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诗;写作;意境;想象;情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创作所用的扩散性思维语言,比如我们生活用语与古代文言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故土乡音”,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流传千年。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已渐不适应现代阅读的需要,除难以掌握浩瀚的经典文学精华所带来的创作难题,也脱离普通民众认知的语境。而生活用语往往拘于一定的形式语境,不能充分地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而现代诗歌形式上采用白话,相对通俗易懂,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同时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1 现代诗的写作手法
想要写好现代诗,首先应学会把握现代诗的节奏。节奏是个音乐术语,意为“各音在进行中的时值上的相互关系”。而在诗歌艺术中,表示诗句的音节的间歇、长短、时间、停顿。节奏是完整的诗中的音节表现形式的复沓;节奏是朗读时词与词之间时值的相近或相等;节奏是音节之间抑扬顿挫的相互交迭。节奏的长短决定着诗歌感情抒发的强弱舒缓。
由于现代语言的大众性,渗入了一定的助词和副词等缀词,使得现代诗的节奏的划分有异于旧诗。现代诗的节奏以“音尺”(闻一多)为尺度,分一字尺,二字尺,三字尺等。
诗歌中对于音尺的运用并没有严格的规律,主要是与我们阅读的习惯相符合,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的诗歌节奏感才能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赋比兴是诗词的基本写作手法,也是历代学诗必师承之法。学习些近体小诗或按谱填词,首先要多读些前人的好诗,学习他们的词汇、句式、章法,有写格律诗的基础,懂平仄押韵的基本方法;其次要自身积累一些传统文化的内涵。诗词的结构与文章的“起承转合”大体相同,加上多变的笔触,学会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有机结合的词汇,最后再融入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留心身边发生的一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有了以上三项准备,就可以着手谱写一些小诗、令词了。
2 现代诗的写作分行要求
现代诗的语言区别于古诗,相较而言之,现代诗没有严格的对仗押韵的要求,也就没有了分联的束缚,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现代诗就可以随意组句而不考虑阅读的需要,现代诗的句子排列同样有着严格的分行要求。
现代诗的分行同时承担着诗语的使命,无限制的强行撕开语法的分行和无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诗行的作法不应是一个作家或诗人所采取的,否则,诗歌则成了真正无益也无意义的笑话。[1]
而现代诗的分行特点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句意表达已完成;可独立存在的意象;足够展现某种语气态势;特殊和特定时间、人物或事件的交代完毕与完结;作者重点强调的一个特别词汇。
掌握了以上五种情况,在根据实际写作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断句分行,从而区别于白话文的创作。
3 现代诗的意境
现代诗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而要写好现代诗则需要学会化虚幻的想象为现实生活。诗歌的表达方法决定了诗歌必须要将虚幻的想象融入到现实的物境当中。
诗歌的写作要言之有物,但如果“质实有余,清空不足”,把所咏之物看成百分之百的“实”的话则进入了一个误区。“用意必须事事真诚,用事不必句句坐实。”想象虽然受到现实的制约,但只有充分的发挥想象方能具有无穷的意境。也就是说,实物只是我们用来构成景物的,而只有充分发挥想象,通过“通感”和“移情”,营构意境,才能凭景立意,境中寓意,最终达到言外之意。
诗歌需要诗意的心灵,诗意的眼睛,诗意的感悟,诗意的表达,没有浪漫的情调与理性的感悟,是写不出诗歌的。这就要求我们多在诗歌中融入意境,通过一些感情事物,将场景或想象再现,将要表达的东西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歌的想象是飘逸的,潇洒的,浪漫的,还可以是诡异的,奇特的,可以环环相扣,也可以大幅度跳跃。如果循规蹈矩,完全拘泥于记叙写实,那么,诗歌生命就终止了。因而,我们要避免写诗质实的桎梏,学会以想象来取胜。
4 现代诗的感情基调
诗作为纯粹的艺术,贵在传神,有了语言,有了意境,还不能组成完整的诗歌,作为诗歌的灵魂,作者在作诗时的感情投入决定着一首诗歌的成功与否。
白居易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特别强调“声”和“情”,诗歌的根本是抒情,细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诗透露着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其内心的那种渴望甚至渗透到了每一个字里行间,现了其人生的一种追求。反之,如果一首诗没有被作者投入其最真挚的情感,那么这首诗注定言之不实,读起来非常空洞,这样的诗也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诗。
要写诗,首先要诗意地享受生活,感情要丰富,想象要自由,发现切入点要深入酝酿,最后一吐为快,边写边欣赏,不断完善。诗人的思想,有时不一定符合语言的逻辑,却符合情感的逻辑。
因此,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创作初衷,准确把握诗脉,把握住最想表达的情感基调,运用准确的语言将其娓娓道来,最终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常用的感情基调开创自己诗歌独特语言风格,应“性中无诗不能吟,情中无诗不必吟”,以诗歌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是出自心灵的思维。我们可根据自身的感受和爱好,兼诗并长,写出意境高远,风格迥异,又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我言我诗。
5 结束语
【关键词】朗诵 意象 资料链接 仿写
中学语文教材体系里,现代诗歌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高中语文编有《现代诗歌》选修教材,编者精心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将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梦想,领悟不同的人生意境,探讨知性永驻的奥秘,关注生灵带给人类的各种福祉……”。可是,现实的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左右,在现代诗教学上一直是重视不够,教学效果甚微,教法研究欠缺。
殊不知,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直是个崇尚诗歌的民族,从《诗经》、汉乐府,到大唐诗歌,宋词元曲,直到中国新诗,诗歌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忽视现代诗歌教学,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失职,是背离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我们还须加强诗歌教学的研究。下面本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对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粗浅探索。
一、指导朗诵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新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二、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感情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鉴赏诗歌,就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现代作家李健吾曾这样表述现代诗歌的意象作用:“光影那么匀称,却唤起你一个完美的想象世界,在字句以外,在比喻以内,需要细心的体会,经过迷藏一样的捉摸,然后尽你联想的可能,启发你一种永久的诗的情绪。”
三、资料链接,启发鉴赏
现代诗歌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为目标的。诗歌鉴赏是一种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进行鉴赏需要学生读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需要一种对事物美的感知能力。应该说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审美能力,语文能力好的学生完全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学鉴赏,但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对不少学生来说,诗歌鉴赏很有难度:诗歌语言理解上的困难,鉴赏的语言如何表达等。
四、模仿写诗
语文教学离不开写。而诗歌教学同其他的文学样式不同,很难让学生一下子写出诗歌来。那么,我们就先来仿写,进行形式上的模仿。模仿诗作的格调、句式,积累优秀的语言模式。在仿写时可以先对诗歌中精妙的段落进行仿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与诗歌情景相似的情景,这情景还必须是学生很熟悉的很容易把握的,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中,就很容易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更容易入情入境。写是为了更好的读,读也是为了写。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伟大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向我们的母亲表示点什么,所以你准备了什么惊喜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一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二怀念母亲
又一年母亲节来临
普天下的母亲
今天都会在幸福和快乐中沉浸
来自远方的祝福
来自身边的欣慰
我的母亲
却静静地躺在荒山野岭上
孤零零地守着那片凄凉的松林
见不到我们欢笑的面容
听不到我们祝福的声音
收不到儿女们的半点音信
原谅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
给您送去祝福和安慰
只能在遥远的异乡城市里
祈祷您在天堂的灵魂
记得三年前的今天
电话里传来您病危的音讯
我火急火燎地赶回家中
看到的却是您弥留中的昏沉
多么想再让您看我一眼
多么想再听到您的声音
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从此,您的音容笑貌只能在梦中找寻
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不太懂事
您为我们操碎了心
为了生计您节衣缩食.含辛茹苦
把我们拉扯成人
您盼望我们活得有点出息
您希望我们都堂堂正正做人
今天我们个个都成了家.立了业
有了儿女有了孙
我们不是无情无意的儿女
也知道什么是感恩
我们明白该是回报的时候了
可病魔却剥夺了您享受的福份
我们送来了美味佳肴.稀珍果品
医生说,这些成了您生活中的忌禁
我们想让您坐上飞机
去看一看大漠.草原.塞北的雪
游一游天涯海角的椰树林
没想到,您却坐在轮椅上
度过了生命中最后几年的光阴
报答成了一句空话
留下的却是遗憾终身
还有两行悲伤的泪
一颗永远怀念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还有什么
如此令人痛心
天下的儿女们
如果你有健在的双亲
你还在等什么
赶快去奉献你的一片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一间茅屋栖身
也许是一声问候
也许是来自远方的一个短信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
也许是含着体温的硬币一枚
只要你有这份情意
在孝敬的天平上没有高低之分
我带着一颗怀念的心
写下这篇浸透泪水的诗文
去告诫天下的儿女
去抚平我那颗愧疚的心
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
愿她在天之灵得到一丝安慰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三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四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母亲节优秀现代诗歌五当太阳把麦穗刷成一片金黄时
母亲
您的生日宴会又将在收割的协奏曲中
如期进行
这片黄土是上苍为您特制的蛋糕
你用镰刀将遍地的烛光
割倒叠起
我跟在您的身后拾捡遗落的烛光
您很满意的笑
这是您允许我为您祝寿的方式
其实我很想说些什么
哪怕一句话也好
一个字也好
您依旧弯腰如弓大粒的汗珠
弹射成身后夕阳如血
终于在那把可以击穿任何冠冕堂皇的
镰刀宣布休息时
我想终于有机会为您讲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了
而您却枕着一地汗珠
一、重视读的训练与指导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功夫兴味长。”学习诗歌更是这样,因为诗歌的语言精粹,只有在多读中思考感悟,才能欣赏到其中的妙处。但是,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只叫学生随意去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并且收获寥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并以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需要给学生指导哪些朗读的方法呢?
1.要对朗读的声音加以控制
忌用匀速的、无变化的音调和音量朗读。如果那样读,将会读得毫无感彩,平淡无味,易使听众疲累生厌。恰当的朗读,是带着与作者当时写诗时同样的情感,在读的时候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其声音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而准确地把握这种朗读的情感,往往不是第一次朗读就能做好的,而是要在多次朗读、体会后才能把握的。只有理解得准确,才能读得恰当。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在理解中提升朗读水平。
比如《秋天》这首优美、纯净的描绘乡村秋景的诗歌,宜用平静、欣赏的情感来朗读。每节诗的前四句用大致相同的速度和节奏读出来,表达出一种动作或情景的排比味道。而第五句就要读得舒缓些,因为这是每一节的总括句。又如《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表达与国土生死相依的热烈、深沉、悲愤、激昂的爱国情怀的抒情短诗。第一句可读得平静些,第二句就要加入悲愤、坚定的情感,第三、四、五句要语速稍快,读出悲愤的情感、排比的气势。而第六句就该读得轻柔、缓慢,表达期待、向往的情感。第七、八句,冷静、缓慢地读,表达与祖国生死相依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坦然。诗的第二节是卒章显志的文字,要读得缓慢、真诚。
2.朗读要停顿恰当、读音有轻重,以此突出诗句的重要信息,并表现诗歌的音乐美
诗句的停顿往往按语意来划分,不能割裂语意。句子中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表示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往往要重读。例如《秋天》中前几句的停顿和重音可以这样处理:“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可以采用哪些读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读的效果呢?比如范读(录音范读或教师现场范读、学生范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分组读、多人合作读、表演读、背诵等形式。在朗读中可以带点比赛的意味,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评议来达到鼓励、指导、促进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情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艺术。因此,读者只有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诗歌中的形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比如读《秋天》的前两句,要提醒学生去想象清晨的露珠,树叶上草叶上的露珠,并且是“满披着的露珠”,有形象有色彩,具有画面美;由于伐木工人伐木,露珠被震落下来,同时从深林幽谷中飘出伐木的声音。再扣住“清晨”“幽谷”等词想深入一些,就可以领悟到诗中刻画了清晨森林中寂静、纯净的意境。作者运用以声衬静的写法,先描绘露珠被震落,起笔新颖且观察细腻。
三、注意品赏准确、精妙的语言
诗歌很多的美是表现在语言上的,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欣赏诗歌中美的语言。比如“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法多么新奇!这一句大可品味。学生能够懂得这一句实际是写镰刀收割了很多稻谷,但是为什么写成“饱食过稻香”呢?深想一下才会明白,这里运用了比拟的写法,把镰刀写活了,诗人觉得镰刀爱稻谷的香味,饱食了一番。似乎“稻香”可食,化虚为实,用语新奇。诗人把镰刀割稻写得美,写得新奇,写得有趣,写得聪明。
四、指导学生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反复阅读和联想、想象、思考的过程中,进入了诗的意境,就能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诗人在写诗时的情怀。比如读《秋天》,学生感受到“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这三个美的情景,诗人把它们写得各具意趣,却都传达出对乡村秋景的喜爱之情。某些诗歌,时代色彩比较浓厚,有时需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去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时期的1938年11月,联系诗中“嘶哑的喉咙”“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些诗句,就能感受到,诗中表达了仇恨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土的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这种情感是与祖国共命运,以死相报答的崇高而炽热的情怀。
五、学会欣赏、借鉴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
经过较为深入的学习之后,师生合作,可以归纳一下诗歌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有利于提高鉴赏水平和学以致用。比如,可以发现《秋天》写景细腻、优美,用词精巧的特点。全诗结构整齐,描绘了多个场景表现秋天的美丽和浪漫。而《我爱这土地》,其写作角度独特、巧妙(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也要歌唱多灾多难的中国,至死方休,而身体归于国土),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尤其值得欣赏、学习的。品味其语言,又有朴素、真诚、形象、精当的特点。
六、适当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习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选自《烙印》)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现代诗的语言特点,除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外,还具有倒置语序、省略成分、转变词性、凝缩语句、搭配反常等特点。要把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我们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因为他在农村生活过,体验过农村艰苦的生活,所以,他的诗歌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二、把握诗人追求练字的特点。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程度。
三、注意诗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如《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平易朴实,口语化;高度精炼,形象化;注重节奏,韵律化。
【技法指津】
我们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一、倒置语序突重点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倒置结构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二、省略成分更简约
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如舒婷的《神女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诗人对神女留给自己“美丽的忧伤”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凸显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三、转变词性为表意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如《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幸福”一词本来是名词或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赋予了季节以灵性,使季节充满了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四、浓缩语句显凝练
诗句不同于其他的句子,它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它往往言义丰、含蓄蕴藉。如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
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时空。
五、反常搭配建平台
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这种搭配方法看似反常,却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
总之,要更好地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绝不能用理解日常用语的方法去解读诗歌语言,而要在阅读鉴赏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品评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 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4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你认为哪些诗句是充满哲理的警句?并说明其含义。
答:
2.你如何理解“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答:
你的帮助
驾我于荒野、于山峦、于大海……
或与永恒!
-------或没有苦难
或没有悲伤与痛苦
就在霞光与闪电之间
在满天星光点缀的地方
在人类文明尚未触抵的领地
给树木以舒展
给天空以湛蓝
给大地以清新
给花朵以烂漫
【关键词】徐志摩;与谢野晶子;浪漫主义
和明治维新是中日历史上的一个不小的转折点。时期,中国文艺界开始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开始以白话文写作。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大量引进了西方先进思想,国力得以迅速提高,同样的西方先进的思想也对日本的诗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两国的诗歌也随之有了变化。
(一)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小诗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偶然》。对每个人而言,恋爱最美的地方莫过于心动。只有短短的一瞬,但却已成为永恒。这首偶然写的便是这种感觉。第一节中,“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是由诗人对自己的直写转而写这一直觉形象对他人的影响。“偶尔”说明这种影响的产生是不期而然的,而“波心”指的就是追求者心理的波动、振荡与兴奋。“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诗人在极力抑制兴奋的势头,劝谕知己:你不要为期待的突然实现而惊讶、诧异,更不必为它欢呼、为它欣喜,因为它“转瞬间消失了踪影”。在第二节里,诗人首先设置了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这样一个特殊背景。大海之中的夜航,寂寞、孤独而又悲凉。在这特殊境遇中,“你”突然出现,驱散沉沉的寂寞,点亮浓重的夜幕,我们相逢、相知,辉映“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但却注定只能插肩而过,“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殊途同归。在这一节里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有缘无份的无可奈何的感慨,与内心的痛苦一齐火山般爆发出来,在情感上达到了。
在中国诗歌中,最讲究的莫过于“意境”二字。从诗歌创作的进程来看,意境发端于心物交感。中国“物感”论中“情”的主体,不仅仅是被外在物象激发起来的情,且往往是出于主体的道德、学问、礼仪修养的意志、情志。“情志”构成了中国诗歌的生命本质。中国古代有“得意忘言”的说法,认为诗歌中的言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一首诗里所包含的境界。在读古诗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去分析诗里的“实境”和“虚境”。相对于诗内实的“象”、“景”,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虚的,却又确实存在,只是它不呈现于诗面上,而呈现于欣赏者脑海中。
在徐志摩的这样一首短短的小诗中,用了一些简单的景物,如:云、大海以及波心,却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多少往事的回味。
徐志摩的诗中却没有繁琐的文言,加以代替的是口语化的白话,甚至还有点散文的感觉在。我想这是和所密切相关的。五四时期语言界出现了白话取代文言的主张,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使用白话为荣的时尚,诗歌界出现了用无韵、无定型诗体的白话自由诗取代以定型诗体为主的文言诗的热潮。
一些人致力的“白话诗运动”并非纯正的诗体革命,他们只是想以诗体革命推动文化革命,以文化革命促进政治革命,并非真正需要汉诗的技术性的“诗体”变革。即使是真正的诗歌革命者,也并非真正重视“新瓶”。“形式的改良,是解除那些束缚新内容新精神的枷锁镣铐,枷锁镣铐不除,新内容新精神是不会有的。”新文学并非真正意义关注“新瓶装旧酒”的新瓶的制作,新诗革命的目的表面上在于诗的形式变革,本质上却是在于诗的内容、诗的精神的变革。
(二)
你不接触柔嫩的肌肤,
也不接触灼热的血液,
只顾讲道,岂不寂寞?
双手遮掩着胸部,
神秘幕帷已揭开,
这里的红花多艳。
这两首诗出自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处女歌集《乱发》。《乱发》以日本诗坛上从未有过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和歌的种种束缚,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奔放讴歌人的本能。
通过对《乱发》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乱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我。“不要只顾讲道,/不要忧虑后路。/不要畏惧人言,/只有相爱的你和我。“这是一首极端地主张自我的诗歌,不要顾及封建礼教的制约,也不要担心今后会怎么样,更不要害怕人言可畏,爱就应该放弃所有的顾虑爱得透彻。
2.叛逆。“春来苦短、生命无常,/伸出你的手,/触摸我坚硬的,/肌肤冰洁、黑发长垂,/我那美丽的躯体,/惩罚多罪的男人。”《乱发》第六章的《春思》中,有着大量类似的诉说人性本能的作品。在儒教意识依然根深蒂固的明治社会背景下,大胆直率、纵情奔放地公开对异性的渴求,这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与谢野晶子作为女性,且正值20岁的青春年华,如此放肆地向大众公开自己对异性的强烈渴望,其叛逆的精神是何等的坚毅。
在这首诗里我们读出了传统日本“和歌”的味道。从“心”出发,由心而生情。心事动因,情事显现。纵观《乱发》,399首和歌中的绝大部分写于明治33年4月至明治34年8月间,这期间正是与谢野晶子同与谢野铁干相遇、相知、相爱、直到结婚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乱发》纵情倾诉了恋爱过程中的恋爱至上、苦闷、哀愁、欢喜等悲喜交加的亲身感受。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西方浪漫主义的特点。崇尚自然,崇尚人的本性。
在《乱发》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不加掩饰,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内心对欲望,这种欲望来自于她对其丈夫疯狂的爱恋。而这些东西在传统的“和歌”中是不曾见到过的,而且与传统“和歌”婉约的诗风也不想吻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种对人性的直白的表露是来自于西方浪漫主义的思想。
当时正值明治维新之后,西方的先进思想进入日本,文人们都开始了诗歌革新运动。以与谢野铁干为代表的“新诗社”的诗人,就很好的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的精神,并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中。与谢野铁干歌风的主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用意与技巧都不落前人窠臼,这一切都对与谢野晶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乱发》里,比谢野晶子虽然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洋和折衷”的态度。将西方现代浪漫主义与日本古典浪漫主义融为一体。
在经历了和明治维新之后,中日两国的诗歌开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中国诗歌虽然没有了工整的押韵,没有了严格的诗体限制,甚至有点散文诗的感觉,日本的“和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无论是在诗歌,亦或是文学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特点——表达人性最原始的欲望。但两国的诗歌仍然有着极为相近的艺术追求,始终都具有东方诗歌典型的象征性。
【参考文献】
[1]西乡信纲等.日本文学史[M].佩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福田清人,浜名弘子.与谢野晶子[M].日本:日本清水书院,1980.
[3]叶渭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现代诗歌原理 诗歌原理 语感培养 想象力
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诗歌的教学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我们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加以尝试,指导学生鉴赏。
现代诗歌的教学鉴赏没有时代的隔膜,没有语言的障碍,但是它受各方面的影响,表达的内容、表现手法比古诗复杂许多,在一定程度上给理解诗意带来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求最适合当代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真正领悟现代诗歌的感情内涵,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及诗的意境。
新课程背景下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必修一的第一个模块就直接引入三首现代诗歌,调动学生感情,导入新阶段的学习。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现行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哲学给人们提供超越性的智慧的话,那么诗歌就在于点燃生命的内核――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拟就现代诗歌教学策略谈谈意见。
一、运用浅易的诗歌原理,帮助学生排除现代诗歌鉴赏障碍
重视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印象;它是诗人构思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读诗入门的向导。比如《相信未来》中的“蜘蛛网”、“灰烬的余烟”,这些无不表现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而“紫葡萄”、“鲜花”又让人看到了希望,企望着收获。我们可以以这些意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思想题旨。
区分意境与意象。意境与意象是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意境通常指整首诗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就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砖石、沙子、水泥。意境是虚的,意象是实的,二者不能混淆。例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第一段中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等,而它营造的是沉重、悲痛、悲哀的意境。
理清抒情脉络。诗歌抒情丝缕与感情的发展是同步的、统一的。如《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舒婷的感情不是单一的,随着文字的深入,诗人感情由起初的沉重、悲哀发展到了深情、自豪,展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抒情的脉络便显得格外分明。
熟悉现代诗歌的语言。现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跳跃性、音乐性等特征,在教学时必须阐明。比如课外练习中出现过的《理发店》,全诗只有八句,但是跳跃性大,容量也很大。初看,诗意似乎凌乱,但在教学鉴赏中,体会省略部分诗意就明晰了。诗中“胰子沫”、“人类理想”、“无线电”是这首诗的意象系统。“胰子沫”是匠人劳动产物;“人类理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无线电”能净化人民的灵魂。可见,这首诗是劳动的颂歌,表明诗人对真善美的呼唤与追求,暗示了心灵美比外观美更重要。
让学生懂得了浅显的诗歌原理,就好比渔人获得一张渔网。在鉴赏新、现代诗歌时,就能捕捉到诗人写作意图和领略到诗所表现的境界。
二、现代诗歌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语感是读、写的基本修养,新诗的教学鉴赏,也存在语感的培养和训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现代诗歌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语感的培养训练。
培养读诗勤思考的习惯,在语言环境中体味一字、一词、一句的意义、韵味和旨趣。闻一多的《发现》是一首极有感染力的诗,对感情丰富的人来说,读完这首诗,应是感情澎湃、心潮起伏的。如果不用心去读,不理解去读,就不能产生强烈的语感,如果边读、边思考、理解,从诗句中了解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状况,了解诗人的极度失望,以及他在失望中升腾出的对祖国的执著和忠贞的爱,我们就更能体会到诗人的爱之深切、爱之永恒。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了解了作者的这种崇高的品质,对诗人的崇敬就如潮水般汹涌而出,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善于从整个诗篇的意境中去体会获得语感。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凝聚,而诗中强烈的感情往往又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分不开的。阅读作品时要善于步入诗的意境,才能受到感染,获得语感。读的《沁园春・长沙》,进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博大、壮阔的意境,感受到诗人宽广的胸襟啊。带着这份气势和情怀,反复朗读此词,我们将获得强烈的语感弄懂诗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和旨趣,从而获得语感。艾青的《跳水》一诗,以色彩、线条取胜,词语搭配别有情致,“陶醉湛蓝”、“从容曲线”、“雪白赞叹”等词语很有创造性,“从容曲线”一词巧妙地描画出跳水时的优美。学习中能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学生对诗歌的韵味和旨趣体会就更深了。
三、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素,在阅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前苏联作家别林斯基说:“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得到完成。”基于诗歌创作的这一特点,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看题目,猜内容。导入新课后,可要求学生看着课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推测诗歌内容。如必修三中的《北方》,在课前可要求学生想象冬天北方农村的情境,用一个带有感彩的词来修饰它,然后再慢慢进入诗歌,去体会它的忧郁与深沉。这样,新课伊始,便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新旧知识搭起桥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画面再现法。诗歌具有形象性,如《再别康桥》解读诗时必须依据诗句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在脑海里再现诗人写康桥的风光,概括出几幅画面,如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等,并试用语言表达出来,能配上一段音乐更佳,这样学生就渐渐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中,有利于提高鉴赏素质。
3.添枝加叶法。有人说:“诗人只能提出几个要点,其余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些练习,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添些细节,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鲜明。如必修三“祖国土”这一模块后补充的闻一多的《忆菊》,可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对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进行描写,激发他们体会诗人的感情,激起他们对如花祖国的热爱。
4.假设情境法。教学欣赏一首新诗,可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在我们的《高中语文创新课时训练(必修三)》中,引入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我没有让学生机械地做后面的练习,而是让他们设想“假如我是一只鸟”将怎样表达对土地的爱,这种开放式的思考题,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又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适应新课改形势,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置身于语文新课程改革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现代诗教育理当从方法论的层面上作探索和调整。现代诗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任何体裁的文学教学,都应当尊重文学作品本身特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是高尚者灵魂的活的显现,其课堂教学方法也应当是生动活泼、富于美感,努力以诗化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我认为在当今形势下,现代诗歌课堂教学宜采用如下方法。
1.重美读、轻灌输。传统的教育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教学的个性特点,这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片面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以教者滔滔不绝地讲授取代学生对现代诗美学价值的切身把握。这种教学方法破坏了诗歌固有的鲜活可感的形象,学生无法对诗的情调、韵味气势有所真正的接受。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能较好地解决此问题。就像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在有声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所有情感的积累,“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最终达到读者与作者两种角色之间的完全融合,达到忘我而入境的地步。
2.重点拨,轻程式。优秀的现代诗歌往往是极富个性魅力的,如果袭用刻板、机械的程式化教育,诸如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貌似规范有序实质死板的通用的教学公式,势必有损诗歌浑然一体的意境,淹没其固有的特色。我们说的点拨,其实就是瞄准特定诗歌的精妙之处,以此为教育切口而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使学生的天然悟性和诗的灵性和谐贯通。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问题对策
引言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改善学生对现代诗歌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解决现代诗歌教学中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阐述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形式过分关注
受新课改影响,国内初中语文学科现代诗歌内容在教学中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集体朗诵、小组合作学习等。但是,光凭丰富教学形式依旧不能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得到提升。
2.传统教学模式实用性较差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受教学进度、要求等影响,教师会在教学中对诗歌主旨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忽略了诗歌美感的教学过程。很多时候都会将现代诗歌教学变成程序化的僵化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更有甚者直接将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中的情感体验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课堂上记笔记,在课后死记硬背。这种落后的传统教学法,无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也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诗歌知识的本质。
3.现代诗歌教学课堂僵硬死板
由于现代诗歌教学并非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内容,所以很多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并不重视。往往在教学中沿用僵化的教学流程,通过对题目的解释、诗人的介绍、集体朗诵、情感分析等流程,草草的完成了现代诗歌教学。虽然该过程看似标准,不过却缺乏情感的交流,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问题的对策
1.重复吟诵,将真情实感读出来
教师可以利用对现代诗歌重复吟诵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现代诗歌的内涵与本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现代诗歌特点,在鼓励学生吟诵前抛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吟诵。第一步,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诗歌字词读音,感悟诗歌潜在的音乐美,要利用语调的变化将诗歌情感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人教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集体朗诵课文,接着将学生吟诵的语速、情感等问题点明,并进行指正。然后,在要求学生结合教师要求重新吟诵,此时学生吟诵水平明显取得了进步。[1]第二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氛围口诗歌中表达的意境,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比如,应提前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目光,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创作环境、并播放相应的音乐,接着在诗歌部分亲自为学生展示诗歌情感部分的吟诵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吟诵中读出真情实感。
2.带领学生感受现代诗歌之美
为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重点,做好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素养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力,积极的为学生培养主动学习及思考能力,教师要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意象美,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水平。比如,教师在《星星变奏曲》一课教学中,“星星”就是本文的意象表达形式,他让诗歌的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诗词更加含蓄朦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星星”入手,通过朗诵、分析创作背景、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然后通过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整首诗歌的意象美、感悟作者追求理想信念的那份执着。
3.提高对现代诗歌个性化解读的关注度
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发掘诗歌之间的相似点及个性。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所有诗歌都和“爱国主题”有关,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特点、感悟诗歌之美,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期间,要充分和同单元《我爱这土地》一课进行比较分析,如前者意象应用繁琐复杂,大多意象学生都未接触过,如“老水车”“矿灯”,教师可在上课前,将这首诗中所有意象的具体实物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亲眼见到诗中意象后便很容易进入诗中场景。[2]然后,教师可抛出“矿灯与路基象征着什么意义”等问题,为学生指明意象分析的具体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意象的理解水平,实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