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脑音乐制作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电脑音乐这个概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讨论范畴,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通过应用电脑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创作和演奏,以及制作传播的音乐作品都被称为电脑音乐。而狭义概念指的是:运用电脑或一些电脑周边设备进行音乐作品的编程,然后借助对MI-DI乐器等其他数字设备的控制从而创作出的音乐艺术作品,称为电脑音乐,这些作品可以用于演奏以及制作。我们所研究的就是狭义的电脑音乐范畴,其中MI-DI,是英文Musical Instrumental 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形式,又被称为迷迪,指的是乐器上的数字接口。而MI-DI技术是电脑音乐创作的基础,也是一种在国际上对电子乐器所规定的行业标准,可以看做是电子乐器的协作协议,是一种对电子乐器进行控制的信息传递方法和交流的标准语言。
我们研究的电脑音乐制作是运用电脑技术对信息进行高度数字化处理的能力,通过对声音开展理想的数字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对音响保真的效果进行了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声音的艺术表现能力,使音响的质量得到质的飞跃,音乐的构造能力也突破了传统音乐制作的桎梏,产生超乎想象的表现效果。而这和数字音频以及MI-DI技术紧密相连,造就了电脑技术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讨论的电脑音乐制作主要以电脑作为创造的控制中心,通过MI-DI技术以及数字音频手段控制,借助信息语言以及音频终端进行音乐的控制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的音乐创作是一种较为特殊体裁与类型,就是俗称的电脑音乐,它的风格以及语言、美学特征等较为独特。旋律、和声、表演等方面自成体系,和以往其他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关于电脑音乐制作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设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必要性
开设电脑音乐专业是社会与时代的需求,近年来“电脑音乐制作”专业在一些高等的艺术院校以及音乐系科或者中等艺术学校已经逐步开设起来,这是时展的结果,是教育事业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表现,符合教育创新精神以及现代教育要求。如今,数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脑音乐要求也越来越高。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纸上谈兵”情况进行了纠正,学生可以一边配器,一边可以听到乐器的配器效果,课程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电脑音乐对于作曲专业的教学提供较大的支持。解决了写谱慢、不容易修改的问题,写谱更加轻松自如,提高了写谱的速度和规范化。同时还扩展作曲教学实用性。另外,电脑音乐制作适应性强。通过分析,电脑音乐制作除了是一种技术外,更是新的思维方式,利于提高和不断丰富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开展电脑音乐制作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电脑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训练“视唱”和“听音”效率以及质量。特别是有的音乐节奏或者片段等演奏的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就能够事先利用电脑音乐系统对其开展设计和编辑,有效避免在实时演奏时出现错误。电脑音乐还可以快速编程并自动播放视唱曲或者是听音等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摆脱钢琴,到学生中间开展近距离的集体训练与辅导。电脑音乐可以随意调节停和放,教师可以按照意愿逐节、逐句的播放,提高教学的效率,减轻教师范唱劳累。运用电脑音乐教学极大地丰富了作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手段。电脑音乐教程包涵音乐多元化风格,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对软件各种类型与风格音乐的旋律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新的音乐表现手段。此外,电脑音乐可以写谱同步音响,记谱也成为愉快工作。通过电脑音乐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文字和图片以及影像等综合信息传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欲。
三、培养电脑音乐专业人才的定位和要求
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电脑音乐教学培养过程是认识和体验音乐完整性、全面性以及多元性的系统过程。而电脑音乐制作的人才也和以往的音乐艺术人才有着最根本的区别,因为和过去的音乐人才单一的特点而言,电脑音乐制作人才就是复合型的人才。
(一)电脑音乐制作专业人才都是“高”“精”“尖”技术人才
培养定位是复合型人才,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音乐的演奏以及制作等,致力于音乐的创作和教学。这是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目标,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决定了音乐人不仅能够创作各种风格作品,而且可以满足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等多媒体创作音乐。制作电脑音乐人才能够独立的操作设备完成从作曲到合成全过程,缩短创作音乐周期,节约制作音乐成本。
(二)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电脑、音乐、音响等技能人才
建立电脑制作音乐专业,不仅要培养“高”“精”“尖”电脑音乐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这一专业,促进和专业学科相关课程的发展,使电脑音乐技术更加的系统,成为音乐体系,对其他音乐教育进行辅助与扩展。带动整个音乐教育普及和发展,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电脑、音乐、音响等技能人才。
四、开展电脑音乐教学的设施建设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主要分三部分:电脑、MIDI乐器和接口。
(一)电脑是系统的中枢
电脑机型特点要兼容性好,适用多数的软件,且信誉好大品牌,另外,性能和价格要比较好,适应未来规划扩展要求。还要考虑教学需要,配置清晰稳定大屏幕显示器。
(二)音源是MIDI重要的部分
音源选择影响音乐作品质量风格。音源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支乐队,任由使用者组合不同风格作品。电脑音源每个通道就相当于乐手。使用者通过音序软件录制合成。
(三)MIDI键盘是系统的输入工具
使用MIDI键盘更快捷创作音乐,表现力更强。MIDI键盘实时记录音高,还记录音符长短以及音量和速度变化等音乐信息。同时,MIDI键盘价格不仅便宜,而且便于操作,适用教师使用,更适用建立电脑音乐教室。
(四)系统扩充
电脑音乐系统非常灵活,每个使用者根据经费情况来组合。经费允许可在添加其它设备及音响设备。如果条件较好工作室进行声音采集、后期声音合成,需要添置调音、音频工作站、麦克、监听、功放等周边设备。
五、关于电脑音乐制作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相互渗透、基本技能方法交叉使用”教学原则。这样使学生所学前后连贯进而产生思维与综合效果。使学生单科知识学习过程增加多元化和多维的视角,提高学习广度和深度。
(二)在教学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教学原则
聘请和本专业相关的人事兼职教师,进行讲座交流,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采风,了解现代音乐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热情。我们鼓励、启发学生理论课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既活跃气氛,又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专业课授课采用了小组形式,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演奏或演唱,相互之间使学生有更多沟通机会。对于所学理论应用,学生们互相提出建议,相互辅导共同提高。
(三)对于考试方法改革
除笔试外,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则是对电脑音乐的现场操作进行测试。比如创作课程,采用的考试办法是定期完成一定的作品量,而对于个别的音乐学科,考核方式还设置了写作论文以及论文答辩形式进行。总而言之,开展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不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考试来促进学习效果,进一步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进行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是一门综合知识性课程。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不仅有使人愉悦的音响,而且它有着自身的思维发展逻辑、情感表现方式和意义。而音乐材料和音乐规则是音乐欣赏建构的基础和媒介,它们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构成,影响着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的审美享受。
理论上通常将音乐欣赏按照欣赏水平的高低,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音乐的悦耳、好听;②感情的欣赏: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情感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等作知识性、专业性的赏析。因此,在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除了在欣赏过程中要有音质较高的音乐音响外,还要具备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赏者必须懂得一些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段、结构和技巧;二是教学中要有声音、文字、图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是教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用到多媒体电脑设备,但一般仅限在某些准备材料较顺手的课堂上或精心准备的观摩课上。在绝大多数欣赏课上,多媒体电脑设备只是起到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的时间也往往会浪费在繁琐的操作上。尤其在器乐曲欣赏方面,想单独听取或介绍某一乐器特色时只是反反复复听几遍音乐而已,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音乐欣赏课的“笼统性”和“表面性”,很难达到较深层次的音乐赏析。然而,随着多媒体电脑的发展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以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以往音乐教学中达不到的教学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MIDI制作与数字音频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两大核心内容,在音乐欣赏课中,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应用:
1.音源(或软采样器)的应用
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相当数量的音乐作品可直接下载到MIDI文件,供教学使用。有些MIDI文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块音源(或软采样器)中就有几百甚至上千种音色,使用Sonar、CubaseSX、MusicatorWin3.0等MIDI编辑软件就能轻松播放这些音色。
2.音频文件的应用
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样可以下载到各种音乐类型的音频文件,绝大数音频文件的音质是很好的,能直接供教学使用。mp3是最常用的一种音频格式,只要在电脑中装有相应的播放器或专业音频播放软件即可。音频文件可以选取任意时间开始或结束,并且每次的速度不会有区别。音频文件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均衡器进行调节,放大或缩小某些频段的声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音乐。
能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专业音频软件有很多,如:Samplitude8.0就是一款具有专业品质、功能非常强大并且能进行全面录音、音频编辑、混音的专业音频软件。
首先,Samplitude8.0有一个非常专业的CD抓取功能,能够把电脑光驱中CD盘上的音乐直接抓取到电脑中,保存为wav、mp3、mpg、wma、ra、aif、ogg中的任意格式,音质不会得到任何破坏。另外现有磁带中的音像资料也可以通过Samplitude8.0转录到电脑中去,保存为想要的音乐格式。
其次,Samplitude8.0的音乐编辑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切入到音频素材的任何开始或结束位置,也可以改变音频素材的开始或结束时间。Samplitude8.0自带了很多专业效果器,可以给音频素材加入各种不同的效果,编辑好的音频素材可单独输出为任何音频格式。通过使用Samplitude交叉淡化编辑器,能够把不同的音频素材拼接在一起,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同样,我们也可以随意编辑MIDI文件。在MIDI编辑软件中,可以选取MIDI文件任意一小节的任意一拍开始或结束处进行播放,还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设置音乐的某一段反复播放。如果需要强调音乐作品中某些乐器或声部,在MIDI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某一个或几个声部独奏,并且可以单独调整乐器的音量、声像、力度、合唱与混响效果。也可以将一个快速MIDI音乐文件降为中速、慢速,比较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音乐形象差异,而且音质不受任何损害。专业的MIDI编辑软件都具有乐谱显示的功能,旋律线、和声、复调等音乐语言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分析。在音乐欣赏课中,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时,可以应用MIDI编辑软件中音源(采样器)里的音色,这样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我们还可以将只有乐谱而暂无音响的资料制作成MIDI文件,它可以是一件乐器,可以是各种风格的流行乐队,也可以是庞大的交响乐队,这种工作需要教师有较强的MIDI制作的能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在我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改革与提高的问题。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如果在教学中不断发挥教育创新精神,同时改进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那么这将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2]牟新著《电脑音乐制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谱软件;Finale
制谱软件(Notation)在音乐软件中自成一类,与图形、字形、排版技术有许多联系。因此,也被称为绘谱软件或打谱软件。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谱软件不光突破了制作乐谱这个基本功能,还可以借助插件完成更多作曲、配器等其他功能而变得日渐成熟完善起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使这些高端制谱软件有了可能打破国界限制为全球共享,Finale软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国人接触、了解并逐渐应用于音乐行业。
1 Finale软件的基本情况
MakeMusic公司(纳斯达克代码:MMUS),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专门致力于加强和改进音乐表演、制作、教学等的音乐技术公司,近30年来,一直是音乐电脑制作软件行业的领头羊,其技术标准同时也是该行业的国际标准。[1] Finale的第一个版本于由这个公司 1989 年发售,初期只能于 Macintosh 的 Mac OS 使用,到目前为止有250万以上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和教育工作者使用它进行音乐乐谱的创建、编辑、打印和出版和教学。
Finale设计基础富有逻辑性,软件主体一直非常稳定。从2001年增加网上出版功能之后,Finale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其更新也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的修订和人性化的插件设计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上下功夫了。Finale众多插件(plugin)使许多常用的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这些插件扩展了Finale的功能并极大地加速了原先需要拉下菜单发命令的操作。例如,自动手法谱(Automatic Tablature)插件完全能与Overture的手法谱功能相比;钢琴缩谱(Piano Reduction)插件能把多行谱表缩编成钢琴谱(Sibelius有类似插件)。使用者可以在插件目录窗顶部堆叠常用的插件以方便取用,也能从Coda的网站下载开发套件以创建自己的插件。为了使用MOTU的硬件和软件,从Finale 2000开始支持FreeMIDI。
但由于价格昂贵和操作相对复杂,2000年以前,Finale制谱软件尽管功能强大,只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才有勇气尝试。尽管如此,由于操作语言问题,他们接触这个软件还要通过别国“中转”,如从日本或其他国家的购买经过简化或语言转化的版本。2001年,Finale 2001提供了网上功能,为我国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制谱爱好者打开了一条更容易通往专业音乐制作圣殿的通道,一些专业的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
2 21世纪国内对Finale软件的研究
随着Finale 2001网上功能的提供,其稳定的发挥为其在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市场。台湾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他们不吝笔墨首次以中文的形式向中国大陆介绍和义务推广这个软件。2002年,中国台北市的黎明文化出版了刘钊的《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2]揭开我国新世纪关于Finale软件推广的新篇章。一年之后,2003年4月,中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葛世杰和曾丽明合作编著的《青少年学电脑音乐》,[3]向青少年音乐爱好者简单介绍了Finale 2001的基本操作常识。同月,刘钊以Finale2003为基础编写了《Finale实战技法》,[4]由吉林音像出版社正式向中国大陆的音乐工作者们介绍了Finale软件实际运用中基本操作技巧。5月,高松华也编写了专门针对专业音乐工作者的《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5]2004年6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康长河的《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6]该书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成果标志着该软件的应用正式纳入大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005年8月,由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西宁会议,正式选定《计算机绘谱》课程作为音乐类各专业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充分肯定了计算机绘谱是音乐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绘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谢键铨先生也在《乐器》上连载了“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 [7]系列论文进行该软件的推介。借此东风,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大量的计算机绘谱软件Finale的书籍得到了出版。2007年,高松华推出了《Finale 2007电脑打谱速成》,[8]对Finale的一些新扩展的基本功能做了系统讲解。该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编写体例上比较明晰,特别是对高级技巧的扩展方面很有针对性,说明了该软件在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已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2007至今的5年时间再没有新的介绍Finale软件的专著出现,一直到2011年7月,刘宇统和孟李娜合作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制谱软件Finale 2011应用教程》[9]才适时填补了这个空当,将Finale软件在这五年来的新功能和发展新动向介绍给大家。该书有针对性地解读Finale软件对乐谱的优秀的后台逻辑编辑能力,再次推动了Finale软件在中国高校和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回顾了Finale软件诞生近三十年来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在中国关于Finale软件在教材、专著和论文方面的建设成就,我们发现Finale软件一直没有推出中文版,其在中国应用和推广完全是专业音乐人的不懈实践和义务推广。这些教材,作为我国第一批介绍该制谱软件的中文教材,标志着我国使用Finale的专业计算机制谱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JP3〗 Finale软件官方网站[DB/OL].(Finale Music Composing & Notation Software)http:∥/finale/default.aspx.〖JP2〗
[2] 刘钊.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M].台湾:黎明文化,2002.
[3] 葛世杰,曾丽明.青少年学电脑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刘钊.Finale实战技法[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5] 高松华.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
[6] 康长河.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7] 谢建铨.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一――八)[J].乐器,2005:411.
[8] 高松华.Finale 2007电脑打谱速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最早期的无声电影(默片)就伴有音乐,当时的影片由于没有音效声、环境声与对白声,音乐就成为弥补视、听不平衡的方法,最常用的作法就是以管弦乐的强音来表示打击声、摔门声、关窗户声,或打雷声等:至于人物对白的部份,多以乐器演奏的形式来配合呈现,例如男女主角互诉情衷时配上某段歌剧里的二重奏。这种以音乐来替代声音的情形,其实有更深层的心理意义,从有声电影问世到三年代中期,基本上电影音乐家的作曲方式是以纯音乐的型态来构思,因此,电影音乐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到了三年代之后,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一些音乐家对电影音乐发生兴趣之后,开始为电影写作专门的乐曲,电影音乐才有了明显的特性与进步。这个时期的电影音乐家以史坦纳(Max Steiner)为代表,史坦纳可以说是电影音乐家的鼻祖,他曾是后浪漫乐派大师(Gustav Mahler)的学生,因此继承了浪漫乐派细腻旖旎的风格,史坦纳首创米老鼠式(MickeyMousing)的编曲方式,为早期的电影谱下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乱世佳人XGoneWithTheWind,1939)、《北非谍影》(Casablanca)等;此外,恐怖大师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与柏纳赫曼(BernardHerrman)的《惊魂记》(Psycho,1960),全片以小提琴的弦乐音响制造出凄栗惊骇的场面,也成为电影音乐的典范。
有声电影的发明造成片商对电影音乐开始关切,逐渐发展出一套专属电影音乐家的工作模式。片商与作曲家们签约,并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使音乐家们全心投入电影工业中,以音乐来建立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尝试其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以达到更成熟的电影语言。至此,电影音乐进入崭新的阶段,由于长期以来音乐家们的努力耕耘与后进者的不断创新,美国影艺学院有感于于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项目缺少了音乐的奖项,而音乐在电影中确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在1934年增加了最佳音乐奖的颁发,首次颁发最佳音乐奖与最佳作曲奖给《一夜之缘》的同名主题曲”One Night ofLove,而同年《离婚喜剧》(The Gay Divorce)中的“Continental”得到最佳插曲奖,这种实质的鼓励也连带地影响了整个电影音乐的发展,而且对电影音乐产生正面积极的效应。
当然,电影音乐的评奖也积极推动了电影音乐的发展,例如从1934年第7届奥斯卡金项奖开始设立音乐奖。在著名的奥斯卡金像奖三十项评选项目中,设有“最佳音乐奖”,其中又分为“最佳作曲”,“最佳配乐”,“最佳歌曲”。这项激励对推动电影音乐创作,传播优秀电影音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了近期,国外有名的电影主题曲数不胜数,如《狮子王》主题曲《Can you fellthe lovetonight》,《爱情故事》主题曲《LoveStory》,《人鬼情未了》主题曲《奔放的旋律》,《音乐之声》主题曲《TheSound Of Music》,《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毕业生》主题曲《寂寞之声》……都成为流行一时,并影响数十年的经典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的繁荣,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从制作上说,现在电影音乐的制作大多采用数字技术与电脑合成的方式。旋律编写、节奏安排、配器选择、和声设置、速度调整等一系列过程都通过电脑的软件模拟完成,在程序中形成独立的信息块,并使它们之间建立起网络化通道,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通过MIDI通道,用监听、屏显、复制等方式反馈给作曲家,建立、更新、取消等操作都非常方便。传统制作过程中需要百人甚至数百人才能完成的效果,在电脑上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瞬间完成。数字化制作手段省略了二度创作对作品理解造成的缺失,使编创者和演奏者合二为一。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剪辑技术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将不同的音乐分解或组合,做出力度、速度、音色等各种不同的变化。电脑音乐制作,可以无限打开人的思维,有一句俗语,不怕就不到,就怕想不到,形容电脑音乐制作再恰当不过了。
从放音技术来看,现代音乐音效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恐怖片和动作大片。现代影院大都采用杜比6.1高保真独立声道,使用各种先进的编码及解码技术,使声音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让人惊心动魄。例如,我们看《真实的谎言》,当子弹从左向右横扫过来时,我们能有非常强烈现场感,当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在旋转时,我们甚至可以分辨出它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现在的电影配乐从技术上说都能实现数字化,从制作到放映,现在的数码影院还可以做到全球同步放映,其音质音效由于是数字处理和传输,中间不会产生任何损失。
二、我国电影主题曲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摄于1929年),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词,孙成壁曲,金焰、阮玲玉演唱),从此,音乐和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电影音乐在我国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那时,随着每一部影片的放映,片中的音乐旋律便被广大观众所传唱。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小街肿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戴手铐的旅客》中的“驼铃”,《泪痕》中的“我心中的玫瑰”,《红高梁》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将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全部包含其中,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只要有好的音乐,都会引起观众的喜爱和传唱。
上世纪80年代,随着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使电影音乐创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队伍中来,形成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独特的“学院派”现象。7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电影音乐制作人,如赵季平,三宝,谭盾,叶小纲,翟小松,郭文景等,除此之外,很多后起之秀也逐渐问鼎电影音乐圈,如为《和你在一起》配乐的赵麟,为《我的兄弟姐妹腕乐的峦树等等,从制作队伍上说,中国电影音乐制作已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但由于目前中国电影不景气,因而电影音乐也一度陷入低谷,至今都再难见到当年的繁荣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电影音乐主题曲在运作模式发生了转变,如电影《心动》的同名主题曲、电影《情人结》的主题曲的《天使之名》,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而是作为电影主题曲推广。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这 跟现在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有关,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值得一提的是《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在奥斯卡的成功,2001年谭盾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正如谭盾所说的话:“《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心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虽然说的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却说出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在历史上,香港电影音乐的繁荣阶段曾对大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新上海滩》主题曲《最爱上海滩》,《黄飞鸿》主题曲《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主题曲《倩女幽魂》,《英雄本色》主题曲《当年情》,《粱祝》主题曲《梁祝》,《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都成为大陆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和联想。
在香港电影音乐史上,有一大批有名的电影音乐制作人。其中,最为有名的要属黄霈。黄霈和他同期的几个填词人的描绘了一个让大众非常熟悉的中国印象。如黄霈谱写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让大陆观众对殖民时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他作曲作词的《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天知晓……”。他的电影主题曲充满豪情,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他的音乐深深影响着国人对电影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武侠电影在中国有着巨大的观众群,因而也诞生了不少动人的武侠电影主题曲和插曲,例如《少林寺》中的《牧羊曲》,《霍元甲》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曾使无数影迷、歌迷为之倾倒。新武侠电影也格外注重音乐,许多用民族乐器中的二胡、埙与西洋乐器中的大提琴、号等混合协奏而成,使得所奏出的曲子或哀婉动人,或苍劲悲凉,反映出现代人一种怀旧伤感的情绪。如《青蛇》中的“流光飞舞”、《新鸳鸯蝴蝶剑》中的“新鸳鸯蝴蝶梦”不仅对整部影片的故事氛围起推动作用,而且折射出了现代人的孤独、仿徨和无奈,往往能冲击到观众的内心深处。
三、电影主题曲的作用
音乐作为电影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影片突出整体氛围的渲染,同时也可以对整个剧情起着推动及调节的作用。此外,电影主题曲还能起到强化、丰富、深刻电影主题等多重作用。例如,《城南旧事》将二十年代我国流行的《骊歌》作为主题曲,加上不同器乐的处理和烘托,使影片的主题得以完满体现。8如过说电影的主题思想,能够准确的表达电影作者的主要思想,那么作为电影的主题曲,则是电影作者主要思想的感性显现,是作者对电影情感的集中爆发,观众在欣赏电影主题曲时能得到和电影作者相同的情感共鸣。
郭小橹在她的毕业论文中写到,意大利作曲家季瓦奥尼・福斯科提出的电影音乐的革新思想:电影音乐给画面增添了一种感觉元素,这种感觉元素到底是唤起理智呢?还是促进感情?这让她思考:音乐是间离性的,还是认同性的?电影音乐是一种启示还是一段渲染?她得出结论,理智性音乐大都用于反常规电影;情感型音乐大都用于常规电影”9在主题音乐的作用上,我非常认同郭小橹的看法。
情感型音乐让人着迷和沉醉,它能唤起情感,抚慰心灵,起到艺术的感化作用。如《教室别恋》、《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两部片子拍摄时间相近(1995年左右),反映的都是少年时代朦胧的感情和。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部电影的主题曲都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旋律如光影的细微变化,轻缓唯美,每当少年心理出现微妙的变化,高兴或忧伤,失落或彷徨,这段主题音乐就缓缓响起,像溪流一样缓缓流淌,轻轻抚慰着少年的心灵,让人如痴如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类的电影主题曲不仅仅停留在追求与画面相吻合的一般意义上,而更着重于深化影片画面背后的思想主旨,立足于对影片思想主旨的开拓,从影片思想深层去发挥音乐的艺术功能呢功能,亦即穿过音乐的感性阶段而赋予音乐理性的内涵。如电影《人到中年》,影片音乐以主题贯穿的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失落与痛苦,它以交替调式的旋律语言和具有韧性而又纯净统一的弦乐群的音乐演奏,突出影片的悲凉凄婉的基调,音乐很自然地推动观众思索产生这一悲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使音乐具有批判的理性力量。这种风格变化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
在学校外进行艺术实践,主要形式有:学院领导和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公益演出、下乡义务演出和对贫困山区中小学进行义务扶贫教育活动;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学校、少年宫、艺术馆等文化教育单位参与艺术培训、教学辅导或编排文艺节目;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到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馆等文化、教育单位,从事艺术培训、教学辅导或协助编排文艺节目等活动;与和声、合唱指挥、歌曲作法、民族民间音乐、小乐队配器、电脑音乐作曲与编配等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演唱、演奏、新作品试唱试奏等活动。参加政府、文化、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类比赛和竞赛;到民间采风,或观摩学习,以及大学生假期文化下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一)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环节
(二)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保证
1、培养巩固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感悟艺术魅力,提高音乐和文化素养
3、参与舞台创作实践,提高综合技能
4、提高社会能力,满足就业需求
(三)艺术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成功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普通高师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技能训练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个层面组成:(1)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等技能类课程,此类课程明确属于实践类范畴,是技能技巧训练、特殊语言表达和艺术情感表达的实践环节。(2)毕业论文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看似与音乐专业技能训练的距离很远,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音乐构成规律及其创作法则的课程体系。一般讲,除了技法实训类(如声乐、器乐)和音乐史学、美学方面的课程外,音乐专业的所有集体类课程都可划入这一范畴,如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与作曲、复调等。
第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部分。我国普通高师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哪一个方面。加强艺术实践锻炼,对全面提升普通高校师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市场也逐渐形成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艺术教育工作面对这个被喻为“朝阳产业”的文化市场作出及时调整,培养各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艺术实践以现代音乐教育文化产业的建立为契机,活跃全民音乐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高师艺术实践形式之一的“工作室制”。
“工作室制”是将艺术教育同社会发展、文化消费紧密相连,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些社会发展性项目的研究开发任务,使艺术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际的结合,给艺术教育注入了活力,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还与社会、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数字音乐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的需求。数字音乐教学手段及其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及其和音乐越来越密切的结合,数字音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练习,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内容。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转贴于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4《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庄曜,南京艺术学院。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成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它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获得到主动探索,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学习任何音乐理论,都不能离开音乐的实际音响,都应与音乐的感性体验相联系,在感受音乐实际音响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理论的认识。我们传统教学方式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套音响设备来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适时提醒学生,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的听,往往是只能获得一点大致的感受,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智的分析,同时,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很难得诠释,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与对作品分析能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音乐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数字化音乐设备成本的降低,数字音乐技术已经逐渐由原来的“贵族化”走向了“平民化”。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手段改变音乐理论数学的理念、模式及学习理论,使教学达到视听统一,成为了新型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数字音乐技术针对视唱练习、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学科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软件平台,完成了一系列的视听统一的音乐理论教学系统。
一、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教学中将视唱练耳音乐软件(如:Auralia)应用到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以往教学所处的音响单一、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调等状况,而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的教学也具有辅助意义。首先,数字音乐技术能很好的提高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一些较难演奏的音乐节奏、片段,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进行设计编辑,避免实时演奏可能产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听写过程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其次,数字音乐技术可以使听觉训练超越音准、调式调性、节奏的限制,丰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多元化流行节奏听辨、不同音乐风格听辨、不同伴奏织体听辨、不同乐器种类听辨等,在新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可以扩展训练范围,丰富训练内容,从而让学生的耳朵及早熟悉和适应丰富多彩的音乐音响,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二、和声
在传统的和声教学中,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困惑。尽管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一定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而数字音乐技术运用和课程,就为了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1.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方法、不同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
2.利用Encore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廊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曲式
传统的曲式学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在需要讲解谱例时,大多数是教师把谱例抄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光看谱例,掌握的也仅仅是一些书面规则,至于音响效果,由于受到设备及教学手段的限制,只能将整首作品播放,学生获得的是整体的音响感受,而对于某一乐句,或某个小细节作出分析时,只能是对着无声谱例进行教学了。在引入数字音乐技术之后,教师可以把著名作曲家的经典配器片段输入电脑,运用配器及相关音乐软件将这些片段加以编辑,通过作曲软件(如cakewalk)的帮助,教师可以向学生拆分音乐片段,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拆分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静音的方式,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一件乐器是如何演奏的,并可以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位置,从而可以详尽的分析每一首谱例。同时,也可要求部分学生运用数字音乐按指定曲式进行简单配乐,然后让其分析自己的曲式谱例片断,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修改。通过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曲式的能力和学习热情,从而为曲式理论教学的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复调
传统的复调教学也大多是延续着“纸上谈兵”的方式,学生完成作业也大多是在谱纸上书写“无声的音符”,教学形式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而数字音乐技术的使用无疑将大大改善这种教与学的状态。教师可使用Cakewalk Sonar音序软件进行乐谱音响效果展示,并可分声部播放,以加强学生对单声部旋律的把握。如在分折巴赫的四声部赋格作品时,可将中声部或次中声部抽取出来单独播放,因为这是听觉上最容易被忽略的声部,或将声部进行任意组合,如高声部与次中声部的组合、中声部与低声部的组合等等,这些抽取声部的方式都会使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复调的立体思维及创作方法。同时,利用此软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技法写作的练习,并即时视听自己的作品以及纠正其中的问题。
五、配器
配器课首先要学生了解乐器法,而为了说明某种乐器的声音特色和演奏方法,往往需要请一位专业演奏员来做现场演示和讲解。传统教学中,这是一件麻烦而又受条件限制的事情,但若应用数字音乐技术,这些问题即会迎刃而解。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或作品片段,以MIDI方式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这其中,美国SoundTrek公司出品的Jammer是目前所有自动伴奏软件中较为理想的一个,它会让我们掌握更多风格的配器手法。Jammer的风格库建立在对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研究之上,它用其独特的算法,把这些风格的特点,诸如速度的变化、旋律的走向、伴奏的音型、打击乐的编配等等要素,作出“离散”的描述。并且,风格库本身还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可微调参数,每个人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欣赏习惯以及创作目的,通过对參数的微调,来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由此可见,数字音乐技术在音乐技术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更直观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感知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创作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数字音乐技术教学模式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改革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契机,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全面人才的利器,更是把音乐教育融进社会发展需求的切入点,它必将使现代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严东成,卢小旭.《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清华大学出
版社
[2]陈启云.《电脑音乐理论与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城市社区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区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究。
【关键词】
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从某种程度上讲,与其他相对发达国家的社区音乐教育比较,我国的社区音乐教育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专业化人才以及基础性设施设备配备方面都比较匮乏。然而,随着社区音乐教育日益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树立新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观以及如何培养社区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管理模式方面可以有效划分成几个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一)音乐教育办学模式的职业化
其主要特点为:具有明确的职业化的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关注对国内外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重视对学生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将作曲理论类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实际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联;教学理念符合时展的需要。职业化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好胜任实际音乐教学工作。在授课形式上排除钢琴课属于个别课之外,其他课程都属于集体课。然而,因该模式往往将职业化的办学模式作为教学核心,不会开设相应的声乐个别课以及专门化的舞蹈课的等,在挖掘学生舞蹈表演潜力与声乐表演潜力上相比之下存在不足。此办学模式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
(二)传统的专才式的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模式
传统专才式模式对音乐培养目标不能够准确化理解,因受到专业化音乐院校不同程度影响,一般情况下,学校师生仅仅对音乐技能课程非常重视,却忽视了教育类的课程,具有“轻教育以及重音乐”与“轻理论以及重技能”的思想观念。从课程设置出发,该模式几乎不会设置音乐教育的“师范性”职业特点,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技能潜力上都不能够得到充分挖掘。此办学模式主要包括师范院校、艺术院校等
(三)扩大招生后部分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模式
从办学特点分析,该模式为学校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同时也创造了相对良好的经济性效益。但由于生源增长过快,而学校的各方面没有及时跟上,便造成学校诸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场馆不够,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学设备陈旧等等不利教学状况,在学校不进行大的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其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二、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专业知识,不重全面素质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普遍实施比较专一化的教学计划,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变化和改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专业知识不重全面素质和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专业量多而面窄,选修课少,必修课多,而且缺乏跨学科知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知识,视野窄,人文素质较差,思路不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另外,教师授课具有较强的师徒关系色彩,我们虽然大力倡导教书育人,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而是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格魅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脱离的状况。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现象,主要体现在过细以及过多,出现与城市性社区音乐教学脱节问题。一般情况下,音乐专业的课程有基础乐理课程、中国音乐史欣赏课程、合唱指挥课程、艺术概论课程、民族音乐课程、歌曲作法课程、和声课程、配器课程、声乐课程、复调课程、视唱练耳课程、欧洲音乐史欣赏课程、钢琴课程、舞蹈课程,大致由音乐专业技能教学以及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两大部分组成。而且专业理论课程更加注重西方音乐作品,轻视中国音乐作品,且各学科间缺乏彼此联系与沟通。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喜欢照搬专业院校,不重视城市社区大众通俗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
一般音乐教育专业仍普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一味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研究能力以及音乐学习能力的积极培养。现在大部分学校音乐理论课教学都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并没有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而只是把教案从黑板复制到投影仪上,上课的时候老师往往在上面口若悬河,而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成为部分同学逃课理由,严重影响到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
(四)实习活动不能真正落实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目标淡化、教育经费紧张等原因,很多学校对教育见实习活动并不重视。教育见实习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最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教育理论知识的检验、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都要通过教育见实习来实现。教育见习在很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学校也很少组织学生见习。教育实习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一学期进行,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因为学生返校后忙于毕业演出和论文答辩,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而且教育实习多数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地点过于分散,不利于监督检查和组织管理,有些学生干脆就不参加实习。
三、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面向地方基础教育,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端正和明确培养目标是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根本。调研数据显示,一方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走到社会基层,从事社区音乐教育相关的工作,且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结构不合理。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的社区音乐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人数比较缺乏,而且教师素质也急需提高。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差距,造成这种现象意味着地方高校在培养音乐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看来,科学的定位培养目标并自觉承担为城市社区培养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首要的任务。具体看来,城市社区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包括热爱社区音乐基础教育事业、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专业素质、优异的教学能力、合理的知识架构和教育创新研究能力等。在明确了培养目标后,围绕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将有序开展。所谓教师教育,其特点是将学科性教育与师范性教育做到相应结合。那么对于音乐教育来说,音乐教育专业应同样是音乐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强调素质教育,构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文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是现代音乐教育所一直强调的。由此看来,音乐教育不再是传统上的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必须要在此前提下,不断关注学生在音乐文化内涵上的培养,促使学生加强对音乐价值的积极探索以及开拓,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阶段的社区音乐教育要求音乐教师需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综合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1.完备的文化知识是社区音乐教师的基础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文化的重要成分。要想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只有追溯到音乐本身所处的环境并将其还原于其所在的大文化背景中。因此,具备相对完备的基础性文化知识属于音乐教师应有的基础性素质。通常情况下,音乐师范生在正式入学之前往往具有文化基础差以及文化素质偏低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文学课程、地理课程、历史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上的学习。通过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拓宽其知识口径,实现音乐专业课学习以及文化课学习的共同发展。
2.综合的专业能力是社区音乐教师的根本
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而专业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专业知识的运用。针对城市社区所需求的音乐教师来说,现阶段一个社区往往只有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其不仅要完成正常的课堂音乐教学,还要在平时的社区文艺演出中进行设计与排练,合唱、舞蹈、乐队等活动的组织也要具备指导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全面多能的专业能力。由此看来,现阶段对乐教师的综合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歌唱、舞蹈、演奏、指挥、音乐鉴赏等。音乐教师只有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音乐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还应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音乐审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得以实现。
3.较高的教学水平是社区音乐教师的关键
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其终将面向求知者传授知识,因此,教学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能力素质结构的关键。音乐学生接受基础性音乐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还必须要深化以及强化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以及音乐体验能力,进而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不断破除单向音乐知识传授教学思想观念,形成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
(三)增设前沿学科课程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由音响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声学技术、音乐艺术相结合的电脑音乐及其创作技术已趋于成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经常可以见到,比如戏剧音乐、演唱、广播、音乐创作、舞蹈、电视之中。因此,开设电脑音乐课程应该是大势所趋,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引入课堂,也可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得生动,与音乐欣赏、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相结合,可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质量
针对以往教育实习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情况,应对教育实习加以规范。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一次全方位的教学演练,对学生了解城市社区音乐教育实际,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方法,提高和锻炼从事城市社区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晚会和音乐欣赏会,至始至终让学生自己构思、筹划、组织、导演、主持、和演出。学校应该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选择一些条件好的中小学和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好的城市社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甚至还可以和他们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要做好跟踪和访问,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五)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社区音乐教育课程或设置社区音乐教育专业
一、现行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形式与培养目标脱节,学生一专但不多能,偏科现象严重
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形式来看,过分强调个人的主专业,而对其它课程都不太重视,这明显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脱节。如声乐、器乐等技巧课一直在沿用音乐专业院校“小课”的教学形式,专业教师在授课和考试评价过程中也存在对副修专业技能要求偏低的倾向,这就造成了学生只重一专但不多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师范性特点薄弱,音乐技能类课程与理论类
课程对比失衡,缺乏针对性强的教学实用课程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现实中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的比重过小。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德国、美国相关课程大约占到总课程的25%-33%,而我国这方面的比例大约只有10%-16%。高师音乐教育往往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科课程,严重影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的素质结构。有些在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却很难胜任基础音乐教学任务,不知道该如何教书。其重要原因便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及教学实用技术的匮乏使然。专业方面,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课应有别于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器乐、声乐等技巧课的教学应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法融入到技能、技巧的训练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更多地贴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而不是向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看齐。避免出现过于偏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而忽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避免出现钢琴程度较高却不会弹即兴伴奏等种种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师范教育的根本途径,师范教育的特色性也恰恰体现在此。专业必修课的教育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是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的。
(三)教育实践类课程脱离实践,导致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能力不强
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师范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教育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是需要紧密联系实践的,然而这些实践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脱离实践的问题。从而致使许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合唱队的组织、排练与指挥,在舞蹈编创尤其是对为歌曲伴舞的创编,以及军乐队的组织与练习等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实用知识相对欠缺,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影响了自身形象
即使一个能弹、能唱、能跳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存在着专业素质过关而文化基础过于薄弱、综合执教能力相对欠缺的问题。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板书的规范性与逻辑性差,知识面狭窄,教学语言过于贫乏,读写中出现错误,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历史、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力较低,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较低以至于不能参与论文交流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音乐教师的职业形象,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和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改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沿用音乐专业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
音乐学院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师范类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由于师范音乐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所以,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因兼顾育人性要求在音乐这个大系统中在对待音乐教育的共性特征方面的比重要低于专业音乐学院,由此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难点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把握理论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传授知识,具有明显的师范性特点。
(二)加强综合性课程建设,压缩专业必修课中专业技能类课程,增加理论课时间,鼓励开设选修课程
对于艺术课程来讲,一般人,包括艺术界的很多人都认为,艺术是师傅带徒弟,技能是关键,是靠技能吃饭的。这样,过分地强调技能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往往忽视理论课对专业技能课程的作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理论功底怎样,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分析,综合性课程建设将是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趋势,它可弥补分科过细造成的缺憾。综合性课程的特点是大量交叉学科的横向综合,整个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成熟。高师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开放性的具有多项技能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方面不仅要注重本学科专业音乐知识,还应介绍课本以外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例如,声乐教学除练习声音的技能、技巧外,可增设儿童、少年歌唱技能、技巧课程,合唱教学可增设童声合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可增设儿童音乐剧欣赏;为了满足中小学管乐队或弦乐队排练的需要,还应设配器课或乐队合奏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中小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已达到一定数量,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应用技术,因此开设MIDI音乐制作课也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在主干课程中加进教学法的内容,如钢琴课中的钢琴教学法、声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法等等,并在各门课程中都强调结合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
(三)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教学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就我国而言,建设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亦将成为必然。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中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每一种音乐传统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并根据其音乐概念和非音乐概念产生着自己的教育学、教学法,柯达伊、奥尔夫之类的教学策略已经显示出为民间音乐传统局内人所借鉴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能说,这类基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法对其他所有音乐文化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