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礼节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礼仪的种类礼仪内涵丰富,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识人到交人到工作,可以说处处都要应用礼仪。
那么,礼仪有哪几种类型呢?总的来说,礼仪分为四大种:
(1).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探病礼仪。
(2).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习俗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3).涉外交际礼仪。包括见面礼节、交谈礼节、拜访和赴宴礼节等。
(4).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家居礼仪和求职礼仪等。一般而言,礼仪知识并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要想活学活用礼仪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和文化知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新晨
关键词: 大学生;文明礼仪;体育
文明礼仪一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也一向以“知书达理”作为传统美德。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它虽然更多地表现为种种外在形式,但却反映着精神文明的深刻内涵。同时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越来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民族的礼仪修养同时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风貌,在大力提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继承与发扬“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礼仪教育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但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道德沦丧、野蛮粗俗、低级文化等社会现象在高校的大量涌现,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甚至被众多媒体和用人单位指责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并提出大学生应当在就业前好好补补相关的仪礼课程。
俗话说“是真精神自风流”,在世人看来,大学校园、大学生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自古以来他们一直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的职责。作为社会文明道德宣传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容忽视,但同时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校的体育教育环境,却恰巧可以和应该成为强化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礼仪”和“体育”的自古渊源
(1)西方礼仪的来源:爱琴海地区和希腊一直被认为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元前6千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
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指出,德行就是公正。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西方体育的来源:体育竞争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身体竞争的思想观念是当时最主要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之一。人们对优美身体与强健体魄的追求渗透了身体竞争的思想观念,并暗藏着体育竞争精神的思想萌芽。虽然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基本上是建立在“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但它所蕴含的“人的身心既善且美”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与体育关系的本质认识的积极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念都强烈反应了古希腊社会对于身体崇高性的认识,身体的健与美会在体育竞争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升华。希腊人认为:对抗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这成为西方文化有的一种气质。
因此,可以说西方“礼仪”和西方“体育”都是从古希腊发源并衍生的,对后来的西方乃至东方世界的人文文化和竞技运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说“礼仪”和“体育”自古就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2 学校礼仪的内涵
“礼仪”的定义很广泛,总的说来就是能够与周围的社会成员随时保持一种友善的关系。中国人所谓的“德”就是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成全别人,所以礼仪中所讲究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多替别人着想。大学生这个有着较高素质的特殊群体,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度和时代,这个称号都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是一种责任的象征,都是一个将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带进社会的领军群体。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语言、举止、习惯、礼节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在几百年前,由于人们互不往来,所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现代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的开通,使得世界越变越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东西方距离也越变越短。而现代文明礼仪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规则,而是因历史渊源建立起来的,被全世界公认的长时间形成的原则。也许这些规则与我们原有的有所不同,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早已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国家之间、政府之间,民间与国际上的交往也日益广泛,所以作为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会把握这些礼节、礼仪,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同时带领其他社会成员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3 体育教学环境与礼仪教育的关系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实存在一种自然的渗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在基本动作训练、形体训练、健美操训练等多种训练中都对细节动作有着很严格的规范性要求,这无形当中就与我们常常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中所要求的个人仪表礼仪、形体礼仪、举止礼仪等等自然而然地互相吻合。再则,礼仪教育中我们常常指导学生要做到“举止优雅、大方、庄重、精神饱满”,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等,这些又正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没有办法相比的特殊优势,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和礼仪教育的相互渗透作用,就可以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风度有魅力的现代人。
可见礼仪教育存在并渗透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体育教学又至始至终蕴含着礼仪教育,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
4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贯穿礼仪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4.1 在日常体育教学课程中贯穿日常礼仪教育
高校体育日常教育作为体育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除了可以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便于学生下一步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可以就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精神面貌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训练作用。 比如:
(1)通过最基本的上课集合、点名,下课集合、解散来规范学生“在不同场合应遵循不同规则”的基本礼节;
(2)通过对上体育课应该穿着的服装、鞋袜的要求来规范学生“视场合而定自身穿着服饰”的服饰礼仪原则;
(3)通过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准时集合,按时出勤,生病或者有事要及时请假的考勤制度来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学会懂得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即“尊重交往对象,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首要社交礼仪道德规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在体育课的队列练习中,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练习来规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并能构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同时这又符合人际交往礼仪中必须遵守的两大白金法则——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其中良性互动的重要规则就是善待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而有效沟通中真正的沟通高手就是一个“听的高手”——听全、听清、听懂,在体育环境中的队列练习正好就这两方面都加强了训练。
4.2 在日常体育竞赛中贯穿礼仪教育
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认为体育对身体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虽然刚开始的古代体育思想本身就具有很重的军事烙印,但这种军事体育思想所隐射的竞技精神却很早就出现在当时希腊人的体育场上、辩论席上、角斗场上,以及各类大小战场上,甚至出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上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也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竞技精神的结果,同时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更加显得多种多样。
众所周知,体育竞赛的过程与结果常常对参与者和观众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比如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双方有时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相互指责对方,用一些污言秽语互相谩骂攻击,甚至动手伤人;有时候竞赛队伍内部为了偶尔的失利而互相埋怨,百般指责,不惜伤害自己队友的感情;又或者有时候竞赛双方借口裁判不公,侮辱甚至动手殴打裁判;有时候却是铁杆粉丝们将所谓的怒气任意地撒在队员和裁判身上等等体育竞赛暴力的出现,让我们在感叹的同时又必须大力提高体育竞赛的相关礼仪教育,在高校的体育环境中正是这种教育得以加强的最有利场所。在学校体育课上,老师们正好可以利用社交礼仪中的“特殊场合的礼貌和行为举止”相关礼仪规则来灌输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事原则,比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懂得人际交往中要“以礼相待,以礼为荣,以礼为乐”,而“礼者,敬人也”;懂得“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的基本礼仪理念。这对培养新时代有道德有修养的大学生是很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懂不懂得规范,就涉及教养和修养的问题;其次讲不讲规范,则是一种个人素质问题。
4.3 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贯穿礼仪教育
其实,除了我们大家都经常谈论的“智商”、“情商”、“财商”等等字眼,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家庭开始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体商”,即提高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热衷程度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水平。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家长们认为体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坚信一个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除了能够确保将来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在未来事业发展、家庭生活中为自己增添成功的砝码。这些体育活动更多的不是来源于课堂体育,而是在日常的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一般来说,无论体育运动还是余暇体育活动往往都是一些群体参与的活动,因而培养青少年的“合群”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人都希望自己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亚里斯多德曾经说:“一个人若不和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只兽。”马克思也告诫过:“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时候老师就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大学生们多多结交一些爱运动、体能好的伙伴,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趣味性强的余暇体育活动,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通常,热爱运动的人大都是具有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较高责任感、能吃苦及较强合作精神的人,通过与他们接触可以带动并提高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刻意培养个人行为的规范化和一种与人合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生态度;
第二,在体育活动中学会掌握与各种人交往的技巧。人与人之间打交道,如果不注重对象,不注重细节,有时就会出现无效沟通,甚至交往失败。而礼仪就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5 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学生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等品质。而加强礼仪教育是每一个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养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在体育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和提高文明礼仪的规范教育和实际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使他们随时保持一种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人。因为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会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更是大学生们一生的福气。
参考文献
[1]靳羽西. 魅力何来——做一个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2]许之屏. 现代体育礼仪[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其实这些事情原本是没有那么严重呢,只是需要他们给自己找一个好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那么做就可以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呢。
还是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真的很想做成这样一件事情,只是一直都在不断的找理由,哪怕是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也只是需要找理由逃脱自己的责任,就足够了。
我知道他当时在讲台上的那样一番辩词纯粹都是为了逃避个人的责任,可是对于大局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呀。
有时候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多奇怪的思想。
也有可能就像别人看着我一样,觉得我这个人都很奇怪呢。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关礼仪教育思考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个礼仪之邦,古人对礼节礼仪非常的重视,礼仪也就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意识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在现代社会,礼节礼仪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外贸易更是成为常态,为了提高我国在经济竞争中的实力,就要从最基本的礼节礼仪做起,只有运用合理的交往原则,才能有竞争的条件。高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一方面能提升我国公关团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能够在以后增加岗位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我国技术教育的不足,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培养的人才在技术、技能方面符合岗位的需求,但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因而在以后的岗位发展方面受到的制约比较多,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学校中开展公关礼仪教育,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对个人能力、形象、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实施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的形象,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出现为国家弥补了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偏见,再加上学生自身的问题及家庭教育的因素,使得学生对礼节礼仪的概念非常的模糊。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社交场合的礼节不熟悉,也缺乏个人礼节礼仪常识,不懂得尊重他人;他们没有长幼意识,遇到老师也不会打招呼;他们随便说脏话,穿着随意,追求个性,在众人面前也不知如何将更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这些问题都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事业上的绊脚石。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由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社会原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乐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充斥着人们的感官。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因此,在追求自我的同时,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因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处理事情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如今的家庭是八零、九零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书本、成绩教育方面,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培养,也对孩子的特长及优点从未关注过,因此,孩子在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他们也学习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并且自控能力比较差,遇事考虑片面,做事莽撞。
3.学校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他们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的匮乏,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就出现专业能力极强,但情商却非常低的情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非常的不利。
4.学生自身能力比较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并且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也对自己的发展感到迷茫,再加上他们的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在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比较困难,因而造成礼节礼仪等各方面的修养比较差。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的措施
1.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公关礼仪教育。由于高职院校是我国比较特殊的高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为技术性人才,他们的技能比较单一,并且学生在年龄以及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多的不良现象。面对这许多的问题,也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向好的一方面发展,因此,在公关礼仪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教育,让公关礼仪教育与学分挂钩,教授公关礼仪的教授要严格管理学生,如果学生有挂科的情况,坚决让学生进行重修,从而引起学生对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视。
2.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公关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比较的特殊,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授公关礼仪的时候,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将公关礼仪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首先从打造个人形象开始,在公关礼仪教育课堂中,学生要着统一的服装,然后教师讲解与礼节礼仪有关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做示范,最后教师给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各个细小的礼节礼仪开始学习;其次,学生学习了礼节礼仪后,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一言一行中运用,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既你能增加自己的人脉,又提升了个人的形象和修养,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公关礼仪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礼节礼仪。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将礼仪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5]。教授要教好公关礼仪,首先教师自己要对公关礼仪完全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内容,然后,自己要对公关礼仪做示范,最后,将练习的环节交给学生自己。在此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现场演示,学生也可以在運用公关礼仪的基础上自我发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最后对表现最优秀的一组实施奖励。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公关礼仪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溺水和交通意外是导致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两大罪魁祸首,中国每年至少有约1千万个儿童遭遇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约占中国儿童总数的10%,其中10万儿童因此死亡,40万儿童残疾。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国1-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成年人文明行为的欠缺和交通意识的淡薄是将孩子推向死亡边缘的一大诱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许多家长的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家长带孩子闯红灯时,是在以行动告诉孩子,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无视社会规则的毛病。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就还怎样的未来。
孩子的健康就在日常细节中
孩子容易生病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点:首先,小孩缺乏对疾病的抵抗力。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在母体中获得一些先天的对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暂时还能不受疾病的感染,6个月以后,这种从母体中获得的抵抗力就减弱或消失了;其次,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如果营养供不上就可能生病。再次,小孩对饮食、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稍不注意就会因饮食不当、气候突变而生病。但我们的父母认为“大鱼大肉”的营养是最好的,其实不然,肉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孩子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导致酸性物质过多、上火、大便干燥。一旦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内毒素便会经肠壁血管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给病原菌提供了攻击的机会,因而易发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所以天天大鱼大肉未必就有营养,更不是隔三差五吃顿滋补汤就能让孩子强身健体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搭配合理,没有不好的食物。食物的营养贵在巧妙搭配,搭配得好,餐桌上的菜肴丰富了,孩子们的营养也均衡了。
夏天快到了,许多父母为了孩子“舒服”怕孩子出汗,24小时使用空调。殊不知空气中的含氧量低,孩子血液中的载氧量就会大大下降,由此可导致孩子体质虚弱,使其自身的温度调节能力下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其实出汗不仅可以防止皮肤干燥,而且可以通过汗液在皮肤表面的蒸发来进行散热,以调节并保持正常体温。
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对方。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1、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一句“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2、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关键词】公共利益;必要性;可能性;路径
“公共利益”一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学说还是在判例上,它一直被作为一般法律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并且是国家公权力行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要素。正如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公法学者陈新民教授所言:“公共利益不仅在法律、法学、行政及司法实务上以各种形式表达,而且可以说是一个用以框架公法规范体系的根本要素。”同样,在我国公共利益也时常出现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但到底什么是“公共利益”,却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竟而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公民权利受损、政府公权力滥用等。因此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就成了一个涉及法律、司法、行政,影响政府权力,公民利益的重大课题。
一、公共利益界定的必要性
公共利益一词,广泛出现于我国各种法律法规中:1954年《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1982年《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0条将该规定修正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但何为“公共利益”?它包括哪些事项和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做明确的规定,只是显示了一项法律原理,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的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导致的结果是公私不分,以公共利益之名暗渡商业利益、政府利益之实的现象屡见不鲜,公权力滥用,侵犯公民人身权,公民、法人财产权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公共利益界定的可能性
本文探析公共利益的界定,不仅因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公共利益的界定并非不可能的。虽然在我国目前对公共利益无一个统一的解说,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学理上,都认为公共利益是一个没有统一解释的,弹性的政治法律概念。但笔者认为公共利益既然能成为限权的标准,就必须有它的法律边界,只是其内容上的动态性,正如陈新民所产:“严格意义上说,公共利益实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必须以一个变迁中社会的政治、以济、文化因素作为评判价值的要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被别人当作抽象概念的公共利益可以看作是一种价值取向,基于此,现行法律当中并未告诉人们公共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它只阐明了利益的指向性。即使如此,笔者认为,对公共利益含义与范围的界定还是可能的。
(一)公共利益具有自身的基本属性
1.公共利益的客观性。虽然现行法律当中,许多人把公共利益视为一种抽象概念,但从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来看,首先公共利益在利益指标上给人类提供的物化和非物化的公共安全和公共福祉,给社会带来了公共产品。其体现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容性和发展的一致性。其次公共利益法律边界由列举性条款、概括性条款和排队性条款构成。公共利益是通过公开、透明的路径与形式来指定,在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消除了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外部因素与寻租的可能性。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叠加,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基于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共同利益,而与之有相通性。不管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公共利益都具有相对客观性。
2.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既然公共利益是共同利益,而它又影响着共同所有成员的绝大多数成员,那么它就具有社会共享性。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所谓社会性是指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通性或非特定性,即它不是特定的,部分人的利益。其二,所谓共享性是指“共有性”,也是指共同受益性。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概念。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有先例可循
虽然公共利益是一个十分抽象与高度概括的词语,但我国台湾地区对公共利益的界定,通过法律对公共利益作出一种具体的列举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概念。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也不难找出如上述所列的例子,其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抽象性概念的界定,并且执行得十分到位。我们《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即对“具体行政行为”采取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办法。《行政诉讼法》第2条的规定从总体上概括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5条的规定又限定的概括了行政诉讼的受安范围,第11条第1款至第8款列举了八类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最后《行政诉讼法》第12条又规定了一些不在其受案范围之内的事例,排除了一些行为的可诉性。它结合中国的特色成功地界定了“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抽象性概念,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公共利益界定的路径
(一)公、私法划分
根据实证法学家的观点,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社会规范—“法律”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成分:一是以抑制和解决社会成员相互冲突为己任的规则,即公法;另一种是以促使公共管理组织恰当有效的履行其职能为己任的规则,即私法。私法源自社会生活,是不是有关财产、交易、婚姻家庭、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则。它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行为基于自愿,不存在强迫。而公法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公共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如组织管理公共事务,配置公共物品等。它的法律关系主题地位不平等,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二)概括、列举并用
公共利益作为公认的不确定性的概念,如何理解和解释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他既是解释学的命题,同时也是司法实践中的课题,分析法律文本中公共利益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司法解释阐明本文中公共利益的含义;通过学术界对公共利益的研究,确定公共利益的学术内涵;通过法院的判决寻找对公共利益进行判断的方法或内涵。例如韩国在宪法裁判中,根据不同的宪法案件,对公共利益进行了宪法解释。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人民在利益关系中发生的各种纠纷。而在我国,有关公共利益的讨论主要围绕概念表达和具体构成而展开,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在《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出现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并对其价值目标进行了解释。
基于公共利益内容上的不确定性和字眼的抽象性,以及法律本身的不周延性和滞后性,本文从法律角度采用以下方法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即总的概括规定,肯定式分类列举和否定式分类列举相结合的方法来界定公共利益。
记得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听说这一天要拿些小费给送奶人和邮递员。可惜在那里度过的两个礼盒节并没有机会充当绅士。事实上,这些老传统慢慢总会消失,幸运的也只不过留下绕有韵味的传说。好比当年的维多利亚女王访问牛津大学的某所学院,跟教授们用拉丁语谈笑风生等等。当今的威廉王子不会也不必效仿,他更喜欢的恐怕是“HIGH”的感觉。
假如我们真要追根溯源,礼盒节原来的名称是圣斯达番日(St.Stephen’sDay),圣斯达番被异教徒拷打折磨之后用石头砸死,是基督教的第一位殉教者。圣斯达番日是许多英联邦国家的法定节日,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有一些庆典纪念活动,但这些活动却跟那位圣徒越来越没有多少关系了。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渐渐赋予这一天新的意义。现在大家已经普遍认可了BoxingDay这一叫法。每逢临近年尾,圣诞和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教堂门口会摆放一些用于捐献的箱子盒子。圣诞节一过,慈善人员把盒子打开,将募捐到的钱物分配给需要它们的穷人,这大概就是“礼盒节”的由来。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中世纪,后来一度消声匿迹。到了十九世纪再次盛行起来。当时的英国贵族和贵妇人们,将赐予仆人的礼物用盒子装起来,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送给他们,作为对他们圣诞节前后辛勤工作的奖赏。假如十二月二十六日恰为周末或星期天,礼盒节将自动顺延到星期一。
当然这只是一种主流的说法。也有历史学家解释说,由于佣人们必须在圣诞节工作,所以他们被允许在节后的第一天休假。雇主们日久成习,往往准备一些礼盒,在佣人们回家之前送给他们。
到了今天,除了王室,拥有仆人的家庭已经稀罕得很。不过给服务行业的人赠送礼物的习惯还在继续。在英国,送牛奶这个行当历久不衰。多年以前,电视上一队奶瓶走家串户的广告至今记忆犹新。礼盒节这一天,送奶人会得不少实惠。而在加拿大,牛奶要自己到超市去买,这个颇有特色的节目被自动取消。试想一个人巴巴地跑到超市提袋牛奶非要多给收款员小费,这个风头恐怕没人愿意出。
加拿大人也有一个自己的习俗,许多人会在这一天访问自己的祖父母,或者亲朋好友相聚小酌。当然,更多的人会去购物,因为从这天开始,“圣诞节后大减价”正式拉开帷幕。从北美到欧洲大陆,已渐渐成为一种惯例。
如果说欧洲大陆的礼盒节还保持着一些宗教气息,那么北美的礼盒节则完全是一个商业化的节日。十二月刚刚开始,圣诞季大减价的广告就铺天盖地涌上街头。存了心也存了钱的加拿大人开始比较各大商场的商品。很多早已想要的东西这时都有了买回家的理由,而礼盒节则是大减价的最。
减价声声、紧锣密鼓,一天天逼近着圣诞节。圣诞前一周,商家打出“最后一周特价,今年最后的机会!”有的商家甚至给会员派发特别广告,提前透露礼盒节降价商品的详细目录。而传统上,这份降价目录应该是最后的悬念。至今仍有许多人,礼盒节那天一大早就到商店门口排队,店门一开就冲进去抢购自己提前看中的商品。在BAY这种高档次的商店,差一天买,一套衣服价格偏差几百元也是有的。
有意思的是,家人互送礼品是在圣诞节的早上,而不是礼盒节。所以许多东西无法享受那份特别优惠。今年的圣诞节,渥太华丽都商业中心的许多商店甚至宣布在圣诞前一天营业到午夜,以便给“最后一分钟才做决定”的顾客最后的机会。真不知道阖家团圆的平安夜,有多少人会冒雪出门,把他们对亲人的心意在最后一刻带回家。
一个宗教的节日,慢慢演化成如今疯狂大购物的日子。当年风雪之中身披黑袍红袍立在教堂门口守护募捐盒的教士们,恐怕始料未及。历史就是这样玩笑人们,人们就是这样随意撰写历史。
对于礼盒节的大特价,是否真的名至实归,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今年的礼盒节,与一位朋友相约,他带了一大家子早早去商店门口排了长队,进商店一看,降价幅度大的商品大多不是抢手货。好在他也不急,乐呵呵地空手而回。而另一位朋友,去年到FUTURESHOP抢到一台前50名顾客有份的19英寸纯平显示器,尝到了甜头。尽管后来发现显示器画面抖动,退给了商家,但他今年依然兴致不减,一股脑买回了扫瞄仪、打印机和DVD机,还顺手抓了一只无线光电鼠标。
礼盒节降价最多的大概是前一天派用场的圣诞树、圣诞装饰和礼品包装纸,而买的人居然不少。提前消费的观念体现到这里,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在印度教徒看来,结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种种宗教职责,其中祭祀最为重要;但是,男子必须结婚生儿子才有资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结婚仪式上,夫妇双方为此念咒、祈祷、发誓,并且丈夫以妻子明确说道:我为了得到儿子才同你结婚。祭司等人也为此而祝愿他们。
日本婚礼:传统道教
日本婚礼:传统道教
在传统的日本道教仪式上人们供奉kami---存在于自然界的神灵。在举行婚礼时,神职人员祈求神灵保佑新婚夫妻。仪式的最后一项是“共饮青酒”,即参加婚礼的人共同分享盛在三只扁平杯子中的米酒。这三个杯子从下往上依次骡放,新郎拿起第一个杯子,啜三口酒,然后传给新娘,新娘也连续啜饮三口酒,再将酒杯依次传给其它亲友。然后再开始喝第二杯和第三杯酒。
印第安婚礼:静悄悄
印第安婚礼:静悄悄
酋长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丹麦婚礼:秘密进行
丹麦婚礼:秘密进行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筹办婚姻会好几天,可却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公开筹办会触怒鬼怪或引起他们的嫉妒。在婚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把一大坛啤酒抬到园子里。新郎新娘的手握在酒坛上方,然后酒坛被打得粉碎。在场的适婚女子会把碎片捡起来,捡到最大的碎片的女子注定会第一个结婚,而捡到最小的注定会终生不嫁。
德国婚礼:摔碗砸盆
应邀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们,每人都带着几样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然后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新婚夫妇除去昔日的烦恼、迎来甜蜜的开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夫妻俩能够始终保持火热的爱情、终身形影相伴、白头偕老。
俄罗斯婚礼:叫苦不迭
俄罗斯婚礼:叫苦不迭
婚宴上会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当有人带头喊时,在场的所有人便会齐声附和,这时新人便会站起来,当众深情地一吻。没过几分钟,又会有人大声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来,再次用甜蜜的吻来平息亲友们的叫“苦”声……这样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复十几次亲友们才会罢休。原来,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酒是苦的,不好喝,应该用新人的吻把它变甜。
法国婚礼:简单明了
法国婚礼:简单明了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它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
犹太婚礼:不忘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