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具体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具体流程

第1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摘 要 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公路工程建设具有专业性、范围广、阶段性等特点,我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在分析公路工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档案 建设 问题;

公路工程档案记录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资料以及整个公路施工的过程,这些资料是以后对公路施工质量评价及公路维护、扩建及改建工作的十分重要依据,不仅能够影响公路的日常管理维护,同时也涉及到科技资料的保管,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十分重要,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一、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建设对于地方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的管理不仅可以记录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同时对于公路以后的维护等各个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公路工程档案记录了工程施工的过程,是公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反应公路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在公路没有正式施工之前,公路工程档案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公路工程的立项文件是整个公路工程项目决策、审批及确立过程的一个很真实的记录,也是公路工程项目经费落实以及公路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根本依据。公路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概要设计以及招投标文件都需要依据项目的立项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公路施工的建筑材料的监测报告、使用说明等都是公路工程质量保证材料的主体,记录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形成的施工日志也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原始记录,上述档案能够反映公路工程建设的水平与质量。

(二)公路工程档案是公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公路工程验收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各种公路工程档案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所完成的公路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在这一过程中,交通管理部门除了对公路实体工程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审查,例如建筑材料的检验结果、施工试验数据等,完成公路工程的验收,这一过程中,需要查验大量的公路工程档案。

(三)开发利用公路工程档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档案是公路部门信息资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宝贵知识财富。公路工程档案包含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是获取知识与了解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公路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据此编制地方交通史、技术成果汇编等材料,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技术资料。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料,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二、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具有专业性、范围广、阶段性等特点,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监管

虽然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很重要,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公路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公路工程的建设上,对于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整个公路工程施工期间公路工程档案没有及时整理,导致大量工程档案缺失。即使完工后进行突击补充档案材料,但是这样完成的公路工程档案质量相对较差。同时,部分公路建设单位没有将公路工程档案统一集中管理,造成不少公路工程档案散失严重。

(二)公路工程档案案卷质量有待提升

一套完整高质量的公路工程档案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理,但是在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归档档案质量不高、档案的原始性、系统性差等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真实性存疑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对于以后档案的开发利用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公路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不够

公路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公路工程档案的一个重要用途,但是现实中,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忽视了档案的这方面用途,只是负责将档案整理入档,注重档案的日常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三、加强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公路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公路工程档案工作,各单位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好工作。同时,必须注重公路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升经济效益。

(二)建立完整的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公路建设相关单位要建立完整的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实施“统一领导、年终考核、分级管理、定期检查”制度,细化相关内部制度,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专门档案室,加强对公路工程档案人员培训,提升其工作水平。

(三)注重档案的过程收集,提升质量。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也就是公路工程档案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资料都需要纳入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随时收集,防止出现遗漏,并且注意收集原始文件。

参考文献:

[1] 刘倩.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2] 潘振英,田丽敏.浅谈公路工程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11(8).

第2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定期到医院查体的人群越来越多,加之医保及新农合医保人群的越来越多,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就诊及治疗方式,在各大医院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落伍的诊疗方式会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加重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业的职业倦怠感,不能针对性的对患者做出有效科学的治疗,为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乃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的必然之举。还有,很多医院设立了查体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处,这一处室主要负责查体人员健康档案的日常管理,由于缺乏一套较完整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现有的健康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失序的状态,比如有的患者的健康档案受约束性较差,这些患者的健康档案在借走时不能按时归还,假如没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检查很可能丢失,而档案的丢失则会影响到以后对该患者诊疗的准确性,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加强患者健康档案的管理,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借阅流程,是新形势新情况对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全程的规范、科学记录,记录的内容涉及到居民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信息,其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居民整个生命过程,牵涉到影响居民健康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对居民健康相关信息实行动态搜集,以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居民健康档案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效率,及对于提高居民健康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可有效改善医患间的关系。媒体曝光的“医闹”问题,若我们追根溯源,探究原因,除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易引发“医闹”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诊疗效果,而在现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居民健康档案对于提高居民诊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可以发挥居民健康档案辅助治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卫生的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医疗研究的实践依据、提供医疗纠纷的证据、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交流等功能。

最后,对于居民来说,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具有帮助居民查看个人健康记录、了解医生的服务质量记录、选择和预约求诊医生、网络远程就诊、身体检查、锻炼日程、饮食安排提醒、病症/药物查询等功能。

2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如上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意义的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对医院和居民意义重大。很多医院针对居民健康档案都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然而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使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较为松散和混乱,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保密意识,不能按照一定的流程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甚至有的医院只是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当作是一项口头上的任务,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中想着如何做好这项管理工作,为此居民健康档案也就成了一堆存放在档案柜里的废纸,其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在医疗实践与医疗研究中体现出来,这与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背道而驰,无论是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对于居民个人,抑或是对于国家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是巨大的损失。

可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受阻因素太多,集中表现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不高,及居民的健康意识普遍不强等方面。第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居民健康档案的相关材料的归档不及时,有些文件材料甚至出现损毁和丢失现象,这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不利于对居民后期疾病变化的有效诊疗。第三,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太低,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得不到利用,没有多渠道加强档案信息的横向联系,失去了管理的价值。第四,居民健康档案的跟踪回访投入不足,缺乏一定的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档案操作流程,以及健全的、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3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根据如上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首先,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对居民进行建立健康档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使居民主动到医院进行体检,并将体检资料及健康信息反馈给有关的人员,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提高健康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密、统计、借阅、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环节,各环节档案管理员的操作流程及应尽职责都要规定好,统一的操作流程可以极大的避免档案资料的损坏和遗失,也可以使档案管理员结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档案管理制度做出修订、补充和完善。另外,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中可以结合健康档案管理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可以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做的不错的兄弟医院进行取经,并把一些有潜力的档案管理员选派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学习,通过采取如上措施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健康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素质,把学习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引入本单位的健康档案管理中。

再次,加大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价值。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居民健康档案不应该总是沉睡在档案柜中,而应是要充分挖掘其自身的应用价值。要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医疗辅助、疾病诊断、医疗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功能,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在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利用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改善医疗机构及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状况,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健康体检和健康决策。

【参考文献】

[1]高斌,马海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4):281-282.

第3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内容管理技术 技工院校 学籍档案管理

技工院校学籍档案一般是指的是学籍表、成绩表以及学生的各种在校表现等具有保存价值的东西,与学生的一生也都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籍档案管理直观重要。当前,鉴于技工院校的特点,其学生流动性很强,而且很多企业可能会想了解学生的学籍档案等与学生的平时表现有密切关系的信息,这时,纸质档案就会出现各种不方便,因此,电子学籍档案管理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认证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学籍档案越来越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内容技术管理在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内容技术管理概述

1.1 内容管理技术的内涵

内容管理,其英文为Content Management,简称CM,指的是对某一机构组织内部的各种类型以及多种格式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及管理的一种有序化的管理过程,内容管理技术的基本理念是将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设计与管理,使得页面美化的设计放置在模板里,将信息的内容存储在独立的文件或者是统一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化管理与应用。

内容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

1.1.1 内容收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包括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获取、收集并且进行编辑以及整合进而将其转化然后分发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元数据从而对内容组件进行定义。

1.1.2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的是对组件、信息的内容以及模板进行的存储管理,在存储的过程中可以对内容的版本、工作流程以及设定权限方面进行更新处理。

1.1.3 工作流系统。该系统是负责对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收集、存储以及,一般说来,学籍档案管理属于资源性的网站,因其结构比价复杂,而且内容多是文档资源类的资源的等。

1.1.4 系统。系统主要是负责将信息资源的内容自动而且迅速的按照所建立的模板到浏览器。

1.2 内容管理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的优势

内容管理技术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内容管理技术将管理的标准进行统一,将数据库内的内容进行格式处理以及实现标准化的管理,这样不仅统一了页面的风格,而且增强了数据库的扩展能力。其次,该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负载能力更强,而且利用XMI将访问接口进行统一,而且利用内容管理技术可以描述不规则的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半结构化的文档数据将其送到客户端,这样大大节省了效率。再次,网页呈现与内核技术、日常以及系统维护相互分离,从而不仅使得操作简便,而且内容管理技术为信息管理提供了开发平台,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难度以及维护的成本。

2 当前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籍档案不仅可以反映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素质,而且还是技工院校进行技术能力以及学校进行科研的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更是将来技工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学籍档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技工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引起了关注,但是,很多的技工院校在学籍档案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籍档案的重视不足,管理水平以及手段落后等,下面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技工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与发展,因此,这也就给学籍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些院校领导却仍然对学籍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人认为技工院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仅仅是单纯的保管性的工作,仅仅将档案管理好即可,不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思想认识对学籍档案管理的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上都缺乏必要的更新,这就对技工院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2.2 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的技工院校的电子信息管理仅仅是起到检索以及备份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应用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信息档案管理中,而且对于很多的管理人员来说,习惯于采用传统的纸质管理,没有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发挥出学籍档案管理在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而且,技工院校因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强,因此,对其的学籍档案管理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内容技术管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信息管理中,而且很快的发挥出了自身的优越性。

3 内容管理技术在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内容管理技术中的内容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分为备忘录、信件、报告、白皮书、档案以及调研报告等的多种方式,而且不同的格式的内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结构化的信息,内容在本质上是非结构化的信息,因此,尽管形式多样,但是基本的模型课可以描述为:内容﹦元数据+数据。

3.1 对学籍档案管理的内容建模

在内容管理技术中,对学籍档案的内容建模包括对数据管理的要求以及元数据的结构化,对内容主要是设定对管理对象的元数据信息,当然,还包括内容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成绩表的档案信息进行举例,如表1,成绩表档案的数据信息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学号、注册时间以及专业与班级等,建模后如下表:

3.2 原型系统的应用

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也包括对电子试卷的存档管理,这个系统可以根据之前提高的原理进行开发,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使用效率可以利用现有的内容管理技术,下面就使用较为广泛的Content Manager v8.3进行简要的介绍。

3.2.1 内容元数据建模。根据Content Manager v8.3的设计,可以利用该技术的可视化的建模工具,这样可以对成绩进行元数据的建模,而且对于内容建模,还包括设定访问控制、日志管理以及版本控制等的内容。

3.2.2 学籍档案导入。对学籍档案进行导入可以利用接口来实现,这样可以通过内容技术管理的界面实现手工的接入,从而可以将批量的数据实行导入。

3.3 内容技术管理与学校现有系统的整合

学籍档案管理可以将在线的学籍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比如,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系统中单独增加学籍档案生成模块,这样可以利用关系型的管理系统将学籍档案信息自动的生成元数据以及电子档案,然后这时可以利用内容管理系统的编程接口将信息存储到资源服务器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籍档案的自动化处理,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董平军,王东明,王宁.内容管理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03).

[2]陶改兰.浅谈技术学校学籍档案管理[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01).

[3]郑玉梅.浅析技工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校管理,2010(26).

第4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一)管理动机指标的趋近

档案管理单位为了竭尽全力迎合社会综合发展需求,其决定联合知识管理核心价值进行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完善,特定知识必将同步传输到特定人群之中,为了将内部决策调试到最佳状态,档案管理的落脚点识别工作将全面遵照知识细节衔接特征做好相关掌控。两者日常学习生活中都会给予用户知识服务,要知道文件与知识管理存在多方面交织迹象,只有经过精细化筛选控制才可确保单位成员获得有关信息。档案管理可说是高度停驻在知识服务顶点,在促进共享能效上与科学教育机制广泛交接,具体的差异效应不过是广度、深度的异质结果。

(二)管理流程的趋同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围绕基础资料接收、整合、科学鉴定、长效保管与重编服务等流程进行系统调试,力争发挥文件的集成管制特征。知识管理则主张将创新机理内涵实施科学存储与整理,对象归属方向上没有精准设定,强调集中化存储,确保彼此衔接秩序化特征,真正为后期人员利用开拓广泛引用价值,并且深度开发中仍旧会产生新文件格式类别,这无疑是开启后期创新知识延展力度的最佳手段。

(三)技术应用形态一致

透过数字化文件格式与档案流转功能鉴别,有关计算机操作背景下的资料接收、传递与保管活动都不可从中脱离而独自运行。知识管理可说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核心产物类别,其中网络通讯活动广泛交织,档案、管理必须全面掌控数据库整编、检索媒介、门户系统以及信息安全推送要诀。由此便可清晰判定,无论是档案或是知识管理都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予以统一掌控操作的。

二、档案、知识管理行为的差异效果解析

利用管理界面认知,档案管理活动归属于专业技术项目行列;而知识管理则借助管理模式与创新价值理念进行人民思想结构完善,同时延展更高等级管理体系以及方法论渠道。实质上档案处置需要明确载体格式;知识管理明确将侧重点向基础信息角度偏移,其将档案结构显性要点梳理,并向图书馆员工大脑内部隐形架构灌输,确保日后多元材料规划与日常服务的实效价值。综合来讲,档案管理始终注重维护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价值,力求稳定程序、制度的规范化特征,希望各类人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效应,促使政策良好定义结果;知识管理在管理体系上一向宽松处置,希望发挥内部情报传播功效,力求服务大众,督促其掌握更多实用情报,杜绝认知混乱结果的滋生,偏偏这种不受约束特征会相应造成对传统组织格式辅助功效的忽视结果,这点应当引起现场规划人员的强效关注。

三、档案与知识管理衔接特征细节补充

(一)知识管理能够有效拓宽档案管理整体认知功效

首先,知识管理能够尽量延展档案规范空间,过往企业标准化档案搜集、整编强调与情报文件的区分,经常会对一些图书资料排除职责界定范围,基本与现实服务方向偏离,企业存在价值长期受到质疑,这对于其今后长远综合化发展势必造成重大创伤。知识管理需要将各类文件进行多重载体形态的划分,做好日常知识细节集成工作,力求借此开创相对完善的资源架构体系,其充分注重企业在不同生产流程下的共享、应用的知识要素,希望企业价值创造能效就此得到有机彰显。长期坚持此类策略,档案管理也会顺势被自然纳入到一个较为宽阔的领域之中,期间先进组织战略以及业务活动充分融合,为企业秩序创新调整提供不少协调经验。其次,知识管理进一步提升档案规划工作的基础价值地位。过往企业内部档案管理经常忽视综合利用价值的呈现特征,基本就是利用广泛借阅、复印等落后手段实施浅层服务,这对于各类用户即时性补充需求难以深度满足,致使企业各类生产、管理活动严重脱节,生产动力自然饱受限制。由此,知识管理活动开始主动开辟先进技术实用格局,根据智能化、人性化手段提供给用户更加深层的知识服务成果,争取将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彰显完全。这部分管理活动可说是有效强化了知识开发潜质,令文件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知识规划专家辅助意见,加快档案开发利用效率,日渐提升内部统一管制能效与机构存在地位。

(二)档案管理进一步为知识管理提供疏通机遇与适应空间

第一,档案管理可以将创新知识挖掘、交流工作进一步协调。创新知识传播主要借助语言、书面交流形式拓展。其中前者秉承随意、简洁特征,希望透过单一话题挖掘更多知识创新经验,但是由于内部时间、空间限制效应影响,信息知识传播范围不大,并且经过多重层次交接之后,难免滋生损耗或失真效应;另外,语言交流过程中会同步滋生相对应的书面记录结果,组织阶段沉淀、记忆能效付诸东流。书面交流由于程序规范力度加剧,涉及单一问题的讨论上难以即时开展,并且会对员工创新思维产生一定的约束。但是,透过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将一系列时间、空间限制效应清除,有效遏制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反应。由此可见,电子文件已经成为先进知识传输、共享的必要媒介,相对地提升文件流转效率,促进知识的高度传播与交流能度。

第二,档案管理可以进一步稳固创新知识的挖掘、理解程度。档案管理长期以来秉承来源最高识别原则,过往定义标准为文件的形成主体,而目前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广泛交织,这类定义结果已经朝向鲜活动机指标过渡转移。其实就是强调文件需要运用标准数据以及明确衔接结构予以调试,此类信息了解与管理程序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电子文件的高度延展价值。上述强调的背景知识原理可以有效促进创新知识原理的衔接进度,适当方便工作人员尽快掌握知识应用拓展依据。具体来讲,文件管理工作者可以使知识管理者对信息的生成和管理具有敏锐而深刻的理解。

第三,档案管理可以为知识产权维护做足补充贡献。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它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成果,是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件、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它们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凭证作用。

四、结语

第5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电子档案模式,不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也是管理质量和管理思路的一次革新。电力企业营销档案管理,目前正处速发展中。单独的电力营销档案已经与生产mis,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实现数据融合,显著提升了电力公司电子档案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推进了电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现代化进程。

关键字:电子档案 管理系统

正文

电力公司营销业务承载着业扩报装、电费计费、电能计量、用电信息采集等关键业务以及95598电话语音、互动网站、银电联网等对外服务工作,具有业务复杂、与客户交互文件多、信息资源量大等特点,营销纸质文档管理工作也日益繁重,电子文件管理和纸质文件管理的需求日益突出。

2009年,《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国家电网公司档案管理涵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能够支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各项功能,以及档案扩展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但由于营销业务的特殊性,目前营销业务档案管理尚游离于公司整体档案管理体系之外,如何进行营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正是本文分析的内容。

一、电力企业营销档案管理现状

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开展了电子化文件管理的实用化应用,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为公司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部分省电力公司对营销业务重要环节实现了资料电子化管理,其中报装申请、供用电方案、供用电合同、现场检查等业务资料较多的业务环节电子化应用程度较高。功能上涵盖了电子化文件的上传、下载、查看,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销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营销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1.必要性

(1)可以充分保障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安全存储。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建立起统一的营销客户电子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将重要的营销凭证及表证单据纳入管理,如: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中的用电申请书、客户有效身份证明、营业执照、供用电合同,95598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故障报修单、投诉举报信函,电费收缴及账务管理中的缴款单、进账单、对账单,计量标准技术资料与质量体系文件,以及用电检查工作中的检查工作单及通知书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的统一化电子化管理,可有效避免营销各类原始凭证在管理和借用过程中的磨损、老化、丢失和泄密现象,保证这些原始凭证的安全完整和长久保存。

(2)可以有效建立营销文件档案资源共享利用机制。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实现营销自动化系统各模块(如: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效综合服务系统与多渠道缴费系统等)实时调用浏览所需的资料文件,支撑各项营销业务开展。同时,实现营销基础电子文件分类检索及集成接口服务,将有效支持公司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办公部门等)对于营销类业务文件的查询和利用,从而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营销档案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并为公司管理业务整合及企业级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2.营销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1)营销档案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按照来源可以细分为电子采集与数据捕获。

电子采集与实物档案相对应,通常指业务流程中通过高拍仪、扫描仪等电子化设备对实物档案进行电子化转换,借由计算机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的档案。按照业务子项和业务环节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客户档案的纸质文件主要在客户业扩业务中生成共105类资料,按照业务分类为客户业扩新增、增容档案资料,客户变更用电档案资料,用电检查客户档案资料,其他重要资料。

数据捕获:即根据营销业务处理的过程数据自动捕获按照标准单据格式组合形成的资料档案。按照业务子项和业务环节进行初步梳理分析。此类单据为营销系统生成按照营销系统应用分类,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应用共23类单据,抄表管理应用共2类单据,电费收缴及帐务管理共16类单据,用电检查管理共14类单据,95598业务处理共16类单据,资产管理共8类单据,计量点管理共30类单据,其他业务共26类单据。按照业务流程、业务环节梳理覆盖了目前营销系统管理的主要业务范围,为营销业务的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单据全流程传递提供了业务支撑。

(2)营销电子档案管理运用的技术

1)异步并发存储技术

电子文件、音视频文件占用带宽较大,限制上传带宽的情况下传输时间较长需要通过异步处理上传与续传,并对多个终端的并发上传任务能够进行排队处理。 利用消息排队机制与资源缓冲池处理文件上传时的异步并发问题。

2)图像文本识别技术

图像文本识别技术是指高拍仪/扫描仪等终端设备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对文本资料进行扫描,然后对图像文件进行分析处理,获取文字及版面信息的过程。如何除错或利用辅助信息提高识别正确率,是技术重点。同时通过识别的文本可以支持自动转换为全文索引。

3)智能搜索技术

智能搜索引擎是以营销业务数据资源和业务分类为基础,对其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利用、传递等管理过程,实现营销档案的索引库以及丰富的搜索手段,从而搭建营销全方位智能搜索引擎。

实现人工和定时自动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图档文件服务器中获取数据,建立文档采集库和应用链接库,并形成索引文档,由搜索引擎对索引文档的内容进行过滤、整合、分割、分类保存形成企业的索引文件库。

三、结论

随着电力公司“SG186”信息化建设竣工以及“SG-ERP”工程推进,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化作业已成为公司信息化发展趋势,营销部门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文件进行业务办理和日常管理,电子文件对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查询速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大营销”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营销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科学、系统、有效。对营销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保障、有高素质的人才是做好营销档案管理工作,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服务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作者.篇(题)名.刊名,年,卷(期):页码

夏利宏.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西部,2009(08)

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模式

一、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状况与不足

我国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是在企业自主按照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属区域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种体制模式存在许多不足。

(一)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而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自上而下通过行政手段贯彻这些文件成为推动企业档案工作的外在推力。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不再直接干预企业,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主体。政府的外力推动作用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中逐渐弱化。企业在也不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二)档案管理思维僵化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要求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灵活、多元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体现不出先进管理理念,外包的管理方式不能被传统档案部门接受。在不涉及政治等问题下,企业科技档案部分完全可以面向社会化管理。

(三)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档案工作基本上是采取单一档案管理模式,企业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综合管理等。企业的形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己不适用,而且,大型企业集团对整个集团档案实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在符合法律要求的框架下企业档案保管属企业自主行为。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创新

(一)市场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是各项改革改革趋势和方向,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市场化就是把原由政府承担的档案管理事业交由市场调节。档案资源作为企业自己的信息资源是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企业的需求就是市场,档案信息开发要不断提高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档案管理要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建设。

(二)社会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企业档案自主管理是不可逆转的方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受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化后,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将减弱,这就需要社会化的协会来参与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需要档案中介机构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外包服务,为企业提供档案专业服务。这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新需求方向。

(三)企业自主管理体制发展的目标

企业自主不是完全的自由,必须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自主管理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既依法管理又注重提供服务,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档案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管理结合起来,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监控作用,防止国有企业档案在产权变动过程中流失,依法对非国有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指导档案管理。

(四)分布式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形式采取形式上集中,事实上分散的形式,即分布式集中管理。形式上集中是指企业档案管理由企业一级管理层总负责,制定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流程,但一级管理层并不参与企业档案具体管理事务。事实上分散的形式指企业档案管理具体事务都在企业档案形成部门进行具体管理,即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档案的制定,保存,利用。

(五)信息一体化管理

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是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三个平行的信息管理专业领域,它们虽有各自的理论方法,但根本的工作目的是相同的。实行三者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信息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各个信息管理部门的专业协作和全方位服务、节约成本。在机构设置上需要建立信息中心等综合性的信息管理机构。

(六)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文件档案一体化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件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总体最大效能,有利于开发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这是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是机关文件与档案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是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七)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必由之路。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可以给档案工作提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加速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标准化是档案质量的准绳。实现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便于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便于迅速、准确、系统地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要。企业档案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依法治档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Frederik Rosen. Off the Record: Outsourcing Security and State Building to Private Firms and the question of Record Keeping, Archives, and Collective Memory[J]. Archival Science, 2008 (8).

[2]蒋玉清.谈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J].黑龙江档案,2009(1):65.

[3]李小平.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2(3)。

第7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国内的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在这类技术的支持下,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档案管理事业中,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无尽信息资源的同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美好前景。就当前情况来看,实现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已然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运用新型计算机对企业内部的档案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相较于传统手工操作的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对此,以下将就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任务进行系统论述。

1 计算机技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1.1 计算机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特色。计算机体系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即涵盖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个流程,能有效保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资源。确保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系统高效的运行,确切来说即确保企业信息流动能够安全运作。而对于失去效用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档案信息,则表示着企业内部档案信息的缺失、中断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经营效益带来损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企业档案信息一旦丢失,则无法重新取得,因此,切实做好档案信息的保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 企业档案信息的运载模式。企业内部保存档案信息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日常使用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之外,还可将光碟、照片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管理载体而言,由于它的安全保存体系以及相应使用条件的不同,使之一旦在档案信息保存过程中受到损害,则会影响整体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1.3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机制,需要将企业内部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分门别类加入到档案管理库存中,按照档案编号排列对企业内部档案信息资料实行管理,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室内能长期保持常温,同时清洁人员应切实做到对档案工作进行不定期打扫,对于受到损害的档案资料应及时进行修缮。而对于企业计算机中所保存的档案信息,其保存的信息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就基础建设的档案信息或者是设备档案信息而言,通常会随着建筑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而被保存。针对信息技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而言,它的利用方式、利用效果通常无从得知,经历较长时间保存下来的档案信息,则显得弥足珍贵。

2 计算机技术完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

2.1 制定系统的档案信息管理规划任务。对于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管理的整体规划任务而言,应切实遵循企业发展策略,详细分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所具有的特色,实行深入研究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运作情况,从两方面入手,即企业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站在企业档案信息需求的角度上,整合企业的业务发展要求,详细分析企业业务发展流程,从全局出发研究企业档案管理规划,为企业后期发展,开拓出广阔的空间。

2.2 档案信息体系的构建。档案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关键要素,它具有独特的符合企业文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就现代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而言,无法离开档案信息管理有力支撑,对此,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在计算机系统融入档案管理工作时,对于企业经营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加强对数据信息的保存。第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利用,为企业运营发展储备充分的信息资源。

2.3 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即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模式,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应具体依照国家信息化管理规范,依据自身发展理念,制定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和优化,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形成,进一步降低因为档案管理不善所引发档案信息流失的情况。

2.4 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实际中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会在实现档案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为档案信息的管理带来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对此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应切实按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培养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储存。

3 计算机体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要求

3.1 完善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针对企业内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言,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实现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必须切实遵循档案管理标准化原则,就企业内部信息的采集、整理进行详细编制,具体做好企业内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电子文档的管理应严格实行管理规范。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践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将其落实到位。

3.2 配置一体化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具体做到更新原有落后的计算机设备,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市场上流通的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很多,对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购置适合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施。因此企业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从企业利益出发看待档案管理工作,在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效用的同时,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3.3 积极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发展,总而言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对此,企业应切实抓住有力时机,完成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尽其职。对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而言,具体应做到高起点,切实做好每一步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如果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企业则可通过一系列计算机运用模式来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尽可能快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详细来说,身为一名优秀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因此,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机制转型,我们应具体做到:在信息技术发展大潮中,应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达成同步,运用创新型思维模式,采用新机制、新方法,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科技,从实际上将档案管理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深入发展,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需求,使得计算机系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开展档案管理的必要工具。就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的运用对于当今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体系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有效运行,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学习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管理工作中认识到网络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以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刁晓方.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人力资源管理,2012(11)

[2]左丽文.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5)

[3]张影,刘天龙.浅谈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06).

[4]何鼎群.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02).

[5]张雪莉.论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第8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合同化

近年来,随着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项目管理变得急功近利,建设领域的“三重三轻”现象日益凸现,即重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管理轻项目档案管理;重档案验收前突击整理轻项目建设中对档案的过程管理;重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轻对项目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上述现象导致项目档案管理中通常采取的“源头控制”、“全过程管理”等措施因缺乏约束力而收效甚微。因此,亟须创新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部门“话语权”,加大对项目档案管控力度,补上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短板”。笔者经过多年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和探索,认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项目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即在合同条款中明确项目档案的质量要求、管理职责、违约责任,通过履行合同条款实现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合同化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因如下:

1.1 从法定依据分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第4.2款明确规定“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提交相应项目文件以及所提交文件的整理、归档责任”。[1]另外,由于合同是联系业主和参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合同履行的过程,项目档案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来实现。因此,通过强化合同管理来实现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法定依据。[2]

1.2 从业务需求分析。项目档案作为项目建设的历史见证,业主和参建单位都期望进行规范化管理,便于日后查考利用。但由于一些参建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项目档案科学管理的需要,需要建设单位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而建设单位档案部门由于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在项目档案管理中事必躬亲,需要参建单位担负起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责任,双方互补性强,容易对合同中的档案管理条款达成共识。

1.3 从预期效果分析。建设项目的合同涵盖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环保、地质勘测等种类,涉及所有参建单位,覆盖所有建设环节,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份档案资料均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的履行实现无缝管理。不会导致无主档案或责任缺失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和有效管理。同时,因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管理模式缺乏管控手段的弊端,预期效果明显。

2 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2.1 规范招标文件,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打好基础。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因多数招标文件很少涉及档案管理的具体内容,导致在合同中增加档案管理条款时,遭到合同乙方的抵制。为此,经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和协调,在项目招标书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投标方需对档案管理条款进行点对点应答,作为中标单位签订合同的依据,避免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为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2.2 固化参建单位职责,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合同作为固化签约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合同约定的内容直接影响项目档案管理的效果,因此,合同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措施有力,又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权责明晰,又要赏罚分明,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2.1 质量要求。为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合同条款应对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验收、归档工作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①项目档案载体及字迹材料要求;②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③项目档案的整理规范;④项目档案的验收内容及评分细则;⑤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

2.2.2 管理职责。合同条款在确定参建单位的管理职责时,应总分结合,职责明晰,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便于参建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监理单位负责对项目进行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在监理合同中明确并落实监理单位在项目档案工作中的监管职责,是实现对文件材料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3]具体来讲,建设单位负责前期依据性文件及竣工验收后形成的各类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勘察设计文件的收集整理,施工单位负责竣工技术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供货单位负责设备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软件研发、功能测试等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监理单位除负责监理文件的收集整理外,负责汇总各单位移交的归档文件,并编制移交清册。

2.2.3 违约责任。为提高参建单位对项目档案的重视程度,合同应设立档案质量保证金条款。根据投资规模,保证金的比例一般占合同额的0.5%~3%,如果验收时档案综合评定分数在90分以上(含90分),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全额退还档案质保金;如果档案评定分数在60分~90分之间(含60分),则扣除档案质量保证金的30%并要求限期整改;若档案评定分数在60分以下,则没收全部档案质保金,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聘请专业档案服务机构进行整理的经费。

2.3 强化项目法人管理义务,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代表,是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核心,对整个项目档案工作负有组织、协调和指导的总体责任。除做好本身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外,还要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环保、供货等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培训、检查等,合同条款应明确项目法人的权利义务:

①审阅监理周报,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应通过监理周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②编制项目档案管理手册,将有关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编制成册,通过多种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高项目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技能。③邀请行业主管机关档案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项目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加强过程管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④组织项目档案竣工验收。根据合同条款中档案验收评分细则,对项目档案的组织管理情况、齐全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编目整理情况、安全保管情况逐项打分,确定档案验收等级。

2.4 严格落实质量保证金支付会签制度,为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提供管控手段。为增强档案质量保证金的管控效果,笔者所在单位采取了质保金支付会签制度,即向参建单位支付档案质量保证金,应履行项目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档案部门三方会签制度,只有三方全部签字同意,方可进行款项支付。[4]档案质量保证金是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摸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参建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参建人员的档案意识,提升档案部门在项目建设中的话语权,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让合同化管理模式切实取得成效,真正体现出传统管理模式不具有的法律约束力、经济管控力等优势,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加强沟通协调。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同很多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在取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建设流程的再造,例如:在项目招标书的编制中增加档案部门会审职责,在合同签订中增加档案部门会签环节,在竣工验收中强化档案部门的组织管理职责,在档案质保金支付中赋予档案部门“一票否决权”,提高档案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话语权,以增强管控手段的有效性。

3.2 完善配套制度。单纯采用合同控制建设工程档案质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项目档案业务规范,[5]在项目档案的形成、收集、积累、整理、验收、移交归档等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增加管理的合法性,做到规范、有序,为合同化管理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3.3 量化考核指标。在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中应改变“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考评机制,完善正向激励措施,量化考核指标。例如:将项目档案验收结果作为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加(减)分项目,90分以上增加1分,60分以下扣除1分,有利于相关人员尽职尽责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3.4 推行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行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制度,在竣工验收后审视各个工作环节和做法的利弊得失,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作业模式,确保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的运行活力。同时,将项目档案管理后评价同合同争议解决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管控分歧和解决争议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逐步优化、完善合同条款,促使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日臻完善。

结论:实践证明,建设项目档案合同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档案部门在项目档案管理中的话语权,通过合同管理强化项目档案管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管控有力,为项目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S].

[2]刘海波.合同管理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做法[J].中国档案,2010(9):50~51.

[3]裴岚.浅议企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3):25~26.

[4]李金峰.项目文档管理纳入合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档案时空,2012(8):25~26.

第9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通常,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很强,所以其经常会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管理效率。并且,现阶段,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以及理念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对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故而,事业单位应该强化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合理应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的价值分析

针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是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地对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履行,社会价值非常大。通常情况下,我国公民的档案很多都是交由事业单位相关人事管理部门进行保存和备案,以确保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地找到档案所在地,提升工作的便利性[1]。同时,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也可以将其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整合,从国家的层面和角度研究,人才战略是实现国家长久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强化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则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更加顺利且便捷,不断地对人力资源整合效率进行提升,进而从整体的角度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2.1信息化建设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缺乏健全性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强化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求可以从整体的层面上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职能进行提升。通常情况下,在具体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机械设备,特别是一些硬件以及软件设备[2]。但是,综合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来看,其在设备配置层面,存在较强的滞后性,不能够对设备以及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也无法积极的对现代化信息设备进行引进,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同时,在工作开展期间,所采用的手段仍然是手动操作,即便有计算机设备,也无法将其功能和价值综合发挥出来,最终使得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信息化建设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

2.2对人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是事业单位最为基础的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是事业单位最不重视的一项工作。一般而言,如果不能科学的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或者档案管理不认真、不到位,那么人事档案就会存在损坏或者丢失问题,无法对人才进行深入挖掘,甚至还会造成人才流失的情况,为事业单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3]。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在发展期间,领导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片面性,浅显的认为人事档案就是简单的收集以及整理资料,对人事档案的查询以及调查的职责进行切实履行,只要不发生人事档案丢失以及损坏等事件,那么就说明工作已经做到位。因而,这种从安于现状的落后思想,很大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干扰,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2.3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缺乏健全性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其都需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约束。因此,对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必须要依托于健全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提升。针对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来说,其具体涵盖人事档案的调动、分类、查阅以及保管等,不管哪一个部分出现缺失,或者是哪一个方面不能够做到位,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水平。比如:如若人事档案调动机制缺乏合理性,那么就非常容易对人事档案调动人员造成心理困扰,也会出现人事档案丢失以及损坏等情况[4]。再比如:如果不能够合理的对人事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及时进行完善,那么就会使得优秀的人才被埋没,甚至还会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建设。

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发展路径分析

3.1对信息化建设设备以及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在以往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都会采用纸质档案的手段,通过人工登记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对于这种方式而言,其在档案信息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凸显出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档案信息的日益繁多,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程序日益繁琐,耗费的时间以及人力也相对较多,所以存在的困难性也很大。并且,在对人事档案进行调档的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丢失以及损耗的问题。通常,电子档案的录入以及传输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而,为了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对管理效率进行提升,降低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那么还应该强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具体的建设阶段,应该充分的对计算机等技术进行应用,合理地将存储在纸质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转化成数字化,利用扫描仪,科学的对档案进行整合、加工以及管理[5]。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也可以将现有的纸质档案依照规定,统一的进行管理,科学的输入到计算机中,保证其能够成为电子文档。此外,针对管理人员,其也需要严格的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操作,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相对有序和顺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

3.2强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面对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重视的问题,要想能够有效地解决,更好地达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那么就一定要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视。一方面,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地对档案进行整理,依照不同的原则,科学的对档案进行分类和存档,以便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以及实用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应该严格的依照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开展,能够切实的根据相关管理机制来进行执行,坚决不能够出现擅自处理资料的情况,提升人事档案的保密性,促进管理效率以及水平的提高。

3.3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健全

要想不断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那么就一定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有效的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来说,其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并且十分复杂。因此,在人事档案转接期间,其非常容易存在问题,最终导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不够真实和精准,最终引发虚假档案等问题的出现。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规避这些情况,在今后的管理阶段,一定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依照规范和标准操作,杜绝不规范操作问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