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高德育辅导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8
一、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1.工作消极
在工作上主要表现出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对工作敷衍应付,缺乏激情与活力,不愿意去思考,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被动去做,不愿意创新;对学生缺少热情和耐心,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中,对学生没有关爱心,对自己带的班级没有班级归属感。
2.身心疲惫
在生理上,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增大,精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身体虚弱、肌肉紧张、四肢乏力的现象,还会经常失眠。
3.心理失衡
在心理方面,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对待工作或学生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在学生和同事面前也会生气发怒。经常会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消极偏执、喜欢抱怨的心理现象,对工作岗位不满意,总有想离开辅导员岗位的想法。
4.关系冷漠
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出对同事及学生的冷漠,不愿意与同事交流,不想与学生打交道,与人相处时缺乏容忍度与合作意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工作关系比较紧张。
二、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1.辅导员的内在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个人的职业认同感低下。辅导员岗位相比教师岗位而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都要多得多,但大多数院校辅导员的收入都比教师收入低。现在入职的辅导员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他们对工作的期望也比较高,当现实工作中的种种表现无法达到他们当初的预期时,就会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辅导员的心理严重失衡。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发现,70%以上的辅导员有转岗要求,这极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2.辅导员的外部因素
(1)工作对象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而高职高专学生的高考成绩都不怎么理想,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都降到了200分以下,这种情况下招来的学生素质可想可知。相对本科学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自我个性较强,自我纪律约束力也不够,比较难于管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接受思想教育,甚至带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从而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面对这些学生久了,辅导员的耐性和热情就会消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
(2)工作内容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高职高专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非常繁多,虽然说辅导员主要承担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奖助学金评定等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要处理很多事务,学校的学工、招就、教务、后勤、医务、保卫、党团等部门经常会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都落到辅导员身上,自身又还要组织各种班会、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组织各种比赛等,辅导员一天面对如此繁多的工作任务,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自尊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且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当今社会上对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普遍比较低,这极大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自尊心。每一个人都有社会性,对社会支持和认可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任何感受不到社会认可的看法都可能会对自身产生压力。目前社会上普遍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还简单停留在大学生“保姆”的角色上,认为这个岗位不需要太多的学术背景,谁都可以做。因此很多辅导员对外都说是大学老师,但不说是辅导员,甚至有部分高校的老师领导也认为在学校里什么都做不好了,就去当辅导员。另一方面,如今的高校都以教学与科研为主导,专职教师职称的晋升比辅导员容易,收入也比辅导员高,这种反差造成的失落感往往会导致辅导员们在本职工作中渐渐产生倦怠感。
(4)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难以得到释放。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因为辅导员在一线直接面对学生,所以担负着很大的压力,如担心学生出事。所有高校基本都要求辅导员的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就导致辅导员白天沉溺于处理各种学生事务,晚上和周末心理上也还要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高校辅导员的配比一般来说都不足,远远超过1∶200,同时辅导员还承担很多其他工作,容易导致其身心疲惫和职业倦怠。就目前的高校来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辅导员心理问题的疏导还没有真正引起注意。无论是学校还是院系,对辅导员的心理问题都是忽视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消极和负面情绪慢慢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干预策略
1.完善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评估机制
要想让辅导员消除职业倦怠,就必须改变辅导员队伍的评估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上激励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一是要严格控制辅导员的选拔机制。要根据教育部有关辅导员的条件来严格选拔辅导员,要坚持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的原则,选拔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优秀的研究生来担任辅导员,而不能把那些在学校其他岗位做不了的人员安排来当辅导员。二是要改变管理机制,辅导员的工作时间有很大可变性,很多高校都要求辅导员上行政班,但是辅导员处理的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很多都是在课后甚至周末,所以从管理上就要实行灵活的管理制度。如辅导员课余用的时间可以通过调休来实现,这也能刺激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要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把辅导员工作都用工作量来细化,并与福利挂钩,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能力与收入成正比。四是要完善辅导员的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估促进辅导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优秀的辅导员要予以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五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 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完善辅导员进修、转岗、晋升等机制,拓宽辅导员出口,确保辅导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也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样既可以为成功转型做准备,又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当中。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见习实习,作为辅导员如果懂得所带的学生专业技能知识, 这样就更能有效开展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双师型辅导员能把专业意识、专业技能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及日常管理中,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全员参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3.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应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辅导员职业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高校里要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一是学校领导要有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意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当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做。二是高校的专业教师要增强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并从意识上和行动上去理解和支持辅导员工作,主动为辅导员们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帮助。三是学校行政机关的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4.辅导员自身的努力
从辅导员的个人层面来看,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积极预防职业倦怠。首先,高职高专辅导员自身要有职业认同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从内心认同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其次,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变,辅导员内心要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不但要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还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所带学生专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最终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让自己成为全能型的辅导员。最后,要培养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调适技术水平。辅导员要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境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有固定的兴趣爱好,辅导员觉得的内心压力过大或者明显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时, 要学会调适,学会自我解压,要敢于向别人求助。所有辅导员自身都要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最好都能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级,这样就会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内心有压力时懂得转移并不断调整期望目标,防止不恰当的期望,可有效避免职业倦怠行为的发生。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职业倦怠的危害,对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面对的种种压力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随时调整心态,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构建,使辅导员能专心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参考文献:
[1]张永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
[2]韩 芳.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贺 斌.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4]翟承宇,杨 丹.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调查与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180-03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保证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辅导员是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老师的代表,是学生在学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较快,高职学生逐年增多,这就为辅导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空,随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增多,辅导员的作用与不足也显现出来。可以说,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工作,但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我们所调查的8所高职高专院校共207名辅导员中,85%为专职辅导员,这意味着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出现在校园,随即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是辅导员这个新兴群体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机遇,从我们的调查中得知,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特点是:年轻化(83.7%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工作年限短(95%辅导员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下)、专业多样化(文史哲理等专业多样化)、高学历(94.7%辅导员为本科以上学历)等,这样的一个群体,给高校注入了青春与活力,但同样也因为这个群体发展的不稳定性,辅导员工作的短期性特点十分明显,辅导员的平均职业寿命较其他行业都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发展比本科院校晚得多,如何借鉴、引用各类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于高职高专院校中,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一股稳定的、高素质的力量,这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困扰
(一)职业定位不准确。高校里有两大群体,教师及行政人员。这两大类群体分工明确。教师负责学生的教学、学术科研工作,主要在分布在各系部,走教师系列职称;行政人员负责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主要分布在各行政处室,走行政系列职称。而辅导员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里却没有被定位为教师或行政人员,处与“第三类人”的地位,他们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学生、服务学生,有的辅导员还兼职上课,却极少有高职院校把他们明确地纳入哪一个系列,这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职业困扰,找不着自己的定位,定位不准确,自然谈不上长远发展。笔者在调查中得知,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很少上课,不上课,就没有条件评教师系列职称,辅导员除了管理学生的工作之外,还得从事较多系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但让人遗憾的是,很多高职院校以辅导员非行政人员为由,拒绝辅导员进行行政系列职称评定。这些现状都深深困扰着我们的辅导员,找不着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定位,导致辅导员均把辅导员这个职业当成一个翘板,三年或者五年后转行做其他岗位的工作,完全脱离辅导员工作岗位。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在我们的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院校均制定了辅导员工作职责,而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工作职责只是一个空壳,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职责不明确。高职院校设立辅导员比本科院校晚,以往在高职院校多以班主任来管理各班学生,一个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类似于中学班主任管理的模式,在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根据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规定下,各高职院校开始设立辅导员,转变学生管理的模式,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沿用班主任辅导员共同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学生,而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大家都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去管理学生,容易导致两者管理学生有冲突或者脱节的地方。第二,辅导员与所在系部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不明确。在笔者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大多辅导员在从事本职工作以外,还得从事大量系部行政办公室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大家也习惯了辅导员参与到行政事务中,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管理学生、教务、后勤的行政部门也习惯把工作直接交由辅导员去处理,实际上,这些事务分散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使辅导员不能专职做好学生工作,形成辅导员工作与系部行政工作不明确的局面。第三,众所周知,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工作从理论上、从实践上都需要辅导员花大量的脑力劳动去完成,而我们看到的是辅导员整日奔波于学生管理、教务、后勤等行政部门,除了检查协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还得参加学生的所有校园文化活动,辅导员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连续、系统的工作,应该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学生主管部门来统筹安排,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的特点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而高职院校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手给辅导员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没有检查、没有评比,再加上这个工作不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辅导员错误地认为这个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这大大削弱了辅导员的工作意义。
(三)未形成健全的考核机制。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辅导员是新兴行业,对辅导员的管理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并没有把辅导员考核机制的步伐跟上,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制度约束、管理辅导员,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年龄偏低、工作年限短的特点,且辅导员都是各个专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相关经验不足,这就导致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辅导员责任心强,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工作,而有的辅导员责任心不够、懒惰,不愿意投身于辅导员事业,在没有制度约束的前提下,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区别。辅导员之间没有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事业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养方向
要想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解决好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一)规划辅导员的发展路线。在高职院校,辅导员要评职称,可以走两条路,一条是行政行列,一条是教师行列。在学院的相关规定年限下,辅导
员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忧心来自于认为从事辅导员的工作难评职称,得不到肯定,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而学院不能一刀切,把辅导员规划到行政或者教师行列中,让每位辅导员都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无论辅导员选择哪种路线,学校都应该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干部选拔的后备力量。
1.行政路线。如果辅导员在工作规划中认为自己较适合走行政路线,则可以选择这条路线。行政路线主要是: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前提下,适当兼职系部办公室、分团委的职务,做些学生入党入团、学生干部管理、系部日常工作等,如果在辅导员的精力和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辅导员还可以兼任学院学生处、学院团委等部分职务,从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为辅导员行政工作打开道路。辅导员工作适当年限后,可以提出申请评定行政系列职称,这将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2.教师路线。如果辅导员在自己工作规划中认为自己较适合走教师路线,则可以选择这条路线。这类的辅导员除了辅导员本职工作外,将投身到教学事业上,兼职上课。辅导员上课在各高职院校都是颇具争议性的事情,在笔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辅导员上课受争议主要是辅导员上专业课,课时太多,导致辅导员本职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对适合从事辅导员教师系列的同志,学院应该给予关怀,鼓励辅导员上课,但是笔者不提倡辅导员上专业课,有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毕业专业与所在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相类似,因此兼职上较多专业课程,但辅导员的身份不是专业教师,辅导员的主要任务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而非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辅导员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势与政策、就业辅导等课程,既满足了辅导员走教师系列的要求,又很好的区分了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身份。在辅导员兼职教学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提出申请教师系列职称的评定,同样会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但无论辅导员选择哪种路线,学校都应把辅导员作为党政干部选拔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教育观;辅导员;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李小林(1972-),女,重庆人,成都师范学院保卫处。(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07-02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恋爱可能会有周期短、婚前行为增多、失恋比例高等问题。[1]高职辅导员是学生迈向大学生活的第一接触人,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无疑对教育矫正学生的婚恋问题、促进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高职辅导员的婚恋观和婚恋教育观等问题,可为加强高职大学生在婚恋方面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减少高职学生婚恋方面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涉及婚恋观(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和婚恋教育观两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0份。被试的构成情况为:男辅导员80人,女辅导员110人;29岁及其以下140人,30岁及其以上50人;本科及其以下110人,硕士80人;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118人,5年以上的辅导员72人;未婚辅导员116人,已婚辅导员74人。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辅导员对择偶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网上征婚、择偶难原因、择偶条件、父母相亲团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对网上征婚这种择偶现象表示“不赞成”的男性辅导员有60%,女性有50%,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66.7%,表明男性辅导员与教龄较高的辅导员比较抵触网上征婚的择偶方式;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男性择偶难”的认识上,在29岁以下的辅导员中持“不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为50%,30岁以上的辅导员中只有76%,年龄越小的辅导员越倾向于认可性别比例失调是男性择偶难的原因;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女性择偶要求过高”的认识存在差异,持“赞成”态度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占55%,女性辅导员占69%,表明女性辅导员在对自身择偶难原因的认识上,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择偶要求过高;对父母参与相亲现象表示“赞成”态度的辅导员中,29岁及以下的辅导员为47.1%,30岁及以上的辅导员占16.0%,本科及以下学历的辅导员有45.5%,硕士辅导员仅占27.5%,未婚的辅导员占46.6%,已婚的辅导员占27%。说明年龄较小、学历较高、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为认可父母参与相亲过程。
2.高职辅导员对恋爱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家庭条件、性格特征、恋爱要求、感情产生、物质金钱影响等因素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教龄、婚姻状况的辅导员对各项恋爱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但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日久生情”这种恋爱现象的认识存在差异,有20%的男性高职辅导员对该项表示“不赞成”,而女性辅导员中仅有5.5%的人表示不赞成,表明在恋爱过程中女性辅导员比男性辅导员更认可“日久生情”,不太认可“一见钟情”;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高职辅导员对物质因素对爱情影响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辅导员、女性辅导员、本科及以下辅导员、硕士辅导员中持“赞成”态度的分别为62.5%、56.4%、64.5%、50%,说明男性和高学历辅导员更加看重物质金钱对恋爱过程的影响。
3.高职辅导员对婚姻问题的认识
针对高职辅导员对传统婚姻观、婚恋年龄、最佳结婚时期、新式婚姻、结婚准备等问题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一致。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的态度有差异,持“不赞成”的本科及以下学历高职辅导员占65.5%,硕士辅导员占40.0%,表明学历较低的高职辅导员越不愿意接受传统婚姻观念;不同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最佳结婚年龄是事业有成或工作稳定后”项目的认识有差异,表示“赞成”的未婚辅导员占70.7%,已婚辅导员只占48.6%,表明未婚辅导员可能会因为事业延误结婚的年龄;教龄对“独身”、“试婚”、“闪婚”、“丁克家庭”、“婚内单身”等前卫观念的态度有影响,在表示“不赞成的辅导员中,教龄小于5年的占 61.0%,5年及以上的占41.7%,反映了教龄越长的辅导员反而越容易接受新式婚姻观念。
4.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
对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的性观念、的重要性、、无性婚姻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的态度比较一致。不同性别、教龄的辅导员对“性为平常事非隐晦之物”方面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持“赞成”态度的男性辅导员占72.5%,女性辅导员为58.2%,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占74.6%,教龄在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占47.2%,表明男性和教龄较短的辅导员更容易接受恋爱中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持“赞成”态度的本科及以下学历辅导员为69.1%,硕士学历辅导员为82.5%,表明学历越高的辅导员越看重“”观念;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另一半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表示“赞成”的男性辅导员和女性辅导员分别占70%、87.3%,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分别占74.5%和87.5%,表明女性及较高学历的辅导员对持更为保守的态度;不同性别的高职辅导员对“无性婚姻”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其中89.7%的男性辅导员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而持相同态度的女性辅导员为69.1%,表明男性较之女性辅导员更不愿意接受无性婚姻的爱情。
5.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教育问题的认识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对“421”家庭氛围影响择偶的态度存在差异,在该项目上持“赞成”态度的男性、女性、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的高职辅导员分别为77.5%、50.9%、54.5%、72.5%,表明男性辅导员及学历较高的辅导员更为看重家庭传统对子女择偶的影响;不同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恋爱”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持“不赞成”态度的分别占69.5%、44.4%、67.2%和48.6%,表明教龄较短、未婚的辅导员相对越容易接受学生的恋爱现象;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必要性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女性、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占90%、98.2%、94.8%、94.6%,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有必要进行婚恋观教育认识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文化程度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家长的事,与学校无关”的态度有差异,其中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学历辅导员表示“不赞成”的分别为90.9%、85%,表明学历较低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学生婚恋观教育除了家长外其他主体也应承担教育的责任;不同性别、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婚姻恋爱观教育是所有老师的事”的态度存在差异,其中在该项目上选择“不赞成”的男性、女性、教龄小于5年、教龄在5年及以上、未婚、已婚高职辅导员分别占35.0%、41.8%、47.5%、25.0%、46.6%、27.0%,表明女性、教龄较短、未婚的高职辅导员更可能认为婚恋观教育是部分教师的责任,而不是所有教师的责任;不同性别、年龄的高职辅导员在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男性、女性、29岁及以下、30岁及以上的高职辅导员选择“赞成”的分别为57.5%、58.2%、51.4%和76%,表明多数高职辅导员赞同婚恋教育的重点是对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不同教龄的高职辅导员对“婚恋挫折教育、婚恋问题矫正是教育重点”的看法存在差异,教龄小于5年的辅导员中有50.8%的人表示“不赞成”,5年及以上的辅导员仅有33.3%的人持相同态度,说明教龄越短的高职辅导员更容易接受大学生结婚现象。
三、讨论
此次调查表明,高职辅导员对择偶、恋爱、婚姻、性等婚恋问题多持相对理性态度,对大学生婚恋教育问题也有初步的认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教龄、婚姻状况的高职辅导员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认识较为一致,94.7%的辅导员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多数辅导员已经对婚恋观教育的重点、教育主体、教师责任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认识,说明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教育已具备了相应的思想观念条件。
在择偶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总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择偶观,能够较为理性、全面地分析择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面对当前颇受争议的辅导员择偶难现象,大多数被调查者能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认识该问题,大部分辅导员(78.9%)认为工作压力大、交往空间有限是择偶难的重要原因。对于“网上征婚”、“父母相亲团”等择偶方式,在被调查的高职辅导员中分别只有33.7%和38.9%的人表示认可,高职辅导员仍然持较为传统的择偶观念。
在恋爱问题上,绝大部分辅导员能够保持理性、负责任的心态,将性格品质、志趣爱好等作为恋爱对象的重点选择标准,但调查结果同时也表现出高职辅导员在恋爱过程中矛盾的一面,即物质金钱等逐步成为影响婚恋的重要因素。尽管高职辅导员恋爱动机仍然较为单纯、传统,但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家庭生活和金钱日渐成为高职辅导员在选择恋爱对象时的考察标准。这是市场经济和生活水平提高在个体思想、行为上产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物质追求可以对个体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分强调物质金钱可能会丧志,形成不良风气,理应进行教育引导。
在婚姻问题上,高职辅导员更加重视组建家庭的成本和基础,并非为了完成父母规定任务而盲目草率了事,反映了高职辅导员本身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不良诱惑的能力和对新兴事物的正确判断力。在传统婚姻观与前卫婚姻观认识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只有29.5%的高职辅导员赞成“男主外女主内”、“门当户对”的观念,但67.4%的被调查者依旧保持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看法,对类似于“独身”、“试婚”、“丁克家庭”等与传统婚姻观相违背的社会现象或观点持相对保守态度。高职辅导员的婚姻价值观总体表现较为理性,没有表现出盲从或过于激进的现象。
在性观念问题上,七成以上的高职辅导员仍然看重,近八成的高职辅导员对伴侣很忠诚。虽然当今社会中存在一些过于前卫的性观念和不道德的,但绝大多数的高职辅导员对性问题的认识依旧较为传统,这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逐渐增多,较多的高职辅导员重视这种传统的家庭条件对婚恋教育的实质性影响。本调查显示,只有22.1%的高职辅导员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谈恋爱”,只有三成左右的高职辅导员明确反对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这种现象,高职辅导员对学生恋爱行为对学习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讨论。针对婚恋教育的重点问题,相当部分辅导员认为应放在婚恋挫折教育以及婚前同居等不良行为的矫正上,仍然有相当部分高职辅导员不确定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怎样的婚恋教育。
综上所述,高职辅导员在总体上保持着相对理性的婚恋价值取向,但部分人也受到了前卫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出茫然或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地方,总体上在高职院校通过辅导员开展婚恋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具备了思想观念条件。
关键词 辅导员 管理 全员育人
高校德育艰巨而复杂,辅导员是德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专职辅导员的核心骨干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全程负责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和细处。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
由最初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逐步转向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的教育和服务多元化发展。职责也由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
1.1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德育工作,并从以教育为出发点的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指导学生的成长。
1.2理想信念教育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业发展指导;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法制意识、良好的品行操守及健康的心理。
1.3日常管理和服务育人
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做好综合测评、考核奖惩等工作;关心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好帮困助学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4教育创新
指导学生党团建设,组织协调社会教育资源,以创新精神研究运用多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
2师德师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师风则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重要的内容。
2.1践行教师道德规范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加以正确引导;在日常活动中言传身教,要认识身教重于言传的重要性,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的把师德作为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善恶观。
2.2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爱国教育、学校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2.3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认真发掘健全人格教育资源,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2.4完善制度
师德建设以“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的外在尺度和内部命令来规范辅导员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学年结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3充分发挥辅导员全员育人的主导作用
学生工作者应该重要提炼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充分明确辅导员育人工作职责。要做好德育工作,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德育作用,还要在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方面下功夫,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有效。
3.1尊重学生,与学生交心
在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无障碍的沟通。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育人、以情感人,创造性地搭建交流平台,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真正实现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师生友谊,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人文情怀、品质意志等的培养。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最后要利用好网络新媒体,使之成为做好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把利器。
3.2加强教育提升德育能力
3.2.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辅导员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不断提高德育理论素养。辅导员虽然忙,但仍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夯实自身知识结构基础,积极主动在个人道德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
3.2.2要恒于研究,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辅导员要经常性的进行思考与研究,如何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困难和诉求,并以科学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
3.2.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德育能力培训力度
根据辅导员自身素质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业务素质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只有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学有榜样、德有示范、行有引导”,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辅导员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与专业教师、学管部门等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群体间关系的协调是处理好整个德育工作体系中的关键。一明确目标,即在政治、道德、心理、学业、生活方面共同关爱、关心、关注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二与任课教师及专业老师经常性地进行沟通,相互交流教育理念,共同把握好教育尺度,统一规范和要求,避免因尺度不一、要求不同等产生正负效应相抵而削弱德育作用这样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摘 要 辅导员队伍担任着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任,有必要培育出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专业素养
>>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 积极培育和践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追求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治素养 高校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追求的启迪 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辅导员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研究 浅析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 高校辅导员党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核心价值观建构思路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第一课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辅导员培育途径研究 辅导员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 新媒体下辅导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 张翼,李旭.辅导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知识经济,2012(6).
③ 人民网:.
④ 王平慧,许长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特殊学生 责任心 爱心 耐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6-02
作为辅导员,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学生对我们的理解、信任,最大的成功无疑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想到往往是辅导员,所以大学辅导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当面对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厌学、早恋、与父母和教师沟通有障碍、行为、思想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的学生时,辅导员需要付出更多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一、用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责任心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辅导员只有对工作负责,尽自己全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信任,这样,辅导员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不远千里离家求学于我们所在的学校,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启蒙教师,辅导员理所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负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思想上。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要求助的就是辅导员。如果辅导员没有对学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那么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辅导员一定要担负起这种无形的责任,把工作岗位当成舞台,实现工作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时时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信息。学生情况有好有坏,好的我们应尽全力去挖掘,坏的我们应主动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了解及掌握学生们的最新信息只靠辅导员平日留心是远远不够的,辅导员可以通过经常开班委会来了解情况,也可以时常去学生宿舍走动,与学生们聊天,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二、用爱心和耐心热情对待特殊学生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但是批评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指责、责骂、怪罪。一般来说,辅导员应该把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的真诚、友善、尊重等基础之上,把批评的最终目的定位在学生以后的改进和发展上。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无论该错误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如何,作为辅导员,在具体处理问题时,都应该秉着“就事论事”、“以礼相待”的原则,而不应该不分场合、不注意方式方法,对犯错学生进行点名批评、责骂怪罪、讽刺挖苦等。对犯了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笔者作为一名在职已久的辅导员,从平日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方法。其中,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也是每个辅导员都应该给予重视的有以下两点:首先是要注意场合。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最好找个合适的地点跟学生单独交谈,不要当着众人直接点名批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更何况是大学生们。不管他们犯的错是如何的严重,他们也不希望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揭示和批评。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细到语音语调,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学生以礼相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是在帮助他,真心为了他好,他自然也就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谈,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作为辅导员,我们接触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做辅导员工作期间,处理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我院的一个学生,上大学后由于学习压力大,对专业不感兴趣,厌学,后来甚至发展到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笔者接手她们班级的辅导员之后,主动找她的任课教师们了解情况,并经常到其宿舍去看望她,与她交谈,做朋友,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笔者还经常与她的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她的在校情况,嘱咐周围的同学多关心她,有集体活动也尽量动员她参与,帮她树立信心。虽然中间有所反复,但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这位学生的状况有了好转。现在的她,学习非常努力,各方面发展都很好。
2.笔者刚接手一个班级时,从班委那得知,有一位学生从来不上课,挂科现家严重。在该班级学生上课期间,笔者以查宿舍的名义来到该学生宿舍,当时他正在床上玩手机。笔者搬了张凳子坐在他的桌边,他由于不好意思,就主动从床上下来和笔者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该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其宠爱有加,上了大学以后,因为没有人督促而养成了懒散拖沓的坏习惯。幸运的是,这位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也很想改正,无奈缺乏动力。于是笔者和该学生共同制定了一个“实践计划”,在计划中有他想要达到的目标及要达到目标需要做的努力,其中包括早晨跑步,规律的作息和不迟到、不早退和按时上自习的要求等。每天早上6:30,笔者还准时等待这位学生去操场跑步。就这样,在我们的共同督促下,一个月后他几乎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事事积极,处处热心,和教师同学都相处得很融洽,更让笔者满意的是,改变之后的他每年都能拿校级奖学金。
3.有的学生自制力差,经常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大多侧重以理服人,向他重申学院的规章制度,讲明危害性。笔者遇到过这样一名学生,他每天几乎都在网吧度过,上网成瘾,甚至无法自拔。在与其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他自己也看中学业,不想再玩游戏,不想再荒废下去,但又禁不住网友的诱惑,控制不了自己。作为他的辅导员,帮助他走出沉迷网络游戏的泥潭是笔者的工作所在。经过几次交流谈心,这位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以后再也不到网吧,努力好好学习。然而对于上网成瘾的孩子来说,戒掉网瘾并不容易。在大二的第二学期,笔者不仅一次的发现他有旷课的现象,为此笔者和家长都伤透了脑筋,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以下措施:(1)在学习上订出目标;(2)让同宿舍的同学多帮助他,每次上课叫上他一起走,帮助他度过困难的一段时间;(3)鼓励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他如今已回到了正常轨道,这学期没有旷课的现象,学习也很努力,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4.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注重在帮困中育人,鼓励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更要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解困。为了让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求学、踏实就业,辅导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此,辅导员需要多利用节假日、晚上等时间去学生宿舍深入了解每一个困难生的家庭状况,并将这些情况熟记于心。学校为针对贫困生生活困难的问题建立多项奖励政策、贷款政策以及补助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作为学生的知心人,除了及时帮助学生申请学校资助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信息,帮助学生们及时了解勤工助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工作中培养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以素质拓展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以助学贷款为契机,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的成长与前进,仅仅依靠学校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通过辅导员的努力激发出贫困生自强拼搏的精神。辅导员要把握好每年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工作,将贫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生活情况相结合,联系到学生的未来生活,循循诱导,步步深入,通过谈话使学生在认识到感恩学校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奋发图强,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学生极其重要的人生阶段,作为学生辅导员的我们,是他们大学生涯里的启蒙教师,是他们人生正确航向的引导者,我们肩负着让每一位学生成材的崇高使命。我们所种下的每一片爱心,在学生的心里都会渐渐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善良而美好的果实。
看着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听着他们对自己的种种感谢,那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特别是当看见那些曾差点走入迷途却又被自己亲手给拽回到正轨的学生因取得好成绩而呐喊时,作为他们辅导员的我们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安心。虽然辅导员工作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份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去探索细致入微的耕耘艺术,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收获更大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原则与技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1).
[2] 李琰,王红玉.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高校学生辅导员[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4).
[3] 邓国英.自我激励:辅导员工作的动力[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1).
[4] 王平,王娜.略论高校辅导员岗位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实践者,是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充分重视辅导员群体的角色作用,突出他们的角色优势和岗位特点,一方面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形成强大助力;另一方面提升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促进自我完善,以顺应时展的要求。
2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现状及成因
2.1现状
创新创业工作在高校的推动中正在顺利的开展,高校辅导员以其特殊的身份在创业教育和学生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育人作用是高校中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辅导员的特殊性是多视角、多方位、多角度、最直接、最直观、最直觉的。所以其工作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但现阶段,很多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远远未达到国家需要、学校需要和学生需要。
2.2成因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大都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类专业,人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也提出辅导员应具有除了“马克思理论”、“管理学”、“法学”等之外的学科基础知识,还提出应具有“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共九个方面的能力。就目前工作情况而言,多数辅导员仍将平时工作重心放在学生日常管理活动中,这种现象客观上减少了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比重,导致了辅导员创业辅导的能力偏弱;其次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未能充分将辅导员摆在正确的位置,也导致辅导员的参与度不深、参与面不广;最后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新的工作要求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在能力方面又可以让其有了新的提高,但是现在许多辅导员都没有接触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施,并且也没有得到创新创业培训,导致了辅导员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的引导。
3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3.1积极引导大学生加深专业认识,正确看待创新
学生在高中填报专业志愿时,多数是听取高中教师的讲解,服从家长的安排与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毕业去向并无清晰认识和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部分学生甚至对所学知识不管不问,把学习的时间用在从事各种社会兼职上,错误地认为大学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以后的就业并无多大作用,而各种社会兼职活动才能让自己的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可以利用自己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正确的认识。创新是创业的灵魂所在,而创新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支撑。高校辅导员可以向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积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专业知识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3.2有的放矢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可以以学生兴趣为抓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所从事的辅导员的工作优势,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兴趣以及能力所在。学生自身的这些信息和特质在他们以后可能从事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积极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工作。
3.3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现如今,大学生创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部分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烈,存在想创业但又想要稳定工作的矛盾心理;部分大学生虽然创业愿望强烈,但不坚定,很难付诸行动。在创业精神上,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喜欢单打独斗或者冒险、冒进形式的,创业往往很难持久;部分大学生缺乏冒险精神和挑战性,容易表现出退缩、患得患失等症状。在创业心理上,有的学生抗挫折力弱,遇到一点困难或失败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创业活动也很难维持下去。针对这些情形,辅导员要懂得教育的及时性和伸缩性,从日常管理上加大对学生创业素养的提高,如,通过成功典型案例分析或邀请成功人士走进校园等方式,让学生看到成功创业人士的魅力,体会到创业成功的效益,从而激发其创业欲望。面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辅导员还要扮演好“心理医生”角色,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危机及时把脉,对症下药,通过科学和积极的疏导、治疗、管理,帮助学生渡过创业阶段的低谷期,走出困境,保持前进的动力。辅导员通过这些管理手段和育人方法,可以真正使学生的创业素养得以提升和完善,成为大学生创业和成长成才的有力推手。
论文关键词:助理辅导员制;高职院校;工作成效
一、助理辅导员制的实施
学校聘任了一批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工作能力强,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的优秀学生干部作为新生班级的助理辅导员,聘期为一年,主要协助辅导员新生接待、宿舍管理、学风建设、奖助贷、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等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助理辅导员聘任后,学生工作处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助理辅导员军训工作实务、学生电子档案实务、班级管理知识、与学生谈话的原则和技巧等学生工作业务知识。辅导员指导助理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培训与交流活动等。每学年学生工作处都会针对助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由工作述职、辅导员评分、学生评分、学工处评分,并选出优秀助理辅导员进行表彰。学生工作处还对优秀助理辅导员的典型事迹、工作案例汇编成册,作为下一届助理辅导员的培训教材。
二、实施助理辅导员的工作成效
1.实行助理辅导员制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
高校专职辅导员是学生的“大管家”、“保姆”,担负着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党务等繁重的工作,尤其现在“80末”、“90后”的大学生都非常有个性,大都处于“不服管”的阶段,这给专职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与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实行助理辅导员制后,辅导员更能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管理教育工作。
(1)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军训工作、入学教育等。在新生接待工作中,助理辅导员是整个新生工作中的主力军,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报到工作,接待家长与新生,并且主动向他们介绍校园、学院概况及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95%的被访辅导员认为助理辅导员在新生接待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大”,4%的被访辅导员认为助理辅导员在新生接待工作中的作用“比较大”,只有1%的人认为“作用不大”。可见,助理辅导员在新生接待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对“助理辅导员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80%的新生的答案是助理辅导员在烈日中陪同他们完成了整个军训,对新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有95%的新生认为通过助理辅导员了解了更多的校园环境、各项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助理辅导员在整个新生接待及军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协助辅导员抓好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在大一新生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助理辅导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及学风建设,培养班委干部,指导班级学生建立诸如早读、晨练、上课考勤等班级学习和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等。
在“您(辅导员)对助理辅导员的班级管理与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评价”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20%的辅导员认为作用“非常大”,35%的辅导员认为作用“比较大”,认为“一般”的有45%,没有人选择“作用不大”。虽然选择作用“非常大”的比例不大,主要是因为助理辅导员毕竟是学生,对于学生事务管理处于摸索阶段,并不能完全取代辅导员,但不可否认他们对辅导员工作的帮助。
(3)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助理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仿,学习、生活阅历与新生比较相近,容易取得新生的信任,与新生容易沟通;并且他们与新生都住在学生宿舍,更能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在新生调查中,在对“如果有困惑、难题,你是求助于辅导员还是助理辅导员,或其他”这一问题调查中,有75%的新生选择了助理辅导员,15%的新生选择辅导员,10%的新生选择其他人。在对“助理辅导员找你(学生)个别谈话的次数是多少次”的问题问答中,选择“0”次的人数比例仅为10%,选择“1次”的占20%,选择“2次”的占60%,选择“3次”以上的有10%,可见至少有九成的学生曾至少一次与助理辅导员进行过个别谈话。因此,助理辅导员更容易取得新生的信赖,协助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
2.实行助理辅导员制有利于提高助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助理辅导员的角色是学长,还是新生的“小老师”,亦师亦友,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并实现了强烈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实现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结合。
(1)有利于提高助理辅导员的协调、组织、管理沟通等能力。学生管理工作是个大学问,不但要有工作热情,还要有工作方法、技巧。助理辅导员要协助辅导员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组织党团活动、培养班干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使助理辅导员的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在对“从事助理辅导员工作使你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的问题回答中,有六项能力让助理辅导员由高到低选择三项,所得的结果是:A.组织管理能力(38%);B.人际关系能力(30%);C.沟通表达能力(28%);D.思想教育能力(20%);E.观察思考分析能力(19%);F.自我控制能力(18%)。其中,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的助理辅导员最多。另外,据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统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历年担任助理辅导员(原称作“学长”)的优秀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在为人处世、领导同事沟通交流、办事能力方面都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很多师范生在中小学中更是担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学生工作的中层骨干干部。
(2)有利于助理辅导员培养榜样意识与敬业奉献精神。助理辅导员是新生的“小老师”,他们要在新生中树立榜样作用。助理辅导员要求师弟师妹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新生的表率。在对“从事助理辅导员工作以后,你对言传身教的认识”问题中,有65%的助理辅导员选择了“比以往更加深刻”,35%的助理辅导员选择了“比以往有所深化”。
助理辅导员在指导新生学习、生活,帮助新生处理各类难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在工作过程中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同时,助理辅导员的身份是学生,完成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需要花费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并且是没有任何工作报酬的,这就需要助理辅导员有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在回答“从事助理辅导员,对你培养敬业与奉献精神的帮助有多大”这一问题时,有65%的助理辅导员选择了“非常大的帮助”,只有3%的学生选择“有一点点帮助”。
3.实行助理辅导员制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众所周知,新生在刚入校时由于不熟悉新环境,往往很难快速改变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而且,这些“80末”、“90后”的独生子女,离开了父母、亲人的管教与照顾后,很难快速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且可能会对自己放松要求;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他们对大学的新鲜感和考上大学的兴奋感也在逐渐消失;有的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在与同学相处中有很多的困惑;有的新生参加了多个社团,无法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有的新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感到迷惘;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使新生不知所措。这些都需要助理辅导员的悉心引导与帮助,使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融入大学生活。有80%的新生认为助理辅导员在帮助他们专业学习、熟悉大学校园生活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对助理辅导员制的几点思考
1.助理辅导员的选拔机制
助理辅导员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对担任助理辅导员职位有着很大的积极性,因此,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或者个人申请加辅导员推荐的形式选拔助理辅导员。笔者认为通过个人申请加辅导员推荐的形式聘任助理辅导员比较理想,从高年级品学兼优、能力强、政治思想过硬的学生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经过辅导员的推荐,并通过在军训期间考察和试用的助理辅导员才能担任正式的助理辅导员。
部分辅导员认为:助理辅导员的学习任务重,每个班应该配备2~3个助理辅导员。笔者认为每个班配备一个助理辅导员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班级助理辅导员过多,容易在管理班级时出现意见不统一等问题,不利于班级管理。
2.助理辅导员的管理机制
在实施助理辅导员制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助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概念模糊,不清楚具体的工作职责,还有部分助理辅导员没能处理好与所带班级辅导员的关系,管理越位。学校要完善培训机制,在岗前培训的时候介绍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可邀请往年优秀的助理辅导员传授工作经验教训,保证助理辅导员上岗时基本熟悉工作任务与流程。助理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碰上新的问题和困惑,在这个时期也要开展团队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研究工作中的新问题,这种交流有利于助理辅导员后期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也会出现部分辅导员不能自觉完成本质工作的情况,这是因为缺乏有效地管理机制,学校要制订相关的管理条例,从助理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如对走访宿舍、主题班会、个别学生谈话等次数的硬性规定)、工作汇报等方面入手制订。
【关键词】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84-02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高职毕业生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和社会上对高职毕业生业存在偏见,认为高职生入学门槛低,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知识拥有水平不如本科生,用人单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这就加剧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就业现状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规划意识。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生涯探索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开始转换,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正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性时期。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拟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此外,据调查,我国大学生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由此可见,进行生涯规划辅导很有必要,也很紧迫。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2012年10月,笔者对广西北海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系会计、物流两个专业2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职业生涯规划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5.5%,符合问卷调查研究的要求。分析如下。
(一)学业生涯规划分析。调查发现,只有20.6%的学生制定了大学三年的学习计划,13.3%的学生清楚自己的中期发展规划,大部分学生处于无规划状态。由于一年级学生没有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懂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对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太多规划,更不知道如何将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造成不少学生心态浮躁,显得苦恼、彷徨、无助。部分学生即使制订了学习计划,也没有严格执行,随意性大,学习态度不端正,未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由此可见,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需要辅导员及专业教师进行生涯规划知识和方法的辅导。
(二)职业目标分析。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23.5%的学生表示感到迷茫,没有目标;67.9%的学生表示目前没有考虑太多;仅有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目标并充满信心。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不清楚自己能从事什么职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意识较弱,应通过相应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帮助他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作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三)就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认识分析。36%的学生很清楚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42%的学生认识模糊,22%的学生没有相应的认识。由此可见,在生涯规划发展辅导中,应根据相应专业进行岗位知识的渗透。高职学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企业,因此,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征和能力要求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必须设计的内容。应指导学生在生涯规划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技能知识及职业工作规范等职业素养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职业定位分析。学生职业定位分析详见表1。
调查问卷表明,接近90%的学生希望能从事管理人员的工作,但是却大多没有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价值观调查中显示,57.7%的学生选答工作价值标准时,最重要的是工资高,福利好;38.6%的学生选择工作环境舒适,这部分学生职业定位茫然,又渴望高收入,缺乏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准备。因此,首先要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与职业环境相适应的要求上来。这就需要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分析外部环境、确立目标、实施策略、反馈修正等步骤制定出一份生涯规划书,并为之奋斗。
二、辅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首先需要建设由辅导员、专业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人员队伍,从职业发展策划、职业素质训导、就业个性指导、就业维权顾问、心理咨询引导、创业素质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性规划自我。此外,可由优秀校友、人力资源师、企业代表等综合组成的指导团队,以讲座等形式,通过成功人士言传身教,从思想引导、就业创业指导方面指引学生成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应切合学生的实际,并切合企业对职业态度、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需要。
(二)全程化与重要时段相结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持之以恒,首先应抓好重要时段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入学初,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自我期待值较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学期进行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辅导员及专任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强规划意识并检查跟进;学期末,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规划进行评估调整,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此外,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应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三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年,了解就业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年,鼓励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参与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三年,辅导学生求职面试及就业维权技巧。这种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
(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服务,指导学生制定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服务,使学生借助心理测量,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来了解自己,建立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自我概念。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要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在实施策略中,根据高职三年学制的特点及每学年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征,指导学生以学年为阶段设置阶段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每个阶段的目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以适应自身发展。当然,学生应将规划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从而使规划更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高职院校应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辅导着重训练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经营能力、利用时间的能力、交往和处世的能力、了解与适应环境的能力、规划与决策的能力、行动与评估的能力。可通过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从兴趣、能力、性格、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增强自信,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正确的选择,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
(五)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大学生自主创业与职业生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创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将创业作为可能的一种就业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来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可通过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并开发学生创业的素质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还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商机的能力,以及选择创业项目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及基础经营管理的方法。此外,还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战训练。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葛军燕.和谐人生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设计[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
[3]张冬梅.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4]顾玲玲.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初探[J].文教资料,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