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跳水课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分析
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多数学生作“呼应状”,不是带着问题读,也不是有目的地读,而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老师的读书之令。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农村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学校,各门功课的安排紧凑,考试指挥棒的分数至上,使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唯分是从”,领导把看书看成是浪费时间,很少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任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而很难“挤”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家中,很多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长辈照管,家成了这些农村孩子的自由王国,看电视成了他们消磨时间的主要形式。
二、学生的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学生读书不过是囫囵吞枣、粗枝大叶地浏览一遍而已,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有的学生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录几个好词好句,难得写心得体会,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对策:
一、立足课堂,营造书香氛围,让学生想读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材拓展延伸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有些情节是编者根据需要选加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拓展延伸,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有关书籍。如学了《跳水》一文,可以诱导:你还了解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让学生去读与本文作者相关的书籍。
2.榜样示范激励
榜样示范激励能使学生产生向榜样学习的积极向上的心理。课堂上布置学生读书时,教师可以用引读、接读的方式,和学生一块儿读书,教师抑扬顿挫,激情澎湃,定会令学生“为之一震”,学生从而会以老师为榜样,好好读书。
3.文化熏陶
好的氛围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奋发向上。我们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发挥文学社学员的特长,有意识地添加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栏目,如阅读快餐、信息广角,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的主要内容,诱导学生去读整本书;“我最喜欢的语句”,让学生由喜欢的语句入手,写出喜欢的理由,促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二、紧扣文本,指导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去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熏陶。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文本,注重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终身受益。
1.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书时,用相关符号在书上标注自己阅读时发现的好词好句、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或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读书笔记
先从摘录好词好句入手,进而写出所摘录词句好在哪里,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文章主人公乃至整篇文章的感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写读书笔记。
3.品味性的精读训练
指导学生静心细读课文,欣赏妙词佳句,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像人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变书本语言为自己的内在语言。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达到以读成诵,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当然,读书方法远不止这三种,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灵活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以便他们从容地由课内走向课外。
三、植根课外,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乐读书
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我们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去完成读书的任务。
1.每日一诗
每逢双周末的语文阅读课举行诗词朗诵会,对那些能够感情朗诵、能简单介绍诗词内容的学生加以表扬。长期下去,古诗词那精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韵味、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定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读诗使人聪慧”,既可提高学生的悟性,还可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
2.读书笔记展评
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读书写笔记,我们还必须把这项工作常规化,即每月一展评。对于那些书写工整、内容具体、感受真实的读书笔记给予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让学生乐于读书,乐于写读书笔记。
3.讲故事比赛
学生把书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内在语言,并有声有色地表述出来,一定会感到无比快乐。我们可以定期地举行“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有准备地读一些书。对于那些准备充分并能声情并茂讲述故事的学生评为当期的“故事王”,学期末参与“班级故事大王”的竞争角逐。
4.网络浏览之星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网络这一载体,指导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进而通过“网络浏览之星”的评比,有效促动学生在学校网络上读书。
四、家校合作,以时间为抓手,让学生真读书
农村学生因为诸多原因,读书时间很难保证。我们可以寻求“家校合作”,实行“家校联网”。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完成校内学习任务外,还要跟踪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对于那些“留守儿童”,可以延长其在校读书时间,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读书任务,可以采用“1+1”帮扶读书机制,多种措施并进,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生读书的时间之难题,把读书真正落到实处。
近几年来,学校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相继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安全文明学校”“苏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科技特色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收费规范学校”“常熟市文明单位”“常熟市基层妇女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局 “幸福教育”的教育发展新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总方向,以建设“智慧课堂”为抓手,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进一步塑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把报慈小学培养成学生 “举止文明习惯好、基础扎实特长好、方法科学身体好”的虞城名校。
一、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帮助教师完善自我
1.主题学习――百家争鸣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主题学习活动,如: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班级管理工作,高效课堂等。教师在主题学习活动中可以发表不同意见,通过交流、碰撞产生共识,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
2.同题会课――各显其能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符合课改的需要。工会和教导处积极配合,组织各类教学评比,开展各项基本功比赛,如:电子白板运用、多媒体制作、班主任讲坛等。以赛促训、以赛促学,激发广大教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更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形成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3.深入研究――扎实高效
教师是教者,更是学者。学而知不足,才会不断地学习。工会感受到教师的需求,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我校31名青年教师开展了“学陶活动”,专程去南京,听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教授、南京晓庄陶行知纪念馆馆长、行知思想播种人汤翠英教授讲座,还参观了“陶研”基地,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回来后每位老师都积极地把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演绎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断地发扬光大。
4.专家引领――生成发展
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学校还组织40多位骨干老师赴全国文明村――蒋巷村参观学习。回校后,人人撰写了参观蒋巷村、学习常德盛的心得体会,表示要以常德盛为榜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会每年以庆祝教师节为契机,宣传校师德标兵的优秀事迹并进行表彰,将每年的学优活动推向,学校的整体氛围因此变得和谐、温馨、进取。在校报《报春花》、校园网上进行宣传,让全体教职工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爱生故事。通过向榜样学习,激励老师们不断前进,锤炼崇高的师德。
二、帮助教师取长补短,不同程度差异发展
1.读书会友――深化内涵
每个教师学习时都认真地圈、点、画、批注等,感触深,体会多。工会和教导处一起为教师们交流读后感提供优雅的环境。2010年,学校正式成立学习领导小组,组织了读书会,把“以书会友,坐而论道;开拓视野,荡涤心灵”作为读书会的宗旨,把“在阅读与交流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努力做充满热情、乐于读书、善于思考、尊重他人、超越自我”作为读书会的公约。一年间,学校组织老师们阅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班主任100个点子》《高效课堂》《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书籍,也邀请了不少专家学者来校进行阅读方面的讲座。学校的读书氛围浓厚,每位老师都撰写了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惠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这也不断提升了教师们的师德素养,为教职工形成正确的师德观,完备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
2.集体智慧――和谐共进
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校成立了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学期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让大家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学校还开辟了科研论坛,每位老师定期上传教学设计,大家共享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自我反思――登高望远
学就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教师们将习得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注重每堂课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促使自己站在新的高度来回顾自己的工作,改进自己的工作。在报慈网站的博客中,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进行了反思。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会看到老师们相互之间的评课或者就不同意见直接交流等,通过反思,教师们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不断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三、开展“名师工程”,成就教师成为骨干
1.成就名教师――促学校发展
学校狠抓“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大力推进“师徒结对”活动,要求中老年骨干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通过评优活动、展示观摩活动,给骨干教师压担子,不断磨炼他们,让他们在教育的舞台上跳出更加美丽的舞姿,形成自己更加鲜明的教学特色。
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到目前为止,学校拥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熟市学术、学科带头人23名,市级教学能手33名,市级骨干教师队伍比例已达46%。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教师群体,学校在常熟市小学办学质量评估中年年取得优秀并且名列前茅。
2.促专业发展――显学校特色
中学物理的课堂组织一般包括教师的详细讲解、例题分析、学生的演板、教师总结等环节,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加深学生对每一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每一小节后都编有相应的习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多且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加上课时一再压缩,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信息量比较大,无法像中学学习那样进行大量课堂习题的讲解与练习,大学课堂更注重于传授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知识整体结构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个物理知识点.此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穿插了不少的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某些现象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加深印象;大学物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不会进行演示实验,而是专门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该门课程中所进行的实验操作大多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演示,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中学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产生的错位,给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1].
2大学物理学习与中学物理学习的区别
2.1学习目标的区别
素质教育尽管已经被提倡了一二十年了,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内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高考指挥棒的存在,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其目的是在高考中这一科能够取得好成绩.因为目标明确,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课堂上会认真听讲,遇到疑难问题会主动请教老师,乐于与同学们讨论;课后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会自觉参考其他学习资料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刚从中学的高度紧张迈入轻松的大学生活已经模糊了自己的目的,甚至于学习的目标也变得不确定,他们认为大学物理与专业毫无关联;有些学生学学物理仅仅为了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该科的学分,对待这门课只是应付了事,不认真听讲,随意旷课,甚至于个别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没露过几次面.这种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连续性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
2.2学习方法的区别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物理学习的必要手段,对物理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物理学习方法的高度灵活性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隐蔽性,很多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挖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掌握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总结出的诸多方法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学好物理的通用“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实践应用、复结等.中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正因为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在逐步地改变着各自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便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训练加上课余时间教师布置大量作业的训练,他们依然能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当教师讲授时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并针对在听课中的质疑能够及时析疑、答疑;课后能够根据课堂笔记对所学内容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能够运用所学规律熟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学习意识.
3实现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措施
3.1教师教学的衔接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一般情况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或者是大学二年级的上学期,而这个时段一些适应能力稍差的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模式,很多学生在大学物理课程上投入的精力就会非常有限,加上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的偏差、不重视,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关键前提.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中的新发现、新成就、新的应用前景等有效地与物理理论结合起来以及介绍一些物理趣闻,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角动量守恒时,可以让大家思考,“走路时为什么在迈出左脚时甩出右手,迈出去右脚时甩出的却是左手?”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究其原因却发现与物理规律存在着这么密切的联系.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类似情况,比如运动员跳水,直升飞机上升以及猫从阳台上摔下一般情况不会受伤等,这样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样的授课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忘的,记忆非常深刻的.(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于物理的学习,很多学生习惯了慢节拍、少内容、多训练、量变到质变的中学学习模式,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给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模式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使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古板单调的课堂生活.由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间的很大差别在于大学物理课堂没有办法进行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这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抽象、深奥、难懂,适当地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上述缺陷以便使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及时、适度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单一地把大学物理的教学当成高四、高五年级的物理教学.教师应该及时、准确、适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既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先进性,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还要系统梳理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物理概念、定律、定理以及理论应用的基础上做好知识体系、知识层次、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尤其是在处理一部分大学物理课程中重复出现的中学物理内容时,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让学生全新地、更深入地理解具有更为普遍意义的物理规律.(4)突出重点,适当强调物理的学习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连贯性,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提高,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在从中学物理教学到大学物理教学的过渡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的区别之处.例如,尽管在中学物理中也提到了很多物理量是矢量,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关于矢量性往往都是先定性,而在定量计算过程中解决的大部分是关于同一方向上物理量变化的问题,关于矢量变化的广泛性则涉及的比较少;大学物理中所解决的问题往往具有一般性,涉及到任意的矢量变化.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适当强调矢量性,为了使学生尽快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中,教学过程中可反复强调使用不同坐标系来表示同一个矢量物理量,这样一个矢量可以分解为一个坐标系下几个分量,使学生在接触这种表达方式中慢慢过渡过来.实际上,物理规律并不是很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很多学生学学物理过程中感觉到困难的原因.大学物理的基本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并无太大出入,只是在中学物理的基础上难度和深度适当提高了而已.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学生学习的衔接
(1)注重高等数学的应用数学是物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数学为物理学提供定量的计算方法,使物理学得以从定性分析的学科发展成为定量分析的精密科学.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推理论证过程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高等数学的应用才使得大学物理课程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才使得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适用性的物理规律.(2)培养自学能力大学教师和学生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很少向教师反馈相关学习信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也仅仅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以及章节结束后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学习中,抄袭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教师得到的信息反馈有失真的可能.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除了通过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堂上教师要讲解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思维前进,课后通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书来总结、归纳各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外,还要及时、认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课堂教学.(3)打破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很多年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思维模式的惯性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成果.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由于中学物理知识层次的局限性,很多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很难用复杂的数学形式来表达.而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所研究的知识体系是大致相似的,很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地停留在中学阶段,习惯性地用中学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已经提高和深化了的大学物理问题.这种基础教育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必然会给大学物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就要求学生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常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只有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随着生活常识的丰富,学生才能逐渐积累更多的经验.教师要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目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想当然地按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套路来解决问题的不良习惯.
4总结
崔金萍
1985年出生的我,在2005年走上教师的岗位,至今已有10年。
回顾我的青春轨迹,那样清晰明了:师范毕业后夙愿得偿当上教师;当梦想实现的热度褪去后接触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无意间邂逅“新教育萤火虫”找到新的目标;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踏上新的征程。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它时常伴随着失败、痛苦、迷茫与悔恨,不过,这些坎坷与挫折相对于那些喜悦、幸福、成功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惟有一一道来,聊以纪念罢了。
梦
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写《我的梦想》这类作文起,我便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做一名小学教师。那个时候,教师还频繁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们也总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誉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品格。
然而,在我自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以后,才深刻领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光辉灿烂,教师也有苦有难;也不似“春蚕”、“蜡炬”似的只是一味付出,反而得到的更多。
与其说得到,不若说是收获。在学生身上,在校园内外,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获。那些人性至美的闪光、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克服困难努力创新的启迪,都在促进我们成长。
2005年9月,我和双胞胎妹妹一同踏入了济南市南部的一座农村小学。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但没有一个如现实这般令我默然无言。
崭新的教学楼依山而建,校门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有许多人在河边清洗窗帘――很快我知道,那些蹲在河畔说笑着干活的人都是我的同事,他们正在为这个新建成的学校忙碌着。
走进校门,便看到校园里茂盛的草――正值九月,骄阳似火,那些半人高的草就在我眼前蔓延着。而我们很快也加入到除草的大军之中……
由于学校和家相距太远,学校附近也不通公交车,我和妹妹只能住在学校宿舍里。在学校居住的第一晚,宿舍里各种各样的飞虫让我们惊呆了,我也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与想象中闪闪发光的可爱昆虫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真实的它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甚至有些丑陋的家伙。
就这样,我们在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有几盘磁带和几本书的条件下安顿了下来。白天工作还好,但是到了晚上,整个校园只剩我们两人,我们常常感到寂寞与茫然。很多时候,晚上八点多我们就上床睡觉了。回忆起来,真是平白糟蹋了许多时光。
弹指一挥间便是五年。初为人师的热情在日复一日劳累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消磨殆尽。我开始不停抱怨――课时太多、学生太懒、家长撒手不管、领导只看成绩……我几乎是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任何论文、没有一堂优质课、也几乎没有拿过一张证书。所有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的称号都与我全然无关。
不是没教出过成绩,而是当我想要继续带班的时候,领导将我调到了一年级;不是没想过从头开始好好执教,而是由于搭班老师怀孕的关系,一天往往需要上六七节课的繁重任务几乎将我彻底压垮。
那时候,我变得很焦躁。如今细细想来,如果换了现在的我,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形,而我的班级,也该是另外一种氛围吧。
醒
令我转变的契机是在2010年。那年,妹妹加入了“网师”。她给我讲了许多新教育人的事迹,买来许多书籍拉着我一起看,并极力鼓动我也加入“网师”。
在最初,我并没有被说服。事实上,看到妹妹守在网上听课、抱着书本啃读、绞尽脑汁做作业的时候,我是嗤之以鼻的,我想的是,我何必要这样自讨苦吃?本来,我自己身上的重担已经够多了。
但是,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在教室里频繁受挫之后,妹妹告诉我,务必要去教育在线论坛,去看看那些新教育的老师们是怎么做的。
渐渐地,我也“沦陷”了。到了这一年年底,我也加入了“网师”。虽然写三千字阅读史的时候东拼西凑有缺乏诚意的嫌疑,但我还是下定了决心的。
进入“网师”的最初,很有种挖了坑给自己跳的感觉。要选修课程表上的课程,要提交作业,要听课,还要写年度叙事。但当我硬着头皮做完这些事的时候,的的确确收获了不少。
《静悄悄的革命》这门课让我首次接触了“润泽的教室”这一概念。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所坚持的课堂风格。
过去,我认为教室应该像主持人一样,要有激情,于是上课时总试图用“大嗓门”调控秩序。至于效果,自然不好。往往是这样,为了压制住学生的声音,我就不停提高分贝,经常有老师这样调侃我:“崔老师,你的声音太有穿透力了,我在办公室里都能听到你讲课。”
我尝试着改变。最初肯定是不成功的,我还几乎想要放弃――但我知道,凡事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
在“网师”里,我还看到了自己与那些优秀老师的差距。他们中的很多人,课比我繁重、班里人数比我多、学生家长也诸多挑剔,但他们每天却花大量时间阅读、学习、反思,对比起他们,我实在太惭愧了。
我学着减少抱怨,并且把学来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对照着“网师”推荐的书单买书,把帖子里的诗摘出来分享给学生,把一些班级管理办法用在自己的班上……
第一次写年度叙事的时候,深感自己没有东西可写。再看看“网师”里老师们的优秀叙事,我无比内疚――自诩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我一直以来到底都在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如果我未能遇到新教育,遇到“网师”,是否会在这个岗位上无知地蹉跎下去。但是因为有了新教育,我感到庆幸。
因为,我已经醒来。
行
2012年10月,在浏览教育在线论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新教育萤火虫项目”义工招募帖。我和妹妹一起报了名。这也成为我们教育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转折。
加入“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组织”之后,群里的每一次培训都令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新教育萤火虫项目再一次革新了我的教育理念,使我的心越来越充实。被熏陶久了,更转换为一种力量,督促我行动、向前。
我把“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句话深深印在身上,并且决心一辈子践行。
2012年12月,我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加入了“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在这个群里,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师们。读过童喜喜《那些新教育的花儿》后,对里面提到的敖双英、时朝丽等新教育人打心底里佩服。在培训群里,也有幸与她们结识,并跟随她们学习。她们一次次的精彩授课令我惊叹,我反思自己,更畅想着更好的未来……
2013年春开学后,我决定要将“晨诵、午读、暮省”重新开展并坚持下去。是啊,以前不是没有开展过,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坚持下来。但这一次,我决定立刻行动,不再“明日复明日”“万事成
蹉跎”。
关于晨诵的诗歌,我都是精挑细选,或者结合季节、节气、天气变化,或者根据学生所学课文内容,选取一到两首诗歌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再搭配适合的曲子,在每一个清晨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用的比较多的曲子有《卡农》《水边的阿迪丽娜》《致爱丽丝》等,日子长了,当音乐声响起时,学生都能准确说出音乐名称。渐渐的,他们也能根据课文的情感色彩选择搭配相契合的音乐,让我十分欣慰。
午读方面,我精心挑选了几本书,利用读书课和午休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读,比如《爱的教育》《人鸦》《小狗钱钱》等。我们总是一边读一边讨论,孩子们的兴致总是高涨的,令我完全沉浸在共读的快乐中。
至于暮省,我也在探索中慢慢实践着,虽然开展得算不上精彩,却也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在日记里表达了对书籍的喜爱、对故事的期待,并且也写自己的感悟。在读和写中,他们不断成长着。
2013年3月,我独自一人去北京参加第二届“新教育・新评价・新考试”高峰论坛,喜遇一众伙伴;2013年7月,我和妹妹连同同样是小学教师的姐姐三人一起,到杭州参加新教育年会,带回一路的感悟;2013年8月,我和妹妹二人又到北京参加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培训,回来后迫不及待将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这一年,我收获满满。
2013年9月的新学期,我的晨诵、午读课程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更多新的“语言密码”,比如“跳水板”“把信送给加西亚”“做最好的自己”等;我们有了新的班级口号、班训和目标,重新布置了班级文化;我开始给过生日的孩子送诗,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排练童话剧……
我知道,我的帆船,才刚刚正式起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岩棚小学)
成长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崔银萍
从2005年7月毕业,当年9月到一所农村小学教书,晃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想,八年,都胜利了,而我的岁月,还未取得一场大捷。
然而这十年多的时间于我,也的的确确像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我屡败屡战,虽然一次次遭逢挫折,幸而,也终究是在挫折中渐渐成长了。
初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
回想刚毕业那会儿,真是没心没肺啊!
或许还有很多新老师们,有着和我曾经相似的心境:刚毕业,经历了几场失败的面试,来到一所并不满意的小学代课。一边工作,一边迷茫,想着自己的未来到底在何方,想着教师这份职业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或者仅仅是一个过渡。于是,工作上漫不经心,一日一日得过且过,还对自己说,拿着这么少的工资,何必还要那么费心费力?
是啊,刚开始的时候,每月到工资卡上的工资不过三百多块而已,而家庭一向贫困的我还要继续省吃俭用,因为毕竟也算有了收入就不能再向家里要钱。
在没有考取正式编制前,我不止一次想过辞去教师的工作去做其他“喜欢”的事情。然而,只是想想而已,我缺乏那种拼劲儿,更没有与家人抗争的勇气――是家人要求我从事这份职业,并反复要求我必须坚持下去。
坚持的结果是工作几年后,我终于考取了编制,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然而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成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小学教师了。
不但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任何一张证书都没有,连人际关系都非常糟糕。我一直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还缺乏人际交往的常识,就连见面打招呼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平时和同事的交流也不多。几年后我渐渐“活泼”起来,当听同事说我以前给人的印象像“陶渊明”“隐士”时,我才知道自己那些年多么无知。
那时候的我整日里在忙什么?我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写作。读书笔记抄了几本子,小说写了几本子,诗词也写了不少……
走出:我庆幸遇到新教育
那时候,在同为老师的大姐推荐下,我知道了教育在线论坛,起初也只是在那里随便逛逛,找些教学用得到的材料。渐渐地,我在论坛上读到很多老师大篇幅的读书笔记、教学随笔……读着这些文章,我被震撼了,我这才知道自己这只井底蛙是多么肤浅。
我将许多文章复制下来读,并学着论坛上的帖子开展教学,晨诵带孩子们读诗,带孩子们读名著、写日记,和孩子们比赛背诗词、一起做摘抄……这些本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能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入教学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开始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师之路:和孩子们一起发展共同的爱好――读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工作几年:我感到了恐惧
然而,快乐的日子不到一年。由于我没有教出成绩,被调去教别的班。这样的打击,让我消沉了一阵子,但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尝试着去做这样的工作,然而,还是没出成绩,还是被调班……
一直成绩不好,我也开始着急。于是向同事们请教,他们说我对孩子不够严格,孩子不怕我,所以才学不好。我渐渐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开始变得无情,还给家长打电话告状。
就这样,我制造出了“问题
学生”。
是的,我几乎是突然间发现班里的一些不和谐,有几个孩子开始和我作对,故意跟我捣乱。我却没有发现这种不和谐的源头。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作为引起了个别学生的不满,而是继续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试图解决问题,所以,班里的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了。
改写一句俗语:由严入宽易,由宽入严难。若是严格的老师变温柔,学生大概喜闻乐见,同时也不敢太过“造次”;反之,若是温和的老师突然变严厉,学生便会难以适应,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者,“问题学生”的出现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都息息相关,但我也并不想推卸自己的责任。我曾经为此而恼怒、怨恨,现在心中更多的是愧疚。
可惜当时还不懂,想要“东施效颦”镇压学生,但结果却是“两败俱伤”,班级里问题重重,领导都知道我管不住学生,找我谈话,然后我在领导面前失声痛哭。
再之后,我有两年没有担当班主任。就是那两年,我整个人都处于忧虑当中,心力交瘁,瘦了许多,白发也多了许多。
尤其,还在QQ上被学生恐吓,让我感觉到挫败和恐惧。
走出:我庆幸加入“网师”
我曾经抱怨,抱怨当我遇到这些挫折时,没有得到安慰,却得到了许多批评。
现在我明白,不是环境残酷,而是自己不够强大。这是在几年的沉淀后,我才渐渐领悟的道理。尤其,每每看到电视上甚至是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会意识到,自己所遭遇的这些所谓“挫折”,换做别人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让我走出灰暗的日子,让我决心将教师作为终生事业的,是“网师”。
那时,我在教育在线论坛上看到了“网师”的招生公告,加入了进去。接着,就选修了《论语》课程。
那时,经常读《论语》里的句子,结合讲师的讲解,渐渐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仁”。
“仁”就是“爱人”,真正的爱没有条件。我这才想通――问题学生的出现,往往是“爱”的缺乏,是“爱”的错误表达。即便受到伤害,也不该停止去爱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我渐渐平息心中的负面情绪。
“仁”就是“己立立人”,是借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职业。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想象孩子们未来成为栋梁之才,这难道不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吗?
接下来,在“网师”的推荐下,我陆陆续续读了许多书,看了许多经典的电影。对我而言,网师就像心灵鸡汤,让我一次一次经受心灵的洗礼。
《教学勇气》让我知道如何对待恐惧,建立“勇气”; 《那些新教育的花儿》更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也不能丢掉工作的激情;《街头日记》《放牛班的春天》等电影让我知道成功教师的特质是相信……
总之,是“网师”让我想要好好地当一名教师,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坚持到底。
遭遇失败:不止一次想辞职
“学习”固然对我大有裨益,却也常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借着学习的幌子,我常常欺骗自己――比如我常常告诉自己,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以成绩评价一个人……
是啊,一年年过去,我的教学仍然在一次次遭遇失败。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也明明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啊。除非十分必须,我没有请过半天假。每日除了上自己的课,作为班主任还经常要上其他许多课。课余时间,也常给学生辅导……
但我的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是越来越差的。面对家长的责怪,领导的批评,我常常无地自容。为
此,我不止一次生出“辞职”的念头。
我一次次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仍然有许多不足,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是实实在在进步着的。那么,难道是我和这个学校“八字不合”吗?否则,我如何解释自己这一年一年的“失败”呢?
走出:摆脱世俗成败的桎梏
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老师的讲座,里面提到绘本《失落的一角》。其实这个绘本早就读过,但经过老师的解读后,才领会了另一层含义。
我觉得自己真像绘本中那个缺了一角的圆,为自己的缺失而烦恼着,但是,却也在寻找“失落的一角”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故事中的圆一路遇到过很多“角”,那些不适合的最后只能丢弃。我是不是也曾经捡起了不合适的“角”,结果最后只能丢弃?
然而即便遇到了最合适的那个“角”,就真的能快乐了吗?
故事中的圆,最后还是选择将这一角放下,因为他发现,寻找的过程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教师也如此。读书让我知道,我不该耿耿于怀于自己的某些缺点,而应该致力于让自己的长处更长。
因为太在意自己“缺失”的这个角,就把它看得太过重要,以为若
不能填补,便整个人都是“失败”的。
其实,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谁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以,我必须要想清楚,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过去,我像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并不是有了方向就可以止步不前,你必须坚定地、大步地走下去。现在,虽然在心底渐渐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模子,然而,将自己捏塑成那个样子,始终不容易。
还是要不断地战斗,与自己战斗。
身边总是有很多声音,告诉你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时候也唯有坚持自己。
小结: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一个人的发展,大概有向外、向内两个方面吧。
向外来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和自己尺码相同的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向内来说,我还在继续学习,学习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我还会遇到诸多阻碍吧,但最大的阻碍,永远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