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一、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前提过程

1.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原理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多次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因此教师应对设计过程加以引导,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度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在进行一项实验设计之前,先要了解即将完成的实验的目的,以免实验没有侧重点.由于一项实验会涉及许多的数据变量且可能取得多个实验结果,所以确保实验结果与所学知识相关是首先要做到的事.其次,在了解变量过程中,必然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生物与化学有知识交叉环节,在用一些实验元素、现象的形成知识方面应进行掌握,如二氧化碳、水的形成等原理,只有了解原理才能决定实验是否能够按照正确的轨道走,也是科学的实验操作的依据.在实验中选取自己所需,了解实验最终目的,对实验流程透彻且懂得实验的原理,是实验设计进行的基本前提.

2.选择实验材料,注重变量分析

生物实验的设计不能盲目,在材料的选取方面有一定的规律,以证明原理、发现实验现象为目的的实验一般所选实验材料都应便于观察、易取材、易于操作以及符合实验原理和目的,避开危险的材料,必要的话转而用安全的材料进行代替.材料的正确选取能够有效地防止实验错误,提高效率.在材料或实验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变量出现,实验中的变量一般为自变量及因变量,为保证实验效果明显且数据真实,应将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记录,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确保可信度.

3.对实验器具和步骤进行安排

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主考虑到实验可能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实验步骤进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实验前后要紧密结合,每一步骤都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原则性,同时要体现生物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对实验概况有一个清晰的准备之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器具装置进行设置,严格按照先前制定的实验步骤,对实验装置进行必要调整、了解器材的用途,防止发生技术错误.如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一定阶梯浓度蔗糖溶液的配制即为实验前提的必要材料准备,准确的为实验做好相关准备,排除实验的危险性和错误隐患.

二、学生实验设计的原则

首先选取实验主题是要遵循实验的可行性原则,尽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对于一些原材料不易获取或抽象的实验题目,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促进发育实验,没有能够实验的材料或实验不易达成,就应避免实验设计.第二,实验设计过程要严格遵守原理,以理论作为实验进行的向导,不能盲目实验,讲求实验依据.第三,对于一些实验药品、材料应确保其安全性,若排除不了发生爆炸等危险后果的可能,应不采取此类研究课题.第四,以简单易行作为实验的首选,从实验材料到实验步骤,尽量选取费力少、效果明显的实验器具和操作流程.

三、对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之初,师生应共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应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做好循序渐进的准备.实验是证明和证实原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首先要将课业知识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最好的方法.在进行一项实验设计之前,对所学内容的部分应讲通讲细,使实验有据可凭.其次,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十分重要,属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重视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鼓励其主动发现和寻找问题.教师在起初实验教学演示阶段也应对学生思想进行侧重引导,抛砖引玉,使学生效仿实验设计的流程,逐渐培养能力,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实验教学中.再次,培养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对一项实验课题进行自主设计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对实验流程进行周密安排,因此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依靠课本不是开发学生能力的正确方法,对课本实验内容进行借鉴,举一反三进行创新,是培养的最终目的.

第2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在现行的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设计,仔细分析这些书本上的实验方法、步骤和原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对实验设计畏难、害怕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

二、分析经典例题的实验设计,巩固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实际操作和理解

由于实验设计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只依靠书本的实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设计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所需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一些经典的例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的实验设计作为例题,精讲细说,让学生从这些丰富的材料背景中,巩固对实验设计的实际操作和理解.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对照实验有相互对照,空白对照,还有自身对照等,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通过设计实验步骤各环节,来训练学生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通过这样的例题分析,使学生对实验设计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打好基础.

三、强化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后,再通过必需的实验设计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由于实验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支撑,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所以学生普遍对实验设计存在畏难甚至是惧怕的心理,教师在训练学生实验设计时,可先设计专题训练,对实验设计试题进行分类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信息的处理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准确性.例如,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这类实验设计的考查,难度相对较低,要求学生在对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和现象都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找出其中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其他专题训练如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解释原因,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图表,得出实验结论等类型,最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预测分析和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解题能力.

四、结语

第3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酶 动物生理 植物生理 光合作用 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42-01

一 酶相关实验的常见设计方法

酶的相关实验包括探究(或验证)酶的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等题目,其解题方法归纳如下:

1.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组:底物+一定量的酶溶液,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对照组:底物+等量的蒸馏水,检测底物分解情况或生成物生成情况。

2.酶的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是指酶的催化作用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很多,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组加入一定量的酶,另一组加入等体积的无机催化剂,因为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底物应该相同,两组的实验条件应相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后可得出结论。

3.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种类型的实验基本分为两种思路:(1)不同的组底物不同,但酶相同;(2)不同的组酶不同,但底物相同。实验过程中的温度、pH等条件保持在最适状态且各组相同,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4.酶的适宜温度或pH

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时,应设计一个系列的温度或pH为自变量,通过对照找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如果在两种温度或pH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相同,则最适温度或最适pH应该在这两种温度或pH之间,此时可再在两者间取一定梯度变化的温度或pH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最终确定出最适温度或最适pH。

二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生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加法”和“减法”。“加法”是指实验中加入某种变量,如植入器官或注射某种物质等;“减法”是指实验中去除某种变量,如切除器官。

1.动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切除法和植入法常用于研究动物某器官的生理作用。如研究性腺与的关系时,实验操作方法:切除器官观察、记录生理变化植入器官观察、记录相应生理活动在消失后是否会重现。注射法和饲喂法往往用于研究某种物质的生理作用。如果所研究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必须用注射法,而不能用饲喂法,因为该物质会被消化分解,如研究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生理作用,必须选用注射法,对成年个体注射胰岛素后观察、记录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果是脂质或氨基酸类等小分子物质可以注射,也可饲喂。此外,在动物生理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如研究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实验应该选择年幼的动物,研究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实验应该选用成年动物为实验材料。

2.植物生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研究植物体中的生理作用可以选择喷洒、涂抹或浸泡等方法。如将扦插枝条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后,概括生根情况可以研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切除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体某器官或部位的生理作用,如研究向光性生长与顶芽有关时,可以用去掉顶芽的植株和正常植株对照。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植物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实验中,应该设置具有顶芽的植株、切除顶芽的植株和切除顶芽后的断口处涂上生长素的植株三组实验;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受粉后的雌蕊柱头证明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C.用静脉注射法验证甲状激素可以促进成年雄鼠的发育;D.用饲喂法可以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解析:探究顶端优势产生原因应该设置三组实验,一组是具有顶芽的植株,作为对照,另一组植株去掉顶芽,第三组植株去掉顶芽后在断口处涂抹生长素,三组对照可以说明顶端优势的产生原因。发育着的种子也会合成生长素,所以验证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的实验中,雌蕊必须是未受粉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不能用成年个体,因为成年个体的发育已经不明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答案:A。

易错点拨:生理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激素的处理方法等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面就这几个易错的方面进行提示说明:(1)对对照组的设置不重视,认为已经知道了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情况,所以实验中不需要再设置对照组;(2)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不恰当,不能依据实验的因变量选择理想的实验材料;(3)对动物激素的人为操作不重视,不联想激素的化学本质而随意选用注射法或饲喂法。

三 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

第4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并且在实验设计当中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在教学工作当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呢?下面本文就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当中设计了多个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依托于教材当中的实验内容,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当中已有的探究性实验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能够独立的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对方案的实施,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而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老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依托探究实验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当中,这就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静心的设计问题,并在相关的实施过程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这一能力更好的应用在实验设计当中。

教材中除有探究性实验之外,还有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将这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合理的控制实验的条件,并科学选择实验的材料。通过对验证性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能力,进而以此为基础,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灵活改变实验条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探究性实验,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利用生物教材当中的研究性课题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研究性课题是高中生物教材当中增加的一个重要性实验内容,这一内容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研究性课题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状态,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借助于研究性课题,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就需要老师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要帮助学生科学选题。确定恰当的课题是进行实验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实验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老师需要给与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在选择课题时,范围不能够太大,这样将会增加工作量,调查且实验的内容也会显得空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个范围较小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进行实验的设计。

第二,重视实验设计的过程而非结果。要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设计的能力,老师不能够仅仅关注与学生实验设计的结果,更多的需要关注其过程,通过对过程的把握,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验设计当中存在的不足,给与指正,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在今后设计实验时才能够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目标和步骤,确保每一步都要到位。

三、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素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思维能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当中的经典实验,利用经典实验当中的设计素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材当中,经典的实验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关系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细胞膜成分测定实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等,老师通过挖掘这些实验当中的设计素材,将其应用到学生实验设计当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典实验当中包含了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思想和设计原理,教学中,老师要抓住这些思想方法和原理,并挖掘出经典实验当中能够被学生利用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可以应用到自己实验的设计当中。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对生物实验设计题目的讲解,转变角度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对题目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同时,也会对设计的实验有一定的了解,将其中都有用之处加以借鉴,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生物实验设计能力。

四、结束语

生物教学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增强其动手操作水平,提升其实验设计的能力。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 林丰强 潘玉森.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5,11(3):80-82.

[2] 昝三强.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5):70.

第5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新课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就是实验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大主题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解脱出来,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实验让教师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走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成为了口号,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2、我国教育延续的是千年以来的封建式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视过程,新课标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保证开出率,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

3、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通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犯难了。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1、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上课就带着学生做实验,等实验结束了,学生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因此,实验教学效率也就相对较低。明确实验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因此,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就应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如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来审视实验过程。

2、关于实验准备,以往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只要一遇到问题,学生就会将思考的重点放到多个方向上,有时教师为了向学生解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占据了实验时间而导致实验效果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在“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对于“血清、血型、输血”等知识,如果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了解,实验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3、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只能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和组织引导,很多时候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此时小组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有的实验周期长,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而且也不一定要在学校的实验室才能完成,此时,小组内是否都按实验要求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形成合力,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而认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应该说,如果要让学生们从一个实验中真正获得科学的知识,那不是一节课或按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能实现的。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实施引导,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教学为例,在探究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如可用问题“为什么要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为什么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却滴一滴生理盐水?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的量又如何掌握?为什么要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薄膜?”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实验,在实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如此问答结合,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实验现象来了解事物的本质,也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传统的为了实验而实验和为了教学而实验的观念中解脱出来,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开放性的实验中做到自我实验,自我提高。

1、实验教学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实验设计的优化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不应以现成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为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和和谐课堂气氛的构建不可或缺。实验中,教师要从讲台到学生中去,用眼观察学生的实验,用心倾听学生的理解,认真指导,唯有如此,实验过程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2、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学习中对蛋白质的探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如思考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搭配方法和饮食习惯,如果教师能做到让实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和生活习惯,这样的实验就是高效的实验,有用的实验。当然,在实验中教师也不应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一定的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字: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在中学生物课本中,实验分为三大类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进行好实验课的教学,关系到对学生东说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精神。这就要就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本人通过几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对实验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借此机会与广大的教师一起来分享一下。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

所谓演示实验就是教师使用演示的方法,根据课堂教学计划进行的生物实验。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演示实验比分组实验容易开展,既节约耗材,又节省时间,更便于组织教学。因此,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别要加强演示实验的开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在以获得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中,教师预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在课堂上边讲授边演示,并对所用到的器材名称进行介绍,讲述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条件,准确操作,规范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当学生观察到一个或多个现象时,教师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见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二是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的实验,从逻辑上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等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之后进行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演示,学生巩固了已初步掌握的知识,并加深了印象,进而提高了课堂巩固率。三是指导性的演示实验。它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的演示实验。

二、分组实验的教学

把学生带进实验室或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而进行的实验,称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操作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分组实验既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又可以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长期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验证和巩固知识。而分组实验在新课教学之前进行,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技能。教师必须预先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若是探究实验,教师则要拟定实验计划,具体写出观察发现的问题,做出假设,拟定实验计划,分析实验结论。在制定分组实验计划时,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对全程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有一个全盘的计划和安排,及时加以采集,购买或培养。此外,为了保证实验课有充足的、合适的实验材料,还可以向条件好的学校租借或交换器材,并灵活地把一些实验提前或推后进行,以实现资源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对实验中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教师必须预先做好准备,分发到实验桌上,尽量让学生不离开座位就能完成实验,减少人员走动,给组织分组实验带来方便。在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或复习实验教材,使学生心中有数,作好实验心理准备,收集相关知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对于教师来说,其职责主要是总揽全局和具体指导。而对于小组长来说,其职责就是组织和指导本组成员开展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操作错误,立即作好记录,让相关学生停止操作,指出其错误,并予以演示和引导。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要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清理器材和桌上的卫生,随后按顺序离开实验室,并请小组长留下协助教师清点器材。

三、课外实验的教学

第7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二、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

1.验证性实验

【典例分析】

例1: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1)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注释: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等单色光)、打孔器、注射器、40 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2)实验步骤:①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 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② 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③ 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④ ;⑤ ; ⑥ 。

(3)预测结果并分析: 。

(4)结果讨论: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试在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照射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解析:(2)④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光质不同,其他如叶圆片的数量、NaHCO3稀溶液的量、灯泡的功率和距离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步骤为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光质不同,用40 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⑥由于不同光质导致光合速率有所区别,因此实验的因变量就是产生的氧气的多少,故观察并记录的指标是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上浮相同数量圆叶片所需时间)。

(3)在结果预测时,根据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所以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

(4)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故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变化,画曲线图时,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光合作用强度,首先它们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提高,只是红光斜率最大,绿光斜率最小,并且都会达到饱和点,三条曲线的最大光合速率相等。

答案:(2) ④ 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⑤ 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⑥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 (3)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所以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 (4)能 曲线如图所示

【技能技巧】

(1)实验原理一般由“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原理)+实验具体过程的描述(操作原理或书本原理)+自变量的观察指标(检测原理)”组成。如“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的活动状态为观测指标”的实验原理可描述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水平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自变量的观察指标),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实验具体过程的描述)。

(2)对照组是指保持原有状态(未做处理)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结果的一组实验。实验组是人为改变条件(人为特别处理)或未知实验结果的一组实验。值得说明的是鉴定性实验及遗传规律实验可以不设置对照。控制自变量的原理: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原理。如探究不同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实验,加酸和加碱的一组为实验组。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因素的原理。如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施加人为因素的一组,即遮光组为实验组。

(3)实验结果、结论:依据实验原理写结果,依据实验目的写结论。

【解题模板】

取材分组 把(生长状况、大小、性别、身高、体重和发育状况等)相同的××随机均分为若干组,记为A(对照组)、B(实验组)组

材料处理 A组加适量的××(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对照组处理);B组加等量适量的××(施加实验变量――实验组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观察记录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生理实验)或反应(生化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变化)记录(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求平均值等)

2.探究性实验

【典例分析】

例2: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示意图

①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并定时轻摇

③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滴,小心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说明: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 ,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

(2)本实验的结论是: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 M的蔗糖溶液浓度。

(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4)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 。

(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

解析:(1)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原理是根据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0.05M的蔗糖溶液浓度时,液滴均匀扩散,说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0.05M的蔗糖溶液浓度。(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a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3)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蔗糖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则在第③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上浮。(4)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偏高,则实验应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让溶液组别重新进行试验。

答案:(1)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 (2)0.05 (3)蔗糖溶液的浓度 a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 (4)上浮 (5)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

【技能技巧】

(1)实验原理的书写方法:利用××(理论或器材或反应原理),通过××(方法),出现××(现象),就能达到××(目的)。

(2)书写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测指标都要进行描述。

(3)书写实验结论常用语言是:如果“结果”,则“结论”。要分类讨论,一般为: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实验变量有利、促进;实验组比对照组差,实验变量不利、抑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变量无影响。

(4)分析实验结果,套用实验原理。

【解题模板】

取材

分组 将若干生长发育状况、大小、长势、体重(体长)、年龄、性别等相同的材料用具随机均分为若干组,并用字母进行标号 分组编号,等量对照(描述无关变量)

材料

处理 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或均施加实验变量,设为相互对照);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适宜,试剂适量且等量 处理实验组(描述自变量,平衡无关变量)

观察

记录 反应(生化反应)或培养(生理实验)相同时间后,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并处理数据 处理实验结果(描述因变量)

3.评价性实验

【典例分析】

例3: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

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

(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 。

(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① ;② 。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 作用。

解析:(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2)依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依次是: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对照作用。

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①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 ②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 (3)对照

【技能技巧】

(1)实验材料用具的评价: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包括生长状况、大小、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和性别等是否相同,分组是否随机均分);用具选择是否合理;是否遗漏重要的实验用具;材料用具是否充分利用;是否随意增加材料用具;药剂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如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时,要将整株材料在低温下处理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2)实验变量处理的评价:有无实验对照;实验变量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了适量等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因素。

(3)实验步骤的评价:步骤是否完整;步骤顺序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违反生物学原理;观察指标是否正确;实验条件是否正确。如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时,要先漂洗后染色。

(4)实验条件的评价:是否需要搅拌、加热;实验所需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是否合理。

(5)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评价:实验结果的种类是否符合实验的类型;实验结果与题目要求写出的结果是否相符;实验结果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结果(实验现象)与结论因果关系是否倒置;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如在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时,只能看到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

(6)实验原理的评价:是否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包括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否包括对实验具体过程的描述。

【解题模板】

对照原则 除遗传学实验分析、鉴定性实验可不设置对照外,均要设置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空白对照和条件对照等)

单一变量原则 无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一个反应变量;实验中做到避免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的干扰

科学性原则 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平衡重复原则 设计的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不能得出正式结论

可行性原则 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实施和实验结果产生的可行性

第8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课 课堂教学 探索性教学

生物学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一门处于活跃发展时期的边缘学科,所以生物课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学习素质。通过实验了解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学习和了解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课是生物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好、学会生物学课程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以往的高中生物实验课多是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演示实验内容,学生则是被动地观看、重复整个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考察标准也多是一份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学生真正学到的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但真正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却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提出要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性教学方式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探索性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收集整理各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和开展实验。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动手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总体而言,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性教学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真正学会探索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发现和成就都经过了研究者开创性的设想、周密的实验设计、严谨认真的操作、细致的观察分析以及大量的推理和验证,正是这些研究孕育了生物学。作为初步系统接受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除了要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生物学领域的好奇心外,还要培养踏实的学习态度和澜鞯难芯肯肮摺>咛宥言,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结合科学家的事迹,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以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为例, 从大胆的设想到实验方案的确定,从材料和性状的选择,统计的方法到结论的推理验证,无论哪一环没有完善的考虑,那么这两个奠基经典遗传学的定律就无从谈起了。做学问就是如此,光有假说或猜想还不够,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照并学习科学家的思路,踊跃自由地思考、讨论,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思想和方法结合到授课中,启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还以孟德尔之的遗传学两大规律的发现为例,他在研究时,对复杂的杂交表型,只选取其中一对差异最明显的性状观察记录,大大简化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另外他首次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中,这些研究方法都是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二、创设或改良探索性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生物课程中很多实验课内容都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这些模拟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将学生的实验操作由被动重复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举例说明: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这个实验的教学中,在完成教程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做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材料为什么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是否可以?在选用材料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染色体和染色质区别在哪?染色的机理是什么?实验方法有没有可改进或简化的可能?在确定这些问题和实验目的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进而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课中,如果课堂时间充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们的探索性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完整设计一个用其他植物细胞为材料,用其他染色剂染色的实验。

通过类似以上这样的实例可发现,学生得到主动在实验课中探索学习的条件时,是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探索性教学的思路,适当设计探究性实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学生在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增强,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三、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适当给予指导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分析,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设计,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毕竟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比较系统地接受生物学知识,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都有限,完全放任而不做适当的指导极有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挫或绕弯路,严重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进行探索性教学时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适当指导,有效监督,适时鼓励,合理纠正,要兼顾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进行提问,比如在家包饺子时,妈妈经常会把白菜剁碎了放上盐,静止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以及自己的观察,可以得出会有水分渗出来的结论,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授课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水为什么会渗出?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自然会想到是植物细胞中有水分流了出来。然后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放盐后植物细胞会流出水?这一连串的问题刺激了学生们求知和思考愿望。

四、结语

总之,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思考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探索性实验课教学比简单的模拟重复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S].2014.

[2]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第9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0-01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在各个阶段教育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要求将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全面综合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1.高中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体现

高中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然后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以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知识素养是基础,而核心则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价值观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则必须建立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上。

2.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2.1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大家都知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教学版块,如果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教学机会,学生就能从试验过程中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独立或者小组之间协作完成实验操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实验的成功与否都能让学生加深实验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并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并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证实实验结果,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结果有误差的时候,老师再引导学生去分析失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重复进行实验,直到将结果得以验证为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2.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由于高中生物是一门有很多实验的学科,所以这就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校给予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将探究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探究教学策略。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这样进行操作: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有效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假设验证,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探究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意识的形成,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想象、自主思维和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极大的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主动学习,这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老师在实施研究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对资料的自主收集、引导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出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在教育教学^程中,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越来越紧密。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点都要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学习解答。比如,在学习叶绿体知识点的时候,就涉及到用化学方法来解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再比如,在生物中学习分泌蛋白知识点的时候,就要涉及到用物理方法来实现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且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哲学讲述教学原理的知识点也很多。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在解决生物中的问题时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决,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帮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生物问题的解决时,要以不减弱,或者强化生物教学知识为前提。

2.4 要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老师具备过硬的学科素养。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老师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老师具备强大的师德素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事业心,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奉献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不仅仅要督促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充实自己,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高中生物老师还应该具备从教材中挖掘新知识点的核心素养,将学科中与其他学科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建立一个长期的教学系统。在引导学生理解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同时,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再利用众多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将不同学科之间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曾严.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48-48.5

[2] 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5,(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