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第1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 键 词:滨水景观; 城市河道; 景观规划; 方法

Abstract: Please elaborate on the problem of subject about city river landscape system, and advan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working method to follow when building river landscape.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exploiting and developing its uniquestyle of ecolog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recreational value, based on simple function of city pollution discharge, navigation and controlling flood and draining flooded fields.Keyword: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riverway, landscape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又哺育了城市,孕育着城市的灵气、蕴藏着城市的历史。河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就是这样与河流有着鱼水相依的不解之缘。但是,城市的发展也会给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的水系景观愈来愈少,使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道综合的整治和景观的营建,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2、存在问题

2.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 用、排水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河道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原有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掩盖、填埋,使活水失去了“ 生命”, 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的生态链。

2.2河岸处理呆板, 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

出于防洪的需要,一些河道加深河槽、构筑堤坝、筑堰改道, 工程化的措施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一些河岸驳坎设计呆板, 以直立式为主, 既弱化了亲水性,也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3景观连续性、系统性不强

沿河地区分段、分地块开发,使沿河的景观整治实施也各自为政,缺乏延续性;单一河道景观整治影响面小,与整体城市景观体系的系统性差。在视线走廊上经常有滨水不见水的情况。沿河景观设计与整体规划脱节。

2.4场所功能混合性不强,活力不足

大部分的河道景观仅局限于河道驳坎的设计、沿岸绿地的建设,滨水区与城市主流空间交流不够,滨水建筑与滨水开放空间不够协调, 缺乏统一、整体的规范和引导。整个滨水地区的景观缺乏内在的联系,忽略了城市整体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滨水地带只具规模, 不聚人气。

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营建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作为我们设计时的原则方针。

3.1 系统和区域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营建时,首先应该对河流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是第一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的使用,对重大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河道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要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河道景观设计营建的保障。

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河道整理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河道景观设计必须能够为此提供多样性的结构、功能组合,满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要求。

3.3 生态设计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生态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和城市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3.4 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线性,强调植物造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鼓励平易质朴,反对铺张奢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5 安全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安全性非常重要。安全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河道排洪、防洪对城市和周边居民的影响;二、考虑游人近水、亲水等活动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可考虑对驳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是自然缓坡、设置护栏、植物围墙等安全措施。

3.6 文化保护的原则

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对每个设计项目都很重要的,是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整个项目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设计项目多有各自不同的设计背景、文化环境、现状区域环境,所以应该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但是一些带有模式性的设计营建方法,在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仅供设计时借鉴参考。

4.1 河道平面的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截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的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是大大的损害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具体来讲,首先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尽可能地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而且对于景观和生态多有重大意义。第三,尽可能使城市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

第2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滨水景观;景观设计;城市河道

城市河道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城市建设过程中广受重视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城市河道处在城区边缘,对于城市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甚至影响着城市形象。当前我国的城市河道设计理念在不断完善,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顺应时展,必然能够使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1城市河道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城市建设的破坏性开发,导致城市中的河流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河流被人为取直或裁弯,以迎合河道沿线部分建筑的景观。有的城市为了节约土地,在开发过程中侵占河道和河堤,但又不得不加高防洪墙以防止城市内涝,这导致原有的河流成为城市中的渠道,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还有的城市只重视经济指标,不考虑环境发展,对部分工厂向河流中排污的问题未能严加管理,致使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甚至成为排污河,失去生命力。

2城市河道建设应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2.1行洪安全

现代城市中的河道大多穿越密集的人口聚集区,如果用于城市行洪,就必须考虑行洪安全问题。为保障汛期行洪安全,河道应确保充足的行洪断面。由于过去的城市开发大多是破坏性的,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侵占河道,导致河道断面变窄,不得不加高堤防以保障行洪安全。地方和防洪墙的加高阻隔了人们与河道的亲密接触,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并在此前提下,打造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河道。

2.2因地制宜

由于每座城市中的河道有不同的用地范围和发展规划,现场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河道景观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水文特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最别具一格的风采。

2.3质量控制

河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更要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河道的质量问题。因此,除了美观以外,还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意兴利避害,在布景的同时考虑主流摆动、河床稳定、护岸工程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滨水河道在安全的基础上给人美的感受。

2.4文化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不但要考虑自然景观,还要充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呈现,二者的融合才能呈现出最具美感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城市河道滨水景观时,兼顾自然景观整治与人文景观保护,使+区域内的文化历史具有延续性,景观具有生动性,展现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并存的城市风貌。

3河道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

3.1生态化趋势

河道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体现在生态化水体护岸、自然化河道形态和生态化水体更新等方面。

3.1.1生态化水体护岸。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体护岸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再使用传统的水泥、石砌等方式,而是过渡到木桩再过渡到现在的生态化护岸,充分尊重水岸的自然特征,采用自然材料,建造生态河堤。

3.1.2自然化河道形态。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摈弃原有的破坏性开发,减少对河道的人为调整,不再过度配合市区建筑而裁弯取直,而是充分考虑河道横断面的泄洪需求进行设计,满足河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同需求。

3.1.3生态化水体更新。“水景观绿化”法已成为当前水质生态化更新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兼顾了水体、水质更新与景观设计需求,同时能够改变以往盲目开发导致的湖泊蓄水能力降低以及蓄排水平衡被破坏等现象。

石川河在景观设计阶段设立了贯穿南北两岸滨水区的绿色生态区,以原生植物造景为主要思路,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营造出百树园和花灌木园等,辅以湿地形成滨河生态走廊。

3.2人本化趋势

人本化趋势体现在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滨水交通等几个方面。

3.2.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审美需求与水体的相关性,不再用又高又厚的防洪堤和防洪墙将人们与河道隔离开,而是采用亲水设计,确保泄洪安全的情况下,打造水岸线的立体化设计,横向不再采用单一的结构模式,纵向则利用岸线高差丰富空间层次。

3.2.2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主要是考虑到人们对水岸线活动场地的功能需要。通过设立残疾人坡道、盲道以及残疾人卫生间等设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滨水娱乐设施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娱乐需求。

3.2.3合理规划滨水交通。一方面丰富步行交通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另一方面打造绿色车型通道,通过设立绿化设施达到美化环境和减少车辆尾气危害的目的。石川河景观设计通过设立文化主题区、康体运动区、娱乐休闲区等方式,使滨河景观设计更具亲和力。文化主题区位于河北岸公园中部,设立富平八景自然景观认知区,通过景观石上“石川河滨河公园”的题名,使人们有景观标识认知。通过设立不同的坡道和弧形踏步,实现高差的错落有致,以石刻小品和不同植物组块展示富平八景。康体运动区面向运动爱好者,沿河设立自行车道、步道以及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功能区,满足人们健身康体的需求。娱乐休闲区则以儿童设施为主,主要用于增加该区域的趣味性。

第3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 城市滨水绿地 , 规划设计,生态河道 , 治理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elements of each design some treatment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urban ecological river, green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enue and respect cultural put forward this type of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ecological river harnessing.

Key words: the urban waterfront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river, manage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造景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水,交通、运输也需要水,自古以来许多的城镇、乡村都是近水而建,依托江河之利而兴盛发达。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穿越城市的河流已不再单纯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角色,其环境功能日趋显现。

城市滨水绿地以带状水域为核心,以水岸绿化为特征,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也是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从水利上来说, 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型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结合这些自然细节进行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因此一个好设计师不在于他的设计水平,而在于他尊重场地,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水道的设计应尽量利用河流的原有形态。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和灵气。保持生态河道的自然形态。自然状态下的生态河道水草丛生、游鱼翔底,基质为泥沙或石子,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曲折自然的水道不仅可以降低河水的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还能尽显河流的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和体验空间。

当河流穿过城市的时候,应尽量保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连续的流水蜿蜒曲折,流淌于城市之间,可将沿岸各种单体景观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续流水的水质较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而为单纯提高水位采用的高坝蓄水,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河道的连续性,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而且使生态河道丧失了其自然形态,也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亲水需求。

驳岸的处理,好的驳岸设计,不仅能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和景观,吸引游人,还能很好地保护滨水绿带的生态环境。对于坡度较缓或腹地大的坡岸地段,可选用软式驳岸设计。软式驳岸的处理更接近于自然驳岸,把白沙滩、卵石滩、草滩一直延伸至水面,同时配合岸边的各种植物,既可达到稳定驳岸的目的,又能够发挥驳岸的生态功能,还有利于降低造价及管理费用。对于坡度较陡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在使用水泥和石块护岸时,可以通过挖洞加圈的方法,种植树木花草,局部岸段可布置园林山石,打破单调的硬线条,增加河岸生机。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可采取台阶式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混凝土管等材料,筑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地段则可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郁的草木。还可采取挑台、眺台、退台、码头等设计形式进行复式处理。

只要水体条件允许,利用水体开辟游览路线是一举多得的好方式。坐船游览可以解除滨水漫步的劳顿,身处船中使人与水的距离更近,能满足人们亲近水体、接触水体的欲望;荡舟水面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从不同角度观赏到城市景观。设置水上交通时要考虑游船的停靠点,不仅要使码头成为绿地游览线路的衔接处,而且还应成为景观空间的结合部。对码头等建筑要精心设计,利用其特殊的造型构成特色景观。为了让人感受到水面的开阔,或能亲近和接触水体,临近水边的道路尽可能将路面降低。

第4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河道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ity,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but also b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ettlement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ffects of wetland system for city waterfront open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the immin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y to study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rovided ideas and methods, the new approach is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Key words: city flood control;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River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地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城市水体为主线,包括其周围与水体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整体布局以及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发展中河道防洪的重要性

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可以在夏季汛期进行泄洪,同时还能够与闸门、水库等协作降低河流的洪峰水流量,达到滞洪错锋、缓解堤坝压力的目的。洪水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例如,洪水会引起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道改变,水土流失和土地贫瘠等,严重者甚至冲毁堤坝,破坏河岸的植被和建筑,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威胁。河道护岸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或者自然植被形成的保护河流畅通、河道安全的措施,可以控制河流形势,稳定水流,是河道整治改造的重要手段。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我国在河流的防洪设计改造中运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本文对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阳西郊半岛岸线景观工程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作为应用实例介绍护岸工程的应用以及重要意义。

二、城市河道工程规划方法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有的空间地段,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城市水域( 江、河、湖等) 为中心,对城市滨水空间、设施、环境等所做的相关的规划设计。由于城市水域和野生水域特点不同,河流和海洋性质不同,本文只限于城市区域内河流、水域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化、人本化、多元化已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新的追求目标。

1.生态化趋势

(1)水体护岸的生态化发展

通过多年实践和向发达国家的学习,我国水体护岸设计有了极大的转变,由早期的水泥护岸、石砌护岸到自然化护岸,从真木桩、仿木桩护岸到现在的生态护岸。生态护岸的设计尊重水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原有的材料,尽量创造自然的生态河堤。

(2)河道形态向自然化靠拢

城市河道的形态和断面设计方面,起初,城市河道尽可能裁弯取直,河道断面多为相同的矩形断面; 岸边距离水面较远,且有护栏相隔离。目前,河道设计已逐渐向自然靠拢,将自然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并引入河道横截面设计中去。现在简单的矩形或梯形做法已逐渐被复式断面取代,使得河岸景观功能在枯水期、丰水期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此外,双层河道断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下层暗河具有泄洪、排涝功能。总之,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河道线形,利用多变的河流断面,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已经成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宗旨。

(3)水体更新的生态化处理

现在一种水质生态化更新与水体景观相结合的“水景观绿化”方法,已经在水景观的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水量方面,以前大面积盲目地填湖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造成城市原有降水和蓄排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城市在暴雨时极易发生内涝。如今设计师尽量保留城市水体、湿地,经过精心设计后与建筑环境有机结合的水体景观,不仅具有很好的景观价值,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2.人本化趋势

(1)亲水空间的立体打造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人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将水体与人的精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往的河岸设计只考虑防洪目的,建造高厚的堤岸,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在现在已经能够较好掌握河湖涨落特性的基础上,河岸设计也趋向亲水性。在亲水设计方式丰富多样的今天,设计师们对亲水空间的打造已不仅仅局限于色彩、造型和材料的运用,在岸线的立体化处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其中包括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处理: 横向立体处理打破原有滨水岸线单一的结构模式,结合场地环境设置节点空间,通过广场或者景观节点丰富原有岸线的平面布局; 纵向立体处理则是指利用岸线的高差,通过设立多级平台或台阶以及随水位变化的浮台等方式,丰富空间层次。

(2) 滨水景观设施的完善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人本化趋势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

① 更加注重人们在场地活动中的各种功能需要;

② 加入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体现人与场地、环境的和谐。随着法规的出台,设计师更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卫生间以及盲道的设置等,以形成系统化的景观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一些滨水或是水上的休闲娱乐设施逐渐增多,不但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亲水的要求,在视觉形态上也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形成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节点。它不再以滨水景观的附属出现在规划设计中,而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节点。

(3)滨水交通的合理规划

步行交通的组织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形式,而采用建筑首层架空的柱廊,作为联系室内外的步行区,形成内外交融的空间组合;或设置临水空中走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行网络,游人可自由地在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往返,使步行空间更加活跃,并获得多层次、多视角的滨水景观。

车行交通,以往城市的滨水区都设有与河道平行的车行道路,步行者很难便捷地到达滨水区。宽阔的街道和拥挤的车流截断了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也破坏了滨水区的空间完整性和环境品质。因此,现在设计师更着重于改善滨水区道路,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形成过渡地带,减少过往车辆对滨水区的有害影响。并增加安全、便捷的过街通道,保证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水上交通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已不仅仅是水路运输,而更多考虑人们利用水上交通工具来欣赏城市景观。设计师开始研究滨水连接点分布、确定视线焦点和结合点、保证通道通畅和建立景观点的连接关系等等,这些还必须同堤内交通枢纽相连接。另外,有水上交通船的停靠码头、沿河主要设施的距离,以及与其他城市区域的便捷联系都是设计师关心的问题。

(4)公众参与理念的深入

公众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系统,然而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公众的利益的分化使得任何人都无法代表整个社会的需求。设计规划工作者只是为部分特殊利益团体服务,因而传统的理性设计欠缺平等和公平性,其技术理论体系也缺乏民主政体和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中的决策应该是政府、专业人员、公众三者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在规划法规中,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实施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结束语

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是某项景观实验工程,不是化妆式的景观小品,而是基于尊重场地现状,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保护恢复滨水自然环境的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应结合生态自组织性、生态地方性、生态恢复性、生态显露性的方法,让生态自己做功,创造宜居环境,体现城市特色风貌。

参考文献:

[1]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J].理论探索,2004,04:97

第5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堤防 设计 河流景观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市城市防洪和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市水患较多,城市防洪问题十分突出,城市防洪与景观规划方面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城市的防洪建设专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的整体改造结合不足,存在脱节现象;其次是城市防洪堤的建设,考虑防洪堤本身的工程、技术、防洪功能及节约投资的因素较多,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环境品质及景观因素要求的少;再次是城市防洪堤的建设对该地区的城市历史、文物、古建筑、城市环境破坏较严重。我国城市城市防洪和景观矛盾主要体现在城市堤防既要证防洪安全,又要注重城市景观。其主要原因归纳起来:首先,是政出多门,法与法之间有脱节现象。我市目前城市地区防洪的组织实施和投资建设的是各级水利部门和城建部门,它有它的一套建设管理程序,如:防洪堤必须由省一级以上的水利专业设计院设计,招投标及质监也是由水利部门或城建部门自成体系等。

2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融合

当今我市为了解决社会、经济、人口布局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协调的矛盾,历史和现实确定了水利基础设施在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在以往工程水利的指导思想下,相对偏重水利等工程措施,导致大多数城市河道硬化、渠化严重,河道线形裁弯取直。生态环境遭到了较大的破坏。所以,在河道的规划层面就必须确立生态、景观、水利工程综合整治的理念。

这与传统的以单一水利工程治理河道不同,而是在不排斥堤防、翻水泵站、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融入生态与景观,将三者统筹起来考虑。这与国外“近自然河道整治”等不同,2.1河道与周边城市用地的调控

用地问题是制约城市河道成为良好的景观区、城市休闲空间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现状河道的许多地方直接与城市道路、建筑等以直立墙护岸的形式相联接,已无任何的缓冲余地。但是,如前面所述,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景观带,尤其是建立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沿河两侧的绿地保护带至少要大于20m才能够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河岸植被在40米的宽度,则初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同时,具备足够的空间改善河道的休闲景观,并提升城市的品位。大多数处于城市中的河道,两岸早已存在的建筑、道路等的或拆除、或保留等用地的调控都是人为可以解决的,只是要看政府重视的程度与采取的力度如何。因此,河道两侧用地的调控是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足够的带状绿地,才能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系统的完善及景观品位的提升。

2.2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的建立

在我市快速和大面积的城市化进程中,不适当的土地利用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有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它们造成了自然水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的大量丧失,最终加剧了城市的生态风险、降低了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建立一个战略性的自然系统结构,创建良好连通的绿色生态廊道,用以高效地保障自然和生物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河道绿色廊道的完整性建立也是规划阶段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时必须统筹的一个关键问题。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即沿河流两岸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包括河漫滩、物种栖息地、景观休闲用地等,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建,并与郊野基质连通,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

2.2.1河流的沟通

把河流网络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系统,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

2.2.2重要栖息地的连通与重建

栖息地是指鱼类或其他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的场地。栖息地特征包含水质、产卵地、摄食区、迁移通道等。河岸边、河滩区、河汊、湿地等共同组成了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这一地段的重建和连续可使水生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动物、水禽和哺乳动物等都遵循规律连续分步,并形成丰富有序的食物链(网)。

2.3河道景观的功能区划及用地规划

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面貌,提升城市的景观的品位,整合土地资源,在规划阶段必须解决河道的景观功能区划,以及对每段区划的主题定位。

2.3.1区划的前提

在区划时,须参照城市的《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中对河道所划分的水功能。水功能一级区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四类。水功能二级区在水功能一级区划定的开发利用区中划分,分为饮用水源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七类。在保护区、饮用水源区是严禁任何的人为活动,包括景观休闲、游憩、水上运动等,因此,在功能区划上一般划定为生态水源涵养区或水源核心保护区。

2.3.2功能结构区划

根据河道每一段所处的位置、周边的环境等,在功能区划上应以河道水环境保护为前提,从河道现有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角度出发,经过综合分析,将整个规划范围内的河道于其性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一般来说,位于城市内的河段,其功能定位为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整治与景观改造,满足市民的亲水、休闲、娱乐需求,规划以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

(1)河道景观由于自然及人工的原因分布在城市、村镇、产业园区、郊野等不同的地域,每一地域的河道景观其规划目标、宗旨、布局不尽相同。规划设计首先得解决其规划定位及问题。如:我市境内钱塘江、上塘河、运河、和睦港等综合整治工程,都是作为我市近年来主要的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实施。

(2)对于郊野自然河道的改造,基本定位在河道的防洪功能和自然生态恢复整治上。

(3)对于河道流经特殊的地域或该区域有特殊的产业或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相对较为特殊,则需统筹考虑该区域区位、产业结构、用地类型等因素。

2.4河道休闲旅游规划

2.4.1水利风景区的提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国内外以水为依托的休闲旅游景区的建设极具发展前景。在对河道进行整体规划时,应充分论证河道作为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如河道及周边的区位条件、自然及人文资源特色、客源市场情况等。而水利部引导下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则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作为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与水相关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从而达到以合理开发水资源景观为主、保护与修复水域生态为前提、同时整合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发扬与传承地域文化、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水利风景区。

2.4.2景区建设与水利设施及生态的统筹

水利风景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其本身也因所依托的设施不同,而导致资源特色及分布形态不同,可有多种开发方式。因此,作为景区的河道规划则应对其旅游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定位。另外,水利风景区与一般的风景名胜区或旅游度假区类似,都是主要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主。但是,水利风景区不同于一般景区的特点既是必须首先保证水利设施正常运转、发挥效能。以及河道生态的涵养及修复,故在规划和管理上,水利旅游区都有其特殊性。

结语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对景观价值要求的日益提升,得河道堤防的构筑从原来满足防洪功能要求的单一目标,着景观性、生态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城市堤防设计与河流景观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仲宏,刘春光,徐泽.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70-72

[2]姜彤.莱茵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经验对长江下游综合治理的启示[J].水资源保护,2002(3):45-50.

第6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河道景观;多维设计;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河道景观设计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满足引水、排涝、防洪等河道基本功能发挥的同时,实现河道的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多维生态设计,是当前主要的河道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河道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是指自然体系和社会体系在城市特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形成的物质化表现,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方面。因此,景观的受到文化氛围、历史变革和人文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属于一个多变量的多维函数。河道景观,是指在河道特征、河流演变、滨水空间等因素的研究下,通过人为设计和建设,在自然河道和人文环境下所形成的绿化、公园等面貌特征。对河道景观产生影响的变量主要包括有水流特性、水位变化、河道的自然体征、人文和社会因子等。此外,河道景观受到立体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产生变化,受到观赏角度、位置和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由此可知,河道景观的设计效果受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多维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促进河道景观设计发展。

二、河道景观设计的的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要做到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符合城市规划对河道景观功能的定位。处理好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引水、排涝设计的协调。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统一,做到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相统一。

2、观赏性原则

河道景观作为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其设计要遵守观赏性原则。首先,由于河道环境的特殊性,河道景观设计要保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河道景观风格的整体统一;其次,河道景观设计在满足河道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其视觉观赏性的发挥,起到绿化环境,缓解城市居民压力的作用。

3、生态平衡原则

河道景观的设计,需要遵守生态平衡的原则。在不破坏原有河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自然景观的美化或者人工景观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对河道特有动植物种类的保护,所选用的美化苗木或鱼类要符合河道的生态平衡需要。设计和施工过程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重视植被的保护。

三、河道多维设计具体方法研究

1、河道断面的设计

河道的断面主要包括有自然断面、矩形断面、梯形断面和复式断面几种。与其他景观设计不同的是,河道断面的设计,会由于季节和水位的变化对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求河道断面设计要具有多维性。一般对河道水位进行常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三个维度的考虑,进行设计。对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受到干旱和用水量增多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流量较少,对其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通过橡胶坝、水库的修建实现水资源的存储和雨水的利用,在枯水期对景观用水进行补充;采用复合式的断面设计,设置高低两个水位的亲水平台,及满足高峰期排涝的需要,又保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宽度的景观河道。复合式断面设计同时适用于水位落差较大的河流,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对于河流较浅,水流量较小的河道,可以采用浅水滩的断面设计,通过大小卵石的合理设置和分布,可以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都实现较好的景观功能。

2、河道不同高程位置的多维设计

河道的不同高程位置主要包括有河道底部、驳岸、低水位、高水位、堤顶、水岸空间、两岸建筑和跨河桥梁等。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对不同高程位置之间的设计,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各个不同高程点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元素;二是不同高程点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的统一协调。

河道底部的设计,在驳岸设计的形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对于常见的自然和半自然的驳岸设计,通过以湿地设计的形式实现水陆过渡地带,既可以实现美化效果,又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湿地设计所选用的植物种类一般包括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漂浮植物,要根据其习性和设计需要进行搭配种植。在常水位以上的坡岸位置,可以设计为滨河广场,设置相应的休闲设施、花坛、景观灯、雕塑、走廊等,发挥其功能性和文化内涵。建筑也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从滨水区域、底层建筑、高层建筑组建过渡,实现有低至高的连续性,形成很好的城市滨水建筑天际线;其次,要注重建筑分布对河道景观整体和连续性的影响,避免出现由于建筑物遮挡视线导致河道景观的断裂。

3、河道景观不同观赏角度的多维设计

景观具有互动性,是指景观效果是由观察者主体和环境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中,探讨人处于不同的角度而导致的景观效果的不同,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观赏点、观赏角度、观赏路线、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几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观赏角度对景观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有高点鸟瞰型、低点仰视型和地面平视型等。在河道景观设计中,从河道周围高层建筑上的观赏即为鸟瞰型;从河道游轮位置的观赏,即为仰视型;从水岸空间的观赏即为平视型;从跨河桥梁上的观赏即为混合型。其次,在河道景观设计中,不但需要考虑静态景观的细节和质感所带来的美观,还要考虑从河道游轮或者岸边公路汽车行驶等所带来的动态美观。设计者应注重对大面积色彩和高挑建筑或者雕塑的应用,实现很好的动态景观。

4、河道景观四季变化多维设计

河道景观受到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多维的景观形式,既是河道及其动植物的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植物在春季都可以萌芽,在夏季达到茂盛,在秋季凋零,在冬季休眠。河道景观的四季变化多维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季节的特点,如春季的发芽、夏季的花开、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雪景等,实现各种植物群落的搭配,实现互补的、连续的河道植物景观。河道景观要突出色彩变化,丰富多彩;植物以本土物种为主,选择湿地植物、灌木、乔木等进行组合,实现高低远近层次的分明。

5、河道景观多维设计的其他作用因素

河道景观多维设计的主要作用因素是时间和空间,但是作为自然和人文在历史时间维度和城市空间维度内的意识和物质形态结合的产物,河道景观设计还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文化、经济、历史等。河道自身自然景观,包括地质、水文、河流、气候等,与城市人文景观,包括城市结构、历史文化、建筑群体、社会风情等,两者之间进行越多的有机结合,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效果就越突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景观设计的效果,受到时间和空间维度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河道景观的多维设计,应该是考虑到景观的时间发展维度和空间层次变化维度,具体包括有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多元素有机结合的维度、自然形态的利用维度、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维度、多尺度设计维度、动静结合维度等。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不断追求最佳效果的设计过程,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多维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最终可以实现河道景观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陈才明,曾广恩,李春晋. 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破坏机理及协调途径探讨[J]. 中国水利,2011(02)

[2]包文友. 城市河道景观的修复[J]. 知识经济,2011(02)

第7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 河流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界面,它展示了市民生动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河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对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流的景观设计要以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其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管理。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只有景观与生态的科学结合才能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保障城市河流健康发展,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国内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不足

1、景观规划对自然生态系统考虑不足, 城市河道简单渠化

河道渠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 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城市河道渠化虽然解决了城市防洪泄洪的问题, 但同时造成水体与河岸带生态系统相隔离, 使原来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 分割成独立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河道的硬化阻止了水体与河岸土壤的物质能量交换, 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 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河岸带自然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 导致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

2、河流规划不够完善, 污废水缺乏有效管理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 使得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化, 水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由降雨引起雨水径流无组织排放导致河道污染。雨水径流对河道周边道路的沉积物垃圾等的冲刷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建设中, 雨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为同一管道, 且不具备雨水处理工艺。大量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城市河流, 给城市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城市河流护岸生态系统退化, 缺乏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为保护城市安全, 在河道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 河道种植多为单一物种或人工化明显, 缺乏对沿河景观带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这样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或退化, 并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展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 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要尽量保持该处原有的生物群落, 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2、自然性原则

河道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曲折形态, 不能为了排水泄洪或城市其他用地的需要, 而盲目的裁弯取直。蜿蜒曲折的河道、植被茂密的河岸和起伏多变的河床是自然化河道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自然河道如海绵般吸附水体的水岸湿地和曲折多变的形态, 不仅更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而且凭借其丰富的凹岸、凸岸、浅滩、沙洲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道和水际边缘效应是任何其他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规又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河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材料。水陆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地段, 在做岸坡设计时, 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与泥土, 创造类自然型的生境, 适合各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殖。

三、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基于生态的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常常伴随有景观设计的要求,即通过治理城镇河道,形成一个临水、滨河的风景休闲区与景观带,打造一个城市“名片”,在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

1、亲水设计

水边空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是最能吸引人类聚居的环境,但只有物性而没有人性的环境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是一个水边空间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关键。亲水设计应当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与水的通道,拉近人水之间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亲水台阶尽可能平缓舒适,形成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景观带,实现防洪、景观、休闲的和谐统一。栈桥式亲水平台,在满足亲水需要的基础上,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将多元化的亲水平台与传统的水埠形式结合使用,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别致的私密空间。韩国东川的风景恢复中,在水边设置了木栈道与亲水平台,营造亲水空间,既不掩饰自然风景面貌,同时拉近了人与河流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图1)。

图1 河岸立面图

亲水护岸: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生态材料建筑,营造鱼类栖息地及繁殖场,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使人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如取消河岸护栏,在水边栽种灌木防止游人落水,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人们和水能够亲密接触,同时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使河岸随着水位的涨落发生变化,让人们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图2)。

图2河道立面图

亲水安全:河道景观设计中,亲水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在可能发生的地段,应设计宽度为3-6米的浅滩,水生在0.5米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也解决了亲水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实现上述设计要求的地方,应加设栏杆、警示牌,并且尽可能的结合植物种植绿篱隔离措施加以隔离游人。

2、空间设计

河道水面可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置时要考虑泄洪和航运要求,尽量布置在边坡脚的区域。水位和边坡脚结合部位可种植香蒲或芦苇等,保土固堤,同时吸收与分解污染物,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水边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保持原有城市河流基本格局,通过水岸线自身的转折起伏来达到丰富多变的景观线;韩国东川的河流整治中,采用阶梯式空间变化,建造中心广场,设计望台,通过改造堤坝,撤销划船场,设置鱼道,恢复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自然型河岸和亲自然型河流(图3)。

图3 河岸立面图

3、植被景观设计

滨水休闲空间的植物造景,要在充分认识使用者的休闲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结论

随着人们对河流景观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或者是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造项目极多。因此, 关于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设计研宄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如何在满足人们赏景和活动的同时满足城市河流的生态性、保护河流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是需要每个设计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河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建设材料的应用情况,在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各种景区、度假区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尽量多的采用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煤炭、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河道景观建设中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的同时缓解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2“节能环保”理念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在各领域的逐渐深化,将“节能”充分的利用到城市各种景观建设中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河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河道道路护岸的建筑、景区及度假村等部分的建筑都需要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因而建设中要不断强化“节能”理念的实际贯彻落实,在完善各种河道景观设施的基础上强化环保意识,使其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绿色组成部分。

2.1加大无污染的材料的建设应用传统河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护坡、护岸等的选材上多建议采用混凝土及砖瓦等材料,因为这些建筑材料的强度较大、使用寿命较大,但混凝土的现场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河道水质也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且传统的设计中护坡与护岸的结构中混凝土建筑结构非常严密致使河道坡面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封闭的护栏不但会隔绝了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的渗漏,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传统河道景观设计对自然生态循环的影响较大,因而新时期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均开始在对具体环境下的各种生态链的勘察的基础上,适当地引进一些无污染的且渗透性良好的新型材料,如生态混凝土等。将新型材料铺设在河道中使雨水可以正常的渗漏下地表,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水循环系统的破坏。另外,当前河道景观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对生态种植基的利用程度,以此为水生生物及各种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设计中强调用水力喷草技术及时对河道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以增强其生态绿化功能。新型材料和新技术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对原有水泥、混凝土等的消耗,为建筑节约了必要的能源,而新材料、新技术下河道景观中的各种生物资源均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对生态环保的作用巨大。

2.2合理利用地形搞建设,避免现代合成材料的应用河道景观设计中为最大限度的吸引游客,设计人员往往会在自然河道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娱乐设施或设计出更有时尚气息的景观,致使河道景观实际施工建设中要在河底设置钢筋框等,以比网孔大的石块稳固河道、强化河道的抗风浪能力,为旅客等创造水文化环境,但建筑中各种现代合成材料的应用不但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水生生物等造成一定的威胁。现代河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通过对河流的上下游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探后得出较为精确的分析结论,在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完善建设。例如,设计水体的岸线时以平滑流畅的曲线取代给人以僵硬感的直线,此种设计是设计人员充分尊重“节能环保”的基础上的设计,设计不但能充分体现流水的动态的柔美,还避免了河道的整改过程中对各种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体现自然美的同时保护了环境。

2.3河道景区设计中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河道景观之所以能成为城市重要的观赏区,不仅是因其有生态、清新的自然美景,更是因其设置了各种充满时尚与自然气息的主体景观,为城市河道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传统的设计中景区、度假村等的设计除需要电、水等资源,是河道景观中耗资、耗能最大的环境,且由于各种能源的利用还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的整体质量。因而新时期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中设计人员结合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提出了各种生态化的建设方案。河道景观的景区建设中采用太阳能、水能及潮汐能等为各项设备提供电、热水等资源。景区的各项照明设施均采用太阳能集热板,吸收太阳辐射后收集大量的能量,为照明设备提供电力,而为避免天气因素的影响,照明系统中还适当的连接了电力设备,通过控制中枢的程序化安排。太阳能系统与电力供应系统的合理作业不仅能为整个景区节约大量的电能,还在强化太阳能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护了环境。与景区中的太阳能利用相同,河道景观具体设计中很多方面都是利用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大降低了对常规能源的利用。

3结束语

第9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河道驳岸的虚实处理工作。我们对于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实景与虚景。我们所说的实景是要通过一定的硬性景观来表现,例如一些园林建筑,富有创意的环境空间景观等。这些硬性的景观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功能性与尺度性,我们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到植物与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虚景指的是在河道水流较为平缓的驳岸环境中种植一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根据植物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不同的艺术搭配,我们进行这样的处理工作是为了能够创造出驳岸丰富的植物景观群,并且能够让这些植物景观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结合,产生丰富的变化,与其他建筑景观形成呼应。

    第二,城市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城市河道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方面,并且植物景观的营造是营造自然环境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注意到植物景观组团与开放空间绿地工作的设置,要注重乔灌草与植物造型方面的配置,以细节与总体两个方面相互协调搭配,要做到本地植物与外来引进植物紧密结合。另外要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并且注重季节分明,要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将科学与设计艺术相融合渗透。

    第三,城市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城市河道道路景观艺术设计要始终坚持自然、淳朴的思想理念。由于河道景观区域的道路与其他道路是不同的,一般以群众休闲散步为主,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要将城区运输道路与休闲道路区别开来。要将河道周围的道路与植物区、小公园等空间相融合较差,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区域,让人们有着美的享受。

    第四,城市河道文化景观设计。新时期城区河道景观不只是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文化元素在河道景观特色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河道景观与公园、游乐园等区域不同,在体现出文化元素方面有着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挖掘到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例如一些河道的传说、历史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