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生物学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发展现状

第1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生物相容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

生物医学材料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小,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具有特殊性能和特殊功能的一种医用材料,它对人的生命,组织器官是无害的。它的发展是以提升人类卫生健康水品,疾病治疗,医疗保健为目的一种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主要以生物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学复合材料及生物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衍生材料为主。现如今生物医学而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科研领域。

一、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

1、医用高分子材料

所谓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好的领域,医用高分子材料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发展非常迅速,现如今医用高分子材料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性能量好,应用广泛的制成品。医用高分子材料有很大的便利之处是原材料比较容易获取,加工制成品比较简单,而且研究发现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的软组织部位,比如血管,呼吸道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这一特点使得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也可以因为其化学组成而被叫做生物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也是具有大部分生物医学材料共有的生物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医用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陶瓷材料化学性质极其稳定。从性能上来讲,生物陶瓷材料与生物体具有高度亲和性,毒副作用非常小,也很少与生物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由于生物陶瓷材料的这些良好特性,近年来也逐渐被研究开发,现已经普遍受到关注。生物陶瓷材料可以分为惰性生物陶瓷和生物活性生物陶瓷。每类生物陶瓷材料都逐渐被广泛利用。

3、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金属材料顾名思义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因为这种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或者合金,它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此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抗疲劳特性。钛合金和钴合金就是被广泛使用在临床上为人所熟知的医用类金属材料,另外还有不锈钢。它们三者常作为植入材料,主要运用于骨和牙等硬组织的替换。比较常用在临床上的是贵重金属例如金,银和铂,当然一些常见材料比如铁、镁及铜等都有应用于临床试验上,只是这些金属的生物特性不是很好,因此尚未受到专家认可。

4、生物医学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混合而成,比如现运用于临床的一些生物传感器就是由高分子材料结合生物高分子形成的。另外,人工骨头也可以有碳和钛复合而成。

5、生物医学衍生材料

生物医学衍生材料是将生物组织进行特殊处理形成的,虽然它已经不具有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它有着天然生物相同的构型因而在人体修复和替换的过程中成功率比较高。

二、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现状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一项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现如今随着分子材料和人造器官的广泛使用,生物医学材料交叉着诸多学科成为创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材料的运用虽然在亚洲地区发展较快,但目前还主要在经济发达国家具有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现已逐步形成生物材料工业体系,创新材料制成产品比较多,每年的销售额也非常巨大,甚至可以达到药物市场的销售额。目前,主要的生物材料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工器官、人工关节、人工股骨头都是运用生物医学材料来替代的。

三、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材料作为新技术革命中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我国而言,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及卫生医疗状况需要改善的国情来讲,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行业创新的提升具有迫切需求。生物医学材料工业体系解决了众多疾病难题,促进了医疗水平和提高了疾病治疗成功率。现如今,国家已经充分认识生物医学材料的V大发展前景,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究、仿制到创新。在全区,如今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已经能够与汽车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比,销售市场和销售额大幅度扩增。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竞争实力,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我国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不仅面临国内设施条件的制约,而且被发达国家的材料工业体系所发展的巨大市场所冲击着。我国争取在新技术革命中能够占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和运用,从仿制到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迅速转化成产业成果,重点突破,追踪生物材料的前沿,形成竞争优势。在国家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的情况下,生物医学材料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即将在中国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天白,胡汉杰.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5~98.

[2]冯凌云,陈晓明.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评价[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8,(18).

第2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生物活性;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被研制出来,并在医学领域中得应用。到2000年为止,在全世界高达1600亿美元的医疗市场中,医用生物材料所占比率已经达到了一半,且以20%的增长速度递增。二十世纪80年代是新型生物医学材料辈出的时代,进入到二十世纪90年代,以珊瑚为原材料的骨移植材料、人工皮肤、猪心脏瓣膜在医学领域中得以应用。二十世纪,美国采用新型聚氨酯材料研制出人造血管。中国在生物医学材料的研制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应医学领域需要而对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有所应用。随着国家对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重视,国家开始启动医学生物材料项目,并将生物医学材料纳入到优先发展的产业当中[3]。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还特别指出要将重点发展新型口腔植、人工关节、新型人工血管、人工心瓣膜以及各种人工修复材料等等生物医学材料。

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

(一)金属生物材料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金属材料是较早采用的,且应用材料非常广泛,包括不锈钢材料、钛合金材料等等。其中,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应用效果非常好。由于人体内为较为复杂的电解环境,随着316L不锈钢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却不具备生物相容性。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生物材料强度。钛合金的抗拉强度介于500兆帕至1100兆帕之间,使钛合金的弹性与人体的骨骼弹性更为接近,以使材料植入到人体后,与人的骨骼更为匹配。

(二)高分子生物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得医用材料可以用于对损伤的人体器官以修复,以增强器官的恢复功能。目前所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为可生物降解和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可以降解被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CO2、H2O等对人体不会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胶原蛋白或者纤维蛋白等等天然材料,也可以是聚乳酸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属于是惰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医学生用于外科缝合线和药物释放的载体。由于其具有可降解性能,当伤口愈合后,就会被人体组织吸收。聚乳酸可以在降解的过程中,将药物释放到人体中,使药物发挥作用。

(三)秃仙物材料

复合生物材料用于医学领域中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材料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生理环境产生抵抗力,因此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医学领域中所采用的复合生物材料包括有三类,即生物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植入到生理环境中后,并不会产生毒性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环境相容性。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应用,金属具有单一的生物活性,可以采用生物涂层技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生物相融合。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种接近人体自然骨骼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人体骨骼本身就是一种层状的复合材料,采用这种复合材料替代,虽然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其韧性明显要低于人体自然骨骼。

(四)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惰性的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关节、牙齿等等的硬组织修复。但是,该种材料不会与人体的活体组织结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惰性的无机材料以医用碳素材料为主。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都非常高,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可以与人体自然骨骼相匹配。骨骼损伤者选择这种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此外,医用碳素材料在人体的生理环境中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人体亲和性,且具有抗血栓性和抗溶血性。如果对患者执行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医用碳素材料是优先选择的材料。

二、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进程中,从简单的结构模仿发展为组织诱导再生,使生物医用材料的单一性能逐渐向综合性能发展。简单的结构与外观的仿制,向智能化仿生发展,使材料的应用已经与现代的医疗技术融合,并共同发展。根据目前医学领域的发展程度,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并会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材料学、工程学、控制论以及生物技术等等,这些学科都会对生物医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特别是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生物技术引入到智能化发展的思路,使生物材料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会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以为医疗做出贡献。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属于是交叉学科,为材料学和医学等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而形成。作为一门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所研制的是用于医学组织工程领域的各种新型的人工材料。根据技术含量的不同,生物医学材料可以被划分为金属生物、高分析生物、复合生物和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发展,使得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20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涉及到学生700名,教师30名。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730份问卷,其中教师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为100%;学生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67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6.4%。

一、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体系不全面

调查显示,有55.5%的学生通过武打影片认识武术,19.3%的学生通过武侠小说认识武术,15.3%的学生通过中学体育认识武术。这些学生通过武打影片、武侠小说对武术的描述从而形成武术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武术是和“打、杀、仇”分不开的。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真正意义上武术强身健体,培养优秀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的目的被磨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的、理性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武术健身运动的心理倾向及行为方式。

加强武术知识的传授是解决这一尴尬局面的有效手段,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并增加理论课的课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及其健身作用,区别传统武术与影视武术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武术有更清晰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和掌握武术技术、技能并运用到锻炼中去。

二、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描述较准确,基本突出重点、要点;而其余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太笼统、重点不突出,认为教师基本不讲,只是领做,可以说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师在组织、教授等方面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进行调查获得,采用电化教学、教学中结合对攻、娱乐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比例极小,基本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传统教学居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课前将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动作要领编成有趣的软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师的精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将学生的练习过程录制下来,供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对照,以帮助学生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

三、缺乏分层次教学

从调查看,很少有教师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还是以采用传统的集体练习和单纯的分组练习为主,不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分层。所以,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好带动差”的效果,形成互动机制。

武术教学应注意教学分班的层次性、科学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分层次分组”,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固定在某一个组里,而是让那些进步快、课间课后练习认真的学生升级进入上一组的学习,对于不刻苦的学生采取降级的调整方式,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机制,形成人人向上的学习风气。

四、武术课的选修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82%的学校未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而学校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的作用是便于学生了解该学期武术公共课具体教授内容、方法及考核指标等情况,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此外,每个学生参加武术公共课的目的不一样,总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一旦,武术公共课的教学情况和其期望有出入时,就会造成心里动荡,造成不必要损失。

所以,学校加强武术选修工作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进行武术公共课选修前,开设一堂引导课,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武术课的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武术课的选择,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师培训机制急需完善

武术教师在提高本身的武术理念、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据调查担任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教师的学历大多是本科,也有少部分是研究生学历。近73.3%的教师武术专项毕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熟悉,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10%的教师其武术技能是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所以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再学习”工作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而调查中有半数以上学校并没有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可见,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学校对于教师的“再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高校教师不仅应掌握本学科知识,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而且也要时时关注武术运动的发展动态,了解武术动作、规则的变化,加强自身武术理论和教学研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六、武术缺乏应有的氛围,各类竞赛活动少,与社会联系不密切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能促进课内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因此,武术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武术课的进行。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内的武术氛围严重匮乏,大部分学校还是纯粹的开设武术选项课。下课后,再次进行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退。另外,局限于校内,缺少各校之间的交流活动,缺少与社会的接触,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武术活动的开展。

第4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化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但在国内庞大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然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再加上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未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行业。生物制药在这样的情形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期,这样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应该加大问题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只有这样,我们的问题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物制药原理

生物制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有时特指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的活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物,如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人源抗体、转基因牛乳腺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等。而生物药物是指利用微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内,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以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制品。尽管生物制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发展的也极其壮大。目前,全国来看,已有近一半以上的药品属于生物制药,尤其在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其优点更加显著:操作简单,提高效率,经济适用且市场广阔。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研究计划相继起动。这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各国对此十分重视,并把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之一。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第一代重组药物是一级结构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的药物,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是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重组药物。自1982年第一个重组药物――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第二代生物技术药物正在取代第一代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重组蛋白质和重组多肽药物: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重组对象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产物纯化并做成制剂,得到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重组DNA药物: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基因DNA或RN断,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他生物技术药物:如微生态制剂,另外还有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血液代用品、肿瘤疫苗等等。

三、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方面相对起步较晚,且在早期受经济、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生物制药产业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规模。现如今我国己经在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以及内分泌等诸多疾病的药物研制中充分应用了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出大批特效新药,为这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技术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撑。但相对来讲,我国当前的生物制药技术水平还是落后与西方等发达国家,且在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及新药研发力度不足、融资渠道不通畅、研发成果转换困难等三个方面。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未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四、结束语

生物制药技术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免疫技术、微生物技术等诸多生物技术为基础而发展得来的现代高新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产业化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医药行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根据我国农业畜牧业的现有基础以及对动物生物技术的实际需求,国家应该集中各种力量,着重对生物技术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加大技术的投资力度,对一些利润高的技术产品进行重点投资,根据我国农业动物生物技术的现有基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形势,预计农业生物技术将在以下几个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1.分子生物学技术

由于农业养殖日益呈现出规模化与集约化较高的特征,再加上人们对短期经济效益的集中追求,所以我国传统的畜禽品种资源将会遭遇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群体数量将日益降低,品种资源的破坏形势会日益加深,根据这种现实情况,未来农业动物生物技术将在以下分子生物领域进行发展:对我国固定的优良品种或基因进行挖掘与定位;为畜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的分子监测技术;我国固有畜禽品种的起源与进化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保存动物遗传资源的生物技术研究。

2.分子育种技术

我国农业中的畜禽育种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育种方法也逐渐由数量遗传法转向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分子育种技术的改进将是未来阶段我国农业动物生物技术的一个主攻方向,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将集中在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数量性状主基因的检测和定位技术、动物功能和抗病基因的诊断技术以及试剂盒的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技术研究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实现其最大效益。

3.分子诊断技术

畜禽疫病是对我国畜牧业生产以及产品安全造成主要影响的关键因素,畜禽疾病的危害严重、流行面广,潜在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利用免疫学、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及病毒学的相关技术,对我国畜禽的重要疫病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是农业动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主要包括:重要畜禽疫病的分子诊断、监测、重要畜禽疫病病原的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试剂盒的研发。

4.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动物是一种将胚胎工程与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而研究出来的一种基因工程动物,这种技术是克隆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影响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能够促进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加快动物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濒危动物提供生存方式的有效方法。

二、结语

第6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职业教育 美国:融合在高中的职业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从幸福课堂看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栏目设置 适合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 高师生物教学中的职业教育 英国主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看美国高中生物主流教材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美国职业教育的趋势 美国高中主流生物课程与数学的综合 浅议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职业教育 从美国职业教育法来看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中的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中的问题思考 反思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 中德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的比较 谈职业教育教材营销模式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职业信息就在“Chapter Resources”栏目下的子栏目“Careers in Biology”中,点击即可进入。仍以“法医鉴定师”为例,“Careers in Biology”栏目主页面提供了三个站点链接。这些链接有的直接指向美国法医鉴定师的专业机构――American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s[5](美国法医科学研究院)。读者在该网站可以详尽地阅读到法医鉴定师们的著名案例,还可以链接访问其学术会议和其他各方面信息,全方位了解法医鉴定科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还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科技人员如何开展技术工作的信息[6];另外也有站点专门介绍法医鉴定师行业相关的经典著作、科技期刊杂志中的论文和行业著名人士传记,还提供了与法医鉴定密切相关下属科学,如法医昆虫学、法医艺术、法医病理、法医心理学等学科的资源信息[7]。这些与教材配套的网站搜罗详尽而多渠道的职业信息资源,有效地弥补教材简短文本描述的时空局限,满足了学生课后更深更广地了解职业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三、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思

1.我国主流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职业信息

我国现行生物学教材编制原则是“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多个教材版本),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河北少儿版、浙江科技版和中图版等五个版本[8]。以我国中学使用普遍的人教版为例[9],高中生物教材中也有“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主要有医院里的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制作人员、神经外科医生、植保员、林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8种职业的信息介绍,统计信息见“表2”。

2.中美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的异同

根据“表1”和“表2”,结合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呈现实际作对比,可见中美两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存在异同。相同之处就是,两国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图文框形式在教材特定章节正文中介入,职业教育模式和程序类似;栏目文本都对相关职业特征、从业资质等方面都有介绍。但是,我国教材不足之处却更明显。比如,人教版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种类偏少,仅有8处,远少于美国教材18处;虽图文并茂,但介入位置都在章节末,略显突兀;职业信息介绍文本语言略显平淡,诱导性不强,导致职教思路不明朗;而且文本格式也不统一,有的是逐条介绍职业信息,有的则是涉及相关职业的新闻报道,还有的直接平实介绍,风格杂乱;最显著的差距就是由于我国生物教材普遍缺乏配套网络后台支持,自然也没有如美国教材中那样有对职业内涵进行专题性的网络纵深触探,职业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利于激发中学生对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展开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3.思考与启示

在基础教育中开展以“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为载体的职业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职业专业性增强,利于学生有目的地选择生物学作为进一步深造和选择职业的专业方向,还促进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社会观念陈旧,生物科技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高校生物学及相关的农、林、牧、渔等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佳等原因,国民存在着对生物学的认识误区,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招生状况也不理想,导致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一定程度短缺或质量不高。我国农村中学更是长期存在生物学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生物学教学质量低的现象[10-11]。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大发展的时代,生物经济日趋蓬勃,生物学人才需求量加巨。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教育,不失为挖掘和培育未来我国更多更高素质生物学人才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值得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之本,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从教材的改革入手。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直倡导教材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12]。笔者以为,借鉴美国生物教材中职业教育特色,未来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生物学教材编写或修订,可以尝试从增加“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栏目的数量入手,精心设计版式;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紧跟时展,更活跃更深入地介绍与生物学相关职业信息;积极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站,构建资源丰富的网络支持后台,利用其开辟职业信息的网络专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生物学相关职业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多元地学习生物学,最终为提高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培育更多未来生物学人才服务。

――――――――

参考文献

[1] 国际21世纪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2] 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EB/OL].,2012-02-01.

[8] 宋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结构的比较及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 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2、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0] 李淑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状况调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3).

[11] 张国秀,郑明顺.关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现状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的探讨(一).牡丹江师范学院报,2000(1).

第7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生物专业现状分析改革措施一、对生物专业的认识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品为社会服务等。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教育的目标放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上,以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生物学教育意义重大。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认识。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生物教学与发展现状

在199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生物有关的科目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到1998年,调整生物学科,设置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再到2012年的重新调整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生物工程。1998年之前,全国生物类专业本科招生规模较为稳定。自2001年之后,生物学科的发展带动了生物类专业的招生人数,由于扩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5年招生趋于平稳。生物技术专业近年来就业率持续走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质量下滑。在2002年全国性大学扩招后,生物专业也不例外,招生规模讯速扩大,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短缺,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学也使得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资源欠缺,特别是直接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设备与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些都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目前高校生物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高校对于生物专业的专业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置了生物专业,但对其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却不明确。创新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何区别、如何定位专业发、培养目标和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都是高校生物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3.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衔接问题。生物专业本科教学与研究生的培养之间的衔接有很大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继续深造,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而且不利于生物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

4.教学内容急需更新。目前,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急速膨胀,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而目前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都是十分有限的,并呈压缩的趋势;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内容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的进展,学科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应如何更新,已经成为高校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改革措施

1.观念的改变。教改成功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观念。教改首先是改变人的观念和认识,然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对于参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人来说,接受有关的教学理论,了解新的教学观念是十分必要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构成这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告诉学生生物学的结论(科学中静态的部分),而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科学中动态的部分),学生就很难真正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它的全貌。我们也很难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2.应用教学辅助设备,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不断整体优化教学方法,用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完善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教与学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性。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是不现实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同时,辅以某种形式进行,多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4.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现如今,许多高校生物专业只凭借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忽略了生物专业的实验性与操作性。为此,各高校应该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将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开阔学生视野。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5.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虽然许多高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但实际上对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还是不明确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用更宽广的眼界,切实把握好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重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懂业务、会管理、会开发,并有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加强学生专业课试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结果分析与整理能力、文献查询与消化能力、生物产品的研发能力,努力将实验内容、学位论文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姚忠庆,王德斌.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状.2007.

第8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核桃产业;生物学特性;应用价值;优势;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21-01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并逐渐注重保健养生。核桃以其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南阳市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商机。

1 核桃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核桃(Juglans regia)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高大落叶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片形状为椭圆形,核果球形;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果实扁圆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呈大脑形[1-2]。

1.2 生长习性

核桃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比较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喜水肥,同时对水肥要求不严,适宜大部分土地生长。

2 核桃的应用价值

核桃属种子植物门,经济价值极高。木材坚韧,可用于制作器物;果仁可供食用、榨油、入药。原产于中亚地区,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3]。

2.1 核桃仁

核桃仁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VB和VE可防止细胞老化,具有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特殊的维生素成分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人食用;亚麻油酸及钙、磷、铁是人体理想的肌肤美容剂,有润肌肤、乌须发的功效;其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中成药的重要辅料,有顺气补血、止咳化痰、润肺补肾等功效。

2.2 核桃壳

利用核桃壳可以提取棕色素,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核桃壳质地厚实坚硬,是生产木炭和活性炭的最佳原料。据分析,核桃壳可以作药用。还可以将核桃壳加工成不同粒径的颗粒材料,广泛用于金属或塑料的清洗抛光、石油勘探、油漆涂料、炸药、化妆品(洗面奶、牙膏等)等。

2.3 核桃青皮

青核桃具有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及疼痛等病症;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素含量高,可用于软糖、果冻、蛋糕等食品着色。

2.4 核桃花

核桃花营养丰富、全面,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等含量很高,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资源。

2.5 核桃枝与叶

核桃枝具有疏肝理气、开郁润燥、散结解毒等功效,适于治疗乳腺癌、胃癌及痰气交阻之食道癌。核桃叶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肌体强壮的功效,对患维生素缺乏症、喉头炎、淋巴结、甲状腺肿大、结核病、黄胆病、妇科病、皮肤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2.6 核桃树

核桃树主干挺拔,树冠匀称,株形美观,叶大荫浓,根系深广,适应性强,抗根结线虫,是城市绿化、四旁植树、农村经济林和沙滩、盐碱地及干旱地区生态造林的优良树种。核桃树木材结构紧密、力学强度高、耐压抗震能力强、不翘不裂、纹理美观、色泽亮丽,且易加工,是制造高档家具、军工、建筑、装饰和工艺雕刻的理想用材和胶合板用材。

3 南阳市核桃产业发展优势

南阳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盆地,盆地内地势坦荡,土壤肥沃。且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肥沃的土地与适宜的气候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

4 南阳市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4.1 大力宣传,广泛种植

以村为单位,开设培训班,派专业人士讲解核桃的保健养生价值、栽培技术(施肥、育苗及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技术),阐述核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广泛栽种。农户可以在房前屋后及庭院种植,有条件的可以承包荒山或坡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4.2 精心选育,销售通畅

派专业人士指导核桃种植户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种植、精心护理,从而保证核桃质量。由专人负责收购销售,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让核桃为种植户赢得财富,为繁荣南阳市经济市场做出贡献。

4.3 多种加工,提高效益

利用核桃不同部位的价值,生产对应的加工产品,譬如核桃壳进行雕刻可成为艺术珍品,也可将废弃的核桃壳进行回收,提取色素或者加工成不同粒径的颗粒作为多种用途的工业原料,从而使核桃壳价值翻翻;利用核桃仁的营养(下转第325页)

(上接第321页)

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发展核桃油、核桃露、核桃酥、芝麻核桃蜜、五仁粥、乌发粥、核桃抗衰膏、核桃阿胶膏、山楂核桃茶、芝麻核桃粉等系列产品。努力打造核桃盛宴,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5]。引导建立一批信息化程度高、开拓市场能力强、稳定的销售队伍,建立核桃产业市场。

4.4 统一思想,努力拼搏

发展核桃产业是南阳市推进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导向,符合当今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生产销售优质、安全的核桃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要对产业发展的形势有充分、正确的认识,以点代面,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亮点。立足优势,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拳头产品,打响特色牌,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6]。

5 参考文献

[1] 李月文.核桃资源的综合加工与利用[J].四川林业科技,2005(2):76-79,83.

[2] 董凤祥,裴东.美国东部黑核桃的经济价值及生物学持性[J].经济林研究,1999(2):63-64.

[3] 苗青,冯占亭,刘尚稳,等.南阳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9):92-93.

[4] 朱家诺.对宣威市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23-324.

第9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发展生物教育

Abstract:Th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bodyandmind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requestsustotakethebiologyteachingtoeducatehighlyinthemiddle-schoolstudentthestatusandthefunction,andreconsidersearnestlywiththereformtraditionbiologyteaching.

Keywords:Middle-schoolstudentBodyandminddevelopmentBiologyeducation

未来的社会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从身边最普通的瓜果蔬菜到转基因食品,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克隆羊多利的问世、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等掀起的“克隆”风;刚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们弄清楚了人类身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故此诊断和治疗疾病,更容易延年益寿;DNA侦破技术、基因芯片、人工智能……这些迅猛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科学作为基础。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要了解生物,就必须学好生物学。笔者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结合初中生刚接触到生物学习的心态和心理,探讨中学生生物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中学生物学习的现状,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1~12岁至14~15岁,处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显著增强,大脑发育已趋成熟,进入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此时大脑的机能还不十分完善,在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中,兴奋过程较强,兴奋和抑制的转化比较快,抑制过程有提高,但自觉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强,容易冲动和疲劳,从行为表现来看:对新生事物热情高,兴趣浓,但维持的时间不长。从心理发展来看,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主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初中生感知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有很大的提高。有意注意、记忆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情感丰富。意志果断性水平有一定的发展;意志的坚持性进一步增强,意志的自制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对中学生这些神心特点的认识和掌握,仅仅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手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中学加强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操作中,生物科学实验在中学生物的课程内容或教学时数中所占比重都不很大,在很多学校里,生物实验室极不完备或根本就没有生物实验室,生物被当作“文科”或所谓的“背科”。然而,中学生物应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同时还较多地运用了观察、描述、推理和信息等手段的学科。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实验、观察、模拟制作、阅读、讨论、游戏、思辨、资料分析以及接受性的听课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物除了这样的现象外,还存在着以下现状:

2.1当今的教育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中考生物占的比例较小(30分)的情况下,生物教育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据了解,许多中学,特别是在初中部(高中部在高考没有实行3+X以前也是这样的)生物课往往安排英、体、美等非生物专业的老师来教,课程设置也往往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时段。当然,不是说他们不能教这门课程,但实验技能和专业素养与生物专业教师相比,毋容置疑会有一定差距,这是对人才极不合理的利用和对生物课程的歧视。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不能怪这些所谓的“生物教师”,因为“术业有专攻”,让他们教生物学实在难为他们,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应该注意专业对口,教生物就必须让生物专业的人来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交叉性越来越凸显。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各门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美术、计算机应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等知识。这样,在获取新知识、搞探索性研究、授课、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才会得心应手,游刃而有余。

2.2当今的教学仍然表现出老师是上课的主体。“老师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然而大多数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量,上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师“教”的课程理念。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当获得的学习成果,如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养成……态度”、“树立……观点”等,这样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老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教师在平等的氛围中,辅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富于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2.3中学生物教育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众所周知,生物科学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粮食、资源、能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无一不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全球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淡水资源趋于枯竭,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然而在高中的教学中,只是把这样的部分当成阅读的部分,并没有作为知识点来讲解,也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生物学是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还必须要注重积累生产生活经验,要经常不断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农民、工人、医务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学习,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而进行教学。

2.4生物教育中实验的地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问题。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而并非随意的想象和臆造,因此在教学中因重视实验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只是被当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感性材料、验证课本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形式多为教师演示,内容多为验证性。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包括器材准备、材料采集、药品配制、方案设计、具体操作、观察记录、结果分析在内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验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眼、手、脑等几者并用,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如对照法、染色法、积累法、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既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研究精神。

3.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故要想办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时,可把“打电话”这个活动比作反射,把“电话机,电话线”等打电话的设施比作反射弧。从而得出: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不完全不能发生反射。

生物学是学生步入中学走进实验室学习的第一门学科,对此有好奇心、热情高、兴趣浓,都希望自己亲手做一做。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而且对每次实验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实验效果坚持进行检查和评定,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来不断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生注意力不太稳定,学习时间稍长或内容比较复杂枯燥都很容易使其注意力转移,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和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并用,使学生从多种途径刺激大脑,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建立在良好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的需要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对从事生物教育教师来说,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起到一个引领者的身份,怎样让学生不局限与课堂与课本的束缚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与实际中去,让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真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生物之后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中学生物教科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生物教学的出发点。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把课程方案上的科学素质转化为学生现实的科学素质。当然,我们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在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体验、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万儒编著.《现代生物学教学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

[2]刘利才编著.《班主任工作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周德辉.开设研究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J].2005,24(12)

[4]陈乃富、刘文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4,21(2):48~50

[5]刘积学、李世刚.提高师范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