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效益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效益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效益管理论文

第1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费用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要素的价值总和,既包括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如机器设备、劳动力等费用;也包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广告宣传费用以及寻找市场签订合同等产生的费用。从生产的投入角度讲,以有限的消耗取得最大产出,或在预定的产出下使消耗最少,是组织、管理的主要任务,即组织要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控制。

成本费用的分类

以往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则侧重交易成本的分析。但是很显然,对经济活动的完整性分析应该包括两部分。

内部成本费用外部成本也就是生产成本,来自于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燃料、设备等所花费的成本,即为产品的制造成本。

外部成本费用外部成本是指除制造产品以外但因产品而消耗的那部分费用,大部分是为产品的销售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收集方面,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交易活动的时间效应。也称为交易成本。

成本费用控制的意义

成本费用控制对于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不少人把经济效益与利润划等号,其主要观点是依靠扩大规模、增加销售和增加利润总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其实,经济效益无论从微观上还是从宏观上都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体现。投入多消耗大,产出同比例增大是经济规模的扩大,而非经济效益的提高。这种粗放型扩张只有在生产不足,产品短缺时代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今市场总体供求关系已转换,简单的扩大生产规模已失去其社会意义。因此,科学地讲,扩大规模与提高经济效益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费用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控制成本费用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控制成本费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首先,成本降低后,产品的价格降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其次,成本降低了,价格不变,获得的利润增加,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生产条件,使成本再次降低,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控制成本费用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从社会角度讲,降低成本就是降低社会资源的消耗,增加了社会财富。在短期内,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物资文化需求具有重大意义。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每一个国家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都应以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为前提。降低成本意味着节约社会资源消耗,对于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确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成本费用的控制空间

从理论上讲,单位产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效率更高的设备,性能更好的材料不断涌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多数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在下降,这使成本费用控制成为可能。

从社会分工角度讲,企业之间分工的发展促使专业化技能不断提高,各种零部件生产达到规模经济,也为成本费用的控制创造了条件。

从企业经营实践看,从产品设计开发到试制、采购、生产、储存、销售等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降低成本的空间。从资本、技术、劳动、土地、信息等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看,也存在许多潜力。就劳动力而言,其绝对成本即工资在上升,但相对成本可以控制。后进的企业较先进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空间更大。先进的企业虽然绝对额下降困难,但是,通过提升企业品牌,实现优质优价,成本在价格中的比重同样可以降低,何况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技术输出借用其它外部资源来降低费用。因此只要不断的改进技术,不断的改善管理,成本费用的控制和降低是无穷尽的。

组织的效益分析

组织的作用是控制成本费用,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成本费用最低,这是组织活动的最终目标。组织活动通过对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优化安排来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小这一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度就是组织的效益。

组织发生费用

任何形式的组织活动都会引发一些费用,这部分费用也必须纳入到成本费用之中。如果在生产活动中,不采取任何形式的组织,也就是说进行的是一种放任的生产形式。在此条件下,我们设生产单位价值商品所花费的内部成本费用为PC0,外部成本费用为TC0,组织发生费用为OC。显然,此时的组织发生费用为0,一旦在生产活动中采用了组织形式,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组织,组织发生费用就不再为0,即此时OC>0。

由于把组织发生的费用纳入到了成本费用中,因此采取组织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实现的节约在整体上表现在成本费用的变化方面。

组织效益的表现

组织效益表现在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上,即降低内部和外部费用上,由于采取组织同样会发生费用,就不得不把这部分费用加到成本费用中来,因为组织发生的费用很难度量,因此,通过成本费用在宏观上的变化来反映组织节约的费用与发生的费用之比,同时也能反映组织的效益。

设采取组织后生产单位价值商品所花费的内部成本费用变化为PC,外部成本费用变化为TC,采取组织后成本费用的变化为DC。则有:DC=(PC0+TC0)-(PC+TC)。如果不采取任何组织形式,则DC=0。组织优劣的判别

在一般情形下,组织发生的费用较其所节约的成本费用小,在此情形下,组织的效益为正,OP越大表明这种组织形式越优。如果组织发生的费用较其所节约的费用不一定小时,组织效益为负的情况就会出现。在理想的经济运行中,人人都是经济人,都从经济角度考虑,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人们采取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又受到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组织效益为负的情形时有发生,经济上称这种组织为无效组织或劣等组织。显然,效益为负的组织形式一旦被采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样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纯粹的消耗活动,极不可取。

因此,对组织优劣的判别主要看其组织效益,效益高的组织形式才是优等的组织形式。

组织效益的实现

组织效益主要表现在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方面,成本费用控制存在广阔的空间。总的来讲,组织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对成本费用控制的。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组织,更合理的分配各种生产要素,统筹安排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不积压原材料和产品,采用高效的工序,降低生产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严格管理生产,少出次品,少返工,这样就尽量的降低了内部费用。另一方面,组织通过各种信息的收集,根据市场情况制订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能适应市场需求,交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这样,如果组织发生的费用较之节约的费用小的话,组织的效益就得以实现。

内部费用控制与价格优势分析

组织对内部费用采取控制一旦获得成功,与没有采取组织或所采取组织的作用小于该组织的作用的生产者相比,其产品在价格上就会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会影响到外部费用,因为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容易完成交易。可见,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设组织对内部费用的控制使内部费用减少了x%,内部费用的降低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使外部费用减少了y%。则组织的效益OP为:

OP={[(PC0+TC0)—(PC×(1-x%)+TC×(1-y%))]/(PC0+TC0)}×100%

=[(PC0×x%+TC0×y%)/(PC0+TC0)]×100%>PC0×x%

内部费用的控制具有乘法效应,这样就增强了作用。

外部费用节约与内部费用控制

内部费用的有效控制能够影响外部费用,同时,外部费用的降低也会影响到内部费用控制。更容易实现的交易使产品的价值得以迅速的实现,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效果,资金的回笼时间变短,减少了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的精神磨损,加快了资本循环,资本循环的周期变小,资本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利于对内部费用的控制。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组织活动会发生费用,这使组织的效益有大小正负之分。简单的讲,组织所发生的费用与组织的规模有关,在采取组织的过程中,组织发生的费用纳入了成本费用之中,这就不得不考虑规模经济的问题。在解释规模经济之前,必须先明确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

组织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是有限的,即组织不可能无限制的控制成本费用;组织发生的费用随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扩大;在组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均衡,即组织效益最优,这一点就是规模经济的外延,超出这一外延就是规模不经济,同时这一均衡又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并且会因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动态均衡;组织因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费用一般情况下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这是存在规模经济的客观原因。

在此前提下,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组织的效益最优,也就是说,当组织的规模正好实现了组织效益最大化的时候,规模经济已经达到其外延。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第2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管理一般来讲,就是借由计划、组织等方式来达到指定的目标的过程。从实质上而言,就是管理客体在管理制度的控制卜往管理者指定的目的实施。这个管理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为了实现目的而实施的很多活动过程,而这此活动还联系到很多人的关系。

管理自身是非常有特点的,并且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人的行为举i1:与道德会收到社会规范的限制与影响,而且在其中,人的心理意识也会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管理与国家的政治运行是分不71=的,这能够在我国许多年来不一样的时代特点中研究出来。所以,管理是一个71=放的管理体系,同时又是复杂的,这是借由体系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企业氛围卜产生反应的。

很明显管理效率是包含在管理里面的,是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关管理效率的探讨文章不多,能够参考的理论也很少。从前有占典管理学派,现在有现代行为管理学派,尽答探讨管理的立足点不一样,可是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哪种管理的理论成果更突出,那要看实际的运行状况。因为管理成果的不一样,才可以分出它们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在操作中,管理活动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投入会出现不一样的产出,这就出现了管理效率的情况。确定管理成效的有效性,或者这样讲,管理活动的收益与使用费用的比例,就是管理效率的定义,这种计算使用实际的数字来计算是有点困难的。

二、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这与企业的组织目的是相同的。企业的管理效率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效益反映出来的。从一个企业的角度考虑而言,如果它的经济效益比较好,那么就有一个管理效率较好的组织。这个管理效率是相对来说的,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改变是很多要素约束的后果,如果其它要素不改变的时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的表现。

1.企业组织效率

企业的组织效率是借由自我改造和发展或者是外在条件的约束,而企业的组织改变来获得提升的。这此活动都是改善或者是更换切组织,来获得更可行的企业组织管理。企业组织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企业的经济收益。其中,每个企业的员工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为完善企业的组织做出自己的贞献。

2企业管理机制效率

管理体系就是管理系统运行的机制,管理者就是在管理体系的帮助卜让管理者朝一种特定的状态卜运行。某此企业在现实的使用中可以发挥帮助管理朝着目的发展的功能,可是某此企业却做不到。制定管理体系的是企业的领导,管理制度的效率和领导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制定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时,企业的领导应该发散自己的思维,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机制。

三、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标就是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而且经济效益增长质量获得改善,而且还要照顾到社会的经济效益。探讨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改变是由于构成它的要素出现了改变,这此要素可能在有此时候看起来是不懂的。因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一直有两个基木矛盾,在组织中企业的成员很容易产生懒惰的情绪,在一定时期里这种情绪会旱现出一种稳定的情况,致使管理效率在某个时期内没有较多的改变。而在经济体制的改革活动卜,有此全名所有制的企业组织出现了根木性的改变,以符合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企业自我生存的水平。

而在企业的管理出现改变的时候,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也随之改变。确实,只是在作用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要素不改变的条件卜得出的。但是,在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改变的时候,也会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有所限制,只是这种情况我们不容易发觉而已。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时候,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的人心,能够增加企业管理者的自信与勇y,为了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稳定,他们会在很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时企业管理的有效性的提升也会得到关注,这样就会促使企业提升自己的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系统。这种趋向完善的一股劲是内在的,外在条件或许想要让它变得完善,或者是约束它变得完善,但是最终它是自己木身要追求完善的。不论企业经济效益是高还是低,都会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改变。

2企业管理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效率是借由管理活动中很多是步骤所反映的,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借由这此步骤所出现的。可是这此步骤优势在其它管理系统应用中产生的。因此,企业的各方面管理系统的影响就是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大体上而言,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借由管理能力让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依据约定的规范去认真工作,不断坚持,来达到企业目的的完成。倘若企业的管理效果很明泉,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秩序地进行,进而使得劳动生产水平处在比较好的位置,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费用得到明的限制,进而能够促使企业的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反之,倘若企业的管理效率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用的管理资源过剩,而投入的管理经费浪费较多,就会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木。在这个管理系统中,企业人员不去认真生产,劳动的生产效率木身比较低卜。期中,在约束经济效益的其它要素没有出现改变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可能变低。

四、结束语

第3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第4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筑,节能降耗效益成本法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

 

 

 

 

 

 

 

 

 

 

 

 

 

 

 

 

 

 

 

 

第5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研究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学校效能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指出,学校效能包括教学效能与教师效能、学习效能与学生效能、管理效能与管理者效能三个方面。其中,管理效能是指在管理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效果的性质和实际状态。学校管理效能表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和最佳的组织配合,为教育提供较充分的物质条件和优化的心理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一观点对我国大陆关于学校效能内容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但目前还缺乏对学校管理效能相关方面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界定学校管理效能要从“效能”和“学校管理”的本质入手分析。对“效能”的分析,常常与“效率”的分析联系在一起,二者经常出现在组织管理文献中。在英语中,efficiency(效率)指的是系统中投入与有效或有用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effectiveness(效能)是effective的名词,其英文含义是“成功地产生理想的或预期的效果”。从英语词源上看,效率重经济性,而效能不仅具有经济性还具有结果的效益性和正外部性,是对事物运行结果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预期。换句话来说,效能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到达一种良好愿望的预期结果。研究效能就是研究一种达到良好愿望的预期或实现最高目标的状态,在一定历史时间内,这种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既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统一。学校管理目标首先是确保和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而保证和促进学校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通过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来实现学校目标最理想的状态呢?这是学校管理效能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追求的最终目标。

首先,学校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无论是何种类型层次的学校,其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是高度关涉人的工作,人又是最为复杂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教化育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其次,学校工作的正外部性。学校工作在于促进个人身心发展。而人的素质结构发展不仅关系个人未来的发展和生活状态,而且还关系着一个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这正是舒尔茨有关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的体现。最后,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运行与发展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有不同的预期目标诉求,且层次、类型、时间长短不一。而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诉求,学校的“决策必须综合权衡和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能顾此失彼”。由此可见,学校管理效能潜藏着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和实践旨趣:一种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中提高管理有效性并促进教育有用性的实现和教育价值的追寻,以达到一种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最佳的教育状态。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效能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通过计划、组织、协同、控制、监督等管理手段,充分调动学校组织内外输入的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并提高这些资源、要素组合与配置的有效性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程度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学校管理状态和水平的反映。学校管理效能高低是对学校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总体的评价,不仅包括效率而且还包括效益。进一步说,学校管理效能主要是由教育目标、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四要素构成。衡量学校管理效能高低需把握四个“度”:目标达成度、资源获取、使用和配置力度、内部管理合适度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高效的学校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能在一定的学校目标指引下,能够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以提高经费使用总量,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满足各自的需求,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必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完美的状态,从而呈现出较高的学校管理效能。当一所学校彰显出较高学校管理效能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策略

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从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视角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在新时期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和条件进行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指明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国内外实践证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对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发展的抓手和关键,因此,各学校都十分注重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和制定。然而,规划终究是蓝图,不是事实。要把蓝图变成事实,关键在于落实,没有好的落实,再美的蓝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因此,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之后,关键是把规划变成具体的可测量的执行目标,逐一落实。落实效果的好坏体现出学校领导与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它是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当前,不是学校没有规划和目标,而是缺乏目标落实中的精细化管理和监控。所以,学校管理效能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学校目标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把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2.扩大学校多元化经费筹集渠道,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校不仅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同时还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学校各种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财物信息等各种资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没有更好的物质保证和更好的办学设备及条件,学生很难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有学者指出,“在今天,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楼、实验室、电脑中心、语音室、图书馆;没有像样的体育场、游泳馆;没有必要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便捷的网络系统;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娱乐空间,很难想象它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高的”。然而,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仅仅依靠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办学,在今天市场化条件下办学,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因此,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资渠道以及充裕的办学经费是保证学校有效运行并成功的重要方面。有学者指出,国外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育经费的筹集者和各方利益的平衡者。

3.科学合理地使用和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和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是提高教育稀缺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教育资源使用不高,浪费较为严重,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由于教育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低效常被忽视。事实上,教育资源总量短缺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教育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所引起的资源短缺应该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善的问题。因此,从管理的视角看,学校领导者及管理团队制定和完善各种资源管理使用制度,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配置,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建立健全学校组织结构体系,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运行机制

健康、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学校各构成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佳使用效率,呈现出机构精简、信息畅通、领导适度授权、基层管理人员业务权限清晰且责任意识强烈等方面的特征。事实上,“学校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不同背景、不同知识、分别来自不同处室的人员组成,他们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更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促进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因此,建立健全学校组织结构体系,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运行机制,是加强学校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

5.创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满足各学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织部门,学校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作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一方面,不同利益相关者为学校提供了不同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服务、信息等等,组成了学校可持续运行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努力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学生作为投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消费学校教育服务的群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顾客,也是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诉求是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获取自身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能力并能够适应社会。因此,改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是对学生需求的积极回应。从教职员工的需求上看,要不断加强教职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和机会,积极为教职员工创设创收途径、谋求更好的福利待遇,是对教职员工的利益诉求。此外,从投资者、政府及社会的视角看,他们多是直接或间接为大学提供资金的人或组织。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培养出更多更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匹配的人才数量、质量与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6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行为的组织、计划和实施,医疗质量的管理,医疗动态的监督、控制、统计、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加工和分析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整体实力的重要环节。同时,绩效管理考核的目的在于确保医院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管理考核过程序中应关注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分析和反馈,纠正偏差,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使其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医院的管理目标和发展导向。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

综合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上应结合医院战略目标,秉持患者满意和员工满意并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并重、当前发展和持续发展并重的理念,在绩效管理考核上尽可能的使用量化指标,围绕满意度、医疗质量、财务指标和人才培养四个层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这四个层面,既反映了综合医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又涵盖了医院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内涵建设。

(一)满意度层面

医院经营的目的在于提供让患者满意的服务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提升医院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在指标的设定上,要选择与患者相关联的指标与科室考核挂钩,比如: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门诊量、门诊及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设定,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可以促使全院职工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从自身做起,顾全大局,不断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服务的水平,增强病人的信任度;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二)医疗质量层面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指标设置上既要有质量指标,又要有效率指标,主要应包括如下指标:病床使用率、病区平均确诊日、治愈率、环节质量控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各项管理举措落到实处,使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安全质量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在兼顾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财务指标层面

为综合反映医院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成果,可以选取以下具体指标:人均业务收支结余,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每万元总资产产出比,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考核旨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成本效益,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四)人才培养层面

医院要想持久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培养一批批医德优良、责任性强、业务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是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不断进军医疗技术新领域,以至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根本保证。考核指标有:发表科技论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带教培养人数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考核,可以推动医院专科建设,更好打造医院品牌形象,可以规范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医院的硬实力,大大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绩效考核的核算方式

第7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新时期。我们周围的一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宽带、互联网技术使得全球的时空变小,让人们的视野得以扩大,思维更加活跃。无线移动技术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产生的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形成挑战。同时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等等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怎样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独生子女,个性强、思维活跃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管理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建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在侧重理工科的综合类大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强,但思想有时不够活跃;二是工科学生在长期接触枯燥的数字公式后,渴望在平日里接触一些能够使身心放松的东西。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同时利用一些艺术渠道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管理中多一点艺术成分。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变“管理”为“引导”

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志向和培养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2.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在理解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1)通过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电影来启发、教育学生。例如《阿甘正传》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娱乐教育片,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管理做到轻松又不失效果。

(2)利用网络来实现管理艺术化。现代社会的网络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了,在网络上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一些操作,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已成为常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快捷渠道来进行学生管理。如在学校网站上推荐一些名片名曲来供学生欣赏,同时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群、飞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后感,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心理上的指导教育。

(3)重视平日里组织的艺术活动。目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了一些相应的艺术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活动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应该让学生既得到娱乐又得到教育。让他们在娱乐中多思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再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在管理艺术化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那些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们,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使他们很少甚至不愿拿出时间去参加娱乐活动。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及时听取反馈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同一部艺术作品他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看法。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听取、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正确的思想加以鼓励,偏激的观点与认识加以拨正、引导,起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让学生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能够很快地理解艺术作品内在含义,并给学生做出指导。

4.学校规章制度的相关制定为管理艺术化提供广阔空间

第8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一)实行绩效工资的原则

在医院绩效管理中,根据各科室工作性质和医院发展方向,科学的确定分配方式,形成多级阶梯式分配结构,从而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以及一流报酬,并将技术、管理以及责任等要素纳入分配因素中,以此更好的确定绩效工资。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遵循量效挂钩、激励和约束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绩效工资核算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实行年薪制原则医院可以根据科室年工作量和个人工资级别设立年薪,平时按照实际数进行比例发放,对各项考核成绩达标及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提成奖励,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科室进行调整。

2、绩效工资归集要求医院可以将医生作为医生组的基本核算单位,将护士作为护理单位的基本单位,对两者分开核算、独立分配。护理单位必须优先满足本协作区医生组收治病人的要求,根据所收治病人的工作量按照医生和护士各自的标准进行业绩统计和核算。

3、考核方式在医院医护人员绩效工资核算分配中,医院应根据医生、护士、行管以及后勤等在同系列的不同岗位上设立质控目标考核指标,逐月进行考核统计。根据质控考核指标,逐级上报,将医疗服务质量与量效直接挂钩,并将每个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二、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

(一)激励作用

医院传统薪资分配局限于反映不同岗位的劳动差别,难以真实体现出不同效率员工在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无法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基于绩效的薪资分配制度,能将不同个体在岗位上的表现很好的反映出来,有利于医院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每一位工作人员,从而使得绩效薪资起到正确衡量工作人员实际贡献的作用。往往绩效工资将员工的个人业绩、科室业绩以及医院整体业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绩效管理的激励性。

(二)规范作用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综合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医德医风等。因此医院必须重点提高医疗质量,对医院及员工绩效进行严格管理,使医院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行为,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护水平,促进医院和谐、长效的发展。

(三)导向作用

通过医院绩效管理能打造良好的医院文化,营造一个服务意识强、团结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强医院凝聚力,使医护人员感受到医院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绩效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

(一)准确设定岗位系数

为更好的实施岗位系数工资制,就必须对医院各个岗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按照不同岗位技术、劳动以及服务的复杂性,责任及工作量的大小,采取因事设岗和能设置二级科室绝不设一级科室的原则,将功能雷同、职能相近的科室进行合并,以确保岗位系数工资制能顺利的实施。另外,医院应引入基本的竞争机制,遵循“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原则,选拨出技术硬、水平高的专业医护人才,以促进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科学的制定绩效

工资制医院需要对所有科室往年的收入、成本、工作数量及质量、效率指标以及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工作人员的岗位风险、工作责任、实现绩效以及医德医风直接挂钩,与保健、行政、后勤等科室拉开距离,同时将相同科室中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人员拉开距离,从而使绩效工资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与实施。

(三)提取足够的医院发展

基医院在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对医院成本进行综合控制与评价,在发放绩效工资的同时,抽取一定医院未来事业的发展基,为医院长期、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建立完善的工作业绩

考评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行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完善的考评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到个人,使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并将其作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

(五)加大医疗风险赔偿

储备医院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医院绩效管理的经验,医院直接为医护人员投保,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合理的赔偿,减轻患者和院方的经济压力。同时医院应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差错和过失。

四、结束语

第9篇: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1.图书质量存在问题

许多图书管理人员只重视对图书数量的收集,从而忽略了对图书质量的要求,没有认识到图书馆书籍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主要价值。再加上图书馆的书籍种类比较多,并且比较分散,还有一历史比较久远的书籍,因此,造成艺校图书馆里的很多书并没有使用价值,为学生的阅读和查找资料带来一定的困难,不易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2.获取的信息较为封闭

艺校图书馆的书籍主要对学校广大师生开放,不同于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都是有限的上架图书,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且图书馆里的书籍资源只是广大资源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如同“沧海一粟”,使得师生获取图书太过于封闭化,把从图书馆获取知识作为唯一的渠道,易造成艺校师生的思维过于僵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仅仅依靠图书馆里的信息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3.网络信息传播带来一定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艺校也开始注重建设“数字图书馆”,把丰富网络资源和管理建设信息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图书馆的网络化虽然为艺校师生查找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信用和安全方面的问题,给艺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带来了许多不便。

二、艺校现代图书馆的有效管理路径

艺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必须正确认识艺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途径,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指要始终以人为中心,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指导馆员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让读者能够公平、公正、方便、自由地在图书管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都能真正地享受这种理念的平等公正的服务,为大家在查阅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方便。

2.注重加强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不断加强对馆员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人员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3.加强对艺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

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已经由传统的文献资源转化为传统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两个部分。努力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规范化,适度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以供学生使用,并且也需要开发网上资源,建立专门的指导信息资源库,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最新的、准确的、快速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要避免网络化资源带来的一些安全问题。

4.注重加强学生的需求与藏书结构相一致

要重视广大学生的阅读偏好,不能盲目地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多地订购一些娱乐性和庸俗的期刊和杂志,也不能根据特别的征订者的阅读偏好征订,或是偏重征订专业学术性较强的期刊,而应该根据艺校广大读者的阅读爱好征订,提高他们对图书阅读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图书中的信息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