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行测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测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测学习计划

第1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优化 策略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3-02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美术虽然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社会、学校及家庭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在一些学生眼里,美术课基本上成了自修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美术兴趣谈几点见解和主张。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美术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作品不是艺术家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文化情境,就是一件美术作品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美术鉴赏课中《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当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时,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和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就会更专心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美术教学要尽可能在一些情境教学中进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美术鉴赏中的《心灵的慰藉》时,可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先用视频播放佛教歌曲《音贤菩萨灌顶歌》,在那生动的视频和优雅的歌声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渲染下,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福建省大田县地处山区,乡土美术基础雄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参观实物,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可增强感性认识。利用乡土美术,拓宽美术课的渠道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这里较为繁荣的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贴近生活,促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时,笔者把剪纸艺术作为本课重点教材。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周围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民间艺人,请他们示范表演剪纸技巧,展示剪纸作品,参观当地收藏剪纸作品展。学生们在夺目的色彩效果的剪纸作品面前,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充满乡土味的艺术作品面前心灵被震撼,在淳朴的民间艺人的言语中,促发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和内心的原创力,进一步深化了民间美术的教学。在教学《地域的永恒魅力》时,教材中有福建永定圆形土楼,而大田县本地就有与永定土楼相似的大型城堡,这城堡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那里进行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和解说下,充满着欢快的心情观赏这座城堡,感受土楼的魅力。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欲增强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鼓励审美,培养兴趣

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另外,审美主体(人)对自然事物或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均会有不同的审美思维。如抽象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和鉴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但作品鉴赏更具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多元性,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领域一显身手,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如在教学鉴赏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作品,然后提问学生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用黑线间隔排列起来的大小不一不同颜色的方块,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窗户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肯定,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增加了学习信心,对学习美术更有兴趣。但要注意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必须建立在“作品本身特征的规范”的基础之上,不能放任学生的审美个性无限制的任意发挥。

第2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甚至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那么,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感情的交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抽空去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交流、沟通,除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外,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等。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自然的与学生关系密切,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信任,成为感情深厚的朋友,学生也觉得老师没有架子,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使学生从喜欢老师转变为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二、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考试棒的指引下,向学生有目的的灌输与中考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至于与考试无关的一切内容,都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那些与中考没有什么关系的化学小故事、化学发展史等等,很少在课堂向学生介绍,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很难激发学生攀登化学科学高峰的勇气。事实上,新课程教学不仅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放飞思维的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刻害怕出错遭遇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学生的学习学的不轻松的,思维也不会活跃的。活跃的思维只能在轻松的、和谐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因此,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少对学生蹬鼻子竖眼睛的。比如,在学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比方:最外层电子就像人穿的外衣,电子得失了,好像脱去了一件外衣,但衣服里面的人没有变,因此,电子的得失只改变化学性质,就像改变人的衣着漂亮与否。但,不会改变元素的种类,就像无法改变外衣里面的人一样。这种幽默、风趣的教学用语,使学生处于很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

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十分的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明确指出,要让化学教学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走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CO2性质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有关的知识,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再结合生活实际,尽量节约能源,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能乘公交车的,就不要开私家车。再如,在学习缓慢氧化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家庭厨房里的菜刀过段时间后,会不知不觉的生锈;热水瓶里的水垢,可以用醋酸除去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原理,还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巧设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上有很多奇妙的实验,引人深思,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演示实验,能给学生留下现象明显,动作规范、利索的影响之外,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加演示实验的数量,或者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缓慢氧气,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老师事先将白磷溶解在CS2的溶液里,然后用一张滤纸沾些这种溶液,再将这种滤纸放在铁丝网上进行晾干,可是,还没有等到滤纸彻底晾干,就会发现这张滤纸自燃起来了,这个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六、变学习兴趣为探知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学习兴趣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总是好奇,有兴趣。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上,好奇心是短暂的,如果老师不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激发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大的教学价值,假如老师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将学习的兴趣转为教学的有利于因素,就能调动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每个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自己想学习,喜欢学习,快乐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

第3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策略

一、注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粉末完全变为红色物质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

二、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认识并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如实观察并记录现象,学会分析判断能力等,特别强调的是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是形成兴趣的起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让学生背实验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以便在考试中得高分,还有是怕学生伤害自己或损坏实验仪器,不让学生去练习基本操作,这样是不好的,学生永远不可能会做以后的实验,初中学生开始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对化学实验的好奇新鲜,上课时看老师演示实验时,心里痒痒的,都想伸手去动,,如果这时不让学生做和练的话,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渐渐的失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基本实验操作,让他们认识实验仪器,了解这些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记住实验规则及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并多加练习,在教学基本操作时,还将基本操作以“口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如往试管中装入粉末药品要“一斜、二放、三起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管口勿触壁”,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等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放手让他们做,反复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让学生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突破难点重点,巩固学习兴趣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就是配平;“等”,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此外,在上课中引用一些趣味记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做完电解水的实验,我用三个字总结实验现象:“负、氢、大”,“负、氢”与“父亲”同音,学生很容易记,“大”代表所得氢气体积较大。再如用“以大欺小”比喻浓硫酸的稀释,“大、小”代表浓硫酸和水的密度。歌诀、谜语等也能很好地帮助记忆,如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性等歌诀,都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歌诀。利用“水上作业”、“抵押石头”、“石阻水断流”等谜语,能很快帮助学生记下“汞”、“碘”、“硫”等元素名称。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还可以引用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了。

四、讲解语言幽默,提升趣味性

1、巧用谐音制造幽默。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利用谐音可以将枯燥的、无规律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容易记忆。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时,可以将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在幽默中帮助学生记忆。

2、利用形象比喻制造幽默,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学习变得愉快。例如,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常常忘记写上反应条件,教师可以举例说:“比如我们身上的衣服没有反应条件就可以燃烧的话,那么我们大家身上的衣服就都烧光光了”,从而在幽默中强调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3、善用拟人手法制造幽默,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愉快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给枯燥的知识添加感彩。例如:实验室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过程:先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再继续通一会儿氢气直至试管冷却才停止通氢气,可拟人化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第4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远程教学 个性化 关联 知识点

中图法分类号:TP301;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学实现了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但也因为空间和时间的不同步,使得教师很难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实时地从学生的反应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多数的远程教学系统将线下教学方法直接移植到网络环境中,在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从课程的学习到学习情况的检测,对所有参与学习的学生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案。对于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学生难以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课程知识点的相关性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未能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不能提供预见性的教学方案。

目前,部分研究者将电子商务中常见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方法引入到教学系统中,但这样的模式大多基于用户兴趣,通过点击率、查询率等信息来为用户推荐他想访问的信息,但明显地,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按用户的喜好来完成。理想的远程教学平台应该是智能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移动学习; 性化服务包括: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有关课程或者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问题、测试成绩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学习建议,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补充知识;系统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学习日志,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在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中引入了个性化服务模块,通过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点的关联性,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动态调整学习方案,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1. 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远程教学平台中,存储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自由地来选取他想要访问的教学资源,而学生对课程的不了解,往往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些最适合自己的资源来进行学习。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中,学生除了自由选取学习内容之外,还可以根据系统为其推荐的学习方案来进行学习。

1.1 教学策略涉及的相关概念

在同一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坏是根据知识点掌握程度来鉴别的,任何一个章节,内容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点。在同一门课程中,前一章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会直接决定着后续学习的效果。所以,将所有教学资源都进行了知识点的划分尤为重要。

1) 知识树:各种不同的知识点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会形成一棵知识树,知识树是知识点和知识关系的集合。知识树={知识点,知识点关系},知识点关系描述的是各知识点间是否有联系。

2) 知识点:知识点是描述教学领域的完整教学单元。一个知识点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点=。其中重要程度为:了解,掌握,应用三类,以0,1,2表示;难度包括:简单、一般、复杂三类,以0,1,2表示。

3) 知识点关系:知识点关系是指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及其程度。知识点之间一般存在三种关系,组成、前驱、无关系。如果A知识点与B知识点之间为组成关系,则有 ,其中 =A;例如:在数据结构中,树的先序遍历与树的遍历之间是组成的关系。若A、B知识点间为前驱关系,则表示A、B两个知识点不是组成关系,但掌握B知识点的前提条件是掌握A,AB,表示A是B的前驱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以有零至n个前驱知识点。当有多个前驱结点时,存在两种关系;

A∪CB,表示A,C为B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但A,C中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即可完成对B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数据结构中,B知识点是图的遍历,A,C知识点分别为图的邻接矩阵表示,图的邻接表表示。

A∧CB,表示A,C为B知识点的前驱知识点,但只有A,C两个知识点都掌握的前提下,C知识点才能很好地掌握。

若没有特殊说明,前驱关系表示的是直接前驱关系。知识点之间另一种关系是无联系,这里的无联系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关系,而是指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4)课程章节:课程章节是由知识点结合教学资源,以Web页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每个课程单元和知识树相关。课程章节=,其中,知识点集中包括该章节涉及到的直接知识点,教学资源集表示教学资源的标识集合。

2.2 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本系统采用了两套机制,学生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需要访问的教学资源,同时,系统也提供根据学生情况所动态产生的推荐教学策略。推荐教学策略中,系统会根据用户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学习章节的知识点情况,产生适合该用户的学习方案。

如2.1所述,由于知识点中拥有组成和前驱两大关系,一门课程中拥有前驱关系的知识点会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每个结点表示一个知识点,结点间的边表示他们的前驱关系。为避免节点间关系的冲突,若结点间为组成关系,则合结点由各分量结点代替,合结点与其他结点的前驱关系由分结点表示。例如:若B={A,C},并有BD,则表示为A∧CD;同样,若存在关系DB,则有DA,DC;

由此,推荐教学策略的算法描述如下:

1) 获取用户要进行学习的章节;

2) 读取章节数s,并查看上一个单元(s-1)的测试情况和本章节(s)的知识点集;

3) 将第s-1单元测试失分知识点排序,取前m个知识点 找到对应的知识点,符合以下条件:若存在

体库中找出知识点集有 且章节号为s的资源文件,做重点介绍;

4) 同时选取除重点介绍外的章节为s的知识点;

5) 由3),4)得到的信息,以设定的形式形成学习策略,展现给学习者。

2.3组卷策略

与学习策略相似,对于单元测验的试卷组织除了沿袭随机试题的方式,在试题的组织中结合学生以往测验的完成情况,有针对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章节在线组卷的算法如下:

1) 获取用户要选择测验的章节;

2) 若该章节为新测验章节,则根据传统的随机组卷的方法,根据知识点和难易程度产生试卷,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各知识点对应的失分率),算法结束;

3) 若该章节为已测试过的章节,统计用户测验记录中各知识点权值w;

计算方法为:w=λ*(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值+1)×失分率 (1)

其中,失分率=1-实得分/题目分数

4)将w按降序排列,选取前m个知识点,对这m个知识点按题目类型随机出卷,出卷的数量是各类型数量的1/2;

5)其余1/2道题目按随机出题的形式给出。

对于基于全书知识点的组卷算法与章节组卷算法类似,不同的是所选择的知识点不受章节限制,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3.实验

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个性化学习策略,采用.NET+SQL SERVER2008改进了原有的远程教学平台,在新平台中引入了个性化服务模块,对学习策略和组卷策略进行个性化服务。该平台目前提供数据结构、C语言课程的在线教学。

通过对100名学生使用该系统进行学习的情况,从浏览时间和最后使用效果(成绩)对个性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有效性进行验证。表1表示的是改进前后访问该教学系统的用户人数及停留时间的对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改进后用户访问次数的增加和在该系统停留时间的增加。表2为学生使用改进前后的系统进行测验的最终结果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改进后的系统,对学生的成绩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4.总结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个性化、自主式远程学习系统成为远程学习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了基于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系统的模型。根据不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的不同程度以及学习内容的知识点联系,在学习策略和组卷策略中引入了个性化的服务,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提供不同的学习安排和内容。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加强个性化的研究,比如通过分析获取用户常用的媒体资源类型,提供用户更能接受的教学形式,以及进一步引入数据挖掘的知识,对用户的特性化因素进行总结和分类。

参考文献:

[1]单松巍. 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J].2004.1:4-6

[2]单蓉. 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个性化教学系统 .信息技术 [J].2001,05:32-34

[3]沈军,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策略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J].2003.4:589-595

[4]万欣. 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D].西南大学,2009:8-9

[5]吴英. 智能在线考试系统中遗传算法组卷的设计和实现. 制造业自动化[J].2011.1:215-217

StudyonPersonalizedEdutioStrategyforDistance-Learning Model

Wang Li-hong

(TrainingColleg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iChuan,, Chengdu,610045)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learners’ social experience, 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isting distance-learning system causes poor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is not obvious. In this paper, a personalized educ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learners, grasping their learning need, ,at the same time, connecting with the rel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he system can adjust the learning plan and provide them with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resource so that every student could acquir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ervice. Experimen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strategy is feasible and reliable.

Keyword:distance-learningpersonalizededucation previous relation knowledge points

第5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差异性;分析;对策

作者简介:严娟红(1978-),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成人教育规导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14YJA880060),主持人:乐传永。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5-0067-04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变化与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快速地突破原有藩篱。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科技产品的普及使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数字化学习应运而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育信息化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与服务,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教育形态的建立、扩充与应用,为学习化社区的建设和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居民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的差异性,导致其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年龄层次等显著的差异性。

一、居民数字化学习的现状

数字化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引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学习方式的瓶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居民能够自主掌握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进程。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就是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提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运用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所进行的学习[1]。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为满足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多元化需求,实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提供了更多可能,在现代社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2]。

目前很多城市搭建了城市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公共资源,供广大社区居民学习,如上海终身学习网、江苏学习在线、北京学习型城市网,包括浙江省终身学习在线等等,宁波的海曙、江东、北仑等都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慈溪还创建了学分银行。江北区也于2011年初在原江北社区教育网的基础上建成“江北终身学习网”。在几年的运作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网站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高。网站的使用主体是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相关单位和社区、村的部分社区干部,还有一部分是这个网站学习的“常客”,新成员增加速度和再次学习率都不高;二是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在网站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供代需”现象严重,负责网站的相关人员个人意志决定了学习平台课程内容的选择,没有深入了解居民的学习意愿;三是居民获取数字化学习的技能有待提高;四是学习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等等。

为此,本文期望从不同群体的调查问卷中了解我区居民数字化学习基本现状,以期在广泛开展对多元化生源数字化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力度,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网站的使用率,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实现个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3]。

二、宁波江北居民数字化学习的调研与分析

借助质的研究法,本文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在江北有固定居所且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会使用电脑,年满18周岁以上的540名居民(包括本地居民、农民和外来务工者)为研究对象,从居民的基本情况(包括收入、婚姻状况、住址区域、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身份)、不同居民目前使用网络(电脑)的现状、不同目标群体数字化学习的情况、不同目标群体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及需求、不同目标群体对“宁波江北终身学习网”的知晓度、目标群体对学习网站“宁波江北终身学习网”有关内容的建议和意见六个方面展开调研。

(一)不同居住身份群体数字化学习目的差异性分析

在数字信息时代和终身教育背景下,居民数字化学习的目的需重新审视。按照终身学习目的论,数字化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得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做人的自由[4]。调查显示,从受访者的上网目的来看,主要还是以浏览信息及聊天这类休闲目的为主,但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基于工作及学习目的的受访者比例也处于较高水平。而对于不同居住身份的群体,上网目的的差异性仍然较为明显,以学习为上网目的的农民的比例高达37.93%,远高于城镇居民的14.89%以及外来新市民的13.77%,可见江北区农民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是江北终身学习网重点服务的对象;另外江北区城镇居民上网是为了浏览信息的比例高达37.45%,同时他们对上网工作与学习的热情似乎都不高(见图1)。

(二)不同学历群体电脑拥有率差异分析

调查显示,江北区居民的平均电脑拥有率为69.63%,与2012年宁波市区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108台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拥有两台电脑及以上的家庭不足3%。从被访者的学历来看,基本上学历越高的群体电脑普及率也相对较高,大专及以上群体的电脑拥有率在85%以上,而高中及以下群体的电脑拥有率不足65%。电脑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现代应用工具,早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必需品,但电脑的使用者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性,这也导致了部分低学历及年龄偏大的群体在使用电脑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群体对电脑的需求也相对较低,这也解释了学历较低群体的电脑拥有率不高这一现象(见图2)。

(三)不同居住身份群体数字化学习方式差异性分析

数字化学习使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易懂、显著和直观,且为学习者终身进行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数字化学习方式具有多种的途径,包括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实践创造的学习等[5]。由于电脑拥有率及文化程度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导致城镇居民、农民和城市新市民在选择数字化学习方式上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对家中没有电脑的受访者上网方式的追问发现,网吧上网及单位上网是最为普遍的上网方式,其次手机上网的普及率也较高,相比较之下,到村委会/居委会上网的方式似乎不太受被访者的欢迎,一方面可能由于这种方式不是非常方便,当然,对这种方式的知晓度偏低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被访者表示不了解市(村)民学校还能提供网络学习,不太清楚有这样的上网方式。同时,不同居住群体在上网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江北区城镇居民主要偏爱在工作单位或网吧上网;江北区农民则主要以单位上网为主(真正务农的只占0.56%);而外来新市民更喜欢网吧上网和手机上网。另外,选择到村委会/居委会上网的受访者比例,城镇居民高于农民,农民高于外来务工人员(见表1)。

(四)不同年龄群体愿意选择的学习方式的差异分析

学习方式是居民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居民在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方式就是他的学习方式。了解居民数字化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设计数字学习资源和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而且能帮助居民了解自己学习方式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以致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数字化学习水平。从调研数据分析来看,选择网络手段作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群体与年龄阶段成反比例增长,在18-33岁的居民中,上网率达到94.7%,而中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书报、广播及电视了解社会信息,尤其是60岁以上的居民,83.91%通过报纸拉近自己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见图2)。

(五)居民希望获取的技能及知识内容分析

调查显示,计算机及生活知识是受访者最希望提升的技能或知识,需求率分别为36.85%与35.19%(见图3)。另外不同的居住群体对希望获取的技能及知识提升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江北区城镇居民对生活知识、学历进修、计算机的需求较高;江北区农民对计算机、教育知识、法律的需求较高;而外来新市民对计算机、生活知识以及教育知识的需求较高。另外从学历进修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以进修大专为主,而专业上各人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工商管理是需求度较高的专业。

(六)“江北终身学习网”知晓度分析

调查显示,江北终身学习网的知晓度仅为7.15%,处于较低水平,从不同年龄群体来看,知晓度的差异不大,最高的18-33岁群体的知晓度也仅为8.53%,可见进一步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见图4)。

(七)受访者对“江北终身学习网”的意见、建议分析

由于目前江北区居民普遍对“江北终身学习网”的知晓度不高,对网站有关的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大部分意见仅来自部分对网站有一定了解的群体,主要以课程实用性更强些以及课程形式更丰富些为主。另外,在与“江北终身学习网”有过接触的群体中,认为学院及网站在宣传方面还有待加强的比例也较高(见图5)。

三、开展居民数字化网络学习的对策

(一)强化居民数字化学习认知和素养的培养

对于数字化学习者本身而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学习优势,对网络学习产生认同感,进而弥补自身计算机使用技巧、网络学习技巧等方面的不足,逐步适应数字化学习方式;对于外部环境而言,要尽量设计开发出易于交流互动的环境和资源。社区学院等相关部门有责任为居民开设数字化学习技能的专门培训,提高居民数字化学习素养,包括各种数字化处理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网路课程、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讨论、微博、微信、数据文件、数据库、实时咨询系统等,提高居民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同时,相关单位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推广学习网站,提高居民对网站的知晓率。

(二)建立大型共享学习资源中心

数字化学习资源既是学习者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字化学习的主要手段。虽然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建设了许多数字化平台,自建或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距离满足居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调查中也显露出了这一问题,有42.5%的居民认为资源缺乏。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和投入,采取自行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加快资源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我们要克服各部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情况,由相关上级部门牵头建立共享的大型网上学习资源中心,统筹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学习资源中心采用多用户、多层次的管理方法,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不同需求,采用多种资源分类方法和多种资源检索形式,方便学习者查阅资源;在通用共享的同时,注重资源中心的个性化和特色,在资源中心中设置特色资源、自制资源、名师名课等子中心,同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优秀资源进行推荐和分析,方便居民寻找精品资源;利用QQ群、博客圈建立居民网上学习共同体,依托现有的知名度较高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扩大QQ群、博圈的建立和使用,逐步在数字化学习的居民中形成一定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学习社群,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开通学习论坛,加强网上网下互动环节,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开发多种类型、立体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由于学习者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的不同,他们对资源的组织形式的要求不同。有些学习者喜欢逻辑顺序严谨的资源组织形式,比如像网络课程;有些学习者喜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如专题学习网站;还有的学习者喜欢用零散的资源自己组织学习资料等等。为了适应他们这些多元化的需要,需要在资源建设中开发、引进多种类型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既有系统性网络课程,也有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专题的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课件,还有能覆盖本专业6-8门主干课程的专业资源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电子教案、学术报告、名师讲座、电子教材、视频教材等。通过对同一课程或同一知识点提供不同类型的多元化、立体化的资源,方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类型的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完善社区数字化学习运行体制机制

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渗透力强、作用力持久、资源配置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予以保证。

首先,在组织管理机制上,要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市社区大学为统筹单位,协调区县、街道社区(乡镇)社区教育机构的关系,建成以市民学习中心、社区教育中心、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教育三级社区教育体系。

其次,在经费保障上,各行政区、街道(乡镇) 要建立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

最后,在评价保障机制上,参考慈溪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居民终身学习档案。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受访者均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学分银行及终身学习档案,这与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状况没有直接的联系。“学分银行”制度所开创的开放和灵活的学分积累、转换与“消费”的方式并非仅仅适用于学历教育,对于非学历教育而言更能体现其重要价值。只要居民参与了有组织的社会学习或文化活动,就可以记录在其终身学习档案上并能累计学分,这对于激发居民终身学习热情、促进居民自愿学习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吴友贵.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D].南昌:南昌大学,2010(11):18-20.

[2]王松涛.终身学习目的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1(1):23.

[3]徐金雷.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3(1):67.

[4]王松涛.终身学习目的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1(1):23.

第6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溶血;血清;各种生化指标;影响;分析及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04-02

在日常的临床检验中经常会碰见患者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这属于常见现象,往往很难回避,这使得医务工作者不得不从新采取标本、延缓检验报告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矛盾冲突的发生[1]。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往往会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室必须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容不得半点马虎。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避免溶血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50例体检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每组各25例,均采取空腹静脉血,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1.2±2.5)岁;溶血组经过人为破坏造成溶血后采集Hb浓度为1.0-5.0g/L的血液标本4ml,非溶血组直接抽取静脉血4ml。将两组标本方式温箱25分钟,然后离心15-20分钟,转速设定为3000转/分,取上层血清备用。

1.2 试剂和仪器 应用上海科华公司的试剂测试肝功各项化验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应用北京金斯尔公司提供的试剂测试葡萄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应用威特曼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试剂测试γ-谷氨酰转肽酶;应用北京北控公司提供的试剂测试乳酸脱氢酶。所有化验指标测试仪器应用由科联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03第2400598号)。对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标本进行检验,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检测标本。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检测记录记录采用χ±s方式,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应用SPSS11.50系统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2 结 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检测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糖含量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检验属于基础科室,但是其所做的检验结果反映了患者的真实病情,对临床医师评价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各项检验指标的准确性,但是却有很多因素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溶血,而且临床很常见,越来越受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视。发生溶血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和各种电解质离子、各种酶都会释放入血清,这必然引起在血清中含量迅速升高,而血清中固有的物质含量相应会减少,这样便对检测结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吸收值,也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2]。临床常见的造成溶血的原因[3]:①止血带扎时间太长,抽吸时用力过猛;②抽血人员技术不过关,以致进针位置不正确造成抽血困难;③抽血过程中有空气混入;④标本保存和运输过程不当;⑤离心机转速设置不当;⑥存储容器质量差。因此要避免血标本发生溶血,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液标本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若仅是轻微的溶血,可通过测试仪器进行校正,如果标本溶血情况严重,一定要重新向患者采取血液标本。化验室应建立相对系统、严谨的检验质量控制程序,对所有检测标本要反复测定,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的准确性[4]。此次研究中两组检测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糖含量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溶血对多种化验结果还是会产生影响的,因此必须避免造成溶血,尽量提高检测准确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唐清.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86.

[2] 肖伟年.50例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705,7706.

第7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一、RSS技术

依据内容聚合的发展历史,RSS标准主要有三种解释,分别为: 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RDF Site Summary (RDF站点摘要),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鉴于以上三种标准,本文作者认为,RSS是一种Web内容聚合的数据格式规范标准。这些Web内容主要来源于新闻网站及个人博客网站等。实质上,RSS是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内容和集成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XML应用。更确切地说,RSS是一种描述新闻或其他Web内容的方式,通过RSS Feed(提要)将信息从网络站点传递到Web用户面前。RSS是一种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单方式用于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简讯、web站点更新等等。

使用RSS标准实现内容聚合功能,使得每个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于使用者来说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些信息是从何而来,以及信息的价值是否为学习者受用。RSS为网络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实时、高效、安全的信息与获取通道,既能应用于新闻信息的聚合,同时也适用于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从技术的角度帮助学习者真正实现个性化网络学习。

二、个性化网络学习的特点

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智力、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给出相应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之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个性化学习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特征差异分析可通过教师的观察测试完成,而通过网络媒介来进行的学习,其个性化应体现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展开学习的方法以及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等。

基于RSS技术的支持,学习者在个性化网络学习中,利用RSS阅读器或blog这种个性化特点很强的内容聚合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获取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资源,依据自己的风格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个性化学习。

三、基于RSS技术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要切实提高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网络学习策略。

1.聚合学习资源,建立动态学习资源库

个性化学习强调网络中的学习资源种类丰富,内容多样,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频课程录像等,这些网络学习资源为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通过搜索链接到每个不断更新的动态页面,如博客等,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保证所获得资源的时效性。而采用RSS信息聚合技术,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RSS,所有的学习资源都是学习者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订阅的,网站会将这些随时更新的学习资源自动整合,发送到链接源阅读器上。学习者只需打开RSS阅读器(例如,RSS Reader、Google Reader、RSS Captor、新浪点点通阅读器等),即可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增加了有效学习时间。

由于RSS的聚合性,在聚合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实现高质量的动态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学习者可以对不同学科的学习资源以频道的形式进行分类,每类资源中的每个知识点可以用题目和摘要的组织结构方式呈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求不断地对网络学习资源的RSS源进行添加和删除,逐渐形成适合个性化发展的专业网络学习资源。

2.依托网络聚合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个性化网络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与教师分离的特点及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决定了其高度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分析和评价自主学习的结果。依托于网络聚合工具,可以更好地实践自主学习目标。Blog作为个性化网络学习的典型代表工具之一,与RSS技术的结合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高度自主探究的平台。学习者在开展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Blog学习平台上,学习者将个人学习情况、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记录下来,通过RSS在线共享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自主筛选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及学习动态,并了解其他学习者(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3页)

或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通过表达、反思与知识共享,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使其积极参与到个性化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3.构建协作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个性化网络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除了需要有个别学习的环境外,还需要有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交流与协作是决定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交互活动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者通过订阅Blog,借助RSS阅读器自动更新提醒,即使不打开网页也可获知其他学习者、教师、专家的Blog是否有学习资源的更新、学习评价观点的发表等。同样,每个网络学习者也可以在Blog中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相互讨论、交流、学习。RSS这种聚合技术在网络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更好地实现了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辅助学习者构建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更能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4.发挥RSS技术优势,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每一位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积累很多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等隐性知识,我们应该把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的创造性知识和思想及时记录下来,使其清晰明显化,形成精炼的个性化的知识,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既有助于学习者积累学习经验,创造新型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同时也提升了其主动构建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个人知识的能力。作为web2.0环境下的关键技术之一,RSS技术应用在网络学习中的具有其他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RSS用户端阅读器软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知识进行管理:第一,针对需求进行个性化订阅。学习者利用RSS阅读器订阅的信息是根据自身需要和关注的角度,忌多而杂。第二,根据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管理。下载所订阅RSS学习内容后,要进行存档排序,并对学习资源以频道、子频道进行分类管理。第三,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再创造。学习者可以将制订的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心得和体会,制作成RSS Feed或链接,与其他学习者一起进行思考和探讨,这对于满足学习个性化网络学习需求创造了基础,为学习者进行知识积累和创新提供了源泉。

第8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孝文化;必要性;对策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强对中小学阶段儿童孝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基本的道德意识,尊敬父母,理解父母,还能使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洁身自爱,珍惜生命,促进孝道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一、中小学加强孝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小学生的道德孝道意识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中小学生自杀、犯罪、辱骂老人的现象频频被曝光,从小学阶段加强孝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学界对中小学孝文化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论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获取数据。在搜索中以“主题”作为检索项,分别输入“孝文化教育”和“孝道教育”,选择“精确”查找,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除去重复的和不相关的文献,共得到论文374篇。通过逐篇进行文本内容的分析发现,关于中小学生孝文化教育的论文24篇,仅占相关研究总量的6.4%,而对大学生和高职生孝文化教育的研究125篇,占相关研究总量的33.4%。由此看出,专家学者比较关注大学生及高职生孝文化意识的养成,对于中小学生孝文化意识养成的关注度不高。

中小学阶段是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充分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孝文化意识和态度,对后期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中小学生加强孝文化的教育是培养道德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基础,应该引起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

(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推动

自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多的家庭里是四位甚至更多位老人宠着一个孩子,很多年轻人迫于工作压力或者其他的原因,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被溺爱,这就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人口老龄化在各项养老福利制度还不健全的中国势必会增加儿童未来的养老负担。从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数量及老龄化人口的增速大大超出预期。

儿童生活在这样一个老龄化急剧递增的时代,急需从小就培养他们爱老、敬老的意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是一个整体,在这样一个整体里,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需要协同努力,弥补儿童孝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虽然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素来以孝治国,但是近年来,孝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加之媒体的宣传,比如婆婆媳妇一类电视剧的上演,以及很多家庭的儿童受父母一代的影响,耳濡目染地形成了一些扭曲的孝文化的价值观。

(三)未成年人自杀与犯罪率升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急剧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在跟随老人居住的同时,与父母的感情淡薄,使得社会“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影响了儿童孝文化意识的根基。很多儿童不珍爱自己的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孰不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不孝。2011年,商丘9岁学生因功课压力大服毒自杀,2012年泌阳县14岁儿童喝农药自杀,2013年,开封市一名小学生上吊……从这些事例中足以看出儿童孝文化意识的淡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2009年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在调查涉及的13个省约1.5万名中学生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有6.5%的学生为自杀做过详细的计划。

未成年人自杀现象严重,其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急剧攀升,甚至2004年较之2002年增加了40%。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攀升虽然由很多方面导致,但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基本的孝文化意识非常薄弱,他们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也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吸毒、上网,威胁甚至以暴力方式向父母索要“生活费”,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折磨。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学校教育的缺陷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和老师的访谈调查发现,中小学孝文化的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现在的中小学儿童大都是家里的宝贝,在教育功利主义和社会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驱使下,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力的开发以及儿童特长的发展,忽视了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有些儿童在帮爸妈干家务或者用其他形式来感恩父母时,往往会得到父母“你把成绩提上去就是最大的孝”这一类的话。长此以往,儿童的孝亲意识就会逐渐淡薄,认为自己有出息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而忽视了与父母在情感上的沟通。还有很多老人对待孩子一口一个小公主、小皇帝,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霸道不听话的习惯,动辄打骂老人。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方面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基本的道德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讲文明讲礼貌、互帮互助和舍小家顾大家,忽视了儿童孝文化意识的培养。调查发现,教师对活动缺少积极的反馈与评价,活动举行得如何,儿童是否从中有所收获,都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儿童对孝文化的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

二、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孝文化教育的氛围

让孝文化进课堂。课堂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校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和加深孝文化的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传统孝文化承载的人文理念,以及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在适应新课改进行课程整合的同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孝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在人文学科教学中穿插孝文化的教育,从思想上和精神上进行孝文化的传递,使孝文化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深深地印在儿童的脑海中。从小培养孩子的孝亲意识,并形成连续性的教育,使儿童在中小学阶段能够不问断地接受孝文化的熏陶。学校还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和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孝文化资源,借助榜样的力量督促学生了解更多的孝文化知识,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中植入孝文化的内容,把孝文化切实有效地贯彻到学生的学习中去。陈侠指出“在教材中重视学习者实践,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学生在理论的支撑下再去结合实践,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将孝文化的弘扬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对中小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除了通过直接说教外,还应把孝文化教育融人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巩固所学的孝文化的知识,真正认同和接受孝文化,践行孝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通过开设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办宣传栏等,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营造良好的孝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学生对孝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孝文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孝文化意识。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资源,开展孝文化的相关活动,把课堂所学与多种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每一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负责任地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反馈,通过多样的形式展示学生实践活动的所感所获,并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对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借助儿童的同伴影响提升孝文化在儿童群体中的发扬。在中小学中,教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或是不自觉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而,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作用,加强自身孝文化的学习,在掌握更多的孝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责任心,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家庭要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园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与父母生活时间长,和父母有天生的亲和力,以此为切人点,孝文化教育工作更容易步人正轨。学校孝文化建设要通过“学校主课堂、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形成一个广阔的立体教育空间。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学校在充分利用宣传图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营造一种“崇尚孝道,感知孝文化”的氛围,充分重视并发挥好“家庭小课堂”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孝文化,明确家长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对子女的要求与作用,使家长自觉担负起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家风。

家长在与班主任或教师沟通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询问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家长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及建议,共同为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基础而努力。学校和家庭在孝文化教育方面一定要形成合力,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干什么样的家务这样的作业时,父母要积极响应,为儿童设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三)借助社会的力量进行孝文化教育

第9篇:行测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高中美术 研究型教学 对策

1.努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出色完成研究型教学任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研究教学的整合,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培养研究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开展研究型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要走出欣赏教育的窠臼,结合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对传统的教学形成巨大的冲击。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辅助研究性教学活动中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就有不受学生欢迎的可能,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就有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可能。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比如:举办教师专题培训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快速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组织教师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开展研究活动,训练教师教研能力;多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美术研究性教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对教师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2.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教学的整合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教材变化很快,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各校的美术老师教学任务都很重,至少带几个教学班,课时很多,工作压力也很大。在这种现状下,如果没有明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技术与研究性教学的整合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建立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研究性教学中应用,我认为可以本着这样的思路:一是各校可以形成一个组织管理机构,对老师从事研究性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发先进的教学软件,降低整合门槛,便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二是对从事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把整合效果列入教师评优条件,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必要的约束手段,各校应建立研究型课程标准;制定指标考核体系。对信息技术与研究型教学的运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既是教师工作量评定的参数,也作为教师评优、晋级、津贴发放的依据。

总之,有效激励,是为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主动性;合理约束,是为了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

3.大力开发实用软件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大量信息正在高速增长,正在高速传播,正在高速转化。教师对研究型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的筛选、归纳和整理,任务异常繁重。现实迫切需要开发出简单实用的教学软件,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软件的开发,要跟据研究性教学的需要,由教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人员共同完成。软件的开发,要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研究的需要。在设计教学软件时,要以课程知识点为基本单位,制成以文字、图像、图表,表格,公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模块,再把这些模块集成,形成教学素材库。软件的开发,要服务师生课题研究需要。有授课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研究需要,自主研发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能促进学生主动性,探索性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多媒体工具性、资料性、模版型教学软件。软件的开发,要特别注意校际合作,各校联合开发自己的优势课程软件,即可以保证软件质量,又大大缩短软件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避免重复,达到共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开发的软件要具有通用性,其构件要能组装到其他软件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易组装性、和正确性。所开发的软件要遵循公众标准,要适应各种硬件和软件环境,以利于各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形成和保护各自的教学特色。

4.构建区域性校际信息资源库

当前校园信息资源库既是现代高中美术教学的必要手段又是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高研究型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区域性校际信息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对美术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集成在一定区域内各校资源共享的使用系统,该资源库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题库、课件库、教学案例库、视频库、语音练习库等多方面内容。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