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科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
夯实基础知识是重点
初三的学习复习时间是十分紧张的,黄金周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复习梳理初一初二知识点的“温故而知新”的机会。孩子们们可以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内容重新回顾一下。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开学以来刚学习的相关内容的教科书再通读一遍,将所记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和补充。还可以把之前做错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在重做的过程中注意要加以比较、反思和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松弛有度、劳逸结合
语言精美、寓意深刻的文章历来有平衡情绪、净化神经的作用。平时学习生活特别紧张,没有时间阅读,节假日可以利用饭后睡前的时间,看看《读者》、《青年文摘》、《课堂内外》等杂志,挑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感悟作者的意图,咀嚼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写法,将自己投入到文章中去。这样不仅身心得到放松,还会开阔阅读视野,丰富语文的阅读与写作。
【英语】
开口朗读少不了
长假期间,学生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的第一步。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早晨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较为合理。计划中应有整个长假每一天的计划,该时间段内学习什么科目的什么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包括休息和锻炼的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在7点左右大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单词和课文,或与课文内容难易程度较为接近的一些短小精悍的短文,若能坚持,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可以刺激大脑,强化记忆,达到“水到渠成”,一口流利的英语自然就会脱口而出,慢慢培养自己的“语感”。
强化训练有助成绩提高
就英语学习而言,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语音语调不正确,可以利用假期在家认真跟读录音磁带,甚至安排一定的时间收听、收看有关英语广播、新闻等,以矫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对于那些感到自己英语单词的拼写或词汇量不足的孩子,可以在国庆假期里安排每天按照读音规则拼读或默写30~50个左右的单词或词组,把开学以来老师所教的所有单词、词组进行牢固掌握;还如有的孩子阅读能力或完型填空能力较弱,那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与适合自己或略高于自己能力的有关短文进行训练,如果每天做5至7篇的话,一周积累下来,收获也会不小。
【数学】分析数学错题是法宝
引言
目前,国内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总体来说,我国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处于自发的、校级规模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具有可拓展、可推广应用型的教学信息化体系,对进一步引导和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
广东省为了加快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充实、完善和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案例与资源,建设了一批计算机工具软件(通用工具、学科专业工具)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从2009年起,广东省高校研制开发了若干门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逐步形成计算机公共课程课程资源库,并开展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1.1 自主学习平台特点
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上,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学生主体参与模式变革,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该本文由收集整理系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结合应用。在理论上,它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结合;在学习资源上,它将印刷材料和光盘、磁带、电视、收音机、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材料进行结合;在学习环境上,它将真实课堂和虚拟课堂进行结合;在学习方式上,将授课、网络课堂、交流、研讨、练习、作业等进行结合;在学习风格上,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参与、合作、竞争等各种方式体验进行结合;最终形成了以教学技术为教学目标服务、支持不同的学习风格、产生不同的学习经验和无时空界限的学习环境。它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机整合[2]。
1.2 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原则
自主学习平台在设计上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性原则:知识、技能、态度是埋藏在课题和学习计划当中,并能够在现实的学习和作业中反映出来的;②交织性原则:学生能够完成课题,并能够在完成课题中获得特定的潜能。
1.3 自主学习平台总体结构
平台主要功能有以下:
⑴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经自动处理后,可迅速得出全班的统计结果。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估价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改进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可借助于计算机对教学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估。如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对试题答卷进行意向分析,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效果分析等。
⑵ 监督与管理有关教学活动。计算机可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监督学习的进度,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分析教材有关信息。
⑶ 编制试题和进行评分。把各门课程的大量习题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题库,根据教师的要求生成若干水平一致而内容不重复的试题,并对学生的答卷直接评分,进行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借助于平台可以优化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⑷ 将实时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实时评价分为四种:预备性评价(在教学之前实施,以了解学生起点);诊断性评价(用以深入分析学习困难之所在和原因);形成性评价(用以检查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目的在于发现学习困难及改进教学);总结性评价(就学生的成绩表现进行评价)。
⑸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为下一次教学过程提供支撑[3]。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转贴于
[评价][适合课堂教学][适合自主学习][课程教学设计][学习需求分析][单元(主题)学习活动][课程标准][课程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目标体系的确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资源的选择][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方案的实施][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丰富和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能满足本科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以下简称第一层次课程)教学使用。为了推动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各学校可免费获取学习光盘、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资源、考试评测系统等教学资源,从第一层次课程开始实施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教学改革试验,由“集中讲授+上机试验”的教学模式逐步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终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依托立体化教材的自主学习。为进一步丰富计算机教育第一层次课程的教学资源,加快建立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库,各校在开展教学试验的同时,在华师大教学资源包知识点划分的基础上,需根据本校特色、优势专业开发单元学习案例包[4]。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如图2所示。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直到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有时也对综合课程(或几门相关课程的组合)的学习过程进行进行全面的设计。教学模块设计要求[5]如表1所示。
生
情
况
授课班级及人数
15个班级1000人
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
优秀率
及格率
班级平均分
70%
90%
80
本学期预期达标情况
优秀率70%,及格率90%,平均分80
学生认知特点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更加的熟练与规范化,对这学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全册
教学
内容
分析
1. 本教材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在递进的故事情境中安排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任务;
2. 结构设计为根据故事情境和学习任务的需要,自然地将各项操作技能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本学
期教
学目
标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中工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使用原理等,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能够利用各种多媒体处理软件处理、设计、制作作品,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重
难
点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周次
时间
计划进度
完成情况
1
3月1-7日
Windows寻宝路线图
2
3月8-14日
压缩文件中的宝物
3
3月15-21日
到网上邻居中寻宝
4
3月22-28日
计算机中的神秘数据
5
3月29-4月4日
单元评估宝物展览
6
4月5-11日
发出邀请
7
4月12-18日
拟定研究方案和问卷
8
4月19-25日
收集调查数据
9
4月26-5月2日
召开网上研讨会(上)
10
5月3-9日
召开网上研讨会(下)
11
5月10-16日
期中考试
12
5月17-23日
统计问卷数据
13
5月24-30日
撰写调查报告
14
5月31-6月6日
制作环保宣传演示文稿
15
6月7-13日
研究成果
16
6月14-20日
身边的环境问题
17
6月21-27日
复习期末考试
18
6月28-7月2日
期末考试
关键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主化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3-03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汇编语言是一门面向处理器的低级语言。该课程一方面配合“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为自动控制等与硬件相关的应用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操作系统”及“编译原理”等课程的程序设计基础,从软件角度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加强学生的高级语言编程能力。
目前在大部分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授环节,以主讲教师授课作为主体,辅以课后作业、定期答疑;在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度,配置相应的上机实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Intel 80x86系列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能够运用学到的汇编语言知识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理念不断加深,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教学模式以及考试方法的思考。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该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回避地暴露出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所不相适应的弊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 由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较C语言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更加烦琐,并且与硬件关系密切,因此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2) 课时的紧迫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产生矛盾,使得学生学习不够扎实,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答疑时间太为固定集中,有时可能与学生的时间发生冲突。
(4)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少,教学计划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不相一致。
当然以上几点也可能是在许多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通病,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就迫使我们朝着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研究
顾名思义,学生自主化学习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性从老师那里拿回到学生手中。具体地讲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的听课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地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自主化学习的方式在教育界曾多次提出,但收效极佳的还未见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自主化学习留于形式,最终导致自主化学习变为了不学习
目前,有些课程推行所谓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实是把教学的一切任务都推给了学生,老师也不闻不问,最后象征性的考试了事。这样的教学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化学习、主动实践、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在学生中滋生了浮躁、涣散的学风。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2) 自主化学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如果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自主化学习的学习模式也是很难推行的。其相应的技术支持应包括在学校构建一个用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进度安排、课程学习目标、课后作业布置以及在线答疑等系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自主化学习方面也有过积极的尝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了校园网学生在线学习子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在线学习的辅助指导,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全面的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过程。
3应用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
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北京工业大学正在研究、开发并完善“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及网络化。此系统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和实践平台。虽然该系统尚处于试验阶段,功能尚不完善,但它对于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实现可以把课程的学习、课后的作业练习、疑难问题的答疑及最后的考试等教与学的工作环节都放到互联网上完成。
图1 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总体结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采用基于网络架构的B/S模型建立。服务前台共分为四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提供一种特殊的服务。
(1) 在线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该模块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为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计划的安排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按阶段把当前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以消息的方式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自己掌握好学习的进度。这种模式可以把只有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教师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合理安排“上课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自己的主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 在线作业模块:本模块旨在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及上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在线提交作业及上机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3) 在线答疑模块:一个合格的在线学习系统必须包含在线答疑模块。在线答疑模块为教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提供了提问、交流、切磋的平台。在线答疑平台是一个论坛形式的公共平台,它的功能主要是由学生在线向教师提出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定期予以回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个平台的功能远大于此。学生们不但在在线答疑平台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丰富的交流。有时,不用等到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因此,这个平台真正成为了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传授知识、切磋技艺及发表心得的纽带。
(4) 在线考试模块: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模块来考察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考试的模式是对传统的考场考试方式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该模块的实现,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组卷、阅卷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为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现考教分离及进行大规模的考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也为检查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关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校园网在线学习及考试系统的基本构架、部分已实现的功能、系统的整体构想以及该系统对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具体帮助及技术上的支持。
通过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化学习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看到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及实践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我们期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自主化学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积极的探讨和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梁峰. 多媒体校园网系统探讨[J].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5,(4).
[2] 易小琳等. 基于EDA平台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课程虚拟化实践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5,(7).
[3] 易小琳等. 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2002,(11).
[4]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易小琳(1959-),女,高级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主讲教授,硕导,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鲁鹏程(1976-),男,讲师,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组教师,博士,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周巍(1982-),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杨峰(1984-),男,研究生助教,目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嵌入式系统。
联系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100022,易小琳
E-mail:
一、问题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变革。但是在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大都感觉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重。“分化”主要有以下表现:
1.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能很好地适应,甚至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但那些智力稍差,缺乏主动性,又没有自控能力的学生则一时难以适应,这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2.新课程注重实验和活动,要求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在课外制作相应的仪器和相关的小实验或完成课外活动来巩固知识点,这就使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热情很高,学习态度端正,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课外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因而能学得较为扎实,成绩较为满意;相反,本身对科学兴趣不大甚至讨厌,又懒于动手、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中不会积极参与探究、讨论,等于是在被动状态下学习,学习的效果较差,科学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
3.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但不同的家庭条件、家庭背景不能让学生都在网上或课外书本等渠道找到跟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一方面,有些家庭没有上网条件,有些则没有能力让学生买太多的课外书。另一方面 ,新课程要求有的新的科学实验仪器没有及时筹备,不能和课本内容配套,课内增加学生兴趣的活动没有和当地的环境接轨等,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如初一的星空图,因为学校没有足够的望远镜,或者即使有也很难观察到真的星空(天气不允许),所以还是纸上谈兵。
4.新课程要求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多讲解、多接触、多询问学习情况。但教师只有一个,而学生还没有达到小班化的程度,现在的班额多者六七十人,少者四五十人,我们的教师究竟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在教学中体现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知识呢?这就是个严重的现实问题。所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及时指出基础差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必然会使学生成绩降低。
学生的两极分化,其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多方面,所以我们在制定解决方法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地思索、采取相应的对策。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两极分化”?
二、解决问题
1.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进程外,自然亲切的教态、精练幽默的语言、简明工整的板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教师巧用特殊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悬念教学法,它能沟通教材中上、下课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节课留下的悬念,课后必然饶有兴趣地讨论研究,由于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许多悬念,学生可以动脑动手,通过实验解决。例如,在讲述“液体压强”一课后,我先复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压强大小计算方法,然后设问大气是否也存在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课后自己准备实验或例子去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设计了许多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海洋乘风破浪,既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意志,又不断激发了他们的发现、创新的激情。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在讲述“机械能”时,我引入“举高的小球释放后能够做功”,让学生产生一种疑问:被举高的静止的小球能够做功,它所做的功消耗了什么能?这能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个能叫什么能?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趁机引出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悬念教学既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比生搬硬套的注入式方法具有更高境界。
2.实施分层教学。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虽然在八年级阶段科学是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文化积淀”问题,客观上也存在不平衡性。这些问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就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立足于中等生,我们要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对不同学生我采用不同的要求。我将作业练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应用概念、规律解答的基础题;第二类是简单的综合题;第三类是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我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第一类题目,选做第二类题;中等生完成第一、二类题,选做第三类题;优等生完成所有作业题。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了抄作业的现象,很好地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平时上课我一般是对中下等生提问,对于他们的作业,我要求评讲了以后要即时订正,然后我给他们复批,过几天再出类似的题目给他们做。切忌对后进生冷落、嘲讽、不负责任的放弃和格外严厉的惩罚。这样不仅不利于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反而会压抑他们原有的积极性,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两极分化更严重。
3.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
把班级学生按好、中、差平均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结成对子,以好带中促差。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设置多层次问题,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后进生展示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发挥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互帮互助。
如我班共有8个合作小组,其中5个小组是4位学生,3个小组是6位学生。在分组时,我已经进行了均衡搭配,好中差搭配,实力比较平均。平时上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可以说,这是8个小集体。我提出的第一个活动是进行期末“汽车拉力赛”,得到学生热烈的回应。活动设想:每个小组代表一辆小汽车,各组给自己小组的小汽车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各位小组成员代表小汽车的轮子。在期末阶段组内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大家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复习。以期末考试的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作为小汽车的速度。最后我将取前三名发奖。为了鼓励后进学生进步,我特地设立了“进步加分”这项规定:凡是进步幅度大的学生,可以依实际情况给予加分。
第二个活动是“我要超过你”。“汽车拉力赛”是一个集体项目,而“我要超过你”则是一个个人项目。活动设想: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定出一个“赶超对手”。(这个“对手”一定要和这位学生旗鼓相当,甚至要略好一些,但不能相差太远,也就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那个程度。)如果期末考试成绩超过了这个“对手”,那么这个学生的暑假作业减半。
4.抓习惯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不仅可以使“尖子生”得到应有的培养,而且可以使中等生和后进生在科学基础知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一种省时、省力、快速、高效、科学的先进学习方法,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
(1)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到两个“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要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阅读、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认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教师积极巡视课堂,指导学优生,辅导学困生,促进中等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作一些调查研究,以便在下课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疑难问题,使作题规范化,促进知识系统化,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2)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和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八年级阶段,特别是八年级上学期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减少两极分化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肯定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只要开动脑筋,做个有心人,就会找到许多帮助学生的好办法。我们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来提高学生,让更少的学生掉队。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内涵是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并把这一工具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相互融合,达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行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整合的原则和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整合的原则
1、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为原则。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科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为原则。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3、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科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整合的优势
1、教学整合提高了实验效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由于教学条件的诸多限制,学生难以认知的微观粒子,宏观天体等抽象知识及部分危险实验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完成,而借助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方面营造出全新的学科教学氛围,用声音、图像乃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牛传递信息,有利于多角度让学生认知对象、启发思维。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2、教学整合扩大了教学时空
学校和课堂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场所,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很大的灵活性。如在学习探索宇宙中的太阳系的时候我留给了学生网址,这样就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还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
三、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地球》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有五篇课文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而教学本单元,光靠课文中提供的文字资料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地球资源的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靠阅读的方法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是无法对地球形成深刻认识的。
(二)教育媒体应用分析
1、主要教育媒体
联网计算机45台、教师电脑、大屏幕、实物投影仪、关于地球的网页。
2、地球网页介绍
关于“地球―――共同的家园”的网页,采用FrontPage软件系统,利用框架结构,分以下内容:地球总体介绍、地球的表面及内部构造及常见地表变化的过程,还有交互功能的BBS留言板、测试区和拓展学习的网址。
3、单元概念关系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及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课教学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由古代的有关天圆地方、浑天说、盖天说的猜想发展到近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再到现代科技发展苏联的加加林、我国的杨利伟从太空看到地球的真正面貌。地球的表面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及第五课的教学中,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平原、山谷等地貌特征,并在了解这些地貌的基础上制作地表模型,了解地图的形成原理,并认识到现代科技发展使人们对地球表面形态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能过第五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形态并不是永久不变的,会由于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搬运等而发生变迁。地球的内部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课及第四课的教学中,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的运动会发生地震,地幔的温度极高,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岩浆会通过裂痕上升,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当内压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岩浆就会喷发出来。
4、主要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师创设情景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客人―地球(呈现地球网页):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璀璨的行星,被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对于地球你了解哪些呢?(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呈现的地球情景和自己对地球的了解,能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可适时用word文档归纳本节课能解决的问题。)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遨游地球网络,走进地球母亲,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
环节二:上网探究收集资料
各组在上述归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上网查找研究。
在上网学习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前,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高效率完成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组织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意见,最后归纳上网学习的注意事项:如根据问题有目的的浏览网页阅读资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及时下载分析处理;对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小组作品等。
环节三:交流互动整理资料
学生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作品传到BBS留言版上。利用传到BBS版上的资料,每组派一名代表和其他组交流探究的结果,当一个学生在介绍自己小组作品时,其他学生通过浏览留言版,可以看到该小组的作品。在此期间,教师做好组织工作。
环节四:自我测试巩固问题
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们到底对地球了解多少?请他们做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打开网页中自我测试区选择题,了解测试区功能。
学生自我测试,交流体会。
环节五:拓展延伸不断探究
(一)开展“换位思考”活动
在党员教师当中开展“如果我是……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换位思考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思考一种角色去担当,提出担当该种角色的相关措施和方案,上交党支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促使党员进行理性思考,促进党员的观念转变和思想统一,有利于党员行动上的步调一致。
(二)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
每位党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学院、学校的发展规划、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文明创建、党的建设等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三)开展“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
为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每位党员教师应立足岗位,做好主人翁,在自己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提高自己在学院的贡献度,为推动学院新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因此,学院将开展“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具体如下:
1、树立“岗位主人翁”意识
(1)科研岗位:围绕学院科研工作,每位党员教师以高度的科研热情,向科研要质量,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目标努力奋斗,提高个人的科研贡献度,为实现学院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本科教学岗位:党员教师发挥主人翁意识,把课堂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项教改活动,加强师生间沟通,树立身正为师,学高示范的优秀教师形象,为本科教学打翻身仗做出贡献。
(3)行政管理岗位:学院推行“勤奋度、满意度、绩效”三维一体的行政管理岗位考评新机制,行政管理人员(包括党政领导)要将切身利益与学院各项工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与群众满意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提升自己在行政管理工作上的贡献度,为学院教学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4)导师岗位:本科生培养方面,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本科生“个人发展引导计划”实施方案中来,为本科生人才培养做出贡献;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研究生学风监督,加强论文质量监控,做好引导职责。同时导师应该给予研究生在生活及思想上的关心,给予人生观的指导,增强研究生对学院的归属感。
(5)实验人员岗位: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办公的场所,加强对实验室平台的管理是实验管理员主人翁意识的体现,要从源头杜绝违规操作和实验资源浪费现象,建立学院统一的贵重仪器共享平台,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科研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6)辅导员岗位:学生辅导员要把责任心摆在第一位,关爱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制定“岗位主人翁计划”
党员教师围绕“岗位主人翁计划”,结合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重点提出个人两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做到“四个结合”:即要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院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党员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与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与提升本职工作的绩效结合起来,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便于自查和督查。
“岗位主人翁计划”活动作为我院教师开展主人翁计划的特色活动之一,将成为我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效活动机制。
二、学生主人翁计划
为了贯彻上海大学“主人翁计划”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建设”的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院的学生“主人翁计划”将围绕“努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目标,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观念,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计划、参与组织和参与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共赢。
(一)开展“换位思考”活动。
在学生党员当中开展“如果我是……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主题的稿件征集活动,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自己的角度为学院、学校党政管理、科研教学等提出具有可参考性、建设性的措施和方案,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
学生以学院主人翁的姿态,对学生党建、团建、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安排、授课形式、管理模式等等畅所欲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院发展,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三)开展学生五项“主人翁实施计划”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和学生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院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学生提出的五项“主人翁实施计划”:
1、树立五项主人翁意识
(1)做学风建设的主人翁:在学风建设方面,学生党员要成为主人翁,带头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和不缺课,在学风检查督导、联系专业教师及学习“一帮一”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实现我院学风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做个人发展的主人翁:积极参加学院“个人发展引导计划”的系列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深入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积极思考未来个人努力方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学院鼓励学生为将来发展早作规划、提早准备,尝试将学生们分成考研组、出国组、工作组、困惑组,让每个学生作自己生涯规划的主人翁,对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负责。每组由学生担任组长,组内成员互相鼓励、互帮互助,及时交流信息,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前进路上可以并肩作战、结伴同行,而困惑组的同学在周围同学的激励下,也终将走出困惑,加入到为未来奋斗的队伍中,未来掌握在每个学生自己的手中。
(3)做学生管理的主人翁: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学院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在信息透明方面,将学院网站和乐乎论坛作为信息公开、学生讨论的大本营,由学生自主管理学院的版块,对于学院信息、近期活动、各类评奖评优都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学生了解、参与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让学生有知情权、表决权。学生可以主动获取信息,查看自己关注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监督各类评优评奖的公正性、合理性。
(4)做社会实践的主人翁:在社团建设和素质拓展方面,学生结合自身各方面特长的兴趣爱好,博采众长,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和素质拓展。结合专业特色,将环保社建设成向全校师生传播环保理念的窗口;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把理论构想变为可行的方案,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自己立项、付诸实践,做实践的主人翁。在活动中各展所长,经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去收获累累硕果。
(5)做树立学院品牌的主人翁:在学院品牌树立方面,学生是关键,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项目,打造学院品牌,提高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将学院文化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氛围。每个学生都是学院的主人翁,肩负着树立学院品牌的使命,同样良好的学院品牌也是学生无形的资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院品牌建设中去。
关键词:高校 有机化学 学习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制备及应用的科学,是化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作为高校基础教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大学有机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开展教学改革创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下面笔者从目前大学生有机化学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一、大学生有机化学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学习效果很差、厌学甚至不学的现象。笔者通过与学生交谈,并进行查访,总结原因主要有:有些大学生认为学习有机化学没有用,因为以后工作也不会涉及化学知识,还不如花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些大学生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而是专注于课外活动、玩游戏等;少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是太懒惰,无心学习,老师劝教也不听,最后临考前却想着让老师帮忙辅导,完全放弃了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出现这些问题的结果就是,班级整体有机化学学习水平下降。
(二)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水平不一
有机化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组成各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省市,各地教学水平和质量不尽相同,造成了学生间化学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部分来自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很大部分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其理解力和动手能力不强,学习很吃力,跟不上进度,以至于出现了弃学现象。
二、针对有机化学学习问题的探讨
(一)加强大学生教学考核
加强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的考核,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课程学习,正确理解学习目的,顺利完成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高校多采用多因素考核制度,包括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平时考核是根据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即从学习纪律、预习、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考核。考试考核即答卷测评考核。虽然各高校考核内容所占比例不尽相同,但这种考核制度对学生学习效果评定是客观公正的。与此同时,要想更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整个考核过程还应加大课堂测验考核。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维持大学生的学习紧迫感,使其用心听课和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其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还应该加强考核制度的执行。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多次考核不合格者,必须执行相关处罚。同时,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公平,严禁出现考核武断或者失误,避免学生出现心理不平衡及产生学习失落感。
(二)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加强学习考核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第一,有机化学是一门与生命科学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化学分支学科,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性增加教学内容,以“贴近实际应用、贴近生活”为基本原则,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重视该门课程;第二,调整课堂教学日历,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课堂讲学,让学生更加紧密地加入到有机化学的教与学过程中,一方面督促其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这有助于调动起他们更深层次的学习动力。此外,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化学相关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升其对有机化学科学的探索热情。
(三)加强学习交流与合作
大学课程知识的学习,除了自己主动外,还要相互交流,尤其对于那些有求知欲但又学习吃力的学生。大学有机化学学习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更需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现代高校具备强大的信息资源和学习交流渠道,大学生之间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学习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似乎是多少代人的教学和学习经验总结。可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自我封闭的趋向,这很不利于沟通学习。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班级干部和学院负责人合理安排,并配合心理教育专业人士,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或课外活动,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使其能够更多地接触同学,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大学有机化学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高校需要让大学生准确认识到自己目前扮演的角色和将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出现的现实问题,我们要不断开展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当代社会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加快社会进步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彦伟,孙广,李海艳,别红彦.大学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11-112.
[2]王枫,张会菊.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2011(2):173-174.
【关键词】兴趣 实验 艺术 情感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化学教学获得成功;只有通过趣味新奇的化学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是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七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这七个字顺序的含义及原因。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其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 教师授课时要把握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教学艺术,生动风趣,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金属》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在讲这个知识点之前,先问学生:“你们家里用过铁锅吗?发现铁锅什么时候会生锈?什么地方最容易生锈?”学生这时非常感兴趣,就积极地回答问题。还有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更佳。
三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