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例如,三株集团的兴衰就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是好景不长,1997年,三株的全国销售额比上年锐减10个亿;1998年,在常德又闹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事件;接着,又传闻三株申请破产的消息;1999年,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已经停业;2000年,三株企业网站消失,全国销售几乎停止。为什么一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居然销声匿迹了呢?
其实,早在1997年的年终大会上,三株药业集团董事长吴炳新就曾痛陈三株的“十五大失误”:
1. 市场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2. 经营机制未能完全理顺。
3. 企业机构臃肿,部门林立。
4. 市场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5. 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战术与市场消费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
6. 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7.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够。
8. 相当一部分干部骄傲自满,少数干部腐化堕落。
9. 山头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严重。
10. 浪费问题极为严重。
11. 纪律不严明,对干部违纪的处罚较少。
12. 后继产品不足,新产品未能及时上市。
13. 财务管理出现严重失控。
14. 组织人事工作与公司的发展严重不适应。
15. 法纪制约的监督力度不够。
由此可见,企业好比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力。如果没有一个向上并大于这两种力的推力,球就一定会往下滑。对于企业来讲,这个向上的推力就是强化团队的管理,农业创业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明确每个人的目标责任。
一、什么样的人派什么样的活
管理者应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安排其最适合做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上上之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人才个体自身的不同特点。每个人的能力特点不尽相同,不同特点的人对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工作效绩如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当特点和工作相匹配时,才能充分地发挥人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例如,外向型人才,善于社交、言谈,适合做外交方面的工作;随和型人才能够愉快合作,给人以信任感,适合做协调方面的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可靠性,适合单独负责一个项目,委以大任;情绪稳定型的员工,平和、安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静处事,善于分析,能够统揽全局,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决策者;开放型的人才,个体聪明,敏锐,适合做开拓创新型的工作。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上下皆知的一个用人原则。成立于1999年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在短短六年间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迅速成长的奇迹,其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通过对青年人才的精心培养和大胆使用,形成高素质管理团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蒙牛破格使用德才皆备的年轻人才,高管层年轻化在中国乳业界是出了名的。200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蒙牛副总裁杨文俊,年仅38岁,却是中国乳业界的“老资格”。中国乳业尤其是液体奶的许多“第一”和开创性的技术革新,都是在他的手中诞生的。
“如果我还算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就是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杨文俊这样告诉记者。在蒙牛创业之初,当牛根生大胆起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体奶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体奶“掌门人”表示了忧虑,认为这个年轻人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需要观察和考核,不宜一下子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但是,牛根生用一句简短的话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牛根生的信任和指导,使杨文俊彻底放开了手脚。他利用宁夏、黑龙江牛奶企业的设备为蒙牛生产产品,扬蒙牛奶源得天独厚之长,避“资金缺少、设备为零”之短,以不足300万元的投入,迅速盘活了需要投入3个多亿才能组织的产能,为蒙牛的超速度成长打下重要基础。
蒙牛获得成功正是因其知人善任、用人之长的用人之道。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用人就是要寻求对企业有用的人。
二、什么样的活给什么样的钱
曾经有人这样比较中国和外国员工的职业化差距,外国员工是“我做得越多,老板给我的钱就越多,所以我要多做”;而中国员工是“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所以给得少就少干”。对创业团队的成员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管理模式,既能保证效率,又能保证团队的和谐?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农业企业创业初期,基本上算是作坊式管理,可以实行加分式绩效考核,按照考核分数的高低与相应绩效挂钩奖金,形成以加分为主、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考核激励机制,体现公平原则,同时也可从中发现人才,培养骨干分子。等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时,就应该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治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造,让企业中高管享有一定的股权期权,让他们彻底融入企业发展之中,变员工为股东,自觉把企业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这样的企业团队既有效率又能构建和谐,才能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则能胜,守则能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什么样的制度出什么样的效益
制度是企业管理最有力的工具,它可以使企业走向正规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最初创业时就把该说的话说到,该立的规矩一定要立到,不要碍于情面。把最基本的责、权、利说得明白透彻,这样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才不会出现因利益、股权等分配分歧产生团队矛盾的情况,甚至导致创业团队的分裂。
创业团队管理规则的制订,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遵循先粗后细、由近及远、逐步细化、逐步到位的原则。这样有利于维持管理规则的相对稳定,而规则的稳定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目标的完成。所谓“制度通,一通百通”。哪怕一个企业只有两三个人,企业的岗位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一个人承担了几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应通过制度,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关键词:创业投资;资本;基金;机构性投资;融资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现技术进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在促进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虽然学术界对创业投资还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广泛接受的、公认的、权威的标准定义,但从中外经济学家、权威性机构和文件对创业投资的定义来看,并无实质的差别,只是侧重点和范围不同而已。美国《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将创业投资定义为“创业投资是对企业提供的一种风险资金,这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公开招股或从上市的资本市场上筹到资金。通常资金是以资产形式提供的,即拥有公司普通股或类似普通股的可转换的优先股。对于创业投资可以集中考察三个方面:新增资本,购买现有股东的股份和为取得经营权而购买产权。”
我国的创业投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但是真正的发展是在1998年初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创业投资事业》的提案之后。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引进、起步、逐步兴起、快速发展和理性调整等几个阶段,并且整个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来发现我国这一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人们对创业投资的认识更加成熟,使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更加完善。
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VS政府的行政导向明显
企业家资金在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时筹措资金修建铁路和建立起纺织工厂。但是一直到二战之后,创业资本产业才初具规模。我们经常说人们决定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典型,很多创业资本家也是这样的。早期的创业资本产业的成员就是试图模仿几个成功的范例,这其中也包括以下三位:AmericanResearch&DevelopmentCorp.(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46年,最成功的运作是数字设备公司。ARD的创始人是一个出生于法国的军人Gen.GeorgesDoriot,他后来被称为“创业资本之父”。在20世纪50年代他执教于哈佛商学院,而他关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的讲座被那些专注于传统型企业管理的人们认为是诡诈的。
J.H.Whitney&Co.也是成立于1946年,它早期成功的作品是“小女仆”橙汁,而JockWhitney也被认为是创业产业的创始人之一。
TheRockefellerfamily(洛克菲勒家族企业)。它最早的投资之一———东方航空公司,现在已经停止运营,但是仍然是最早的商业航线之一。
从这几个早期的成功的创业企业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的创业资本带有很强烈的私人色彩。众所周知,从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角度考察,民间资本是指除政府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外的所有资本,包括非国有企业资本,机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和居民储蓄等等。从这些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通过动员民间资本,提高我国创业投资的总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个创业投资机构的规模,减少政府投资的份额。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创业投资是其生命源泉,而对于创业投资来讲,民间资本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只要取之有道,它必将成为我国创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民间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政府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在创业投资这一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宏观调控方面的,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而在中国,虽然人们与创业资本这一理念和做法的较量已达十年之久,并且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应该发展创业投资以便更好地创造财富,但是这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
由于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和各级政府财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政府对产业投资基金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从而也带来了我国目前产业投资基金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
我国的投资基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和国企资金,另外一些是高校或公开上市公司提供的资金,还有一小部分是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在中国从事创业投资的主要机构有:IDG、Softbank、AcerGroup和IntelCIV等,但是这些机构的投资总额少于3亿美元,而且采取了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和退出途径———离岸持股公司。而在创业投资发达的美国,私人资金是创投资金的主要来源。例如,美国的私人创业投资公司有2000多家,投资额约占创业投资总额的70%左右。创业资本的来源渠道既包括富有的个人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主要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也包括大公司的资金、政府财政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等。同时,政府的财政资金在其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重点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国的创投领域。
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VS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加速先进科技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冷战所引起的对苏联的科技进步的恐惧。1957年,美国一项研究明显显示商业资金的短缺是发展企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了改进这一现象,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并且由美国国会在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法案》(SmallBusinessAct)。
美国立法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内部创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y)项目,使这些公司可以从政府获取低于市场利息的贷款。为了保证这一项目的顺利发展,国会允许商业银行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这样银行就参与到了银行业以外的商业中了。这一立法通过之后的四年中,就有将近600多家小型投资公司开始了运作。
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资本公司也开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模式以外的合伙制结构,而这一合伙制具备了小投资公司所缺少的弹性。因此在十年之内,创业资本合伙制所控制的资金就超过了小型投资公司。
在20世纪60年代,创业投资公司充分显示了自己创造高额的投资收益的能力,例如,数字设备公司在1968年给ARD带来的年投资收益率是101%.公司的启动资金是七万美元,而到1959年为止,该公司的市场价值是三亿七千万美元。因此,创业投资对那些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是炙手可热的,但是对公共机构而言,确是有些高风险。
但是在70年代,创业投资却经历了双重打击。首先,到1968年,已经有1000多家创业资金支持的公司进入了市场,但是整个市场却经历了长达七年之久的低潮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失望的股市投资者和更多灰心的创业投资者。后来在1974年,国会又在不经意之间给创业投资产业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了制止公司员工退休金的滥用,国会通过了ERISA——《雇员退休收入保证法》,试图来保护公司中退休员工的利益。但是,退休金基金的经理人们做出的反应是停止一切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作为市场低迷期和ERISA立法的结果,创业投资基金在1975年陷入了历史低点。
但是在以后的时期内,情况有所好转。从1978年开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大改善了创业投资的环境。首先,国会把资本收益税从原来的49.5%降低到28%.接着,劳动部颁布了通告以消除ERISA对创业投资的阻碍。这些以及其他政府政策的改变扫清了风险投资的障碍。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资本所支持的公司隆重上市了,其中包括1978年的联邦快递公司和苹果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复苏了那些富有的家庭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投资的兴趣。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创业投资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1980年,创业公司集资不足六亿美元,而到1987年飞速增长为四十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些机构是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在1978年,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是风险投资资本的最大的来源,占整个基金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此之后,逐渐降低为10%.公共和公司的养老基金一跃成为创业基金最最主要的一部分,占大约一半左右。20世纪80年代创业资本突然增长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资本收益会大幅下降。很多投资者期待的收益率是30%或者更高,这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正常来说,私人资本所带来的回报率应该是在15%和25%之间,取决于投资的风险程度。但是,到1990年为止,创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降到了8%以下。这随即引起了创业投资的另一轮的低迷。失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1989到1991年之间相继退出了。后来,1991到1994年的经济复苏使创业投资有所抬头,此后创业投资又一次处于上升趋势。
从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于这一产业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当然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除了以上提到的法律和法规之外,影响到创业投资的机构还可能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证券交易中心,联邦储蓄机构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等。创业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活动,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规范。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和扶持创业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现行法律法规与创业投资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是创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迟迟不出台。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不但大大增加了创业投资风险,而且导致了过高的创业投资交易成本。
直到最近,我国才开始出现规范创业投资的法律。由于缺少法律的支持,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缓慢,目前确实到了亟待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的时候了。一方面,我们国家私人手中的大部分积蓄不能流入急需创业资金的高科技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现在的创业投资企业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例如,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不务正业,打着“创业投资”旗号炒股票,甚至搞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
直到去年,我国政府才开始出台组织创业投资基金的法律和法规。没有这种法律的支持,私人领域的大部分资本就缺乏进入高科技领域的渠道,即使这一领域急需创业投资的支持。在深圳最新出台的法规可以视作一个巨大的突破,之后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出现规范了创业基金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创业投资这一产业的性质也有所改变。
四、创业投资的职业化和规范化VS专业化程度偏低
美国机构性投资的增长所产生的最有利的一个结果是创业投资公司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也许很多创业投资经理对此颇有非议,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投资者和许多顾问的严密注视会促使这一产业更加职业化和规范化。他们对创业投资所提出的很多要求会使经理们制定一个清晰而连贯的投资策略,并且如有背离这一策略时,必须对投资者们做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经验也可以证明,人才是决定创业投资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投资家作为创业投资资本的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承担着融资、筛选项目、投资管理、监督咨询等整个融资过程的责任,是决定创业投资资本供给者是否获利,获利大小的关键人物,因此,创业资本家在创业投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有一个多层次,高素质的创业投则家群体是创业投资运作顺畅和成果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健全的制度安排,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有时甚至与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在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投资企业的考察评估上尚缺乏完善而健全的体系,从而给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我国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树立正确的融资理念,而是将上市作为一条“圈钱”的捷径。这种恶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了创业投资领域,很多创业团队在成功地引入创业资金后,并没有将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上,而是集中精力在利益分配上,从而出现种种资本和知本分离的现象,甚至走向破产的地步。
由于受自身的条件限制,我国目前的创业投资公司普遍收益不高。虽然1993年,成都创业中心给19家科技企业总共投资700万元,历时5年投资期,收益率达到了428.8%,但这仅仅是个别情况。在这种经营压力下,为了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有所交待,很多创业投资公司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从而严重偏离了创业投资公司的初衷。
五、小结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影响,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还是规模小、实力弱。我国目前的创业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已经投入创业企业的大约有10多亿元,加上国外创业投资公司的2亿美元投入,我国目前投资创业投资的资金总量大约有3亿多美元左右。在创业投资发达的美国,平均一家创业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5000万美元的创投资金,如果这样,我国目前投入运作的创业投资只能维持24个创业企业。这显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
我国的创业投资规模不仅总体规模偏小,而且作为创业投资领域的微观个体———单个的创业投资公司的资本规模也普遍偏小,往往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有时甚至连一个大型的科技项目都很难支撑,如此,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很多创业投资公司不得不从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从而与其创业投资的初衷背离甚远。这些创投规模上的局限性大大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我国应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诸如,为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及引进和培养创业投资的专门人才等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结合
1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可能性
1.1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本质一致
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与日俱增,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提出了多元化要求,无论是创业教育或是专业教育教育本质都是培养人才,为社会与用人单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本质是一致的。
1.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相通
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专业教育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接受专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学生成长成才内容方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相同。
1.3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重合
无论是创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两类教育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培育各类人才。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扭转学生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创业实践技能,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专业教育是通过教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型人才,学生通过专业化学习掌握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类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育目标重合。
1.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同效
创业教育重在强化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内容决定着创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意志品质,也应当培育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使学生终身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学会生存,这些与专业教育突出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是同效的。
2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起点,也是基础,成功的创业需要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团队协作的,对于大学生而言资金与经验教育匮乏,但是知识与技能却成为了重要的资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加之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设计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积累,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够不断提高创业水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相连,在专业教育平台上任何创业实践都会运用各类知识,所以必须将专业教育深化具体化,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与创业教育中的创新创造能力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加强两者的有效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满足物流行业技术创业需要。
3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结合策略
3.1扭转传统落后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当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扭转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对这两类教育进行正确认知。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创新教育水平,深化教育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中应当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与学生的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依托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与教师、管理者齐心协力,才能够提高教育水平。
3.2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深化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应当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我国教育体系并未有效解决学科交叉与融合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才培育质量,例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几乎难以涉及创业教育知识,创业教育工作教师,又并不是专业教师,所以导致两类课程体系分割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难以有效融合开展。新时期应当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入手,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并且以科学合理的形式融入专业教学中,在部分专业教育中增设创业教育方向,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改革,使学生增强创业素养。
3.3教师扭转传统落后教学观念,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对教师展开针对性培育,使教师不仅成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应当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便利,制定激励策略,对于优秀专业教师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有助于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创业经验。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业实践指导。高职院校也可以到企业上聘请成功人士,或者是专业领域的创业者,担任本校的兼职教师,或者是举办讲座等,交流创业经验,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3.4扭转从业认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
在创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放弃原专业成功创业,但是隔行如隔山,学生的专业都有一定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的陌生领域来说,学知识在本专业内展开创业,更具成功的可能,但是创业与专业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专业教育服务创业教育理念,从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并且对于创业内容予以较多的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使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
4小结
我们能够看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高职物流管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两类教育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使学生更好更快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应当明确人才培育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师耐心的引导与学校大力支持,才能够加强两类教育的有效融合,进一步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出就业,2015(5):51-54.
[2]王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招生与就业,2013(26):52-56.
关键词:创业管理;策略;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27
1引言
创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种高风险的创新活动。创业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思想,本质上来看属于一种高风险的创新活动,其是在企业的日常发展、管理过程中实现的。创业管理与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其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更加注重研究管理层如何注入创新活力、延续创新精神,以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战略管理柔性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创业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比如,根据创业的渠道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创业分为自主型创业和企业内创业,初始创业大多属于自主型创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实施的“创业”多属于企业内创业(创新);根据创业的周期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创业划分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以及连续性创业,虽然创业的类型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创业都需要由“创业管理”作为保障,才能够确保创业活动顺利的进行。
文中以中国、老挝的创业管理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创业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揭示老挝在创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中国创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解决老挝创业管理的“瓶颈”,提升老挝创业管理的水平。
2中国与老挝创业管理比较
2.1创业环境差异对比分析
创业环境是影响企业、个体创业的核心要素,也是创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效果的最为直接的因素,一个国家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重视什么、不重视什么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途径、方向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市场环境方面,中国与老挝同属发展中国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条件,这就为企业、个人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业环境方面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第一、二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中国的创业管理具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保障;经济环境方面,2014年度中国GDP突破60万亿人民币大关,人均占有量达到了8000美元,创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较为雄厚;政治环境方面,中国政局一直十分的稳定,社会发展迅速、民族团结,这为创业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有助于创业者将有限的资源、精力集中到创业管理中去,提升创业管理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这就使得中国的创业环境更加符合创业的“体制”要求,即更多地是用体制、机制去为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去管理创业。
老挝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的经济支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确定了优先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政策。老挝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创业环境较差,增加企业创业管理的难度。市场方面,工业基础十分的薄弱,主要碾米、锯木等轻工业为主,市场竞争体制不健全,无序竞争普遍存在,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使得企业的创业管理重点难以确定,创业管理的针对性较差;行业环境方面,老挝农业较为发达,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占GDP的比例仅仅为28.2%,创业管理甚至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政策环境方面,老挝创业管理具有典型的“扶贫”倾向,企业税赋重还表现在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和外资企业相比,工业企业很多都是个人投资的中小企业,既要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要缴个人所得税,由于没有明确的界限和规定,增加了很重的负担,比如,对于小型的创业,无论是征税还是其它管理方面,政府的管制都相对较松,而对于大型企业则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这使得该国的创业更多地是体现在“点”上,面上创业管理的发展局面尚未形成;技术和人才方面,在老挝,约80%的谖袢嗽敝饕集中在农业部门工作,4%的人员在工业部门就业,其余的在服务业就业,高水平的劳务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老挝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方面,老挝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近年来的政局比较稳定,但是1961-1975期间发生的“秘密战争”,却给该国留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炸弹残留物”,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人身安全,使得一些欲到新领域、地区创业的人也变得十分的谨慎。总体上来看,老挝的创业环境不利于技能型、科技型产业、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创业环境仅仅比较适宜于较低层次的创业活动的开展。
2.2创业资源差异对比分析
创业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源作为保障、基础,尤其是资金。对于实施创业战略的企业来说,资金好比人身上的血液,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有可能会停止。对于创业在来说,融资条件相对较为苛刻,这就决定了企业需要依靠自由现金流来进行创业,这就增加了创业管理的难度。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的创业支持政策,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大力的支持,但是,资金支持的力度并不太大,主要以小额贷款支持为主,而且在审核方面具有严格的程序,但无论如何,这对于企业创业、个人创业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支持。
老挝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创业者的融资渠道比较窄,难以在创业初期获得政府的资金等资源的支持,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资金积累”来进行创业、然而,受到原始资本积累额度的限制,导致“创业”大多是以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创业的“层次”比较低。据相关资料统计,老挝“中国城”从事商业贸易的主要是以中国人或者是中国控股的企业为主,他们是老挝首都万象商业领域的“佼佼者”,这与这些老挝创业的“中国人”的原始资本积累密不可分的。
2.3创业领域对比分析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不断突破新高,社会公众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的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创业的领域及方向来看,中国创业者的创业主要以制造业、游戏产业以及电商项目等为主,创业影响力度不断加大,比如,阿里巴巴的创业不仅在中国成为一个成功的电商创业成功的典范之作,而且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成功上市,也提高了中国自主创业的全球性影响力。事实上,互联网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初始创业者最主要的创业渠道之一,这事因为互联网创业具有快捷、成本低、方便以及高效的特点。
老挝创业更多地是集中在服找怠⒖笠怠⑾鸾骸⒛静囊约爸种驳冉系筒愦蔚拇匆盗煊颍创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低、利润率也较低,比如,近年来老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商业创业活动的政策,鼓励公众进行商业创业,这在提高公众创业积极性、促进宏观经济发展以及解决就业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创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再加上政府缺乏针对性的引导,致使出现了“挤压式”创业,即大量的创业者采取简单模仿、效仿的方式来进行“模仿创业”,使得创业者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之,老挝经济发展落后,无论是从政府管理体制上来看,还是从创业环境方面来看,与中国的创业管理都具有较大的差距。从老挝制定的一系列的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来看,更多地或者是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公众如何进行“谋生”,而并未提高到“创业”的战略层面上来,创业管理的水平较低。因此,对于老挝来说,应该积极借鉴中国创业管理的经验,提升创业管理的层次、高度,促进宏观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3中国与老挝创业管理对比分析的启示
总体上来看,中国创业管理的体系要比老挝更为健全、合理,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能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失业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创业资源、创业环境以及创业领域等方面给予创业管理巨大支持,老挝在相关方面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通过对比,本文对老挝创业管理有以下建议。
3.1明确创业管理定位、重点
创业管理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层面,需要政府明确产业、行业发展的定位,并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比如,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引导、扶持企业、个人进行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配套服务,降低创业失败的概率;企业层面,企业应该建立创业团队,积极地进行市场调研,科学、合理地确定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
3.2提高创业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老挝作为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内陆小国,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对外开放,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关系,是老挝“革新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老挝的最大邻国,扩大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关系,是老挝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对于中国、老挝两个国家来说,老挝的创业管理应该放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加大同周边国家合作的力度,提高创业的层次、拓宽创业的渠道;而对于中国来说,则应该提高创业的技术含量,引导初始创业者、企业二次创业者由现有的低层次创业向技术含量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领域、行业转变,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管理的先进经验,降低创业管理的成本,提高创业管理的效率、质量,提高创业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满足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对创业管理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与老挝同属于发展中国中国家,在创业管理等方面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但是,由于中国的创业管理体制、体系较为完善,在一个较长事件段内,中国的创业仍然处于优势地位。与中国的创业管理相比,老挝创业管理在环境、创业资源、创业教育、创业领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老挝来说,应该借鉴中国创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一次产业的附加值,拓宽创业的渠道,提高创业管理的实效,达到促进宏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塔农.老挝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希未来.老挝吸引中国FDI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3]蔡一德.老挝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环境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4]马丽妮.中国直接投资老挝的动因和经济效应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2.
[5]杨洋.老挝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与挑战[J].思想战线,2010,(01).
[6]张琦,余国培.老挝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新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10,(01).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事实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立足有旅游服务行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推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情况来建立的,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具体内容应当分为以下几点。1.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意识包括多个方面,针对高职旅游管理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创业需求、创业动机和创业理想,这几项要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生的地位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甚至要和普通劳动力一样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说,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在踏入这个专业之后,就应当接受创业意识的熏陶和感染。学校和教师都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培养和引导,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白,创业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亮点所在,以崭新的模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并为学生日后的具体创业打下基础。2.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创业知识,如果离开了创业知识,那么创业能力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者的一切创业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阻碍。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般的创业原理和技巧,还要对旅游企业服务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时时刻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社会趋势的走向。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也是极其必要的,无论是创业政策还是财务知识以及税收政策,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施行。3.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涉及具体的实践活动,它包含了上文所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可以说,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决定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又反作用于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给予其重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必要为学生开设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实体,进而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创业实践能力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作用,因此学生要意识到实践带给其自身的重要意义,有的学生认为,知道创业过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真的去进行创业,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实践能力会贯彻到方方面面。4.创业心理的培养。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创业成果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情感和个人的品质,还把包括自身评价、风险意识、应变能力和耐挫折力。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是极大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就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智商较高的人并不意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真正的成功者永远属于那些智商和情商相互协调的人,而心理素质又属于情商的一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教育时,一定不要忽视其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也意味着在客观上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率。而培养创业心理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学校可以适当地邀请专家到本校来进行专业讲座,还可以定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当然,也可以借助学校图书馆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读物和材料,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创业心理素质的认识。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考核体系。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学校只会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却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种现象显然是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及时改变原有的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新型考核体系。在对旅游管理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重点强调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创业课程取得更高的成绩。2.构建创业型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详细地说,构建创业型教师队伍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利用有效的方式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用教师的实践能力来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行第二职业的开拓,为教师开展创业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两方面举措的支撑之下,教师一定会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动力,从精神方面来说,教师的创业意识和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受到影响,也会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创业道路。从现实意义方面来看,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加入到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创业活动当中,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3.强化旅游企业创业实体训练。事实上,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来开办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联的创业实体,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并且这种创业方式是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息息相关的,学生对此也并不会感觉到陌生,教师和学校也一定会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另外,在开办旅游创业实体的同时,还要支持并鼓励有共同创业意向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自愿组成创业团队,如此一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也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甚至可以说,这是每一位旅游管理学生想要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当然,学生的创业活动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要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团队提供相关的教师,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训和指导,避免出现纰漏和问题,进一步提升这个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4.营造校园创业文化。高职院校要为旅游管理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使得创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譬如说学校内部的报纸和广播就是有利的媒介,在这类媒介的帮助之下,创业宣传能够有效进行,还要在适当的时候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勇于创业、求实创新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之下,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于创业行为的理解。5.旅游企业创业课程的设置。在培养旅游管理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旅游企业创业课程,而旅游人才培养又是现阶段旅游企业创业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置旅游创业课程不仅可以使得创业课程以正规的形式成为旅游管理教育的常态教学任务,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使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之下能够拥有一席之地。长此以往,旅游管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就实现了连续性,并且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旅游教育改革计划的落实。总的来说,高职旅游管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我国教育事业当中的一个崭新的事物,我国教育界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暂时没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在这种背景之下,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学生主体都要充分重视起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利用有效的途径推动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廖俐 单位:广西职业学院讲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创业实训
1引言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取得了不错的创业教育成果,但总体上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没有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学生缺乏创业实训的机会。有些高职院校即使建立了专业实训室等,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不能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训中,致使创业学子们无法学习到真正有用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迫切需要探索合适的专业创业实训模式,真正的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开展创业实训的必要性
开展专业创业实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创业的过程,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就需要专业创业实训的指导老师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是高校教师,也可以是行业专家。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或物流企业的专家为学生指点迷津。
2.1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需要
通过物流专业创业实训使得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真正融合到专业中去。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偏重理论,学生无法实际感受专业创业的过程,创业热情度低,不能深入理解创业的理念,对创业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要让学生能够进行创业实践,需要开展专业创业实训,把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2.2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反思创业教育质量,构建科学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真正发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搭建操作性强的创业实训平台,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3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很强的创业知识运用能力。创业实训针对目前大学生实战经验缺乏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创业知识和创业的实际内容,熟悉创业环境,体会创业的艰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学生在创业实训过程中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并需要和其他人员分工协作,在沟通协调中成长与进步,体会工作的成败得失,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抗压抗挫能力。
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创业实训模式
3.1从创业教育角度开展物流ERP虚拟实训教学
基于ERP的创业实训教学内容可由课堂理论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实战模拟创业三项构成,实训内容应结合创业理念、创业实践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第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传授创业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技能。教师在创业理论教学这块讲授要深入浅出,简单精炼,主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理念;第二部分,创业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中学习好的管理理念,了解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吸取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认知创业的风险,体会创业的艰辛与成败得失。这些成熟的实际案例的学习,有可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创业中少走弯路;第三部分,实战模拟属于物流ERP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以ERP沙盘模拟为平台,在物流采购、运输实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技术与货代等专业性与实践性强的课程基础上,模拟物流企业的日常运作。让学生在这个虚拟平台中,体会从筹措资金注册企业到购买设备、设置部门以及设定岗位(如运输与仓储岗位、客服岗位、财务岗位等等)、制定销售计划与客户服务策略、预算分析财务等各种环节的操作过程。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更真实的了解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更具体的熟悉物流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更深刻的认识企业经营的艰辛。模拟实践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业品质与能力。
3.2校内开展物流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计划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计划是指校内大学生挑选一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撰写具体完整的商业计划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来争取企业或学校的配套经费。首先学生组建队伍,挑选合适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然后撰写创业计划书,最后由专家评委评选好的创业项目。学生在创业计划竞赛中,学会与队员沟通,分工协作,积累了创业知识,培养了创业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探索创业实训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创业计划竞赛为营造良好的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氛围。
3.3构建校内真实创业实训平台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会提供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搭建创业平台,扶持一些创业的项目,如物流揽件取件点,牛奶、纯净水、报刊等配送点。可这些项目没有体现物流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只是体验到物流的最后配送环节,其他的物品采购、运输、库存等环节都无法体验。针对这种现状,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环境,可以构建校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平台。此平台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依靠企业自身项目和产品,结合企业原有资源,可以在学校内部成立产学研结合的超市、便利店等,让学生实践学习,从超市商品的采购,库存盘点,销售到最终配送都在企业和校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管理。通过这种专业实训平台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更加深刻理解物流的各个岗位及相关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物流创业项目经营的感性体验、提高创业能力。
3.4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邀请物流企业创业成功人士走进课堂,分享其创业经验,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同时也邀请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能手为学生现场答疑解惑,使学生学习到目前物流企业应用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去顶岗实习,检验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实践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运营思维。顶岗实习是学生真正融入社会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在得到实际锻炼的同时,对创业有所认识,产生创业的激情,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创业之路做好铺垫。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实训教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将创业教育更好的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构建合理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多元化创业实训模式,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华玲.关于高职物流专业创业实训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9(3):38-40.
[2]任丽芳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18-120.
[3]张涛.物流技能大赛对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3):272.
[4]张丽庆.ERP实践教学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水平[J].物流技术,2015(4):217-219.
一、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股权结构相对简单,财务管理缺乏外部监管通过分析创业型企业的成立背景即可以发现,相当部分创业型企业是家族型企业,依赖家族的资金和主要成员进行管理。部分创业型企业则是依靠投资者的技术或部分资金启动,在企业运作中渐渐引入了VC/PE(VC是Venture Capital的英文简称,即风险资本;PE是Private Equity的英文简称,即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机构。这些相对于其他大中型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而言,都体现出股权结构简单的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而言,股权代表了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在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公司的投资和筹资以及资金的运用等财务行为主要依赖于所有者及其招聘的管理者来实施。由于所有者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发挥。
(二)会计核算不够规范,财务管理丧失数据基础在创业型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所有者及其管理者往往重视市场的开拓,忽视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其往往认为财务人员的主要作用在于把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核算清楚,并未体会到良好的财务管理行为可以规避企业风险甚至为企业创造财务价值。在企业经济行为没有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加上企业的会计人员本身素质短期内很难提高等因素,造成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由于缺乏及时和详尽的会计数据作支撑,财务管理行为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体系散乱,财务管理缺失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这一观点日益得到各类型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在创业型企业里,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大多是比较散乱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所有者及其管理者往往重视业务的开展而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管理高层的全盘操控,内部控制体系也很难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财务管理失去了一个健康的环境。
(四)资金管理随意性强,财务风险发生隐患较高一般而言,在创业初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限,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能够满足企业经营和周转的需要。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创业型企业对资金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在创业板刚启动的情况下,很多创业型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我国各种类型商业银行出于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对创业型企业提出的贷款条件相对较高。另外,民间资本对资金的回报率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创业型企业融资显得特别困难。资金的短缺往往造成企业发展缺乏规划,主要由所有者决策其流向,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投资决策失误时,很容易造成投资损失,引发财务风险。
二、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要点
(一)制定合适的财务战略,迎合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灯塔”,指引公司前进的方向。创业型公司由于规模较小,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业务的拓展,故此在初创期不可能也很难制定明晰的公司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型公司不需要具备公司战略的思想。在所有者内心,一定描绘了公司发展的蓝图并将其传递给公司管理者。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亦需要财务战略的支持。此时,公司需要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的阶段做出财务战略规划。以此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顺便提及的是,企业制定公司战略时,可以借助于诸如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称,即关键绩效指标)或者BSC(Balanced Scorecard的英文简称,即平衡计分卡)等工具。
(二)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公司管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营并进而影响其绩效,而股权结构又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裘益政博士曾试图用委托――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与当家理论(Stewardship Theory)研究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2007)。也得出了创始家族控制的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要优于非创始家族控制的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其认为这除了得益于公司管理人员与控股股东建立的良好信任机制外,还在于创始家族通过股权的控制致力于公司长期绩效的成长。另外,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最近为大家所接受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应关注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由此可见,不管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如何更新,股东财富的增长并不会被摒弃。作为创业型企业,如果股权过于复杂,则其投资者很难达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致的意见。这样会引发错误的投资行为或者错过较好的投资机会。这也启示作为创业型企业应当设计良好的股权结构,并在投资者之间做好书面约定,以保持公司长期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公司管理环境创业型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根据重要性和适用性等原则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此为公司各项管理活动制定行为法则,规范管理企业经济行为。在各项具体内部控制活动中,创业型企业应着重强化资金管理、采购和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等。而对于信息系统管理和衍生工具等耗时长、难度大的项目可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行实施。这样做的理由在于:第一,创业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开展各项业务时如果把握好资金管理便能管控日常各项业务;第二,采购和存货管理牵涉到成本费用的控制和企业资产的安全;第三,销售从企业价值链角度而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总之,企业可以随着自身的发展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
(四)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在于“开源节流”,这对于创业型企业亦不例外。成本和费用的有效和合理控制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不菲的价值,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困难阶段。在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创业型企业更应注重以下方面:(1)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毛利。通过技术研发投入不但可以获得税收的优惠,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便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毛利水平。(2)加强产品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作为制造型企业,持续不断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是企业盈利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企业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品成本分析,找出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并将最优的成本结构在公司范围内予以明确并鼓励员工创新,以持续降低成本。(3)控制期间费用,严格报销流程。对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企业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开支,明确费用报销流程,在满足公司生产和经营的前提下严格控制。
(五)强化现金流量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企业普遍接受了“现金为王”的观念。作为创业型企业,更应强化现金流量管理。在遇到较好的投资项目时,要合理筹划融资方式,以最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保持股权结构的合理。同时,对于投资项目,应反复论证,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人士的帮助,以便做出合理的取舍。无论何时,企业应加强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管理。因为只有经营性现金的不断流入,才能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得到良好的“血液”。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应采取各种灵活手段收取应收账款,防止坏账和呆账的产生。
(六)积极做好税务筹划,合理减少企业税负遵守税收法规、依法合理纳税是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要旨。企业在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现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考虑到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以减少不必要的税负。对于创业型企业,在国家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可以积极享受创新企业带来的优惠政策。同时,企业也可以从税种筹划的角度考虑,重点从增值税和所得税角度着手筹划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税负的减少,不但可以减少现金流出,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七)制定好业绩评价体系,引导企业长期发展创业型企业要想长期健康发展甚至创造百年基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同时一定要有合适的业绩评价体系来保障。业绩评价并非简单用于绩效考核,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引领企业朝既定公司战略前行。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侧重于财务指标,更多地关注于企业过去的业绩且忽略了诸多非财务因素,如企业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管理状况等。后来逐渐发展的EVA(Economic Value Added的首位字母简称,即经济增加值)和KPI以及BSC等侧重于企业价值的评价模式。在创业型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引导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八)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在于全社会的成员单位。创业型企业通过人员的雇佣、公益性的捐赠和利税的创造以及节能减排等措施也在为社会作贡献。其实,如果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便为自己建立了“无形资产”,在企业日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企业不应刻意追求虚名而去做秀。 否则, 无异于缘木求鱼,丧失了企业盈利的本性。
参考文献:
[1]裘益政:《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耿云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基于财务战略视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转移、培训、创业三策并举,统筹城乡创业就业,完善扶持农民创业就业政策,健全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加大创业就业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从年起,力争每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以上,扶持农民创业2千人以上;建立健全镇、村农民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
二、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三)鼓励引导农民创业。各地、各部门要清理、取消不利于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农民进入,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引导农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创业致富。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拓宽创业领域,建设创业载体,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着力抓好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大户、村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四大群体创业扶持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创业成功率。
(四)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各类园区要建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农民创业提供创业场地。农民初次进入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创业项目平稳运行6个月以上的,给予不低于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各项建设规费和行政性、服务性收费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政发〔〕8号)文件明确的优惠政策执行。
(五)加大农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把返乡创业农民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地客商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农民,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进入工业园区的创业农民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对创业农民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设出资额限制。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发〔〕32号)精神,积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农村困难家庭和零转移家庭人员创业,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扶持政策。
(六)提供创业信贷支持。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本市户籍农民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从事高效农业、规模农业或从事二、三产业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依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对其发放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创办企业且吸纳本市城乡劳动力达到50人以上的,可依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积极做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增强妇女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能力。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扶持农民创业。
三、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七)积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根据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特点,通过异地输出就业、就地转移就业、现代农业内部就业、亦农亦工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途径,引导农民多渠道、多门路就业。鼓励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对企业吸纳农村困难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劳动力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应给予相应年限的社会保险补贴,最长不超过三年。补贴标准为实际招收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指导和服务用人单位与村建立劳务协作关系,互为基地,实现满足企业用工和促进农民就业有机结合。引导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就业服务。社会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本市农民在市内成功就业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所需经费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镇、村创建工作,对达到创建标准的镇、村给予奖励。
(八)落实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认真落实农民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求职登记、创业服务和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四项制度。加强政策宣传普及,加大对市、县相关部门和镇村平台工作人员的四项制度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管理服务能力。依托乡镇、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对创业就业农民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建立管理台账,抓好跟踪服务和优惠政策落实。继续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立“登记一户、帮扶一户、稳定一户”的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实现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
四、强化农民创业就业服务
(九)简化审批程序。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农民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等制度,提高办理效率。
(十)提供创业就业服务。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为创业农民提供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开办、风险评估、企业孵化、信贷支持、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帮助农民顺利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建立企业用工需求调查、重点缺工企业动态监测和失业动态监测制度,提高就业岗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将服务企业用工和帮助农民就业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牵手行动”、就业援助周、春风行动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十一)强化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就业培训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发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作用,送教下乡,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通过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把农民变成新农民;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变成农民工;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把农民变成创业者。
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推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制度,以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作为主要依据,按照不同等级标准及时给予补助,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紧缺的工种,提高补助标准。对创业农民免费提供一次创业培训,所需资金从同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十二)加强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提高服务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镇、村公共服务平台要在全面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政办发〔〕98号)文件规定,多渠道筹集村级平台建设资金,确保尽早实现全市工作人员配备专职化率百分之百,经费到位率百分之百的目标。高度重视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工作平台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形成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实时联网的公共创业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市、县(市、区)、镇设立“农民创业指导中心”;村设立“农民创业指导站”,承担农民创业的管理服务工作。
五、强化组织领导
(十三)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协调小组要积极做好农民创业就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加强对本地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统筹和协调,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把农民创业就业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十四)落实部门责任。各级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委、教育、扶贫、财政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自身优势,齐心协力做好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活动,充分发挥在宣传培训、指导服务、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在政策和扶持方面的倾斜和导向作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与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教育专业面相对狭窄
传统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影响很大,如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模式,僵化了教育形式,更加注重的是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此外,旅游管理作为一种服务性工作,被误认为是低人一等的行业,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很难全心全意投入进去。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专业面相对狭窄,系统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教学更多限制在酒店和旅行社两个部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管理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如市场营销、旅游规划、景区管理等。但是当前就业、创业教育对这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
2.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准备不足,缺乏创业观念的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就业,对创业兴趣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教育的缺乏,狭隘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简单地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并且将创业看作是很难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校对创业观念的教育缺乏客观性,致使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缺乏深刻理解和风险意识,没有理性的创业精神,创业观念只停留在理想认识,创业很难达到“踏实”阶段。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就业受阻”而不得不去创业。
3.就业、创业教育的支持不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突出
当前中国高职教育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用具和教学设施的购买上,而对就业、创业教育的投入支持不足。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动机并不是来自学校的教育过程,而是自我激励或社会刺激,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没有实质性内容,父母成了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者,特别是创业的学生认为原始资本投入应依靠父母。这一切都是相关教育的误区,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创业的支持明显不足。当前高职旅游教学最大的不足是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4.教育环节存在漏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上岗需要“双证”,不仅要有教师资格证,在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实际实践能力,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但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名不副实,有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但是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属于“有证无业”,没有参加过旅游业实际生产、管理工作,这就造成了“双师型”老师数量不少,但是实际师资力量薄弱,质量不高。教育环节上很难做到连续有序,存在漏洞,实践教育环节不科学。
三、开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几条措施
1.高职教学应注重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职教学注重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应该贯彻始终,在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注重相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比如开展就业、创业的校园活动,把教学课程融入实际生活中,渗透于班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同时,根据就业、创业课程目标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展就业创业方案大赛,参观中小型企业,专题访问,邀请优秀就业创业人进行专题讲座。树立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个性心理品质。
2.强化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丰富就业、创业知识
强化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宣传,积极调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如宣传栏、校园刊物、报告会、行业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就业、创业活动,推动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学生在进行创业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就业、创业实践工作可以通过创业园区进行实际实践培训,学生可以提出申请项目,然后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实际创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平台,指导老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力度的帮助和扶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创业环境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协作。
3.改革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改革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应构建具有就业、创业特色的课程结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如企业管理、产品开发、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方面的课程,把创业精神和课程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把创业常识、就业指导、创业心理技能、市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就业、创业的了解。
4.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实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