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秋趣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又迎来了中秋节,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我我们会买许多食品供拜月娘。晚上,妈妈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饼边吃边赏月,我这吃货早已跃跃欲试。我看着月亮从云雾中露出半边脸,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月亮缓缓移动,云雾遮住了月亮,顿时觉得天空空虚起来,心里很是沉闷,片刻,月亮出现了,仿佛是回去梳妆的小姑娘,更皎洁,更明亮。我一时兴起,说要比谁说得多有关月亮的诗,我沉思片刻,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姐姐当然不甘示弱,对答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强中自有强中手,爸爸一连说出了三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妈妈见局势不妙,自然奋勇迎敌,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无心听他们的答句,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让我想出来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爸爸妈妈都笑了,定是想不到这次对诗我和姐两竟是如此“词汇丰富”。这次赏月,可让我大开眼界啊!
我们赏月对诗,必然少不了猜谜咯。“我来说题,你们猜谜。”姐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一齐同意。“一心向上,打一字”,“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连忙应答。“野火烧不尽,打一字,”这可难倒我了,姐姐冲我看,竖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谁叫我技不如人呢?这题白白让人了,妈妈说:“烧的是草,还存着一些,那是荐。”姐姐笑了笑,说:“妈你好厉害,接下来是,猜成语。”姐姐专挑我不懂得,一旁的我喃喃自语。爸爸对这平时还不怎么研究,还是妈妈抢答了:“举重比赛嘛,当然要——斤斤计较了。”……
在这里,中秋节,我祝大家:好运源源来,生活更精彩;人月两团圆,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beibei
权威寒假趣事日记500字:快乐的亲子活动,更多寒假趣事日记5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 【导语】寒假是指冬季1-2月期间的假期。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从秋季九月份开始,到次年农历腊月初十左右,各学校开始放假,至元宵节后寒假结束。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终于开始放寒假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约了我最要好的几个同学和他们父母来我家玩。还没到约定的时间,我已经待不及了。啊,听到“叮呤呤”的门铃声了,等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门一看,果然是他们,大家一见面就笑着互相问候,我帮忙倒了茶水给叔叔阿姨后就兴奋地搬出一大箱自己的玩具和同学们一起玩,有遥控飞机、悠悠球、各种动漫人物模型,同学也带来了最好玩的游戏机和模拟超级市场收款机,同学们各有活动,有的互相聊天,有的玩玩具,还有的玩游戏,玩累了就一起看电视,整个房间里热热闹闹的,笑声不断。
对了,不光我们有活动,大人们也有节目,他们在打扑克牌,听说叫玩拖拉机,不一会儿他们就在兴奋地大叫,过一会儿又在开怀大笑,唉,他们可真像一个个小孩呀,每打完一局,我都看见同样的场面——有人欢喜有人忧!可到最后我都没有见到有什么拖拉机出现。
晚上我们一起做饭,大家同心协力,有的煮饭,有的洗菜切菜,有的炒菜,很快几样色香味俱全的小菜就摆在了饭桌上,大家吃得那个欢啊,我爸爸还在饭桌上指着卤汁鹌鹑蛋提议考一考小朋友们的筷子功,我们当然不甘落后,每个人都比赛似的往自己的碗里夹鹌鹑蛋,看着快要被夹空的菜盘大人们急得直跳脚,慌忙中止了对我们的考查,我们则笑得气都喘不过来,多快乐的一天啊!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际商事仲裁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出现了仲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从19世纪末,便开始了以此为目标的努力。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所解决的争议范围非常广泛。在国际民商事领域,仲裁最初适用于海事争议,以后逐渐扩及到货物买卖及其运输、保险、支付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在国际上兴起了各种引进外国资本的形式,仲裁又扩及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服务贸易、商事、租赁、咨询、工程许可、融资、银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也逐渐采用仲裁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世界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日趋统一。各国的经济贸易体制尽管千差万别,但在仲裁制度方面是趋于一致的。特别是在1985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市场经济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按照示范法的规定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有的国家甚至以示范法为蓝本只对其稍加修改而直接移植使用。从1985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修改或制定了仲裁法,掀起了仲裁立法的。
第三,有关仲裁内容的国际公约逐渐增多。一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首先从统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入手,联合国在1958年6月制定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统一了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条件和执行程序。该公约组织截止到1998年9月己有145个缔约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私法领域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也为全球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仲裁领域比较重要的公约还有1961年的《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1965年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75年的《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
第四,仲裁机构及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的国际化。世界上许多著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修改并制定了具有国际性的仲裁规则,或者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他仲裁机构的国际性仲裁规则,聘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仲裁员,以解决不同国籍、不同法律背景当事人之间的国际仲裁案件。
做一名教师,
就要用生命去爱自己的学生!
我记住了。
你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教给我:
在危难面前,
要先为学生、多为学生着想!
我记住了。
要坚强!
我记住了。
要坚韧!
我记住了。
你在黑暗中上完的最完美的最后一课,
我记住了!
你用双手和肩膀支撑着的一个大大的——
“爱”字,
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
[关键词]足球市场;足球资源;足球市场;活动主体;发展趋势。
1、足球市场化的前提和特点。
研究中国足球市场化问题,首先要确定其市场化的前提和特点,才有可能去把握其内涵、发展、趋势和对策,才能在较深的层次上,较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足球,了解为什么足球如此令人痴迷,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心理效应。
1.1足球市场化的前提。
1.1.1宏观前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是足球市场化的基本的宏观前提。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圆几代人的梦想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创造了新的条件。中国足球的出路,关键在于从不合时宜的旧体制下解放出来。
1.1.2微观前提。中国足球市场化的微观前提主要是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产业化、商业化。这就是说,随着足球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足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足球有关体制入手,组织了企业与足球联姻,组织了俱乐部,全国甲a、甲b联赛制,进行机制转换。有识之士已明确指出,这种赛制是有利于足球改革,其实就是职业化、产业化、商业化运作中的具体形式和表现,它是具有发展动力和生命力的。
1.2足球市场化的特点。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足球市场化的趋势也是极为明显的,人们已普遍认识和接受足球市场,积极参与足球市场的活动。足球市场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足球市场的运行是“无烟工业”、“朝阳工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冲击波,这是与足球市场化具有的特点分不开的。
1.2.1足球商品的载体——活动着的社会生活的主体——人。
足球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是单个独立存在的,它既是个体的人所具有的智慧,技术、技能、战术的综合体,又是集体的人所具有的智慧、智能、技战术的综合体,而且它以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运动员)作为载体,通过载体的活动去表现自身的存在,应用和发展。所以足球市场化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体的一种属性,一种智慧,一种技术,这和一般商品显然不同。
1.2.2足球商品的消费群体——球迷和群众,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主体,有巨大的购买力。在足球市场化过程中,足球运动的观赏主体是数以万计的球迷和观众,形成足球市场活动中巨大的消费群体,成为足球市场化运行过程中最大的推动力。球迷们支持中国足球,为他们呐喊助威,这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高度结合。
2、足球市场化的内涵和发展。 1足球市场化的内涵。足球市场化有着独特的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与特殊的足球商品属性分不开的。足球市场化的内涵,是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的。
2.1.1足球资源的配置。中国有青少年近四亿,有良好的足球传统,有极为丰富的足球资源。因此,足球资源的配置有优化的客观条件。它和市场经济发展和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实现足球资源配置的多元化格局,以形成足球资源分属于不同的活动主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2足球要素的竞争。市场运行中,足球要素包括足球的资金、技术、信息、赛场以及足球活动的劳动力特殊商品等,是足球市场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参与足球市场化的运行和分配。 2足球市场化的发展。足球市场化的运行和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主客体条件,才能促使足球市场化得以顺利进行。
足球市场主体是实现足球市场化发展的根本条件。以足球市场化运行的客观条件看,主要是足球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这是足球市场化的现实条件,这一机制包括足球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效益机制。
3、足球市场化的趋势和对策。 1足球市场化的趋势。足球市场化的可能趋势,主要集中表现在足球主体发展趋势和足球市场深化发展的趋势,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 1.1足球产权主体明晰化。足球运动员作为足球产权主体,成为法人主体,具有足球法人主体的自主权,所有权,从而构建广泛而有效的足球市场化的前提和基础。 1.2足球价值的明显提高。作为足球主体在足球市场化过程中,有效地创造和提升足球价值,从而有利于足球效益的提高。 2足球市场深化发展的可能趋势。 2.1尽快实现权利结构的转变。从足协管理的集权向分权的转变。足协要实行调控管理,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有效管理。 2.2足球资源的配置实现市场化。为此,进一步推动足球的职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的过程,使足球资源在市场化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足球市场化的对策。要认识和把握足球市场化趋势,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对策:(1)加强有关足球市场化理论、政策、方针的研究;(2)加强有关足球市场化运行状况的研究。总结中国足球的成果,是与其市场化分不开的,今后中国足球的发展,是与其市场化趋势相联系的。足球市场化的内涵是足球资源的配置、足球要素的竞争、足球市场的运行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潘靖五,龙天启。体育伦理问题初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莎娃小德双星闪耀
莎娃和小德未必是在中国人气最高的网球运动员,但在今年是中网赛场上,他们是却如假包换的“NO.1”。别的且不说,单看中网纪念品专卖店里热销的莎娃品牌糖果以及小德新书签售会上中国观众的热情就可见一斑。而二人也没有辜负中国观众的喜爱,用沉甸甸的女单、男单冠军奖杯证明,我的实力和人气一样过硬!
自法网加冕女单后冠之后,莎拉波娃的状态起起伏伏,但亮相中网赛场之后,俄罗斯女皇瞬间显现出了舍我其谁的霸气。作为赛会4号种子,莎娃一路击败了包括卡内皮、库兹涅佐娃、伊万诺维奇、科维托娃等在内的一干实力女将,而且除了决赛和科维托娃打满3盘之外,其余比赛全是两盘速胜,其中前世界第一伊万诺维奇更是在与莎娃的半决赛首盘比赛中吃到了“鸭蛋”,莎娃的冠军可谓实至名归。
和莎娃一样,小德的夺冠过程也十分顺利。不管是早已习惯在中网赢球的塞尔维亚人穆雷、伯蒂奇这样的老对手还是迪米特洛夫、埃斯皮希尔这样的“小鲜肉”都打得轻松写意,与其说是小德赢得了今年中网男单冠军,还不如说仅仅靠之前的连胜惯性,小德就足以笑傲中网男单之巅。
中国选手有憾有得
如果要评选今年中网中国网球界最大的遗憾,无疑应该是“一姐”李娜突然宣布退役,她的离去不但打击了一众“娜迷”对中网的关注度,而且对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在李娜退役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网坛的收获和希望。首当其冲的就是和谢淑薇拆对之后的彭帅,居然在和捷克姑娘赫拉瓦科娃之前仅只合作了一项赛事的情况下就勇夺中网女双冠军!这不由让我们相信,未来彭帅至少还将在双打赛场上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之后大满贯、WTA年终总决赛的赛场上也一定不会因为李娜的退役而缺少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影。
几朵“小花”的表现也很不错,在今年广网即有不错发挥的朱琳赢得了一场宝贵的胜利,刚刚拿下青奥会女单冠军的徐诗琳也和德国好手利斯基纠缠了3盘比赛,假以时日,相信年轻的她们一定能扛起李娜留下的中国网球大旗。
与之相比,中国男选手的表现还有待提高,唯一以外卡球员身份参加本次中网的柏衍首轮即被西里奇淘汰。但愿未来中国网坛的“小草”们可以茁壮成长,让我们看到除了女子网球,中国男子网球在世界上也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化之美呼之欲出
近些年,中网一直希望打造自己的“网球文化牌”,今年,“文化”已经俨然成为了中网一张靓丽的名片。
走进中网场馆群,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钻石、莲花球场,而是和其相辉映的钻石形、莲花形的特色景观设计。据了解,这是组委会和北京农学院师生共同设计、打造的,其目的就是将中网赛场真正装扮成一个网球和美丽像簇拥的花园。
另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是位于场馆东广场的剪影墙,运动员们在球场上的英姿在这里都得到了呈现,来到中网的观众也将这里视作了“必须要留影”的一站。
互联新时代,新思考方式
现在我们再谈网络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互联网已经不单单是基于以太网络的internet,而是基于IP的融合了音视频和数据服务的融合型网络;在这个大网络当中,我们要求无时无刻可以接入网络;低功耗与开源被热捧。董晔炜先生说,“新的互联时代需要新的思考方式,我们从客户角度看可以总结出上述的特点,于是这一切要实现就需要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飞思卡尔现在有一个基于PowerQUICC核的新通信平台――QorIQ。QorIQ采用45nm工艺生产的嵌入式多核架构,在2015年我们将采用22nm工艺。飞思卡尔的QorIQ平台统一使用高性能e500 Power Architecture内核,这些内核的频率范围从400 MHz~1.5 GHz不等。QorIQ系列的高端产品还采用了更多可提升性能的突破性嵌入式处理创新。”嵌入式开发中,多核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技术,然而实现多核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硅,同时还需要深入地、系统地了解内核、操作系统以及软件之间的整体设计。董晔炜说到,“QorIQ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系列,它更是一个帮助嵌入式群体满怀信心地移植到多核的智能和综合方法。有了QorIQ,工程师可以享受到飞思卡尔在处理器领域长期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的支持,实现连贯的、易实现的多核移植方案。”
稳固领先,不断进取
飞思卡尔在汽车电子领域一直保持着汽车电子市占率第一的地位,2007年汽车电子领域的总市值为42.96亿美元,飞思卡尔一枝独秀,以超越排名第二的NEC公司4亿美元,占据市场总额28%的佳绩独占鳌头。董晔炜先生强调了安全、环保与舒适将是各厂商重点竞争的热点。“汽车电子包括照明、TPMS、车身控制、底盘、引擎控制、高性能DIS等应用,每个应用所需要的产品都是不同的,飞思卡尔的目标是做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平台供应商,我们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从8位的S08到高端32位的Power Architecture MCU,基本涵盖了整车厂商对于电子产品的所有需求,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很宽的产品线选择,让客户与飞思卡尔能够结成更深的战略合作伙伴。”
董晔炜先生还特别介绍了飞思卡尔在模拟技术方面的积累。虽然目前飞思卡尔并不是一个全线模拟产品的供应商,但是在汽车电子当中飞思卡尔也有相当多的模拟技术应用。另外,在一些像背光、电源化控制、锂电池充电器、便携式多媒体等局部应用里面飞思卡尔也有非常多的技术和专利。
客户为本,积极拓疆
2008年可以说又是艰难的一年,半导体行业周期性的低谷再加上国际金融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下,许多半导体公司2008年上半年的业绩大都令人感到一丝寒意。而消费电子由于其对成本要求严苛,同时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性使得这个领域的厮杀更加激烈。董晔炜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表示,“以往半导体企业对其OEM厂商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比如飞思卡尔过去对摩托罗拉手机的依赖,所以2008年初摩托罗拉整体业务的转型对飞思卡尔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这种依赖性已经很小了,因为之前飞思卡尔就已经在开始改变这样的业务模式,我们以客户为基础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呈现自己,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的芯片已经成功地嵌入到RIM公司的黑莓产品当中。”
消费电子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飞思卡尔将主要关注安全、电源管理以及连接性这三个类别。董晔炜先生表示,“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有几个趋势,第一消费电子市场品牌竞争激烈,日本已不再一家独大,韩国和中国正在崛起;第二,消费电子从传统的模拟产品转化到数字消费类产品,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可以看到飞思卡尔在这两个领域的产品与汽车电子一样,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全覆盖的、公用的产品平台,OEM厂商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这些完整的平台来设计系列产品。其实谈到飞思卡尔如何拓展消费电子市场,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的一款锂电池充电器产品MC3467x系列产品,可以提供业界最高性能和精确度,并且拥有卓越的配置灵活性,在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手持设备供应商选用了我们的这个产品;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今年年初并购了SigmaTel。对于这桩并购案我想说的是,首先表明了飞思卡尔对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信心,并购SigmaTel对我们扩展消费电子市场的产品线是一个补充。更关键的一点,SigmaTel对飞思卡尔的价值不单单是他已有的产品,或者他已有的客户,他实际在模拟和数字设计技术方面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并购SigmaTel对我们的知识产权以及我们的设计能力,以及我们产品的基础的模块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使我们在这个消费类产品的将来产品目标和发展上,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于今年2月份加盟飞思卡尔并出任中国区总经理的董晔炜先生之前曾担任德州仪器中国公司的副总裁,他对于中国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作为一家在华建立半导体生产基地的美国公司,飞思卡尔在中国对技术研发以及配套生态系统的完善的投入一直未有改变。自2001年以来,世界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一次高速的发展时期,而这正是得益于世界最大半导体市场――亚洲市场(其中尤以中国为代表)被开发。到2006年,飞思卡尔在亚洲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47%。飞思卡尔同时还是第一家在华建立半导体生产基地以及IC合资设计中心的公司。董晔炜先生表示,“与其他跨国公司不同,很早以前飞思卡尔就认识到在中国的重点业务不仅仅只是销售和市场,我们看到了亚洲客户(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他们很多时候是一个新的应用的领先者,因此我们是最早将新产品研发的资源和重点放到中国的跨国企业,可以预见我们在未来还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制造的投入。中国是一个经济健康、非常有潜力的经济体,3G中国有自己的标准,中兴、华为等企业正成长为全球性的企业;绝大部分的汽车厂商在中国都设有研发中心,他们设计的产品不单单是针对本土销售还有可能面对全球市场;对消费类与工业电子类产品,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消费群体。”
在上世纪90 年代,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仅能满足白领岗位需求的三分之一;新世纪前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已开始大于白领岗位总需求人数;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0% 左右须进入蓝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技能型商业服务人员。
课题组预测,即使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总招生规模按年均1.5% 低速增长,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也将突破4000 万人,有望提前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一形势的重大变化呼唤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定位与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大学毕业生供求呈现新格局
高校年毕业生就业需求量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可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总量比例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7600 万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750 万人,仅为前者的10% ;在本世纪前十年期间,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为1.3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为3400 万人,上升为前者的1/4 ;未来十年,预计我国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人数约为1. 4 亿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数将接近7000 万人,预计占到城镇就业岗位新补充数的一半。
上述情况表明,在第一个十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前10% 的高端白领岗位(在城镇就业岗位总量中的前10% 为高端白领岗位,20% 为中初级白领岗位,其余70% 为技能型、操作型的蓝领岗位);在第二个十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端岗位就业,另外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主要转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和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在未来十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端白领岗位就业,还有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面向劳动力市场的中初级白领岗位就业,其他五分之二的毕业生须转向高技能蓝领岗位就业。
高等教育毕业生总规模与全国白领岗位补充需求数比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00 年包括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内的白领岗位总人数为7500 万人,比1990 年净增了1800 万人;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2600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1400 万人,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54%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只能满足30% 的需求,呈明显供不应求的状况。
2010 年全国白领岗位总人数扩大为9700万人,比2000 年净增2200 万人,加上自然减员数,合计十年补充量为3400 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为4800 万人,已相当于同期白领岗位补充量的1.4 倍;由于部分具有工作经验的成人高等教育和中职毕业生参与白领岗位的竞聘,获取了一定比例的白领岗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白领岗位的竞争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课题组预测,2020 年全国白领岗位数将比2010 年净增2800 万人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数,未来十年总补充量为4600 万人。同期,普通与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预计将达到1 亿人,扣除少部分专升本和本升研重复计算的人数后,实际需就业的毕业生数为9500 万人。
从三个十年比较来看,由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急剧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今后白领岗位的补充量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全部就业需求,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转向蓝领岗位就业成为必然趋势。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职业分布的变动趋势
(1)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存量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中的白领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比例逐步上升。
过去20 年,白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1990 年的1100 万人增加到2010 年的5208 万人,增长了4 倍;而蓝领岗位中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则由1990 年的103 万人猛增为2010 年的2347 万人,增长了22 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白领和蓝领岗位数比值由1990 年的9:1 变化为2010 年的7:3, 今后这一比值还将进一步缩小。
(2)从分大类职业人才增量趋势来看,白领的增量比例逐步下降,蓝领的增量比例快速上升。
2001-2010 年白领岗位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比前十年增加了752 万人,而蓝领岗位的大专及以上人才增加了1326 万人,相当于前者的1.8 倍。这一情况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本专科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将转向蓝领岗位就业,这有利于提升一线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构成和综合素质。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行业分布的变动趋势
(1)从分大类行业人才存量来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总量中,机关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在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上升。
从1991-2010 年,机关事业单位的大专及以上人才总量,由700 万人增加为3500 万人,增长了4 倍;农、工、建、交、商等经济行业企业的大专以及上人才总量由500 万人增加为4100 万人,增长了7 倍。1990 年机关事业单位与经济行业、企业的大专及以上人才拥有量比值为6:4,到2010 年反转为4.5:5.5 ;预计2020 年将进一步变动为3:7。
(2)从分大类行业人才增量来看,全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量中,机关事业单位增量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经济行业企业增量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
2001-2010 十年间,机关事业单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434 万人;同期,经济行业企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增长数,较前十年增加了1681 万人,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 倍。上述情况表明,今后高等教育毕业生中的八成以上将面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部门就业,而去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及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以上分析表明,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供求出现了新格局,要求我国高等学校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拓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由过去主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多数高等学校毕业生由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二线城市就业,转变为面向以企业为主的经济部门和中小城市、乡镇就业。
鉴于以上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应由前一时期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结构调整、提高质量为重心的内涵发展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相适应,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通过人才需求预测,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实现转型发展。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有人提出,近几年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毕业生供过于求和就业难的现象,有必要缩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我们认为,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最成功的发达国家和转型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最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40 年代,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到了70 年代,又第一个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再以韩国为例,在上世纪80 年代末,人均GDP3000 美元时毛入学率就达到了34%,位于新兴转型国家的最好水平,并在1995 年进入了毛入学率52%的普及化阶段。上述两个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都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效仿。
二、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和人才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只有30%,与美国82% 和韩国91% 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 年我国在业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0.1%,远低于美国的41% 和韩国的37%,只有继续坚持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才能缩小这一差距。
三、从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可能条件来看:1、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毛入学率达到85%),广大青年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十分强烈,特别是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后,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规模年均递增40 万人左右;2、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2442 所,另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348 所,高等教育的校园、校舍面积和其他办学条件均有很大潜力,具备可供发展的空间。
我们认为, 2012 年我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为3700 万人,已提前达到了《教育纲要》原定的2020 年3550 万人的规划目标,数量和规模发展已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而由于规模扩张较快,以及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市场出现了局部就业难的现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由前一段时期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型到内涵发展模式,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任务。
在今后十年期间,应对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强宏观调控,将每年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速度控制在2% 以内,公办普通高校本科生保持现有招生规模不再增长,将有限的增量主要投放到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与合理分
工。根据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供求状况,优化学科结构,动态调整专业招生计划。
过去十二年间,普通高等学校大理科(理、工、农、医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数占本专科总招生数的比例由1998 年的56.8% 下降到2010 年的51.0%,其中大理科专业本科招生数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更是由1998 年的62.3% 下降到2010 年的49.3%。而同期,大文科(哲、经、法、教、文、历、管、艺术)专业本专科总招生数增长了6.2 倍,高于本专科总招生数增速(5.2 倍);大文科专业本科招生数增长了6.2 倍,高于本科总招生数增速(4.4 倍)。大理科专业的招生速度相对于大文科专业的招生速度较慢,反映在人力资源上的现象是:涉理工类岗位人员高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的提升幅度小于涉文科类岗位人员的提升幅。我国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工业化国家,其发展重心仍将是实体经济。
因而,对各高校而言,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优化各学科
专业的招生结构。
合理调整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也是教育转型的当务之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占当年城镇新就业人数的比例, 由1998 年的18% 上升为2010 年的49%。同期,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毕业人数分别增长了6.6 倍、5.5 倍、6.3 倍。这些情况表明,整个高等教育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面向高级专门人才岗位为主转变为面向中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岗位为主。其中,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高级专门人才为主,中级专门人才为辅;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中级专门人才为主,部分高级与初级专门人才为辅;高职高专生的培养目标以初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并重。以上可作为高等学校各级学生培养目标的大致参考,根据不同学校的类型、学科分工和教育质量等可做出适当调整。
起初,我内心里也为她的不修边幅辩解过,毕竟是作家,没有时间去装扮。但,见得久了,对她也有所了解——她,仅仅是一个作家,一个高坐在云端里的女人,不接丝毫的地气,甚至,她的婚姻质量也因此而急剧下降。某天,头发凌乱,面黄肌瘦的她对我说,我感觉生活好像抛弃了我,现在,我已无法静心写作了。我试探性开导:或许,一切的改观,从你的表相开始,因为,才学与爱美从来就不是孤立的。
我不是没由头地胡说,之前,我在网上看过一句话:追求美丽,也是一种进取心。当即地,心有所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对美的追求仿佛一种生理本能,即是本能,就没有理由去拒绝。美虽然有多种形式:着装美,体型美,仪态美,还有更高境界的心灵美,潇洒也好,漂亮也罢,其实都是一个字,美。美,始于表相,发自心灵,表相的装扮往往会遭人不屑,或许这些齿冷的人,压根儿就没有美的理念,没有爱美的能力。
美没有尺度,也没有标准,无论是乡野村姑发间的雏菊,还是都市女子腕间的手串,她们细心地装扮来,举手投足间,携带一丝娇羞,一种奔放,难能可贵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小欢喜即跃上她们的眉梢,也感染了身边的人——美,原本就是一种玄妙的传染体,它传递给别人的不仅是一种感观上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上进的生活态度。我的一位表姐,普通的公务员,她从不追风,也不赶潮,笃定爱着花团锦簇的棉布衣裙,无论何时何地,她都把自己收拾得妥帖,她说,我走在大街上,远远地,别人就能瞧见我一身的热闹,多好——是的,这多好!无论如何,只要自己觉得美,那就是美,因为,美者内心里流露出的自信,远远超出了服饰本身的价值。外表美是人类追求美的起源,只有具备了爱美的心,才会懂得提升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心里美了,也会通过气质拔高人外在的感染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