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马的成语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马的成语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sàn mǎ xiū niú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出处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武成》。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蔡沈集传引《乐记》。

解释

指不兴战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后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归马放牛

反义词

穷兵黩武

押韵词

众毛攒裘、声气相求、付诸东流、撞破烟楼、公报私雠、嫉贪如仇、缓带轻裘、轩鹤冠猴、以儆效尤、黑貂之裘。

第2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 故事 价值意义

2006年,随着《疯狂的石头》的上市,小成本电影屡获口碑,像《鸡犬不宁》、《三峡好人》、《天狗》、《暖春》、《落叶归根》等。小成本电影的成功有多方面原因,像导演的创作理念、质朴的表现手法,演员的本色表现,影片的现实题材、人文关怀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影片讲述了一个好看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作为一种艺术,叙述故事是电影的本质,“以现代传播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影视剧,其核心任务与小说一样也是讲故事,讲人生的不同命运、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但目前的电影逐渐在偏离这一常识――以电影诠释人性、剖析心理、解读命运。应该来说,这不是什么弊病,甚至是艺术企及的最高境界,艺术就是要抵达人性、人心、命运才具有久远的生命力。但关键问题在于,人性、心理和命运不是孤立抽象地存在的,它们体现在一连串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中。这一连串的事件就是故事。没有了故事为载体,一切价值意义都会悬置为空洞能指,从而失去说服力和感染力。

故事保留了远古记忆和丰富的生活形态,讲故事、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文字出现以前,故事/神话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促使人类朝着知性/智性的方向发展。以文字形式记载的故事不仅凝固下来,并且传播得更为广泛。而电信媒介的出现既扩大了故事的传播空间,也缩短了故事的传播时间。但无论媒介如何不同,故事却仍是人们需要的重要的精神产品。

从发生学角度而言,小说是讲故事的,电影也是讲故事的。但是,越是常识性的东西就越容易被人们遗忘。当前国内的那些所谓的大片就是如此,故事讲述得支离破碎,缺乏起码的情节逻辑,在一幅幅华美的画面中,人性、精神、文化等元素凌空虚飘。这种理念式的表达方式只会将以形象作为诠释符码的电影艺术引入僵局。对此,有学者提出尖锐批评:“现在的中国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性,更多的大师纵身跃入好莱坞的大制作,大场面,赚大钱的电影商业浪潮中,殊不知,他们已经把中国电影带入盲目地跟风模仿潮流中。”可喜的是,在小成本电影中,故事正成为电影话语的核心语码。也正是首先在故事层面上,小成本电影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小成本电影的故事大都普通平凡,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鸡犬不宁》写的是古城开封普通市民的生活,演戏、下岗、诈骗、情感等各种事件纠葛在一起,展示了生活的全貌《疯狂的石头》近于荒诞、过于巧合,但保安、盗贼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围绕石头发生的也都是小事情《落叶归根》则是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为原型改编而成,写了一个重信守义之人千里背尸的事情《三峡好人》讲的是两个不相干的男女买妻/寻妻――寻夫/遗弃的故事……这些故事和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起来,微不足道,但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甚至就是许多人卷入其中或是亲身经历的,诸如下岗、搬迁、婚变等等。正是这些普通事件构成了历史的细节,甚至是历史的本质。历史不是制度的变迁、时间的更迭,而是人的历史,曾经生活过和正在生活着的人的感性生命的展开和收缩。也正因此,小成本电影以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描述了普通人的生存镜像,提出了他们所关心的敏感问题,才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这正如杜夫海纳所说的“作品多少要参照世界。一个整体(语言的),只有依靠世界、在世界中找得意义的源泉,才是有意义的:……意义产生在人与世界相遇的时刻,因为世界只有在人的目光或人的实践的自然之中才得以阐明。”

故事的大小与意义的大小并不成比例,“大”是对历史本质的抽象概括,带给人一种崇高感和震撼力:“小”是生命自身的感性显现,更能体现出对人性的探究。小成本电影讲述的都是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但小故事并不见得就不好看,好看的小故事都能够做到精彩曲折。《疯狂的石头》从头到尾笑料不断,其喜剧色彩有别于闹剧,不是靠演员语言动作的夸张形成,而是来自故事本身,巧合与偶然是影片的主要叙述方式。影片开头,一罐不起眼的饮料盒将不相干的几组人物和事件联系在一起――保安、摄影师、盗贼、房地产公司、工艺品厂等等。然后是石头的出现、对石头的保护与盗取、石头的失而复得,人物与事件展开了清晰的轮廓,在故事进行中穿插着对现实的戏仿和互文。《暖春》的故事情节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影片以情感的冲突和弥合为线索,写小花被收留和接受的经过。影片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悲情模式”――虽然观众明明知道会有这么一个结果,但重要的是故事的发展过程本身而不是结果满足了给人们情感方面的需要。在一个情感匮乏的社会里,能够触及到人的心灵深处的作品弥足珍贵。

好看的故事如果仅仅是精彩曲折,那么,它表现的还只是生活的躯壳或者说是表象。要赋予生活以灵魂,还要得在故事中融入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形象的而非说教式的。当然,故事是平凡生活的浓缩和升华,也许其本身就或多或少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但要把这种哲理形象化地传达出来,却并非易事。在这方面,《天狗》应该说是做得较好的一部影片。《天狗》中的李天狗是个退伍军人,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山区做了一名护林员。从受到村民欢迎到杀死孔家三兄弟,天狗内心中蓄满了失望和屈辱,最后的情感爆发水到渠成。在天狗身上,有着英雄的崇高和悲壮,在解构成为时尚的文化环境中,正是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同时影片对国民性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国民性的冷漠、懦弱与凶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未有丝毫改变。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落叶归根》中,影片的结尾,当老赵背着尸体行走在堵车路段时,我们体味到了很多具有文化意味的感受:个人与时代、温暖与冷漠、崇高与平庸。当个体面对群体或时代时,个体是渺小的,但其人格却显示出不可战胜的力量。意义是从故事中衍生出来的,正是意义才让故事有了存在的理由。可以说,小成本电影正是以其细节的密实和富有生活质感忠实地传达出了平凡生活的意义,从而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与小成本电影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价值取向相比,大片在叙述故事方面明显表现出不足。从《英雄》、《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来看,大片似乎失去了对现实的把握能力而表现出虚无历史主义的倾向。对于导演来说,讲述历史比讲述故事更具有吸引力。在对历史的唯美叙述中,导演发现了能够满足后现代主义文化下西方想象东方的元素。西方人需要的不是当前的中国形象,在他们看来,那不过是西方的翻版。于是导演们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以迎合西方的想象图景――一个神秘、落后、野蛮的国家。这样做的后果是抽空了民族主义的内质且无法整合现实生活,既失去了民族性又失去了现代性,只剩下一具华丽的空壳,一场服装的盛宴。一幕场景的狂欢。这样的影片带给人们的是后现代文化环境中的“震撼”效果,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感动”,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则诉诸视觉,一则诉诸心灵。大片中也有故事,但这些故事是将人性、心灵、精神等作为本质性元素加以演绎,成为从符号到符号的滑动,成为理念的说明。虽然所做的是终极性思考,深刻固然深刻,却落实不到具体的生活中来。毕竟只有生活与生活才能产生共鸣,这一点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第3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成语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所以我们从小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要想让他们积累一定的书面语言,就要从读成语故事开始,继而讲成语故事,表演成语故事,形成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这样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祖国这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分类上看,成语分类的方法多样,有按字数来分的,有四言的,有三言的,有七言的,有八言的;有按内容来分的,有历史故事类成语,有寓言类成语,有神话故事类的成语等。为了让幼儿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园多措并举,多人参与,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与成语有关的活动。

今年六月在大班毕业典礼上举行成语情景剧的表演,毕业班每班报送一个成语节目。由园里根据内容进行初期筛选,最后定下几个很有创意的情景剧。其中《滥竽充数》古装情景剧最受学生欢迎,规模较大,有20名小朋友参演。从台词的编写、道具的准备到演员的化妆、舞台布置等方面来看,无不浸润着老师及园领导辛勤的汗水。正式演出之前,进行了多次的排练,所有的孩子都乐此不疲。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孩子们一学就会,但是要孩子们穿古代大人的服装,表演大人的神态,揣摩大人的心理,说成人的对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小朋友陆游担任齐湣王,他十分入戏,活脱脱一个大王的形象,他喜欢别人逐个给他表演,不像他的父亲齐宣王,讲究排场。一个个表演,搞得南郭先生露出了马脚,演不下去了,收拾包袱急匆匆离去,惹得小观众们哈哈大笑。家长们也用手机拍下了这精彩的瞬间。南郭先生由班上头脑最灵活的张悦同学担任,他那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引来全场阵阵掌声。还有一些小朋友充当着吹竽队的成员,个个都要学这种乐器,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乐器,其难度是不小的,但是孩子不怕困难,竟然吹得像模像样。张悦小朋友对南郭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拿捏得非常准确,表演入木三分,将这种投机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小观众、大观众掌声不断,表演结束,我随机采访了一位叫张雨涵的小女孩,问她看懂了没有。她竟然能绘声绘色地复述整个故事的经过,细节也说得非常到位。她说,这个故事以前听妈妈给她讲过,通过这次演出,她有了更形象的认识。明白了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可骗人的道理。

不光是她,还有许多小朋友都不喜欢南郭先生,因为他不爱学习,没有本事。我们通过这样的情景剧展示了成语的无穷魅力,为课题研究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之外,最近我们又举行了“成语寓言绘本制作比赛”活动,全员参与,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孩子,多方合作,全面互动。比赛分为几个组,分为“亲子组”“师生组”“师师组”。我和马老师老师一组,作为老师组,我们俩也出色地完成了比赛的作品——《曹冲称象》,主要采用剪贴的方法,将相关图片贴到空白的绘本上,然后在每一幅图片下配上生动的描述性语言,这些对话、介绍等要符合少儿的兴趣特点及知识能力要求,要简单易懂。马老师的美术功底非常扎实,她能画,能剪,能拼,富有创意,所选之画个个都是精品。我则给绘本配上生动的语言。《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称象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有点难懂,但是如果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小朋友们是很容易接受的,非常直观。各位家长、各位孩子都喜欢看这样的“自制的成语绘本读物”,评价很高。

除此以外,亲子组的作品也非常出色,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团结合作,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幼儿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4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1、不分胜负,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fēn shèng fù,意思是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2、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张飞听说马超要来攻打葭萌关,就立即率兵迎战,没想到迎战的只是马岱而矣。张飞不悦,将马岱打回敌营。马超出营迎战,刘备也前来观战,双方大战几百回合也没有分出胜败来。夜间又大战20多回合还是不分胜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典故】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

【释义】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失误

【相近词】覆蕉寻鹿、覆鹿遗蕉

【押韵词】惊风怒涛、民脂民膏、滴水难消、耸壑昂霄、目挑心招、大马金刀、玉减香销、分道扬镳、山不厌高、目断魂销。

第6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近义】: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拓展:与龙有关的成语故事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第7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这是个说来话长的故事,就像世界上大多数故事一样,没有结局。它也有结局——一直如此,但故事会穿过结局持续下去——一直如此。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故事会日记。

故事会日记1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寓言故事会,而且还评选故事大王。我属于第三组,我讲了一个《狼和马》的故事,当时我太紧张了,不知道有没有讲好。但因为时间不够,一二组的故事大王已经评选出来了,三四组的没有选出来的。老师说以后再选,让剩下的同学准备一下。希望我能够被选上故事大王。

故事会日记2星期五的班队课上,我们举行了一次成语故事会。同学们都精心准备了故事,马一萌的《滥竽充数》讲得非常生动非常有趣,林安麒讲的是《叶公好龙》,她讲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我们都吸引住了,还有一些同学也讲的很好,有《拔苗助长》《画龙点睛》《半途而废》….当然我也精心准备了《自相矛盾》的故事,最后我很幸运得了第一名。

成语故事会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故事会日记3在全国第十二届推普周里,实验小学二(7)班的学生结合学校的阅读节开展了一次“读讲三毛故事会”的活动。活动开始后,同学们先在四人小小组里分别选读或选讲了《三毛流浪记》中三个自己最喜欢的三毛故事,然后从小小组中推选出一名读讲故事最佳的组员上讲台进行汇报表演讲。9位上台讲故事者个个有声有色地讲述着三毛童年的苦难生活,台下的同学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自己阅读《三毛流浪记》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三毛童年苦难生活和乐观精神的了解,从而懂得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故事会日记4今天是我们班第一次开故事会,金盛羽是第一个讲的,她讲的很好,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端端讲的《狼来了》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平时不能撒谎,不然的话等你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没人来帮助你了,从这个故事会上还让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看到同学们的表现,我自己也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积极努力参加故事会,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故事会日记5今天班队课开故事会。李一禾讲的《自相矛盾》,我特别喜欢。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一直吹嘘他的锋利的矛和坚硬的盾,结果有个人问他的矛和盾相战,那结果又是如何。那个人脸红了,收起自己的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我还喜欢刘雯文的《半途而废》,讲了从前有位聪明的妻子,她的老公出去求学,过了一年,老公回到了家,妻子问他那么早回来是不是还没学完。老公说是的,只是想家了,所以才回来。妻子听了就走到织布桌前,那里放了一匹完好无缺的布,妻子拿起剪刀在布匹的中央剪了一刀,老公问这么好的布匹为什么要剪。妻子说,你和这匹布也是同样的,你刚学了一些,可是又不学了,那不是半途而废吗?老公恍然大悟,赶紧回去求学。最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学者。

原来成语也有那么多故事呀!

故事会日记6“小小数学故事会,大大数学世界!” “登上数学大舞台,秀出你的风采!”

“阳光解小,魅力OM”——解小第三届数学节的一系列活动,热闹非凡而又趣味盎然,每一个活动都深深吸引了我们一年级的小不点们,我们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点和帮助下,参与到每个活动中。这不,活动的第四天是数学故事会演讲比赛,别看我们人小,志气可不小,也敢上台秀一把。我们一年级七个班,每班选派一员“小将”依次登台亮相,我们将数学隐含在生动而又有意义的趣味小故事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赢得台下“观众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故事会日记7今天我们也开故事会了,我也上台去讲故事了,我讲的使用什么来装满仓库。

当我上台的时候有些紧张,心跳加速不过我看那么多人上台了我也不想当缩头乌龟所以就上台了。

第8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出处】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

【释义】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用法】作谓语、补语;形容藏书非常多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押韵词】大计小用、地广人众、学非所用、分陕之重、身先士众、兴役动众、人多势众、长材短用、谨行俭用、权尊势重、......

【年代】古代

【英语】animmense number of books

【俄文】домзабиткнигами

【成语故事】唐代学者陆质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著书《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对《春秋》有独到研究,柳宗元对他的治学严谨深表敬佩,他在陆质死后为《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成语示例】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成语造句】

世上不乏妄人,编造《坐花》《志果》等书,灾梨祸枣,汗牛充栋,几可自成一库,则亦听之而已,雷塘庵主奈何也落此科臼耶"。

他认为关于这一问题"传统的权威可谓汗牛充栋,但论证不与相符,经验对于这一切则甚表阙如,论证又极难得"。

从隋唐开始,楷书只增新而并不改旧,积累下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典籍。

中国古代典籍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然而有关于古代长江流域的记载却十分贫乏。

第9篇:马的成语故事范文

【出处】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解释】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