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风筝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筝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筝教学反思

第1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学风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学风,也称学习风气,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学习态度,它折射出来内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风貌、学生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好的学风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学风对高校来说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精神支柱,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在于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目标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两者是让学生对待学习保持旺盛求知欲的动力所在。学风建设作为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育人、育德为根本。

1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需要解决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驱使下,极易滋生享乐拜金、功利化的思想,这些观念给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强烈的冲击。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仅对实用性、技能能强的知识趋之若鹜,而对基础性知识不感兴趣。而社会中,靠走后门走关系来升职加薪,文盲发财致富的现象,也容易让高校学生受“读书无用论”这种荒谬思想的误导。这些现象和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动摇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导致学风衰退。

另一方面高校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观念日趋强烈影响下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少数未达到相应教育水平、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录取进校,他们入学后因学习困难而自暴自弃,丧失了求知动力。而创建和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风就是我们学风建设的目标向导。学风建设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明确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方向,树立健康的人生信仰,鼓励学生去追求获得人生最大意义的创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和个体化趋势,学生对与其自身直接有关的外部因素更为关注。比如对“找工作”显得尤为关注,但相反“报效祖国”这样的学习动机被认为是与自身没有紧密联系的外部因素,是过时的。这样一来,没有崇高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学生就容易放松对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认为自己可以缓一缓,及时享乐,而迷失方向。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的学风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目前高校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作风不严谨,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弱,学习方法滞后。这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要面临的挑战。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2.1优良学风是思政工作的成效体现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机制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抓实、抓出成效,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应该在优良学风中体现出来。学风问题虽主要体现在一些不良现象上,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误区,是思想认识、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的问题。所以学风的好坏反映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成败。

2.2思政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渴望成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为此,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将思政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开展学风建设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再次,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来加以实施,学风建设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

学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形势,针对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规划以及各个时期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使二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3教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质是一种思想风尚建设,是关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思想行为与作风的建树。其表现为大学生在一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学习动机的支配下,通过长期实践磨砺而形成的、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学习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所以,大学生优良学风品质的培育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入,从塑造大学生科学的学习观念入手,着力培养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习风尚。

3.1巧用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并保证各个年级之间教育内容的连贯和一致。在方式方法上注意灵活多变,避免强制生硬的灌输式教育。比如:采用问题式小组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可交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策划,让学生在活动学习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自身固有的道德潜能。

另外,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选择上也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来挖掘教育素材。比如:考试作弊、未婚同居、论文等,学生敏感、苦恼又经常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归因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坦诚性原则、形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纠正高校一部分学生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的错误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职业教育带动理想,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青年教师利用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同时也就树立了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青年教师开展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分阶段指导。第一阶段,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强化自我经营、自我成才意识。第二阶段,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教会学生一定的求职技巧和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第三阶段,进一步开展职业培训学校通过讲座、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使学生找到在就业中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职业教育,使大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3.3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通常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及青年教师,他们与学习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其身上的品德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规范自身学习行为的一剂强心针。青年教师一方面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严与爱的结合,以情渲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激发其积极性。通过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文章为云南师范大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豫(1988-),男,河南济源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乔纯.高校师生学风及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 周硕.大学生学风建设途径新探[D].中南大学,2008.

第2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1.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本节课的W习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点

使学生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

3.难点

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小学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又开始了,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你们愿意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放风筝比赛?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看风筝线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

那么∠2和∠3哪个大?看来,光凭眼睛无法准确判断,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度量的方法来解决。那么用什么度量,怎样度量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内容(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索、发现新知

(1)请拿出你的量角器。这就是度量角的工具,同学们第一次认识量角器。出示讨论的题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从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量角器。

媒体演示:

这是一个半圆,把它平均分成2份、6份、12份……直到180等份,其中任意一分所对的角叫做一度的角,通常记作1°,同学们观察老师画的一度的角,闭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睁开眼睛,度是角的计量单位,通常用"°"表示,写在数的右上角。

180等份中1份所对的角是1°,10份所组成的角是多少度?

90份所组成的角是多少度?像这些1°、10°的角都比90°的角怎样?135°的角里包含多少个1°,160°的角里包含多少个1°?像这些135°、160°的角与90°的角相比较都比90°的角怎样?

为了方便我们量角,一般的量角器上都有两圈刻度,外面的一圈是外圈刻度,是沿顺时针方向读;里面一圈是内圈刻度是沿逆时针方向读。

这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这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

(2)同学们认识了量角工具,有没有信心尝试一下用量角器量角?请拿出题单(一),分四人小组互相帮助来量一量∠1是多少度,边量边说,你是怎样量的?请一个小组到上面来量。

学生操作后,提问你量的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明的地方?(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刚才我们尝试自己量角,想想,我们是怎样度量角的?(学生自由叙述),归纳出量角方法:一盖二重合三读数。

同学们,结合自己刚才量角体验,你认为哪里最难?

(3)有一个同学量了三个角,我们来帮他判断他量角方法,读数是否正确?

(4)现在让我们回到放风筝的比赛现场,关于∠2和∠3哪个更大,现在你有办法吗?请两个同学来量一量?

(5)请拿出题单(二)。

题单(二)的角1和角2哪个更大,你有办法验证吗?(量一量)

请看电脑演示(重合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所画长短无关。

电脑演示∠2的一边叉开大些,得出:角的大小与角两叉开程度有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单(三)。

比一比哪个组量角的方法最多,技巧好。

(2)练习猜猜角的度数。

(3)独立完成作业,书P131。

(4)书本上的角我们会量了,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量角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量?还有吗?

运用你学会的知识量一量身边的角的度数,好吗?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松鼠和小熊友情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生字开火车认读。

继续开火车读课本95页“我会读”。

2.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是谁?是什么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二、感情朗读,品味真情

(一)感受“得到友情的幸福与快乐”

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师引导体会一个住在山上,一个住在山脚,相聚很远。)

2.过渡: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

(1)生自读课文

(2)指生读文。

(3)师引导体会“漂呀漂”。

师:小溪的水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弯弯曲曲,一会儿直行,纸船也随着溪水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拐弯,一会直儿行,漂得好慢啊。(生自己试读第2自然段,指生读。)

(4)体会小熊收到纸船后的快乐。

A.图片出示:你觉得小熊的心情怎样?(指生说)

读出小熊的高兴

B.师引:当小熊拿到这样一份礼物时,它在想什么呢?指生说

读出小熊的快乐

C.师引:这纸船可是松鼠亲自折的,这松果可是松鼠亲手摘的,这祝福可是松鼠发自内心的,小熊得到这珍贵的友情,它多高兴啊!

再次读,感受小熊的快乐。(师板书:快乐)

2.学习小熊的做法,体会松鼠的幸福

(1)师:小熊多高兴啊,它也想送一件礼物给松鼠,它送了什么?松鼠的心情又怎样呢?

自读体会,指生读。

(2)比较“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与“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中的“漂呀漂”与“飘呀飘”。(用造字法教学,从读中体现一个是顺水向下漂,一个是乘风向上飘。)

(3)感受松鼠的幸福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从中你看到了松鼠见到风筝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它的表情告诉我们它的心情如何呢?(指生说。重点体会到“一把抓住”与“也乐坏了。”)

指两生读四五自然段,读好“一把抓住”与“也乐坏了。”

师小结:这风筝可是小熊亲手扎的,这草莓可是小熊亲手采的,这祝福可是小熊亲自写的,小松鼠感受到了小熊的深情厚意,它多么幸福啊!(师板书:幸福)

(4)指生再次读2~5段,感受来自小熊与松鼠的快乐和幸福。

(二)体会“失去友情的痛苦与难过”

过渡:(课件出示)从那以后,山顶上经常能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能看到漂流的纸船,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指生读8、9自然段,体会小熊与松鼠的难过的心情。

师:它们俩此时都非常难过,可是小熊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松鼠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它们彼此心里都惦记着对方,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心里是多么痛苦和难过呀!指两名同学分别读8段和9段,两次体会。

(三)感受“友情失而复得的珍贵”

师:看到这对好朋友的友情破裂了,你着急吗?自己读一读课文10、11自然段,它们愿意和好吗?

(1)指一名生读。

(2)体会并指导读好松鼠写在纸船上的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四)回读全文,感情升华

师:纸船和风筝再一次让它们成了好朋友,我想它们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它们深厚的友情与它们心中的幸福快乐。

(指一名生配乐朗读全文,其他同学在心里默默地跟读。)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在教学中,我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我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2.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我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我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3.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4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教改方案中指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法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充分体现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学,确定教的方向、方法,通过教师的教,促使学习得法,学有成效。1.主动学习是根本主动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爱学习、想学习、喜欢学习、乐意学习、自觉学习、自愿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查漏、主动补缺、主动演算、主动拓展。2.合作学习是促进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攻坚克难,共同提高。3.探究学习是拓展虽然我们的学生各有缺陷,但他们也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不同水平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所需的帮助,使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想、各有所长。

二、丰富个性化的服务型课堂教学策略

1.情境策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双边活动。如教学生整理房间,首先给他们创设生活环境,带他们到学校宿舍,并说:“今天,我们都来做小主人,把我们的家收拾得整整齐齐。”学生的积极性在情境化的教学中很快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他们的自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2.游戏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在某一特定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游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如字母“p”的教学,在学生学会“p”的发音、写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拼图游戏让他们学生分别拼出“b”和“p”,不但加深了学生对“p”的识记,也区分出“p”和“b”的不同,增强了学习效果。3.活动策略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放风筝》一课,学生对课文放风筝的步骤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到室外放风筝,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放风筝的顺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激励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使用口头表扬、实物奖励(小红旗、五角星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5.伙伴策略教师要鼓励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相互补充,相互评价,共同提高。6.反思提高策略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找出成败之处,并找到恰当的补救方法,弥补教学缺陷,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健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和课题组评价;评价时间有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中期评价和终结评价)。为了突出特殊学生的个性和团结合作精神,一般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主,采用口头评价(即时评价)和书面评价(在学生的操行评定上和成长记录上进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特殊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差,教师要逐步渗透,引导他们正确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使他们逐步领悟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采用点评、自评、互评的方式,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评价身边发生的事,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第5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是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的重点项目。它对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水平一阶段跑的教材都是一些最简单、最自然的奔跑,主要是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向前快跑。在保持跑的正确姿势和能跑成直线的情况下,逐渐加快跑的速度,但教学时距离不宜太长,应保持在30米左右。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上好这一简单的教材,教师设计了情境教学,以“我们去郊游”为主要情景,带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运用情境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

案例介绍一、学习内容

①沿直线跑。②游戏:开火车跑。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两点之间跑成直线距离最短。

2.运动技能目标:学会用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的快速跑。

3.情感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前脚掌着地沿直线协调、自然地快跑。难点: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流程

1.活跃情绪阶段:⑴课堂常规:①指挥学生集合队伍。②师生问好。⑵队列练习:①立正。②稍息。⑶去郊游:采用走跑小游戏(音乐伴奏)进行。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接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跟教师乘上“大巴士”,向郊游的目的地前进。⑷教师模仿驾驶员开着大巴士带领学生走跑练习。⑸在走跑练习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听信号做“抱团”游戏。⑹当“大巴士”开到一片平坦的停车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彩带热身操。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的车停在了停车场,来!拿出你们的彩带跟老师做彩带热身操。”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根据设计的“郊游”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在乘大巴士的过程中,着重复习已经学过的走和跑教材,同时穿插“抱团”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巩固旧知识。当车来到一块平坦的停车场时,学生跟老师做热身活动――彩带操,以达到活跃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运动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合作、自主创新阶段。⑴邀请同学表演开汽车(团结协作走和跑)。⑵教师介绍前脚掌部位,学生之间用彩贴相互贴一贴前脚掌。⑶组织学生体验前脚掌着地跑。过渡:语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前进。”当车开到目的地,教师对学生们说:“小朋友,我们分小组来开‘汽车’,比一比,看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开得最稳。”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带领大家到了郊游目的地。教师运用小组开“汽车”的形式,让学生们展示“团结合作”,重点巩固走和跑教材,接着自然过渡到直线跑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快跑是脚前掌着地,学生们用彩贴互相贴脚前掌,以此明确脚前掌的部位,最后学生在快跑中体验脚前掌着地的动作。⑷组织学生放“风筝”。⑸学生用彩带作“风筝”,举过头顶,在快跑中让“风筝”飞起来。⑹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快速跑,让他们手中的“风筝”飘起来。⑺教师请学生演示,评价直线跑的动作,表扬激励。⑻组织开“火车”跑游戏。⑼学生在画好的“轨道”上分小组开火车。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启发、诱导学生如何使“风筝”飞起来。学生利用学具――彩带进行创意,在快跑中让手中的彩带飘起来。教师适时帮助跑得不快的学生,通过努力,他们手中的“风筝”也飞了起来。学生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直线快速跑,使他们感觉到“跑”不是那么单调,而是充满了乐趣。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掌握了直线跑的技能。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做开火车跑的游戏,又一次通过游戏教学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使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3.稳定情绪,身心恢复阶段。⑴放松性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音乐伴奏)。⑵教师站在圆心,学生围成同心圆,与老师一起跟音乐节奏做放松舞蹈。⑶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我们都是一家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多年来,一线的体育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能紧随时展的脚步,应和时代改革的强音,在教学中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改革创新的脚印。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和课标精神的理解。

1.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发展。本节课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时非常注意尊重儿童人格,培养学生的个性。个性的培养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更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过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教学时为了“统一”所做出的种种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本课设计“郊游”情境,倡导游戏教学,对学生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和灌输,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本节课“我们去郊游”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游戏、共同参与等,无不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情绪,对练习乐此不疲。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创新。

第6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轻松愉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搭建平台。让他们敢问敢发言,轻松地从事数学活动、交流数学经验。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还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创设教学情境,这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无疑会引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的方式,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增长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达尔文有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数学本身的规律和奥秘,在教学中改进教法,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时,我将一些道具带到课堂上。我先拿出一个孩子们都很喜欢的风筝,然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大家看到了,我这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风筝。大家想不想要?”“买一个这样的风筝需要6.5元钱,看大家能不能算一下我要买3个需要多少钱?我要把风筝送给今天算得最快、方法最妙的同学,谁有信心?”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都忙着算起来。一会儿,学生得出如:6.5+6.5+6.5=19.5(元);6×3=18(元)5×3=15(角)18+1.5=19.5(元);6.5×3=19.5(元)等算法。虽然结果都一样,但是算法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在肯定大家结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最简便。继而在以前学习整数乘法的基础上,结合刚才同学的做法,讨论小数乘法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然后在小组内和班级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起了启发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恰当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即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即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评价不是只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励、反思和调整。人文化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形式要多样,要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况,巧妙应对,适当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找出自身问题的有效做法,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在学生互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怀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重心放在过程上。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小组评价中,应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防止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甚至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被排挤在外,从而失去锻炼的良好机会。

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评价,都应是师生全员参与进行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时,要求其余同学不但要认真听,还要对比别人的汇报,反思有没有比别人更好的发现,有没有对别人更好的建议,甚至是反思自己有什么不足等。然后给予同伴最恰当的评价。这样汇报者、同学、教师才能形成完整的互动整体。

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第7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一、写话搭桥,方法引路

教师出示挂图:春天美吗?(学生:美)小朋友们来了,他们看到了什么呀?

师随机板书:蝴蝶、小草、梅花、白云……

师:老师已经把景物搬到黑板上来了,可还是感觉不到它的美,小朋友们能把它说美吗?

生:我觉得梅花最美。

师:美在哪里?

反思:美丽的情景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但是,一下子用“美吗?美在哪里?”表述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它需要经过观察、摄取、组合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因此我认为此案例中教师在学生谈到“梅花”时就应该为学生铺设好阶梯,“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梅花?”、“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味道?”、“你抚摸过它吗?”、“她仿佛在向你说……”随机板书: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知道怎样展开了,而且他们因有话说而想说乐说,兴趣盎然。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写话则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他们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不知如何表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写话求趣,想象为帆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圆像什么?

生:……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画这个圆吗?

请一生蒙眼给圆添眼睛、鼻子、嘴巴

师:如果他的眼睛能这样就更好看了。(教师随即用粉笔描学生画的眼睛,使它更大、更有神。)

师:现在同学们也闭上眼睛,在自己纸上的圆内添眼睛、鼻子、嘴巴,看谁把五官画得最端正!

……

反思:这是一节活动型写话课,在这节课中,教师想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你觉得这个圆像什么?他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呢……但由于她课始用粉笔描学生画的“眼睛”,使它更大、更有神;整体参与前不经意提到的“看谁五官画得最端正”,无形之中遏制了学生大胆想象的空间。学生画的眼睛一定要大而有神吗?画中人的脸一定要五官端正吗?那么我们的卡通画、漫画为什么那么受小朋友的青睐?所以教师在上这节课时,如果能把“画”的要求放低,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多涉入卡通、漫画的思想,学生会更加乐说、乐写。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通过写话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尽显童真,展示学生个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窗口。小学生处在充满奇异幻想的时期,处在富于无限想象的思维发展阶段,教师应让“想象”这支美丽的思维花朵充分进入孩子们的写话中,真正让想象为写话导航。

三、写话溯源,生活为本

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他们有的躺在草地上,尽情享受;有的分散在小道上,忘情地欣赏野花;有的玩性更足,带上各色各样的风筝跑着、笑着……归来之后,孩子们都一吐为快:“我发现一片小草刚从土里探出头来,弯弯的,还没挺直腰杆……” “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我多想也变成一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孩子们用稚嫩的笔写出的见闻和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无比的喜爱。

反思: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写话的兴趣在具体的形象和具体的情境之中更易被激发。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最为向往的乐园,让孩子们走进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无限乐趣,就为他们的写话提供了素材,也注入了激情。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创造各种活动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蓬勃发展的社会,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不断积累,这样学生写话时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内容。

第8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31―01

一、真实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

1.和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认识自我。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情境中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课下见到我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我一怔,随即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等着挨批评了。”他一下子脸红了,觉察到了用词的不妥。后来,我给他指出了“谈话”一词的微妙变化,如果换成“谈谈心”或“说件事”就妥了。率真的评价让该生明白了“谈话”一词的多义,也懂了口语交际中因对象不同而用语不同。给学生以真诚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廉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

二、用“爱”的尺码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

1.在真情鼓励、赞赏中促进学生成长。在学习鲁迅散文《风筝》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大家都能从文章内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题,我希望同学们能联系自己实践谈谈认识”。就在同学们认真思考之时,我偶然发现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投向我,低头又抬头。我猜测她一定有话要说而又担心说错。于是当她的目光再次与我相接之时,我送给她一个激励的眼神,示意她主动发言。终于她站起来了:“我觉得风筝是自由的象征,风筝能在空中飞翔,而弟弟手制的风筝却被毁了,这表明弟弟的内心自由的天地也被毁了。因而文章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这确是一个创新的认识!”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把握时机适时表扬鼓励:“张燕同学有着一颗敏锐的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且能够主动发言表现自己,真是一大进步!希望以后更大胆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把更多更好的见解告诉我们,大家说好不好?”话未完就赢来了一片掌声。后来,该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大了。

2.以宽容的心、睿智的语言呵护开导学生。教学评价的选择还要注意学生的性别不同,个性差异。班级是个大集体,个性各异,语文基础也参差不齐。对于内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师者应用宽容的心,睿智的话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一定要懂得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进生的调皮不应斤斤计较,要多做思想工作,真心关爱。对他们不可避免的“瑕疵”尽可能包容,评价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从而化坚冰为春水。

三、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评价的语言要正确生动,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让评价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

第9篇:风筝教学反思范文

一、引起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思维

矛盾是引起质疑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略之一。教学环境在由矛盾引导冲突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勇于将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继而引发思考。因此,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上,教师首先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甚至可以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与此同时,教师要仔细分析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且根据这些心理倾向和心理需求去引导他们积极质疑。最后,教师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引发,可以通过设置阶段性的问题情境,并且逐步点出“疑点”,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矛盾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维的敏感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风筝》的课堂学习中,围绕题目“风筝”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第二,“讨厌”和“嫌恶”是同义词吗?这两个词存在什么样的区别?那么,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讨厌”一词来代替“嫌恶”呢?

在这样的层层设问下,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质疑,首先从语文词语的本意出发,“讨厌”与“嫌恶”都表示不喜欢,两个词语在某些语境下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在语气以及情感表达上,“嫌恶”一词的态度更加严重,并且更具有情绪性。在初中生的认知中,“讨厌”与“嫌恶”是能够相互置换的,但为什么文中没有用这个词呢?在质疑的推动下,引发学生的思维扩散,从而起到了激发思维的目的。

二、设计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针对不同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该区分语文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学生去探究“我”“叔叔于勒”的内心想法,设置情境,假定“于勒”后来又给“我”写过几次信,并且信中都是在倾诉现状的不幸,那么作为“我”还会以什么心态来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看法?在这个情境设置中,教师可以选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要将“于勒”以插叙的方式进行?为什么看似全文并没有过多描写叔叔“于勒”,篇名却叫《我的叔叔于勒》呢?这样的用意是什么?

在这样的探究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在情境设定中得到了发散,通过模拟情境,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地去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讽刺,为了突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作者所设置的伏笔,来营造全文紧凑的氛围。

总的来说,在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采取相对宽泛的问题,结合相关的语文素材,能够更好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定向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与之对应的思维方法,形成更系统的思维方式。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种非智力能力,它不具备特定的学习特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实际上,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特别重视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内在思考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