稿件的组织收集过程当中,在有计划地统筹安排下,实现稿件处理速度的合理提高,尽可能地将稿件刊出周期进行缩短,加大对优秀稿源的吸收力度,与此同时,编辑需努力强化组稿力度,使得科技期刊真正顺应学术发展,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实现杂志学术水平的稳步提升[11]。
参考文献
[1]赵粉侠,许易琦.编辑科学素养与期刊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22-25.
[2]李玉红.科技期刊编辑的主动性在稿件初审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的编辑初审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6):1051-1053.
[3]高宏,张晓冬,张琳琳,游苏宁.从源头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2-144.
[4]王耀,华海清,孔洁,张超,贾佳,.科技期刊编辑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初审量化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1):146-149.
[5]何洪英,李家林,朱丹,等.论科学技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1):17-19.
[6]王晓宇.关于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1(2):52-53.
[7]刘根林,孙体如.论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素质[J].编辑学报,2006(10):384-386.
[8]姚明慧.编辑人员素质对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性[J].地震学刊,1999(2):62-66.
[9]黄丽艳,崔京浩.举办学术会议 提升科技期刊水平[J].工程力学,2010(S2):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