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案例

第1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是孩子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的言行和心理无一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来自深圳市南山区的一个高知家庭的孩子,家庭经济宽裕,父母文化素质都非常高,应该是非常幸福和优秀的,可是他却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很差,且问题多多的孩子。如今的他还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呐喊:“爷爷奶奶,你们别走!”究竟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又会发出这样的呐喊?

[案例:]

开学初,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级的班风非常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班级和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学生也都能出色的完成,是五年级中的优秀集体。因此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孩子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典型问题概述

我们班的小乐个子比较高坐在教室靠后一点,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的,每次看到他都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使得我特别的注意到他,而且课堂上随堂写些练习什么的,那总是我站到他的身边,他才开始到书包里去找什么纸和笔,如果我一离开,他未做完的这些动作也就跟着停止,更不用说写了,自己不写姑且不说,还要和左邻右舍的搞小动作,小声说话或者找纸揉成团,然后扔给更远的同学闹。他一节课下来能听课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作业经常少写,不写,放学回家五分钟的路程,经常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爷爷奶奶在门口等他,他也会想办法溜走,然后自己溜出去玩,原本家就在育才一小附近的他会绕到蛇口沃尔玛然后再从不同的路回来、还有撒谎之类等等。

(二)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我先是和他聊天,和他交流沟通,可是发现他对所有的事情供认不讳,对呀,我就是这样的,而且当你和他交流沟通时一定还要面面俱到,因为如果你批评他,他一定还要问很多个为什么,凭什么?那别人呢?这不公平等。我开始走访他的家庭,发现他的父母对孩子还是非常非常的关心,因为他们已经深深的感觉到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也非常的头痛。他的爸爸是一个博士生,在深圳这里创业,开了一个公司,生意打理得还很好,妈妈原来是老师,后来到深圳来创业,现在在搞房地产开发,说真的,刚开始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来自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孩子?

我环顾整个家庭,他们家里给他创设了非常好的环境,应该说他是很幸福的,不过在和他父母的交谈中慢慢得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由于父母双方依次来深圳创业,虽然他们自身的素质很高,同时也一定可以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但是他父母和我说的一句话却让我觉得确实是没有办法,深深感受到来深圳创业者的艰辛!他们说:“我们为了立足,为了在深圳这里立足”,为了这个,他们放弃了家里优越的工作来到了这里,同时也把自己幼小的孩子留给了四个老人,准确的说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百般呵护和宠爱之中,一直生活到小学二年级。现在父母的事业基本是很顺利了,他们才接孩子到深圳来,当然老人也就跟着过来了,他们不放心,但是他的很多的不良习惯,业已形成,而且最为难的是,由于第三代对孩子的特别宠护,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无法纠正,因为这里教育,那里老人就心疼,说说孩子他根本没有感觉,要是大声训斥的话,那里老人又会过来阻拦,说什么孩子还小之类的,他们和父母也进行过沟通,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孩子就会大声的叫爷爷奶奶。

(三)具体措施与效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他们的父母多次交流,他们今年开学后和爷爷奶奶协商先回去一阶段,现在孩子也大了,总算是现在有了可以进行共同教育的机会。我们经过多次的交流,在奖惩分明的情况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

1、关于放学回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实行了电话制度,互相传达放学和到家的时间,现在学校里有统一的打卡制度,孩子放学在大门口刷一下卡,系统就会短信通知父母,孩子已经开始离校,父母为他办理了相关手续,然后我们和他说清楚了原因和相关要求,到家里后用座机打电话给父母。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管理,已经初步解决了。

2、父母在家里尽快帮他补上以前没学好的功课,他的爸爸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帮孩子补习功课。

3、课堂要求:认真听讲,课堂上一定要专心听讲,每天回家给家长讲解题思路,思考方法,课堂我适当的多给他一些鼓励,对他有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树立他的信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4、关于作业:为他找了一[文秘站:]个非常负责任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每天督促其在作业抄写本上记下作业,经过同桌签字后方可离开学校。回家后请家长督促他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5、发现他的闪光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发现他总是没有兴趣,由于父母一有时间就会带他出去旅游,现在他对周末去哪里玩都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开学后关于香港迪士尼开业和神州六号飞船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就以这个为切入点,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他愿意做的事情尽量让他做。

6、家长平时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现在每天家里洗碗的事情已经被他包了,他一边洗一边念叨爷爷奶奶。

7、一周两次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学校的表现。

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孩子作业慢慢的开始写了,课堂上我不时的就到他的身边,经常提问他,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状况,和他谈心,然后和家长互相交换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表扬已经有的进步,共同交换需继续督促的事项,现在他的父母在管他时,他居然经常发出这样的呐喊:哼,要是爷爷奶奶在,你们谁敢这样待我!而他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也都是叫爷爷奶奶的)不时的打电话要过来继续照顾孩子,开学差不多两个月了,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孩子学习的兴趣明显有了提高,在学习习惯上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相信他会有更大进步的!

[解说:]

第2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教育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82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Mental Disorder

LIU Sh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Purpose: This thesis aims at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mental disorder that is the impacts of parenting on adolescence's personality, emotion and behavior during the years they were brought up.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I conducted six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th a depressive adolescence. And then I integrated and researched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 of counseling. The result: The parenting styl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mind.

Key words adolescent; parenting style; mental disorder

1 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杨某,男性 ,21岁,未婚,某重点大学在校学生,家中独子。

个人资料:衣着时尚,中等身材,举止文雅,和父母一起生活。从小都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优异,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

主诉: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考研,但本身十分不情愿,导致考研失利。他说自从他考研失利,他父母对他的态度都变了,变得异常的冷漠,这3个月来他常常失眠、焦虑、头昏。他不善于与父母沟通,也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还因为感情问题和母亲产生争执,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暴饮暴食或者产生轻度自残行为。

家族史:杨某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工,父亲很内敛不善于表达,母亲勤劳果敢但脾气暴躁,从小对他的期望很高,当他没有完成父母对他的要求和期待时,小时候会被体罚,长大后父母就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因此,他对父母的要求都会尽力的完成,不管自己是否愿意,但是内心仍然存在抵触情绪,但是不会表现出来。

杨某7岁时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杨某的父亲因公司财务问题受到牵连入狱服刑2年,期间杨某由母亲、姨妈和奶奶共同照顾,家庭中缺少男性角色。这次期间母亲一个人承担家庭的所有责任,在外勤苦工作,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儿子。也因此杨某从小都十分依赖母亲,并且把母亲视为最伟大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但因为母亲工作辛苦,因此很少与杨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杨某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从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从小在学校也大都是和女性同学交往,只有少数几个同性朋友。长大后发现对女性失去了兴趣,相反希望有一个男性角色让自己可以依靠。据杨某叙述,原本他还有一个哥哥,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他5,6岁的时候去世了,父母亲为了避免以后提起往事,销毁了所有与哥哥有关的物品。

心理测量结果(SCL-90):总均分:2.478。各项得分如下:躯体化:1.58、强迫症状:2.9、人际敏感:2.22、抑郁症状:3.15、焦虑症状:2.8、敌对症状:2.83、恐怖症状:1.42、偏执症状:2.5、饮食睡眠:2.57。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治疗前除去躯体化和恐怖症状在2分以内,其余各项指标均超出一般水平,以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强迫症状最为突出,杨某报告的不快乐感可能是他对抑郁感的表达,他的焦虑发作可能和其考试、升学等应激状况有关。饮食睡眠则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一个具体体现。

2 诊断结果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能够自觉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有主动求助的行为,心理的问题主要来自生活事件。思维逻辑正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2)杨某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绪状态表现为抑郁、焦虑,具体是对升学的担心和焦虑,对于不能达到母亲对自己的学业成绩的要求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感情问题被父母知道后可能产生后果的忧虑,导致的闷闷不乐、自我惩罚;二是身体表现:由于学业导致睡眠不好,精神状态欠佳,偶尔暴饮暴食。(3)本例不属于神经症。由于病程方面是最近两个月症状明显,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还能正常上课,生理功能基本正常。(4)心理测量结果(SCL-90)支持此诊断。

3 对杨某的评估

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对来访者情况自述的分析,我怀疑杨某对父母、兄长以及他自己的叙述的客观性。此外,我还认为他在叙述中可能存在虚构的方面是探讨其人格的突破口。他的症状(焦虑抑郁情绪、轻微的自残行为、对异性的冷漠)可以被看做是其无意识冲突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冲突则根植于他的童年记忆以及那时他发展出的必要的防御反应。根据他现在的智力水平和行为动机,我认为他当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他认识到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东西与驱动其情感与行为的东西存在着巨大反差。杨某可能出现了某种分裂(自我的不同方面出现了冲突)。这个冲突来源于两方面:他内在的某些部分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还有些部分则希望继续按照家人和社会的期待发展――曾具有存在的必要性、能帮助他维持心理稳定的旧有模式。他的一些自我防御机制已经对他的社会性以及人际交往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只有在他自己充分理解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的原因,理解他自己的防御机制是为了维持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感的基础上,他才能从此次治疗中获益。

杨某思考、感受和行为的原因是关注的重点。这并不代表可以忽略他行为问题,但是回答其生活中的“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是帮助他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关键。帮助其梳理过去生活对自己现在的心理机制造成的影响,将新的记忆内容填补进他的思维当中,这是本次对杨某治疗的主要内容。

在和杨某开始进行咨询之前,需要确定精神分析疗法是不是适合杨某,杨某是不是能够坚持配合并完成整个治疗。对于杨某的前期资料和对话当中可以肯定几点因素能够判断他适合精神分析疗法:(1)他的自述显示:他能理解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他能意识到个性化是自己重要的目标之一;(2)他有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3)他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希望在治疗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

总而言之,杨某存在的问题的确适合通过精神分析疗法来加以治疗。

4 治疗目标

(1)帮助杨某逐渐深入地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进而使杨某可以使用潜意识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他的防御机制所驱使。(2)促进他的自我整合和发展,使他原来否认的自我的各个部分联系的更加紧密。(3)获得具有自主性的自我,个体将充满自尊感、自信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4)能运用所学到的心理技术,调适心态,完善自己,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5 治疗过程

第1 次咨询。

治疗目标:运用摄入性会谈法,了解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目前的精神、身体和学习、社会交往状态、既往史。

治疗技术:自由联想。

第2 次咨询。

治疗目标:帮助杨某逐渐深入地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内容,进而使杨某可以使用潜意识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不再是被他的防御机制所驱使。

治疗技术:梦的解析。

第3 次咨询。

治疗目标:有效地处理阻抗,放弃自我防御,探索并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

治疗技术:处理阻抗。

第4 次咨询。

治疗目标:促进移情的产生并合理的化解,从而达到改变杨某行为模式的目的。

治疗技术:移情。

第5 次咨询。

治疗目标:通过对于杨某梦境、自由联想、阻抗等内容的解释帮助其更好的了解自己潜意识的内容,从而促进产生新的行为模式。

治疗技术:解释。

第6次咨询。

治疗目标:对前五次的咨询进行总结,让杨某整合自己所发掘的自己的潜意识中的内容,清晰潜意识对于他行为的影响,明确改变的方法。

治疗技术:总结。

6 效果评估

六次咨询后,杨某的SCL-90的测验结果显示:总均分以下降到1.933、焦虑、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抑郁症状的得分由原来的3.15降到了1.92,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范围之内,说明其抑郁情绪有所缓解。

7 原因分析

(1)通过倾听技术的运用,使得杨某的情绪得以发泄。(2)因为适时释义和总结,使得杨某有一种被理解被关怀的感觉(3)最后,杨某自己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因此杨某的抑郁症状得以缓解。

8 讨论

本次咨询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杨某的旧问题、早期创伤对焦虑情绪的回避。当前的考研失利所产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引发了他的一些旧的记忆,尤其在我和他的关系上,他会对那些排斥或者不赞成的态度极其敏感。因此,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努力处理他现在和过去那种听从母亲安排忽略自己主见从而回避焦虑的行为模式。简而言之,他在男性生殖器崇拜期,产生了对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但是由于父亲不在身边缺乏对于父亲的认同感,产生了女性气质。“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得到顺利的解决导致对母亲的爱慕一直持续,产生了固着,一直存在恋母情结对他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希望杨某能把自己从过去经历中解放出来,他需要认识到他的过去经历也是他的一部分,他们潜藏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并且影响着他现在的行为。

而杨某用来探索自己行为模式的主要方法就是学会理解自己的梦。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梦的意义,我还要求他对梦境中的相关象征进行自由联想。在这些过程中,他似乎很难让自己的思维自由的展开,做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总是为自己是否“说出了合适的事情”而备感焦虑。而我们也对他的这个部分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对于梦境的种种讨论是我和他自己了解他潜意识的最佳途径。

杨某与父亲之间的沟通障碍跟童年期的创伤有关,也跟父亲内向,不善于表达的性格有关。也正是由于杨某与父亲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阻碍了他与父亲的有效和沟通和交流,以及童年期父爱的缺失和家庭教养中缺乏男性角色等原因导致了杨某对于父亲没有产生认同感,以至于他的恋母情结固着,并且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而长大以后形成了女性化气质和同性恋倾向。

经过几次咨询,杨某也发现他对我的反应方式和他对他的重要他人的反应方式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对我的反应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母亲的反应方式:希望获取母亲对他的爱和支持。我鼓励他继续回忆与这些感觉相关的感觉,以便他能打破那些心理障碍,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杨某的例子很好的反映了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时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成年后心理障碍和行为模式的根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养方式中母亲和父亲对子女的教养同样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应该适当的达到平衡,培养对异性亲人的认同感,使得“俄狄浦斯情结”顺利的化解。这在早期经验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次,母亲强势和独断的教育方式的直接影响就是杨某独立决策能力的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杨惯性的回避自己的想法转而顺从母亲,这也形成了杨某惯性回避焦虑情绪,但是情绪没有得到释放,长期的压抑和回避导致了抑郁情绪的产生。作为父母应该和子女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鼓励子女独立的决策,父母只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对子女的合理的决策给与帮助和支持,从而有效地培养子女的独立决策能力和领导力。

参考文献

[1] 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

[2] 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务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5-262.

第3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亭子口;缆机平台;排架梁

1 工程概况

亭子口右岸缆机主要用于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拦河大坝的常态混凝土浇筑施工,缆机平台布置于坝址右岸山顶高程约为541m,地形较左岸低,综合考虑后,选用缆机平台高程550m,为无塔架支承车,主索支点高程550m,缆机平台长192m,缆机跨度1270m。根据地形条件,需架设钢筋混凝土排架梁,架设最大高度30m。

2 排架梁施工方法

缆机平台排架梁采用4跨连续梁结构,共计4个连续梁,每个连续梁长48m,下面用4个立柱支撑,净跨9m。排架梁跨度大,重量大,一般的模板支撑结构不能确保满足施工,因此拟采用大梁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经过研究,综合现场实际,成本造价等考虑,最终确定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

3 脚手架设计

3.1 脚手架基本型式

脚手架采用单立杆扣件式,采用φ48×3的钢管,每小跨满堂脚手架搭设面积尺寸为(纵向)9m×(横向)6m,横、纵立杆间距均为500mm,横向11牌,纵向19排;水平横杆24道,步高1200mm。在操作层下一步大横杆处兜设平网。在主脚架外侧搭设1排操作平台脚手架,间排距1.5m×1m,步高与主脚手架一致。搭设高度超过梁底高程4.2m。

3.2 脚手架的承载力验算

3.2.1 立杆的允许承载力计算

验算采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简易计算》,立杆允

许荷载按下式计算:KN=An(F- ),其中,F=[fy+(η+1)σ]/2

根据操作规程的要求,安装钢管外脚手架,要在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以及6~7根立杆设剪刀撑和支杆,剪刀撑和支杆与地面角度应大于60°。同时,每隔2~3步距和间距,脚手架必须同建筑物牢固连接,故可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视作“无侧移多层刚架”,按《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其计算长度系数μ取0.77。

采用φ48×3mm钢管,截面特征为:A=4.24×102mm2,i=16.45mm,I=114735.46mm4,E=2.06×108KN/m2,l0=μl=0.77×1200mm=924mm(l为立杆步高),λ=l0/i=924/16.45=56.2。欧拉临界应力:σ=π2×E/λ2 =656.2Mpa。

η=0.3(1/100i)2=0.11。则F=[fy+(η+1)σ]/2=449.2N

那么立杆的允许荷载为 N允=An(F- )/K=31.5KN

3.2.2 单根立杆实际承载力计算

取纵向一跨进行计算(未考虑平台大梁上风荷载)。脚手架立杆实际荷载:

N实=1.4N动+1.2N恒=1.4×ab×2700+1.2×(H0×Pn+ab×q1+n2×q2

其中:N动-施工动荷载取2700N/m2;q1-木脚手板自重,取245N/m2;q2-平台大梁自重产生的荷载;a、b-立杆间距,横向0.5m,纵向0.5m;h-大梁浇注高度3.0m;γ-砼容重(取2.5KN/m3);则:梁自重产生的荷载q=b×h×a×γ=18750N(每根立杆承重)。

H0-立杆总高(m),为28.78m;n-脚手架的总步数(n=24);n2-可以构成轴心荷载的层数(取一层);Pn-每一米架高的脚手架杆件的自重,查表取为110N/m

则:N实==27.32KN。承载力验算:N允=31.5KN>N实=27.6KN。承载力合格。

3.2.3 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挠度计算

(1)横向水平杆挠度:GK=37732.5N/m;QK==1350N/m;l0=a;

ν静+ν活 =0.1792×GKl04/24EI+5×QKl04/384EI=0.791mm

所以横向水平杆挠度满足安全要求。

(2)纵向水平杆挠度:同理纵向水平杆挠度。P =21977.05N;Q =675N;la=b

ν静+ν活=1.146P la3 /100EI+1.615Q la3 /100EI=1.39mm

所以纵向水平杆挠度满足安全要求。

3.2.4 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纵向、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相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R ≤Rc;R—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8.0KN)

设计采用3个扣件连接

R = P=21.98KN

3.2.5 脚手架的稳定性验算

圆钢为X轴对称截面(a类截面) ; i=16.45mm;

l0-构件对主轴X的计算长度,按无侧移框架的截面积计算,

l0=kμh=1.185×1.7×1.2=2.42m;查表得φ=0.351;

=205N/mm2;稳定性满足要求。

4 脚手架的施工

4.1 脚手架的搭设

通过计算确定材料型号以及搭设方法后,开始脚手架搭设。首先依据现场实际放线,按间距排好立杆。而后脚手架配合结构施工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超过相邻墙体以上两步,每搭设一步校正一次步距、横距和立杆垂直度。剪刀撑和脚手架同时搭设,底部垫在混凝土垫层上面。所有的大横杆与立杆均连接固定,搭设时及时设置连墙杆和剪刀撑,不得滞后超过两步距。所有扣件拧固时要用力矩扳手,扭力矩控制在45±5KN·m,防止用力过大螺栓溢扣。

由于本结构主要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承重较大,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大跨度混凝土梁浇筑拆模后会出现中间下沉的现象,因此本脚手架在搭设的过程中需适当的将梁中间部位的支撑脚手架加高一点,以抬高此处的模板高程,保证拆模沉降后的大梁呈水平。

4.2 脚手架拆除

第4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全人视野;家庭教育的泛化性操作;扩容性家庭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在科学史上,一段时期,人们把细胞当作“胶冻”,可想而知,由此人们对生命所起的作用是怎样的错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了“DNA”,才知道细胞组织的活动,取决于“密码”,于是,我们生命科学才有了崭新的历程。

同理,我们对“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不加以深度观察与考究,只是按原有的“惯性”去推动家庭教育,那一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完全错位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对“家庭”的解构,只有对“家庭”定位清晰了,家庭教育的各项实务才会取得真正实效。

再者,我们对“教育”不加以认真推敲,家庭教育也只能被误解在“教育”的“附庸”或者是“旁门左道”里,使得欲施力者无所适从。

试问,家庭内部的一切事务,都可归属家庭教育呢,还是部分事务属家庭教育?如果是部分,这个“部分”又该怎样划分?

一、现状的挑战:理到用时方恨少

虽然,现在的家庭教育可能由教育部门发起,也可能由妇联发起,也有其它行政部门或其它机构组织在进行,但归根到底,家庭教育必须回答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这个“教育”最终指向哪里?是学校?是社区?是企业?是社会?还是家庭?

笔者在实务中,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案例1:学校求助:某学校三年级学生扬言要跳楼。

案例2:社区求助:某社区一家庭冲突引发110常被拨通,警署请求社区协助,社区向机构求助,据悉冲突源是一位辍学的初中生。

案例3:家庭求助:某家庭发生重大暴力冲突,丈夫杀妻未遂入狱,小学生女儿目睹受惊吓需要安抚,家庭如何继续?母亲万般无奈。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推断,以上案例都属“家庭事务”,即使是案例一,也可以推断,孩子的过激行为的原因也可能是“家庭问题”。

如果要把以上个案列入“家庭教育”,首先要回答,这属于家庭教育范围吗?就目前状况,我们的理论似乎很难明确回答,我们现行的规章更难回答。以上例举的案例究竟应该归谁管?遇到家庭问题,似乎都是“利事有人管,实事少人管;好事大家管,坏事都不管;功事抢着管,私事无从管”。

再者,要把以上案例列入“家庭教育”,必须回答,对这些个案使用什么方式解决,才符合“家庭教育”?

是把家庭教育“固化”,归在一个和风细雨的学术圈里等闲视之,还是把家庭教育操作“泛化”,去迎接挑战、大胆实践并去扩充理论呢?

我们的理论必须根据现实所发生的一切,严谨、确切、概括地回答:家庭教育的对象是谁?家庭教育的“教育”到底是什么?

二、对象的解构:人在哪里

回到前述的三个个案,学校可以说,孩子跳楼是家庭问题;社区可以说,家庭冲突是家庭问题;母亲说,我们家庭出了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出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人”解构清楚。

人是什么?成了教育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早在公元前300年,有名希腊哲学家叫狄奥金尼斯(Diogenes),在大白天提着一盏灯笼在雅典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他重复着一个问题,“人啊!你在哪里,我要找一个‘人’,‘人’在哪里?”

这位哲学家面对物欲横流,人性败坏,以独到的方式表达他对人性回归的呼吁,我们称他“白昼提灯”。

2300年前希腊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也在拷问我们今天的教育:一方面,再也不能通过教育,把人“丢了”;另一方面,要振兴教育,把“失去的人”“得”回来。

人的成长,总是从家庭出发,经过教育,走向社会,并继续不断地接受教育,走向完善的过程。无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促使人健康社会化的过程。

人是社会的人,还是学校的人?或是家庭的人?从宏观看,“人”只有两种可被划分的属性,一种是家庭的“人”,另一种是社会的“人”。“社会人”,就是按体制、文化等非自然属性划分,而“家庭人”则是按联姻、血缘等自然属性划分的。学校的存在,只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某项教育形式而已。

按人的成长、发展的连续性法则,“人”一定是从家庭出发,不断走向更广大的社会,但同时又每天根植于家庭。他的成长方向应该是:不断去正确地适应社会并作出贡献,去充分实现包括家庭生活在内的一切生活范畴内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类伦理价值为导向的一切价值。

然而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少不了受教育的过程,教育权是人权很重要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不外乎也是关于“人”的教育,若问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有何不同?概括地说:是场域的不同。如果我们不回避问题,就应该如此定义家庭教育功能:“在家庭范畴内有计划地影响人,去解决家庭中人的问题,并去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对象就应该是:

“家庭中的人”。人,是不可以被割裂的一个整体,当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割裂现象,就提出了“全人”的概念。简言之,“全人”就是把人放在所有存在的关系中来考量,就是放在“人我”关系、“物我”关系、“自我”关系、“天我”关系中来考量。

人们观察到,人有IQ(智力商数),EQ(情绪商数),KQ(学识商数),GQ(灵性商数)的存在,是处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这四部分相互影响,只有当IQ,EQ,KQ,GQ得到均衡发展时,“人”才会趋于健康,人的生活才能获得美满。这四个方面互动影响,不可割裂。强化了某一方面,都会影响其它方面;而其它方面受了影响后,又反过来制约了某一方面。目前,由于教育强化了KQ,使人的发展偏了。

因此,进一步讲,家庭教育要直面家庭问题,就必须以“全人”的视野看“家庭中的人”。

三、教育的归正:不当“城管”育全人

目前,关于教育的划分,已经十分明确,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被称为三大教育支柱。然而,如何科学地把社会、学校、家庭划分得恰当,以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完整性,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如果把这些划分的前提建立在行政上,那么,教育势必出现“城管”现象,就是“各自一街,各管各路,各不越界,各得其果”。

如,公民教育是很重要的社会教育,然而如果公民教育的内容不放到学校,不放到家庭,那么,等一个人成年了,再要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很难了。又如,“情感教育”应该放在哪里?“生涯教育”又应该放在哪里?等等。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郭美美事件,保钓示威伤人事件等等,充分说明,教育不能割裂进行。

社会一系列显性的问题无不在问,人应该受到怎样的教育?我们如此用心在投入教育,改革教育,我们真正合格的“人”又在哪里?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如果说教育应该由学校承载,那么,学校就应该承载“人”的全部;反之,如果教育要承载人的全部,那么,承载教育任务的各个场域必须是相互融合的,它的独立系统,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从历史范畴看,学校仅仅是被固化下来的教育形式,是为在法定的某个年龄段必须受教育或者是因社会的需求而设置的场域。当“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等等新的概念提出来后,“学校”的形态也就被更改了,因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多样的、多变的,目的只有一个:培育人。

然而,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使我们很难回答“钱学森之问”了。目前,教育被追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在哪里?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去培育真正的人,才有可能把“人”找回来。换句话说,得到真正的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责任。

被夸大了的学校教育,使得我们的意识中,只要提到教育,就与学校联系起来;学校,又与“作业”联系起来,仿佛一离开学校,人受教育的权利就终止了。如果人离开了学校再提“教育”,那只是成年人思考的关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他自己很难联系。

社会教育,是人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人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人的教育。怎样让这三大教育彼此独立,又彼此融合呢?

不顾其它场域,只顾自家领域的教育,是非人道的教育。如果学校教育不顾情感教育,生涯教育,公民教育,等等,学校只顾知识灌输,这就完全是一种“去人性”的过程。

回到家庭教育。当下的“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系统的大多数人看来,只是学校教育的“助理”,所实施的范围,也仅围绕着“在校学生的家庭问题”,这是一种狭隘的家庭教育观,是学校教育下位概念下的家庭教育。当把“家庭教育”让位给了“学校”,而学校教育的定位又出现了偏差,这就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定位。

而在教育系统外,一般传统的普遍认识上,家庭教育也仅限于“成年人在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

人们一般认为,“子女教育”是学校的事,等到学校呼唤“家长”,成人们才不情不愿地到校报到,接受所谓“家庭教育”,目的也仅仅是为让孩子去适应学校。这种以学校目的所推动的家庭教育,就目前来讲,充其量也只能是“应试”的帮手。

当然,“子女教育”还会涉及学龄前的早教,因此,家庭教育也会由妇联牵头。但这种牵头,因为缺乏理论上的深度支持,执行上也有所限制(如:面对有在校学生的家庭),“家庭教育”的妇联操作也很难“落地”。

当我们以学校视野来看家庭时,我们只能看到“学生的家庭”;我们以社区的视野来看家庭时,也只能看到“居民的家庭”,等等,因为是局限于自己的立场,看“家庭”都是不全面的。

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家庭问题并勇于去解决它,我们就要打破这些有局限的视野,上升到“全人”的视野,以“全人”看家庭,这样才能去真正面对家庭问题的本质。

从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定义来讲,对人有计划的正确的影响,就是教育。

为什么有了课堂才是“教育”?为什么有了教材、有了课程才是“教育”?既然教育是“对人的影响”,那么,只要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都可称“教育”。讲座、协谈、辅导、治疗,应该是教育方式,宣传动员、常识普及,也应该是教育方式。其实,只要是应用各种资源对人有计划地实施正确影响的过程,我们都可以叫“教育”。

有了“全人”视野,我们就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场域,找到实施对人产生具有实效影响的切入点,也就找到了能产生实效性手段的依据,而这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多样、活泼、适合各种人群的手段,我们都可把它们列入“教育”;就此,就可建立“扩容性家庭教育模式”。当家庭教育的适应面被扩大,就可以承受来自更多家庭的、变化莫测的问题,就此,我们就可以在“全人”视野下,生成家庭教育丰富的特殊内容。

四、先哲的启发: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正心

《大学》中提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定有其考证基础与内在逻辑关联。我们一直在谈“教育强国”,却很少提及“齐家”对“治国”作用何在,其中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更难提到“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与“强国”的关系。目前的教育强调了人的KQ,忽略了全人。

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教育功能的异化,使得我们在“用人”时找不到“人”。

先哲启发我们,强国之道在于“齐家”。

“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家”之于国的重要,已被众人渐渐重新接受,问题在于如何“齐家”。

先哲给了我们更好的启发:“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些告诉我们,“齐家”的手段在于“知意心身”这系列的启蒙过程,就是“全人”的“4Q”引导。“身”是“人我关系”上的行为表达(EQ),“心”是“自我关系”的感悟(IQ),“意”是“天我关系”的意念(GQ),而“知”正是“物我关系”格物的结果(KQ)。《大学》似乎表述了“4Q”的相互关系,如“行为修养”要经过端正心志;而端正的心志,“意念笃诚”就可使人内心清洁、善恶分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人不自欺,就能达成具有“慎独”、“自谦”、“毋自欺”的品格。

《大学》告诉我们,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域,其能让人不自我欺骗,看到自己的真实。《大学》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家”。先让人在家庭中发现自己怎么看子女的,在家中修好身,从家庭管理的本身看到自己的问题,由此才能对社会负责,才能治国。

先哲的齐家思想,是建立在一个“平天下”的理想的基础之上,而且《大学》的基本前提,在于“明明德”,齐家是为了“德满天下”。“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这是一幅和谐、美满的图画,是我们人类终身为此努力的目标。《大学》最后说道:“此谓民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齐家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以义为利”的国度,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这给我们更重要的启发是:家庭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为解决目前学校、社区、企业所出现的“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去推动建立从家庭出发的健康的“全人”目标,并帮助人们成为“以义为利”之民,去促进实现人为将来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宏愿。

《大学》扩大了我们家庭教育的视野,把家庭教育仅有的“学校视角”、“社区视角”,等等,推到了关于“平天下”的“全人”视野,推到了建设“以义为利”的社会高度,换句话说,先哲启发给我们的,就是以“全人”视野看家庭。

五、横向的比较: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态理论

教育为了“全人”,齐家为了“明德”,这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应该有的对象及其任务。然而,要让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独立性,必须回答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家庭”是什么?回答了“家庭是什么”,才能具体划分家庭教育实施的场域及操作的边界。

我们看到,使用了“全人”的概念,让我们在“三大教育”的目标上有了交集,那么,“全人”能否让我们把“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划分出来呢?

我们知道,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是由“人”组成的,而链接她的“DNA”是情感,一般称家庭是一个情感系统。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家庭,是由情感联结的,以婚姻关系为核心的亲缘关系构成的总和,是社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单位。

引入“全人”的视野,我们可以进一步定义,家庭是满足“全人”成长的最基础的单位。

人生活在家庭,人的基本表征的场域在家庭,人与人最裸的影响是在家庭。因此,能否让一个人健全的基本条件,是家庭关系的影响方向。

1950年代以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一直雄霸欧美心理及精神治疗界。之后,从实务治疗的经验中,一个又一个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及辅导员,开始质疑弗洛伊德理论对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性。同期,基于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的种种研究,在贝塔朗菲(Von Bertalanffy)的倡导下,系统理论诞生了,家庭研究及家庭治疗在理论思维上兴起了一个大波澜。

家庭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犹如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在家庭中的人,都受着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在这个以情感为纽带的关系中,家庭成员互相依存,又相互独立,每一个角色都被期待,角色责任成为理所当然,而角色能力与责任的不符又形成了很大的张力。配偶间的期待及现实差距会是家庭冲突的核心,亲代问的期待与现实差距又是另外一种冲突,有时两种冲突会交织在一起。

往往,家庭角色的满足程度,又直接影响到了家庭成员的另一个角色:社会角色。一个人往往会是多重身份,如,一个丈夫他可能又是儿子,又是父亲,这种家庭的多重身份,还需要他随时转换成经理或科长等等,能否当好经理、科长,很大程度上,与他的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是否有满足感有关。往往,和谐家庭出来的成员,社会角色相对就比较健全,这也印证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关系。

同时,家庭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在她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特征。家庭生命周期是一个天然的环境,它限定了个体的自我认同与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系统所具有的影响力。

家庭,是一个不断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家庭成员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人联结在一起。随着时间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年龄也就发生了变化,社会角色也随之不同。

在连续的血缘承传上,一般可以表示:离家:独身年轻人婚姻:新夫妇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送孩子离家,继续向前发展生命晚期的家庭。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的发展任务只有在重要的情感关系的环境下才能够发展,并且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情感关系就是家庭。

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体的问题解决,包括社会性的功能障碍等,只有把他置身于环境考察,并参照特定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正常”功能标准,才能有效。同时,对个体的成长促进,同样也是如此。而这个被考察的环境,最重要的场域就是家庭,离开家庭谈个体问题的解决以及个体的发展,纯粹是空中楼阁。

同时,我们看到,家庭的成员联结有着不同的层次,根据家庭生态理论,人类系统是一个多层面的互动,这个层面包括:个体,直系(im—mediate)家庭,延伸家庭,社区,文化群体以及更广大的社会;每一个家庭存在,都是由一群个体组成,他们在各个层面上互相影响着。

因此,家庭不是一个独立存在,而是与不同层面互动着的关系存在。个体的“问题解决”与“成长促进”的“家庭环境”考察,也必须是整全性的。

以上就是从“全人”视野所看到的,“家庭”是一个广义的存在。因此,把“家庭”概念狭隘化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应对“家庭问题”与“家庭成长”所带来的挑战的。

引入“全人”概念,恰恰让我们能从一个全新的高度接纳并应用家庭生态理论,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去考察在家庭中某个个体所产生的问题,并去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生成以“全人”为依归的家庭范畴内的各种理论。

从“全人”视野来看,家庭是完全独立于学校、社会的一个情感系统,完全可以由“以婚姻(法律)联结为核心的一切亲缘关系”划分出范畴。只要在这个关系范畴内的一切个体的“问题解决”与“成长促进”,都可以“全人内容”加以介入、干预。如果认为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那么在“以婚姻(法律)联结为核心的一切亲缘关系”中实施“问题解决”与“成长促进”,就可视为“家庭教育”了。

六、实际的操作:“全人”视野,融合与超越

当我们有了“全人”视野,我们就可以很坦然地面对前述的四个案例,一、它们属于“家庭范畴”内的问题;二、只要能产生正面影响力,各种方式都可实施,就此,就可以把它们归入“家庭教育”,进行相对独立的操作。

有了“全人”的视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个案中的“个体”所显现的问题,无不与他们的家庭有关;我们也可以诊断出他们的家庭在“全人”平衡的某项维度上所出现的问题。

案例1简记:

操作一:紧急与该学生协谈;对该学生家访。了解发现:(一),该学生父母冲突时,母亲常以“我要自杀”相回应;(二),父亲有暴力倾向;(三),该学生扬言自杀时,有登楼举动;(四),该学生扬言自杀前,是与班主任发生冲突。

操作二:对班主任进行“个体”性干预,了解其家庭,发现有“4Q”缺陷。

操作三:调整班主任。辅导员在掌握班主任家庭背景情况后,安排与该学生协谈,向班主任演示与该生交流的方法。

此案操作思路:

一、诊断:学生“自杀”不是轻生,乃是与班主任冲突的过激表现。

二、措施:调整师生关系;

三、要点:掌握冲突当事人的家庭环境情况。

四、介入要素:“全人4Q”因素。

在此案的解决过程中,班主任受提示后,消除了对学生的敌意,不压制,而是进行情感链接;同时告知该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提示应对的策略。该生获得尊重后,主动与班主任合作。

此案的解决较迅速,校内的紧张获平息后,进一步被告知“家庭对学校的隐性影响将会造成显性干扰”,由此推动建立家长学习体系,组建了与原“家长委员会”全然不同的“家庭教育联合会”。该“联合会”借校方资源独立操作,由受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家长牵头组织,组织家长学习,组织资源为家庭谘商服务,组织资源进行对症下药的个案指导,长期关注家庭。该“联合会”作了具有独立法人功能的尝试,初步获得成功,取得了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实验基地资格。

案例2简记:

操作一:社区座谈:邀请社区干部、家庭成员到场,澄明情况,让家庭成员表明意愿(辍学学生回避),据介绍,该家庭中辍学学生患有强迫症,正在服药。

操作二:脱敏观察:征得监护人同意,让该学生入住机构,与家人暂时脱离。

操作三:会诊:机构协同精神科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各自进行独立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

操作四:对症下药。

(一)现状:观察结果发现该学生无强迫症,却具有强烈的自我否定倾向。从“家庭理论”看,该学生家庭模式具有“非正常性”;近期,该学生母亲因车祸死亡,学生自诉家庭成员有向其类害行为。

(二)干预:1.家庭干预,告知其不良行为模式所带来的影响;2.个体干预:摆脱丧母及类害阴影,引导其作社区志愿者,关心他人(按4Q)。

此案经操作后,家庭冲突趋于平息,也让社区看到家庭教育常识普及的重要性,就此,推动某社区建立“家庭学习系统”。

案例3简记:

操作一:咨询辅导:导人家庭系统理论,分析发生事件的根源,安慰并解明女儿伤害的治疗原理。

操作二:撤销离异:此案当事人已提请诉讼,准备离婚,判决在即。经辅导当事人主动撤诉。辅导理由:冲突所产生的创伤的医治方法不是回避,而是修复;冲突是因家庭成员自身的“4Q”成分不全,需要补足;彼此要得到充分的原谅,才能得到医治;分离会固化伤口,特别是对女儿的治疗不利。

操作三:持续陪伴:引导当事人进入生态团体(即机构根据生态理论组建的被辅导家庭群),彼此互动。

此案还在继续跟踪过程中。当事人已主动向狱内丈夫投信,表示愿意原谅,同时也承认自己在婚姻过程中有造成对方伤害的事实并表示歉意;女儿也陆续向狱内父亲投信,父亲也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家人联络致歉。

以上案例二、三的操作引起社区关注。社区在接纳家庭生态理论的同时,被推动组建家庭学习系统,称“家庭学堂”。

笔者所在机构推动建立的某社区家庭学堂,被评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

案例操作表明,操作都是在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定位后进行的,其过程站到了“全人”的视野,以国学齐家思想的目标为动因,依据了“家庭生态”和“全人教育”理论,从而结合了传统意义上家庭教育的许多元素,并应用了家庭治疗的手段。

总之,以上案例的操作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的融合与超越,既保全了原有家庭教育的功能,如对社区、学校的协助,同时又延伸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对“家庭”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与治疗,并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性陪伴。这样,既达到了当下问题的解决,和谐了一方区域,同时,又对“细胞”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以防备下一步的“异化”,这对社会各层面的良性影响起到了“保全”的作用。

七、浅显的归纳:家庭教育应该称为“家庭范畴内的全人教育”

学科应该不断进步与完善,家庭教育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而学科的进步与完善离不开实务,纸上谈兵的学科理论,一定不会具备真正的指导意义,也得不到实效。

“家庭教育”,离不开对“家庭”的探究。“家庭教育”不能只见学校视野下的“有学生的家庭”,也不能只见社区视野下的“有居民的家庭”,更不能仅限于社会视野下的“有公民的家庭”,等等。狭隘的家庭观,一定会让我们的理论偏颇,操作狭隘,实效甚少。

以上案例的操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泛化性操作”,可能会被某些专家、学者批评为“不符合学科理论的越界”。然而笔者认为,把许多边缘性的问题都纳入本学科来研究、探讨,正是完善本学科的最好方法。

在以上的案例操作中,关键是引入了“全人”的视野。于是,在观察家庭时,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局部的,而是系统地、全面地、动态地去看待家庭。就此,就可恰当地理解国学的精髓,并可去参考当代西方较完整的家庭生态、家庭系统理论。当结合国情有机应用,就解决了一般看来较为重大的个案。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建立家庭教育系统理论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家庭。只有当我们从“全人”的视野看家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看见“有人的家庭”,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去尊重、理解、学习、应用先进的家庭生态理论,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去尊重、理解、学习、应用我国先哲们早已陈明的“大学”理想。

我们可以这样说,家庭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家庭范畴内的“全人”,由此,我们才能真正建立相对独立、完整,又与其它教育有交集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这个交集的核心就是“全人”。家庭范畴内的“全人教育”,就可以与学校范畴内的“全人教育”,与社会范畴内的“全人教育”,形成良好的“全人教育”链,以真正达到教育得到“人”的目标。

家庭教育作为学科,必将形成完全独立的又与其它教育体系相融合的理论系统,从而为家庭教育设立法规,并能依法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操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5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构建了家庭教育现状及专业需求调查问卷,使用的是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选取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是能力不足,方法使用不当。这个时候,感觉困惑的问题很多,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课程创建进行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习辅导的状况,还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幼儿情绪上的问题。家庭教育指导的路径上,需要得到教师的专业帮助,针对性指导。因此,此种方式更加倾向于个别指导的形势,更加具备网络即时互动的指导方式与形式。尤其是心理发展、社会能力和亲子沟通等几个方面。调查中发现,针对现代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创建当中,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人才观与亲子观,教育观与理性家庭观。但是,绝大部分的家长认同家园合作的形式。因此,决定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构建家庭教育课程。X幼儿园,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拟设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探究,依托微信公众号信息化平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引导家长转变思维模式,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的家庭教育误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偏离“轨道”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家用教育效能的发挥,还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幼儿园,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权威面临挑战,家庭教育思维面临更新,家庭教育内容面临筛选,都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转变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思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系统。

2明确课程建构方向,构建课程模块与行动探究

首先,树立符合信息化时展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边研究边实践,使用骨干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等分解为家庭教育经典理文献。制定幼儿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不一样的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幼儿的特点,将家庭教育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原创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家庭教育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个性化定制,家庭教育援助等几个模块[1]。并在行动中,将优秀的研究过程,转变为推文,进行定期推送,推进成果的应用过程,弥补传统理念上的缺陷与不足,全方位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素养[2]。其中,家庭教育热门书籍推荐,可以是教育名家名篇,心理学教育好书几篇,儿童读物几篇,国内外优秀视频几篇,儿童优秀读物然间推荐,分享为主。同时也请这些成功案例的班主任或者管理者,心理学指导教师,写下自身的感悟与经验,为其他的家长提供可见性。家庭教育个性化定制与家庭教育援助模块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行定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记性探究,为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家长进行公益性的指导与个性化实践,成为家长的“伙伴”。随后,不少家长就会从成功案例当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重塑家长地位。建立互联网教育思维,在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变革家庭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专业“伙伴”。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在留言板上进行互动,在微社区上进行留言,还可以扫描二维码等方式预约后台的专家。实现线下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咨询与培训服务。维护人员可以根据留言的内容进行回复,然后针对于家长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集体进行探讨之后,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并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广泛的邀请各界精英进行加入,保证时效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个性化问题的解决程度。与此同时,还使用开发交流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公众号创建的原创推文转变为高质量的转载推文进行推广。在行动研究上,高质量的家长教育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只有开放式的集结、管理、运行模式,才能借助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功能,吸纳优秀家庭教育咨询专业人士。在及时的交流渠道上,获取有价值信息,立足长久。制定新型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其中包含了课程内容、视频软件、教育课件等资源等。

第6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1.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2.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3.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发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地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地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二)重视行为示范的榜样作用并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

第7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案例;家庭教育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一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案例一:某某同学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但父亲却倾注了所有的爱,在班级里他的成绩处于上游,有一次班级发新书,当新书发到他手里的时候,大声对我说:“老师,我的书褶皱了,给我换本新的!”我微笑着说:“每人一本,数量是正好的,那么谁愿意要这本褶皱的书呢?”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案例二: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女生,行为习惯很不好。经常和同学吵嘴,严重的时候还骂人,同学们对她很反感。去她家家访时看到她妈妈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说起孩子也是一脸的无奈:“她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全家人都宠着。有一次,不知为了什么原因还骂了她爷爷。”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很好,但却出口脏话、事事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重视分数,舍得投入,缺乏人格培养。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不少家长花重金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或者亲自辅导,目的只有一个——一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于是,家长包办了孩子的家务劳动。当孩子犯错或是不懂礼貌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也不加以管教。导致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不尊敬他人的不良品质。

(二)“顺其自然”型。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具体表现为:“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而消除此问题,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运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第8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62-01

被调查对象为本园3―4周岁新生幼儿家长,这些家长来自本区19个乡镇,每个家庭完成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前,我们通过与多名带孩子来园面试的家长交谈与访问,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家庭教育难点的内容的选项,如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学拼音,孩子不肯吃饭等等。最终问卷由6个封闭式问题和一个开放型问题所组成,每个封闭式问题有5―18个不等的答案供家长选择。

本次共发放家长问卷251份,回收234份,回收率93.2%,从中随机抽取200份问卷进行统计,得出每个选项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排序情况。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的保教重任落在了母亲的身上,这说明大多数母亲在履行着自己的义务。由于父亲和母亲在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将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除了父辈和祖辈共同承担保教责任外,有近20%的家庭由祖辈独自承担保教重任,他们在教养态度、教养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和父辈们是存在着差距的,他们更多的应该是保育,因此,我们呼吁更多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参与到教育孩子中来!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家长对幼儿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教育?每个方面的内容又有什么不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主要内容的排序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习惯培养能力培养品德培养艺术教育动作发展,文化知识又以传统的语数知识为主,如“学习古诗和儿歌”、“数数”等;习惯培养以生活习惯为主要培养内容;能力培养以观察力位居榜首,其次是记忆力的培养;品德培养已受到了45%的家长的重视;艺术教育又以歌舞为主。

(三)家庭中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绝大多数家长采用了正面教育教育的方法,这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同时或单独采取体罚、谩骂或吓唬、哄骗手段的仍占有不小的比例,它们分别是14%、10%和11%,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家长发现错怪孩子时的做法。83% 的家长是明智的、民主的,把孩子当“人”看待,尊重孩子,自己有了错误能放下架子向孩子赔礼道歉,可见大多数农村家长已从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这是可喜的进步。

(五)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在日常和家长的接触中,经常会听到“孩子不肯吃饭”、“孩子不听话”、“天天就喜欢看电视”等种种抱怨,那么家长眼中这样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呢?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孩子不肯吃饭、任性占总人数的一般以上,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是不肯独自睡觉,占35%,接下来依次是看电视时间长不整理自己的物品不好好学习做事马虎。

(六)家长对家园沟通方式的选择。家长们希望幼儿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家庭教育呢?家长们的选择依次是:召开家长会、和孩子教师一起活动组织家长经验交流聆听家庭教育讲座通过电话交谈个别咨询从家长园地上获取信息来园听课看家园报纸。可以看出,家长们对与孩子班级老师直接交流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家长会和参加孩子的活动来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其次又希望通过组织家长经验交流、聆听家庭教育讲座,来获得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经验。

二、对有关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一)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延伸。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0―3岁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因而,各方面必须关注从0岁开始的婴幼儿成长和教育。幼教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应该延伸到0―3岁婴幼儿家庭。对婴幼儿家庭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各个阶段发展的关键期到各年龄段的训练内容、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避免婴幼儿错过关键期的发展,接受不适合年龄特点的知识教育。

(二)增加教师与家长直接交流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很乐意和孩子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参加家长会、来园和教师孩子一起活动等,渴望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老师应该增加这样的机会,让家长走进班级,参加各种形式、各个时间段的不同的活动,如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劳动、一起外出参观,和老师一起组织教学、观看孩子一日生活录像等等,以便让他们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多举行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都有自己的困惑,但也有更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教子经验,那么幼儿园、教师,可以以园或班甚至组为单位开展经验交流会,大家共享好的教子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召开案例分析会,让家长说说自己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再现各种典型的案例,如孩子赖在电视机前不走、不给买玩具就哭闹、把自己的物品扔得乱七八糟等等,进行教育难点剖析,各人献计献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实现家园互动、家家互动,满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

第9篇: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职校学生的家长状况

2007年,青岛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组织开展了“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状况”调查,涉及青岛市市内四区和五市三区的43所学校,共38849名学生参加了调查,样本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容乐观。

1.父母学历偏低,专科以下的占75%;家长多为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比例在60%以上,10%以上是下岗职工,事业机关单位仅占20%左右,家庭收入人均低于800元的占48%,其中贫困家庭占15%,各区(市)收入明显低于市内四区。

2.问题家庭较多,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家庭父母关系融洽的仅占64%,比例偏低,而不完整家庭的比例高达13%,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占61%,35%的学生不和父母共同生活;父母很少有空闲,不关心孩子的高达50%,家长有空闲能与孩子一起活动的仅占47%。父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经常联系教师的仅占41%,有近60%的家长与教师联系不够。

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比例较大,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不利。仅有35%的家长能够每天读书看报。有58%以上的家庭父母教育方法适当、民主气氛浓厚,有24%的家庭父母严厉,孩子不敢与家长交心,14%以上的家长教育没有效果甚至不承担教育责任。

家长是孩子业余时间的引导者和决定者,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中职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在几次社会变革中受到冲击的一代人,有的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学习,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与孩子沟通不够,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气氛紧张,亲子关系不融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总之,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和挑战。

职业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一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从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上看,它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文化课的学习已不是重点。有许多专业需要实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教育、再培训、再定位、再选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有的放矢,认真筛选教育内容

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家长学校必须进行教育内容的认真设计与筛选。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下面通过几个案例透视一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的现状。

案例1:有一次,我跟妈妈说:“我喜欢周星驰,他的表演太搞笑了”,话还没说完,妈妈就说,“你那是彪子看彪子!”以后我什么话也不跟妈妈说了……——家长看事情浅薄,且对孩子缺少尊重,关闭了孩子交流的愿望。

案例2:停水了,我盼望着能够出去吃顿饭,妈妈说到六点,水不来再出去吃。我没有心思玩电脑了,一分一分地倒计时,差一分六点,我高兴地站起来准备外出,没想到水来了——我好失望,整个晚上都觉得特别倒霉。——家长不能感受孩子的感受,泯灭了孩子对事情的期盼。

案例3:吃饭的时候,妈妈又开始唠叨我了,无非是表哥上了大学、堂姐出了国之类的话,我真受不了了,难道吃她的饭就要听她唠叨吗……我已经很努力了……快了,我就快独立了,那时候的我不吃他们的饭,我再也不用听他们唠叨……——家长没有发自内心接纳孩子的现状,盲目比较,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案例4:三八节,老师布置为妈妈做点事,我先到厨房洗了菜,妈妈回来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会又说“大少爷也干活了”;吃完饭,我主动刷碗,洗洁精倒多了,又被妈妈数落了一顿。——家长不会鼓励孩子,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5:父母不和,父亲不经常回家,孩子特别依恋母亲,补充父亲失职之处。——这是典型的“过度补偿”,家庭结构应当是正三角形,否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案例6:我爸爸什么也不干,就在家上网、聊天,游戏比我玩得都好。——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显然忽视了这一点。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缺失的内容非常多,不仅仅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责任与义务、接纳与尊重、理解与沟通、期望与宽容、把握与塑造……所以,在讲座中空讲“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或者缺在哪里。家长学校或可在以下方面设计内容。

第一,引导家长树立阳光心态,能够心态平衡地看待一些人和事。因为职校学生的家长基本状况不太理想,难免有消极情绪,这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利因素。

第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漠视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的痼疾。针对这些情况,家长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家校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第三,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尽量减少家庭的“无效教育”。在这方面,就要给家长讲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有阳性强化、连锁塑造等家教技巧。

第四,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家长学校还要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这是职校独特而必需的内容。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超前性。孩子心理特点、职业规划意识和方法等内容必须超前让家长掌握,这样会减少家长教育的挫败感,也会使孩子在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偏差。二是差异性。职业学校家长的组成非常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存在不同的家教问题。只有尊重差异、分类指导,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三是层次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家长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层次进行。四是专业性。家庭和家长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它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特点及问题,并进行专业指导。

深入探索,研究有效合作方式

立足于职校学生及家长特点,要以提升家长的素养和教育智慧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形成并进一步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深入探索家长学校工作展开的有效途径。青岛电子学校家长学校的做法如下。

(一)建章立制,使家长学校工作突破活动化、运动化、形式化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家长学校工作章程》;明确家长学校成人教育机构的性质;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利用青岛的家长学校3B1K家校合力教育模式展开教学。

(二)精选内容,使教育主题科学化、菜单化、系统化基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入分析,相关领导、教师和受邀专家对授课内容进行搜集、编写、整理、论证,制定出符合本校特点的家长学校教学菜单。授课内容要结合职校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特点,符合职校生专业发展趋势,保证家长为学生的发展正确导航。

(三)革新方式,使家校合作一体化、网络化、多元化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家庭教育网络,让学生全方位接受到家庭教育和熏陶,这对于提高育人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育人的成败。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努力拓宽家校合作新途径,使家长学校工作事半功倍。

1.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家长学习途径,使家长、学校、社会形成一体,发挥其合力作用。例如,专家讲座、家长教育家长、家长沙龙等特色教育既照顾到了整体,又兼顾了有个体需要的家长。

2.在教育目标、方针、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教育的方法、手段、实践甚至教育内容呈现多元化并存发展的趋势,这为拓宽教育途径、兼顾对象差异、保证教育效果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