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体裁范文

新闻体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体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体裁

第1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 提高;广播新闻;采编;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39-02

0引言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电视逐渐在百姓的生活当中得到了普及,因为电视可以让声音与画面共存,并且还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所以对广播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并且,报纸也转变了以往的风格,用全新的方式展现自己。各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将广播逼到了一个非常困窘的位置,重振广播,就要做好新闻,广播新闻采编的创造性也就变成了新闻的必然趋势。

1 新时期广播新闻采编创造性的体现

广播新闻采编的创造性是符合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到符合时展,转变广播的现状,将被动变主动,不断提供更加适合时代特征、符合百姓生活、满足百姓要求的广播作品,开拓广播传媒的群体,不断提高广播的影响力,成为了我们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

当前,广播新闻采编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新闻编排方面的创造、新闻内容方面的创造、新闻形式方面的创造等等。

首先,创造广播新闻编排。

对广播新闻的编排创造性主要表现为:

1)制定新闻节目的路线和形式。这对于建立固定群体并以此为基础提高节目影响力十分有效;

2)定好头条新闻。在当天的新闻当中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一个新闻事件,以有别于其他媒体或者广播同行的方向进行,为群众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新闻方向,来构成一定的舆论性;

3)进行分类,突出重点。进行新闻播报时,要融合不同的体裁、形式和内容,努力做到从不同方面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降低群众的厌烦情绪以及疲倦感,建立一个特有的广播风格。

其次,广播新闻内容方面的创造

广播新闻内容作为广播的命脉,成为了广播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广播新闻内容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

1)新闻必须实现各阶层群众的需求,新闻的内容一定要体现主旋律,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百姓的生活,代表了百姓的利益;

2)新闻采编要能够走在时代的前端,在内容上具有时效性。

2 提高广播新闻采编创造性的途径

2.1提升新闻策划能力,强调新闻敏感度

当前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这使得商家不得不进行价格战,对于传播媒体来讲,媒介市场的竞争加快了媒介的融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媒体通过自身的力量在制作质量方面的努力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及市场的要求,很多广播电台都已经选择从幕后转到目前的方针政策,都希望能够透过活动来推销自己的品牌,提高影响力。而在活动竞争中,又展现出了广播新闻采编在里面的策划作用。

新闻策划属于媒体活动的前提条件。针对较大型的突发事件以及体育赛事的集中报道上,广播新闻采编的策划作用就会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在大型新闻线索面前,只是简单的进行现场采集以及非常直接的新闻阐述已经无法符合当前大众的要求,也无法体现新闻的价值要求。从前期准备再到制作、后期处理、播报的整个过程里,新闻采编的策划工作一直有始有终的融汇在其中。新闻策划一定要在新闻的广度及深度方面努力,而这样的新闻广度、深度又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转达出来,都是需要采编人员反复斟酌的。突发事件对于新闻采编的新闻策划水平是一项非常强的测试,一旦事件在出现之后如果无法第一时间就做出采编、播报的方案,而是反应弛缓或者失语,就谈及不到竞争与发展。

而新闻采编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新闻信息,也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度,这样才可以选择出有效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稿件。在新闻播报的深度及广度方面着手时,需要广播新闻采编也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意识,面对发生的新闻事实可以正确、迅速的给出反应,在对其所具备的新闻价值进行分析之后,在判断是否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报道。

2.2广播新闻的采编创造性一定要更快、更短、更入耳

首先,更快。消息作为新闻报道里时效性较强的一种,抢时间成为了新闻媒介所要共同遵守的竞争守则,广播媒介对于此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广播一直以来都以快作为其有利条件,用来填补线性传播、瞬间转变和深度报道方面的不足。可是从近几年来看,因为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的发展,报纸成为了传统的文字媒体,开始运用网络传播以及通信方式转变时效方面的不足。

其次,更短。篇幅短小成为了消息的特征,广播新闻更加如此。广播新闻的时间限制非常严格,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报道更多的新闻,只能言简意赅,压缩每一条新闻的时间,否则只会增加听众的疲倦感和厌倦心理。

再次,更入耳。广播里的声音会直接进入听众的耳朵里,所以广播新闻只有提高了语境,才能够让听众加深印象。因为声音是无法看到和不可逆的,所以如果在收听的过程里一旦听众听不清楚或者听不懂,就会无法核实。这就需要广播记者不仅要在语言方面进行深入,还要在内容方面做到容易明白。

2.3广播新闻的采编创造性一定要在现场报道方面做好工作

现场播报一定要做好选材的工作。现场播报因为将采、播、录融为一体,并且是同步进行,因此可以称之为三个统一,也就是事件、环境和音响的统一。

首先,事件是新闻播报的基础。其次,要具备富有特色的环境。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作为记者采录的场地,自身应当具备可以激发听众兴趣的环境氛围。再次,现场要具备能够体现事件的音响,欠缺音响,就会无法体现出现场播报的感觉。

3结论

当前广播的发展不仅要面对新兴媒体,还要面对其他传统的媒体以及同行的竞争,一定要从不同层面进行创造。广播新闻采编一定要从不同层面给出相应的变化。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够让广播行业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刘嵘.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第2篇:新闻体裁范文

一、要准备充分

做好准备工作是成功采访的必备环节,尤其是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与受访者没有事前约定,一切都存在着变化,所以做好准备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在采访中存在着无穷变化,所以这也被称为“面对面的战斗”,记者跟采访对象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思维交锋。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准备的问题写成文字提纲,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避免临阵手忙脚乱。记者要写一份简明扼要的提纲,注明顺序和采访重点。艾丰同志曾对记者提问提出了6个“不要提”:第一是所提问题不宜太宽范围太大,切忌用一个问题让受访者说出所有信息;第二是不要涉及受访者不明白的问题,可不提就尽量不提;第三是带有暗示性的问题不要提;第四是没有意义和目的的问题不可提,此问题过于轻率;第五是硬生生的问题不提,避免受访者用“是”“否”等简单词汇回答;第六是审问式的问题不要提,对方会产生不好的心理反应。

二、要注意提问方式。

在我们的实际新闻采访中,记者通过什么样的问题来恰到好处的问出所需要的信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采访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年龄段和在不同的场合中提什么问题想获得什么样的回答效果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曾写了一本书,名叫《新闻报道与写作》,该书中,他把作者提问划分为2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一种是闭合式提问。前者主要是指记者所提的问题范围较广,比较抽象,具有概括性,句句都不受严格的限制,受访者可以自由的发挥;后者主要是指记者所提的问题简单具体,对回答内容有意地限制,受访者回答时需要仔细思考后才能作答,不能自由发挥。例如,一位记者在采访时政新闻时可以这样提问:“请你谈谈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学习活动体会好吗?”或在采访某企业管理者时:“你对你们的企业在发展上有什么新的见解?”这都是开放式的提问。其好处就是采访对象可以回答的内容不受限制,比较自由,可发挥的地方比较多,内容也由他自己组织,这样采访的场面氛围轻松、活泼,娓娓道来。当然了,此类问题也还是有它的限制之处,就是这类问题比较适合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社会阅历丰富的采访对象,像企业领导、某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等。相反,记者在采访农民、工人和社区干部时,此类问题就显得不合时宜,应该具体问题具体提问,做到一个一个地问,一点一点地挖掘,比如记者在采访儿童的访问中想了解一个优秀中队的事迹,可问以下的小问题:“你们中队有多少队员?”“你们最近开展了些什么活动?”……通过这样的小问题,孩子们回到起来也没有困难,关于优秀的典型事迹也随着一个个问题展现开来。采用这种闭合式的提问方式经常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记者可以问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受访者需要一一回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很多信息就浮现出来了。总的来讲,这两种提问方式各有所长,开放式提问多用于缓和气氛,融洽感情,启发对方,闭合式提问方式多用于采访中突破问题,追溯情节和验证事实。有一句谚语说:“只要我们顺着河流走,就能发现大海。”我想,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灵活运用采访技巧和提问方式,自然能够获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三、要尊重采访对象,寻找采访突破口。

第3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立意 切入角度

新材料作文的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分析原因入手

变化和发展变化和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2、从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3、从辨明关系入手

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4、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的维纳斯的角度)②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

5、从材料的互补关系入手

有些多项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第4篇:新闻体裁范文

本文针对新疆人力资源从总体上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没有对其进行细分,只是在明确了人力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新疆人力资源的总体规模、发展变动趋势、年龄结构、性别和文化程度构成、就业结构、行业分布状况,并针对目前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优化新疆人力资源的方案。

一、人力资源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Ivan Berg);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亦称“劳动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它不包括在劳动年龄以内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而包括劳动年龄之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所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对人力资源的定义为: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财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它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是:男 15-59 岁,女 15-54 岁。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

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数量构成包括 8个方面:

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且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适龄就业人口”。

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但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未成年就业人口”。

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称为“老年就业人口”。

4.处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且要求参加社会劳动但尚未就业的人口,称为“求业人口”。

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称为“就学人口”。

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但完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但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前三部分构成了就业人口的总体,前四部分构成了经济活动人口,是现实的、直接的人力资源,而后四部分是间接的处于潜在状态的人力资源。

二、新疆人力资源现状

(一)总体发展状况

新疆总人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 1995 年的 1 661.35 万人增加到 2009 年的 2 158.63 万人,增长了 29.93%,年均增长 1.89%,这表明新疆人口总量大,增长较快;经济活动人口和就业人员也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从1995 年的 686.24万人和 676 万人增长到 2009 年的 878.01 万人和866.15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78%和 1.79%,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的人力资源储备总量,特别是现实人力资源总量也是逐年增加的。

从性别比来看,新疆 2009 年底总人口中,男女所占比重分别为 50.88%和 49.12%,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城镇和乡村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 39.85%和 60.15%,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从年龄结构来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得知,新疆0-5岁、6-14 岁、15-64 岁、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 8.95%、18.32%、68.06%、4.67%,15-64 岁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绝大部分人力资源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内,新疆人力资源储备比较充足;从各种文化程度人员的比重来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 5.81%、13.78%、31.17%、42.89%、6.35%,大专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比重较小,新疆人才总量相对缺乏。如附表 1 所示。

(二)新疆人力资源的结构

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从实际就业人员的就业结构来看,2009 年底,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9.35%、14.7%、35.95%,而同年三次产业 GDP 占总 GDP 的比重分别为 17.8%、45.1%、37.1%,与就业人员的比重存在较大的异同。大部分的人力资源集中于第一产业就业,但第一产业 GDP 所占比重是最小的,而在占GDP比重最大的第二产业就业的人力资源则是最少的,这表明新疆目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一致,只有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就业与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具体数据如附表 2 所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对比如图1 所示。

2.文化教育结构

从实际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来看,新疆 1996-2009 年就业人员各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例变动情况如图 2。近年来,就业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其次是小学,而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较小,文盲或半文盲所占比例最低。这表明新疆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受到的文化教育总体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具体数值如附表 3 所示。

3.行业结构

从行业结构来看,由于数据限制,只搜集到城镇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状况,从图 3 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城镇实际就业的这部分人力资源从事最多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其次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和制造业。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最低,均不足1%(具体数据如附表 4 所示),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明显不平衡。总体来讲,大部分城镇就业的人力资源流入第一产业相关行业,而流入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行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较少。

三、新疆人力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总量大,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新疆人力资源储备量较大,但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正如附表 1 中所呈现的新疆 15-64 岁的人口有 1256.4 万人,在新疆总人口中比重最大,占全疆总人口的 68.06%,这构成了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然而,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最大的却是高中和中专,其次是初中和小学,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 6.35%,这表明新疆高素质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截止到 2009 年底,新疆研究生在校人数仅为 11 635 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653 人,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10 982 人。

(二)现实人力资源比重小,潜在人力资源比重大

新疆劳参率情况如附表 2 所示,劳参率是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之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对经济活动人口的解释:指在 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用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近似表示劳参率,经计算,1995-2009年间新疆劳参率平均值为 39.55%,这表明新疆自愿选择参与社会劳动的这部分人力资源所占比重偏低,即新疆现实的人力资源供给较少,存在大部分的潜在人力资源,如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就学人口、完全从事家务的人口、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等。而在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中,就学人口最值得关注和研究,这部分人口将来会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并且其数量和质量对新疆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

(三)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

2009 年,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区人口的比重为 20.57%,平均每万人口中,大、中、小学生人数分别为 111.94 人、669.33 人、914.42 人,三者比重分别为 6.6%、39.47%、53.93%,大学生比重最小,小学生比重最大。这表明新疆基础教育实施情况较好,高等教育相对较弱。从教育经费情况来看,2009 年新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小学教育经费分别为 395 490 万元、170 549 万元、1 042 034 万元、963 118万元,四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15.38%、6.63%、40.53%、37.46%,中学和小学教育经费比重最大,高等教育经费比重仍然较小。截止到 2009 年底,全疆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32所,中等学校1 832 所,小学 3 651 所;这三类学校教师数分别为16 234 人、125 152 人、134 263 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 253 272 人、1 695 984 人、1 973890 人;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分别为 14.88人、13.04 人、14.7 人。这就使得教育质量不高,对人力资源结合其自身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培养、教育和管理难以实现,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压缩饼干”似的统一化、标准化,缺乏创新和活力。此外,在全疆 32 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仅乌鲁木齐就有18 所,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养集中在首府城市,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地域差异性比较大。

四、优化新疆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

目前,新疆人口总量较大,人力资源储量丰富,并且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一直保持在10%以上,人口增长较快。15-64 岁人口构成了大部分人力资源,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到 68.06%,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力资源总量也是不断增加的。较快的人力资源增长和较大的人力资源储备量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为此应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尤其是控制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保证优生优育,控制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总体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要靠教育的普及和优化,新疆应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重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育

在普及和完善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这部分潜在人力资源毕业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 年,新疆教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为 6.98%,而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只有 15.38%,可见新疆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居民也应提高意识,重视对教育的投入,2009 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构成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仅占9.1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中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所占比重更小,仅为5.36%,较 2008 年的 6.3%还有下降的趋势。要优化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必须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个人、家庭、政府和国家都应重视起来,共同努力为新疆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5篇:新闻体裁范文

x年x月x日下午我参加了教育局结算中心领导对我镇相关人员的财务培训,受益 匪浅。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学校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项工作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要做好这项工作应充分发扬民主,做好年度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

会议上书记就如何发挥好财务工作的杠杆作用,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以及财务公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严格遵 守财务工作规范,切实让理财小组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问询权得到进一步的 落实。充分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沟通桥梁工作,保证单位的稳定,营造良好的 工作氛围。在财务公示方面,不拘形式的向职工通报、公示相关大额支出情况,让职工了解学校的财务运转情况。

杜主任就年度预算工作和财务管理报账程序等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我对年度预算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操作程序、财务管理和报账等方面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在今后制定年度预算时,深入了解 实情,尊重现实,较科学的制定好预算,发挥好预算的导向性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财务管理,按程序要求报账。

会议上领导们就报账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问题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案 例培训。通过学习,我们对财务管理报账中心的细节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具体操作中会更加规范,科目分类会更加科学。

局领导上门培训的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赞誉,此次培训重视思想培训与 技术提高同步进行,既提高了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提高了技术层面的操 作水平,使我对财务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今后工作中一定严格按照领导要 求抓好落实。

2018财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了扩展与巩固中可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2017年3月12日集团总部在湛江厂一楼培训室,举行了为期2天半的财务FPT培训课,总部开设的培训课程有:集团财务政策讲解、中可业务实操涉税分析、DME管理、SAP实务操作、全面预算管理、财务运作风险控制、ESSS项目推广经验介绍、价格管理控制、销售结算风险关注,此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管理会计的我,感受最深刻的课程是SAP实务操作与全面预算管理。赵总主要讲述了SAP各个模块的集成关系、SAP生产成本计算的逻辑、SAP营业所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逻辑。因为管理会计工作平时比较少用SAP,只有每个月结完账之后才会使用SAP系统导科目余额,销售成本、当月产量等数据,但从来都不知道这数据在SAP里是通过什么计算逻辑出来的,尤其是生产成本的核算逻辑,当发现财务数据之间有差异时,我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开始找原因,听完赵总的课程后我茅塞顿开,懂得了在以后的工作里出现类似问题时从哪个模块开始着手查找原因。对SAP整套计算逻辑有概念性的了解后,我在制作管理月报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预算也是管理工作者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第一次做预算工作的我,其实并不了解公司真正意义上的预算,只知道总部每年下半年会给定一个明年的销量目标,然后公司各功能组就会围绕销量预算数据制定各自的预算目标。.com

沈总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原来预算本身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公司战略的实施手段,编制预算并不是纯属财务行为,预算可以规划未来,细化和量化公司战略目标,预算可以整合资源,优化业务与财务资源配置,预算可以实现纵向和横向沟通,预算是控制经济活动与考核公司绩效的一种手段。我们并不能为了做预算而做预算,要理解预算真正的管理意义,才能为公司编制出合理有效预算管理数据。预算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经济环境与公司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符合管理需求都可以做出改变的,从而更加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系统。

作为管理会计工作者对数据应该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而这种敏感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的,这种积累需要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要抱有一颗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多思考,多动手,了解数据背后的故事,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提出宝贵意见。

这次的培训课程只是一个起点,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多这样的宝贵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了解公司的整套财务运作流程,来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日常财务工作效率。感谢公司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断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可以成为行业内精英。

2018财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培训虽短,但给我的学习轨迹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两天来,我认真聆听了老师就强化财务管理、严守财务纪律等方面作的重要讲话以及财务资深专家所做的关于基础会计知识的行政违法处罚条例等会计知识的讲解,增强了我的财务应用能力,受益匪浅。

这次财务人员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会计条例、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法等内容。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xx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基础知识的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使我们财务工作者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说到:现在的进步和变化中,我们的财务知识、条例以及会计法规也在不断的健全和修改中,作为当前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严守会计法规,扎扎实实的把财务工作做好,让我们时刻牢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学习更新的地方还很多。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职业操守

作为检察系统的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不光是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不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虽然我从事财务工作也将近十五年了,平时也没想那么多,通过这次培训,对我的思想也是一次触动,因此,我认为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广泛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技能

学会了很多记账方法,作为当前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严守会计法规,扎扎实实的把财务工作做好,这些年虽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对会计记账分录等等都己掌握,但现在政府收支分类在改革,记账方式也在改变,所以需要学习更新的地方还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并熟知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三、工作努力奋进,争做行家里手

现代社会是知识竞争的年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明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到达新的高峰。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我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6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媒介;新闻工作人员;新闻人才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29-02

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多种终端的使用,预示着新媒体时代来临。但是对于新媒体时代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新媒体的概念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以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强等特点著称,开拓了新的媒介时代,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新媒体所需的技能和素养,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有一番作为,同时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对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介,所以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的采、写、编、评、摄等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熟练应用新媒体操作技术的能力。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也给自己已有的工作人员以及应聘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在看一些资料:2014年5月5日在腾讯招聘官方网站的招聘OMG10-腾讯视频综艺运营编辑的信息,其中一个要求就是:熟悉电脑操作,掌握基本网络知识,了解HTML语言,熟悉PS图片编辑软件及edius、Premiere、sonyVegas等视频编辑软件; 2014年03月02日中国政府网招聘编辑人员的启事, 采编岗位要招聘 10―20人。在岗位要求一栏提到应聘人员需具备:计算机操作熟练,熟悉HTML语言,熟练使用WORD、EXCEL、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具备快速掌握网站内容管理系统等网络工具软件的能力;2012年05月10日央视《聚焦三农》栏目组招聘记者编辑的启事,招聘非线性编辑工作人员,要求熟练掌握AVID、索贝等后期制作软件的操作;2010年09月27日新浪科技的招聘科技新闻编辑人员的启事,要求对IT、互联网和电信行业有一定了解,有相关媒体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所以说未来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争夺媒介市场的局面下,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或是在自己已有的工作上走的更远,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能。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所要求的能力,还要具备以下新的技能和素养。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想提高和改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必须先从思想上有高度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新媒体发展的前提,所以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所作为,一定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共享。而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白现在的新闻资源不会再出现一家独享的独家新闻,而是一个新闻资源共享的时代,所以说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共享新闻资源的理念,从而通过共享打通自己的关系网络,这样在以后的新闻实践中就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关系网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新闻资源,同时在共享的过程中新闻资源会得到全面的开发,受众也会受益。

第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新闻媒体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原地不动就是落后,科技迅速发展,各种媒介制作软件纷至沓来,多种终端也随之而来。如果新闻工作者不能熟练的使用这些软件和终端,就会在新闻报到中落后。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地学习掌握分析大数据的技能,才能使新闻报道更有深度。在今年两会期间,很多媒体都采用了大数据来报道两会所发生的新闻,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第三,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新媒体虽然内容丰富,速度快,覆盖面广,但是信息的同质化也相当严重。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创新能力,需要有独到的理性思考,在繁多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报道角度,打破同质化的现状,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视野。

具备以上的技能和素养的新闻工作者才是新媒体时代下媒介需要的人才。

说到新媒时代需要的人才,就不得不谈高校对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教育培养问题,较早开设新媒体课程的高校是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比如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媒介融合课程。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和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来加强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和新媒体技能的掌握。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高校,也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对自己的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进行了改革,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时教授相关课程。河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也开设了媒介融合和网络传播技巧等课程。无论是国外高校对于新闻教育的改革还是我国对新闻教育的革新,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新媒时代的新兴新闻工作人员,为将来媒介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新媒体时代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新兴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只有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清晰的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特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第7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综合技能型  新闻人才

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与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自身对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与现如今越来越快的城市步伐,使得大部分信息接收者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而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使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和电视等)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信息的传播也不再只依靠传统媒体,传播的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各种基于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的新媒体开始逐渐代替日益衰弱的传统媒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给受众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新闻工作从业者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自觉主动的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能够将传统媒体技能与新媒体技能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最优化的信息传播。

一、在摄影方面

新闻摄影图片是新闻信息表达和再现的形式。一幅好的新闻摄影图片往往能够使受众身临其境,再现新闻现场。因此为了达到揭示新闻信息内容的目的,新闻工作从业者需要有过硬的摄影技术,以此才能产生最佳的新闻信息传播效果。而随着新媒体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摄影模式和作品形式已经难以有效满足人们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这就需要新闻摄影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加以改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迎接新媒体时代下对摄影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在当前“人人既是发声者,也是倾听者”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能充当摄影记者的身份,这给新闻图片的时效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同时新闻摄影的普及也直接导致了新闻图片质量的下降以及新闻图片的重复使用率。

与挑战并行的,往往还有新的机遇。在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的今天,新闻图片的时效性被大大提高,它能够让新闻事件以比文字更加生动直观的画面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实现现代读者阅读方式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使得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决定了图片市场庞大的需求量,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更加多元化的新闻图片呈现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发挥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

基于以上挑战与机遇,我们至少应该从三方面对摄影方面进行创新。其一是要创新新闻摄影的思维。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必须能思维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摄影作品的同质化问题。能够发现摄影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深入了解受众对摄影作品日益丰富的感知与需求,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调整创作思路,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力争摆脱摄影作品的同质化现象。其二是要创新新闻摄影的内容。除了要把好新闻摄影质量这一关,提高新闻摄影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有捕捉与民生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新闻素材的能力与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针对当今社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还要能依据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与评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在制作方面

(一)在音频制作方面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能够拥有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反能解放双眼,可以“一心二用”的广播音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比于传统的“看”新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新闻,利用音频制作新闻报道也越来越普遍。随着音频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音频新闻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意味着音频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报纸新闻记者习惯使用的采访录音是仅供自己参考的,但是为电台及其他平台刻录的采访却是要作为播出内容播放的。因此,为给受众更加满意的收听体验,新闻工作从业者也应从根本上进行创新。

其一,减少口头上的肯定语。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必须录音机拾取到的声音,确保我们的录音机仅仅只录下我们需要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在采访中少不免对被采访对象使用的一些口头上的肯动语(如“嗯”、“对”等)变成态势语,在采访者回答完问题前不要发生。其二,报道中陈述的句子结构要简洁,故事主旨要明确,语气要生动,能给观众画面感,故事内容要直截了当,避免像报纸一样一个故事涉及多个主题。其三,要创新新闻音频内容的形式,在如何安排新闻内容更能够吸引受众方面进行创新,不拘泥于单一的作品模式。

(二)在视频方面

随着近几年碎片化阅读的盛行,加之短视频小而美、创作容易且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短视频已经悄然在年轻人当中盛行。根据CNNIC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53亿,占手机网民的79.9%,年增长率为5.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因此“短视频”仍是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不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而视频新闻的发展也越来越短视频化,传统的新闻报道与新兴短视频形式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创新路径,甚至将成为新媒体移动时代下新闻常态的表达方式之一。而新媒体报道又不同于传统新闻业务固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它既需要精通各类媒介并擅长整合传播策划的编辑人才,有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技术工具进行多媒体报道的全能型记者。

基于这种形势,新闻工作者所要掌握的新闻技能就不再局限于从前的“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有想法,有创意,能够掌握短视频制作技能,并且熟练运用Ps、Pr等技术编辑软件,做到快速编稿和剪辑视频。既能达到短视频新闻短小与精美的标准,又能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强的特点,只有达到这种要求才能真正满足视频新闻短视频化的要求。

(三)在网页方面

新媒体时代下,网页浏览新闻也是当今新闻浏览的一种常态。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也决定了新闻网页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要求新闻工作从业者能够基本掌握网页的制作与编写。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网页新闻具有自身发展的优势及特点,而我们新闻工作从业者只有从实际角度出发, 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 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给受众带来更加舒适与便捷的新闻获取体验。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最需要的是综合技能型新闻人才,只有这样的新闻人才才能够适应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当然,要成为一名能够驾驭多媒体的合格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政治上的坚定与可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标准。传统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从业人员,不管是传统媒体上,还是在新媒体上,媒体从业人员所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宣传纪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传统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这一关系,牢记媒体的党性原则。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上发声亮剑,就要不断的积极开办新媒体,于是综合技能型新闻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尽快具备综合技能,成为“全能型”技术人才,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媒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8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新闻采编

中图分类号:G2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089-01

新媒体环境提升了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效率性。网络媒体快速兴起,对传统电视媒体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电视新闻不可避免地卷入新媒体冲击的漩涡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敏锐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对电视新闻进行重新定位,并结合新媒体环境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创新,以争取更多受众的关注,发挥电视新闻应有的社会职能及行业责任。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现状

新媒体环境促进了多元化媒体形态的形成。新媒体不但在智能性和互动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还具有海量的信息,时效性也更为明显,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由于网络的不断普及,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更加广阔,一些智能平台、移动平台和网络订阅形式的出现,使电视媒体不再一家独大。这一现实使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受到巨大冲击。但是,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新媒体也为电视新闻采编带来了新的契机。良好的新媒体技术为电视新闻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把握这一契机,已经成为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略的价值分析

新闻采编包括了新闻素材发掘、采集、编辑、加工等过程,电视新闻同时也是反映民生、舆论和时事的重要窗口。新闻采编的创新能够使新闻题材更贴近大众,从而增加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电视新闻采编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数字化环境下,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对电视媒体形成了极大的变革推动力。不同形态的媒体在竞争的同时,逐渐呈现出融合趋势,多种媒体优势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形成了广泛而稳定的媒体受众群。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已经失去了传统光环,网络媒体对其形成了重大冲击。虽然电视媒体仍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受众关注已经成为发展的首要条件。而这需要以创新新闻采编为基础,改变传统新闻播报模式化的弊端,探索活泼多样、更贴近民生的新闻形式,从而争取更多的电视受众,实现电视新闻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第二,电视新闻的社会使命对新闻采编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视新闻在受众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其严谨性更是新媒体难以比拟的,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加关注与民生利益、自身利益相关的新闻内容,因此,新闻采编也要及时转移重心,贴近受众需求。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传播正能量,使电视新闻受众从中得到激励和感染。这就需要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不断创新,直面基层民众,设身处地地为公众着想,从而争取更多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策略

(一)注重新媒体的多元化融合作用

新媒体和电视新闻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电视新闻媒体需要主动借鉴、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在新闻采编中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多网融合已经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媒体与电视新闻媒体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更为广泛的互动空间。例如,借助多网融合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拓展新闻采编途径,在新闻线索发掘、采集、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在画面包装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创造更多的视觉亮点。通过崭新的采编形式,为电视受众带来更具时代性的新闻体验。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合作已经成为崭新的发展战略,信息共享模式已经形成,尤其是在新闻线索收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方面,受众群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新闻采编强调深度,应进一步拓展采编视野

电视新闻往往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在时效性方面较新媒体有一定的劣势。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扬长避短,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优势、新闻评论的导向性优势作为突破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门槛不断降低,鱼龙混杂的新闻传播使公众对新闻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更为看重。毋庸置疑,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占据优势,但是对新闻的发掘不够深入,事件沉淀性不够明显。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深挖,利用自身优势强化公众对电视新闻权威性、真实性的认识,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突出新闻事件的严谨性,对新闻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进行深度发掘,从而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入,争取更多电视观众的关注和支持。

(三)保证新闻采编质量,提高采编技能

电视新闻采编质量是保证新闻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而采编人员又是采编工作的主体,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新媒体环境,以促进电视新闻采编的长足发展。保证新闻采编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于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相应技能。只有保证新闻采编不出现偏差,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电视新闻的质量。由此可见,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应用培训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将采编技能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质性创新,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质量,促进节目收视率的提高,进而实现服务观众、优化新闻舆论环境的发展目标。

四、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变革,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化挑战为机遇,利用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结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在新闻采编方面不断深挖创新潜力,进一步拓展采编形式,在新闻采编中更贴近百姓心声,突出民生特色,以促进电视新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玮,田蕾.新媒介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的特点与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4(07):32-33.

[2]丁文龙.深度报道下电视新闻采编的相关要素及策略[J].科技传播,2013(05):121-122.

第9篇:新闻体裁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随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大企业不断的进行了资产重组和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使得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国内外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在新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必须顺应新时展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

所谓财务管理主要就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性工作,围绕着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而开展的,通过财务管理可以让企业的资本增值与保值,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核心环节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应地财务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努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争取获得质的飞跃和突破。

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技术产业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应运而生、更新换代,世界经济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和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研究与实施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既是我国研究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源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科技革命。自1991年东西冷战结束之后,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推动了知识经济全面崛起。再加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平友好,共同发展才是当今新时期的大势所趋,各国之间的竞争开始注重技术化、创新化,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替代工业经济。据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本世纪初的5%一20%提高到70年代到90年代的70%―80%,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提高到90%。在当今全球化世界经济之下,许多知识经济的规律已经起作用,无形资产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当今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将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相比将发生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1)效率标准的变化:工业经济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而新兴知识经济的效率标准则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即知识的有用程度。

(2)产业内容的变化:以往是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产业大多以制造业为主。而新兴知识经济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

(3)经济动力的变化:人类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推动力量是蒸汽机技术和电气技术,而新兴知识经济的推动力量是电子和信息革命,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数字化信息革命。

(4)管理重点的变化:工业经济的管理重点是生产,生产环节是管理的中心,其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管理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销售以及职工培训。

(5)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工业经济时代,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工人,来到知识经济之后,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的工作人员不到20%,大都是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设计人员和受过培训的劳动者,大大节省了从事体力劳动者在人力资源上投资的成本。

(6)分配方式的变化:以往的工业经济主要是岗位工资制,而现代知识经济将会逐步过渡到按业绩付酬制,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良性竞争,利于企业合理地选择人才,培育人才。

二、新时期大环境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管理思想落后,很多企业中经营者集权现象严重,对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无法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核心地位,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对资金或是闲置,或是过量购置不动产,造成资产的大量浪费和流失,无法保证经营的正常运作。有的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明显不足,在投资上依赖贷款资金,为了尽快回收资金,追求短期投资目标,却缺乏可行性的研究和长远的筹划。随着全球化、经济化、科技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日趋激烈,高科技产业,创新型技术一直都是各国各企业想要抢占财务管理的优势高地,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在经济全球化的风波之下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加以改变。

(1)血液供养: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2)成本来源:在大多企业创立之初,通常会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其珍贵的财务管理集中在某项重点业务之上,针对目标客户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随着经营利润的增加,企业慢慢地集聚一定的资源之后,会选择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沿着产品链在纵向以及横向进行拓展,来提高资源的综台利用效率;当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就会寻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业经营,提供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经济用途的产品或者服务;企业继续壮大之后,出于扩大市场或者是削减成本的需要,企业就会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以此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求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钱的支持,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资金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财务的管理就像是企业成长的营养液,没有它,企业根本无法成长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突破的机遇。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要求,为了让企业适应新时期的大形势,并且更好的长久发展下去,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进行改革创新。

三、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观念,是一种创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是一项跨世纪工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虽然目前仍然处于工业经济时代,但沐浴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春风,中国也是紧紧跟随全球化经济的步伐,不断地发展自己,创新经济。为了要做好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各项准备,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

(1)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过去的财务管理过于固定化和死板,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缺法创新性,导致财务管理的陈旧老套。因此,努力去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企业文化与良好环境氛围十分关键。首先,必须要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定位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强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以财务管理为契机强化企业的其它方面管理,完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以达到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其次,企业应该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尊重员工创造性,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对办公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加大利用计算机、电传、网络等高科技技术,降低创新的信息成本、操作成本,加大财务管理的创新动力。

(2)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资金为中心,没有发挥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现行的财务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针对这些问题,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创建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够体现知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财务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一是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管理理念。现在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管理不规范,必须彻底清除这些症结,统一规范财务管理与政策。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出台政策,各级审计部门实行监督,财务部门操作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一省一策、一地一策、一厂一策的弊端。所以必须统一财务管理规范,建立由中央财政统一出台财政法规政策,地方各级财政和各级审计部门负责监督,中介组织负责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报告制度,形成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统一规范运行的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体制。二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理念。财务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参与企业投入产出的全过程以及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要在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决算、资金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上建立统一规范的操作细则和管理理论,取消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使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既统一规范,又易于国家的宏观监控。三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财务管理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国家出台财政法规和各项政策,财务部门行使财务管理职能,都要以支持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国际化经营的管理理念。随着“WTO”的加入,我国经济必然要参与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财务管理要适应国际化经营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最后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出各种可量化的财务标准与指标,提前评估一些风险,及时采取一些有力的手段使风险降低。

(3)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方式。随着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遍布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使财务管理者及时获得财务信息,更快的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显著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和风险。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使财务管理更系统、全面,通过财务信息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综合型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准确控制和协调作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可以吸纳更多的外部和内部财务人员和信息化专家参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集思广益的促进财务管理的合理和高效,极大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此外,财务管理方式应该更具体、细致、将工夫落到实处,在精细化上多下工夫,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机制,是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精细化,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关键的环节,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监管,金融机构严格行使监督职能,建立全国统一的财务自动化监控模型和运行程序,研究建立适用于全国各行各业的通用化则务自动化监控系统,加强中央则政部门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决策水平。

(4)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随着企业经济影响因素日益增多,利益主体复杂多变,对企业财务管理者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在于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又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最重要的主体,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想要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就急切需要培养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人才,加强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与知识经济发展相关的基木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十分重要。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应充分认识到在任何企业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及其对成功的渴求,要充分发掘出这种潜力,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的业绩负责,并对他所付出的成功给予相应的回报,由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不竭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定期的培训及在岗学习等方式,有助于提高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政治思想觉悟、信息化技能,特别是创新力、判断力、适应力及沟通力等,可激发财务管理者的的创新潜能,有利于财务人员将财务管理方面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之际,财务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是我国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财务管理不仅是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孟夏.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

[2]陈东平.浅谈新时期财务管理创新问题[J].商业时代,2013.

[3]李丹丹.财政管理创新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4]马红梅 魏周亮.关于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的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

[5]高扬.论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