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自然灾害应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灾害应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一、总则

(一)本预案是保证我镇教育系统在遭受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行动方案。

(二)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三)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干旱、风、冰雹、低温冷冻、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异常现象造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反应。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师生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应急机制,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防灾抗灾工作,确保我县学校安全。

三、 组织机构 

(一)成立花期镇中心学校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徐  勇

副组长:曹昌华

成  员:邓怀刚  王慎思  游礼珑 王元和  邓小才  韩庆光  吴正锦  邓国驹  穆仕武 张 军     

邹明顺  梁 礼

曹昌华同志抓此项工作。

各中小学校均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明确专人抓此项工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防灾抗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制度和制定各项应对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全镇师生开展防灾抗灾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师生防灾抗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3、收集、汇总学校校舍损毁情况;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组织指导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地质灾害现场救援,组织现场监视,对次生灾害进行预测,提供灾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质灾害现场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等。

4、认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戒备状态,指挥和组织师生进行防灾抗灾,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四、工作机构

建立以下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有关方面工作:

1、宣传报道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开展防灾抗灾宣传、防灾信息等工作。

2、救灾抢险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临时现场抢险救人、协助维持秩序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由中心校办公室牵头,负责防灾抗灾所需的各种物资准备和供给等工作。

    五、防汛抗灾的准备

1、指导各学校制定好防灾抗灾应急预案,全面做好防灾抗灾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对师生进行防灾抗灾宣传教育,组织师生进行防灾抗灾应急演练,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学校安全。

六、防讯抗灾的应急

1、接到紧急警报后,各学校要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要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2、迅速发出紧急警报,受影响的学校立即停课,并组织师生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

3、迅速关闭、切断输电(除应急照明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危害。

4、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受困人员进行转移和安置。

5、加强对重要设备、物品的保护和值班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6、迅速了解和掌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七、其他要求

1、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防灾抗灾工作,要以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防灾抗灾期间,领导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当地,并保持24小时单位有人值班,通讯工具畅通。

2、在防灾抗灾应急行动中,各学校要密切配合,听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第2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集装箱码头公司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1.为加强公司防台、防汛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工作,防止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第68条之规定,特制定公司防台、防汛应急预案。以能够在接到防台、防汛险情警报后做出最快速、有效的反应,控制险情的发生,最大限制减少损失。

2.组织指挥2.1公司防台、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2.2 公司防台、防汛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通讯电话:2.3 医护救助通讯电话:3.抢险适用范围3.1码头岸桥因防风加固措施不当造成的险情,容易引起装卸桥移位或者倾斜及两台桥吊相撞造成损失等严重后果也容易造成人员的直接伤亡。3.2因台风影响和防风加固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场桥移位或者两台场桥相撞以及机组人员的伤亡。3.3因台风、暴雨、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场地集装箱垛倒塌,箱内进水造成货损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受伤等等。3.4仓库因台风、暴雨、风造成的库顶漏雨、库门进水导致库内货物出现货损。4.应急预案实施4.1指挥部坚持昼夜值班,及时收听气象预报及防台、防汛警报,如果得到防台、防汛警报及现场出现险情时,除立即命令现场调度员、理货员、技术工程人员等立即投入抢险工作外,要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小组汇报,并做到坚守岗位,确保政令畅通,同时启动《防台、防汛应急预案》。(见附件)4.2职责4.2.1总指挥a.立即到达指挥部,启动防台、防汛应急方案。b.立即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汇报现场抢险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请求援助。c.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方案。d.尽职尽责,不得擅离职守,全面落实预案措施。4.2.2副总指挥(生产组织)a.立即到达现场根据总指挥命令落实防台、防汛抢险措施组织工作。b.协助总指挥制定临时抢险方案,确保抢险人员及机械设备安全。c.如果总指挥不在,可依次行使总指挥的指挥权力。d.负责平时相关预案的演习工作,不断完善修定防

台、防汛应急预案。4.2.3副总指挥(行政保障)a.立即到达指挥部和抢险现场,根据指挥部命令,落实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工作。b.负责组织后勤保障工作,保证行政车辆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或运送物资工作。c.必要时负责联系医院进行对受伤人员的抢救与护理。4.2.4副总指挥(设备保障)a.立即到达指挥部和抢险现场,根据指挥部命令,落实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工作。b.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设备安全监督,采取相应的断电措施,对大型设备进行有效的防风加固工作。c.负责组织集中各种机械设备待命,随时投入抢险。d.负责组织提供抢险物资储备供给。4.2.5安全部门a.组织力量立即到达现场落实各项防台、防汛应急措施。b.负责监护现场抢险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人员伤亡损失扩大。c.协助副总指挥落实各项抢险方案。d.负责协助上级领导进行平时防台、防汛应急预案的演习,不断完善修定预案的各项措施。4.2.6技术管理部门a.组织力量立即达到现场,坚守岗位,落实防台、防汛应急预案。b.负责协助上级领导,组织协调各类机械设备,随时投入抢险工作。c.负责组织公司各种抢险物资的集中、供给工作。4.2.7后勤、计财、货运、市场部门a.确保机关人员坚守岗位,并组织抢险分队待命。b.协助领导必要时与医院取得联系,实施对伤员的抢救与护理。c.确保行政车辆司机上岗定位,随时投入抢险及运送防台、防汛物资。d.财务部门要准备好充足的资金,随时为抢险工作使用。4.2.8码头操作部门a.组织应急抢险分队,服从指挥部命令,落实应急预案措施。b.及时做好对装卸桥、场桥等大型设备的防风加固工作。c.各种设备要确保技术状况良好,随时准备投入防台、防汛抢险。4.2.9工程技术部门a.组织好抢险分队,随时准备投入应急抢险工作。b.确保车间防台、防汛、防漏措施落实以及各种电气设备安全。c.落实材料库防台、防汛、防漏措施,确保物资安全,保管人员坚守岗位保证抢险物资供给。d.协助兄弟部门做好大型设备的防风加固工作。附:____x防台、防汛应急救援指挥联络图____x防台防汛应急方案____x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通讯方式及电话号码海洋气象(风、浪、涌等级表)____x防台防汛应急方案责任人__x1.立即到达指挥部,下达抢险命令(具置:调度室)2.启动应急方案,根据情况,拟定临时应急方案,全面掌握抢险力量,指挥重点部位抢险__x__x__x生产组织后勤保障设备保障1.立即到达指挥部,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全面落实应急方案2.协助总指挥制定临时应急方案3.总指挥不在,依次行使总指挥权力指挥部1.指挥枢纽及通讯中心2.收听气象预报,汛情预报并及时传达3.收集信息,传达命令4.根据总指挥命令,调配抢险力量1.确保调度员坚守岗位,及时提供台风、汛情信息2.及时向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汇报生产动态、重点部位情况3.根据风力、汛情下达停产命令,及时通报生产单位,实施各种机械及装卸桥、场桥等设备和仓库等设施的防风加固措施4.确保通讯畅通,明确各单位指挥人员位置,做好记录5.全面检查箱子堆码情况,落实放高措施,实施重点箱垛监控 办公室计财货运市场部门1.统一指挥机关抢险力量2.协助总指挥工作3.确保档案、财务等重点部位的安全1.确保机关人员坚守岗位确保政令畅通2.组织有关人员落实应急保卫措施,加强重点部位巡逻3.确保计算机室、机要文件、档案的安全及财务部门的保卫4.保证行政司机在位,车辆状况良好,等待命令安全设备部门1.监督检查各单位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2.掌握重点部位动态、预控信息反馈1.立即赶赴现场及重点部位,检查现场应急指挥措施的落实情况2.监督检查公司各单位应急方案的实施情况3.确保抢险过程人员的安全防护4.执行总指挥的命令,组织重点部位的应急措施码头操作部门1.组织指挥抢险小组落实应急措施2.协同各单位做好抢险工作3.掌握重点部位动态,预控信息反馈1.明确现场值班人员及职责,落实应急方案2.停止作业后立即对装卸桥、场桥按规定进行有效的防风加固,确保无误后派员监控,并落实好抢险措施3.落实本单位各项应急措施4.停止作业后,立即回单位,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应急抢险5.各种机械保证技术状况良好,随时准备支援场站1.组织抢险小组落实应急措施2.确保重点部位安全3.确保集卡车安全4.协同各单位做好抢险工作1.重点落实仓库抢险值班人员,明确应急措施,做到定人、定岗、定责2.立即检查仓库各部位,落实防台、防汛、防漏措施;提前落实箱垛放高措施,实施重点箱垛监控3.组织其他人员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应急抢险4.立即将大型车辆移到安全位置,关好车门,派专人进行监护,确保车辆安全5.各种车辆必须实施有效制动工程技术部门1.组织抢险小组,落实应急措施2.根据指挥部命令参加抢险工作3.协同各单位做好抢险工作1.材料库人员坚守岗位,确保物资供给2.落实本单位各项应急措施3.落实材料库防台、防汛、防漏措施,保证材料及电气设备安全4.确保车间电器安全5.落实车间防台、防汛、防漏措施6.组织抢险人员待命,与指挥部保持联系,随时支援应急抢险7.根据指挥部要求,协助兄弟单位做好装卸桥、场桥的防风加固工作共同守则1.各单位指挥人员必须保证与指挥部保持联系,并报告自己的位置2.各单位必须有专人坚守电话,确保政令迅速、畅通3.各单位实施应急措施抢险时必须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情况,重点部位必须服从公司统一指挥4.各单位必须保持移动通讯工具完好状态,以便现场抢险时使用

第3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1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特点

现在,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电力系统的电力设施,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具备怎样的电力性能,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性能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电力系统能不能安全运行也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为了以防发生重大的电力灾害而使得国家、社会和人类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我们就需要对电力系统突发性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1)涉及环节多电力企业首先生产电能,然后将生产的电能运送到各个地区,再根据各个地区的用电情况进行电能配送,最后让各行各业都能使用电力,这些步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必要要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这当中的某个环节如果遭到突发性的破坏就会打破电力系统对电力的输送平衡,使得电力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2)灾害源头多电力系统除了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会发生电力灾害之外,在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发生电力灾害。(a)电力系统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中也会发生电力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地震、海啸火灾等;(b)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如果遭到破坏或者电力设施本身就有缺点,这就不能使得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就很容易发生突发性的事故。(c)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性灾害。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根据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或者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就会很容易发生突发性灾害。(3)损失巨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设施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相关的电力企业,电力企业对电力的提供和消费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电力,电力的发展与我国的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大量损失。(3)影响面广,次生灾害多电力的突发性灾害有时候也会引起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这类灾害会对我国的交通设施有直接性的破坏,比如说铁路、地铁等等;同时,对我国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设施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工厂、学校、医院等等。

2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根据电力系统灾害发生的不同原因,我们把电力系统的突发灾害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导致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2)因为电力设备本身就存在缺点或者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电力灾害的发生。比如输变电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控制和保护设备遭到破坏,就会使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3)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灾害。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就会导致电力灾害的发生。(4)次生灾害。比如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问题就会引发铁路、学校、医院等设施遭受危害。

二、电力应急管理理论

1电力应急管理的定义

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指在某一个地方突然发生并且不能准确预测的灾害。电力系统突发的灾害对社会和人们都有重大的危害性,由于电力系统灾害的发生不像自然灾害那样去预测他发生的时间和区域,所以就很难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御或者彻底将电力系统灾害摒除。电力系统是一项综合系统,所以,电力系统的灾害特点就和纯粹的自然灾害有很大的不同,也和纯粹的社会上发生的电力灾害不一样,比如在发生海啸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海啸具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对海啸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进行估测。电力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是对电力灾害进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电力的应急管理措施。

2电力应急管理的环节

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这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3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和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环节都有相同的地方。但是,电力系统灾害的发生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没有合适的案例和数据参考,所以我们要在运用决策分析法的同时,也要运用非统计决策分析法来研究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

三、电力应急管理的技术措施

1充分重视灾害的检查和预报工作

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电力系统的应急工作,所以电力系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和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信息部门建立联系,一方面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技术的得到全国和各个地区的各种灾害信息,就可以为我们提前做好灾前准备争取到更多的宝贵时间,尽量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外部电力系统的动态安全监测和预警工作,与公司内部的协调指挥保持联系,及时的为公司内部的预警指挥提供重要信息。

2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在发生危害性比较大的电力灾害的时候,通信网络有可能会导致瘫痪。这时,我们就需要采取应急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收集应急信息以及对应急现场进行指挥,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无线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卫星通信可以在移动应急的时候使用,主要就是把灾害现场的相关信息及时的反馈给相关部门,一遍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抢救措施。

3加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公共安全理论是电力应急管理平台的基础理论,在发生重大的电力事故的时候,比如说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的运送电力,在相关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这些事故,我们就可以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和分析,电力应急管理平台就应该具备这样的管理,可以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应急信息,同时对应急信息提供相应的方案,分配相应的人手。比如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时候,应急管理平台对灾害部分实施相应的处理,然后还可以与公司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实施应急管理,更好的解决电力系统灾害。

4加强研究开发电力系统的应急方案

第4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通信技术;保障通信;标准化

前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不论是人们的工作还是日常的生活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电话和电脑的普及让人们越来越依赖通信技术。通信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在某种程度上讲,应急通信技术还成为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和挽救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通信技术体系不断加以完善,应急通信技术逐渐形成标准化。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应急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提

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包括: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和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通信技术也不断进步。现在的移动通信出现2G、3G、4G,移动通信技术越加快升级通信网络的速度越快,甚至可以说现在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应急通信技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依据通信技术的自身特点,应急通信不仅可以自动检测还能够提前预警。所以,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应急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提。

二、应急通信技术标准存在不同的维度和体系

(一)应急通信的核心技术

应急通信技术不仅要保障通信过程的畅通,还要保证通信的自由可靠性。在不同领域中都可以使用应急通讯技术,其中包括医疗救援、消防救援、安全救援等。应急通信应该在保障通信中进行恢复,具体而言就是防止通信问题进一步出现,使得通信恢复正常化状态。通信的恢复需要具有一定的应急方案,运营商应该设立不同的应急方案,在出现问题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不同的应急方案,但是依据通信特点而言,不论发生什么问题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解决,使得通信获得恢复状态。

(二)应急通信影响到个人紧急情况和公众紧急情况

个人的紧急情况通常涉及到自身的安全和个人的利益等,在得到个人的求救信号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个人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施救,尽量使个人的损失达到最小化,这时应急通信作用就是联系个人与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可以保障通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然而公众的紧急性问题就要换个角度来分析,大众的紧急情况要从突发性问题与通话拥堵方面来考虑。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卫生问题等都是突发性问题,在发生突发性问题时,应该及时、准确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使得大众的安全得以保证。在发生问题时,人民群众不能与有关部门进行流畅的通话属于通话拥堵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段性,应该将这些问题与其他日常通话分开处理,从而减少通话的拥堵现象。

(三)应急通信要满足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通信需求

应急通信要满足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通信需求,在出现大众施救时(即大众处于危急的状态下需要政府的施救),政府应立即赶往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应急通信技术显得至关重要。

(四)应急通信的特点及应对的措施

应急通信具有突发性特点,在时间上无法进行预料,因此在事故发生前应该进行预警和事前检测,例如:利用应急通信中的传感器对温度和适度等不同的环境进行检测、利用应急通信中的视频监控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控,这对于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应对公共事件而言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应急通信的规模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对突发事件所波及的范围也不能够确定,但是有一点能够肯定,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使用逐渐增多,甚至有些人已经达到了对通信技术的依赖。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很快,对于网络所产生的冲击很大,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应急通信技术不同于常规的通信技术,由于应急通信技术运用的场景颇多,环境的复杂程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应急通信技术对多媒体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公众发生紧急情况时,影响到的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都非常大,不仅具有不确定还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应急通信对于正常的网络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1、组网要具有灵活性,在构建网络时要对应急通信的范围进行快速的部署;2、网络设备要方便携带,不仅要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还要适应物理环境;3、网络的响应要及时,在迅速建立通话的同时,要能够准确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响应。除了对网络设备有要求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的事故场景作出快速的响应机制,协调通信资源进行有效地通信保障。

三、标准化推动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

依据国际组织对应急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我国对应急通信技术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且基本上建立了应急通信技术标准体系。应急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是一项技术应用,其中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4]。由于应急通信具有不确定性、紧急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所以应急通信技术应该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解决应急通信的关键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标准,为日后解决问题提供方便。应急通信在网络设备和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中都加以运用,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应急通信标准,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应急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不断进步,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利益。

总结: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方便,应急通信技术在处理个人或者公众事件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家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国家的应急通信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应急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应急通信技术体系的标准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从中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我国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朱震宇,付鹰.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11(05):28-33.

[2]张昊,吕欣驰.论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12(02):132-136.

第5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 数据丢失 误操作 UPS

一、引言

计费账务数据丢失是指由于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误删除、意外事故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计费账务数据无法访问的现象;计费数据错误是指输入的数据不准确、计费数据被有意或无意地修改以及计费账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误操作、电源异常和硬件故障等因素都会威胁到计费账务数据的安全。

二、自然灾害

火灾、水灾、地震和雷击等自然灾害发生在计算机所在地,造成数据破坏或系统瘫痪,存储设备中计费数据也会丢失。设备坏了可以更换新设备,计费账务数据无法还原;要恢复损失的数据,必须要有原始数据的备份,否则无法恢复。即便有的计费账务数据可以重新采集,多数情况下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应对自然灾害造成计费数据丢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异地数据备份,将数据在另外的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可以将副本立即投入使用。

三、计费误操作

计费误操作是指计费账务维护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即人为原因。在使用计算机时,发生错误是难免的,但是,这种错误可能给客户和公司带来经济和形象上许多不良影响。因此,计费维护人员必须保持仔细、认真的优良工作态度。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至少掌握如何对本地数据进行规范的操作,如何备份本地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对一些发生突发事件,可以井然有序的按照应急方案处理,不至于到时候出现误操作,将损失降到最小。

四、系统的电源安全

停电会使计算机失去工作动力,而且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会丢失内存中尚未存盘的数据。即使非常短暂的断电,也会引起计算机重新启动,丢失内存中的数据。雷电、高低压线路误接等原因会造成电源出现尖峰、浪涌和电压突变,这种情况不但会计算机工作异常,丢失内存中计费账务数据,而且有时会损坏主板及电路板,造成系统无法工作。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最好对计费设备配备UPS;UPS即不间断电源,防止断电、浪涌和尖峰的最好办法。UPS中有蓄电池,断电后可以向计算机继续供电,保证计费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同时用户还有充足的时间保存数据。

五、计费系统硬件故障

通常,计算机部分的可靠性是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表示的。产品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统计数字,例如主机的显示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5-6万小时,说明大部分显示器能正常工作5-6万小时不会出现故障,但并保证所有的显示器都能工作5-6万小时。计算机本身就是耗材,在工作运行中,各个部件都会出现故障或者老化现象,这样一来都会对计费工作造成影响。显示器、内存条及CPU坏了,都可以更换,同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硬盘损坏,保存在硬盘中计费账务数据也会随之丢失,会造成严重后果。计费数据库员应一直坚持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则可以大大降低硬盘故障造成的损失。

六、结束语

计费数据丢失越来越受到各个通信运营商的重视,数据丢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可靠安全的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6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在遇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时,为保证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会计营业部门应制定与完善支付系统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支付结算队伍应急观念。使业务人员在面对紧急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支付系统随时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发挥社会资金清算大动脉的作用。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相继推广应用,为确保支付系统运行安全,银行应从预防入手,防止支付系统在网络连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造成系统瘫痪。加强支付系统应急方案的制定和演练,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应急处置水平,促进支付系统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加强日常防范

为提高紧急或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整体处置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

(一)在日常工作中,会计营业部门要确保计算机机房温度、湿度符合要求;集中核算系统的网络、生产用服务器、主机和通讯设备(电话、传真)完好;集中核算系统服务器、各柜组主机应有备用机器,如生产机出现问题可替代使用。

(二)会计营业部门ABS系统作为集中核算系统的核算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日间数据的异地备份,并将生产机的备份数据最迟在下一工作日开机前,恢复到备用服务器,保证备用机与生产机的数据同步,遇到生产服务器事故时,可及时抵用。指定专人按月进行备用业务机的维护与检查,并做好记录。定期检查UPS的状态,保证应急时的电量使用。科技部门应定期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系统空间占用率,防止数据过多,造成系统瘫痪。

(三)会计营业部门业务岗位设立AB角。把计算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当成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防范前移,把计算机安全落到实处,为支付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证。

(四)指定专人负责备齐手工联行的所有应急凭证(网络中断可改为手工处理)。会计部门应备足备齐手工账务处理用纸、凭证、账表,保留全国联行手工处理凭证至少15天的用量,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

二、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确保支付系统安全运行

会计营业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在支付系统无法应用时,按照相关程序请示批准后,应启动应急预案。

(一)切实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管理。支付系统是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承载着银行间跨行资金清算的重任。运行系统遇到紧急事件导致系统故障,值班(或发现)人员要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和主管行长报告,由系统维护员积极查找故障原因,联系系统网络的修复。同时取得科技、会计部门支持,妥善处置。在故障期间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二)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授权各负其责。发生应急事件后,由应急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迅速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操作,并向市中心支行领导小组报告。组长负责对内、对外各项信息,指挥应急处理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运行,保证汇路畅通。

(三)发生紧急事件导致当地支付系统业务处理中断时,应立即暂停集中核算系统发往支付系统的各类业务,及时与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联系,要求停止相关业务,同时与会计部门取得联系,由会计部门通知所有营业网点暂停处理所有支付系统的核算业务。核算中心各专柜和所有营业网点应有专人留守,随时等待通知,作相应处理。

1.当日能够排除故障的,应通知各个网点暂停办理业务,待故障排除并恢复与支付系统连接后,由综合柜组检查集中核算系统是否为故障前的账务数据,检查无误后,通知各营业网点进行当日账务处理。

2.故障多日仍无法排除时,请示上级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采用手工处理方式维持会计日常业务的不间断处理。采用手工操作以前,应核对清算账户故障时点的余额,核对无误后,由核算中心统一安排手工方式进行核算,以保证账务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故障期间核算中心的资金汇划业务采用“先直后横”或“先横后直”的方式办理。

(四)处置紧急事件后,支付系统恢复运行时,必须依据相关正常运行系统提供的正确数据进行调整,由核算中心指定专人认真核对,确保系统数据恢复的完整和可靠。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各业务系统的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支付结算队伍的应急观念,才能使业务人员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保证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

(一)会计、营业部门应成立应急演练指挥小组,制定演练方案。营业部门作为业务系统的运行部门,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负责应急演练的数据准备、系统操作、数据核对;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进行初步诊断,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分析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由会计部门进行决策。

(二)会计部门协调负责与上下级行的汇报与联络,统筹行内部门间的协调事宜,负责报表报送和应急演练的总结及上报工作。

第7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识别;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破坏风险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he prod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brings many new risk factors.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realize, only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risks,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xpect with the smallest cost investment to realize the total target of the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power gri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external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for grid enterprises,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Risk;Risk management;Risk identification;Natural disaster risk;Damage risk

中图分类号:F407.61

当前,我国已进入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发展阶段,大容量、超高压、交直流混合、长距离输电工程不断投入运行,使电网的复杂性明显增加,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加之外力破坏事故频繁发生,以及近年来极端天气及地质灾害事件呈增加趋势,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存在较大风险。准确辨识电网风险因素和潜在危险,对于提高电网风险控制水平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电网企业外部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归纳,目的是体现电力应急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应急管理做好思想准备。

风险管理的概念

1.1 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来源于法语risque,于十七世纪中叶被引用到英语,并于十八世纪初开始出现在保险交易中。现实生活中“风险”一词已被广泛运用,但其定义却却很难确定,目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

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可能。

风险指对发生某一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是实际后果偏离预期有利结果的可能性。

风险是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

风险是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是指潜在损失的变化范围与变动幅度等。

其中以“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可能”的定义较为常见。

1.2 风险管理的概念

1930年Huebner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它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综合地使用多种管理办法、技术手段对目标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期用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实现目标。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几个过程。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企业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加深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了解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澄清各应急方案的利弊,编制应急计划时更有针对性,可以使决策更有把握,更符合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从总体上使企业减少风险,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电网企业外部风险的识别

目前,电网风险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电网风险产生的根源可以将电网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指来自电网企业内部的,由电网设备元件自身引起的,或人为误操作引发的,非外界因素造成的故障,或者造成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电力危机因素;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自电网企业外部的人为破坏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人为破坏因素包括电力设施被破坏、恐怖袭击和战争毁坏等;自然灾害因素包括台风、暴雨、海啸、洪涝、地震、雷电、地磁暴、覆冰、盐雾、滑坡、高温、严寒、高污秽和生物灾害等。

2.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力不规则的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而导致对电网产生的威胁,是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地震、水灾、风灾、雹灾、冻灾、雷击、污闪等由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电力设备受损。

地震。地震引起的灾害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其对电网的破坏程度与震级(烈度)、震区人口密度、发展水平、地质情况、建筑结构以及震前预报与预防情况有关。

飓风。飓风造成的损失与暴风雨的强度、路径、登陆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飓风主要破坏电网的输配电线路。伴飓风而来的暴雨冲刷了杆塔基础,引起杆塔倒塌或倾斜。飓风还刮倒树木导致输配电线路短路故障,而为修复这些输电设施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去清除倒塌的树木、输电塔、配电杆和导线等,使恢复时间大为延长。

龙卷风和雷暴。大雨、冰雹和雷暴经常伴随龙卷风轨迹出现,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常因雷击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龙卷风对输配电线路比对变电站或者发电厂更具破坏性。而雷暴产生的地域更为广大,对配电线路造成毁灭性更为严重。

地磁暴。地磁暴是太阳耀斑爆发引起的强烈地磁场扰动,是全球性自然灾害。在强烈地磁场作用下,会在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与大地形成的回路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地磁感应电流为一准直流电流,它会引起EHV变压器铁芯磁饱和过热,谐波增大,导致变压器永久性损伤,降低运行寿命。地磁感应电流及谐波还会引起变压器中性点保护和其他继电器保护误动作。

其他地质灾害。其他地质灾害如冰雪、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电网设施的直接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处在河网沼泽,水土流失地段和跨越江河输电线路的杆塔基础常被洪水冲蚀,发生杆塔倒塌、线路断线;山区的输电线路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击出现倒杆断线的现象亦时有发生。

2.2 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风险是指由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以及故意行为对电力设备损坏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电力设施因盗窃、线下违章作业等外力因素引起的故障日益增多。例如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500kV线路杆塔被泡在鱼塘里、农民在高压线下烧秸杆、开山放炮以及挖沙等问题,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盗窃破坏导线、铁塔、通信线路的活动仍然普遍存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电网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种类繁多,如何有效的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电网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Marks Dorforman :Introductionto Risk Management[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宋明哲,风险管理,台湾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1985

[3] 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第8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喀斯特 风险评价 评价体系

1.引言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1.9%。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公路建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以下称导则)的要求,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评估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风险制约因素进行,从环境敏感性角度评估建设环境风险可接受性;评估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等1。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艰巨的,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小各种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风险的产生及应对各种风险后果,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十分关键的。

本研究的风险评价即为导则中要求的环境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对环境风险的制约因素即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及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的背景情况等,根据环境效应强度及其发生背景对建设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识别,进而加以分析,判断、归类、鉴定,并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减轻或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即根据风险识别过程(数据、资料、信息的获取——资料及数据的分析及风险因子的识别——风险因子的鉴定、归类——风险管理[1]可分为施工期、营运期两个时期进行,并选用一定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风险源、特性、影响范围等的识别。贵州喀斯特地区广布的溶洞及落水洞、山地多、山谷切割深等特点加大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难度。施工期的风险识别主要分为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及隧道工程等三个工程中的风险;营运期主要分为自然灾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风险。

2.1施工期风险因子

2.1.1路基工程

(1)软土路基工程

喀斯特地区的岩层主要为白云岩、石灰岩等,在洼地地区,流水冲击物在此处沉积,沉积物极其脆弱,强度较低,易发生垮塌、沉降等风险。因此识别项目实施地段的软土路基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路基土质状况、材料运输的可达性等。同时项目实施应尽量避开雨季,雨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修建排水沟、合理堆放料材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继而造成河道淤塞。

(2)边坡工程

包括路基边坡及道路开辟形成的边坡。高速公路通过较小的山体时,没有采取避让及隧道工程措施,而是对山体进行爆破,开辟出道路。而开辟之后形成的山体边坡地形高差较大、坡度较陡、岩土体的物质及结构基础属于易发生滑坡的岩土体都存在路基不稳,容易滑坡、塌方等安全隐患。

2.1.2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的风险相对高速公路其他工程较大。由于喀斯特地区河谷切割深,桥梁的跨度较大,长度较长,海拔较高,桥墩高度较高。且各种形式的桥梁存在的风险因素各异,但总的看来,桥梁工程施工期的风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河流水文情势对桥墩、桥桩基础的稳定性的影响;桥梁承重与该高速公路的设计流量的关系;以及桥梁结构、附属设施施工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产生的风险等。

2.1.3隧道工程

贵州是云贵高原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过渡地带,山地较多,因此隧道工程是不可避免的。根据隧道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喀斯特地区的隧道以山岭隧道为主,山岭隧道是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在喀斯特地区修建隧道具有复杂性及不可预见性。施工期的风险主要包括正洞施工及辅助坑道施工过程引起的坍塌、突泥、突水、瓦斯燃烧等风险以及由地质水文条件引起的风险等。

2.2运营期风险

2.2.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风险表现为自然灾害对高速公路的破坏。主要有地震、暴风雪、严寒酷暑、洪涝灾害引起的滑坡、水土流失等。

2.2.2运输风险

高速公路营运期的运输风险主要是运输环境的风险评价。如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失误、车辆、包装、设施、路况及环境等原因,危险化学物品发生爆炸、泄露等事故从而产生风险。

桥梁工程运输风险除自然灾害对桥梁的破坏导致的风险外,还包括人为破坏等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影响,桥梁工程耐久性等。

隧道工程运输风险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防水可靠性、耐久性等。

3.评估方法的选取

风险评估方法是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各个风险要素进行评估的方法。并与预期的风险目标进行比较,进而确定项目的风险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轻风险发生的后果。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专家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决策树法、网络计划技术、蒙特卡罗模拟、层次分析法等;以及将以上方法加以综合的评价方法:如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层次法、模糊效用风险评价法等[2]。其中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应用较广,理论也较成熟。层次分析法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所识别的风险因子进行分层,通过比较、计算得到不同方案的风险水平。专家评分法是通过对参与大量工程建设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专家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风险进行打分,从而得到风险的发生概率等。风险评价的目的是选取风险水平小的方案,但风险较大的方案往往盈利的机会较大[3],因此平衡好风险水平与经济盈利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关键的。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减小风险可能发生后的损失大小。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增大投资,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素质及风险控制水平,并对项目实施地段进行充分的调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论证,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对各个风险要素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控制,防微杜渐,从而降低风险等级,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5.结论

日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在公路风险评价中,分为,根据施工期及运营期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地指导实践。同时还应对企业管理水平、素质等进行风险识别,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可能引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

第9篇:自然灾害应急方案范文

缺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事后绩效评估

虽然近些年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攀升,但相比校园日常生活事件,仍为少数,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除了没有相对应的应急方案外,对处理应急事件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相当的不足,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并没有对发生在校园的每一类突发事件进行有关的经验总结,这对未来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校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发展。缺乏之前相关经验的收集与汇总,使得在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时,总是无法迅速、有效的解决,而时间拖延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高校校园中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当前事件的妥善处理并不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终点,而应在此基础上,完善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汇总与收集,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项目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实践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已被国防等领域广泛采用,并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项目管理的特性与高校校园应急管理存在很多的相通之处,高校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其与校园应急管理相融合,从项目管理的理论中汲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

1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这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很相似。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迅速,形式多变,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有相关的人员对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较为复杂,这个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其中的有专业知识的核心人员,应长期在该组织中任职,但其他一部分人员,则可以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不同,任用不同的人员,但这部分人员应当在该组织中备案,以便事件发生时,及时参与。同时,高校校园的开放性,可以允许从校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在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2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目标

科学的项目管理,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通过对项目的计划与事前预测,高效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和最高的收益。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目标,应用项目管理WBS的方法,将任务目标分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迅速的处理。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项目管理成为一种被管理者迫切需要采用的理论方法,所以,这就需要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在充分理解项目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找出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准确的运用项目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积极的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以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降到最低,以保障在校师生的利益,整体提升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项目管理与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描述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一般包括“定义,计划,执行,交付”四个阶段,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领域或不同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划分。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组织、个人和资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项目生命周期的设定也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将项目和执行组织的连续性操作链接起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项目,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来安排相关事宜。通常,高校校园中的突发事件是独立的,但同类性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是相通的,从事前的预防,到事件发生时采取的有效措施,再到事后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的考核与绩效评价,都是与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相互关联的,正确的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真正含义将会使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方法逐步完善。

项目管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用

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者,可以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高效的进行团队整合、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绩效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联性,有效地完善当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执行方案成为可以有效保障在校师生安全及社会最大利益的法宝。

1基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柔性组织

项目管理方法的运用始于项目的定义、计划阶段。同样的,高校校园若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案,就要从构建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和制定应急预案开始,这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应当首先选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建强有力的组织,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当在具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知识的同时,对所在高校的具体情况,诸如学校设施、在校师生人数有十分详细、全面的了解,否则,将无法胜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工作。该组织中的人员应分为两大类,分为常在组织中任职的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常在组织中的人员在校园日常工作中,以制定预案、关注校园动态为主;而临时人员,应当在该组织备案,主要任务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平时主要为其他部门服务。这样的机构设置,具有灵活性,既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也避免了不熟悉相关处理程序的人员无法胜任职务、导致办事效率不高的后果,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接下来,在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当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自然灾害、校园安全事故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分别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的突发事件,将更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准确的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会导致手忙脚乱的局面。同时,与制定预案同等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高校在校人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与理念。应对突发事件是所有在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在管理层。高校在校人员,应当了解学校有关的制度与实施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时自救的常识,以便全体人员较快的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类措施。

2基于项目管理的方法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方案

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目标进行分解,合理部署人员,以使项目可以高效、迅速的完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正具有这样的特性,发生较快,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已成为当下各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组织机构要合理的安排人员,结合先前制定的预案与所发生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利用项目管理WBS方法,将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以使各应对措施全方位的展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时间拖延。在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案。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事先做好当地多发灾害应急措施,提前预警;灾害发生后,应将在校人员及时进行疏散,并进行安抚与心理健康的调查;面对灾害所带来的财产的损毁,应当及时清理并进行抢救,尤其是学校的重要资料的保护,同时,设施重建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管理理论将有利于灾后应急管理中灾害严重程度的评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所需资金的估测,以便管理者迅速的做出决策,合理的进行灾后重建。

3基于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