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人文关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文关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文关怀论文

第1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有注册护士841名,本次试验选取呼吸内科病房、心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骨科病房、胃肠外科病房、儿科病房、消化内科、眼科病房等8个病房的护士进行试验,每个科室内随机分成2组,人数均等,一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措施,另一组为人文关怀试验组,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措施。8个科室共计218名护士,护士工作年限为:1~5年67名,占30.73%;6~10年82名,占37.61%;11年及以上69名,占31.65%。性别:女性210名,男性8名。年龄21~51岁,平均(27.65±7.01)岁。职称:护士72名,护师102名,主管护师44名。2组护士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正式注册的在职临床护士在本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或轮转科室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定期进行人文知识讲座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一次人文知识讲座,请知名大学的教授或者社会学者就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讲座,普及人文知识,使平日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知识。

1.2.2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压力大,年轻护士多是独生子女群体,抗压、抗挫折能力差以及各医院护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临聘护士比例逐年增大,队伍稳定性差等因素,护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势必影响护理工作成效。为此,护理部特意聘请心理咨询师为护士提供咨询治疗,并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保障护士的隐私,让护士可以有一个倾诉平台。同时,鼓励护士自发成立关怀小组,小组内设立心理观察员,及时与护士长沟通小组内成员情况,并请咨询师为其治疗。

1.2.3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

本院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协议,选拔优秀护士到其他医院参观学习。由护理部工作人员亲自参与设计参观学习日程,安排合理,学习内容丰富,活动的开展对本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回院后护理部举办专场的护理见闻交流会,交流的护士进行汇报,与护士分享见闻。开设网络学习课程,使护士们可以在家中接受护理学习教育,并与本市医学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协商,促进学分互认制度。加快职称的提升,为未来的规划提供帮助。

1.2.4护士长微笑式管理

(1)每天早上护士长与每一位护士问好,并且面带微笑。(2)提前1周排班时,考虑护士自身情况,有需要的护士提出调班申请时,尽力满足。(3)在保障工作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允许在排班之后,因临时情况请假。(4)处事公平,发生纠纷时,保护护士合法权益,奖金分配透明。(5)时刻注意尊重护士,在业务工作中多指导鼓励,少批评命令,对护士作出的工作成绩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6)每周在晨交班时抽出一定时间,由护士提出对科室提出不足,并就问题一同讨论。(7)在科室管理中注意观察护士的长处或优势,安排与其特长或能力相适应的科室管理任务,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1.2.5保障护士权益,满足护士诉求

成立由护士组成的护士维权小组,当工作中遇到纠纷时,协同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一同处理,增加护士自己做主的权利,使护士们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1.3评价标准

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工具采用卫生部根据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及优质护理服务等政策文件修订的《护理人员体验与满意度》问卷,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6,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4、3、2、1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团队协作、本职工作、职业生涯展望等维度上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离职率15%,试验组离职率9%,离职率下降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4%,患者满意度提高3%。提高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后,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工作合作,降低了护士离职率,患者满意度相应提高,均说明增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对护理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讨论

3.1人文关怀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是一项辛苦的职业,除了需要基础扎实的业务技能,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等,繁重的工作及社会舆论都无形地增加了护士的压力。近些年,护士离职率逐年增高,这与护士得不到足够的人文关怀有关。本试验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对护士的人文关怀,1年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离职率也相应减低,不仅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也促进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2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提高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增加人文关怀后,护士对工作的认可度增加,工作热情提升,进行护理操作时更加认真,对患者十分负责,这也充分证明了加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降低护理差错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减少临故的发生,最终可以促进优质护理的开展。

3.3患者满意度提高

第2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一、深刻认识人文关怀与心理

疏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随着时展,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认知能力、道德水准、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职工的精神需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实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延伸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最大成效。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必须高度注重对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职工本身真正的关心,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职工共享成果”的目标,离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只有职工的心理和谐了,才能应对市场经济和深化改革给职工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增强职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可以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二、深入把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体系

(一)建立一体化的目标体系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愿景紧密相联。总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实现企业与职工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实现职工心理和谐,身心健康,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实现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职工收入不断增长,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三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在经济上和道义上给予关怀,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二)把握一体化的思路内容

以实现工作目标为价值导向,把握工作思路和内容,注重做好五个结合:一是注重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的结合;二是注重企业需要与尊重个性的结合;三是注重解决职工心理、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四是注重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的结合;五是注重心理测量评估与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结合,增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针对性。

(三)构建一体化的疏导模式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四种操作模式。一是坚持“心理测量——心理素质提升——心理疏导调节——人文关怀”的常规操作模式,实行PDCA循环;二是突发事件、重要事件的临时操作模式;三是职工自我疏导的日常操作模式;四是对重点人群的疏导关怀操作模式。

(四)完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工部门负责,各级管理人员、政工人员为骨干,相互合作,各有侧重的运行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加强心理疏导阵地建设,集心理测量、咨询、调节、疏导、培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为职工提供专业的疏导关怀服务;建立完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指标考评体系;基层单位要成立心理志愿者队伍,设立心理咨询站、心理咨询热线、网上QQ群等,开通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绿色通道。

三、深化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选择实施“EAP”计划(职工帮助计划),是做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载体。概括起来,可从六个方面推进“EAP”计划的实施:——实施“品格培育计划”。通过品格培训、拓展训练和体验活动,提升全员品格素养;开展“品格我践行”活动;采取体验方式,感受环境氛围,提升自我认知。莱钢多年开展的“感动莱钢”人物评选和事迹宣传活动,使职工从心灵深处感受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好效果。——实施“疏导关怀计划”。根据引起职工心理障碍的原因、程度,做好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心理干预三个层次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工作。实施分类疏导与管理,建立职工心理健康档案,编发《职工自我调节手册》,做到自我调节与组织关怀疏导相结合,引导职工调整认知,转化自身行为。——实施“健康关爱计划”。开展“健康新理念”学习实践活动,做好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针对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关爱行动”,减少职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开展“亲情关爱”活动,发挥家庭在一体化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实施“营地训练计划”。建立“训练营”,发挥各类人才在训练中的智慧与特长。通过举办健康体验营、快乐体验营、亲情体验营等,调适心理,更新观念。做好跟踪分析与成果交流共享,促进职工健康心态的形成。事业部举办“阳光心态”营地训练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计划”。根据职工心理测量状况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对自我认知、人格魅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进行训练。事业部围绕着人生成功心理素质11个课题,自主开发教材,自主授课,突出心理体验,举办36期训练班,赢得了职工一致好评。——实施“员工幸福成长计划”。帮助职工树立科学幸福观,开展“幸福认知”、“幸福感悟”活动;帮助职工建立幸福愿景,开展“幸福设计”、“幸福分享”活动;帮助职工开展“幸福体验”活动,交流共享幸福体验;开展“幸福测量”活动,评估分析,推进工作,促进职工与企业共赢发展。

四、深度推进人文关怀与心理

第3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尤其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观念管理学校。充满干劲活力的老师,还有学校爱心动力的一直给予支持。甘马挽港口小学港口华小的一大特色是校方与家长的合作无间,在这里有许多身体力行的爱心家长以实际行动不求回报地协助尽责的校方完善校园内的软硬体建设,并通过各种具有启发性的课外活动,发掘孩子的多项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该小学的管理理念就是不放弃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够得以很好的成长,学生始终向着做一只可爱的“小蜜蜂”,这也是华小孩子们的性格标志,像蜜蜂一样勤劳、合群、有礼貌、健康活泼且守纪律。小蜜蜂的性格标志非常形象,充分考虑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

二、学校的管理方式

甘马挽华小学校的管理方式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方式当中,学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进行管理,简单有成效。

(一)服务育人

首先,学校始终坚持着对教育要热忱,对每个孩子都要热忱,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另外,学校举办了很多校园活动,让孩子从中体会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职责。亲子活动,亲子大扫除,学生与家长一同清扫校园,美化校园的环境,在相互的合作当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探访安老院,让孩子们去拜访老人院、孤儿院,在与老人的相处当中,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为孤儿院举办爱心义演筹集善款。进行生命的教育,组织学生清理海龟培育中心并进行小海龟的放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生活营,在生活营中不再有家人的陪伴,学生之间独立相处,当妈妈不在身边时,激发他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是塑造了他们自信心。爱心义跑,为港口华小筹集善款的激励活动,再有户外激励营、亲子越野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和集体的活动中,培养他们责任心与善心。

(二)环境育人

港口华小的校园中的每一面墙,都不是白色的,而是画着一幅幅可爱、色彩缤纷的的图画。这些绘画是由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完成的。校园中每一面墙都没有人为的污渍,校长解释到,给学生机会来完成一幅壁画,当绘制结束,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与责任感,因为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这样他们就舍不得去弄脏每一面墙,舍不得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校园美好多彩的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学习与生活。水耕菜园,种植蔬菜水果。鱼菜共生园,用养鱼的废水进行蔬菜的浇灌。

(三)教学育人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学校课堂外的教育就体现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多参加课外活动、课外学习,补充知识。例如电脑学习营,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交通安全讲座会、反运动讲座会、心理医生的讲座、儿童安全讲座、国防部队讲座会、县卫生局讲座会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健康安全知识,保证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举办晨读会,读书分享会,弟子规讲座会,华语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旨在让学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是继承宣扬了中华文化。

(四)文化育人

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学生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尽情的发挥聪明才智,丰富了课余生活。学校有扯铃队,24节令鼓营,这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才艺展示。新年装扮校园,探春和吹梅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欢庆农历新年。学校有“好孩子推介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评测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就会有一件印有“小蜜蜂”的文化衫,这也是对孩子们的鼓励,拿到衣服的孩子就可以在每周四不用穿校服,穿着“小蜜蜂”文化衫来学校学习。

(五)爱心妈妈

甘马挽港口华小办学的一大特色是学校有一群善良可爱的“爱心妈妈”始终支持校方的每项决策。爱心妈妈组织,成立于2009年,其宗旨是协助校方推行各项计划,促进家长与校方之前的感情,给予学生爱心和关怀,训练学生独立自主。爱心妈妈的任务是义务为学生准备爱心早点和午餐,义务教导学生舞蹈,歌咏,打鼓,义务指导学生园艺、美化校园、手工等,义务协助老师教导球类活动。目前,学校爱心妈妈共有10人,妈妈们分小组轮流到学校服务,准备孩子们和老师们下课茶点和午餐,每天新鲜食材由爱心爸爸从附近镇上买回来,食材费用由班主任每月向家收,白米则由善心人士赞助。孩子们必须自备餐具并自己清洗,食堂的整洁由学生轮流负责。这样具有爱心的食堂提供健康新鲜的食品,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节约不浪费食物,光盘行动,同时,食堂的膳食盈利足以支付学校每年的建设费用。

(六)有特色的办学模式

由于甘马挽港口小学独特新颖有爱的教育理念有效贯彻,学校由之前的濒临破产逐渐走上正规、且取得现在的诸多成功。甘马挽港口华小学校开放门户,不论大活动、小活动,不管跟学校有关或无关的人物,都欢迎到学校,而且让访客每一次的到来,都有意外的惊喜、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办学上,港口华小走的是爱心路线,而且秉持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理念,再差的孩子,来到这里都有用,都有任务,都能干。没有刻板的大蓝图、没有大计划、没有大理念,而是很随性的抓紧每一个带给孩子快乐学习的机会。

(七)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董家协常年大会,家长出席率85%,一年级100%、二年级92.3%、三年级76.9%、四年级95.8%、五年级75%、六年级80%,总计86.66%。(2012322)提升教师及家长讲座会,教师家长交流会,家长树立榜样,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标杆。爱心人士与善心团体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

三、值得借鉴的经验

马来西亚甘马挽港口华小很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对我国学校的改革有着很好的借鉴经验。但我国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因此在借鉴经验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调整。

(一)道德教育、爱心教育

我国的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从始至终,培养学生的德行。同时,学校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更多以学生的角度来管理学校,这样形成良好的学生、教师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爱的教育,有爱心、有善心。

(二)灵活课堂教育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模式。

(三)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

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加压,学校更多地是关注学生的考分,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缺失。应当在学生小学期间,适当选择学习《弟子规》、《论语》等传统经典,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传承国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树立学校的品牌特色

学校要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办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有很突出的学习活动、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也能够多方面的发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五)家长的支持,加强联系

第4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人文关怀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教育要求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更多的关注,要求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政治进步状况、道德提升状况、心理和谐状况、价值实现和权益维护状况等方面。人文关怀教育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选择和课程设定形式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期望和目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人文关怀式思政教育的内容的选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过于社会化的内容,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经常会包含老师对于事件的认识。这样的话对于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对事件的全面认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如何选择内容,作者认为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特定科的模式较好,其定课主要是根据学生情况而临时和专门设计的课程。人文关怀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可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文关怀理念的精髓,也可以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占有很大比例,它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学生对未来、社会、社会事件等认识,以及学生在校中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处世行为、工作态度等。总之,人文关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教育四方面。这四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一定结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这四方面占有的比重程度也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施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具体教育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自主选择和开发教育内容。

三、人文关怀教育方法和途径

根据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质看,人文关怀教育重在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包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素质状况、专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即未来发展状况等。因此,在人文关怀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首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状况,对于了解过程中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深入访谈。总之,要求教师做多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了如指掌。其次,是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开展。为了提高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未来就业和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等结合。关于对于人文关怀教育的形式,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和课后教育相结合形式,课后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以政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以道德观念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等等。人文关怀教育的组织可以是辅导员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如心理咨询室,当然也可以建立网络,通过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培训一些专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四、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第5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一、人文关怀的概述

人为关怀,其所涵盖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同人的尊严、价值、理想以及个性有着紧密的关系。人文关怀,其注重的就是人本身,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去从利益和需求等多个方面去维护人们根本利益,进而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人文关怀已逐渐成为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杆,也作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应用于对人类自觉意识的检验工作中。

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及特点分析

高校实施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学校内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教师以及其人、环境和一些其他相关事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一般都比较高,而且也拥有着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因此教师也作为了人力资源中的一大特殊群体。针对教师群体,一般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感,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希望能够在充实的工作中成功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们也有着较高的规律性和独立性。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由于其管理对象的特点相应的也具备了客观的规律性和鲜明的特点。第一,由于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创造性和复杂性特点,也直接决定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以及规范性的特点。对高校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传授知识,而对其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在短期之内也是无法评定的,也只有依靠科学公正的评价考核机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做到管理工作的公正和科学,进而有效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由于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也直接决定了其在人事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人文关怀渗透的重要举措,人文关怀的融入,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人事管理机制,进而促使教师的尊严得到真正的满足,并在其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有效地调动起责任意识,促使其工作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高校人事管理中人文关怀渗透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的渗透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选择。人文关怀的渗透已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一必要选择,它对于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激发和调动起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另外,还能够促使学校教师资源实现一种最优化配置,不但有效的节约了学校人力资源成本,还极大地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高校实践管理工作中,也只有实现了人文关怀同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结合,并在借助多元化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完成对人们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方能在促使人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而为其他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高校事业的蓬勃发展。

2.人文关怀的渗透是高校人事管理对象的内心诉求。人文关怀是广大教师内心的一种潜在需求。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拼搏和努力来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进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此外,在现阶段由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希望高校人事管理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满足自己的期望和需求。

3.人文关怀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般都是过分强调对象而忽视人,因此所实施的管理手段也主要是一种各方面约束的执行,而相应的人性化管理以及人潜力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缺乏人性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的无法渗透。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了一种低效率的人力资源使用状况,而且出现了严峻的人力资源过剩等问题;另外还导致校园内部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失,最终出现了人力匮乏的局面。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渗透,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高校人事管理中实现人文关怀渗透的途径

1.坚持树立“以人为本”、“人资第一”的理念。对于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要持有一种“以人为本”、“人资第一”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导向”模式,实施一种全新的“人才导向”管理模式,这正是高校人事管理面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切实需求。目前,人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其相应工作实施的核心也必将是紧紧的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认识和尊重。

第6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 人文关怀 服务理念 服务环境 服务资源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教育面向21世纪”研讨会上,组织者将“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希望倡导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和社会”、“关心人类生存条件的价值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图书馆服务中,弘扬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优化以人为主体的服务资源,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基本方向。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关键。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宗旨,而为社会服务是通过为人服务而体现出来的,这正如谢拉(Jesse H.Shera)在其代表作《图书馆引论》中所提出的:“图书馆事业主要还是一个人文主义事业,图书馆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日益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靠得更近了,但我们要提醒自己记住:图书馆始于人文主义。”[1]

人文关怀来自于人性自我关怀的精神和文化气质,体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提倡一种关注人类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人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实现这种需求的精神,即人文精神。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肖希明先生曾说:“人文精神就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2]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神圣而宏伟的殿堂,是人文精神的家园。人文精神应该贯穿于图书馆整个服务过程中,这是因为图书馆本身是由人来管理的,文献信息资源如图书、报刊、杂志是提供给人们查询、借阅、浏览和阅读的。从服务过程中看,一方面是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另一方面是接受服务的读者,文献资源则作为媒介将两者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借与被借的对话交流模式,要优化这种交流模式使之形成良性的互动,必须依赖人文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具体说来,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以所有读者(包括通过网络访问的读者)为根本,尊重读者的地位,以丰富的馆藏和完善的设备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以公开性、公平性、开放性和公益性为基准点,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每一位读者,让读者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中,尽情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一、服务理念方面

1.“用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

在图书馆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指的是在服务工作中,不管何时何地都坚持“用户至上、服务第一”,把“为一切用户服务”,“一切为了用户”,“满足用户的一切合理需求”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体现人文关怀的规章制度,将人文理念注入规章制度条款,追求一种柔性化的管理风格,内修重于外治,信任重于监督,诱导重于惩罚,把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服务过程中。二要尊重读者地位,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以博爱精神关注每一位读者,尊重读者,坚决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让读者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沐浴淡淡书香,畅快的享受知识的滋养,三要从读者角度出发,改进服务,完善服务,创新服务,在馆藏一体化的模式下进行服务整合,本着人文精神将图书馆业务流程中的检索、阅览、外借、参考咨询、新书推介等各项服务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方便读者对学习咨询的高效利用。

2.特色服务理念。

早在1876年,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就提出:“图书馆的指导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3]特色服务就是利用专题馆藏资源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改变传统的坐等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在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程度和地区环境的特点,改变单纯的借借还还为文献的采集、流通、辅导、咨询,集情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新模式,提供“适当”的服务,体现“一切为了用户”的宗旨。

3.信息无障碍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任何人无论其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民族、语种或社会地位如何,在获取公共图书馆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4]获取知识和信息是最基本的人权,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应采取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优惠的服务政策,如免费办理借阅证,专人接待,建立残疾人和老年人阅读场所,组织关于生活常识、医疗知识、法律知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其具体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二、服务环境方面

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环境条件设计的主要原则,它要求在环境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考虑,即要符合人性三大方面的需求:审美需求,自然生理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需求”。这里的“人”,既指到图书馆寻求服务的人,又包括从事用户服务的图书馆馆员。[5]

2.人性化的环境设计。

“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同时也塑造了人”。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环境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与借阅文献的一个公共文化场所,应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从外观环境、内部装饰、书刊布局等多方面突出环境的整体表现力,形成互动,向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对话,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馆员的心理需求。从外部环境看,图书馆选址应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便利通达的要求,外型宜庄重、典雅、朴素、自然。内部装饰须从整体的视觉效果出发,研究特定空间条件下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从光照、色彩、绿化、陈设、空间处理和公共设施等具体要素出发,努力做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满足,营造清新宁静的学习氛围和高贵典雅的文化气息。

3.人性化的标识系统。

图书馆标志系统分为指导性、警示性、宣传性、无障碍标志等几种类型,应系统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则,以适合人眼观察的角度和高度为准则。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不带反光的材料,保护读者眼睛。标志内容既要醒目明确、言简意赅,又要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在设备配置和内部设施上,考虑弱势群体,为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此外,还应设立安全报警系统,出口安装应急灯和安全出口标志,营造一个便利、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图书馆环境。

三、服务资源方面

1.文献资源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献资源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物化或生活的记录,是为人服务的。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要树立“藏为用”、“为藏为用”的人本观念,即藏书是为人而藏、为人而用的,为读者需要而藏书,使每本书都有其读者;在文献流通过程中,通过对借阅情况的调查统计,突出重点科目,提高藏书质量,建设特色馆藏,实现“人―书―人”的良性循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咨询服务,更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检索和借阅服务。

2.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图书馆文献、人力、设施这三项资源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可以说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重视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最终完善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就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调节人的思想行为,树立人的理想信念,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精神。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吸引、稳定、激励人才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氛围。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人性化的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图书馆来说,就是要把图书馆员作为其主体,将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依据,合理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二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平等竞争中得到尊重和信任,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基础上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强化再教育机制,加强在职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提高服务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外语能力,以适应时代潮流。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者要把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发掘人才资源,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现代图书馆建设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对象是读者和用户。图书馆必须注重研究读者的需要,弘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本管理,把人文关怀内化到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才能在提升图书馆形象,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君,易长芸.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

[2]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

[3]叶志斌.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1).

第7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人文关怀

在现代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主要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同时,作为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体现出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体现媒体的作为。但人文关怀在当代的新闻传播中还没有实现普遍性。

我们的一些新闻媒体中普遍缺少“人文关怀”。

尤其,在一些地方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明显缺乏人文关怀的痕迹。他们的节目编排和播出仍然是以一字一板、一腔一圆的方式向听众灌输所谓“正式”的新闻。听众对这种板着面孔说教的新闻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广播电台是“以声取人”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媒体,如果编排的节目不设身处地地为听众着想,恐怕很难让人买你的帐。地方电台离老百姓最近,地方新闻节目的编排、播出一定要有地方特色外,增强新闻节目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是地方电台新闻节目吸引听众的重要手段,否则就会失去听众。

一、新闻节目内容编排的“人文关怀”

媒体品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人文精神,取决于对人的关怀度。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记者只有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吸引受众,才能被受众认可,得到受众的尊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地方电台的优势是最“贴近”听众。但是,由于受方位区域的局限,听众大量的信息会从中央、省级媒体中获悉,轮到地方方面的新闻,听众往往是捎带而过的。因此,地方电台新闻编排更得关注听众的所思、所想,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编发他们想知道的地方新闻。比如时政新闻要放弃那种口号式的和繁琐的会议程序式的报道,把事关老百姓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内容放在显要位置。重要会议,比如人代会的新闻,重点突出代表的声音,突出政府所要为老百姓办的实事,而不是官员长篇大论的讲话。社会新闻要多注意他们的身边事,多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要研究女性听众、老年听众和青年听众的心理,增播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尽量适合他们的口味。我们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除在政治上保持“一个声音”外,我们地方台的“基层声音”要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说他们最想说的话,做他们最想听的新闻。时下,人们都喜欢用“理念”一词来代表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新”。我们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也要有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全心全意地把听众当成自己的“上帝”,认认真真地关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听众承诺的体现,也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展示自己品牌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贯穿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是地方电台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电台新闻节目收听率和节目质量的大前提。

二、新闻节目播出的“人文关怀”

节目播出,是节目整体效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无论节目编排的如何好,主持人或播音员没有按照节目“人文关怀”的意图去播出,节目就会前功尽弃。在电台新闻节目的播出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播音员的“二次创作”。因为,第一次创作是记者、编辑的原作,播音员在原作的基础上还要有进一步的创新,才会使新闻稿件更富有韵味。特别在播音的语气、播音的声调要融入在同对象的交流上。坐在播音室里,你面对的不是毫无生命的话筒,而是千千万万的听众。你在那里不是在播,而是充满感情地同大家进行交流。

三、培养高素质的“人文关怀”人才

传媒人不应成为金钱和物质技术的奴隶,而有责任推崇向上的人文理想,启人心智。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包括高尚的情操、敏锐的观察力、坚守良知、维护正义、有理性有激情。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地方电台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低,人员老化的现象,人员专业单一更为突出,有的播音员虽然一干就是一、二十年,可除了播音外连笔都拿不起来。并且就是那样一个腔调。有的记者虽然长年在一线笔耕,只会写会消息和一般动态性报道或一些“命题”新闻。新闻敏感性缺乏,编排的新闻节目格调陈旧,文体僵化,语言枯燥。几十年不变的声调更是让其听众不胜厌烦。这一方面是体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人员流动不畅所致,因此,在地方电台中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是地方电台活力的出路。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打破按部就班培养人才的老模式。引进人才,起用新人是地方台焕发青春的重要步骤。

第8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所谓人文关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从哲学层面上讲,它是对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有学者进行了较好的概括: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更多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树立人文关怀的意识是谈话类节目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文关怀”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他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体现在节目中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这些也正是谈话类节目本身所要表现和所要关注的,是谈话类节目安身立命之本。电视谈话节目往往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和思路的引导,给人们以思考、给人以启迪。节目的选题往往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备受人们关注。

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构建人文关怀理念,同时也是时展所决定的。从时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一些人心中曾经坚守的传统审美观念随之坍塌。重物质利益和实际功用,重感官刺激和感望,轻人文关怀和理性精神的现象明显增长,这与时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作为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反思的节目,通过与文化精英和广大观众交流和探讨,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价值认定,提高人们的价值理念与综合素养,通过发挥电视媒体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推动社会发展。

存在的误区

人文关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的表达,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它所揭示的是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含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而这是人文关怀所坚守的人本身的真、善、美,这样一些道德价值的存在正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之必要。在节目中我们提到人文关怀时往往会把目光投向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乡村教师、山区青年、残障青年等。这固然能够揭示一部分人群的生活和心态,冲击受众的固有观念,使受众因好奇而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由此显现传播的人文价值。然而真正的人文关怀的关怀对象是苍生大众,它体现为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关怀、对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的平等体味和理性思考,并不是一提到关怀的对象就想起贫穷和破落、伤感和同情。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媒体在对人的关怀中做的更多的是同情人、关爱人,但往往在这种所谓善意的关怀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忽视新闻人物和受众心理,对受众造成实质上的伤害。这种高高在上的同情和隔靴搔痒的关爱,让人感到更深的冷漠,与真正的人文关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节目中如何做好真正的人文关怀

从节目的选题来看,节目选题应当符合当前的社会背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新闻类谈话节目永远是和时展的现实“问题单”联系在一起的。而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尊重。同时,节目在节目选题和内容上,要注重传达给观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那些脱离群众生活且不能反映积极生活态度的节目最终会被观众所淘汰。

在主持人设计上,要求主持人和嘉宾做情感的沟通及心灵的交流,不仅仅以煽情来赚取观众的眼泪来表现一种人文关怀,而是以真实的情感演绎真实的故事。主持人的情感随着被访者的故事和感受而起伏。主持人应以平视的视角和每位嘉宾真诚交流,尤其在与有争议的人物谈话时,主持人应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哪怕是提及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也应尽量用委婉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

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打造现场。目前绝大多数谈话节目都是在演播室拍摄的。演播室录制有其优点,但是嘉宾、观众对这个环境有陌生感,容易紧张。这就需要在演播室的设计上下工夫。不同风格的谈话节目要采用不同的演播室设计,以突出不同的节目风格和节目个性,体现出节目制作者对嘉宾和观众地位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理解。

从电视观众的角度来说,召集热情并对节目话题感兴趣的现场观众对节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意见的差异性和表达的多样性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交流特性的魅力所在,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具体表现。谈话节目的本质在于人际交流的真实与自然。把民间争论搬上电视,让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在屏幕上响起,这是社会宽容度增大的标志。

总之,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理性的外化,如果我们忽视“人”的因素,那么,在节目这种理性形式中,很可能就会存在一些缺失甚至一些非理性的东西。传媒的受众绝大部分是普通民众,他们拥有大致相同的表征,节目如果能够从普通民众的立场着眼,就能够产生一种“自己人”效应。从受众方面考虑是为了增强节目的可视性,从节目本身来考虑则是提高了节目的传播效果。随着媒体的增多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电视节目首要考虑的问题,节目充斥荧屏中渗入人文主义关怀,将使节目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感召力、更有影响力,也更有市场。

第9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

人文关怀,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对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对象性活动,它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使人从动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因此,让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的探寻,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一、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参与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尊重个性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个体的受教育者,不仅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才能,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打上了个性的烙印。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呈现差异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层次性,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呈现多样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其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三、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每个社会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甚至在同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求得发展,在内容上就要不断创新,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克服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同人的实际相脱离的某些教条主义倾向。在方法上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建设文理结合、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综合性,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也日益剧烈,不同的文化中均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对多元文化包括母体文化进行反思、批判性的吸收,对于延续传统,培育创新意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学校是追求真理、探究真理的圣地,高校的人文精神内在地体现了学术精神,要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沟通与融合,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倡导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形成,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社会环境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可以引导、约束个体的行为,推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