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 前言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习实训形式也与以往有了一定的改变,这也是整体教学改变中的一部分。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式的改变,也就意味着相应的评价体系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学生实习实训内容和成果,对于学生要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树立学生健康的理念以及和谐的身心发展。
1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的现状
就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式来讲,有学校合作的集中型在企业定岗实习的情况,也有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加以锻炼,从而要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就目前评价体系来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部分院校会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给予评价标准,但是并不完善完整,不能够使企业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企业的不同,给出的评价也不一样,有些企业的评价过于简单,并不能够突出学生实习实训时的特点和优点。对于学校来讲,不能够全程陪同学生,因此,要通过评价来掌握学生真实的实训实习情况,不能流于形式,给予评价。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评价体系的构建时要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符合高职院校实训企业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培养特点,依据科学,客观的尺度,既要符合高职院校的现状,又要有前瞻性。
2.1.2 导向性原则
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评价体系是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制定。专业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创新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
2.1.3 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评价工具,实现评价过程实施简便、易操作。
2.1.4 系统性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过程来讲,通常是从计划开始,到实习过程的实施,再到顶岗实结评价过程三个部分。学生实习实训过程较长,管理强度难度较大,我们必须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平时表现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总体要把握客观性和真实性。
2.1.5 多元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评价过程,不仅有学校的参与,也有企业的参与,因此,要考虑到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评价方面的侧重点不同,给予不同方面的意见。企业主要看中的是学生从事职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到不能多于复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指标要真实并容易收集。
2.2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2.2.1 具体实习岗位职责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岗位上,并能够掌握其中的要领,现有的学生实习实训岗位考核评价指标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问题。能够保证学生所学基本在岗位中体现出来。同时,还有掌握学生在实训实习岗位中从事的工作层次与类别。如果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应该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中所处的岗位是否符合专业。
2.2.2 职业素养
我国提出教育改革以来,对于职业教育加大了重视程度,教育部长在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职业院校教育学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品质,敬业精神以及岗位责任意识,综合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制定人才的评价体系中,要注意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重要的是,要体现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全体考察,包括其敬业程度,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
2.2.3 职业技能
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两方面进行评价。
2.2.4 实习报告
所有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过后,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也就是学生的实习报告。学生要在实习过程中按要求填写实习日志和实结。就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填写的实习日志与实习报告中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总体评价提供了依据。
2.2.5 毕业顶岗实习答辩
现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设置和体系的不同,对于学生实习要求也不同,有些院校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而有些学校没有组织。对于这点,各个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法不同可以自行设置。但是,对于校企合作的实习学生来说,没有必要进行实习答辩,因为企业和学校都会掌握学生情况。而对于学生单独进行实习的单位来说,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学生实习期间进行的具体工作岗位和内容。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实习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从而,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体系在学生整体教学过程中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作用的,必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企业需求来制定和构建客观公正并实用性强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相对具体,而且操作性强,在构建人才评价体系时,要充分根据学生从事专业的实际特点,能够有效地进行评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赵辉.关于通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能力;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保证学院的培养目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就必须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达到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时获取大学专科学历,同时获得相应的岗位及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因此,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结构
进行各相关专业调研时,我们采取了“把行业专家、技术人才请进来,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走出去”的方法,首先听取生产第一线的行业专家、技术人才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搜集有关信息,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同时我们也组成了专业调研小组,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调研,写出调研报告,确定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结构,本课程具有如下能力结构:具有建筑工程定额应用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能力;具有编制拦标价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报价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广联达、神机妙算、鲁班等预算软件。
二、根据能力结构,进行能力分解,确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以及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方法;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根据工程案例,能应用建筑工程定额进行直接套算及换算,准确计算出分部分项费用。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教学。
(二)建筑工程工程量、装饰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掌握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二十五个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熟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费用定额,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完成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四)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熟悉工程量清单的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特点;熟悉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内容;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综合单价的确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五)控制价的编制。站在招标人的角度,按照控制价的编制步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控制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六)投标报价的编制。站在投标人的角度,按照投标报价的编制步骤,根据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完成投标报价的编制。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法、假题真做法教学。
(七)广联达、神机妙算预算软件的应用。熟悉广联达、神机妙算软件的使用,为软件技能训练奠定一基础。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八)技能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假题真做实训、计算机模拟操作。
(九)顶岗实训。综合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以造价员的身份到工程建设工地、造价中介机构进行毕业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训练。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控制价、投标价等的编制。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具有“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特点。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的实践教学分为四层次: 第一、二层称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及实践能力及造价员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能;第三、四层称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由学生技能实训及顶岗实训完成,学生以预算员、造价员的身份参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际工作,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的适应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一层次,基础层次。教师演示,学生照做,进行操作实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训(课中实训,以分部分项工程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法,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作为工程实例,如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
第二层次,应用层次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中做,进行模拟实训,在理论课完成后,独立教学周进行实训(独立周,以单位工程为主—建筑 、装饰 、水、暖、电工程)。有了第一层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方法,这时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综合实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们熟悉的其他工程图,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践,边学习边完成建筑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保温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顶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涂料工程以及水、暖、电等工程量的计量与报价的计算,最终完成建筑、装饰、水、暖、电单位工程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模拟招标人或投标人进行报价,当学生能够正确给出单位工程的标底(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报价时,教师给予表扬,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以此对工程造价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应达到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学习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综合层次。教师引路,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仿真实训,在本课程毕业设计时进行(各种结构形式)。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两年来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学生将知识融汇贯通,将所学工程技术知识、经济基础知识融汇贯通的一次综合、全面的毕业设计。通过“假题真做”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等知识了解、掌握和认知,理解建筑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统计的一般原理,掌握并熟悉工程造价有关定额基价、清单计价规范、图集等,按设计任务书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正确理解和掌握《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熟悉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过程,掌握应用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
第四层次,创新层次。师生探讨,学生独立完成,在顶岗实训阶段完成(各种结构形式)。毕业实习(顶岗实训),学生通过在校四学期的理论学习,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第三层次),学习了相关职业技术课,并且完成了定额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水、暖、电概预算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量清单及计价的编制、工程招标投标的编制等毕业设计内容,具备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进入毕业实习(顶岗实训)。
四、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职业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把其放在重要地位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把实践性教学理解成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甚至将培养技能看成是唯一的目的,或则将实践性教学理解为理论知识的练习与验证,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这种理解过于片面、狭窄。其实,高职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职”,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优势;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高”,高职学生比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片面强调理论教学或职业技能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功能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将实际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能训练带入理论教学环境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改革,扩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信息量和直观性,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单项训练转向综合训练
首先从单项训练向综合训练转化。单项训练项目,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简单的、单一的,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复杂的、综合的技能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综合训练项目,指导学生通过逐个解决每个单项项目继而完成整个项目,完成单个项目训练向综合训练的转化,培养学生统筹全局、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工程量的计量,就可以从每个分项工程到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从单向项目训练转向综合项目训练。其次,从单个课程实践教学向综合课程(各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实践教学转化,以往的实践教学的安排,尤其是校内实践教学,一般按学科设计,这种做法容易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而综合课程实践教学,将互为影响、联系紧密的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并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综合设计、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招标投标课程的实践教学联系在一起,按照建筑工程建设顺序,学生先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最后完成建筑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这样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还结合工程实际中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工程实际保持同步,学以致用。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我院建立了院系二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宏观层面确定实践性教学的标准和要求,系(部)在微观层面细化并负责具体实施。各系是学院的教学基层部门,直接承担学院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制定实践教学学习目的、标准、要求、考核内容,使每个教学环节均落到实处,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后,购置先进的实践教学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软件,建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场地保障。实训基地采用开放性管理办法,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一、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建设部在全国建设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科教兴业”战略。随着建设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这一战略性转移,促使我们必须迅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会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挡,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这样集专业、管理、经济、法律、税务、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紧俏起来。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大多已达到20%~50%,而我国尚不足8%,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实验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施工员等的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教学、执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要求,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改造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联系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立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主动、灵活的学习特点。
三、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1、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十大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近年来稳步增长。
2、高职大专毕业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技术类专业人才成为建筑业招聘永恒的主题。3、建筑市场正逐步全面开放,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将带来人才需求量的放大,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
四、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对从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会进一步的增加。但是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只仅限于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方面,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建筑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技术类:暖通高级技工、电气设计师、设备设计师、工程造价师、成本核算员、预算师、建筑工程师、工程监理师、房地产经纪人、建筑模型师、物业员、质检员、实验员等;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等部门。
五、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实训多媒体模型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国家也明确提出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学更应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无论从教学目标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教学方法都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实训就是模拟现场工作实际情景(设备、人员、环境、工作对象)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由于体积庞大,不能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可搬到课堂,而教学上要求学生要深入施工现场,又难于在课堂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实践,从实训项目的确立到完成,其直观性、真实性、操作性、学习性是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得发展是实训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建设。实训室的建设中,除了必要的实训项目,应重视环境的育人,培养学生的建筑企业员工意识。实训室空间划分为实训工位、教师示范讲解、讨论两个部份。车间内应张挂各种制度要求和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图解,有条件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教师采用模像直观教学模式,演示建筑现场拍摄的录像和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作业成果和操作准确性进行直观比较。同时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配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实训的安全进行,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符合教学需要、符合学校发展需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实训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训练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动手,以项目教学法展开。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没到过工地,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在教学中学。参观见习应由专业教师带队并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对部份参观内容以图形予以表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为专业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才能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在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详图,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过程拍摄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或者用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过程,则在课堂讲解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学生也能在教学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应用,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3、模型制作。建筑是创造空间的专业,其产品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施工技术、技能操作前要求学生用模型进行预演。在模型制过程中,学生通过材料预算、决算,构件合理选取、连接,充分理解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经济性。
4、实践训练。模型只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论证,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须在实操中进行。教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和技能应设计成若干项目,由学生动手操作。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A、提出实训项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况设计一实训案例,例如《装饰工程》中墙面砖镶贴教学,可设计一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提供本节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构造做法、施工用料、施工工具、班组配备、作业条件、工艺流程、操作要求、安全规程、质量标准等,资料可采用书面、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并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同时介绍施工组织设计中本分部分项工程的编制内容、方法。
B、计划制定。学生在学习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写出施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实际的总体图形尺寸、材料形状规格、用料计划、施工操作要点、小组成员分工要求等。如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施工计划应括根据所给的条件,确定卫生平面图和四面墙面砖具体几何形状与尺寸并画出图纸,选定磁砖规格并进行材料用量预算、施工顺序、工艺要求,小组分工。
C、讨论计划,确定各小组施工计划。首先由各小组推荐一人介绍本组施工方案,要求以图表或板书形式展现方案,便于讨论。然后其他小组对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从方案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方法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点或引伸相关专业知识。
D、模型制作演示论证。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操作能力较低,直接进行实际工程训练容易损坏工具、浪费材料,故可利用硬纸板、铁丝等材料制作模型进行论证施工方案。如上述卫生间贴面砖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施工图用纸板制作四个墙面,根据磁砖规格用不同颜色纸板裁出,用胶水粘上,确认所用材料与施工顺序是否正确,对施工成品有初步感性认识,完成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思维训练。若模型与方案存在不一致,则进行检查模型与方案,找出问题,分别进行修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E、实训操作。实训是中职学生技能培养的重点环节,只有通过一定课时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课堂中的实训以形成技能为主要目的,不能强调工程内容的复杂性、真实性,考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考虑到案例的可实践性,分解成若干阶段进行教学时,对于单构件、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可利用模型和图纸、实物讲解,然后让学生采用看、画、算、练的方式进行,看即观察身边的建筑物或深入施工现场参观,画指利用制图技术对建筑细部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细部构造,算为对建筑工程量进行计算,掌握诸如工期、材料清单、造价、内力、结构计算,对整个建筑工程可设计一个简化的、缩小的或小比例建筑物为例进行讲解练习,如以一间房间就可模拟完成一幢建筑物从设计、工程预算、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放样、建造全过程。在砌筑工程中采用粘土砂浆代替水泥砂浆,地板砖铺贴采用砂子代替水泥膏等粘结材料,竖立面用水平面模拟。选取一面墙在地面上进行实际训练。如卫生间内墙面贴磁砖采用在地面上用石灰膏代替水泥膏进行实训。其过程包括:1)、放样弹线;2)、切磁砖;3)、上浆4)铺磁砖;5)、场地清理;6)、计算实际用料;7)、小组自检。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实践练习,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践操作能力。
F、评价、小结。实训成果的评价是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小结可使学生认识、发现学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进行改进并不断提高水平。评价方式有各组互检、教师评定,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评定、纸模型制作评定、施工质量评定、材料消耗量与用工效率评定(经济性)。依据主要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根据验收结果填写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
G、报告。学生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后,应写出实训报告,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能。一个完整的实训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或任务要求。2)、小组成员分工。3)、施工方案或计划。4)、实施过程。5)、质量控制措施。6)、成果评定。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为目标,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出版社,2005年7月
2、新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建筑工程系列教材.[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关键词: 建筑测量;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35-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而《建筑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技术含量高、对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零距离”和工作岗位对接,必须对课程建设和能力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1 目前存在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合理 现有的出版的《建筑测量》教材很多,但是内容普遍偏广,而深度又不够。往往涉及建筑、道路、管道等好几个专业。其针对性、适用性不强,部分内容不贴合实际工作需要。
1.2 实训建设滞后 由于资金的缺乏,测量仪器数量有限、陈旧:大部分还是DS3型水准仪以及DJ6型经纬仪,而诸如自动安平仪、全站仪、红外测距仪、GPS等仪器缺乏。不能让学生学习到目前实际工作中已广泛使用的仪器,容易导致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一些仪器还不会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实训仅限于在校园内进行,不能模拟实际施工的复杂情况,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
1.3 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现有的教学手段大部分是PPT教学,然后在教室上一次理论课在室外上一次实训课。虽然理论课时能够通过图的方式将仪器的组成、操作方法以及顺序等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是不够,等学生实际练习的时候对这些内容几乎都忘记了,只有部分课后复习的同学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样又需要重新讲解一次。而现场讲解时又由于学生较多,老师讲解时有的学生听不到在就容易放松自己,这样效率就很低。
1.4 实训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现有的实训教学分为课堂实训和实训周集中实训两种形式。通常采用的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实施,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辅导的方式。学生对实训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但由于现有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因此就给了有些同学在小组内“混日子”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实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课程建设与教学目标的定位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2]。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既要考虑本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又要体现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对本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着重考虑测量、计算、绘图、用图及施工放样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3]。此外,根据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应坚持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
2.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教学时数的要求、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因素。课程内容以学习情境来划分,将整个建筑测量内容划分成三个学习情境,即: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以及建筑施工测量。每个部分各成体系。见表1。
2.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要求。在以往课堂实训中,只是学生自己操练,没有任何的考核,没给学生施加“紧箍咒”,这样自觉性低、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学生就会觉得上这种课很轻松,出现玩手机等现象。因此,在课堂实训中也引入考核机制,对基本技能如水准仪、经纬仪、钢尺量距等项目逐个考核过关,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2.3 实训环节的加强 《建筑测量》课程都会有实训环节,该环节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训环节又分为课堂上的实训以及实训周的实训,实训周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长有短,有的专业设置为一周,有的设置为三周。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该段时间内掌握测量工作的全过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3.1 实训内容的制定 集中实训期间主要就是仪器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处理,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仪器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实训内容的制定也应该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生产。考虑到实训时间的限制,在选取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结合学院实际,考虑到时间、学生人数以及仪器数量的情况下将实训内容安排见表2。
2.3.2 实训成绩考核 以往实训成绩考核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实训报告、实训成果以及出勤作为打分的依据,不能充分展示出每位同学的实训效果。因此,在制定实训成绩考核时就显得比较重要。由于本院在教学计划里测量实训时间为一周,这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考核分为4部分进行,评价标准以五等测量员考核要求为依据。具体见表3。
根据具体项目的打分,可以得出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在这两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比较明显。
3 进一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已经非常广泛,给学生在课堂上带来了直观的感受,但是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①在现有的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加入动画以及教学片,这样给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还可以加入前几届学生在实训时的录像,学生在实训时肯定会有一些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在其中找出错误,这样学生对此印象会更加深刻。
②建立专业学习网站,可以将教师的课件和教学资料都在网上共享,提供师生沟通平台,加强师生沟通。还可以将一些测量前沿的知识在学习网站上共享,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前沿知识。
4 小结
通过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建设,加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促进专业的全面发展。但是课程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的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恺,郝增涛.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39(27).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等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现状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卫军博士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一一探讨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2015年赵波,齐红霞,在信息化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中,分析社会信息化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我校自2015年始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加强了校园无线网络、办公平台、教学网络平台等信息化硬件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基础硬件建设。
二、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各种观测数据,是土建工程类专业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三、信息化改革实施
(一)学习平台的利用。基于学校建设的学习平台,创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能实时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在线式教学、资源共享、辅导答疑、作业提交等课堂教学交互功能。多功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提高了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效率,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录制仪器操作演示视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特殊性,基于仪器操作适用性,提前录制好演示视频,以及校企合作顶岗培训时录制现场测量视频,并将其共享到学习平台上,以便学生提前下载观看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性。
(三)模拟器软件共享。测量仪器的局限性,使得学生不能全天候的借出测量仪器,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探索,提前把相关仪器类型的模拟器软件上传至学习空间上,供学生下载安装学习操作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件制作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媒介,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仿真与模拟功能将理论内容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直观、形象、动画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教学课件更为形象直观,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高效解决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训环节。学院始终在专业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建有“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CAD机房、仿真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设备先进,条件优越,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担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以来,一直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的方法,目前,笔者认为2+2+7的模式比较适合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第一个2是上两学时理论课程,第二个2是上两学时的实训课程,前两个2是依次交替运行;第三个7是最后一周七天的全天室外实训,在最后实训周要完成以国家级测量比赛为依据的三项任务,分别是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导线测量、数字测图等。
(六)分组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分组学习及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七)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分任务式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向技能型人才发展。
四、信息化教学的总结
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与合理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师生在课堂有更多互动,老师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条件,突破信息技术的运用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的介入,实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设计活动的重塑,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设计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国.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21.075.
[2]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中国远程教育》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R].
关键词:教学资源 工程造价 探索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教学改革。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并针对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以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结合目前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理论教学突出“必须够用”的原则,更好地为能力培养服务;实践性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贴近建设市场的需要,实现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踏实肯干的培养目标。第一、优化课程目标、教学体系,注重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第二、注重计价软件的教学与实践应用及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第三、采取产学结合、校企联手的方式优化课程建设方案。
一、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企业参与、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技能培养,加大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力度,坚持“校内外学习结合”、“理论课堂与实训场所结合”、“教、学、做结合”的教学理念,达到毕业即顶岗的目的。
(二)构建基于工程造价计价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教材
1、针对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基于工程造价计价过程的课程体系。
2、整合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内容;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知识融入课程内容中,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的比例达到90%以上;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或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双师”结构,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建成一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在现有3个校内实训室、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设备和软件;制定并完善实训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健全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二、“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教学设计的探索
(一)“工学结合”理念
根据建筑工程计价过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此为切入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按照企业真实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法实施实践教学项目,在实践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二)“必须够用”理念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念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突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自主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主策划项目的完成教师讲解、任务分解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教师学生互动总结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问题反馈模式”。
(四)“学习能力强化”理念
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专业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方法能力。
(五)“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理念
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加强训练,发挥潜力。
(六)“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念
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实现真实生产环境下实训教学,在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模式。
(七)特色与创新
1、“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鲜明,富有特色。
2、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验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拥有多年丰富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针对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4、通过对学习领域中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分析,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
5、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进行有准备、有针对性的,真项目真做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转变能力,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6、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踏实肯干”的特点,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符合人才市场“上岗就能顶岗”的用人要求。
7、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为学生下一步取得“双证”(即:预算员上岗证、预算软件技能证)奠定基础。
三、基于工程造价计价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根据工作过程,设置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学习领域中。比如“基础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内容设置。改变单一固定的教学场所,建立模拟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采用真实工程图纸,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作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
四、“建筑工程工程量计价与计价”课程资源的建设目标
在充分把握国际上管理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吸纳融合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更新和丰富课程内容,并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最终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利用3年的时间,使本课程的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 专业办实体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适应”。要实现此目标,仅靠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仿真实训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我院依托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先后成立了七个具有实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专业实体。实体在对外经营承接业务的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经过1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依托专业办实体,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
“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依托专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坚持“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通过引进社会、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专业实体。这些专业实体既是生产、服务和研发的经济实体, 又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体的主要领导和部分技术骨干都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又承担着专业课教学任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创办专业实体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学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真正做到实训生产化,建立一个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开设最早的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24年的发展历史,为社会输送了合格人才2300余人。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已成为必然。学院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寻找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多数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企业给予学校一定的资助,这只能称之为有识之士的慷慨助教,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育的生产性和消费性告诉我们,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为了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校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我院开始积极研究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从1998年以来,我院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后成立了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开元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开信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开封大学建筑结构研究所、开封大学土地科学研究所、开封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开封大学测绘服务中心等专业实体。其中,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市政工程乙级资质,是豫东地区资质最高、实力最强的监理公司之一;开元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具有行业最高的一级资质,是开封市唯一一家建筑工程材料社会检测机构,是市政府重点项目定点检测单位。每年,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在专业实体中进行学习和实训,可以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是实体中的员工。在真刀实枪的实践中,学生获取和积累了实践经验,获得了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毕业后的就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专业实体实际运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第一,兼顾效益”的原则。专业实体既然是经济活动实体,必然要按经济实体进行运作,在市场经济中,追求赢利是一切经济实体的共性,但赢利行为要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方面
依托专业办实体,创建了“专业+实体+行业”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了“4+1+1”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培养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了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带动学院其他专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重点专业;2004年专业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确定为开封大学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专业;2009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得到34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订,注重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结合。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融“教、学、做”合一、“岗、证、课”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咨询、帮助和陪伴作用,“教学过程中流汗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通过在专业实体的实训即能顺利完成相应岗位工作任务。
学院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轮流到专业实体挂职锻炼,专业实体中业务精、水平高的技术骨干也受聘到学校担任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或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近几年来,教师们通过在专业实体的挂职锻炼,完成5项设计、5项咨询、10项招投标、3项土地评估等工作,既服务了社会和企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专业实体的纽带作用,使专业和行业接轨,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收到了实效。目前,专业教师中有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一人,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师一人,国家注册二级结构师两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两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四人,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两人,国家注册造价师一人,省一级总监理工程师两人,还有16名教师具有河南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资格。
(二)企业方面
一方面专业实体通过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生全面接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都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能有效挑选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专业实体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开大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每年承接的工程项目占全市工程总量的30%左右,依托专业教师的强大智力支持,解决了工程中所有的技术难题,连续4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监理企业,近3年所监理的工程获得了河南省中州杯、河南省优质结构等多项荣誉;开元工程质量检测公司承接着全市80%--90%重点项目及国家投资项目的工程项目检测工作,在本地区已处于领军地位,对开封市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三)学生方面
专业实体在通过社会服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预算编制、结构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等实习实训场所,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各种实践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院学生在2009年中南地区结构设计创作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在开封市第一届图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在2011年河南省第一届图学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在开封地区结构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专业实体培养了“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培育了“双证书”学生,即“双师”育“双证”。截止到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率为10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83%以上。
四、“依托专业办实体”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经验
(一)专业办实体前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
首先,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实体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内容应一致;其次,专业实体应有市场,能基本盈利;第三,要有数量足够的“双师型”教师和相应的场地、设备以及资金。我院在开办这些专业实体时,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论证,有了较大的成功把握之后才开始运作。
(二)要处理好学校与专业实体的关系
专业实体成立后,学校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下放了人事聘任权、财务分配权和生产经营权等,专业实体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学校通过指导、协调、督查、评估等手段,引导专业实体处理好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鼓励支持专业实体尽可能盈利“反哺”教育。
(三)要制订灵活的工作计划
要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和专业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既要保持教学活动的相对稳定,又要满足专业实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做到教学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二者兼顾。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途径。我院通过“依托专业办实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系统性、生产性和开放性,更好地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为建立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开封大学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总结报告.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