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公路工程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工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路工程技术

第1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一)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确定路线交岔口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需要通过道路网规划、道路性质和行车速度等众多因素来决定。

近年来,公路出现岔口和开口现象较多,这都是由于不规范的操作和不精准的计算导致的。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

(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公路分车带的安全功能和围绕山水的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第一,分车带有中间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分类依据是横断面的位置和功能。一般,分隔带都要高出路面10到20厘米。但是随着机动车性能的不断提高,车速也比以前快很多,因此,以往的高度已经不能阻止车辆越过中心了。第二,围绕山水的公路上大多都没有健全的设施,例如防撞护栏和危险标志等。

(三)公路路面不平整。

受到部分路段沉陷的影响,导致公路的路面不平整。目前,越来越多的路段都出现路基沉降的现象,给车辆行驶造成了很多阻碍,特别是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公路的设计时速不符合车辆实际运行车速。

一方面是设计时速与车辆的实际运行时速的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公路时速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线型又多是长直型,导致公路设计时速偏低,与实际运行车速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公路交叉口的限速标志设置的不科学,设置时,没有考虑实际车辆的时速,进行盲目设置。

(五)公路街道化现象突出。

由于目前出现很多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改建成新公路的现象,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改建原有公路时,一般都会扩宽路段,这就拉近了公路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使得当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增加横过马路的危险。

二、公路工程技术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减少群死群伤事故。

公路安全设施的不完善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都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公路工程技术,采取设置防护栏和隔离栏在危险路段、公路中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有利于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保证公路的安全度是保证整个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公路安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工程技术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公路工程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可以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三)有利于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警力不足的现状,特别是一些乡镇地区,对道路设施管理相对薄弱,人们又缺少安全意识,使得警力得不到释放。如果加强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实施,就可以通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决地区警力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标准的相关措施

(一)改善公路开口问题。

在规划公路建设工程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来设置平面交叉口。在设置过程中,加强对增设公路开口的管理,严禁对已经验收的公路增设路口,必须依法封闭,保证主干线的安全。

(二)加强对公路的防护,完善隔离设施。

对围绕山水的公路,必须设置路测防护栏和相关危险标志说明。如果限于条件无法立刻改善,应该先列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公路的设施;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一级公路,一定要设置隔离防护栏或加高中心隔离带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整个改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作都有进行系统的安排,坚持“先主后次”的原则。

(三)保证公路的线形、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的合理性。

车辆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车辆超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公路的线性和设计时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设计时,需要结合车辆实际运行时速来设计公路时速和公路的线性,当公路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不统一时,要及时改变公路线性,保证设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在设置限速标志时要按照《公路限速标志设置参考意见》的标准来设置。(四)完善公路的亮灯及信号灯的设置。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必须对设施不完善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进行亮灯,减少因夜间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在路况比较复杂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公路上设置信号灯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行车视线,改善交通拥挤出现事故的情况。

(五)重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总结。

不管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公路,相关部门都要对验收工作严格监管,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对不合格的公路予以否决,按照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于验收成功的公路,如果发现交通事故常发地段,应该及时重新检查路段,分析原因,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整改。

(六)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制定合理方案

定期将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公告,让人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采取针对性的计划整治交通秩序。

四、结束语

第2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砌体 质量控制 技术交底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材料要求

1、石料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是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

2、砌筑石料

(1)、片石:一般指用爆破法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其宽度及长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用做镶面的片石应表面平整,尺寸较大,并稍加修整,其石料强度应大于等于MU40,并严禁大面立砌。

(2)、块石:其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也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2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为约厚度的1.5-2.0倍。块石用做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其石料强度应大于等于MU40。

3、砌筑砂浆

(1)、砂浆标号以7.07×7.07×7.07cm的试件在温度20°C±3°C标椎养护条件下28d的抗压强度为准,单位为Mpa。其标号、类别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宜采用洁净的中砂或粗砂。当用于浆砌片石时,砂的最大料径不宜超过5mm,砌筑块石或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在适当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也可采用细砂。

(2)、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适宜的稠度(以标准外向锤体沉入度来表示)为5-7c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为改善砂浆和易性可掺入塑化剂或粉煤灰等,其掺量可视品种经试验而定。

(3)、砂浆的配合比须通过试验确定,当更换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比应重新试验确定。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当的稠度,一般宜在3-4h用毕。如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应重新拌和,已开始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恢复路基中线,精确测定挡土墙基座主轴线和起讫点两端的衔接是否顺适。一般在直线段10m设一桩,曲线段5m设一桩,并可根据地形需要适当加桩。测定的重要控制桩应有护桩,并至少由2-3组组成,以便相互核对,确保精度。护桩保留到工程结束,因此要设在施工干扰地区之外,埋置应稳固。

2、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横断面桩,测量中桩和挡土墙各点的地面标高,并设置施工水准点。

3、熟悉设计文件,施工前进行现场核对。根据核对的工程量、工地特点、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结合计划投入的设备,做出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包括施工方法、工程数量、开工及完工日期、需要劳力、机械设备、材料数量以及其它临时工程和场地布置等,以便全面落实。

4、在受地面积水和地下水影响的土质不良地段,应切实做好场地排水设施。外购及自采材料在采集前,先应通过试验鉴定,合格后方可进场。

三、浆砌砌筑

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泥垢清扫干净用水保持湿润。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适顺,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所以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浆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补实,不得有空隙和立缝贯通现象。砌筑工作中断时,可将砌好的石层孔隙用砂浆填满,再砌时表面要仔细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2cm深的缝槽,以便砂浆勾缝,其标号应比砌体砂浆提高一级,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一)、基础

1、基础的各部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应按实情请示调整设计。

2、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开挖时,基坑不宜全段贯通,而应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上部失稳。当基底土质为碎石土、砂砾土、砂性土、粘性土等时,将其整平夯实。基础开挖大多采用明挖,但遇有特殊水文、地质情况时应立即以工程联系单形式上报驻监办。

3、若发现岩层有孔隙裂缝,应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浇注饱满;若基底岩层有外露软弱夹层,宜在墙趾前对此层作封面保护。墙趾地面纵坡较大时,为减少圬工,挡土墙的基底可做成不大于5%的纵坡。如为岩层时,可在纵向做成台阶,台阶尺寸随地形变动而定,一般宽度不小于50cm,高宽比不宜大于1:2。

4、基坑开挖大小:需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渗水土的基坑要根据基坑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集水坑、网管)和基础模板等大小而定,一般根据基坑底地质、深度、水位等具体情况而定。

5、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能力。一般土质基坑挖至接近标高时,保留10-20cm的厚度,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挖除。基底应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应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基坑抽水应保证砌体砂浆不受水流冲刷。当基础完成后,立即回填,以小型机械进行分层压实,并在表层稍留向外斜坡,以免积水渗入浸泡基底。

6、基底承载力检测:砌筑物的基底必须经过承载力检测,承载力检测一般采用地基土贯入试验,用轻型触探仪检测,检测合格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如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立即以联系单形式上报驻监办请示处理方案。

(二)、浆砌

1、砂浆拌和一律采用砂浆拌和机进行机械拌和,拌和场地要求场地硬化,并配备量具,标识标牌齐全,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砂浆。

2、片石宜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齐平,竖缝应错开,不能贯通。

3、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石块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均要有砂浆隔开,不得直接接触,竖缝较宽时可在砂浆中塞以碎石块,但不得在砌块下面用小石子支垫。

4、浆砌要求采用挤浆、座浆法施工,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密实并备有各种小石块,作挤浆填缝之用,挤浆时可用小锤将小石块轻轻敲入缝隙中。

5、砌片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

6、砌体墙面石选形状较规则的口面使用,并要求制作坡度架,墙面挂线施工,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墙面要求勾缝,勾缝一律采用凹缝,缝宽1cm。

7、砌体沉降缝要求铅垂贯通,缝宽一致,不得有相互咬合或挤紧现象,并及时用沥青麻絮进行灌缝处理。

8、泄水孔设置要求有排水倒坡并贯通,口面设置按设计尺寸和间距设成方形。

(三)、墙背填料

1、需待砌体砂浆强度达70%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选用渗水性材料(碎石、矿渣、碎石土、砂砾等)作为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须小于50mm,其级配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如确有困难采用不透水土壤时,必须做好砂砾反滤层,并与砌体同步进行。浸水挡土墙背应全部用水稳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填筑。

2、填土与台(墙)身砌筑应协调一致。填土高度随台(墙)身的砌筑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向上填筑,但填筑时间必须在保证砌体强度的前提下进行。

第3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节约用地

1 概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以下简称新《标准》)已由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标准》在修订中充分考虑了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要求,在理念上强调安全、环保、节约,倡导“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

我国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保护在公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规定在新《标准》中也多次提到,文章将针对新《标准》中涉及节约用地的规定条目进行分析,了解新《标准》关于土地保护的理念对公路设计的意义,理解规范制定的目的,为在设计过程更好地执行提供参考。

2 技术等级

新《标准》1.0.3公路建设应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根据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新《标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功能主导设计,各项技术指标的选取,以满足主要功能为基础。在公路技术等级标准的论证中,不再以交通量作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功能为基点。这对于涉及公路用地的各项横断面指标均有重要影响。

其中公路功能和层次划分主要依据节点重要度、适应地域与路网连续性、路网服务指数、期望速度、出入控制等指标确定,指标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可以参照新《标准》的条文说明。

新《标准》提倡功能主导设计,强调项目以满足实际使用为目的,使得各级公路技术等级的论证更加科学,指标取用更为合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此外,新《标准》在3.4.1节中,将原标准的四级公路服务水平细分成六级,通过服务水平细分,规定了集散型功能一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可以比干线功能一级公路降低一级,也有利于节约用地。

3 用地范围

新《标准》1.0.5公路建设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确定公路用地范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带采取处置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2)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其他线外工程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新《标准》强调因地制宜,灵活设计,达到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目的。该条款指出在特殊防护处置、非标准路基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说明不能因为用地范围受限,影响项目的功能和安全需要。

4 路基横断面

对于公路路基横断面标准,新《标准》取消了推荐总宽度值,增加了横断面设计组合的灵活性,横断面组成及指标需要根据功能明确其设置条件和取值。

新《标准》4.0.2关于车道宽度,增加了经论证后,可以有条件采用3.5m:

(1)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2)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且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的公路,经论证车道宽度可采用3.5m。(3)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4)设置慢车道的二级公路,慢车道宽度也采用3.5m。(5)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公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

新《标准》4.0.4关于中间带宽度,不再给出推荐值,规定如下:

(1)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府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2)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横断面型式对公路占地有直接的影响,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边沟、护坡道、路基边坡率等经常采用统一取值,这种粗放的设计往往造成用地增加。新《标准》摒弃技术指标“一刀切”的做法,要求设计精细化,更符合节约用地的理念。以往进行公路横断面设计时,设计人员通常采用规范允许的一般值。但从节地角度,横断面各项指标的取值都有其一定变化范围,在满足功能前提下都是值得研究的。

行车道宽度应根据车辆宽度、交通量、交通组成和行驶速度来确定。中间带宽度应根据防撞安全、防眩、绿化、预留预埋、预留上跨构造物设置桥墩、养护作业等来确定。路肩宽度应根据紧急停车、挖方路段安全视距、标志和护栏横向净距、行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来确定。边沟、排水沟的断面面积应根据汇水面积、降雨强度、边沟纵坡、边沟材料等计算确定。路基边坡坡率的选择取决于边坡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除工程地质情况外,主要受到路基填高、边坡率、地下水埋深、填土类型及路基宽度等因素影响。针对以上因素,通过稳定安全系数验算,可以得到合适的填筑高度及边坡率。干线公路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和人行等需求,尤其在经过城镇路段时。

总之,根据新《标准》要求,经过计算论证,在保证满足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的前提下,横断面可以灵活设计,做到节省用地、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5 路基路面

新《标准》5.0.1关于路基路面的一般规定: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般难以做到填挖平衡,尤其是在类似江苏省等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由于地势低平,土方需求量大,取土坑临时用地常常与主线永久用地面积相当,因此取土、复垦方案在影响公路节约用地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标准》强调取、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路基表土综合利用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对于公路节约用地和保护土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取土方案需要深化研究,除了路侧取土外,常见可结合生态景观规划、利用河道开挖、航道疏浚土、利用粉煤灰、轻质路基填料、高液限粘性利用等。

复垦可利用表土、利用河道清淤土,复垦为养殖水面。在江苏省等土地肥沃地区,尤其要重视剥离保护好表土并利用表土复耕。

6 其它

新《标准》中还有一些和节地相关的其它规定:新《标准》1.0.6规定: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强调了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评价,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新《标准》9.1.6规定: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的平面交叉均应进行渠化设计。

新《标准》8.0.3提高了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的要求。

新《标准》9.3.6增加了公路和铁路之间的用地间距要求。

以上都是从保障安全,利于救援等角度考虑,需要增加用地的条款。

7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标准》更符合我国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国情和宏观政策。倡导功能主导设计、因地制宜,灵活设计、精细化设计的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

只有从规划、可研、设计、施工各阶段增强节约用地的理念,对路线、路基、互通、沿线设施等各专业中涉及节地的技术指标如何计算取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才能提高用地效率、降低用地数量,真正实现公路节约集约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

前言

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其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年限,而路基路面压实技术是公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施工技术。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意义

1.1对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影响

在路基路面的压实施工环节,如果其技术应用措施没有被有效的应用,对于路面的压实作用没有落实到位,路基的土层土壤则会有较大的空隙,公路工程项目的路面稳定性便会因为较多的空隙而受到影响,会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诱发因素,而如果压实施工环节能够有效的实施,土壤空隙则会减小,路面的稳定性进而得到提高,确保公路工程应用功能的实现。

1.2对于路基路面强度的影响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能够对路基路面的强度造成影响,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的越好,其施工质量便会越高,同时对路面的强度作用也就会越大,为公路的应用功能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如何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环节不能够满足相应的施工要求,路面的强度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

1.3对路基路面平整性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良好的压实技术对提升公路的平整性有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路基路面的压实工作,保证整体公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阶段,如果压实技术或是压实工艺存在瑕疵,则会影响路基面的稳定性,而强化路基路面的技术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1.4对路基路面耐久性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压实工作,不仅能提升公路耐久性、稳定性,同时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有着的重要影响。

2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2.1碾压施工技术对压实施工的影响

碾压施工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主要施工流程和重点环节,碾压施工技术包括:碾压的厚度、碾压的速度以及碾压的遍数等。根据具体的实际施工方案对于碾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但是相关施工的技术操作规范对其施工也有强制的约束性,主要的施工规定为:在碾压施工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定进行技术操作,要遵循先边缘后中间、先轻后重以及先慢后快等施工程序,只有严格的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技术操作,才能够保证碾压施工的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要求。碾压施工的速度对于工程质量也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技术调研发现,在碾压的过程中,碾压操作的速度快慢对于碾压的压实效果有直观影响,碾压速度过快,路面内的空气没有被充分的压缩出来,路面对出现波形起伏的现象,而碾压速度过慢,在某些施工材料的施工环节中,就会使工程材料受到过载的重力负荷,反而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2.2含水量对于技术实施的影响

含水量是公路工程施工环节中的重要参考因素,实际施工环境的含水量直接决定施工的技术实施方案。含水量是土壤土层的重要地质系数,压实施工的不断开展,土层的压实密度也会随着增加,公路路基土质的内部摩擦力和土壤粘合力也会不断增加,土壤中的水分会造成内部摩擦的阻力,当压实到一定程度时,压实的施工的做功系数对土的自身抗力不能够再发挥作用,视为压实到位,而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过高时,水会减小土壤的摩擦力,起到的作用,压实对土壤的做功效率便会因为水的存在而变小,其干容重便会增加。基于此种原因,在全标纸上的水实曲线便会出现驼峰的形式,在细颗粒土、级配碎石、天然砂砾、石灰、级配砾石等不同的施工材料的条件下,要根据不同的含水量实施压实技术,保证最大的干容重效果,进而保证压实施工的压实效果。

2.3压实机械设备对施工的影响

在路基压实的过程中,正确选择压实施工设备非常重要,压实设备质量以及吨位参数在一定的程度上会与工程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大吨位的压实设备,能有效提升路面的压实质量,如果使用低吨位的设备进行施工,则会导致路基路面出现压实不平稳、压实不到位的现象。

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

3.1施工中的压实作业

①为了提升压实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员控制摊铺机械的施工速度,也要对压路机的施工速度加以控制,同时要控制好两者的施工距离,保证两者能同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现场温度偏高时,需要适当缩短碾压的距离,适当调整混合料的稳定性。②在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路基路面都是采用沥青混合材料作为公路的铺设材料,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黏性较高,容易出现粘黏车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在碾压施工前,首先将碾压轮淋湿再进行施工,由此确保了公路的平整度。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防止施工材料的浪费,还极大降低了工程资金的投入。③当路基路面的沥青混合材料冷却后,才能允许在上面洒落矿料或者其他物质,当其完全冷却凝固后,方可允许大型车辆或机器正常行驶,确保路基路面的压实质量。④在施工过程中,对部分机械压实不到位的区域,可以采用人工找平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3.2路面压实施工措施

通常情况下,在公路路基面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方式都是2~3台钢轨压路机以及脚轮压路机进行配合施工,具体的施工方式如下:在碾压施工的过程中:①使用钢轮压路机进行一次初压,配合摊铺机同步施工,初压一般控制在2~6次,之后进行复压,复压的过程中要进行2~3次静压,之后进行终压,路面的压实复压的是胶轮6~8次,终压采用脚轮压路机进行碾压1~2次即可完成。②公路路面在压实过程中,碾压速度一定要匀速,要遵循“由高处往低处”的原则。③在路面压实施工过程中,务必保证压路机的正常工作,杜绝中途罢工、转向等现象发生。

3.3施工后压实质量检测

(1)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法进行检测在公路施工检测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是采用散射法对公路质量进行检测,但是在对若干压实材料检测时散射法不能有效的应用,而是采用核子密度仪测量法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确定检测的位置,为测试仪器预热。为了检测具有科学性,在选择位置和测量仪时都必须要随机选择。②开始按照原始的计划进行测量,准确读取测量数据并关闭测量核子仪。③检测完成后,为了保证仪器和人员的安全。务必将核子仪放置在专用且安全的仪器箱中。(2)适当的选择检测的方法在路基面压实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灌砂法是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但是对不同的路基路面质量所采用的检测方式是不同的,灌砂法不能应用在所有的路基面工程中,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查,例如使用填充石砂检测、钻心检测、针入检测法等。

4结语

总而言之,路基质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公路路基的压实度检测是衡量公路路基质量的标准,因此,完善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袁兴.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6(14):125.

[2]侯敬东.浅析公路工程路面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相关问题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5):809,808.

第5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一、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所谓的软土,是指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的软弱土层,大多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湖盆地周边等区域。高速公路的软土施工性质通常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的系数小、孔隙比大、流变性明显、压缩性高、含水量大等。其中软土的含水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公路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近年来,由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过大,进而造成路基的施工性质发生异常,最终产生公路强度不合格、稳定性差以及变形沉降等质量问题[1]。当公路路堤与路面的荷载量超出路基的最大抗剪强度时,将引发公路塌方或者桥台损坏的质量通病。

二、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

(一)抛石挤淤的施工技术

抛石挤淤的方法通常适用于常年积水或者存有多处鱼塘的洼地,因此,对表面无硬壳、厚度薄、片石能沉入深处的泥沼或者2至4米厚的软土,便可选取抛石挤淤的处理方法。所谓的抛石挤淤,是指将相应数量的片石抛投至公路路基的底部,以便挤出底部的淤泥,从而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施工时,利用抽水机抽走多余的地表水,做成一个天然的循环系统。或者实施围堰排水的方法,在固定的范畴内开挖截水沟与排水沟,避免再次积水或积水过多。此外,采用挖掘机单向或者两端至中间挖走一定厚度的软土,开挖结束后再抛石。

(二)尽可能降低公路路堤的荷载量

减轻公路路堤的荷载量,不仅有助于减轻作用于软土地基上方的荷载密度,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高速公路软基的沉降量,有利于减少高速公路地基的沉降变形病害出现。所谓公路路堤荷载的减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尽量降低公路路堤的设计标高。第二,采取轻质的材料加以填筑公路的路堤[2]。但由于第一种方法受限于项目工程的设计及使用指标,因此,第二种方法中所选的轻质材料,实质是EPS超轻质的填料路堤或者粉煤灰的填料路堤等。

(三)挖走换填碎片石的施工技术

挖走换填碎片石的施工方式,是指针对深度较小的软土地基工程,在公路路堤的范畴内,挖除无用、多余的软土,先进行动力触探符合标准后,采取碎片石进行换填。通过分段挖除、分段回填或分层回填的方式施工,保证换填石料的强度大于或等于1SMPa,将分层回填的厚度控制在30Cm之内,换填石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或等于后层的三分之二。依据规范要求,在分层填筑碎片石的过程中,应碾压路面碎石片的表层,确保碎石片全部嵌入路基,并且无松动的迹象。

通常情况下,采用大于320kN激震力的压路机进行碾压路面,施工效果良好,虽支出的费用较大,但却能有效减少公路路面的质量危害发生。对此,对于高出地下水位30厘米的路基,可选取回填素土的方式,采用合格的填土材料,确保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安全稳定。

三、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一)冻结软土的施工技术

冻结法实质是一种较为普及且效果良好的软土施工技术,也就是利用二氧化碳或者液态氮的膨胀反应,选取一般的机械制冷设施和封闭式的液压系统相互连接,促使系统中的冷却液体相互流动,进而加快湿润软土的凝结过程,最终实现降低软土压缩性、提高软土强度的目的[3]。冻结法均适用于各种土质,并且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对于开挖深度超过8厘米、低于地下水位的软土地基更为适用。因此,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冻结软土实质是一种良好的施工方法。

(二)压密注浆碎石桩的施工技术

根据相关实践证明,由于压密注浆碎石桩的施工技术能深入探测施工工程的地质情况,并且计算较为准确,进而被广泛适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工程中。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法,是指低压注浆桩内的碎石桩体以及待水泥凝固后,再采用中高压注浆的方式,将桩周的土体以及碎石桩体进行注浆,使其成为由改性桩周土体、桩间土以及注浆碎石桩等组成的复合软土路基,既符合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安全要求,又保证原有路堤不被损坏,值得在高速公路的路基施工中广泛应用[4]。

(三)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

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通常包括碎石桩、旋喷桩以及粉喷桩等方式。以粉喷桩的施工技术为例,在填土标高大于8米,具有10米厚软土层的路堤施工中,应设计粉喷桩的间距为1米,规定51kg/m的喷粉量,并且要求每平方米的价格为压密注浆技术的1至3倍。另外,施工单位通常无法控制地基成桩的质量,比如粉喷桩的施工过程等。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允许地基成桩的长度超过26米,但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粉喷桩的长度越大,质量将难以保障。此外,在地基成桩的过程中还出现搅拌不均、喷粉量不够、胶接不佳等质量缺陷。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必须严加警惕,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然而,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并非仅有缺陷,在施工条件较为优越的基础上,其本身也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反开挖结构物的过程中,具有支护的作用。又如,在处理桥头周边路基的过程中,具有加速桥背土体的填筑以及减小工后的沉降作用。

(四)高压喷射的注浆施工技术

1970年时,我国首次从日本引入一种用于加固地基软土的施工技术,即高压喷射的注浆技术,该技术是在高压射流的切割技术与化学注浆技术相结合的前提下发展而成的。本质上是先用钻机开钻至地基一定的深度后,再由安装于钻杆一侧的特殊喷嘴高压喷出所需注入的水泥砂浆。与此同时,逐渐转升钻杆的边旋,确保水泥砂浆与土粒的互相混合及凝固,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均匀的呈圆柱状的水泥土固结体,以顺利实现止水防渗、加固地基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高压喷射的注浆技术较多适用于1至30N值的粘性土、淤泥、砂土以及含有少数卵石层的软土地基中,另外,在公路、铁路以及相关建筑物的基础加固、临时支护、防止下沉、坝基的防渗帷幕等施工工程中也较为常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一个地域非常辽阔但环境却复杂多样的国家,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期的测量及勘探工作,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环节的施工质量,准备相应的安全预防及应急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的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王瑞.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387-387.

[2]贾杰.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31-231.

第6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试验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公路建设投入使用之后的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必须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够确保实现工程施工目标,进而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1公路工程技术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的内容相较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内容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衔接的关系,是为了实现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的,是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能够确保公路工程工期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从施工准备阶段的资料调查、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图纸会审一直到施工过程中的全面的动态控制和管理。只有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公路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做不好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会导致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出现混乱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导致出现公路工程质量、成本和工期出现失控的情况,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将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与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进行互相配合,进而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2公路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原则

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工作中,需要按照下面三个方面的原则进行:(1)经济效益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出现只关心工程质量和进度,但是却忽视工程成本的情况,避免形成单纯的进度观念以及生产观念。(2)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在公路施工现场,各类工程的开展都必须严格按照科学以及合理的原则进行,进而确保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能够真正的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施工现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规范化和标准化。从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对施工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原则,严禁出现随意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行提高,确保建立起一个规范并且科学的现场作业秩序。

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和管理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控制和管理措施

3.1.1熟悉与审查设计文件并进行现场核对

图纸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与说明有无矛盾。路基平、纵、横断面、构造物总体布置和桥涵结构物形式等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有错误和矛盾。主要标高、尺寸、位置有无错误。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土壤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施工方法、料场分布、运输工具、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结构物工程数量计算是否有误。工程预算以及采用的定额是否合理。如现场核对时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应作好详细记录并拟定修改意见,待设计技术交底时提交。

3.1.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公路施工的基本技术文件,也是对施工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严格遵守合同签订的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预制装配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确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科学安排施工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的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和制度。

3.1.3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中,应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权、职、责,使其切实履行技术管理职责,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负责的技术人员,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图纸会审制度、工程变更及技术核定制度;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验收制度;工程验收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现场“三通一平”落实,技术、测量、试验及材料准备就绪,由项目部填写开工申请,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方可开工。施工安排、进度和方案,遵循总体部署。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等进行。施工现场实行挂牌制。明确施工技术负责人、工程主要数量、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工期和形象进度等。凡就有关技术问题与监理工程师讨论而达成的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应及时记录、签证。经常随工程进展,核对设计文件。如遇工程数量不符应及时计算清楚,并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代表,取得签证认可。如因特殊原因影响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应及时报告上级技术部门,影响时间应取得签字证明。施工中如遇非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致使工程遭受损失,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并签证。施工过程中,如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现场技术人员应在监理人员书面确认后,遵照执行。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评定及质量事故处理等、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3.3施工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3.3.1施工测量

测量工作就是施工的起点,要求必须实行双校核、交叉检查,同时还要和施工点附近参照物进行比较核对。施工前应做好交接桩和施工复测工作,包括路基工程的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检查、补测,构筑物定位点、水准点的增设等。施工测量必须严格操作制度,换手观测、认真校核,做到测量放线准确无误;测前应对设计进行转项校核,测中按规程操作,认真作好测量记录,测后仔细检查、闭和,完善测量资料。

3.3.2工程试验

试验工作关系施工质量也关系着施工效益,主要包括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和验收试验,所有试验原始记录均应作为重要技术管理记录进行保管。比如,为什么要做路基试验段,就是因为通过试验来确定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工艺参数,如碾压遍数,虚铺厚度、土的含水量等等。岩土中含水量小,颗粒间的水膜有较大粘滞阻力,空气在土的孔隙中不能完全排除,不易压实。若含水量偏大,初步夯实便使土接近饱和,再夯只能使土变形,不能使土密实就成了橡皮土,形成弹簧,造成返工。再有,混凝土施工时,如果不及时测塌落度,及时调整用水量,塌落度过小不好施工,不好振捣密实,塌落度过大,容易产生离析。所以试验是很重要的工作,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影响很大。

3.3.3做好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后果也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工程变更与否主要应参考是否对工程进展有利,是否可以节约成本,是否可以增加施工利润,是否损害其他方利益,是否会使工程受阻等因素。施工过程中,对有变更意向的工程应注意施工原始资料、数据的采集、整理,而且变更工作应设专人负责,严格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并完善相关资料。

4结语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是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各种技术过程、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及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他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东旭.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63.

[2]张杰.浅析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J].才智,2014(7):260.

第7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引言

高填方路基是填土高度大于18m(土质)或20m(石质)的路堤,高填方路基施工具有填筑高度大、填筑断面面积大、工后沉降要求严格的特点。牙买加南北公路项目由于地质原因,部分路段存在高填深挖情况,在项目开工前,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了解,本工程位于山岭地带,高填深挖地段较多,高山沟壑连绵,路基最深挖方38.49m,最高填方36.11m高填方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和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改善施工技术和控制施工质量。

二、高填方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一)熟悉图纸,现场调查

熟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测量资料,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测量资料和控制桩进行中线复测和路基横断面复核,复测无误后,在开工之前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出路基中线和边线、坡口、坡脚、边沟、取土场等具置,标明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二)试验段施工

在对高填方路基进行施工前,为了达到规范的压实度,为了获取压实的方法,碾压工序,填方设备类型配置,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填方试验段施工,长度一般为200m左右,完成试验后,需对填方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并掌握填方段的地质情况。

三、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一)填方料供应

高填方试验合格以后进入填方施工,填方施工的第一环节就是填方料的供应,所用材料都应该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即为合格料。填方材料一般都是通过开挖的石方通过自卸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填方材料在卸车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现场技术人员指挥,以确保材料卸车的顺利进行和材料堆放位置合适。

(二)分层填筑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填筑前需对基底进行处理,当基底为粘土时,应先夯实基底,然后填筑路堤,当基底为水田或浅水塘时,应先挖沟疏干,清除表层淤泥质腐植土,然后填筑路堤。在基底强度不足或属沟间浅薄层软土时应作稳定性验算,并采取换填等处理方式,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基底填片石等透水性材料。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含水量是影响路基压实的决定因素,压实效果差别很大。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在会获得最佳压实效果。

(三)压实和平整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填料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做到摊铺面在纵向平顺均匀,并做2%~4%的横坡,每层进行压实时,不断地进行整平,保证均匀一致的平整度。

填石压实作业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第一遍采用不带振动的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最快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碾压,碾轮前后两次重叠宽度20~30cm,横向接头重叠和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接头重叠不得小于2.0m,在压实过程中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做到压实无漏压、无死角,确保压实均匀。

(四)检测路基压实度

压实度采用沉降观测法检测,建立填石路堤沉降稳定观测站进行沉降稳定观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一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方可进行下层填方施工。

(五)冲击碾压和土工格栅技术的利用

为减少高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和工后沉降变形,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路基除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外,每填高2.0m后再用25KJ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一般情况,冲击碾压遍数载15-20遍,行驶速度为10-12km/h,具体根据试验确定;2、冲击碾压增强补压标高为下路床底面。同时为了增强路基顶面的抗裂效果,在路床30cm、80cm处铺设两层聚酯土工格栅。

(六)排水

为了确保高填方路基的质量,还应该做好施工排水处理。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每层表面做成≥3%的横坡,并整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撒的松土压实完毕,并做成路拱横坡,以免积水冲刷。

四、高填方路基质量控制

(一)针对高填方路堤应进行地质补探,掌握其地质层理、节理、断层及了解有无地下水或其分布情况,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特殊设计,高边坡设计应规定相应的填料,如设计没有验算其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或沉降量等项目时,应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做,确保工程质量。

(二)高填方路堤的填料。在分层填筑时,应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逐层整平碾压,并按规范进行操作;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机具配备、洒水量、适宜的松铺系数和相应的碾压遍数。路堤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填方路堤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施工时气候状况设置2%~4%的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及时排走雨水。施工前,应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坡脚避免遭受水的冲刷(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 2m)。

(三)施工和监理严格遵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不盲目的赶工期,抢进度。施工单位应配备完善的施工组织和质量检验体系,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在压实过程中,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应按规定的频率逐层检查路基的压实度。

(四)路基施工应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一般较设计宽度每侧超宽不小于30cm,以确保边坡密实;路基亏坡,整修时开台阶,分层填筑压实,严禁贴补,确保路基的整体性和边坡密实。每层填筑上料前要根据设计边坡线实地放出路堤填筑边线。

(五)施工中要紧抓工期,以便路基尽早成形,自然沉降留下足够时间。最好在路面施工以前,能多经历一个雨季,以减少运营中路基的沉降。

(六)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和大程度上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工(下转259页)(上接257页)程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一方面,要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施工你技能水平。二是,要对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一公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控制施工技术,控制好每个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第8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关键技术;填筑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概述

所谓路基工程施工,就是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工程质量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建筑活动。路基是天然地表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辅助而成的层状结构物。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坚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接受车辆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新建的路基路面结构袒露在大气之中,经常受到大气温度、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影响,路基路面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将随之发生变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路基工程结构能否承受这种不稳定状态,而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称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路基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不仅承受着土体本身的荷载作用还承受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是公路的承重主体,所以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重要。

路基和路面相辅相成,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应该考虑他们的工程特点,综合解决两者的强度、稳定性等工程技术问题。

二、公路路基填筑施工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负荷、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底的处理。

1、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2、路基土方开挖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自上而下进行,坚决杜绝乱挖或超挖,要根据开挖地段的路基中线、标高和横断面,确定出开挖边线,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开挖土方时,要对开挖地段的地下管道、电缆线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因开挖不当造成损坏。

3、路堤基底的处理。清除草皮、树根等腐殖物,并对路堤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深耕地段,应将土翻松、打碎、再平整、压实,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确保路堤基底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4、路基选料上,需要选择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而且容易压实的石质土、粗粒土以及重亚粘土等,这些土的内摩阻力小、黏结力小、渗水性强,其合理含量空间较大、遇水不至于过分软化,用这些土做填料不易引起路基沉陷。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土囊。

5、在进行填筑时一般采取分层填筑的形式,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公分,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重视含水量检测,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路基50CM以下然后进行填筑,每填完一层都要检测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填筑。填筑时,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6、路基填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禁止将不同性质的填料进行混填,应该分层填筑,以免混填后使分层内部形成薄弱面,影响路堤的稳定性。

②石方及土方混合料填筑时,必须严格控制石料的最大粒径及松铺厚度,要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出一个较密实平整的工作面。所有填石孔隙要用小石料和石屑人工填满铺平,填料不得离析,压路机碾压过程中,继续用小石料或石屑填隙,一直进行到重轮下,石料不出现松动,表面均匀平整为止,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沉值来确定。

③填筑相似作业段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填筑地段应按坡度分层留好台阶,若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迭衔接。

④狭窄面积和一些特殊部位的压实,例如施工段的交接处、构筑物的台背、墙背,施工器具很难达到的薄弱环节,在填筑时,要选择适宜的填料,严格控制压实厚度,同时注意压实时的含水量。

⑤必须根据填料性质和要求达到的密实度,选用和配置碾压机具,然后根据机具性能,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

三、公路路基路面的关键点控制

质量是公路路基工程的灵魂和生命,由于施工现场的工序和工种繁多复杂,质量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因此,抓施工的关键部位,认真控制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对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质量缺陷的发生。

1、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同时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2、沥青砼路面应注意:一是基层强度、平整度的控制;二是沥青材料的检查与实验;三是沥青砼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四是沥青砼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五是摊铺厚度的控制;六是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碾压与接缝处理。

3、水泥砼路面应注意:一是基层强度、平整度的控制;二是砼材料的检查与试验;三是砼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四是砼的摊铺、振动、成型及避免离析:五是锯缝时间和养生的掌握。

结语

在公路施工中,一些常见的路基路面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正常及安全运营的重大问题。如何把当前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方法运用到公路施工中,是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推进公路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公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每一步施工工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施工公路必然能够达到优质工程。总之,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安全施工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做好各种安全管理工作,层层把关才能使施工更优更快地开展,才能创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高远.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2期

2、《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段龙.内江科技.2009(12)

第9篇:公路工程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创新

1引言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我国公路工程的进步。公路的养护技术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养护人员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完善管理措施和创新养护方式。养护施工是一项针对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养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并认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为提高我国公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年限,必须对公路进行养护技术的创新工作。

2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1)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促进下,公路建设迅猛,数量越来越多,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缓解交通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路老化程度越加严重,路面出现损坏,对车辆正常行驶的安全性产生威胁,引起公路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尤为必要。(2)养护能保障公路正常通行能力,维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车辆及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公路安全事故,营造健康安全的公路通行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的氛围。

3公路养护施工的主要过程

3.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养护施工的基础,对养护后期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前期准备时,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材料的选择和养护过程的组织等。施工材料是保证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养护质量的好坏。因此,一定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材料,确保材料由正规厂家生产,同时确保材料可以及时供应。施工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养护方案的设计、养护工作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养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在养护过程中,要明确养护工作人员的施工任务,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养护人员,对养护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

3.2施工期间的养护工作

首先,施工放样阶段。施工养护人员不仅要对公路工程的路基施工进行放样,还要对整个监督放样过程,确保放样准确无误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提供基础;其次,定线恢复。在定线恢复中,养护工作很可能受到复制、检验以及对横断面的补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改正不规范的步骤;然后,路基放样。质量好的路基可以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年限。对路基的放样主要是半挖路堤、路桩修筑等。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对要进行施工养护的路段进行标注,确保养护施工的准确性;最后,路基的施工。对路基的养护工作要求非常高。因此,也要求养护工作管理人员对养护的过程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

3.3公路使用时期的养护工作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公路来说,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确保公路的通行安全和顺畅,即使公路在施工中应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品质保障的材料,也不能忽略养护工作。公路使用时期的养护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主要依据是公路的承载能力、车辆通行频率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按照这些因素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养护工作,以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已经投入使用的公路养护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公路出现病害的初级阶段,找到出现病害的原因,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养护工作,避免病害迅速向严重化发展;②病害较严重的阶段,及时修复,如不能修复,要设置相应的提示,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

4.1创新雾封层公路养护施工技术

公路养护时,在确保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节约施工成本。然而目前的很多养护技术的成本都比较高。雾封层养护技术是公路养护技术中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乳化沥青作为原料,稀释后在公路的路面进行喷洒,经过这种物质喷洒过的公路路面的摩擦力会适当的降低,对公路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雾封层养护技术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目前所使用的材料过于单一,而且对公路的养护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在对公路养护过程中应用雾封层技术还要对公路所在地的天气、温度等进行测量,避免在湿度过大的时间段施工。

4.2创新公路养护施工微表处技术方案

微表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公路抗滑性,并且对于修复车辙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另外,公路在常年风吹日晒后会有很多伤痕、缝隙等,此种情况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势必会对公路今后的使用造成影响,该技术在此法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然而该技术在应用中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3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

当前,我国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节能减排、绿色无污染等要求,公路工程中也是如此。公路工程中的沥青料再生技术就是对这一目标的很好体现,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应用为公路养护施工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同时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这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是将原沥青路面处理后,用乳化沥青作为再生材料,然后在废旧的沥青材料中添加水和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经自行融合之后成为公路路面的面层的下面层。这种技术可以长期应用,是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

5结束语

公路工程养护技术的创新对公路管理的意义重大。公路养护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更好的对公路进行养护,还可以提高公路的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出行安全都至关重要。公路的养护是公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在近些年公路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公路工程的养护,必须要对养护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公路养护工程中微表处技术和预防性养护的有效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7):35+48.

[2]周馥隆.公路养护创新的力量高远路业新技术观摩会在新乡举行[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5):134-135+22.

[3]杨建超.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4):81.

[4]尹建军.基于多种研发模式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