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电工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教学论文

第1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1.1戴维南定理仿真验证

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基础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高职学生却总不能理解和掌握,不知道怎么对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戴维南等效变换。运用Multisim软件可以直观形象的对戴维南定理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再进行理论验证,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以上仿真实验可见,Multisim软件设计电路直观、形象,其中的虚拟万用表和测量探针为电路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2单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仿真

晶体管(三极管)可以工作在饱和、截止、放大3种工作状态,了解、掌握晶体管的这3种工作方式是模拟电路的基本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模拟电路理论较为抽象,所以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下面以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为基础分析单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工作情况,用Multisim进行仿真调试,形象的图像界面将抽象理论通过视觉化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R1、R2是基极分压电阻,R1是可调电阻,R3是集电极电阻,R4是发射极反馈电阻,“XFG1”是信号发生器,“XFG1”是双通道示波器,编号为2、3、4的结点处分别接了测量探针。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1能获得晶体管的3种工作状态,①当U2>U4,U3>U2时,工作在放大状态;②当U2>U4,U2>U3时,工作在饱和状态;③当U2<U4,U2<U3时,工作在截止状态。晶体管各端节点直流静态电位从测量探针可以直接观察得到.将万用表设置成电流测试方式,对除去电源后的网络端口进行电阻值测量。

1.3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仿真

Multisim为数字电路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功能,其中有包含集成逻辑门、编码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元件库,也有测试、分析这些逻辑电路功能的辅助虚拟仪器,如逻辑转换器、逻辑分析仪、字信号发生器等。以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为例来说明其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用3个JK触发器构成了三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时钟信号源提供同步触发信号,低位触发器JK端接高电平,次低位触发器JK端接低位触发器的输出Q0端,Q0和Q1相与后接入高位触发器的JK端,与门芯片为74LS08,数码管译码显示出十进制计数值,当然也可以用逻辑分析仪验证输出的时序波形图正确与否。

2总结

第2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1.1职业教育机制不健全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才。但是,专才的成功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偏低,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非常不利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电工电子技术,但所用的教学大纲没有侧重点,基本相同,这使得因材施教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许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缺乏重视,许多实验课程、实习教学都没有落实,多数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参与实验和实习前后的操作水平没有实质性地提升,考试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低,考核机制不完善。此外,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撑,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1.2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

学生和老师都明白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但是由于学与教的关系不融洽,老师和学生只是将这种重要性放在思想层面,没有实际做为。这种不融洽主要表现为:学生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想教但不知道怎么教。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翻阅课本和笔记,但遇到实际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把课本内容讲完,不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双方基本处于盲学盲教状态,对彼此不了解。除此之外,某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学习自觉性较差,只为能在毕业之际拿到文凭,而某些老师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1.3教学环节没有做到位

首先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对概念公式进行过多探讨、不能根据专业挑战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其次是教学内容多重视理论性知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少,缺乏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的引入。再次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是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或简单的演示,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四,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员的具体应用能力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最后,教学观念落后于市场需求,不能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

2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应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侧重点,培养能满足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每位授课教师都应该清楚知道这是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校方在安排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教学效率,合理安排各方面的权重,提高再教育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色教材,有侧重地选择,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加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前沿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兼顾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体系和岗位任职需求的实践逻辑,充分落实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前瞻性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现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以岗位发展和晋升为延伸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因此,职业教育机构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定位为“服务”: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服务,是整个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石,必须牢固建立。鉴于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最有效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学习,教师要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或者被动倾听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而应该把学生做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为思维激励型或主动探索型,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发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演示法的成功运用,既能够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因此,要在教学中努力了解学生需求,搞清楚学生的困惑点、知识盲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采用主题课堂模式,让学生自己讲解课程内容,教师做补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短板并改进。

3结语

第3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

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

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第4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1.1实训设备陈旧,实训和理论相脱节

目前,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设备由于资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1.2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1.3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第5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和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管理,从而完成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的开发、教学软硬件、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环节的实际应用、现代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工专业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信息技术种类非常多,具体包括卫星广播电视技术、模拟和数字音响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理念进行指导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其指导教学的作用,按照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承受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方式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此对教育资源、学习资源进行优化。尤其是电工专业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逐渐呈现出其独特的教学形式,让电工专业教学的模式发生重要变化。下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用于电工专业教学应用优势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一,现代教育技术帮助电工专业教学向信息化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对于电工专业来说相当于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表示教育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应当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不能仅仅从教育的层面看待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应当结合技术层面分析。一方面,从教育层面来说,教育信息化可以简单概括为开放交互、共享协作;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向多样化发展,网络信息化、多媒体信息化、数字化等。教育信息化中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资源为内容,信息技术是前提,信息资源利用是主要目的,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使得师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控制而共享学习资源。第二,现代教育技术利于电工专业教学理念发生重要变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工专业教学理念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员。现代教育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电工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进行激烈地碰撞。具体体现为电工专业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学的主题,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充当指导的角色,关键是要让教学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电工专业教学中尤其注重每位学生的特点,按照其特点开展教学模式的匹配。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充分结合,对于常规的教学理念来说是一次重要变革。以前的电工专业教学特别注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认为其他影响因素不是那么重要。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协商、会话、情境以及意义建构等因素,这是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环境的理解。以上四个因素同样也是现代教育所认同的观念。意义构建的重要基础条件就是要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就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教学工具,假如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情境教学的效果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工专业教学的影响

1.对专业课教师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工专业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的影响,一方面帮助教师领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原则,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在电子信息时代利用新技术、新理念。电工专业教学作为技工院校的主要专业课程,重点在于如何把专业中的知识和课堂相融合。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学习到先进的现代学习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对于自身以往的教育观念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改变和进步,让自身可以更全面地看待事物。除此之外,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其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来说有着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专业课教师有着帮助和促进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实际上就是课堂的领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掌握等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资源载体进行丰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提升对电工专业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实际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存储功能,教师按照各种教学课程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让教学信息传播的更加迅速,也便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

2.对电工专业学生的影响

(1)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学习环境的变化是指和常规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常规学习环境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对其学习方式进行转变,从根本上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重要作用。比如,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电路组成进行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电路的构成及其原理,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内容和知识。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提升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使得学生感知对象过程中注重多样性和特色,学生的定位在发生变化,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不断变化,按照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方式进行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学习的空间变得延伸和扩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逐渐从以往的监控变成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要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3)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目标有巨大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的是学生可以有效地处理信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和常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狭小的教学空间不适合电工专业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开放性的教学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处理及加工各种教学信息。

四、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教师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要学习其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审视,梳理其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然不能仅仅存在于教学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点,假如不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尽管使用最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也不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任何帮助,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教学设备与教学效果并不成正比,以此凸显出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技术观念。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教学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五、小结

第6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大连市高级电工培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一)教学仪器设备不足,难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财政投入较低,实训设备建设薄弱,企业相对关注高级电工培训较少,职业院校对高级电工的机能教学培训少,职业院校高级电工教育只能“以学养学”, 只好降低学费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办学经费的不足致使高级电工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价格较为昂贵的数控机床类实训设备,也只能购置少数的几台,设备薄弱,技能薄弱。在对高级电工进行技能训练时,学生人数多,迫于可用实训设备少,即使采用三班倒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日渐增多的学生实训需要,学生的生均实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1]。

(二)实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在经济投入较少的职业教育院校,实训设备、理念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产品生产工艺已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同时,由于竞争加剧,要聘请实训教师适应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而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又不愿到职业学较担任教育工作。因此,有些院校只能借助企业的高级电工休假、假期等到学校兼治培训高级电工,由于培训时间短,这导致高级电工理论和实训,只学会一些基本的东西,培训效果较差。

二、用工现状

大连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高级电工的需求,无论是量,无论是高级技能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优势产业加速升级,奇瑞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重(大连)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发运、中远船务深水钻井船顺利下水、大橡塑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试车成功。装备制造、石化、造船、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增长23.5%。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英特尔芯片、皿能光电等项目投产,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海洋经济产业园等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IBM中国区总部落户大连。完成新产品开发2650项,增长20%。重工?起重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5兆瓦海陆两用风电机组样机,“六轴72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发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6.2%。我市跻身首批“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校合作规划高级电工培训基地,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即以职业规划战略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保证实训基地的整体合理化。

2、校企实训联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建设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高级电工,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条件、内容、方法、策略等的改变,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学生是实训中心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任何好的教学条件都会导致教学失败[2]。因此,激发以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坚持他们为本,培养出合格的高级电工人才。以学生为主体,验证基础理论、巩固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实践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可以熟悉并掌握生产流程或工艺的原理,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究新知识,并不断拓宽与丰富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3、校企资源共享原则

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建设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的重要保障。企业对建设方案的认同与支持是基础,要加大企业专家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参与力度;要加强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进一步促进校企产学互动,在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渠道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在校内建设生产线与生产车间,在进行生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岗位(工位),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对校企双方的共赢效果。

4、拓展功能,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

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要整合政府、企业的资源,根据不同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条件、实力的差异,分层次、有计划地拓展技能考证、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成果展示等功能:同时,企业需要亨受税费优惠政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组织技术攻关等服务,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开拓经营领域提供帮助。只有不断扩展校企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才能实现校企联合实训基地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校企联合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温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把校内基地拓展成融中职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就是成功的案例。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训教学和管理体系

1、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建立实训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真正从传授知识转化到能力培养。要逐步改革原有教学体系。一方面,课堂教学理论占课时太多,实践性教学太少,另一方面,校内实训时间短、实训资料少、实训仿真性差等弊端[3]。

2、创新校企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一是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提高实训教师待遇,四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由于高级电工岗位一般比较固定,而电工操作环节多,这就要求高级电工专业教师长时间到企业进行有益锻炼[4]。

3、体制创新——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

实训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或者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教学分开,理论教学在学校,实践教学就在企业进行,不仅可以节省教学费用,而且企业可以具有一定的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也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对于社会与政府来说,也可以节省投资到高级电动教学的资本,从而一方面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轻办学成本,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

第7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1.1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始建于1981年,电气实验室建立于1984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始终致力于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根据机械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来分散的基础课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部分组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拥有3000m2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价值1500多万元,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实验队伍有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15名。中心主要承担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等近机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校管理类专业提供“机械工程概论”“先进制造”等管工结合特色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的学生实验达18万实验人时数。

1.2面临的挑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代表中国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真正支撑。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跨代升级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提出了“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作为一所与中航工业有多年历史渊源的高校,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院可持续办学的必然要求。面对行业需求,中心还存在巨大差距:中航工业机械加工基本数控化,而中心还是以老旧的普通机床为主,仅有少量的教学型数控设备;中航工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加工一体化,而中心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仅有少量软件,且还与中航工业一线应用软件不一致,更谈不上一体化操作;中航工业的制造检测越来越精密化,而中心仅能满足简单测量要求;中航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中心由于资金限制还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实验保障的要求。此外,“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对中心也提出了很大挑战,需要中心在实验保障体系整体化、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内涵

2.1建设理念

面对行业发展需求和工程教育改革挑战,中心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强化理论、融入工程、突出创新、重视绩效”的建设理念。强化理论主要是指加强实验室对理论课程的支持力度和深度,特别是核心理论课程的支撑。融入工程主要是指将行业的工程理念、工具、技术路线有选择地逐步融入实验室保障体系建设中,从而为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提供引导和支撑。突出创新主要是指强化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活动支持。重视绩效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要以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来满足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注意加强与校内外单位的合作来满足难易实现的实验需求。

2.2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理念,中心在学院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2.2.1“一个中心”的内涵

中心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服务目标,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构建一个有机的实验保障体系以学生实践需求为中心,它包括两层含义:从机构建设角度来讲,就是建设一个满足专业发展的有机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而从教学职能角度讲,就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围绕有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这个中心,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注意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意中心实验室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外单位设备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化运作良好的实验保障体系来满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这个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开设理论实验课,对学生知识基础进行培养;通过开设一体化的工程实验,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开设自主实验、科研体验等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2.2.2“两条主线”的内涵

主线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组织形式,是连接实践资源和社会需求的桥梁。“两条主线”包括专业能力主线和创新能力主线,其中专业能力主线是主线,创新能力主线是辅线。对机械专业来讲,专业能力逐渐从机械知识素养向机械工程能力要求过渡,这需要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改革环境。这个改革环境主要是将传统的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离散实验单元向工程能力培养需要的链式单元结构转变,依据专业能力主线进行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创新在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机械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是基于专业能力主线基础上,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广阔的专业视野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旧的保障体系所无法满足的,必须在原有专业实验保障体系上衍生新的相对独立的创新实验保障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三个平台”的内涵

平台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单元属性,是实验保障体系的基础。“三个平台”包括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自主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主要是主要用来满足专业理论教学需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基本都能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设备老化、整体性差的问题。科研实验室主要用来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它高校可以不断引进学科前沿技术,进行不断引领专业知识和课程更新。自主实验室主要是用来克服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局限性,拓展实践教学内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动手制作、自主管理,是前两种平台功能的重要补充。

2.2.4“四个面向”的内涵

面向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是社会需求的体现。“四个面向”包括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未来。面向工程是指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要逐渐从传统理论服务向工程教育服务转变。面向行业是指要依据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好教学与科研设备同企业的工具、方法统一,使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尽量做到无缝衔接。面向地方是指要依据专业在做好行业服务的同时,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面向未来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一定要做好专业社会需求跟踪调查,及时理清专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建设规划和产学研协作,以便更好地引领专业的发展方向。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对原有实验体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结合依托中心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3.1实现了与行业技术的对接

中航工业在制造技术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控化加工,为此我们按照行业需求对中心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更新,更新了传统的Pro/E设计系统、MasterCAM仿真软件系统,构建了UG、Vericut、数控机床等专业加工主线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了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同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NC程序的几何仿真、数控机床仿真等实验项目,提高了中心的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教学的效果。

3.2构建了专业主线明确的实验单元群

近几年依托中心创建了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等一批科研型实验室,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三维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场发射扫描电镜暨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保障能力。依托科研实验室和原有的教学实验室,我们按照建设方案,参照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建设了产品快速开发主线实验单元、数字化设计制造主线实验单元、机械基础能力实验单元等单元集群,从而初步构建了反映专业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3.3构建了创新主线明确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中心依托教学实验室,压缩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创新活动打基础。依托科研型实验室构建机械加工类、设备维修类、数字化开发类开放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学科创新流程。此外,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平台学生自主实验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的实践创新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调查、立项、设计、制作、分析,并开展项目的实施、预算、安全、库存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心首先将报废的机床等仪器设备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了机械装置拼装实验室。此外,还按照学生机械创新需求购置了钻床、车床、精密台锯、数控雕刻机等一批简易设备,专门供学生创新活动用。另外,还为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大赛活动,构建了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实验室和未来伙伴机器人套装模型实验室。最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成立了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TRIZ创新方法软件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4效果

4.1提升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效

以往实验保障体系分割依附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且理论实验室又进一步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造成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影响实验保障体系更新速度。此外,科研实验室新的仪器设备又脱离专业教学,致使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小。新的建设思路注重教学与科研实验资源的协调,并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建设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设备资源的实用性。

4.2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的活力

根据本建设方案,既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提高的响应的针对性,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滞后性,为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创新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4.3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水平

在实验教学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时,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均无统一的规划设计,造成教学、科研实验室重复无衔接的建设,自主实验室更是无从谈起,实验教学处于配角地位不受重视,科研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新的建设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科研实验资源、同时又补充了自主实验资源,并且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统一顶层设计,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短缺,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进而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结束语

第8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1.1优化课程设计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正确分析企业对于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做到充分了解当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将课程设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对课程的优化中,更加注重对实践的践行。正确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占的比例。适当的缩短理论课所占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0%。将整个实践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论课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学校内的实验课上,实验主要包括数电、电路、模电实验、电机拖动基础实验、PLC实验、传感器实验与单片机等实验,做到对常用芯片工具的应用;二是课外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设计大赛等电子类竞赛,单片机等的课程设计;三是参加一系列的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电子电气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1.2强化实验管理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脑,不限定实验室用的方法,也不限定所使用的器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动手的主体。并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将实验成绩计入学生成绩总评定系统中,并与期末奖学金等荣誉的评定挂钩。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3理论联系实际

将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指导教师在对课程设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实用性与综合性较高的设计内容。例如设计生活中常见的万用表,洗衣机模块。电梯、红绿灯设计,与实际相联系。实验教师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但是不要制定设计步骤与所用器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选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再与老师讨论方案是否可行。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编程与调试工作。最后撰写课程的设计报告。这对提高对专业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设计大赛

随着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电子设计大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这就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类似的电子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思。而且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高校来说,电子设计大赛的获奖证书都被大家所认可。参加此类的竞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交流,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开拓视野。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校内的电子设计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导。积极开展课外电子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们自拟题目、自行设计,到实验室自己动手研制出各种实用性强,构思独特,想法先进的产品。学校实验室给学生提供经费、场地,由学生自行采购需要器件,并由学校负责报销费用。同时配备教师进行指导,允许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大一新生参与进来,做些简单的工作,为他们以后更快地进入课题做好充分准备。为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1.5优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学校在联系生产实习工厂地点的之前,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工厂。生产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的生产线,了解社会的需求。所以学校在选企业时要选择专业知识雄厚,拥有先进仪器与技术工人的企业,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动手,多向技术娴熟的工人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至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科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谓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是选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课题应该是结合实际生产的实际项目,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同时课题要符合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但是得经过老师的审核,确定方案是可行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之后,学生应该自己独立思考,老师要随时监督学生的涉及进展。

2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对专业教学加大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要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标准,尽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每个学生在做实验时都有仪器可用。专业教学经费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应做到对师资力量的结构做到合理分配,包括年龄和学历。并且做到及时更新结构的设定。因为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现中年骨干教师数量少的情况。同时学校的青年教师比重偏大,高级职称的教师数也在少数,教师队伍的比例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对教师的选聘、晋升、待遇等方面创新机制。同时学校鼓励从知名企业中聘请技术娴熟的技术人员来校作报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前景。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之类的学术交流。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都参加。

3结语

第9篇:电工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对策;职业院校

电工学是学生从事电类或与电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无论从将来的职业技能发展角度,还是从对后续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角度去观察,学好电工学都是很重要的。从电工学的特点看,其概念多、公式多,知识点间的关系复杂,计算量大,计算有一定难度[1-3]。电工学内容丰富,而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往往一时难以驾驭,良好的启发和训练方式能够快速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现将职业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1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生源与教学方法问题

中专和高职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底子薄,这些学生在中学很少引起老师的重视和表扬,是所谓的中学较差生,这些“差生”自卑心理根深蒂固。升入中专或高职,仍缺乏自信心,难以与老师配合。教师用多年形成的教学方法,只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而忽视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导致学生厌学或学得费劲,教师也教得艰辛或无奈。大多数教师课时多,无暇学习现代知识,不会制作简单、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课程从头到尾只是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学校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室少,课件无处播放,计算机房紧张,难以满足该课程的教学时间[4]。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欠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其难以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培养及就业问题

课程开设时间早,课时少。电工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学生没接触过专业课,一些案例很难理解,分析问题时无法用专业知识作出结论。电工学课内容越来越丰富,授课时数却在减少,内容多课时少,加大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促学动力不足。多年以来电工学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考试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在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动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在特定职业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要通过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工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就业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看到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的动机仅是考试过关拿文凭。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本身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

2对策

2.1强化师风,完善考核

有心启发与有能力启发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质是教学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运作氛围,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在竞争中提高、发展、创新教育技巧与能力。

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影响一个人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学生有心向学,老师才能教出东西。学生的向学心理不仅是自发的,更多是启发的。电工课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电路及特点章节,老师画出电路图,让学生比较进行描述其特点,然后进行比较,最后老师用多媒体动态效果演示并归纳总结。在这样健康、宽松的环境中,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了所学内容。当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体时,教师应进一步启发,让学生亲自解决问题,并因此而产生成就感、荣誉感,学习意识就会增强,从自卑变得自尊、自信。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鼓励,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支持学生发散思维,将概念、判断和推理用于教学中,使其正确判断、推理,并且此时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兴奋状态,增加难度较大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容易接受。

2.3融洽关系,潜移默化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鼓舞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学习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力,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分析、探究、总结,使学生在层层思维活动中领悟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2.4挖掘基本,沟通新知

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总会有些对新知识的排斥反应,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启发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点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点,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点,而且会减少其排斥心理,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启发学生单纯从电位和电压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可以引导学生从电路中某一点电荷不可能无限增加或无限减少的角度来领悟节点电流定律。

2.5结合实践,技能速成

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引导教师朝“双师型”方向发展;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实验实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推出“名师”,以点带面[5];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2.6瞄准市场,明确需求

让学生了解电子市场。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专业时,应该知道这门课程的技术状态,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走进电子市场,真正了解什么是客户需要的性能、什么是创新点、什么是技术革新,只有了解现有产品的优缺点和市场情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喜欢它、钻研它。

3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春彪.“电工学”课程教学中的四个有力杠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