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知识。
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 学科 专业素质
从全国范围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繁杂,他们不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多数教师还要承担诸如课件制作、网络维护、课堂摄像、活动摄影等电教工作,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学科专业素质?现有的学科专业素质能否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以提高信息素养为目的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必将发生转变,这种变化必将带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变革,而作为课程核心的教师,他们的学科专业素质能否满足这一发展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调查所指的学科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完成其任教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之外的电教工作等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我们界定为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信息道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力几个方面。
2.问卷设计
本调查采用的问卷主要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同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问卷由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信息道德五部分组成。其中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指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等;学科专业技能主要指信息加工处理技能、教学媒体设计开发技能、教育装备管理和应用技能等;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与学的能力,含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的能力、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教学进行研究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与信息道德主要指教师自身的信息道德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利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的职责感的认同。
3.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按统一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把全市各小学按发展较好、一般和欠发展三层进行抽样,抽取各区县共185所小学285名信息技术教师为样本,样本占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数的19.2%。共发放问卷285份,收回285份,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达93.0%。问卷采用现场答卷现场回收方式,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1)男教师人数多于女教师
抽样的信息技术教师中,男教师占55.5%,女教师占44.2%(有2份问卷未注明性别),男女教师之比1.247:1,远高于北京市小学男女教师总体之比的0.21:1[1],也高于全市包括中学在内的信息技术男女教师之比的0.635:1[2]。男教师人数超过女教师也许是由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特殊需要决定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外,多数还要承担学校教育信息化以及电教工作,以学校角度看,男教师更适合胜任这样的工作。
(2)教师队伍年轻化
参与调查教师中,25岁以下的教师占12.1%,25-29岁占33.9%,30-39岁的占45.7%,40-49岁占8.2%。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25到40岁之间年龄段居多,约占被调查人数的五分之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能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所决定的,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的能力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既满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发展的需要,也利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3)学历基本达到本专科水平
调查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初始学历以大专以下教师居多,约占50.9%;但通过职后成人高等教育和自考学历提升后达到本专科层次的占92.6%。初始学历为大专以下的教师(不含大专)大多为过去中师毕业,这些教师一般从其他学科转调过来,有从教其他学科的经历,利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建立起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
(4)大多数教师未接受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教育
根据高校专业与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关系的密切程度,我们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专业归为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一致性专业。统计显示,初始学历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师仅占18.7%,而通过后续学历提升并达到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仅占35.3%,仍不一致的占64.7%。这说明近三分之二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进修、培训或自学获得,认为这是一种优势的观点认为,既然教师已在此岗位上工作,就印证了他们能胜任这种工作,那就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强;但相反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国家级课程,需要教师的专业化,而专业化教师知识结构中缺少本体性知识,将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知识认识和理解的科学性,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课程的开设质量和效果。
(5)有近一半的教师未接受过师范教育
在对学历教育中是否曾接受过师范教育的调查显示,50.5%的教师接受过师范教育,而近一半的教师不是来自师范教育专业。通过对现实的了解来看,这些教师主要来自非师范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或其他工科专业。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近一半的教师条件性知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课程的正确理解、教学设计和实施,也极易产生重技术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设计而轻学法设计的问题。当然这也说明了许多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依然存在着以电教工作为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辅的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观,这对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6)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其他工作的状况
信息教师工作繁杂,对他们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占总的工作时间之比进行统计后发现,仅有6%的被调查教师只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非其他工作,47.5%的被调查教师仅用一半的工作时间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工作,一半的时间从事电教等工作。小学教师身兼多门课程本是常态,但由于大多身兼电教相关工作(现实是有的教师主要工作是电教,教学工作反而是身兼),电教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占用教师们大量的时间,通过观察、访谈也表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以至于缺少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使得课程难以达到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该课程在小学课程中的形象和地位。
2.学科专业素质发展总体情况
(1)将属于学科专业素质的36个题目的教师自评得分进行均值统计和排序,得到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得分最高的是第15题、第14题、第12题,分别为4.464分、4.400分、4.381分,这些内容与教师的工作关系密切,所以得分高;而与课程知识技能关系不密切的但与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内容,得分较低,如第19题,得分2.29分。这样的数据与实现情况相符。目前北京市的多数小学,不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编制网站,所以和它相关的数据库、论坛编制技术等的要求降低,从而削弱了教师们钻研这些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多数教师并非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他们不足以承担这些技术工作,所以得分偏低。
根据前面拟定的五个方面即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信息道德对36项进行归类,计算出平均值并排序,分别为社会责任感与信息道德4.3423、学科专业技能3.823、教学能力3.588、学科专业知识3.468、技术应用能力3.207。数据表明,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能基本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但除了社会责任感和信息道德平均分高于4分(4.3423),其他方向的学科专业素质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3.学科专业素质发展的差异比较
(1)男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高于女教师,并呈显著差异
将教师按性别对学科专业素质各项进行平均分计算,得到表2的结果。
表2 男女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得分比较
从表中数据看出,除社会责任感和信息道德一项中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外,其他方面的得分均为男教师高于女教师,但通过对五个方面男女教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仅在学科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男女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都为p=0.000
(2)城区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得分高于郊区教师
参加调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城区教师人数占总数的43.3%,郊区教师56.7%,按区域分组对学科专业素质情况的五个方面分别计算,得到表3的结果。
表3 城郊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平均分
由表看出,城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各方面均高于郊区教师,对五个方面进行城区和郊区独立样本差异T检验表明,除了学科专业知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四个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分别为学科专业技能p=0.000
(3)师范教育毕业比非师范教育毕业的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较高
对来自师范和非师范教育的教师进行比较的结果见表4。
表4 毕业于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的教师的
学科专业素质的比较
从表上可见,师范教育毕业的教师各方面得分都高于非师范教育的教师,但进行差异T检验发现,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745,0.406,0.932,0.319,0.437,均>0.05)。
(4)不同学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没有显著差异
被调查教师中,最终学历在大专以下的教师占3.5%,大专27.6%,本科65%,研究生2.1%。对最终学历与学科专业素质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最终学历的教师在学科专业素质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872、0.538、0.287、0.517、0.726)。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结构比较合理。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构成比较合理,这成为信息技术课程能顺利开设和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
(2)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来自非信息技术专业,这可能会影响到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教师能否胜任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来自非计算机、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虽然没有操作使用技术的困难,但也仅限于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果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发生改变,如增加信息科学、智能机器人、程序设计等,那么教师们的专业背景将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3)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负担过重。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访谈和观察了解,许多教师忙于学校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网络维护,甚至有的老师还负责学校的广播和复印等,常无暇顾及教学设计,教师明确告诉访谈者,学校领导安排的主要工作是电教而不是信息技术教学,至于怎么上课,自己看着办。这种状况不但会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效果,更会影响到课程的生存。
(4)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能够基本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5)男女教师和城郊教师之间在学科专业素质方面还有显著差距。可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城区和远郊学校教师进行互换或交流,建立基于网络支持下的跨区域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协作和发展共同体等等。
――――――――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编(内部资料).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
[2] 贾积有,汪琼等.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的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为例.电化教育研究,2008(8).
[3] 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4]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育信息化建设,2005(4).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教育研究,2001(12).
关键词: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 教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26-0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已确立了其在今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已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被争相采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即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我市于2007年实施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为我市农村中小学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随后市、校又多方筹资为各学校连通了因特网、电子白板教室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提供,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水平,存在着诸多亟待改进之处。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夏市初中各学校目前基本配备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和一个电子白板教室,因特网都已连通;小学中只有学区中心小学配备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因特网已连通;其他村级小学只配备有一个卫星接收室和一个光盘播放室,网络未连通。只有县城独立初中、县城小学、二中、三中有3~5个计算机教室、有2~3个多媒体教室、有3~5个电子白板教室,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都已连通。除初中、中心小学都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管理外,各村级小学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实际授课中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多,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跟不上。大部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只停留在常用软件的使用上,不能对其进行整合与本学科相协调,不具备独立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
1.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仅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他们只是从网上搜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手段,什么时候应使用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应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此外,教育管理者认识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全、教学资源的匮乏等因素也是影响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
二、民族地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
加强和推进我市中小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是当前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在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效果到位等项工作上下功夫。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必须建立起一个“统筹管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有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建议市教育局以电教馆为中心,就向2007年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一样认真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制定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工作。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和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政府每年应拨出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教育局要制定鼓励性政策,对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金,有计划、有步骤逐年补充信息技术硬件配备,并在应用信息技术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奖励;同时也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公司企业赞助、投入,支持和参与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4.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县共有240所学校,其中中学24所,小学及教学点216所,教师2476人;计算机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59人,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各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懂信息技术教育的聊聊无几。全县共有计算机教室35个,有计算机1721台,多媒体教室53个,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学校有156所,占学校总数的63.4%,设备较为齐全的学校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
2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宕昌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不平衡,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2.1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学校规模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标准也不同。中心小学、九年制学校及中学由于办学规模大、师资多、人才多、管理制度比较严密、健全,再加上模式二以上学校的电教设备比较齐全,学校容易形成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风气。良好的风气使原来信息技术教育意识薄弱和技能较差的教师得到熏陶,他们积极去适应这种风气,从而促进电教意识和电教水平的提高。二类完小、民办小学和教学点,由于设备较差,再加上到这类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数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低的代课教师,他们习惯用传统教学方式去进行口传身授,从而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2.2个别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正以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然而一部分教师看不到这一正面效应,应试教育意识仍然充斥着他们的头脑,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在全学区、全县或全市统考中能名列前茅就行。从这一观点出发,不想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技术制度名存实亡,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低,有些设施因长期不用往往落上厚厚的尘土,上面检查工作时临时整顿多媒体设施卫生。教师这样做,学校相关负责人却不闻不问,这类校长和教师没有长远眼光,多媒体设备在他们眼中只是摆设而己。
2.3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缺乏
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太少,到2012年底,全县计算机专兼职教师175人,全县240所学校平均拥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0.77个,而这些专兼职教师又大多数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二类完小以下学校几乎很少有计算机教师。部分学校在派专、兼职计算机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时,往往是应付性的,随意性强,没有长期的规划。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学会了简单的操作,专业素质不高。计算机维修人员就更少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缺少,影响了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步伐和教学质量。
3存在的问题
宕昌县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差别悬殊太大,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员分布不平衡,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2)检查督查不到位。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的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如使用率低等问题。
(3)电教馆人员太少,整个教育网络的功能开发受阻。
(4)中小学校长教师对电教工作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电教人员培训随意性强,电教技能培训未能达到渐进性提高的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鉴于目前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及政策,提高相关领导及教师对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扭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
(2)继续开展县级电教馆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为宕昌教育发展服务。继续做好对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3)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使用数字校园网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工作,发挥数字校园资源平台优势,使广大教师做到能用、会用、用好,使数字校园资源真正走入课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作好教学指导工作
通过集体视导和个人调研,多次深入学校,做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调研工作。同时还通过网上讨论等形式,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学设计、解决难点问题。
二、开展网络教研
本学期我设立了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博客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qq群,将全区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博客和qq联系在一起,及时共享资源,提高了教研效率。我将学科教研资料都放在教研博客上,通过网络教研不仅积累了一批资源,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也及时和老师们共享了信息,使教研工作更加深入有效。
本学期组织了两次专题学科网络教研活动:
1、中学教研主要围绕着重庆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说课比赛进行,开展了“如果说课”的研究与讨论。
2、小学教研围绕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竞赛,开展了竞赛经验交流活动,贴近教师,反响很好。
三、认识组织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赛课工作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专业发展 困境
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往往压力不是来自教学本身,反而是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任务,不仅耗费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无暇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更不要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往往他们平时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一些重复性和事务性的任务上。
自从担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来,我接触过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只要有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我都能遇到他们,这时我就开始关注这个群体,有时也会在全县小学信息技术群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岗位的认识,有时学校之间也会组织相互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从而让我对这个群体的老师的生存和专业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造成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往往在学校工作过程中都身兼数职,比如有的老师除了进行日常教学外,还要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对所有的老师进行排课、调课等事务。有的信息技术老师担任这个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还有的要担任学校的网络维护工作和信息任务,基本上没有发现有哪个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只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些任务势必占用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造成这些教师无法安心从事教学工作。
我校每年都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在检查前往往都要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这些工作往往都摊派到信息技术老师身上,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往往会打乱信息技术老师的正常教学计划,势必影响他们的专业成长。
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未来规划,面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觉好像只是应付。
二、突破专业发展困境的对策研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走出影响我们专业成长的困境,首先就要制订专业发展的行动计划。虽然造成我们专业成长发展的困境因素较多,当然有些也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无论什么情况,先要做的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和我们的工作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计划。如果我们要在胜任自己这份教育工作的同时,发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教师”,只有先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下去,从而走出困境,实现自身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交流形式也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学校的领导沟通自己的想法,让有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分担给更多老师,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的教学中,让他们理解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积累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做到活学活用,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鲜度,以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从而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让信息技术教学成果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自我提升,促进信息技术的专业成长。
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就搞好教学工作,如果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先练就一身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谈驾驭课堂教学,才能谈自己的专业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参加考试,所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优势,钻研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从而放手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对本学科的新教法新理论进行实践研究,走出自己的专业发展特色,这是其他科所不能比的。
只有开放,才有发展。所以我们全县的小学信息技术要互动起来,建议学校领导每学期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老师听课和评课教研活动,大量实践证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对每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成长都非常有效,不但可以进行合作备课,合作教学,而且可以进行合作教研、合作课题研究等深层次的合作,合作过程就是交流学习的过程,知识经验分享的过程,共同提高的过程,专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集体资源的潜力,不但是个体的发展成长,而且是整体的成长。
总之,我县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他们肩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为我们学校的其他信息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是我们所有的学校领导也要考虑这一群体老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他们的成长是一个持续而又漫长的过程,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正确定位,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证。与此同时,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专业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从自身做起,提高认识,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充实自己,打下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在新课改实践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脚踏实地,改革创新,必能走上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认清这些误区,改变这一现状,对于加强今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1.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但是,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实质性区别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技能,包括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编写程序的技能。而信息技术教育则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绝不能讲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于本学科特点一时难以领悟透,甚至有些学校在课表上反映出来的还是计算机。
2.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一门主要科目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学校工作始终都围绕高考展开。对于信息技术这门非高考科目,大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把它看成是继音、体、美之后的又一门副科。一些学校领导认为作为非高考科目,而且信息技术教学投资大、收效低,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从而造成了应有的课时、师资不能保证,教学使用的软、硬件远远滞后于社会信息化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3.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是特殊的教辅人员
目前,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而是为学校其他部门或其他学科服务。如管理多媒体教室、维修计算机、帮人制作课件、使用软件排课表等。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时间钻教学,搞研究,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面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我们首先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到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的地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使领导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做到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为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对此课程的认识、态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实施。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提供给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
3.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研
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要想搞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离不开教学研究。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对此课程缺乏教学经验,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优化教学,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搞好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克服困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调研报告范文(一)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更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使用与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莲 山课件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县,特别是偏远落后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20**年9月11月期间,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随着中小教部分别对10所初中,7所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情况及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的调研指导,通过这次调研指导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装备建设、开课情况、师资队伍、教材使用征订等方面,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突出问题
1.信息技术课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信息技术教研员9、10月份深入中小学共17所学校,中学10所开课4所,小学7所开课3所。开课率不足一半。并且开课的个别学校没有达到省教育厅规定的开课时数(小学不低于68节,中学不低于70节)。
半数学校不能开课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还有如下原因
(1)微机室等装备建设不达标。
(2)没有配备信息技术学校专任教师。
(3)个别学校不能开足课的原因是信息技术学科规定的课时被其它科占用。
(4)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忙于其它工作,如各种打字、报表等,没有时间备课和上课。
2.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直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一般由多个部门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次检查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教师没教材没教案讲了几年的课,课堂采用放羊式教学等现象比较普遍。
3.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全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县小学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还没有纳入学生学业考核中的一个科目。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现象。
此次检查共听课7节,多数课堂仍然是 满堂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5、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1)、我县大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属于半路出家,其计算机技术多属于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而成,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
(2)、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字工作,各种名目繁多的报表以及为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等。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难免会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甚至由于其它工作多,没有时间备课,没有时间信息技术课,开课时数达不到规定标准。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教学成果不多,成绩得不到认可,积极性不高。
虽然个别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上述诸多的不利条件制约,但是,教学一线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想尽方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争取上好每一堂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我们的教师亲自动手,查找硬件原因,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都兼教师与修理工于一身;计算机数量配置不够,教师便将水平好与水平相对差的学生组对子,让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个别中小学没有专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经常是其它教师兼职。
(4)、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存在学校间不平衡和不稳定。
大多数城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由于存在短缺现象,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
6、信息技术装备不完善
调研的10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有一半的学校由于微机室建设不达标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
有些中小学校,由于经费的不足,加上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都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由于没有实践,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在我们调研的的这十几所中小学校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计算机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里,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二是计算机配置较差。个别学校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级,或已经淘汰没有购置新设备。三是个别学校机器购置时间及机器配置繁杂不统一,出现故障后难以有效恢复。有些中小学虽将部分机器进行更新,但电脑的兼容性差,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开不了机、死机等情况。机房维护工作给信息技术教师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可以说,我县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的现状已经成了制约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7、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征订情况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学科特色的课程,莲 山~课件 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因此如何选择信息技术教材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当前,我县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了全县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不统一的现象,给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与开展教研活动等带来了一定困难。
(2)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学生没有征订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给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8、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工作思路不够明晰,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备标准不够清楚,学校建设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检查结果表明,有小部分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乃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认识模糊,思路不清,标准不明,执行不利等状况。有的学校近年招生速度过快,规模变化过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校舍高度紧张,而信息技术教室却长期无力纳入建设目标和设置计划。有的高中学校,仍然受升学率所牵所困,对于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开设不够重视,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抱着等待观望和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投入力度不够。还有的学校对信息化发展建设缺乏明晰正确的工作思路,只重视学校行政科室或教师计算机的配备而忽略学生计算机的配备,或者对学校基本的信息化装备标准心中无数,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二)加强和改进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开课,把信息技术课时落实到位。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莲~山课件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更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结合教学实际,配备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所需设施设备,切实把信息技术课时落实到位,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三九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信息技术课。
2.明确责任,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常规管理。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分管领导,电教中心(或信息中心)应侧重对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硬件设施的管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和学科教学工作要统一归口教务处管理;其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规范教案书写,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加强检查和指导,狠抓落实,确保信息技术课规范有效实施。
3.建立有效评价考核机制,营造良好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从而形成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性全面提高的良好信息技术教学氛围。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县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将信息技术列入学业考试的考核科目,逐步开展对学校的抽考。
初一信息技术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把握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开学初,我设计了针对初一新生的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赛情况、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以及想对老师讲的几大板块。根据调研表的分析(见图1-图10),力争在教学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调研结果统计: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2、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状统计
学生中有90%左右的对键盘分布较熟悉,认为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正确的有15%,62%的学生觉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基本正确,有23%的不正确。当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通过观察才能证实。如果确实如学生的自我认识那样,我们就有必要发挥前15%的学生的作用,对后23%的学生进行帮助,从而加快学习的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统计数据中知道,对于使用wrod编辑电子小报、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应用软件,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层面以上的学生占50%左右,完全不会操作的有45%左右。怎样才能让操作熟练的那16%左右的学生有新知识可学而不是吃不饱,又要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得了而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以上统计数据是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学习任务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还为我们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切入角度,了解班级差异很有好处。
3、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些作为了解学生的切入点,设计了本次问卷。
在调研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7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习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6%,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强烈的;有选择地学习者为24%,说明当代初中学生有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制订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驾驭学生和教材,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
教学策略是关于教学决策的谋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度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为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较好,学生群体基础较好、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强烈的要求,并努力想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水平的实际,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进行教学,适当删去与小学重复的学习内容,研究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在练习鼠标和软件的使用时,指导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富有童心的作品来歌颂祖国、歌颂家乡,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用word来写作文和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习、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习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协作学习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小老师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还有代表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听讲者的创作意识。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让他们与学习伙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锻炼口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成长。对聆听者来说,演讲者是同学、伙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亲近感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同时,自己同学能制作的,我也能制作甚至会更好,从而一种学习的欲望、创作的热情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